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信号采集系统选型方案
表面肌电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研究

Ab s t r a c t :A t y p e o f s EMG s i g n a l a c q u i s i t i o n a n d p r o c e s s i n g s y s t e m wa s d e v e l o p e d ,w h i c h wa s s i mp l e a n d c h e a p.T h e d e v e l o p e d
S t ud y o n s EM G S i g na l Ac q ui s i t i o n a nd Pr o c e s s i n g Sy s t e m
TENG Ya n,W ANG S h i y u n,YI N Z he n q ua n,L I Xi a o n i n g
表面肌电信号采集与处理 系统研究
滕 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士允 ,尹振全 ,李小宁
(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 1 0 0 9 4 )
摘要 :开发 了一种结构简单 、成本低 的表面肌 电信号采集 与处理 系统 ,包括表 面肌电信号 调理器和信 号采集 与处理装 置 。表面肌 电信号调理器 主要 由放大 电路 和滤波 电路两 部分 组 成 :采 用前 后 两级 放 大 的技术 方 案 ,总 的放 大倍 数 约 为
基于CC430的表面肌电信号无线采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收稿 日期 : 2 0 1 3—0 1一 O 5 基金项 目: 河 南理工大学博 士基金 ( B 2 0 1 0 — 6 0 ) 作者简介 : 姜磊( 1 9 8 7一 ) , 男, 河南巩 义人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 事机 器人控制研究
・
6 2・
河南工程 学院学报(自然科 学版 )
式表面肌 电信号 电极与带通信号调理 , 采 集 电路和 基 于单 片机 C C 4 3 0的无 线数据 收发 电路 . 该 电路 系统 能有效覆 盖 带宽为 1 0—1 0 0 0 H z的表 面肌 电信号 , 实现 了肌 电信号的采集和与上位机的无线射频通信.
关键词 : 表面肌 电信号 ; C C 4 3 0 ;信号调理 ; 无线通信
2 0 1 3 g -
2 印制阵列电极 的设计
与普通 的 A g / A g C 1 电极 相 比 , 印制 电极不 需要涂 抹导 电膏 和 电解溶 液 , 具有 佩戴 便 捷性 和舒 适 性 . 如 图2 ( a ) 所示 , 单个 印制 电极 由铜制 圆盘 、 导 电孔 和屏 蔽层 3部分 组成 . 铜制 圆盘是使 用 印刷 电路板 的方式 印 制 而成 , 直径为 2 . 5 m m. 圆盘 中心通过 导 电孔 与其 他 电气层连 接 , 并 在 圆盘上镀 镍 , 在镍 上镀 厚度 为 0 . 1 I , z m 的金 层就 形成 表面 肌 电印制 电极 J . 电极 的外 部用作参 考点 ( 接地 点 ) , 以减 少 电路 串扰 、 提高 电路可靠 性. 如 图2 ( b ) 所示 , 电极 阵列式排列 , 相邻两个 电极 的间距 5 m m, 中心 电极 为参 考 电极 , 与电路板 G N D相连 . 中心 电 极 的上 、 下和左 、 右两对 电极分别作 为信号采集通道 1和 2的差分 式输入端 . 本设计 的阵列式 电极体 积小 , 而且 集成 了两对差分式 电极作 为信号采集输入端 , 结 构上互相垂直 , 可 以有效地采集表面肌 电信 号 , 抗 干扰能力强 .
