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痢的症状
第十三节 鸡白痢

第十三节 鸡白痢
• (二)成年鸡—带菌 • 1、母鸡:卵巢萎缩、卵泡变形、输卵管肿 大,内有干烙样物。 • 2、公鸡:睾丸炎
第十三节 鸡白痢
• • • • • • 五、诊断 (一)临床诊断 流行病学+症状+病变——初诊 (二)实验诊断 1、细菌分离 2、平板凝集试验
第十三节 鸡白痢
• (三)鉴别诊断 • 肺部结节:鸡白痢、曲霉菌病 • 关节炎:滑膜支原体、葡萄球菌病 • 六、防治措施 • (一)综合性预防措施 • 对种鸡进行定期的鸡白痢检疫,加强种蛋消毒和 孵化管理。 • (二)治疗措施 • 1、丁胺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氧
第十三节 鸡白痢
• 氟沙星、沙拉沙星、二氟沙星、氟苯尼考、 新霉素、头胞类、安普霉素。 • 2、微生态制剂 • 提问1:雏鸡发生白痢后,应如何处 理???????? • 提问2:种鸡场应如何防治鸡白 痢??????
第十三节 鸡白痢
• 提问3:新引进一批雏鸡,你应如何防治白 痢?????????
第十三节 鸡白痢
• 3、关节炎 • 4、全眼球炎 • 5、神经症状 • • • • (二)成年鸡 1、无明显症状,阴性带菌 2、产蛋鸡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下降 3、公鸡精液品质下降
第十三节 鸡白痢
• 四、病变 • (一)雏鸡 • 1、育雏早期死亡者—肝肿大、有条纹状出 血。 • 2、败血症死亡者—内脏器官有充血 • 3、病程稍长者—消瘦、心肌、肝、肺、盲 肠、肌胃有坏死灶或白色结节。
第十三节 鸡白痢
• 一、病原:白痢沙门氏菌 • 1、革兰氏阴性杆菌 • 2、在SS培养基上呈黑色菌落 • 二、流行病学 • 1、发病年龄:雏鸡(3周内)多见,后备 鸡、成年鸡带菌,不表现症状。
鸡白痢 (肠炎)

鸡白痢(肠炎)相似症状:白色石膏样稀粪。
(与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炎、鸡组织滴虫病、鸡球虫病、大肠杆菌病、坏死性肠炎、鸡链球菌病、绿脓杆菌病、鸡伤寒、鸡白细胞原虫病、鸡溃疡性肠炎、鸡结核病、禽轮状病毒感染有相似症状)特有症状:急性型多见于2周龄左右的雏鸡,脐带红肿,卵黄吸收不全;慢性可见肝、脾、肺、心有灰白色坏死点,骨时一侧盲肠内容物凝固,肠壁增厚,育成鸡和青年鸡多呈隐性感染卵泡萎缩、出血、变形、变色、有时脱落、破裂,引起腹膜炎。
治疗方法:1、预防(1)加强平时卫生管理,种蛋孵化要消毒,同时做好孵化环境、孵化器及所用器具的消毒。
用28毫升/立方米福尔马林熏蒸消毒20-30分钟。
(2)加强育雏期的饲养管理,保证育雏温度、湿度、和饲料的营养。
在鸡白痢易发日龄应添加抗生素类、磺胺类、呋喃类药物进行药物预防。
常用药物有:百病消50ppm饮水,连用4-5天;氯霉素0.2%拌料,连用4-5天;痢特灵0.02%拌料,连用7天;氟哌酸或吡派酸300-500ppm拌料或饮水。
(3)种鸡场必须适时(140日龄)地进行全群检疫,淘汰阳性种鸡,净化种鸡群。
2、治疗(1)磺胺类药物中以磺嘧啶及磺胺二甲基嘧啶最为有效,在粉料中按0.5%的浓度拌料,连喂5-10天,可以降低雏鸡病死率。
(2)也可用0.04%浓度的痢特灵拌料饲喂。
(3)抗生素可用氯霉素或土霉素拌料饲喂治疗,注意不能超过其浓度,以防中毒。
氨霉素的用量为占饲料的0.5%,土霉素为200~500mg/kg拌料。
(4)病情严重用环丙沙星饮服两天,以加强疗效,但价格较高。
3、雏鸡白痢的投药效果药物的效果是根据投药时间和投药量有所不同。
比如FZ,在接种细菌后2日投药,连续4日投药,连续10日,都证明在雏鸡体内不能找到细菌。
试验证明,感染不久的雏群,连续10~14日在饲料中投给0.04%FZ,死亡率显著减少,并可防止保菌鸡遗留。
试验表时,对保菌成鸡投给0.04%FZ,30日也不能排出卵巢内的细菌。
鸡白痢

(3)加强饲养管理 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应严格控制。 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应严格控制。
(4)及时投药预防 在鸡白痢沙门氏菌流行的地区,雏鸡出壳后可 在鸡白痢沙门氏菌流行的地区, 饮用0.02 呋喃唑酮。 饮用0.02%呋喃唑酮。 0.0
2、治疗
