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对其临床预后判断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N-端脑利钠肽前体检测在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N-端脑利钠肽前体检测在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N-端脑利钠肽前体检测在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杨连成【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病患者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2例心脏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102例心脏病患者NT-proBNP水平有68例高于正常范围,占总数的66.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NT-proBNP参与了心脏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测定NT-proBNP水平有助于判断心脏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期刊名称】《淮海医药》【年(卷),期】2017(035)001【总页数】2页(P39-40)【关键词】心脏病;心力衰竭;N-端脑利钠肽前体【作者】杨连成【作者单位】安徽省怀远县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233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当前,心脏疾病正严重影响着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与安全,其发病和死亡率呈每年递增趋势,引起国家高度重视。

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是多肽类激素,由心脑分泌。

是反映心脏功能敏感性强特异性高的标志物[1]。

NT-proBNP本身没有什么生物学活性。

心肌合成和释放BNP/NT-proBNP增高主要是心脏压力负荷升高或心室容量负荷增加所致。

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和NT-proBNP增高水平呈线性相关。

尽早诊断、治疗可以减低患者心力衰竭死亡率[2-3]。

本文对我院102例心脏病患者NT-proBNP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旨在探讨其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1.1 资料选择2016年1月1日-2016年1月10日在我院住院期间检测NT-proBNP水平的心脏病患者102例,其中男38例,女64例,年龄45~97岁,平均年龄74岁。

正常对照组30例,为健康体检者(系我院在院职工),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38岁。

1.2 方法静脉血2~3 ml,室温放置2 h内完成检测。

采用基蛋生物科技公司Getein1100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均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急性心肌梗死择期PCI前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的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择期PCI前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的临床观察
1 8 例 ,女 1 2 例 。治 疗 组 男 1 6 例 ,女 1 4 例 ,年 龄 4 3~8 2 岁 ,平 均 ( 6 2 . 2 ±1 0 . 7) 岁 。人选 标 准 :入选 的S T E MI 病 例 均符 合 2 0 1 0 年
1 O ~1 4 d)的主要 心 血管 事件 ( 复合终 点 事件 、恶 性心 律 失常 、 心力衰 竭 、心 源性休 克 、死亡 )的发生率 。
1 . 4 统 计 学分 析 :使 用 S P S S 1 7 . 0 对 各项 资 料进 行 统计 、分 析 ,
各 项参 数 以 均数 ±标 准 差 ( ± S)表 示 ,采 用 t 和X 检 验 ,以
P<O . 0 5 为差异 有统计 学 意义 。
2 结 果
2 . 1 两组 C K、C K — MB 峰值 比较 :治疗组 的C K和C K- MB 峰值 明 显低 于 对 照组 ( P<O . 0 1 ),提 示治 疗 组 的心 肌损 伤 程度 明显低
血管 不 良事件 。
【 关键 词】 重组 人脑 利钠 肽 ;心肌 梗死 ;心 肌损 伤 急 性 心 肌梗 死是 临床 上 常 见 的危 重 疾 病 ,具 有很 高 的发 病
率 和死 亡 率 ,急 诊P C I 是 目前最 有 效数 的治疗 措 施 ,已广 泛应 用
活 素 ,成都 诺迪 康 生 物制 药 有 限公 司 生产 ),按 1 . 5 g / k g 负荷 剂 量 静脉 推 注 (>3 mi n ),随后 以O . 0 1 5 g / ( k g ・ mi n) 静 脉滴 注 ,持 续 4 8 h 。两 组 在 用 药过 程 中严 密 监 测 心率 、血 压 变化 , 使 心 率 在5 5 次/ mi n 以 上 ,血 压 ( 收缩 压 )≥ 9 0 ml T l H g( 1 1 T i m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 键 词 ]重 组人 脑利钠 肽 ;多 巴酚丁胺 ;心肌梗 死 ;心 力衰竭 ;疗效 关 [ 图分类 号 ]R 4 . 中 5 14 [ 献标 识码 ]A 文 [ 文章 编 号 ]17 ’24 2 1) 109 —4 6 16 6 (0 2 O ‘0 30
d i1 .9 9 ji n 17 -2 4 2 1 . 10 1 o :0 3 6 /.s . 6 16 6 . 0 2 0 . 2 s
薄小萍 , 明秋 , 李 陈茂华 , 张常莹 , 小京 , 鲍 陆卫红 , 吴小庆
( 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 民医院 心 内科 , 南 江苏 无锡 24 2 ) 10 3
[ 要 ]目的 : 摘 观察 重组 人脑 利钠 肽 (h N ) rB P 治疗 急 性 心肌 梗 死后 失代 偿 性 心 力 衰竭 的 临床 疗效 和 安全 性 。
( eat etfC ri oy D p r n ad l ,Wui e l s o i l N ni dcl nvr t, x 2 4 2 ,C i ) m o og x P o e s t , aj gMei i cy Wui 10 3 h a p H p a n a U ei n
p t nsrci d s n ad at。ce c t a e ta d a th atf lr ra e tb nrvnu net n o ai t eev t dr nish mi r t n n ni er a ue t t n y it e o sijc o f e e a - i em _ 。 i em a i
方法 : 选择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合 并 失 代 偿 性 心 力 衰 竭 、 功 能 Klp Ⅲ 级 的 患 者 6 心 ii l 3例 , 机 分 为 rB P组 随 hN ( 2例 ) 多 巴酚 丁胺 组 ( 1 ) 在 标 准 抗 缺 血 治 疗和 静 脉 用呋 塞 米 针 剂抗 心 衰 治疗 的 基础 上 , 别加 用 3 和 3例 , 分 rB P 15 g k 静 脉 推 注 后 , 0 0 7 5~0 0 x ・ g ・ i ~, 脉 微 泵 注射 7 ) 多 巴酚 丁 胺 h N ( . ・ g 以 .0 . 1I k ~ mn 静 g 2h 和 (. 2 5—1 g k ~・ i ~, 0 t ・ g m n 静脉 微 泵注射 7 ) x 2h 。在 用药前及 用药 7 测 定 两组 患者血 脑 钠肽 ( N ) 左 2h后 BP 、 室射 血 分数 ( F 值 , E ) 重新 评价 患者心功 能 Klp分 级 , 察 患者 7 ii l 观 2h治疗过程 中利尿 剂 用量及 血压 的变化 , 并观 察 3 0d内的病死 率 。结果 : 两组 血 B P均 下降 , B P组 更加 明显 ( 0 0 ) 与 多 巴酚 丁胺 组 比较 , N r N h P< . 1 ;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

