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人民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现实形势
(1)世界: 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 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其中,教育具有基础性地位。 (2)国内: ①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 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 ②劳动力素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高,成 为制约我围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主要因素。 特别提示: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民族 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各类人才,这对于促进经济 发展和巩固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都具有深远意义。历 史证明,偏离这个方向对整个民族来说,将是一场灾难。
金鸡奖 百花奖 华表奖 金鹰奖 飞天奖
电影荣誉奖 电视艺术大奖
原因: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双百”方针恢复和“二为”方向提出
(3)、文化艺术奖项的设立
“二为”方针意义:
(1)指明了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总方向 (2)推动了中国文化事业走向新的繁荣
不同时期文化事业呈现出不同景象
“双百”
生机勃勃
文 类别
课 化 第 成30就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作品名称
《红岩》 《红日》 《红旗谱》 《创业史》 文学创作 《保卫延安》 《谁是最可爱的人》 《林海雪原》 《雷锋之歌》 电影 剧目
《上甘岭》《南征北战》《英雄儿女》《青春之歌》 《早春二月》《李双双》《五朵金花》
《龙须沟》《茶馆》 《蔡文姬》 《关汉卿》 《文成公主》
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远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银河Ⅰ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发射成功 完成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 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
世界首次
标志运载火箭技术达到新的水平 首次研制出每秒运算1亿次的计算机
2002年
2003年 2005年
研制出超级计算机
神州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神州6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标志中国的航天和运载火箭技术进入世 界先进行列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1、起步背景: 科技基础薄弱;社会环境动荡
2、政府措施: (1)发展方针 (2)科研机构 (3)科研队伍 (4)编制规划 “自力更生” 国科委 中科院、
归国、 培养 《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
3、改革开放前的科技成就: (1)表现: 国防 ①原子反应堆建成(1958年) 科技 ②原子弹(1964年) ③氢弹(1967年) ④人造卫星(1970年) 医学: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年)
1960 1965 1289所 434所
1971 1997 328所 2170所
①1957-1960年高校数量显著增多,原因是什么? “教育大跃进” ②1960-1971年高校数量大幅度减少,原因又是什么? 文化大革命 ③1971-1997年高校数量又大幅度增加,原因何在? 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推进教育改革, 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优 先发展教育事业。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景:
①“文化大革命” 中国科技事业严重受挫
②1977年,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③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④1985年,《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经济建设 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
2、提出:1988年9月 3、意义: a.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 b.“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侧重点
(1)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以发展与重工业和国防事业有关的 尖端科学技术为侧重点。这是由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决定的。 ①建国初,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刚刚起步,物质基础 薄弱,国家安全缺乏保障。当时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 人民政权;20世纪6 O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 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②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 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 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2)20世纪80年代以后侧重点是科技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 以实现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科技发展战略。这主要是适应国内 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国际上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 特别提示:当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和军事政治的角逐,实际上 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23
1976年,文革结束,十年的浩劫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人才断层, 邓小平对此忧心忡忡,1977年5月的一天,还没恢复工作的邓小 平,在一次谈话中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 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 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 24 去?科学技术这么落后怎么行?”