肌电信号 特征提取

肌电信号特征提取肌电信号(Electromyographic Signal, EMG)是人体肌肉在运动或静息状态下产生的电信号。
通过采集和分析肌电信号,可以了解肌肉活动的特征和变化,从而用于医学诊断、康复训练和运动控制等领域。
肌电信号的特征提取是指从原始肌电信号中提取出有用的特征信息,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常用的肌电信号特征包括时域特征、频域特征和时频域特征等。
时域特征是指在时间轴上对肌电信号进行统计和分析,常见的时域特征有均值、方差、标准差、峰值、峰峰值等。
这些特征可以反映肌电信号的平均水平、波动程度、最大振幅等信息。
频域特征是指将肌电信号转换到频域进行分析,常见的频域特征有功率谱密度、频率峰值、频带能量等。
通过分析肌电信号在不同频率上的能量分布,可以了解肌肉活动的频率特征。
时频域特征是指将肌电信号同时在时域和频域上进行分析,常见的时频域特征有小波变换、短时傅里叶变换等。
这些特征可以同时反映肌电信号的时域和频域信息,更全面地描述肌肉活动的特征。
肌电信号特征提取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方法包括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小波分析、自适应滤波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特征提取方法,以获得更准确和有意义的特征信息。
肌电信号特征提取在医学诊断中有重要应用。
例如,在肌肉疾病的诊断中,可以通过提取肌电信号的特征来判断肌肉功能的异常和损伤程度。
在康复训练中,可以通过监测肌电信号的变化来评估康复效果和指导康复训练的调整。
在运动控制领域,可以通过提取肌电信号的特征来实现人机接口,实现肌肉信号的控制和操作。
肌电信号特征提取是对肌电信号进行分析和应用的重要步骤。
通过提取肌电信号的特征,可以获得有关肌肉活动的有用信息,为医学诊断、康复训练和运动控制等领域提供支持和指导。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肌电信号特征提取的方法和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人类健康和运动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高精度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设计要点

高精度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设计要点肌电信号(Electromyography,简称EMG)是人体运动产生的生物电信号之一,它包含了人体肌肉的活动信息,对于运动控制研究和康复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准确地测量表面肌电信号,需要设计一种高精度的肌电信号检测电路。
本文将介绍设计这种电路的要点。
一、信号放大器设计1. 增益选择:针对表面肌电信号的微弱特点,需要选择适当的放大倍数。
通常情况下,增益应在1000~2000之间,以充分放大信号且避免过度放大引起的干扰。
2. 噪声抑制:为了提高测量信号的信噪比,可以采用差分放大电路来抑制共模噪声,同时通过滤波器技术去除高频噪声。
3. 输入阻抗:应选择适当的高输入阻抗以减小电极接触阻抗对信号测量的影响。
二、滤波器设计1. 带通滤波器:为了消除噪声和干扰,需要设计一个带通滤波器,将信号限制在感兴趣的频率范围内。
通常选择10 Hz至500 Hz的通道带宽。
2. 噪声高频截止滤波器:为了进一步去除高频噪声,可以添加一个高频截止滤波器,通常将截止频率选取在500 Hz以上。
3. 采样率选择:为了充分还原原始信号的细节,采样率应选择为采样频率的两倍以上。
三、电极设计1. 选择合适的电极材料:应选择导电性好、与皮肤接触良好的材料作为电极,如银/银氯化银电极。
2. 电极间距:电极间距需要适当,一般在2~4厘米之间,以兼顾测量信号的质量和人体舒适度。
3. 抗干扰能力:电极的设计应具备较好的抗干扰能力,以避免外界电源干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四、参考电极设计1. 参考电极的选择:为了保证信号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通常会选择一个参考电极与测量电极配对使用,参考电极可以选用身体其他部位的电极。
2. 阻抗匹配:参考电极和测量电极之间的阻抗应匹配,以减小干扰信号对测量的影响。
五、抗干扰设计1. 屏蔽设计:为了防止来自外界的电磁干扰,需要对电路进行屏蔽设计,例如使用金属屏蔽罩或层压板。
2. 接地设计:良好的接地设计可以有效减小干扰信号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实时肌肉疲劳监测与评估方法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实时肌肉疲劳监测与评估方法表面肌电信号(sEMG)检测电路的实时肌肉疲劳监测与评估方法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职业病的普遍存在,人们对于肌肉疲劳的研究和监测越来越重视。