FEV i%高于对照I组、对照□组(!<0.05),提示氧驱动雾化吸入氨索AECB显著改患者%是因雾化雾化效果,效成相内,患者自吸入,而AECB患者多伴、吸症,可能影响氨漠索吸入浓度,加之呼吸掌握不重症,氧驱雾化吸与其接氧驱雾化吸升患者单吸吸入氧,同患者吸氧驱性接相氨索雾发挥效。

,AECB患者受呼吸、肺氧力影响,存氧合状态不,SaO$,PCO$升高。

发,4后SaO$高于I&□组,PCO$低于对照I组&□组(!<0.05),证实氧驱雾化吸入氨索AECB 效改患者血态,与常活性物质效%综上可知,氧驱动雾化吸入氨漠索治疗AECB能进一步改血态,病情,高治疗效果,且不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1]陈楠,方圆,徐玲•盐酸氨漠索雾化吸入与静脉注射给药治疗慢性急性发作的效与全性[J].中物,2017,14(5):262-265.[2]中华医学,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急性-(实*201#)[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4):31#-320.[3],贵,秦立龙,%性阻塞性肺疾病频繁发作患者常见型临特征痰性子分析[J]•中临,201#,34(5):429-434.(收稿日期:2020-0I-2I)冻干重组%脑利钠肽治疗急性死合并.力衰竭的89陈江波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心肌坏死性疾病,且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心力衰竭是其常见并发症,为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病死率极高,预后效果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威胁其生命安全[1]。

临床应积极采取措施改心力衰竭症状,升心肌%重组人与内性结构与生物学活性相似,能发挥血&活性、-血-多种作,临床应叫取我院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82例,重人常的效果,%1资料和方法1.1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2,其中41采常为,41采重人常为%性21例,性20'年57-81岁,平均(69±6)'梗死部位:前壁23例,下壁14例,其他4例;心Killip::D级28例,皿级13例;合并症:高血16,糖尿病19,高脂血症20%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58~82岁,平均(70±6)岁;梗死部位:前DOI:10.11655/zgywylc2021.02.045作者单位:036002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壁24例,下壁14例,其他3例;心功能Killip分级:□级27例,"14例;合并症:高血18,糖尿病18,高血症19%2(性别、年、梗死位、心Killip 分级、并症)(Q0.05)%1.2①: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Q、ST段高、ST-T 动态演变;伴有持久性、突发性、剧烈性胸骨后或心区压榨型疼痛;实验室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转移酶、;轻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心脏标志物水明显升高;未接受过皮冠脉腔内血成形术;未接受溶栓,发病>12h;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心脏瓣膜病、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致命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其他严重心脏疾病;严重肝不全、自身免疫疾病、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等其他疾病;近期大型手术史或严重创伤史;重人过敏%1.3方法1.3.1:采用常规方案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扩张血管、、吸氧、调物%1.3.2:采重组人(成都诺迪康生物,:S2*******)常,据收缩压(SBP)调整药物用量,SBP<120mmHg时,静脉滴注,剂量为 0.025 !g ・kgT ・minT ,3~5 d ;SBP ! 120 mmHg ,静 脉注射 1.5 !g/kg ,然后静脉滴注 0.025 !g-kg _1-min _1,3~5 d 。

