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农业发展基本情况doc资料

合集下载

嘉宝果套种生姜高效栽培模式

嘉宝果套种生姜高效栽培模式

嘉宝果套种生姜高效栽培模式1.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广东省梅州市5140212.梅州市梅江区绿缘家庭农场,广东省梅州市514075摘要:嘉宝果是近几年在广东梅州推广的一种新兴水果,营养成分与葡萄类似,风味浓郁独特。

其种植园也是广东梅州的农业特色产业之一。

本文介绍了嘉宝果产业的发展价值以及嘉宝果的生长特点,研发了嘉宝果树下套种生姜的高效栽培技术,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梅州嘉宝果园经济效益。

关键词:嘉宝果;生姜;套种;高效栽培技术;农业生产广东是我国嘉宝果的引种栽培和苗木销售的重要省份。

近几年,梅州开始大量引进种植,为了促进嘉宝果产量的增长,提高嘉宝果园的经济效益,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和梅州市梅江区绿缘家庭农场合作研发了新型套种技术,即嘉宝果树下种植生姜,以此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产出。

1.种植园环境概况绿缘嘉宝果种植园地处广东省梅州市。

梅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域内有近1800多万亩山地,250万亩农田用地,年平均气温22.6℃,年平均降水量1046.7mm,以第二季度降雨量最多,年日照时数平均2215.1小时,日照充足,具有雨热同步的显著特点,基本不受寒潮影响,优越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合嘉宝果树的生长和繁殖,利于嘉宝果产业的发展。

2.嘉宝果产业的发展价值2.1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在嘉宝果适宜生长的环境下,嘉宝果的果实会成长成熟,果实成熟之后,会呈现出半透明状,并且十分的软绵。

每颗果实都富含甜甜的汁水,食用口感极佳,并且果实的甜度在15度左右,十分符合人们的使用要求。

研究表明,嘉宝果的果实富含多种人类机能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以及矿物质元素等等,对于人体有着十分重要的营养价值。

嘉宝果果实内的VC含量以及纤维素的含量也十分丰富,可以满足人体机能对于蛋白质以及纤维的需求。

和葡萄相比,嘉宝果的营养成分更为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对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等疾病具有一定功效和并能提升女性皮肤的胶原蛋白含量。

2.2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根据调查可以发现,每棵嘉宝果独树一年的产果量100斤左右,嘉宝果的市场价格在150元/KG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嘉宝果的经济收益较高。

农业产业规划

农业产业规划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目录第一章规划的背景、依据与范围 (1)1、梅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1)2、梅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4)3、本轮规划的背景与依据 (7)4、规划范围与期限 (7)第二章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战略目标 (8)1、梅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 (8)2、梅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原则 (8)3、梅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目标 (10)4、梅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思路与措施 (11)第三章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规划 (15)1、梅州市农业产业化基地的现状与评价 (15)2、梅州市农业产业化基地发展思路与目标 (17)3、梅州市优势农产品基地发展规划 (19)4、实施保障措施 (22)第四章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25)1、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与评价 (25)2、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思路与目标 (27)3、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布局 (28)4、主要任务与重点建设项目规划 (33)5、实施保障措施 (38)第五章农产品流通体系规划 (41)1、梅州市农产品市场流通的现状与评价 (41)2、梅州市农产品流通规划思路与目标 (43)3、梅州市农产品市场流通空间布局、市场体系与重点项目规划··454、实施保障措施 (47)第六章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规划 (50)1、梅州市农业龙头企业的现状与评价 (50)2、梅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思路与目标 (53)3、梅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重点项目规划 (55)4、主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关键领域规划 (61)5、实施保障措施 (71)第七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规划 (75)1、梅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与评价 (75)2、规划思路 (78)3、规划目标 (79)4、实施保障措施 (81)规划图件 (85)1、食品工业基地分布图 (85)2、产业化种植基地发展规划布局图 (86)3、龙头企业规划分布图 (87)4、农产品市场流通重点项目规划图 (88)第一章规划的背景、依据与范围农业产业化是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龙头企业把农户生产与国内外市场连接起来,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使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有机联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使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

梅州市统计年鉴数据:历年-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梅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统计(2005-2015)