(1)抗生素 (1)抗生素 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拌料或饮水。 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拌料或饮水。 土霉素按0.2 的量拌入饲料中连用5 0.2% 土霉素按0.2%的量拌入饲料中连用5-7天; (2)喹诺酮类 (2)喹诺酮类 氟哌酸或环丙沙量、氧氟沙星、 氟哌酸或环丙沙量、氧氟沙星、甲磺酸培氟沙星按 80-100ppm饮水,连用3 ppm饮水 80-100ppm饮水,连用3-5天。 (3)磺胺类 (3)磺胺类 复方磺胺- 甲氧嘧啶按0.03%拌料,连用5 复方磺胺-5-甲氧嘧啶按0.03%拌料,连用5-7天。 0.03
鸡白痢
鸡白痢( 鸡白痢(Pullosis) 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鸡 的传染病。 的传染病。本病特征为幼雏感染后常呈急性败 血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成年鸡感染后, 血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成年鸡感染后, 多呈慢性或隐性带菌,可随粪便排出, 多呈慢性或隐性带菌,可随粪便排出,因卵巢 带菌,严重影响孵化率和雏鸡成活率。 带菌,严重影响孵化率和雏鸡成活率。
3、成年鸡 卵泡变形, 呈三角形、 梨形、 不规则形, 卵泡变形 , 呈三角形 、 梨形 、 不规则形 , 呈黄 绿色、灰色、黄灰色、灰黑色等异常色泽。 绿色、灰色、黄灰色、灰黑色等异常色泽。
五、诊断
1、细菌的分离鉴定 采集病死鸡的心、 采集病死鸡的心 、 肝 、 脾 、 肺 、 卵巢和睾丸等 病料,接种于普通琼脂上 , 即可获得纯培养物 。 病料 , 接种于普通琼脂上,即可获得纯培养物。 生化试验进一步鉴定。 生化试验进一步鉴定。 2、玻片凝集试验
雏鸡白痢病的预防及治疗措施.doc

雏鸡白痢病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概述:雏鸡白痢病:该病是鸡白痢杆菌感染的一种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
1.症状:多在出壳后5~7天开始发病。
病雏衰弱、聚集怕冷、闭目垂翅、吃食少或不吃食;肛门周围有灰白色黏附粪便,排粪困难,粪便气味恶臭;呼吸困难,常发出尖啼声。
2.预防:发现病雏及时隔离,并减少蛋白饲料的用量。
由于高蛋白饲料影响消化,会增加雏鸡死亡率。
雏鸡出壳3天后,饮服0.01%灰锰氧溶液或0.01%呋喃唑酮溶液。
3.治疗:用0.02%~0.03%呋喃唑酮拌在饲猜中喂服,连服3天。
饮服0.05%~0.1%土霉素溶液,也可拌在饲猜中喂服。
每只雏鸡天天用10~20毫克金霉素,拌在饲料中分3次喂给。
用20%大蒜汁滴服,每次0.5~1毫升,天天2~3次;也可把大蒜捣碎拌在饲料中喂给。
鸡白痢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鸡白痢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作者:单静玲来源:《中国动物保健》2024年第02期摘要:鸡白痢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对养鸡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该病由沙门氏菌引起,主要侵害雏鸡,导致生长迟缓、死亡等问题。
因此,对于养鸡业来说,了解鸡白痢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鸡白痢的起源和分布、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易感鸡群和感染日龄等方面,为养鸡业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鸡白痢;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防治措施鸡白痢是一种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病,这种细菌可以通过鸡蛋垂直传播,也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的鸡进行水平传播。