择期PCI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NT-proBNP水平的影响

择期PCI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NT-proBNP水平的影响
( 00 ) P< .5 。结论 : 规范化的药物治疗有助 于 N T MI S E 患者心功能改善 , 此基础上行择期 P I 在 C 对改善心功 能更 具有积极意义 。 [ 关键词 ] 心肌梗 死 ;C ; P I氮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 心功 能 目前研究认 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 利钠肽 ( N ) B P 水
为治疗组 ,O例 N T M 未进行 P I 3 SE I C 术患者为对照组 , 两组患者均给 于规 范化药物 治疗 , 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 8周后 的 N T—
p N mB P水平进行检 测。结果 : 两组患者经 8周治疗后 N T—po N rB P水平 均显著降低( 0 0 ) 且治疗组 较对照组 有进一步 降低 P< . 1 ,
1 d内行 P I 。两组患 者出院后 均予长期服用抗血小饭( 0 C术 阿
司匹 林 10 g q 0 m d+氯 吡格 雷 7 m g 、 脂 ( 5 gq ) 调 阿托 伐 他 汀
2 m g 及可耐受剂量 的 A E 、 0 gq ) C IB阻滞剂 等药物规 范化治疗 。 13 N . T—po N rB P检测 : 两组患 者分别 于急 性 心肌梗 死人 院
明显降低( = .9 P< . 1 。在 药物治 疗基础 上行 P I t 3 15, 0 0 ) C 组 较 未行 P I N po N C 组 T— rB P水平有进一步 降低 , 差异具有显 著
性 ( 4 9 3P=00 ) F= .7 , .3 。
表 1 两组患者 N T—p N mB P水平变化情况
4 7 9— 5岁。急性心肌 梗死 诊 断依 据 WH O制 定 的诊 断标 准 : 持续 的典型胸痛 3 m n以上 , 0i 有典 型的心 电图动态演变 ,N 抑制 肾索 一血 管 紧张索 一醛 固酮系

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对多发伤患者伤情评估及对合并心肌损害关系研究

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对多发伤患者伤情评估及对合并心肌损害关系研究

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对多发伤患者伤情评估及对合并心肌损害的关系研究[摘要] 目的研究血浆nt-probnp对多发伤患者伤情评估以及与合并心肌损害的关系。

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多发伤合并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烧伤程度分为ⅰ度烧伤组、浅ⅱ度烧伤组、深ⅱ度烧伤组、ⅲ度烧伤组,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相关指标。

结果 nt-probnp水平呈现ⅰ度烧伤组当多发伤合并大面积烧伤时,患者由于体液大量流失必然会引起心功能的异常,那么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通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浅ⅱ度、深ⅱ度及ⅲ度烧伤患者的nt-probnp水平均高于正常水平,且呈现ⅰ度烧伤组<浅ⅱ度烧伤组<深ⅱ度烧伤组<ⅲ度烧伤组的趋势;另外,nt-probnp<125 ng/l组的心功能指标st段抬高程度、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射血分数均明显优于nt-probnp≥125 ng/l组。

说明多发伤合并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浆nt-probnp的水平与烧伤程度、心功能情况有密切关系[11]。

为了进一步分析nt-probnp的水平与烧伤程度、心功能情况之间的关系,我们进行了以nt-probnp水平为应变量的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nt-probnp水平与烧伤深度、lvedd、lvef呈正相关,决定系数分别为0.518、0.398、0.482;与st段抬高程度呈负相关,决定系数为0.437。

这就更进一步证实了多发伤合并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烧伤程度、心功能情况之间的关系,nt-probnp水平越高、烧伤程度越重、心功能越差[12,13]。