梅州市统计年鉴数据:历年-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梅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统计(2005-2015)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基础设施投资 工业投资 房地产开发投资
财税 财政总收入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财政支出 国地税总收入 国税收入 地税收入
能源及能耗 全社会用电量 工业用电量 单位GDP能耗
计量单位
平方公里 公顷
万人 % 万人 万人 万人 万人 万人
亿元
亿元 % 亿元 % 亿元 % 亿元 % 元 % 亿元 %
20.47 6.04 12.41 2.08
6.73 2.95 8.55 6.54 4.02 2.52
12.27 11.20 3.145
单位GDP能耗降低率 农业
农业总产值(当年价) 增长速度 粮食产量 水果产量 茶叶产量 猪肉产量 水产品产量
亿元 % 万吨 万吨 吨 万吨 万吨
-
26.47 2.1 21.92 44.37 948 2.81 2.66
.04
29 5.2 18.37 41.21 1029 2.88 2.54
摘编自
历年"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梅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统计(2005-2015)(一)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750 19311
2750 19346
2750 19894
2750 22331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吨标准煤/万元 %
2005年
2750 19912
56.21 45.51 60.7 46.69 30.75 32 2.85
64.33 1.7 16.77 3.1 29.27 -3.2 24.22 -0.9 18.29 9.2 11491 0.4 -

梅州市柑橘黄龙病的发生与防治

梅州市柑橘黄龙病的发生与防治
性发 生 的毁 灭性 病 害『 早在 1 1 】 , 8
世纪 中期 . 印度 就 有相 关 报 道 。 e k g 1 纪 2 R i i 于 9世 nn 0年代
对 我 国柑 橘 黄 龙病 进 行 首 次 报 道 , 随后 该 病 害 在 我 国 南方 柑 橘 产 区迅 速蔓 延 。 广东 省 汕头 地 区最 早 发生 , 距今 已有百 年 历 史 。0世纪 3 2 0年代 以 后病 害 严 重 . 龙病 在 我 国 主要 黄 分布 在 广 东 、 西 、 建 省 ; 江 、 西 、 川和 云 南 等 省 为 广 福 浙 江 四 局部 发 生嘲 2 。 0世 纪 8 0年 代其 以后 , 着柑 橘 生 产 的 发 展 , 随
s o t s a eweetse Th eul h we tct elw h o ie s do c re nM ez o e . nr lmeh dswe ep o o e i r e h o e s r td. ers t s o dt iusy lo s o td sa eha c ur d i ih uAra Co to t o r r p s d.n od rt di e s ha r o p o ierfr n e rp e e tn i usy lo s o t ie s . r vd eee c sf r v n igct elw h o sa e o r d K e wo d ct s;elw h o ie s c n us c n rlmeh d y r s i u r y lo s o td sa e;e s ; o to t o s
现 代农 业 科技
2 1 第 4期 0 2年
植 物保 护学
梅 州市 柑橘 黄龙 病 的发 生 与 防治

2018年梅州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梅州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梅州市经济运行情况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110.21亿元,比上年增长2.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6.17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356.72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557.32亿元,增长2.1%。

全市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

2018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7.7:32.1:50.2,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上升3.0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主要表现为:“五增、二稳、二降”。

一是农业稳步增长。

201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314.68亿元,增长4.7%。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8.96亿元,增长4.9%,增速比今年前三季度快0.1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小幅增长。

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3.12亿元,增长1.3%。

五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51.78亿元,增长2.1%。

其中,增长较快的有建材、电子信息、电力行业,分别增长9.8%、8.2%、3.6%。

全市6个省级园区(含集聚区)实现工业增加值79.88亿元,下降0.9%。

其中,增长较快的有东莞石碣(兴宁)产业园区、蕉岭集聚区、广州海珠(丰顺)园区,分别增长13.9%、8.6%、4.6%。

三是社会消费平稳增长。

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49亿元,增长8.7%。

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35.20亿元,增长4.6%。

按经营地分,城镇和农村消费分别为553.14和173.35亿元,分别增长9.0%和7.8%。

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和餐饮收入分别为677.95亿元和48.54亿元,分别增长8.9%和6.1%;从分县(市、区)看,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有6个,其中,增长较快的有蕉岭、五华、大埔,分别增长10.5%、9.8%、9.8%。

四是进出口平稳增长。

2018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35.21亿元,增长1.9%,增速同比提高15.3个百分点。

