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
海上风电项目的风暴灾害风险评估与减灾措施研究

海上风电项目的风暴灾害风险评估与减灾措施研究随着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海上风电项目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发电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风暴环境,海上风电项目在面临风暴灾害时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因此,对于海上风电项目的风暴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减灾措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首先,对于海上风电项目的风暴灾害风险进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风暴灾害是海上风电项目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评估风暴灾害风险能够量化风暴可能给海上风电项目带来的危害程度,为项目的规划、建设和运维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风暴灾害风险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风暴的频率、强度、路径、持续时间以及影响的范围等。
通过建立合理的风暴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可以对风暴灾害风险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
其次,为了降低风暴灾害对海上风电项目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减灾措施。
减灾措施可以从风暴预警、防灾设施、工程设计等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建立完善的风暴预警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及时、准确地掌握风暴的发展趋势,可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减少风暴灾害对海上风电项目的损失。
其次,通过优化工程设计,可以提高海上风电项目的抗风能力。
通过合理布置风机、提高基础设施的稳定性等手段,可以降低风暴对海上风电项目造成的破坏。
此外,设置适当的防灾设施,如护栏、缓冲区等,也能够有效地减少灾害发生时的损失。
为了更好地研究海上风电项目的风暴灾害风险评估与减灾措施,应该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首先,需要深入研究风暴的生成机制和发展规律,探索风暴与海上风电项目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这可以为评估风暴灾害风险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和模型。
其次,需要加强风暴灾害的监测和预测能力。
发展先进的遥感技术、气象数据分析模型等,可以提高对风暴的监测和预测水平,为风暴灾害的预防和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还需要加强海上风电项目的抗风能力研究,通过结构优化、材料改进等手段,提高项目的抗风能力,降低风暴灾害的风险。
海洋风暴灾害预警与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海洋风暴灾害预警与风险评估技术研究海洋风暴是一种在海洋中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强烈的风力和巨大的海浪往往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因此,变得至关重要。
先进的海洋风暴预警系统可以在风暴即将来临之前提前发出警报,有助于人们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可能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而有效的风险评估技术则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风暴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从而制定出更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方案。
本文将深入探讨海洋风暴灾害预警与风险评估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从海洋气象学、地理信息系统、数值模拟等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首先,海洋气象学在海洋风暴预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海洋大气环境、海温、气压等参数的监测和分析,可以有效地预测风暴的路径、强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