[参考文献][1] 易维京,杨艳,胡川闽. bnp/nt-probnp免疫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18):1127-1128.[2] 黎鳌,扬宗成. 黎鳌烧伤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109.[3] 龚永慧,冯玉丽. nt-probnp在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中的临床意义[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9):944-946.[4] williams mh, handler ce,akram r,et al. role of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in sclerocierma-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j]. eur heart j,2006,27(12):1485-1494.[5] 朱笑频,王成刚. nt-probnp和ctni联合检测在急诊心力衰竭患者诊治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2013,28(1):30-32. [6] 廖予婕. ctni、hscrp和bnp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对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j]. 检验医学,2010,25(2):92-95.[7] szadkowska i,pawlicki l,kowalski j,et al.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 tionand nt-probnp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one-vessel diseae af-terf irst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with primary coronary angi oplasty[j]. kardiol po1,2009,67(11):1201-1206.[8] 王形,刘欣. 血浆脑钠肽变化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3):255-256.[9] 罗亮,张婷,郑志强. 多发伤患者早期n 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动态变化及其伤情评估价值[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8,28(5):670-671.[10] sviri ge,soustiel jf,zaaroor m. alteration i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plasma con-centration following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j]. acta neurochir(wien),2006,148(5):529-533.[11] 郑志强,罗亮,张婷. 多发伤患者早期n 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动态变化与全身炎症反应关系[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7,27(12):1460-1461.[12] 洪澄英,陈怀生,刘晓娣. 血浆n末端脑型利钠肽前体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6):10-12.[13] 吉雅菲.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在重度急性中毒中的救治体会[j]. 当代医学,2012,(1):55-60.(收稿日期:2013-04-11)。