由于鸡白痢的流行病学比较复杂,往往与鸡的品种、日龄、环境卫生条件、饲养管理制度等因素有关。
因此,预防鸡白痢需要养殖户全面了解其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鸡饲养的顺利进行,保护自身的经济收益不受损失。
1 鸡白痢的流行病学1.1 鸡白痢的起源和分布鸡白痢是一种历史悠久且分布广泛的疾病,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十年前。
该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生殖系统,导致雏鸡出现严重的腹泻、败血症、死亡等症状。
鸡白痢沙门氏菌被发现于19世纪末,自那时起,该病就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开来,成为养鸡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鸡白痢的流行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在我国,鸡白痢仍是影响养鸡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鸡白痢沙门氏菌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因此对于养鸡业者来说,预防和治疗鸡白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为了有效防控鸡白痢,养鸡业者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虽然疫苗不能完全阻止鸡白痢的流行,但是可以显著降低鸡群中鸡白痢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
1.2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鸡白痢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鸡和带菌鸡。
这些鸡通过粪便、尿液和其他分泌物将病菌排出体外,从而严重污染饲料、水源和环境。
健康鸡通过摄取被污染的饲料或水,或者与患病鸡直接接触,就有可能被感染,从而传播鸡白痢。
一例育成鸡鸡白痢的综合诊治报告

一例育成鸡鸡白痢的综合诊治报告作者:杨梅来源:《家禽科学》2024年第06期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病鸡主要表现为腹泻,排出白色黏稠粪便,肛门附近区域的羽毛被粪便污染,严重时粪便会糊住肛门,造成肛门堵塞,影响正常排便。
病鸡还会表现出张口呼吸症状,少部分病鸡关节肿大,跛行,严重降低鸡群的生产性能,增加育成鸡的死亡率。
现有某鸡养殖场,饲养育成鸡1500羽(2周龄),相继出现了鸡白痢感染症状,鸡群发病262例,死亡48例。
后续通过进行诊断分析,结合各种治疗与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病情蔓延,病鸡恢复健康。
1 发病情況现有某鸡养殖场,饲养了1500羽2周龄育成鸡,2023年11月25日开始发病。
发病鸡早期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张口呼吸、腹泻等,排出白色黏稠粪便。
养殖户最初选择土霉素药物进行治疗,病鸡症状没有得到改善,且陆续有其他育成鸡发病,发病症状与早期发病鸡表现相同。
同时早期发病鸡已经开始出现死亡。
在收到求诊需求后,笔者即刻赶往现场,在接诊时,通过与养殖场主进行沟通交流,结合实地检查发现,该养殖场卫生管理状况不佳。
在鸡舍内,存在大量粪污,温度较低,鸡群存在抱团取暖现象。
鸡饲养密度也比较大,内部通风不良,有明显的氨气味道。
截至接诊前,该养殖场共计发病共262例,死亡48例。
通过结合病鸡症状表现,初步怀疑是鸡白痢疾病,后续在完成病理剖解后,结合一些典型的症状表现,最终确诊了该养鸡场育成鸡存在鸡白痢感染情况,后采用了恩诺沙星、庆大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并从养殖密度控制、卫生消毒等多方面入手,加强预防,不再有病鸡死亡,有效控制了鸡白痢的蔓延。
笔者在30日后回访,发病鸡症状消失,精神状态转好,恢复正常。
