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看懂白血病检查化验单

教你看懂白血病检查化验单

作者:唐明霞

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1年第04期

白血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血液疾病,在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中通常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而医生会根据白血病检查后的化验单,判断患者病情程度。但是由于白血病检查时,需要检查很多指标,而大多数的人都不了解这些指标的含义,所以经常会面临看不懂白血病检查化验单的情况。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如何读懂白血病检查化验单?

一、白血病检查化验单都包括哪些内容

白血病是人体血液系统中非常多见的疾病,危害性较大。患有白血病后,细胞会失去正常的繁殖能力,在骨髓内无序繁殖,使骨髓造血功能受到破坏,进而诱发感染、出血、贫血等风险。白血病检查是诊断白血病的重要方式,而患者常常看到的化验单主要包括血常规化验单、骨髓检查报告单等。其中,血常规化验单中,患者可根据白血病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的变化,了解白血病的病情程度,比如患者血小板变少时,意味着患者容易出现出血的情况,而在骨髓报告单中,通常需要根据骨髓原始细胞、异常早幼粒细胞等相关指标,分析骨髓内白血病细胞的比例多少。一般情况下,骨髓内原始细胞与异常早幼粒细胞越多,意味着白血病患者的病情

更加严重,而在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二者的比例下降,意味着骨髓内的细胞异常繁殖情况已经得到缓解。

二、如何看懂白血病检查化验单

在血液类疾病中,化验单可以清楚的显示患者的病情程度,白血病也不例外。但是看懂白血病检查化验单却是很多患者面临的难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判断白血病的治疗效果,接下来就给大家详细说一说,如何看懂白血病检查化验单。具体来说,白血病检查化验单中,患者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染色体指标。白血病患者在检查时,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就会检测出ph染色体,几乎有90%的慢性髓性白血病都会有ph染色体,仅有少数患者ph染色体为阴性。所以在诊断此种白血病时,ph染色体可作为该类白血病的确诊指标。

血液生化指标。一方面,血液生化检查中,化验单上血清维生素B12变高是白血病的主要特点,并且血清内维生素B12浓度升高的趋势与白细胞较为相同,其增长幅度与白细胞增多程度呈正比关系。该指标变化的原因在于白血病细胞变多后,会运输更多的维生素B12,使其浓度变高。另一方面,血常规化验单上,血小板变少、白细胞变高、白细胞变低等指标,均可以用于分析白血病的类型。正常成人的白细胞值为4000~10000/mm3个,而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会存在增高的情况,例如:慢性髓系白血病在白细胞计数高于100×109/L时,白血病患者血液中的晚幼粒细胞较多,剩余组分为叶核、早幼粒、中幼粒、少数原始粒细胞。另外,血常规检查时,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同样会变多,但早期的白血病患者血红蛋白会变少,晚期患者的红细胞、血小板会变少。

骨髓指标。白血病检查化验单上,骨髓指标中会出现明显的骨髓增生情况,细胞的类型与周围血液比较相似,骨髓片上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而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来说,其原始细胞会大于20%。再者,化验单上的骨髓指标同样可用于白血病的分类,比如原始粒细胞变多后,医生可根据细胞类型对白血病患者进行分类,区分出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白血病。

免疫分型指标。白细胞检查中白血病细胞表面的抗原表达也可以用于区分急非淋细胞白血病、急淋白血病。

三、不同白血病患者化验单会有什么区别

白血病检查中,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的化验单会有较大区别,患者在看化验单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解读化验单,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为例。多数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其血常规检验中,外周血中的白细胞数量会明显变多,其中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增高比较明显,并且患者还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几乎有75%~95%的急性

髓细胞性白血病会出现血小板减少、贫血情况,少数患者白细胞数正常,这些患者大部分都属于老年白血病患者、M3型白血病患者,白細胞数一般<4.0×10^9/L。部分患者的血红蛋白会比正常值低,甚至会存在严重贫血的情况。

急性淋巴白细胞血病患者,其化验单上白细胞数量增高后,通常是淋巴细胞明显增高,但也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对于初发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其血常规检查一般为五分类法血常规,不会显示出原幼细胞或者将其归入单核类,就诊时常发现白细胞变少、显示贫血等情况。但随着患者病情加重,贫血情况会更为严重,晚期检查时患者血常规会出现白细胞、血小板严重减少、白细胞不能分类的情况,涂片发现大量原始细胞、幼稚细胞。