14333558_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14333558_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㊃论 著㊃[收稿日期]2017-04-18;[修回日期]2017-05-09[作者简介]马小宁(1973-),男,回族,河北易县人,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重症疾病诊治研究㊂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马小宁,康志敏,胡晓宁,刘朝辉,王生池(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北石家庄050011) [摘要] 目的探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㊂方法将60例心力衰竭(包括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发作㊁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利尿剂㊁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 n g i o t e n s i o n c o n v e r t i n g e n z y m e i n h i b i t o r s ,A C E I )㊁β受体阻断剂㊁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㊂治疗48h 后,比较2组治疗效果,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 e f tv e n t r i c u l a re j e c t i o nf r a c t i o n s ,L V E F )㊁N 末端脑钠肽前体(N T -p r ob r a i nn a t r i u r e t i c p e pt i d e ,N T -p r o B N P )㊁24h 尿量㊂结果治疗后2组L V E F 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N T -p r o B N P 和24h 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L V E F 高于对照组,N T -p r o B N P 和24h 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在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心力衰竭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相关心力衰竭评测指标,临床上应推广应用㊂[关键词] 心力衰竭;利钠肽,脑;左心室射血分数 d o i :10.3969/j.i s s n .1007-3205.2017.07.021 [中图分类号] R 541.6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7-3205(2017)07-0829-03研究已经证实N 末端脑钠肽前体(N T -pr o b r a i nn a t r i u r e t i c p e p t i d e ,N T -p r o B N P )与B N P 在心力衰竭诊断㊁心功能严重程度评估㊁治疗监测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是等同的[1]㊂目前心力衰竭的治疗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 n g i o t e n s i o n c o n v e r t i n g e n z y m e i n h i b i t o r s ,A C E I )㊁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 n g i o t e n s i n r e c e pt o r b l o c k e r s ,A R B )与β受体阻滞剂或醛同酮受体拮抗剂联合以及利尿剂㊁血管扩张药物㊁正性肌力药㊁血液净化㊁心室机械辅助装置等综合治疗为主㊂而从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及脑利钠肽的药物作用机制上,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治疗心力衰竭在临床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及预后㊂本研究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方案基础上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并与常规心力衰竭治疗方法进行对比,旨在进一步验证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0月 2016年5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和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㊂观察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1~82岁,平均(58.6ʃ6.9)岁;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 e wY o r kH e a r tA s s o c i a t i o n ,N Y HA )分级Ⅲ级6例,Ⅳ级24例㊂对照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2~80岁,平均(59.4ʃ6.5)岁;N Y H A 分级Ⅲ级5例,Ⅳ级25例㊂2组性别㊁年龄㊁心功能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㊂1.2 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根据2012欧洲心脏病学会(E u r o p e a nS o c i e t y C a r d i o l o g y ,E S C )心力衰竭指南明确诊断后均给予抗心力衰竭药物利尿剂㊁A C E I ㊁β受体阻断剂㊁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及硝酸甘油等应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由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在1~2m i n 内给予1.5μg /k g 静脉注射,之后以0.0075μg ㊃k g -1㊃mi n -1静脉匀速泵入,连续使用48h ㊂1.3 观察指标 应用床旁超声检测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 e f t v e n t r i c u l a re je c t i o nf r a c t i o n s ,L V E F );应用瑞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检测仪及检测试剂,应用双向侧流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N T -pr o B N P 水平;应用集尿袋及测量瓶测量用药48h 后的24h 尿量变化㊂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 P S 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㊂计量资料比较分别采用独立样本的t 检验和配对t 检验㊂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㊃928㊃第38卷第7期2017年7月河北医科大学学报J O U R N A L O F H E B E I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V o l .38 N o .7J u l y2017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 结 果治疗前2组L V E F ㊁N T -pr o B N P 和24h 尿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治疗后2组L V E F 和24h 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N T -pr o B N P 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L V E F 和24h 尿量高于对照组,N T -p r o B N P 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㊂见表1㊂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n =30,x -ʃs )组别L V E F (%)治疗前治疗后N T -p r o B N P (n g/L )治疗前治疗后24h 尿量(m L )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35.2ʃ4.941.1ʃ5.1*6755.2ʃ1604.43767.7ʃ1269.1*656.2ʃ174.82602.4ʃ190.2*观察组34.7ʃ4.746.1ʃ6.2*6869.8ʃ1598.02099.6ʃ699.4*643.1ʃ203.82736.8ʃ343.0*t 0.5734.2740.38512.8310.6763.829P0.4540.0000.5200.0000.4210.000*P <0.05与治疗前比较(配对t 检验)3 讨 论心力衰竭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原因为高血压病㊁心肌缺血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㊁风湿性心脏病㊁心脏瓣膜病等,这些病因可破坏正常的心脏结构或影响其功能,使心室的收缩或舒张作用受损㊂临床可表现为以左心功能不全所致的活动耐量受限(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活动后胸闷气短)或者表现为以右心功能不全所致的周身液体潴留(表现为下肢水肿㊁颈静脉怒张㊁肝脏增大等)㊂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病死率高,治疗困难,且反复发作㊂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和高血压㊁高脂血症㊁糖尿病㊁冠心病发病人数的逐年增多,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㊂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主要有2个,一是心肌的病理性重构,二是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同酮(r e n i n -a n gi o t e n s i n -a l d o s t e r o n e ,R A S S )系统过度激活所致㊂神经激素激活㊁心肌细胞肥大㊁基质增多㊁细胞因子释放㊁细胞凋亡㊁慢性炎症㊁线粒体损伤等因素交互影响㊁恶性反馈的复杂机制也是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㊂有效预防及治疗心力衰竭就必须对上述2个主要致病机制进行干预[2-3]㊂1988年,日本研究人员首次报道了B N P ㊂B N P由一个17个氨基酸组成,通过一对二硫键连接为环状结构,分布于人体器官组织中,其中脑组织㊁脊髓及心脏分布较多㊂心脏内B N P 主要存在于左㊁右心房,而左㊁右心房含量又有差别,右心房含量相对较多,心室也存在少量的B N P ,含量只占心房分泌的1/20,当心室室壁压力增高时,B N P 会随之增高㊂B N P 的生理效应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从而增加心排出量[4]㊂其降低前后负荷的原理为通过诱导液体转移进入组织间隙,减少液体量,减低前负荷,通过刺激平滑肌松弛,降低血管紧张度,使后负荷减少㊂B