梅州市粮食高产创建技术

梅州市粮食高产创建技术

梅州市粮食高产创建技术探讨摘要介绍梅州市粮食高产创建的整体情况和指导思想,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该市粮食高产创建技术方案,为当地粮食高产创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粮食高产;创建技术;措施;广东梅州中图分类号f3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309-01studyontechnicalofgrainhigh-yieldinginmeizhoucityhuang yuan-dong 1yuan ming-di 1chen yuan-xia 2he yuan-bin 3luo shuang-hui 4(1 daping ecological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of xingning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xingning guangdong 514533; 2 huanghuai ecological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of xingning city; 3 shima ecological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of xingning city; 4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in xingning city)abstractthe overall situation and guiding ideology of grain high-yielding in meizhou city were bined with the local actual situation,grain high-yield technology scheme was proposed,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grain yield.key wordsgrain yield;create;technical measures;meizhouguangdong梅州市总面积1.59万km2,其中耕地16.33万hm2。

梅州野生蔬菜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梅州野生蔬菜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品质 量和品种 , 更要树立 品牌意识 , 打造特 色品牌 、 知 名 品牌。 要融人梅州生态旅游开发快速发展的大环境 ,
的开发利用 是一项综 合性 的工作 , 涉及到农 业 、 业 、 林
医药 、 商业、 外贸各个方面。 因此, 要把山野菜资源列入 食 品产业来进行开发 ,建立适 宜的 自然保护 区域和 山 野 菜种子 资源苗 圃 , 保护和收集那些 珍稀 、 危 、 有 濒 具 较 高经济价值 的山野菜 ,进行科 学有效 的引种 栽培试 验 。在生产 中, 要实行分 区采收或间隔采收制 度 , 做到 有计 划 、 有步骤地开发 , 因盲 目开发而造成资源 的 避免 枯竭。 对具有较高经 济价值 的品种 , 要积极进行人工集 约化栽培 , 建立原 料基地 , 并逐渐实 现基地 良种化 、 区 域化 , 确保 山野菜 的质量 、 品种 、 规格和数量稳定 , 既为
栽培 。
50 以上的山沟、 0m 林下 阴湿地带 , 怕高温炎热 。 梅州市 有野生或少量栽培 。 有通便 、 和降压 、 防癌 降血脂 、 降血
糖等 “ 三降” 效 , 发前 景广 阔。用块茎 繁殖 , 在 功 开 可
50 以上山区或林下种植 。 0m
28 泰 国枸 杞 又 名 “ . 天绿 香 ” “ 宫 木 ” “ 仔 、守 、树
蔬 菜 5种 ; 茎) 根( 类野生蔬菜 2 科 4 利 。现介 绍其 6 7
中 9 主要 品种 。 个
著名的食、 药兼用的优 良 森林蔬菜。经济价值较高, 开 发前景广阔 , 目前蕉岭种植较多 。 25 三棱剑花 又称 “ 骨花 、 . 龙 霸王花 ”, 花性 味甘 、 凉、 入肺 , 具有清热痰、 除积热 、 止气痛、 理痰火 的功效 。 剑花煲汤具有清心润肺 、 清暑解 热 、 除痰治 咳的作用 , 其 味清香 、 汤甜滑 , 为佐膳 美料 , 煲汤一族 ” 实 为“ 的广 东人所喜爱 , 更是远销港 、 澳乃至东南 亚各地 。 目前梅

梅州简介

梅州简介

梅州,是魅力独具的世界客都,是全世界最具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位于粤东北山区,北临赣南,东连闽西,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的城市,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的美誉。

全市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辖8个县(市、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梅州坚持“不等不躁”的精神,坚持探索从“四个梅州”(开放梅州、工业梅州、生态梅州、文化梅州)到“绿色崛起”的山区科学发展新路,坚持抓好建厂、办学、治水、修路、种树、惠民、用贤七件大事,全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取得新的成果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旅游业,作为梅州市极其重要的产业之一,其发展令人瞩目,被业界誉为山区市发展旅游的一个典范。

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梅州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已形成较完整的行业结构体系和产业链,旅游产业化深度和强度都得到极大的提高,旅游业已成为梅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和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

梅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独具特色的客家风情,名人故居,独特的客家民居建筑和众多的文物古迹。