总而言之,看懂白血病检查化验单对患者的治疗、诊断来说非常重要,患者应该在就诊后主动学习白血病化验单上常见指标的含义,必要时可咨询专业的医生,请医生解读白血病检查化验单。另外,白血病作为危害性较大的血液性疾病,患有白血病后,患者一定要重视该疾病的规范治疗,治疗过程中需要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检查,这样医生才能根据检查结果为患者制定更为科学的治疗方案。

编辑:陌漓***********************

解读血液报告单

一步一步解读血液报告单 血常规检查 一般来说,血常规检查是用来衡量血液变化的化验项目,它能反映出身体是否受到了感染,而且还能够简单判断感染的是病毒还是细菌。另外,它还可以反映人体的营养状况,如有没有贫血等。下面就介绍血常规化验单中关键的几项。 白细胞 参考范围:(4~10)×10`9/L 白细胞增高常见于各种细菌感染、炎症、急性失血、急慢性传染病。明显增高时应去医院排除白血病。 白细胞减少可见于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麻疹、病毒性肺炎等;某些细菌性感染如伤寒;放射性物质及化学疗法的影响;营养不良,机体失去防御能力时;血液病变,如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白细胞减少症等。 红细胞 参考范围:(3.50~5.50)×10`12/L 红细胞增高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脱水、烧伤、肺心病、高原气候)。 红细胞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血红蛋白 参考范围:110~160g/L 血红蛋白生理性升高常见于高原居民、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恐惧等情况;病理性升高常见于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肺疾病、血管畸形等疾病。 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为贫血。生理性减少包括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较正常人低10%~20%。妊娠中、后期由于孕妇血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减低,均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红细胞压积 参考范围:0.350~0.500L/L 红细胞压积的测定有助于了解红细胞的增多与减少,当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绝对值增高时,红细胞压积也会有相应的增加。临床上常用于了解脱水病人的血液浓缩程度,作为计算补液量的参考。 平均红细胞体积 参考范围:80.0~100.0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参考范围:27.0~34.0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参考范围:320~360g/L 均红细胞体积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一起可用于对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诊断中。 淋巴细胞百分比 参考范围:20.0~40.0%

教你看懂白血病检查化验单

教你看懂白血病检查化验单 作者:唐明霞 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1年第04期 白血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血液疾病,在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中通常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而医生会根据白血病检查后的化验单,判断患者病情程度。但是由于白血病检查时,需要检查很多指标,而大多数的人都不了解这些指标的含义,所以经常会面临看不懂白血病检查化验单的情况。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如何读懂白血病检查化验单? 一、白血病检查化验单都包括哪些内容 白血病是人体血液系统中非常多见的疾病,危害性较大。患有白血病后,细胞会失去正常的繁殖能力,在骨髓内无序繁殖,使骨髓造血功能受到破坏,进而诱发感染、出血、贫血等风险。白血病检查是诊断白血病的重要方式,而患者常常看到的化验单主要包括血常规化验单、骨髓检查报告单等。其中,血常规化验单中,患者可根据白血病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的变化,了解白血病的病情程度,比如患者血小板变少时,意味着患者容易出现出血的情况,而在骨髓报告单中,通常需要根据骨髓原始细胞、异常早幼粒细胞等相关指标,分析骨髓内白血病细胞的比例多少。一般情况下,骨髓内原始细胞与异常早幼粒细胞越多,意味着白血病患者的病情