近年来,随着气象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海洋风暴预警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得到了显著提高,有助于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其次,地理信息系统在风暴灾害风险评估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通过构建海洋风暴灾害风险评估的空间数据库,结合多种空间分析方法,可以直观地展示风暴可能影响的区域、受灾人口数量、重要设施分布等信息。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决策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风险的空间分布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此外,数值模拟技术在海洋风暴灾害预警和风险评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借助数值模拟技术,可以对风暴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模拟,从而更好地预测风暴路径和强度变化。
同时,数值模拟也可以用于对风暴引发的海浪、风暴潮等灾害过程进行模拟,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支持决策。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海洋风暴灾害预警与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通过对海洋气象学、地理信息系统、数值模拟等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可以更好地应对海洋风暴灾害带来的挑战,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加入这一领域的研究,共同努力为提高海洋风暴灾害预警与风险评估技术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风暴潮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

风暴潮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风暴潮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这档子事儿。
咱就说这风暴潮啊,那可真是个厉害的角色,就像个调皮捣蛋的小怪兽,时不时就来折腾一下。
那海水呼啦啦地涨起来,可吓人了!这时候,咱们就得有一套办法来对付它,就像咱有武功秘籍一样。
风险评估呢,就好比给这个小怪兽做个体检,看看它到底有多厉害,啥时候可能发威。
咱得搞清楚哪些地方容易被它盯上,哪些地方比较安全。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得仔细研究呢!就像咱找宝藏一样,得一点点摸索,不能马虎。
区划技术导则呢,就是给咱们划个地盘,告诉咱这儿是危险区,那儿是相对安全区。
这可太重要啦!要是没有这个,咱不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嘛。
好比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没有地图那可不行呀!你想想,要是咱能准确地知道哪些地方容易遭灾,那就能提前做好准备呀。
该搬家的搬家,该加固的加固,总比到时候手忙脚乱好吧?而且知道了区划,咱也能合理地安排生活和工作呀,不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吧。
比如说,海边那些漂亮的房子,要是在高风险区,那咱就得好好考虑考虑要不要住啦。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万一风暴潮来了,房子被冲走了咋办?咱得为自己的安全着想呀。
还有那些码头呀,工厂呀,也得根据区划来合理布局。
不能把重要的东西都放在危险的地方,那不是自找麻烦嘛。
这风暴潮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就像是我们的保护神,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作用可大着呢!它能帮我们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和危险。
大家可别小瞧了它,这可是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呢。
咱得重视起来,好好研究研究,让它为我们服务。
反正我觉得呀,这事儿挺重要的,你们说呢?咱可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开玩笑呀!都好好想想吧!。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基础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基础一、关键词天文潮 astronomical tide由月球、太阳等天体的引潮力所引起的潮汐。
[GB/T 15920—2010,定义2.5.20]风暴潮 storm surge由热带气旋、温带天气系统、海上飑线等风暴过境所伴随的强风和气压骤变而引起的局部海面振荡或非周期性异常升高(降低)现象。
注:风暴潮中局部海面振荡或非周期异常升高现象称为风暴增水,简称增水;风暴潮中局部海面振荡或非周期异常降低现象称为风暴减水,简称减水。
[GB/T 19721.1—2017,定义3.1]最大风暴潮 peak surge一次风暴潮过程中的逐时增水的最大值,也称为最大风暴增水。
[GB/T 19721.1—2017,定义3.2]风暴潮灾害 disaster of storm surge风暴潮、天文潮和海浪等因素相互叠加作用引起的沿岸涨水造成的灾害统称。
警戒潮位 warning water level防护区沿岸可能出现险情或潮灾,需进入戒备或救灾状态的潮位既定值。
[GB/T 17839—2011,定义3.2]承灾体 exposure承受灾害的对象。