2 临床症状在发病早期,病鸡精神状态明显变差,低头缩颈,羽毛逆立。
随着病情的加重,发病鸡表现出明显的畏寒情况,身体寒战,发病鸡经常扎堆聚在保温灯下。
后续病鸡会出现严重腹泻,排出的粪便颜色呈白色,比较黏稠,这导致病鸡肛门附近区域的羽毛被粪便污染,严重时粪便会糊住肛门,造成肛门堵塞,影响正常排便。
鸡白痢

禽沙门氏菌——鸡白痢摘要潍坊某鸡场发生产蛋鸡拉稀,死亡症状。
经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及动物回归实验确诊为鸡白痢沙门氏菌。
分离纯化菌株,经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性高的药物进行治疗,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产蛋鸡,鸡白痢,沙门氏菌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该病是当前养鸡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危害很大,病死、淘汰率很高,病鸡群不易净化。
幼雏感染后长呈急性败血症,发病率和病死率都高,成年鸡感染后,多呈慢性或隐性带菌,可随粪便排出,因卵巢带菌,严重影响孵化率和雏鸡成活率[1]。
对养鸡业危害严重。
一、流行特点1.1、病原菌本病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改菌为革兰氏隐性无芽孢和鞭毛,呈杆状和卵圆形,单个或成对排列,为兼性产气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在沸水中5分钟,60摄氏度10分钟或70摄氏度经过20分钟即可死亡,普通消毒药如0.1%高锰酸钾液,0.2%福尔马林液,2%石炭酸液可于数分钟内将其杀死。
在自然条件下,病菌的抵抗力较强,在土壤中可存活14个月,鸡舍中的病菌可以生存到第二年。
1.2、易感鸡群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种年龄、不同品种的鸡都可感染,7—14日龄雏鸡最易感,14—21日龄以内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表现为急性败血症经过,以发热和排灰白色粥样或粘液状粪便为特征,呈流行性,是造成雏鸡死亡,育成鸡成活率低的主要疾病之一。
青年鸡也可以发生白痢,所造成的损失比雏鸡白痢和成鸡白痢大。
成年鸡以以慢性或隐性感染为多,以损害生殖系统为主的慢性或隐性感染为特征,是造成产蛋率不高和成年鸡死淘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轻型鸡易感性较重型鸡低[2]。
1.3、传播途径病原菌可经蛋垂直传播,也可水平传播。
病鸡和带菌鸡内脏中都含有病菌,以肝、肺、卵黄囊、睾丸等处最多,是主要传染源,可通过消化道感染。
病鸡的排泄物、被污染的工具等是传播本病的媒介物,还可以通过交配、断喙、性别鉴别传播。
鸡白痢

鸡白痢1、概述鸡白痢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鸡的传染病。
主要侵害幼雏,两周内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以白痢、衰竭、败血症为特征。
成年鸡感染后,多呈慢性经过或无明显症状。
病变局限于卵巢、卵泡、输卵管和睾丸。
隐性带菌,可随粪便排出,因卵巢带菌,可严重影响孵化率和雏鸡成活率。
2、病原鸡白痢的病原菌为鸡白痢沙门氏菌,属肠杆菌科,具有高度的专一宿主适应性,为两端钝圆的细长杆菌,对一般碱性的苯胺染料着色良好,革兰氏阴性。
鸡白痢沙门菌无鞭毛、不能运动,但有报道显示,沙门菌鞭毛的抗血清可以与鸡白痢沙门菌发生反应,这说明鸡白痢沙门菌可能含有部分鞭毛抗原表位。
也有研究表明,鸡白痢沙门菌在特殊的培养基上可呈现出运动性。
有些鸡白痢沙门菌菌株在一定温度下经多次传代培养后,也可表现出运动性,通过电镜观察,这些诱导后的菌株表面有类似鞭毛的附属物出现,但它们比鞭毛更细,且易碎。
本菌抵抗力强,室温下本菌至少可生存7d之久,在被污染的土壤内毒力可保持14个月,鸡粪悬液中可存活3月以上。
本菌的抗原结构不同,抗原型上存在变异。
其抗原型的变异主要表现在抗原型122与123上。
沙门氏菌的H抗原对热不稳定,而O抗原对热稳定,一个菌体具有多个不同的O抗原鸡白痢沙门氏菌O抗原和肠炎沙门氏菌O抗原是完全一致的。