N P 同时具有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能够减轻心室重构[5]㊂相关研究证明B N P 可预防血栓形成[6],其机制为B N P 抑制血管内皮表达因子及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㊂B N P 也可以调节血管渗透性,促使冠状动脉血管扩张,并通过下丘脑垂体系统对水盐代谢进行调解㊂其在肾脏的作用为通过对肾小球和集合管的作用抑制肾素的释放和醛固酮的分泌[7],从而起到排尿利钠作用㊂同时B N P 可以升高出球小动脉压力,降低入球小动脉压力,通过改善肾血流量使肾小球滤过率提高㊂B N P 大致通过4种机制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作用:①舒张血管而降低周围血管阻力;②对R A A S 系统产生拮抗;③改善及减缓心肌重构;④加强肾脏的排钠利尿作用㊂人体内有2条的B N P 清除通路:一是通过C 型受体介导B N P 被细胞摄取,被摄取的B N P 降解于溶酶体内;另一条途径是通过细胞膜表面的中性内肽酶被降解㊂而脑钠肽前体末端N T -p r o B N P 几乎不受中性内肽酶的影响㊂1994年发表的一项早期研究表明,B N P 生物标志物有助于辨别因心脏疾病引发的呼吸困难和非心脏疾病引发的呼吸困难㊂从此,对B N P 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便拉开了序幕,直至2002年,多国发表的B N P 前瞻性研究结果有力地证明了B N P 对因呼吸困难而到急诊科就诊患者作出或排除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的作用后,B N P 才开始在临床上受到重视㊂目前有文献研究显示B N P是28d 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对I C U 重症呼吸困难患者预后有预测作用[8]㊂B N P 作为一种内源性多肽,在人体出现心力衰竭后,为对抗心力衰竭及保护心脏㊁改善心力衰竭状态而分泌,其在血清中的含量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成正比[9-11]㊂因此,可根据B N P 在血清中的含量诊断心力衰竭,并根据其值大小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㊂同时有相关文献显示缺血可刺激心肌细胞合成和分泌B N P ,在无心功能㊃038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第38卷 第7期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不全的情况下其可作为判断心肌缺血的指标之一[12]㊂B型脑钠肽前体(p r o B N P)是心壁被拉伸时由心脏释放到血液中的化学物质,心肌所受的压力水平越高,p r o B N P的释放量越大,p r o B N P首先从心脏释放到血液中,然后p r o B N P就会分割为N T-p r o B N P和B N P㊂N T-p r o B N P1995年由H u n t首次提出,心肌细胞首先合成p r o B N P(含108个氨基酸的B N P原),当心肌细胞受到刺激后,如心肌细胞负荷过重,受到拉伸的刺激,p r o B N P在蛋白酶作用下列解为N T-p r o B N P和带有生物活性的物质B N P㊂B N P及N T-p r o B N P2种多肽均释放进入血液循环,二者来源相同并且等摩尔㊂二者的不同点主要是:组成分子结构不同,B N P结构中包含可与钠尿肽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活性作用的环状结构, N T-p r o B N P为一直链结构,是没有生物活性的氨基酸片段;二者清除途径不同,B N P清除是通过与钠尿肽清除受体结合继而被胞吞和溶酶体降解,中性肽链内切酶也可将其清除,N T-p r o B N P主要是通过肾小球滤过清除,当出现肾功能不全时,会对其效价值产生很大的影响;二者在体内代谢的半衰期也不同,N T-p r o B N P的代谢半衰期要长于B N P,B N P是生物活性的蛋白质,而N T-p r o B N P生物活性低,在血清中长时间保持不变,可作为较稳定的检查指标㊂目前多项研究结果已经证实N T-p r o B N P在心力衰竭辅助诊断㊁心功能严重程度评估㊁治疗监测和预后判断方面临床应用价值的有效性[13-14]㊂并且有些研究证实血浆N T-p o r B N P对心力衰竭诊断价值优于B N P,而且测值更稳定[15]㊂如何使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降低,如何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其再住院率,并延长再次入院时间是临床医生共同面对的问题㊂近年来,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的出现提高了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及治愈率[16],尤其是为急性左心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目前已成为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方式,尤其在一些药物和干预手段起不到有效治疗作用时㊂新活素于2005年被美国心脏病学会(A m e r i c a n C o l l e g eo f C a r d i o l o g y,A C C)㊁美国心脏协会(A m e r i c a n H e a r t A s s o c i a t i o n,A HA)及欧洲E S C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列入治疗药物之一㊂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L V E F,N T-p r o B N P㊁24h尿量均得到了明显改善㊂显示出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作用㊂总之,N T-p r o B N P和B N P在临床中作为心血管病辅助诊断指标的作用正日益引起重视㊂同时,作为新型药物的重组人脑利钠肽的疗效亦有循证医学证实,随着其广泛应用,其生物学及药理学将被进一步阐明,或许将来其可能成为传统心力衰竭治疗药物以外的一线用药,从而为患者服务㊂[参考文献][1] W o r s t e rA,B a l i o nC M,H i l l S Ae t a l.D i a g n o s t i ca c c u r a c y o fB N Pa n d N T-p r o B N Pi n p a t i e n t s p r e s e n t i n g t oa c u t ec a r es e t t i n g sw i t hd y s p n e a: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J].C l i nB i o c h e m,2008,41(4/5):250-259.[2] M c M u r r a y J J.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S y s t o l i c h e a r t f a i l u r e[J].N e wE n g l JM e d,2010,362(3):228-238.[3]S h a nAM,M a n nD L.I n s e a r c h o f n e wt h e r a p e u t i c t a r g e t s a n ds t r a t e g i e s f o rh e a r t f a i l u r e:r e c e n ta d v a n c e s i nb a s i cs c i e n c e[J].L a n c e t,2011,378(9792):704-712.[4]蒋沁娟,姚岚,张成烜.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与P i C C O心排量监测的关系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1-2. [5]韩鹏,徐继蕊,王继征.重组人脑利钠肽对中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5,55(2):56-58.[6] Z o i sN E,B a r t e l sE D,H u n t e r Ie ta l.N a t r i u r e t i c p e p t i d e s i nc a rd i o me t a b o l i c r e g u l a t i o na n dd i s e a s e[J].N a tR e vC a r d i o l,2014,11(7):403-412.[7]李岑,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干预研究[D].芜湖:皖南医学院,2014.[8]刘全良,杜立清.B型利钠肽测定I C U呼吸困难患者诊断和判定预后中的价值[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5(6):720-722.[9]刘昱,黄赞鸿,张昌武.B N P在心力衰竭诊治中的临床价值[J].医学研究杂志,2014,43(11):72-74.[10]闫福堂,苏宝凤,詹颉,等.血清可溶性S T2与血B N P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5,30(6):78-79,83.[11]J a n u z z iJ L,T r o u g h t o n R.A r e s e r i a l B N P m e a s u r e m e n t su s e f u l i n h e a r t f a i l u r e m a n a g e m e n t S e r i a l n a t r i u r e t i cp e p t i d e m e a s u r e m e n t s a r eu s e f u l i nh e a r t f a i l u r em a n a g e m e n t[J].C i r c u l a t i o n,2013,127(4):500-507,508. [12]朱凌凌.急性非S 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治疗方式B N P变化及左心室重构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8):874-876.[13]张玲.N T-p r o B N P与B N P测定结果的关系[J].医学信息,2014,27(4):119.[14] M a d a m a n c h i C,A l h o s a i n iH,S u m i d a A,e ta l.O b e s i t y a n dn a t r i u r e t i c p e p t i d e s,B N Pa n d N T-p r o B N P:m e c h a n i s m sa n dd i a g n o s t i c i m p l i c a t i o n sf o rhe a r tf a i l u r e[J].I n tJ C a r d i o l,2014,176(3):611-617.[15]刘军,周华清,毛志勇,等.B N P㊁N T-p r o B N P与心衰进程的诊断价值和相关性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2):6325-6327,6334.[16] L y uT,Z h a o Y,Z h a n g T,e ta l.N a t r i u r e t i c p e p t i d e sa sa na d j u n c t i v e t r e a t m e n t f o r a c u t em 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i n s i g h t sf r o mt h em e t a-a n a l y s i so f1,389p a t i e n t s f r o m20t r i a l s[J].I n tH e a r t J,2014,55(1):8-16.(本文编辑:许卓文)㊃138㊃马小宁等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心梗三项-BNP