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检测电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监测方法,成为了研究肌肉疲劳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一种实时肌肉疲劳监测与评估的方法,结合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一、sEMG检测电路的原理sEMG检测电路是通过测量肌肉产生的微弱电信号来判断肌肉的活动和疲劳程度。
该电路主要由电极、前置放大器和滤波器组成。
1. 电极:通过表面电极将肌肉产生的电信号采集到电路中。
常用的电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贴片式电极,可以直接贴在皮肤上进行信号采集;另一种是针式电极,需要将电极插入肌肉内部进行信号采集。
2. 前置放大器:将电极采集到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以便后续处理和分析。
前置放大器需要具备高增益和低噪声的特点,以确保准确采集肌肉信号。
3. 滤波器:对前置放大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去除噪声和干扰信号,保留肌肉信号的有效成分。
常用的滤波器包括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
二、sEMG实时肌肉疲劳监测方法sEMG实时肌肉疲劳监测方法主要包括特征提取和疲劳评估两个步骤。
1. 特征提取:通过对sEMG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可以获取肌肉的活动情况和疲劳程度。
常用的特征参数有信号均值、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信号的短时能量等。
这些特征参数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来计算和提取。
2. 疲劳评估:根据提取的特征参数,采用相应的算法进行疲劳评估。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时频域分析等。
通过对特征参数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判断肌肉的疲劳程度和疲劳发展趋势。
三、应用与展望sEMG检测电路的实时肌肉疲劳监测与评估方法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例如,运动训练领域可以通过监测运动员的肌肉疲劳情况,优化训练计划和提高竞技成绩;康复医学领域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肌肉疲劳程度,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和评估康复效果。
面向无线传输的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设计方案

面向无线传输的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设计方案摘要: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面向无线传输的表面肌电(sEMG)信号检测电路设计方案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的sEMG信号检测电路设计方案,旨在实现可靠的无线传输和高精度的sEMG信号检测。
一、引言表面肌电信号检测是一种用于测量人体肌肉运动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康复医疗、智能健身和虚拟现实等领域。
然而,传统的有线sEMG信号检测电路存在诸多限制,如降低了用户的灵活性和舒适度。
因此,将无线传输技术应用于sEMG信号检测电路设计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设计方案为了实现面向无线传输的sEMG信号检测电路设计,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和方法:1. 选择合适的无线传输技术:常用的无线传输技术包括蓝牙、WiFi 和ZigBee等。
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适合的无线传输技术。
2. 电路设计和硬件选择:在电路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sEMG信号采集芯片和传感器。
常用的sEMG采集芯片有ADS1299和AD8232等。
同时,还需要选择适合的放大器、滤波器和模数转换器等电路组件。
3. 无线通信模块选择:选择适合的无线通信模块,如蓝牙模块或WiFi模块。
确保模块与采集芯片和接收设备之间的兼容性。
4. 功耗优化:由于sEMG信号检测电路需要长时间的连续工作,功耗优化是非常关键的。
可以采用低功耗的芯片和睡眠模式来降低功耗。
5. 数据处理和传输:设计合适的数据处理算法,将采集到的sEMG信号进行滤波、特征提取和压缩等处理。
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发送给接收设备。
三、应用案例以智能健身为例,我们可以将面向无线传输的sEMG信号检测电路应用于智能健身设备中。