[MZ/T 027-2011,定义3.6]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 risk assessment of storm surge disaster综合考虑风暴潮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以及防灾能力等,对风暴潮灾害风险进行评价估算的过程。
风暴潮灾害风险区划 risk zoning of storm surge disaster基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结果,综合考虑行政区划,对风暴潮灾害风险进行基于空间单元的划分。
二、工作原则(一)综合性综合考虑风暴潮灾害的演变过程、孕灾环境、成灾机制以及防灾减灾能力、社会经济状况、行政区划等,开展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
(二)可靠性对资料来源、数据精度及数据质量等有明确的描述,对不同来源的资料应进行标准化处理,并采用权威部门发布的资料;对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应进行足够的验证,保证精度满足评估的要求。
热带气旋风暴潮风险评估及防灾减灾策略研究

热带气旋风暴潮风险评估及防灾减灾策略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速,热带气旋频繁发生,在世界各国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和人员伤亡。
其中,风暴潮是热带气旋的一种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它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毁灭性的。
因此,对热带气旋风暴潮的风险评估及防灾减灾策略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一、热带气旋风暴潮的特征热带气旋是指一种能量强、暴风雨带广的高速旋转气旋。
它是由大气低压系统在赤道附近海洋上的暖湿气流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天气系统。
热带气旋的风速非常高,可以达到每小时70公里以上。
并且,其半径非常广,可以达到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
热带气旋的风暴潮是其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风暴潮是由于大气压力差引起的海水的移动所形成的。
当热带气旋接近海岸时,其风暴潮可以产生数米高的海浪,冲毁海岸,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二、热带气旋风暴潮的风险评估方法为了更好地评估热带气旋风暴潮的危险性,科学家们引入了风险评估的方法。
风险评估是对热带气旋风暴潮危险性的客观评估,它是根据各种信息,包括热带气旋的历史记录、海岸线和地形状况、预测模型及效应等进行的。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预测热带气旋产生的风暴潮对沿海地区的冲击力,并为制定科学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依据。
风险评估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1.概率分析风险评估需要考虑热带气旋风暴潮的发生概率。
这可以通过分析历史热带气旋的记录、预测模型等方式进行。
将这些概率数据与地形、海岸线等信息结合起来,可以得出热带气旋风暴潮的危险程度。
评估结果可以通过制作危险图来展示。
2.风险效应分析评估热带气旋风暴潮的危险性,需要考虑其风险效应,包括经济、生命、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这包括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基础设施破坏、社会秩序受损等多个方面。
风险效应分析的目的是评估热带气旋风暴潮的实际危害程度,为科学制定防灾减灾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三、防灾减灾策略研究防灾减灾策略是指通过技术手段、行动计划等方式减轻热带气旋风暴潮所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风暴潮灾害潮(水)位站危险性评估方法

1风暴潮灾害潮(水)位站危险性评估方法潮(水)位站危险性评估方法A.1 风暴增水等级风暴增水依据增水大小分为:特强、强、较强、中等和一般五个等级,分别对应Ⅰ、Ⅱ、Ⅲ、Ⅳ、Ⅴ级。
按照标准潮(水)位站风暴潮增水的大小划分风暴潮增水等级,见表A.1。
表 A.1 风暴增水等级划分标准(单位:厘米)A.2 风暴潮超警戒等级风暴潮超警戒等级分为:、特别严重、严重、较重和一般四个等级,分别对应Ⅰ、Ⅱ、Ⅲ、Ⅳ级。
按照标准潮(水)位站的最高潮位达到当地警戒潮位级别进行划分。
表 A.2 风暴潮超警戒等级划分标准A.3 单站风暴潮灾害危险性指数综合考虑单站历史风暴潮强度等级和风暴潮超警戒等级计算风暴潮灾害危险性指数。
单站风暴潮灾害危险性指数计算公式:D = S g ⨯ 0.4 + H g ⨯ 0.6 g N………. ……………(A.1)式中:D g ——风暴潮灾害危险性指数S g——风暴潮增水指数;H g——风暴潮超警戒指数;N——统计风暴增水和超警戒级别的时间序列年数;S g= S1×20+S2×16+S3×12+S4×8+S5×4……. ………………………( A.2)式中:S1——单站历史出现Ⅰ级增水等级的次数;S2——单站历史出现Ⅱ级增水等级的次数;S3——单站历史出现Ⅲ级增水等级的次数;S4——单站历史出现Ⅳ级增水等级的次数;S5——单站历史出现Ⅴ级增水等级的次数。