更加严重,而在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二者的比例下降,意味着骨髓内的细胞异常繁殖情况已经得到缓解。 二、如何看懂白血病检查化验单 在血液类疾病中,化验单可以清楚的显示患者的病情程度,白血病也不例外。但是看懂白血病检查化验单却是很多患者面临的难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判断白血病的治疗效果,接下来就给大家详细说一说,如何看懂白血病检查化验单。具体来说,白血病检查化验单中,患者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染色体指标。白血病患者在检查时,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就会检测出ph染色体,几乎有90%的慢性髓性白血病都会有ph染色体,仅有少数患者ph染色体为阴性。所以在诊断此种白血病时,ph染色体可作为该类白血病的确诊指标。 血液生化指标。一方面,血液生化检查中,化验单上血清维生素B12变高是白血病的主要特点,并且血清内维生素B12浓度升高的趋势与白细胞较为相同,其增长幅度与白细胞增多程度呈正比关系。该指标变化的原因在于白血病细胞变多后,会运输更多的维生素B12,使其浓度变高。另一方面,血常规化验单上,血小板变少、白细胞变高、白细胞变低等指标,均可以用于分析白血病的类型。正常成人的白细胞值为4000~10000/mm3个,而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会存在增高的情况,例如:慢性髓系白血病在白细胞计数高于100×109/L时,白血病患者血液中的晚幼粒细胞较多,剩余组分为叶核、早幼粒、中幼粒、少数原始粒细胞。另外,血常规检查时,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同样会变多,但早期的白血病患者血红蛋白会变少,晚期患者的红细胞、血小板会变少。 骨髓指标。白血病检查化验单上,骨髓指标中会出现明显的骨髓增生情况,细胞的类型与周围血液比较相似,骨髓片上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而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来说,其原始细胞会大于20%。再者,化验单上的骨髓指标同样可用于白血病的分类,比如原始粒细胞变多后,医生可根据细胞类型对白血病患者进行分类,区分出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白血病。 免疫分型指标。白细胞检查中白血病细胞表面的抗原表达也可以用于区分急非淋细胞白血病、急淋白血病。 三、不同白血病患者化验单会有什么区别 白血病检查中,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的化验单会有较大区别,患者在看化验单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解读化验单,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为例。多数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其血常规检验中,外周血中的白细胞数量会明显变多,其中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增高比较明显,并且患者还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几乎有75%~95%的急性

学会看懂血常规化验单

学会看懂血常规化验单 作者:王林 来源:《家庭医学》2022年第11期 我们的血液是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心脏就是我们身体输送血液的“泵”,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淌,将营养和氧气输送到各个器官中。血管就是我们身体中的高速公路,因此一旦发生故障(病理变化),就会使各个器官受到牵连。同样,如果器官组织发生病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血液成分的改变。所以抽血检验是医生诊断疾病的方法之一。 化验单上往往有十几项内容,每个指标出现异常时,后面就会标有上下的小箭头,有些朋友,特别是老年人,看到小箭头就会坐立难安,想着自己是不是又有哪些指标不正常,是不是又患了什么毛病。其实血常规项目也有主次之分,医生在解读报告时也不是每一项指标都看得很细。主要就是关注白细胞族、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所以大家看到化驗报告上的小箭头时,先不要紧张。 第一步:看白细胞族。白细胞属于免疫细胞的一种,随时奋战在抗感染的第一线上。病毒、细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就会对其进行围剿,不断吞噬病菌,所以在血常规中的数值就会相应上升。白细胞有很多种分类,例如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这五种,分别有不同意义。 当白细胞小幅度升高时可能是细菌感染,或者是长期服用激素引起的;如果极大升高可能是白血病或者其他严重炎症。除此之外,情绪激动、饱食、剧烈运动等生理现象也会导致白细胞一次性上升,而且昼夜也会产生波动,一般来说下午高于早上。 白细胞下降可能是病毒、寄生虫感染,或者是过敏中毒,也有可能是服用免疫制剂、精神药品、治疗甲亢的药物以及抗肿瘤药物等。 第二步:看红细胞。红细胞是人体中最多的血液细胞,肩负着输送氧气和营养的责任,该功能主要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完成的。因此,一旦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输氧气的能力也会大大降低,身体器官继而出现“缺氧”的症状,整个人看起来就会没有精神,浑身没劲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贫血。相反,如果红细胞上升,有可能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也有可能是身体出现缺氧导致红细胞的代偿性增加,例如肺部疾病或心脏病患者,以及高海拔地居住民。 第三步:看血小板。血小板是人体中的“创可贴”,有着凝血、止血的作用。当我们受伤时,血小板接收到身体受伤的信号就会聚集到伤口处,释放物质让血管收缩,并聚集其他血细胞形成血栓样堵住伤口,同时还会释放凝血物质加速止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伤口结痂。如果人体内血小板增加,考虑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如果血