用户可以通过佩戴该设备,实时监测肌肉活动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健身训练。
该设备通过内置的sEMG信号检测电路采集用户的肌肉活动信号。
经过处理和分析后,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发送给手机或电脑等接收设备,用户可以通过应用程序查看实时数据和训练效果。
肌电图检查的操作方法与异常解读

神经传导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性别、体 温、神经肌肉疾病等。因此,在解读肌电图时,需要综合 考虑这些因素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2023
PART 04
异常肌电图解读与诊断思 路
REPORTING
神经源性损害表现及鉴别诊断
表现
肌电图上可见自发电位增多、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多相波增多等 。
电极清洁与消毒
放置电极前,需对皮肤进 行清洁和消毒处理,以降 低感染风险。
注意事项
避免在疤痕、破损或炎症 区域放置电极,确保电极 与皮肤紧密贴合,减少信 号干扰。
采集参数设置及优化策略
采集参数设置
根据检查需求,设置合适的放大倍数 、滤波范围、扫描速度等参数,确保 肌电信号清晰可辨。
优化策略
针对不同患者和检查部位,调整采集 参数以获得最佳信号质量,如增加放 大倍数、调整滤波范围等。
2023
PART 03
正常肌电图表现及特点
REPORTING
正常肌肉收缩时电活动特征
静息状态下无自发电位
01
正常肌肉在静息状态下不会产生自发电位,即肌电图上不会记
录到任何电位变化。
随意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募集
02
当肌肉随意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顺序进
行募集,形成干扰相或混合相电位。
不同收缩力度电位变化
03
随着肌肉收缩力度的增加,运动单位电位的幅值和频率也会相
应增加。
不同类型肌肉纤维募集规律
快肌纤维与慢肌纤维募集差异
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在募集过程中存在差异,快肌纤维主要负责快速、爆发性 运动,而慢肌纤维则主要负责持久、耐力性运动。
不同部位肌肉纤维募集顺序
delsys无线表面肌电参数

delsys无线表面肌电参数Delsys无线表面肌电参数概述:Delsys无线表面肌电(sEMG)系统是一种用于测量和记录肌肉活动的设备。
它采用无线传输技术,通过传感器将肌电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将其传输到计算机或移动设备上进行分析和记录。
Delsys 无线肌电系统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和便携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运动科学、康复医学、人机交互等领域。
参数解析:1. 信号采样率:Delsys无线肌电系统的信号采样率通常在1000 Hz 至2000 Hz之间。
信号采样率表示系统每秒钟对肌电信号进行采样的次数,采样率越高,可以更准确地捕捉肌肉活动的细节,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
2. 信号频带宽度:Delsys无线肌电系统的信号频带宽度通常在20 Hz至450 Hz之间。
信号频带宽度表示系统可以捕捉的肌电信号的频率范围,较宽的频带宽度可以更全面地记录肌肉活动的变化。
3. 噪声水平:Delsys无线肌电系统的噪声水平通常在0.25 μV RMS至1 μV RMS之间。
噪声水平表示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额外噪音,噪声水平越低,系统测量的信号质量越好,结果越可靠。
4. 动态范围:Delsys无线肌电系统的动态范围通常为92 dB。
动态范围表示系统可以测量的信号强度范围,较大的动态范围可以同时捕捉到肌肉活动的微弱和强烈变化,避免信号过载或失真。
5. 电极间隔离:Delsys无线肌电系统的电极间隔离通常在100 MΩ至200 MΩ之间。
电极间隔离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电极之间的电阻,较大的电极间隔离可以减少电极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信号的纯净度。
6. 电池寿命:Delsys无线肌电系统的电池寿命通常在6至12小时之间,具体取决于使用情况和电池容量。
电池寿命是指系统在一次充电后可以持续使用的时间,较长的电池寿命可以保证系统在长时间实验或使用中不中断。
7. 传输距离:Delsys无线肌电系统的传输距离通常在10至30米之间,具体取决于环境和设备设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它信息:
接口:与PC联机时运用WLAN无线数据传输技术
不联接PC测试时由记忆卡记录数据,后期 可供下载分析。 也可采用蓝牙 EDR2.0 通讯技术(型号不同)
软件:可经内部处理(有显示屏),也可上传到
PC通过自带 MegaWin 软件处理,不开源
报价:四通道20W,八通道40W,16通道76W
软件功能:
硬件配套