2H g= W1×20+ W2×15+W3×10+W4×5...................... (A.3)式中:W1——单站历史出现Ⅰ级超警等级的次数;W2——单站历史出现Ⅱ级超警等级的次数;W3——单站历史出现Ⅲ级超警等级的次数;W4——单站历史出现Ⅳ级超警等级的次数。
3。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报告格式要求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报告格式要求B.1封面封面书写内容包括:——报告名称;——委托单位名称;——承担单位名称(盖章);——报告编制日期。
B.2封二封二应书写内容包括:——承担单位负责人;——任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报告编写人员;——主要参与人员;——审核人员。
B.3目录报告应有目录页,置于前言之前。
B.4前言前言包括工作来源、工作背景、工作内容和主要成果等。
B.5正文技术报告正文编写内容大纲如下:——第1 章“研究区域概况”,内容包括自然环境概述、区域社会经济概况及发展规划、历史灾害概况等;——第2 章“区域历史灾情及灾害防御现状”,内容包括自然因子、工程性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基础地理、历史潮灾资料、风暴潮灾害承灾体等资料的收集整理情况统计描述;——第3 章“风暴潮灾害危险性评价分析”,内容包括潮位、波浪、潮灾等资料的统计分析,以及危险性评价中指标选取和分析评价;——第 4 章“风暴潮脆弱性评价分析”,内容包括研究区域脆弱性评价方法及评价结果;——第 5 章“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内容包括研究区域风险评估和区划方法及结果;——第6 章“风暴潮灾害应急疏散图编制”,内容包括应急疏散图编制方法、编制流程及疏散路径分析等;——第7 章“对策与建议”,内容包括根据研究区域风暴潮风险评估和区划不同等级结果,以及基于研究区域目前风暴潮防灾减灾现状,以减轻灾害风险为目的,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注:国家尺度风险评估和区划不包括上述内容第4、5、6章,省尺度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不包括上述内容中第6章。
B.6封底印刷版报告宜有封底。
封底可放置任务承担单位的名称和地址或其他相关信息,也可为空白页。
B.7报告格式报告文本外形尺寸为A4(210mm×297mm )。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这档子事儿。
咱就说,这风暴潮啊,那可真是个厉害的主儿。
就像个调皮捣蛋的熊孩子,时不时地就来折腾一下子。
咱可得好好研究研究怎么对付它。
比如说,咱得先搞清楚它啥时候可能来,会闹多大动静。
这就像是咱要去打仗,得先知道敌人的兵力和动向不是?这时候,那些专家们就得忙起来啦,他们得用各种技术手段去分析、去预测。
有一次啊,我和几个朋友在一块儿聊天,就说起这风暴潮。
一个朋友说:“哎呀,这风暴潮可吓人了,要是来了可咋办呀!”另一个朋友就说:“怕啥,咱不是有这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嘛!”嘿,还真别说,这朋友说得挺在理儿。
咱再说说这区划。
就好比咱把一块地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有的地方比较危险,那咱就得特别注意;有的地方相对安全点,咱就能稍微松口气。
这可太重要啦,就像咱家里整理东西,得把重要的东西放好,不太重要的就可以随便放放。
咱老百姓也得懂点这些知识。
比如说,咱得知道哪些地方容易被风暴潮影响,要是遇到了风暴潮该往哪儿躲。
这就跟咱平时知道哪儿有好吃的一样,心里有个数。
我还听说过一个事儿,有个村子,因为提前做了风险评估和区划,在风暴潮来的时候,大家都能迅速地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结果就没受啥大损失。
你看,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啊!
总之呢,这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可真是个好东西。
它能帮咱提前做好准备,减少损失。
咱可都得重视起来,别不当回事儿。
咱要和这风暴潮斗智斗勇,可不能让它随便欺负咱!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沿海风暴潮灾害的风险评估华东地球化学勘查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二〇〇九年十月1 前言1.1 项目概况项目来源: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项目名称:省沿海风暴潮灾害的风险评估承担单位:省地球化学勘查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起止时间:2009年11月—2010年11月1.2 研究目的和任务(1)目的我国是世界上受风暴潮危害最严重的3个国家之一,省拥有管辖海域4万km2,毗邻黄海与东海,也是我国风暴潮灾害时常发生的几个省份之一。
沿海的风暴潮灾害不仅给沿海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而且对渔业、交通、海洋工程、能源设施和海洋资源开发也造成严重的影响。
尤其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沿海地带人口稠密,社会财富密集,工矿企业和海上生产活动日益增多,灾害造成的损失总体上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为了有效防治风暴潮灾害,合理修筑防护工程,对沿海地区进行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2)任务应用统计学和数学模型方法,计算了不同重现期的极值高水位、组合高水位、可能最大风暴潮,确定了沿海漫滩风险估计值。