“二为”
欣欣向荣
“破四旧” “破除文艺黑专线”
百花凋零
1949 1956
1966
1976 1978
年份
建国初期
文革时期
新时期
系 于 教 育
国 运 兴 衰
毛泽东——社会主义教育
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 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⑵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新 中国教育的性质是为人民大众服务。 ⑶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 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 方面都的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1
疑难突破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中国史角度: (1)中国在汉唐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封建大帝国, 与其对教育的重视、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 (2)中国近代,由于遭受列强的入侵,造成了教育 的落后,国家处于危难之中。 (3)“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秩序被破坏,造成 中国人才的断层。使中国远远落后于两方发达国家。 2、世界史角度: 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作为战败国,需要重视的工作 很多,但两国政府首先投入大量的财力发展教育培养人 才,为两国的崛起振兴奠定了基础。20世纪60年代,两 同的经济就已跃居世界前列。
22
邓小平——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文革”结束,教育界拨乱反正 ⑴原因:
⑵表现: ①1977年恢复高考
②1983年,邓小平: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新时期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
③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 战略 ④1980年——教育立法
⑶成就:①初步建立起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时间
1958年
1964年 1965年 1967年 1970年
成就
第一座原子反应堆建成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跨入核国家行列 世界首次
地位
标志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 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卫星 射成功
1973年
1980年 1983年 1984年 2001— 2002年
1970年4月24 日,“长征—1” 号航天运载火 箭顺利地将 “东方红—1” 号人造地球卫 星送入太空轨 道。重量超过 苏美的第一颗 卫星 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
教育法律法规 开始正式实施的时间
《学位条例》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1981年
1986年 1994年
《教育法》
《职业教育法》
1995年
1996年
《高等教育法》
《民办教育促进法》
1999年
2003年
《1957-1977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
年份 学校
1957 229所
农业: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73年)
(2)意义: 增强了综合国力; 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4. 原因 (1)国家政权建立,党和政府重视 (2)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3)自力更生政策的实施 (4)苏联的援助
(5)科研人员的艰辛付出
(6)教育的发展
(7)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参加高 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26
江泽民——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是指全 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 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 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 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 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 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 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钱学森(空气动力学) 李四光(地质力学) 华罗庚(数学)
邓稼先(核物理学)
吴阶平(泌尿外科)
1958年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
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继美国、苏联、英国 、法国 之后,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
1967年6月17日,氢弹试爆成功 。距原子 弹爆炸不到3年时间,同样技术发展速度, 美国用了7年,苏联用了4年。
2001年 1997年 1990年 80年代初
6.72% 12.21%
15.88% 23.5%
21
“文化大革命”——“教育革命”
① 各地大中学校“停课闹革命”,教学秩序混乱
②中小学招生基本停顿,高校停止招生。
⑴史实
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④ “教育革命”
⑵影响 “文化断层”、“人才断层”; 严重影响了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建国初期的文化繁荣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1、原因: 艺术——百花齐放; 学术——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 3、目的: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4、意义:
1)是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2)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破四旧 (旧思想、文化、风俗、习惯)
(2)文艺人士遭迫害
全国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3)优秀作品禁演,文艺创作万马齐喑
样板戏流行
新时期的文化事业的繁荣:
新时期文艺方针.
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 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 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 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 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 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 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邓小平 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 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全国代 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代表中 共中央和国务院致祝词。
“文艺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新时期文艺工作总方向
2.文化艺术再现勃勃生机
名称 鲁迅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 类型 优秀文艺创作 优秀长篇小说
五个一工程奖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音乐舞蹈史诗 歌剧 芭蕾舞剧
《东方红》 艺术精品 《洪湖赤卫队》 《红色娘子军》
文革时期的文化凋零
1、表现:
老舍: 1966.8.24 不堪凌辱 跳北京太平湖自杀
◆邓拓:《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1966.5.17 服毒致死; ◆傅雷: 著名翻译家 ,1966.9.3 与妻子朱梅馥上吊自 杀; ◆杨朔:著名散文作家,1968.8.3服安眠药而死; ◆翦伯赞:历史学家,1968.12.18 与妻子戴淑婉服 安眠药致死 ……
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与古代四大发明的比较
1、内容: (1)同:主要属于自然科学; (2)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主要侧重于实用性,而新中国科 技成就的实用性与理论性紧密结合。 2、影响: (1)同:都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异: ①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对国内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不仅在国内,更重要的是传到国外(欧美), 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②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生了巨大的经济 效益,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经济效益不明显; ③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的取得与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国家 的支持、投入分不开,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主要是民间行为。
2、成就 ①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 ③培养国家经济建设的骨干力量。
19
刘少奇
①改革旧学制
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教育制度
②改革旧课程
③教育面向工农和工农子弟
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优先录取工农子女。
④ “两种教育制度” 和“两种劳动制度”
⑤多种形式办学体制
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
第30课
观 音 被 判 死 刑 焚 烧 古 籍 字 画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各 路 大 仙 不 能 幸 免
故 宫 被 改 成 血 泪 宫
《海港》
京剧《奇袭白虎团》
京剧《沙家浜》
《红灯记》
《智取威虎山》
交响乐《沙家浜》
《红色娘子军》
芭蕾舞剧《白毛女》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1)文化典籍遭破坏,国家文物遭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