多年来,梅州因地制宜,利用现有的资源,将景区建设与当地生产、生活、民情风俗、历史文物和市政建设相结合,加强招商引资,加快了景区建设速度,旅游设施不断完善配套,新项目逐年增加,新景区如雨后春笋。

九五以来先后新建并对外开放的景区有12个,如雁南飞、雁鸣湖、五指峰、千佛塔、蕉岭长潭、五指石、龙鲸河漂流、龙归寨瀑布、揭岭飞泉、五华热矿泥山庄等。

到目前为止,全市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一个(雁南飞茶田度假村),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雁南飞和丰顺温泉),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阴那山、五指出),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大埔丰溪林场、五华七目蟑、梅县阴那山),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个,市级旅游景区(点)5个(长潭、泮坑、五指石、神光山、叶帅故居),市级重点建设旅游区8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梅州市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梅州市基本情况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

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和“中
国金柚之乡、中国著名单枞茶之乡、中国油茶之乡”的美誉。全市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
2009年末户籍人口507.36万人,现辖梅江区、兴宁市、梅县、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

丰顺县、五华县8个县(市、区)。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509.51亿元,比上年增长9.8%,
增速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人均生产总值12321元,增长9.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
收入达30.8亿元,增长13.5%。
——魅力独具的世界客都。梅州是全世界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有“世界客都”

之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客家话节目以梅县话为标准音。梅州是客家人南迁的最后一个落脚
点和衍播四海的出发地。集“客家”之大成的梅州,有最具原生态的客家民间艺术,日益成为
海内外6000多万客家人的心灵家园。
——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梅州,南齐中兴元年(公元501年)置程乡县,北宋开

宝四年(公元971年)易名梅州,有叶剑英元帅故居、丘逢甲故居2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和2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梅州文风昌盛,南宋时塾学遍布,明清时科甲鼎盛。
清中叶以来,涌现了“岭南第一才子”宋湘,近代洋务运动风云人物丁日昌,晚清著名诗人、
保台义士丘逢甲,清末著名爱国诗人、外交家、被誉为“真正走向世界的第一人”的黄遵宪,
当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叶剑英等杰出历史人物。辛亥革命以来,梅州出了227名大学校长(书
记)、474名将军、23名中国两院院士。改革开放以来,高考升学率稳居全省前列。
——环境优美的生态绿洲。梅州是广东的生态发展区,粤东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境内

林地广阔,动植物资源丰富,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47个,有4个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6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9%,位居广东省
第三。农业综合开发曾被省委、省政府树为“东学梅州、西学高州”的典型。
——社会和谐的平安福地。梅州民风淳朴,社会秩序良好,是广东省刑事发案率最低

的地级市。1997年以来,梅州的社会治安满意度连续13年超过90%; 2008、2009
年,梅州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2009年3月,广东省综治委委托国家
统计局对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公众安全感进行调查,梅州以92.7分的成绩名列榜首。
——充满活力的投资热土。梅州矿产丰富,有铁矿、石灰石、钼矿、稀土、瓷土等矿

产资源54种,潜在价值达4000多亿元。梅州潜力巨大,正在成为对接珠三角、连结海峡
西岸经济区的发展要地,形成了烟草、电力、建材等特色鲜明的工业体系,有7个省级产
业转移园和经济开发区。环境优越的梅州正在成为发展绿色现代产业的主阵地,成为低碳经
济时代的投资创业热土。

梅州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梅州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抓好农业农村工作,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
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2009年全
市农业总产值179.38亿元,比增6.4%;农业增加值105.98亿元,比增6.3%;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5390元,比增7%。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业总产值134.07亿元(按生产
价格计算),比增6.4%,农业增加值80.12亿元,比增6.3%,农村人均现金收入5205
元,同比增17%。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围绕现代农业 “三个农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旅游农业)、
“八大产业”(水果、茶叶、油茶、南药、优质稻、蔬菜、烤烟、畜牧水产养殖)的发展定位,
坚持政府主导,发挥龙头作用,依托加工促动,特色产品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特色鲜明的产
业带逐步形成。2009年,全市八大主导产品基地面积新增23万亩,总规模达273.3万亩。
积极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28万亩、总产120万吨,实现连续十八
年丰收,总产和单产保持全省前列。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推进广东省韩江上游油茶、茶
叶产业带建设,油茶面积达50万亩,兴宁市获得“中国油茶之乡”称号。今年以来,新建特
色渔业养殖基地1万亩,新增万头猪场2个,新增基地面积超10万亩,其中优质稻新增5
万亩,柚类、脐橙等优质水果1.5万亩,南药2.15万亩,茶叶0.6万亩。我市平远县被中
国食品工业协会认定为“中国仙草之乡”。依托农产品种养加工骨干基地、“一乡一品”、“一
村一品”基地,规划建设一批主体功能清晰、辐射带动力强、具备科技示范性和观光性的集
约型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成了顺兴蜜柚、嘉丰金柚等5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
2、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加工