通过收集历史风暴潮资料,对沿海各地的地理环境、不同强度台风登陆的概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及防护措施建设情况、承受风暴潮灾害以及灾后恢复的能力等有关因素进行实地调研和分类评估,建立一个沿海风暴潮风险评估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省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区划图,为防灾减灾1.3 研究意义风暴潮是指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如台风、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它是造成沿海潮灾的最常见原因。
它引起的灾害对印度次大陆和中国的海岸最为严重,在其他地方也不罕见。
西北太平洋是台风最易生成的海区,全球台风有1/3左右是发生在这个海区,强度也是最大的;在西北太平洋的沿岸国家中,我国是受台风袭击最多的国家。
每年登陆中国或在中国近海经过的台风总在10个以上,所产生的风暴潮也在10次以上。
中国是世界上受风暴潮危害最严重的3个国家之一,每年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威胁到沿海的区域可持续发展。
从历史资料看,几乎每隔三四年就会发生一次特大的风暴潮灾。
1922年8月2日,一次强台风风暴潮袭击地区,造成特大风暴潮灾害,有7万余人丧生,无数的人流离失所,这是20世纪以来,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风暴潮灾害,当时台风强度超过12级,造成增水达3.5米。
1956年8月2日,正值朔望大潮期间,在湾引发特大风暴潮,在乍浦站测得最大增水值达4.57米,创全球风暴潮的最大增水值记录。
1990年4月5日发生在渤海的一次温带风暴潮,海水涌入陆近30公里,为建国以来渤海沿岸最大的一次潮灾。
影响沿海的风暴潮主要是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
据海岸带调查资料,在近31年(1950~1981年),影响的台风计99次,其中93次影响沿海地区。
有重大影响的台风,市段出现8次,市段出现6次,市段5次。
由于台风是一个中心气压极低的涡旋系统,在台风中心区局部海面会被抬高数米之多。
加之浅海区的地形,往往会引发风暴潮,造成海面升高,海水入侵。
据、射阳河口、吕四等7个站的资料, 1971~1981 年中, 造成1.5m 以上增水的台风13次,增水2m 以上的有6站次,1~1.5m 增水的有20次。
表1-1 沿海地区近年来风暴潮发生造成的损失年份受灾人口/×104农作物受灾/万hm2海洋养殖受灾/hm2损毁船只/艘死亡失踪人数/人直接经济损失/亿元2000 640.7 22.35 8533 56.12004 186 19 0.212005 4.2 0.033 8220 24 1.6 据2000年省海洋统计年报的统计, 1998年省海洋产业创造的总产值就已经为228,019,312万元。
可见, 沿海经济已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但是海洋环境条件复杂多变, 经常会导致海洋灾害的频繁发生。
这些海洋灾害不仅给沿海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如表1-1),而且对渔业、交通、海洋工程、能源设施和海洋资源开发也造成严重的影响。
尤其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 沿海地带人口稠密, 社会财富密集, 工矿企业和海上生产活动日益增多,一次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总体上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在影响沿海的海洋灾害中, 以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灾害为主, 其发生次数之多、影响围之广、造成损失之大已引起了各部门的重视。
“开展全国自然灾害的风险分析……急需开展重要经济开发区的自然灾害风险综合分析和城市重大自然灾害的风险分析”—《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1.4 研究区概况1.4.1 位置及围海域位于31°37′N—35°08′之间,大部属南黄海,长江口以东属于东海。
沿海地区,包括、和三市,陆域面积3.25万平方公里,大陆岸线北起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抵长江口北支沪交界点,总长953.9km(含7.9km长江口北支水域)。
图1-1 研究区地理位置图1.4.2 地质地貌沿海地区地质构造,大致以—响水口断裂为界,以北属华北地台区,以南属扬子准地台区。
第三纪以来,北部主要表现为断块上升,并发育了一系列东北—西南向断裂,南部自中生代以来主要表现为沉降过程,形成一系列隆起和盆地,上覆巨厚的沉积层。
沿海地区,除赣榆的石桥、山岛等地出露太古界地层,云台山的东西连岛等地出露元古界地层外,其他地区皆为第四纪和第三纪沉积物所覆盖。
第三纪地层全部埋于地下,厚l0~40 m不等,临洪河附近最厚达55 m。
第四纪地层覆于其上,以射阳、大丰、东台沿海为最厚,达300~400 m;而海州湾山区丘陵因遭风化剥蚀近乎缺失,仅在河谷或山前有些分布,厚度不过50 m。
沿岸陆地分为六个地貌区:(1) 海州湾北部剥蚀海积平原,位子兴庄河以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2)海州湾淤泥质海积平原,即兴庄河以南,灌河以北,云台山周围的海湾平原;(3)云台山变质岩山地;(4)废黄河三角洲平原;(5) 中部海积平原;(6)长江三角洲平原,位于北凌河与长江口之间。