【涨知识】从血液指标化验单判断疾病

【涨知识】从血液指标化验单判断疾病 血常规检查简便、快速、易行,能够帮助医生迅速了解病人的血液基本变化,为进一步判断疾病提供有用线索。因此去医院看病时医生通常会要求您做个血常规检查。可见其重要性。 人在生病时,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的数量会发生变化,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血常规化验单上的常用符号:RBC=红细胞,WBC=白细胞,Hb=血红蛋白(血色素),PLT=血小板。正常参考值在化验单的右侧都有注明,查出来的结果,除有数字外,还有符号“↑”“↓”表示正常参考值高了或是减低。以此帮助诊断是否发生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还可以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等。但对于平常人来说,化验单上一排排的英文缩写字母和数字就像天书一般,很难读懂。下面简明扼要地介绍血常规化验单中的主要项目和意义,当您再面对它时,可以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 1、红细胞 人们通常叫红血球,红细胞生于红骨髓,主要以蛋白质和铁为原料,其次还需要微量的铜、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此外,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有促进骨髓红细胞生成的作用。红细胞的发育、成熟约需3.5~7天,一般能生存120天。衰老的红细胞主要在肝、脾等器官中被吞噬和分解。在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下,红细胞不断地新生、衰老、死亡,在血液中保持相对恒定的数目。 2、血红蛋白 是红细胞内参与氧气运输的一种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B12是其合成的重要原料。正常男性为(120~160) g/L,女性为(110~150) g/L。血红蛋白也是检测人体是否出现贫血问题的重要依据。 血红蛋白低于正常水平称之为贫血,血红蛋白增高常见于真性红

怎样看白血病化验单

怎样看白血病化验单 文章目录*一、怎样看白血病化验单*二、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三、如何预防白血病 怎样看白血病化验单1、怎样看白血病化验单 1.1、白细胞过多或白细胞减少:白细胞(WBC)正常值: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5.0~20.0)×10*9/L。6个月至2岁 (11.0~1 2.0)×10*9/L。低于正常值为白细胞减少,可因感染尤其病毒感染、药物、接触化学毒物、射线引起,也有假性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多见于感染,多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增多(正常值: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50%~70%;淋巴细胞20%~40%)。如果明显增高,需行骨穿,排除血液系统肿瘤。 1.2、血小板:血小板增多或减少:血小板正常值:(100~300)×10*9/L。白血病的早期血小板数目可正常或轻度减少,到中晚期,可有明显减少,低于10 ×10^9/L,血小板大小不等,畸形,有巨型血小板,血小板第三因子及凝血功能异常。 2、白血病的症状有哪些 2.1、发热:约50%至84%的患者以此为首发症状。发热有两种:一种是由白血病本身引起,一般不超过38℃,抗生素治疗无效;另一种是因身体免疫力降低,导致感染引起,往往高烧39℃至41℃,常见感染有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口腔炎最多见。 2.2、贫血:可为首发症状,随病情进展而加重。主要表现为

脸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慌、气急、多汗等。 3、白血病类型有哪些 3.1、急性 3.1.1、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急淋白血病l1型、l2型、l3型。 3.1.2、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颗粒增多型。m4:急性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6:急性红白血病。m7: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3.2、慢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al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aml,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 3.3、特殊类型:有慢粒急变,低增生型急性白血病、淋巴肉瘤型白血病、组织细胞肉瘤白血病、浆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巨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干细胞白血病等。 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1、放疗 放射疗法是依靠一些放射物来对患者进行治疗。该治疗方法能够很好的控制患者的病情,减少癌细胞的扩散,是目前治疗癌症最常采用的方法。 2、药物治疗 通过中药物疗法来治疗白血病,这是因为中药可以起到治标又治本的作用,而且该治疗方法没有很大的副作用,是治疗白血

教您看懂化验单,化验单汇总!

教您看懂化验单,化验单汇总!尿常规 血常规

其他检查

生化检查

零散检验小知识 1、谷丙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SGPT/ALT(0-40U/L) ①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引起的肝病肝细胞坏死。 ②中度增高,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心梗。 ③轻度增高胆道阻塞性疾病 2、总胆红质素(T-BIL:0~18.8umol/l) 总胆红素增高,如肝细胞损害、肝内和肝外胆道阻塞、溶血病、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血清总蛋白增加 ①脱水如水份摄入不足下痢呕吐糖尿病酸中毒,肠梗阻或穿孔,灼伤,外伤性休克,急性传染病等。 ②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③结核,梅毒,血液原虫病等。 血清总蛋白降低 ①出血、溃疡、蛋白尿等。 ②营养失调、低蛋白饮食、维生素缺乏症、恶性肿瘤、恶生贫血、糖尿病、妊娠毒血症等。 3、血清白蛋白(ALB:35.0~55.0G/L) 与血清总蛋白测定基本相同 4、碱性磷酸酶(ALP) 成人20-110U/L 儿童20-220U/L 增高见于①骨髓疾患②肝胆疾患③其它甲亢甲状腺腺瘤、甲旁亢。 5、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 (γ-GT)<50u> ①明显增高:肝癌、阻塞性黄疸、晚期性肝硬化、胰头癌 ②轻中度增高: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 ③酗酒,药物等所致 6、胆固醇(CHO) 0~5.18mmo1/L <>