心梗三项-BNP

肥胖者低钠素肽的机制
增加降解
BNP 通过 NPR-C (在人脂肪细胞大量表达)清除 氨基末端脑钠肽原并非通过 NPR-C清除

降低合成
神经体液相互作用的改变 性激素 瘦体质产生的物质,能够抑制心肌细胞中产生的利钠肽的
合成和释放
Das SR et al. Circulation 2005;112:2163 van Kimmenade R et al. JACC 2006;47:886
2008ESC心衰诊断治疗指南 体格检查,ECG, 胸片, Echo 钠尿肽
BNP<100pg/ml NT-proBNP<400pg/ml
BNP100-400pg/ml NT-proBNP4002000pg/ml
BNP>400pg/ml NT-proBNP>2000pg/ml
慢 性心衰 可 能不大
在左室功能障碍时,血浆NT-proBNP的水平超 过BNP水平可达4倍。
血浆BNP水平与年龄、性别和体重有关,老龄 和女性升高,肥胖者降低,肾功能不全时升高。 血浆NT-proBNP水平也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升高。 在伴急性冠脉综合征、慢性肺部疾病、肺动脉 高压、高血压、心房颤动(AF)时也会升高。 BNP亦有类似改变。

肌钙蛋白,由T、C、I三亚基构成,和原肌球蛋白一起通
过调节钙离子对横纹肌动蛋白ATP酶的活性来调节肌动蛋 白和肌球蛋白相互作用。当心肌损伤后,心肌肌钙蛋白
复合物释放到血液中,4-6小时后,开始在血液中升高,
升高的肌钙蛋白I能在血液中保持很长时间6-10天。肌钙 蛋白I具有高度心肌特异性和灵敏度,所以肌钙蛋白 I已成 为目前最理想的心肌梗死标志物。
心肌梗死
冠脉血栓形成 心律失常 心肌丧失 猝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 采 用 酶 联 免 疫 吸 附测 定 血 浆 N Po N T rB P 水平 。根据血浆 N T—Po N rB P水平分 为 3 组, 组5 A 1例 ( T—Po N N rB P≤5O gL , O p/ ) B组 5 4例 ( 0 5 0~50 p/ , 0 0 gL) C组 4 9例