1.4.3 气候条件沿海地区位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之间,兼受海洋性、大陆性气候双重影响,气候类型以灌溉总渠为界,渠南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渠北属暖温带季风气候。
太阳总辐射,渠北为493.9~503.3 kJ•cm-2•a-1,渠南为460.4~493.9 kJ•cm-2•a-1,全年总辐射量的60%集中在5月中旬至9月中旬,利于盐业生产。
年均气温北低南高,北13~14 ℃,渠南14~15 ℃,受海洋调节,气温年、日变化较地小,冬半年偏暖,夏半年偏凉,春季回暖迟,秋季降温慢。
沿海因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较多,暴雨频繁。
年均降水量,渠北850~1000 mm,渠南 l000~l080 mm。
降水年、年际变化较大。
夏季降水可达全年40%~60%,冬季仅5%~10%;而多雨年(1965年2030 mm)与少雨年(1978年507 mm)相比,相差3倍左右。
1.4.4 海洋水文条件(1)潮汐状况沿海半日潮波占绝对优势。
在北部沿海,除无潮点附近为不正规日潮外,其余多属不正规半日潮,小部分区域是正规半日潮。
南部海区受东海传来的前进波影响,为正规半日潮。
(2)潮流20m等深线以的海域潮流性质属正规半日潮流,而近岸和辐射沙洲脊群中心区附近,浅海分潮最为显著。
海域近岸区和辐射状沙脊群附近,潮流日不等现象较明显。
(3)海浪状况海区全年盛行偏北向浪,多为以风浪为主的混合浪。
南部偏北向浪的频率为63%,主浪向为ENE,其频率为8%,强浪向为NW和N;北部偏北向浪频率为68%,主浪向ENE,其频率为14%,强浪向为NE。
秋季是全年风浪盛行的季节,9月份海区北部平均最大波高为2.9m,南部为2.0m。
2 以往调查研究工作及其存在的问题2.1 以往调查研究工作2007年,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和河海大学共同承担了“沿海风浪场、潮位和风暴潮研究”项目。
该项目紧密结合近年来风暴潮高发态势和防台的实际需要,在高精度天文潮、风暴潮预报模式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沿海风浪场、潮位和风暴潮。
并取得以下主要研究成果:建立了沿海风浪场数学耦合模型、潮位预报模型和台风增水数学模型;首次建立沿海的天文潮预报系统;还有就是推算出沿海的风浪要素,对海洋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风暴潮灾害研究方面,1997年,王骊萌等对最近2000年沿海风暴潮灾害的特征进行了分析;2002年,陆丽云等对沿海的风暴潮灾害及其防御对策进行了探讨;于福江等对影响的几次显著温带风暴潮过程进行了分析及数值模拟。
在风暴潮灾害的风险评估方面,2007年,庆良等对沿海城市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2009年,于文金等对海岸带风暴潮灾害经济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2.2 存在问题从上可以看出,对于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研究工作起步比较晚,缺乏系统的、全面的调查和研究,而且主要偏重于研究风暴潮灾害特征以及防灾减灾措施和对策,而对于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风险评估工作,只有地区对风暴潮灾害进行经济评估,也缺乏系统的灾害风险评估工作。
根据国外对风暴潮灾害的防灾减灾的成功经验来看,对沿海地区进行灾害的风险评估,进行灾害区划。
3 国外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现状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是风暴潮灾害风险管理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容, 是把灾害的危险性与承灾体的脆弱性紧密联系起来的重要桥梁。
在国际多学科开展的灾害风险研究中, 除了强调自然灾害系统在机制、风险评估模型、GIS 在自然灾害风险模型中的应用研究外,越来越关注从社会经济和人文行为等角度对人类自身接受风险水平开展综合研究,重点逐渐转向重视人类经济社会相对应的安全建设研究, 把风险分析与相对应风险管理体系形成相联系, 高度重视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系统对各种灾害的脆弱性响应水平与风险适应能力研究。
因此, 在风暴潮灾害风险研究中, 应从自然、社会、经济、文化和政策等多角度对沿海城市面临风暴潮灾害的影响进行综合灾害风险评估。
3.1 国外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综述3.1.1 风暴潮灾害风险的危险性研究风暴潮灾害风险危险性研究包括对风暴潮强度和频率的数值预报以及不同重现期风暴潮潮高位的研究。
国外风暴潮数值预报研究始于20 世纪70 年代, 经过30 多年的发展, 已在实时预报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美国的SLOSH 模型、英国的海模型、荷兰的DELFT3D 模型、丹麦的MIKE12 模型、澳大利亚的GCOM2D/3D 模型和加勒比海地区的TAOS 模型等, 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 适用于不同国家的气候特征和海岸水文地貌特征。
其中以美国的SLOSH 模型最为成熟, 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几年, 美国SLOSH 模式的创建专家开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为模型输入水深资料和地面数字高程资料, 确定风暴潮灾害风险区,并开展了沿海特定区域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