①用于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分析。 ②用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判断。 7、甘油三脂(TG) 0~1.6pmmo1/L 青年<> 老年<> 增高见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及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等。 降低(低于人群的5%位数)无重要临床意义。过低见于消化吸收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β-脂蛋白缺乏症。 8、高密度脂蛋白脂固醇(HDL-C) 1.16-1.55mmo1/L 男>40(1.03) 女>45(1.16) 1.生理性升高:运动(如运动员一般HDL—C较高)、饮酒、妇女服用避孕药、一些降胆固醇药物(如诺衡)等。 2.生理性降低:少运动的人,应激反应后。 3.病理性降低:冠心病、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肝硬化、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营养不良。 4.病理性升高:慢性肝病、慢性中毒性疾病、遗传性高HDL血症。 HDL胆固醇是一种和总胆固醇浓度无关的危险因素,而且有很高的预期价值。因此,HDL胆固醇浓度的测定对冠心病危险的评估是必需的。 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2.84~ 3.10mmol/L 增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10、淀粉酶(AMS) 血清0-220U/L 尿<1000u>

手把手教你看懂医院化验单上那些数据

手把手教你看懂医院化验单上那些数据 今天小编讲一些常用的医学检查指标,讲的简单些,实用些 第一类血常规检查 一、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区间】 成人 男:(4.0-5.5)×1012 /L 女:(3.5-5.0)×1012 /L 二、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 【正常参考区间】 女性:110-150g/L 男性:120-160g/L 新生儿:170~200g/L 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红蛋白(Hb)的临床意义 解读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①相对增多: 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等,由于大量失水使血浆减少,血液浓缩,血中各种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相对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 ②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

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和肿瘤患者,可引起红细胞代偿性增生;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 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计数可达(7.0-12.0)×1012 /L。 解读2: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常由各种原因的出血引起,如消化道溃疡、痔疮、十二指肠钩虫病等。 ②红细胞生成减少: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如骨髓病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肾性贫血。 血红蛋白生成减少: 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贫血、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③红细胞破坏过多 解读3.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量(RBC)与贫血 贫血——即RBC及Hb减少。血红蛋白(Hb)比红细胞数量(RBC)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 轻度贫血,Hb量在>90 g/L; 中度贫血,Hb量在>61~90g/L; 重度贫血,Hb量在31~60g/L; 极重度贫血,Hb量<30g/L; 三、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区间】 成人静脉血:(3.5~10.0)×109/L(略不同于末梢血) 新生儿:(15.0~20.0)×10 9/L(显著高于成人) 【正常参考区间】——白细胞有以下分类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0.50~0.70(50%-70%)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6(1%~6%)

2019-白血病体检报告单-word范文模板 (2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白血病体检报告单 篇一:白血病的血常规指标怎么看呢 全国体检预约平台 白血病的血常规指标怎么看呢 人体是非常复杂的结构,如果各方面机能的指标和正常值有着差距,这就有可能提醒你患病的征兆。白血病最简单最常规的检查就是普通的血常规检查。那么,白血病的血常规指标怎么看呢? 那么正常白血病血常规的指标怎么看呢?下面我就详细为大家介绍一下。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一般显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片中有时可见幼红细胞。网滞红细胞常减少,但少数病例可有轻度增多。 2、血小板:白血病早期的血小板数目可正常或者轻度减少,到了中晚期会有明显的减少,低于10×109/L,血小板大小不等,畸形,有巨型血小板出现,并且血小板第三因子及凝血功能异常。 3、白细胞:白细胞数量多时可能会达到300 ×109/L,也可少至 (0.2~0.3)×109/L。急性白血病初期白细胞数一般偏低,晚期多数偏高。白细胞总数特别高或者特别低时往往病情严重,治疗困难疗效较差。在周围血中出现急性白血病细胞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重要依据。在白细胞总数高时诊断并不困难,但是在白细胞低时,往往要经浓缩涂片或者字血涂片的尾部才能找到白血病细胞。 白血病患者初诊主要是根据血常规综合指标及骨髓象分析进行诊断,由于初患白血病的患者病情轻重不一,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未对血常规中白细胞散点图和警示信息及异常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极易导致漏诊和误诊现象的发生。其主要原因是未能重视镜检血涂片检查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的技术,以及血液分析仪对细胞的识别不够全面,无法对血液中的全部细胞进行识别,不能对异常原因进行分析。 本文来源:杭州入职体检 /0571/cl/t40 全国体检预约平台