抗原结构为1、9、12,因此,可用提纯的多糖抗原进行敏感的ELISA试验,从而可快速准确的提供一种血清学诊断方法。
3、流行病学鸡和火鸡是鸡白痢沙门菌的自然宿主,感染通常是终身的;其他禽类如雏鸭、雏鹅、鹌鹑、珍珠鸡等也可自然感染,但无长期感染的表现。
由于本病能够垂直传播,所以经种蛋传递是本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感染鸡常为永久带菌者,产出被感染了的受精蛋,孵出患白痢的雏鸡。
患病幸存的雏鸡及同群无临床症状的雏鸡,长大后有高比率的带菌者可达85%以上。
病鸡排除粪便,污染周围水源、饲料及用具,从而造成环境的污染,即使健康的雏鸡在污染的环境中也可感染本病。
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种蛋传播,但环境及饲料饮水的污染可以通过消化道黏膜而感染,并且可以通过破损的伤口传染,特别是在断喙时,由于断喙工具的污染及环境的污染,从而可以使健康的鸡群得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白痢的症状
鸡白痢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和带菌鸡,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既可水平感染又可垂直感染。
病鸡排出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菌,污染了饲料、垫料和饮水及用具之后,雏鸡接触到这些污染物之后即被感染。
通过断喙和性别鉴定等方面也能传播本病。
预防和治疗鸡白痢,就用东方健的肠康,东方肠康是治疗鸡白痢的特效药。
鸡白痢沙门氏菌是一种嗜温菌,可寄生在鸡的内脏里。
在常温下能够存活较长的时间,在高温下很难存活,一般消毒液即能将其杀。
鸡白痢的传播途径较多,可以通过粪便及污染物和患鸡水平传播,也可以经卵垂直传播。
有的雏鸡可通过鸡接触被污染的粪便或器具等可感染该病。
有的雏鸡可从感染鸡白痢的孵化卵中直接感染,被污染的孵蛋工具等也会造成该病的广泛传播。
另外,环境问题也很重要,有的养殖场不注意养殖卫生环境,不进行常规的消毒与清理,让大量的鸡挤在一个狭小不通风的环境里,也容易引发鸡白痢。
该病最明显的症状是大便稀软呈乳白色。
根据临床症状鸡白痢又可分为急性败血型、关节炎型和神经型。
败血型以白痢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饲养管理不好,治疗不及时死亡率会很高,可达100%。
关节炎型以附关节肿胀为特征,多发生于肉鸡成鸡,死亡率30%左右。
神经型鸡白痢以仰头、偏头、转圈和啄地等机能障碍为特征,死亡率10%左右。
成年鸡感染多呈隐性经过。
对病鸡解剖可见,肝脏肿大、出现坏死。
胆囊变大且充满胆汁。
卵黄的颜色与正常的黄色明显不同。
很多的器官出现炎症、肿大、腐烂等。
心脏及心脏周围会出现灰白色的坏死点。
鸡白痢的症状
带菌种蛋孵出的雏鸡出壳后不久可见虚弱昏睡,进而陆续死亡,一般在3-7日龄发病量逐渐增加,10日龄左右达死亡高峰。
出壳后感染的雏鸡多在几天后出现症状,2-3周龄病雏和死雏达到高峰。
病雏精神萎靡,离群呆立,闭目打盹,缩颈低头,两翅下垂,身躯变短,后躯下坠,怕冷,靠近热源或挤堆,时而尖叫;多数病雏呼吸困难而急促,其后腹部快速地一收一缩即是呼吸困难的表现。
一部分病雏腹泻,排出白色浆糊状粪便,肛门周围的绒毛常被粪便污染并和粪便黏在一起,干结后封住肛门,病雏由于排粪困难和肛门周围炎症引起疼痛,所以排粪时常发出“唧-唧”的痛苦尖叫声。
3周龄以后发病的一般很少死亡。
但今年来青年鸡成批发病、死亡亦不少见,耐过鸡生长发育不良并长期带菌,成年后产的蛋也带菌,若留作种蛋可造成垂直传染。
成年鸡感染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只表现产蛋减少,孵化率降低,死胚数增多。
有时,成年鸡过去从未感染过白痢病菌而骤然严重感染,或者本来隐性感染而饲养条件严重变劣,也能引起急性败血性白痢病。
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低头缩颈,半闭目呈睡眠状,羽毛松乱无光泽,迅速消瘦,鸡冠萎缩苍白,有时暗青色、暗棕色稀便,产蛋明显减少或停止,少数病鸡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