和流通水平不断提高。培育发展了威华、雁南飞、西岩、新大地等一批经济实力雄厚、带动
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广东威华股份于2008年5月挂牌上市,新大地、富农、健神、康
奇力、西岩等大型龙头企业正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目前,全市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287
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8家、市级169家、县级99家。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金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农业企业进入全省“现代农业项目100强”行列。
各类农业龙头企业总产值预计达50.8亿元,带动农户36.6万户,户均年增收2950元以
上。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总数达581家,成员总数达 20105人,带动农户12 万多户,
其中专业合作社年销售农产品总产量达37.15万吨,经营总收入5.6亿元。主要农产品精
深加工能力不断增强,广东新大地、兴宁树人木业等一批大型农业加工企业建成投产,我市
有7个县(市)被国家和省列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努力开拓国外市场,梅州金柚、
蜜柚、脐橙去年出口达4万吨,茶叶成功打入日本市场。积极推进“农超”对接,蔬菜、有
机米、甘薯、有机枣等特色农产品定点供货香港市场。农副产品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取得重大
进展,投入400万元加快月梅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步伐,力争建成辐射粤东北地区的现代
农产品物流中心。加快推进台梅农业合作,“台湾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挂牌数量达到6个,
今年12月将举办“梅台农业交流合作研讨会”,着力推动梅台在农业生物技术、高新技术、
精致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学术交流与产业合作。旅游农业方兴
未艾,雁南飞、雁鸣湖等农业旅游景点名闻全国,梅县侨乡村和大埔西岩山茶场创建全国乡
村旅游、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作扎实推进,一批以乡村生活、乡村民俗和田园风光等为特色的
乡村旅游、农业旅游逐渐成为梅州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3、品牌化建设成效显著。坚持以特取胜和扩量提质并重,积极实施品牌战略。重点

围绕金柚、脐橙、水稻、茶叶、蔬菜、水产等大宗农产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开发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牌产品。现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省
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5个,示范面积15万亩,辐射带动面积达50万亩。全市累计获得
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112家,产品总数134个,认证面积26.3万亩,年产
量24万吨,年产值约10亿元;绿色食品总数18个、有机食品总数21个,国家级名牌
产品1个、省级名牌产品28个。农产品整体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蔬菜农药残留检测
平均合格率达92.5%,蔬菜重金属残留检测平均合格率达到100%。2007年与省农业厅
联合成功举办了首届梅州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组织农业企业参加第44届香港工展会、世界
客商大会等宣传推介活动。我市将从今年起,每年12月份举办一届梅州名优农产品展销会,
今年第二届展销会计划与省农业厅、南方日报社联合主办,进一步提升具有梅州绿色农产品
的品牌影响力。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坚持把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推进现代农
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依托市、县、镇三级农科服务网络,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
范”、“农村青年创业培训”等农科培训工程。广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果套袋技术等良种
良法。大力推进市、县农产品检测体系和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目前,市级农产品质量
检测中心已通过省计量认证,8个县级农产品检测站全面开展农药残留速测工作,市、县和
基地三级检验监测网络基本建立。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客都梅州农产品网”、“12316”
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热线等成为深受广大农民和农业企业欢迎的信息服务平台。
5、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出台了《中共梅州市委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

代农业的若干意见》和《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性意见》,从财政支持、税收扶持、
收费优惠、用地优惠、其他政策优惠等方面,扶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我市从2007年起,
由市财政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绿色现代农业发展。从2008年起现代农业
发展专项资金逐年有所增加,增长幅度不低于上一年度的财政支出增长幅度;从2007年起,
市财政连续五年每年贴息贷款1亿元,用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