标 ( 括 胸 痛 持续 时 间 、 灌 注时 间 、 包 再 梗 死 部 位 及 范 围 、 V F C —MB、 钙 蛋 L E 、K 肌 白) 纳入 回归分析 中 , 做 出年 龄 因素校 并 正 后 , 果 显 示 N —Po N 与 住 院 期 结 T rB P 间 、0天 及 3个 月 死 亡 率 和 心 血 管 不 良 3 事件 的发生率独立相关 。
体发生率 分别 为 2 . % 、4 4 、1 4 16 4 . % 7 . % ( 0 0 ) 比较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经 多 变 P< . 1 , 量 Lgsc 回 归 分 析 显 示 , T —Po N oii t N rB P 是不 良心血 管事 件 的独立 危险 因素 ( R O 5 0 .5 的可 信 区 间 2 4 . 19 % . 6—1. 5 P 0 】 , <0O ) . 1 。将临床 上常用 的判断预后的指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患 者 血 浆 N一末 端 脑 利 钠 肽 前 体 水 平 对 其 临 床 预 后 判 断 的 临 床 观 察
患 者 14例 , 5 包括 急性 s T段 抬高 心肌梗
王 喜 欢
430 710河南 南 阳市第 二人 民医院 心 内一科 3 摘 要 目的 : 析 急 性 心肌 梗 死 ( M ) 分 A I 患 者 血 浆 N 一末 端 脑 利 钠 肽 前 体 ( T— N Po N ) 平 升 高 对 I 预 后 的 判 断 价 rB P 水 临床 值 。 方 法 : 择 14例 符 合 诊 断 的 A 选 5 MI
能不全 5例 , 治疗后 好转 4例 , 经 死 1 例 。C组在住 院期 间心 血管 不 良事件 发 生率 明显增 高 , 中心源性 死亡 4例 , 其 急
性 左 心 衰 竭 7例 , 发 心 梗 3例 , 源 性 再 心 休克 5例 , B组 及 A组显 示 出明 显统 与 计学意义 ( 0 O ) P< . 1 。3组心血 管事件总
患 者 , 院 2 小 时 内检 测 血 浆 N — 入 4 T Po N rB P水 平 , 据 血 浆 N 根 T—P o N rB P水
平 分 为 3纽 , 纽 ≤5 0 g L, 组 5 0~ A 0p/ B 0
Hale Waihona Puke 死 ( T MI 和 非 s 段 抬 高 心 肌 梗 死 SE ) T ( SE ) N T MI 。其 中男 8 9例 , 6 女 5例 , 年龄 4 O~8 3岁。所 有 纳 入 患 者 诊 断 均 符 合 A C A A 0 4年 修 订 的 急 性 心 肌梗 死 C / H 20 ( MI诊断 治疗 指南诊断标准 , 排除 甲 A ) 并 状腺功能异 常 、 尿病 、 糖 自身免疫 性 及肿 瘤 、 肾疾病 、 肝 急慢性 感染 、 血 、 性阻 贫 慢 塞性肺 部疾 病 等 影 响血 浆 N T—Po N rB P 水平 。 方 法 :5 14例 患 者 于 入 院后 在 平 均 起 病后 1 2±3 0小 时 抽 取 外 周 静 脉 血 。标 .
次心肌梗死 、 发心 绞痛 、 性 心 衰和再 再 急 人 院的复合终点 ) 发生情况 。 统计学处 理 : 用 SSI. 采 P S 6 0软 件 进 行 统 计 学 分 析 , 数 资 料 采 用 检 验 。 计 各组 N T—Po N 水 平 与 住 院 期 间 、 0 rB P 6 天 、8 10天 心 血 管 事 件 发 生 率 的关 系 采 用 Lgsc多元 回 归 分 析 。 oi i t

5 0 F/ , 0 0l L C组 >50 p/ 。 观 察 患 者 住 g 00gL 院 期 间 、O天 、 8 6 10天 主 要 心 血 管 不 良事 件 发 生 率 。 结 果 : 组住 院期 间 及 6 各 0天 、
10天 时 心 血 管 不 良 事件 发 生 率 呈 明 显 8 不同。三组心血 管不 良事件发 生 率呈 明 显 递 增 趋 势 , 别 为 2 . % ,4 4 .1 分 16 4 . % 7 . 4 ( 0 0 ) 多 变量 Lgsc回 归分 析 % P< . 1 ; oii t 显 示 , T—Po N N rB P是 A I患 者 近 期 不 良 M 心血 管事件的独立危险 因素 , 结果 独立于 年 龄 、 烟 史 、 电 图 、 ii 级 、 室射 吸 心 K lp分 l 左 血 分 数 、 钙 蛋 白、 酸 激 酶 等 临 床 评 估 肌 肌 因素 。结 论 : 性 心 肌 梗 死 患 者 血 浆 N 急 T Po N rB P水 平升 高独 立 于 各 因素 预 测 近 期病死率及心血 管不 良事件发 生率 , 对评 估 A 患 者 近 期 临 床 预 后 具 有 重 要 价 MI
结 果
讨 论
(> 0 0 g L 。各组基 本资 料 比较差 异 5 0 n/ ) 无 统计 学 意 义 , 有 可 比性 。所 有 入 选 患 具 者住 院 期 间 常 规 查 心 电 图 、 声 测定 左 室 超 射 血 分 数 、 验 室 查 肌 钙 蛋 白 、 酸 激 酶 实 肌 等指标 , 做 出 Klp心功 能分级 ; 访 并 ii l 随 患者住 院期 间 、0天 、8 6 10天 心 血管不 良 事件 ( 括 心 源性 死 亡 、 源 性休 克 、 包 心 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