教您学会看化验单(二)

教您学会看化验单(二) 教您看化验单(二) 胃液、十二指肠液检查 中文名称:十二指肠液细菌学检查 临床意义:胆道感染时常可以从胆汁中培养出细菌,常见的是大肠杆菌。伤寒病时B管胆汁可培养出伤寒杆菌。 参考值:阴性(无细菌) 相关疾病:胆道感染 中文名称:十二指肠液一般性状检查 化验介绍:十二指肠引流液是指空腹时用十二指肠管进行引流术得到的十二指肠液(D 管)、胆总管液(A管)、胆囊液(B管)、肝胆管液(C管)的总称。检查的目 的是a.了解肝胆疾病情况。b.胰腺外分泌功能。c.引流术对一些肝胆疾病 有治疗作用。 临床意义:(1)无胆汁排出:常常是因为结石、肿瘤使胆总管阻塞。无B管胆汁排出也是因为胆总管胆囊管阻塞或者是胆囊收缩功能不好。也可见于胆囊摘出 手术后。 (2)胆汁混浊,加入碱性液体仍不消失,是由于十二指肠炎和胆道感染。胆汁混有血液常见于十二脂肠炎、消化性溃疡等。癌症时引流液能见到多量新鲜血 液。 (3)胆汁中有颗粒状的沉淀物是胆结石的表现。 参考值:正常引流出的液体D管淡黄色,A管金黄色,B管深褐色,C管柠檬色。各管液体都是秀胆粘稠,没有团絮状物。 相关疾病:无胆汁排出:肿瘤使胆总管阻塞 中文名称:胃液酸度测定 化验介绍:胃酸分泌量测定包括总酸度、游离酸测定和基础胃酸

排泌量(BAO)、最大胃酸排泌量(MA)、以及高峰胃酸排泌量(PAO)的测定。 临床意义:胃酸增高见于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溃疡。BAO和PAO 都增高,BAO〉5mmol/h有诊断意义。胃泌素瘤,BAO〉15mmol/h,PAO〉30mmol/h,PAO/PAO〉0.6。胃 酸减低可见于胃癌、萎缩性胃炎。 参考值:总酸度(GJ,TA):酚红法:空腹10-60UpH计:注射组织胺后40-140U酚酞法:试餐后60-75U游离酸(GTFA)刚果红试剂:空腹0-30U;试餐后 25-50U甲基黄法:注射组织胺后30-120U基础泌酸量(BAO)2-5mmol/h (小时),很少超过5mmol/h(小时)。最大泌酸量(MAO)3-23mmol/h(小时)。高峰泌酸量(PAO)12-28mmol/h(小时)。 中文名称:胃液一般性状检查 化验介绍:胃液一般性状检查,包括色、量、味、粘液。 临床意义:胆汁反流时胃液呈蓝色或草绿色,胃内新鲜出血胃液鲜红色,陈旧出血是咖啡色。胃液大于100毫升为增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泌素瘤、幽门梗阻或胃 蠕动功能减退;小于10毫升为减少,见于胃运动功能增强。晚期胃癌胃液有 恶臭味,小肠低位梗阻有粪臭味,尿毒症时有氨味。胃内有炎症时粘液增多, 慢性胃炎明显增多。 参考值:正常胃液清晰无色,量约10-100ml(毫升),平均50ml(毫升),平均50ml (毫升),轻度酸味,含少量粘液。 相关疾病:胃液呈蓝色或草绿色:胆汁反流 中文名称: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P-S)试验 临床意义:(1)慢性胰腺炎时,80%病人三项指标都降低减少。 (2)胰腺囊性纤维变时,三项指标都降低或减少。 (3)胰头癌时,胰腺流出量减少。

学会看医院的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

学会看医院的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 血液检查 一、血液一般检查: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与安眠药中毒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