1.主机(USB接口) 2.戴尔(DELL)专业级计算机 3.专用电源装置 4.17吋液晶显示器(国内采购) 5.彩色喷墨打印机(国内采购) 6.4通道电极输入盒 7.恒流电刺激器(双刺激输出) 8.手控电刺激器 9.鞍状电刺激器 10.反转模式监视器(棋盘格视觉 刺激器) 11.头戴耳机(听觉刺激器) 12.脚踏开关(双功能,可自由设 定功能) 13.联接针状电极延长线 14.同心针电极(长30mm,直径0.4mm, 4支/套) 15.诱发电位电极(包括5个盘状电极及 一条跨接线)2套 16.接地电极 17.脑电膏 180G 18.皮肤清洁膏 19.电源线 20.地线 21.保险丝 2套 22.移动台车(国产)
方案三
名称:高级肌电/诱发电位测量系统 厂家: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 网址: /
产品图片
功能描述
Windows XP操作系统下操作可靠而稳定 ; · 有多种输入盒选择,方便地组成2、4、8、16通道; · 高性能的硬件:低噪音,高共模抑制比(CMRR),可编排 导联的电极输入盒; · 省时而且使用简单 · 可以同时打开多个界面,可以同时做多个检查,只需鼠 标点击切换即可; · 可以用 Microsoft Word或Excel生成报告。 · 可以应用 于肌电图(手动和自动运动单位电位、定量肌电 图、干扰相分析、、单纤维肌电图、巨肌肌电图、受刺 激单纤维肌电图)
软件功能:
标准软件QP-950BK
1.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EP(听诱发ABR;中潜伏期反应MLR;颅顶慢反 应SVR;耳蜗电图EcochG) 2.视诱发电位VEP(图形视诱发电位PR-VEP;目镜视诱发电位LEDVEP;外触发诱发电位EXT-VEP;视网膜电图ERG;眼动图EOG) 3.体感诱发电位SEP(体感诱发SEP/短潜伏期SSEP/心电触发诱发电位 ECG-Trig-SSEP/脊髓诱发电位ESCP). 4.肌电图EMG(肌电图EMG;运动单位电位MUP;定量肌电图MUP) 5.神经传导研究NCV[运动神经MCV;感觉神经SCV;重复电刺激 Repetitve Stim.;F波F-wave;H反射H-reflex;瞬目反射(Blink)] 6.正常值对照棒状图示;FFT分析(部分程序内置); 7.病人数据库管理系统。 8.三种报告形式(屏幕打印、回放打印、发送到WORD上生成报告)
)
2、记录和检索测试数据
MICROFET2设计为存储和调取最近30次测试记录。在测试模式, 只显示最近一次的测试结果,显示峰力和时间,下一次测试将取代上一 次测试结果。 也可以通过提供的测试记录卡片,手动记录测试数据,随时查阅。 MICROFET2是一个独立的评估系统,可以利用提供的软件进行数据采 集和保存。得到更详细的数据报告和分析。
重要技术参数
放大器输入阻抗:200 M Ὠ ± 10%(差动模式),≥?1000 M Ὠ(共模模式) 噪音:< 0.6 uVrms或更低(1 Hz to 10 kHz输入短路状态下) 共模抑制比:≥112 dB(隔离模式) 灵敏度:1, 2, 5, 10, 20, 50, 100, 200, 500 mV/div, 1, 2, 5, 10 mV/div ±5% 低频滤波:0.01, 0.02, 0.05, 0.1, 0.2, 0.5, 1, 2, 5, 10, 20, 50, 100, 200,500 Hz, 1, 2, 3 kHz at 6 dB/oct (±20%) 高频滤波:10, 20, 50, 100, 200, 500 Hz, 1, 1.5, 2, 3, 5, 10, 20 kHz at 12 dB/oct (±20%) AC干扰陷波滤波器:50 or 60 Hz (拒绝率: < 1/20) 幅度定标:1, 10, 100 mV, 1, 10 mV (在 ±5%范围内) 皮肤-电极接触阻抗检测:2, 5, 10, 20 kὨ显示(在±20%范围内) A/D转换:16 bits 转换速度:10 ms/信通 显示时间基线:5, 10, 20, 30, 50 ms/div, 0.1, 0.2, 0.5, 1 s/div (within ±5%) 平均次数:1 to 9999 采样频率 100KHz
方案四
名称:四路表面肌电信号采集系统
电极:德国OttoBock公司的13E125双极型电极
采集卡:美国NI公司的USB6009型数据采集卡
软件:基于VC++自行开发,可提供源代码 电源:DC5V
产品图片
电极(包括连线)
德国OttoBock公司的13E125双极型电极 主要指标:灵敏度:10uV 共模抑制比:>80Db 尺寸:18mm*27mm*8.5mm
其它信息:
接口:与电脑采用USB连接,与电极采用网卡线
软件:输出是内部处理。不开放 ,不提供源代码 报价: 39800元
具体部件:
手持肌力测试系统 平传感垫、弯曲传感垫、微型传感垫 肌肉测试图谱 上肢测试记录卡、下肢测试记录卡 用户手册 保修卡 校准证书 手提箱 数据采集系统(选配): 光盘 数据线及连接转换线 加密狗采集卡Leabharlann I USB-6009详细规格
8路模拟输入通道, 14位分辨率, 12条数字I/O线, 2路模拟输出通 道, 1个计数器 方便而易于携带的总线供电型设计 获取用于OEM的仅含板卡的套件 可用于Windows、Mac OS X、Linux和Pocket PC的驱动软件 NI-DAQmx驱动软件和NI LabVIEW SignalExpress交互式数据 记录软件 总线类型USB OS支持Windows, Linux, Mac OS, Pocket PC 测量类型 电压 模拟输入 通道数8 SE/4 DI 采样率48 kS/s
方案二
名称:表面肌电测试仪ME6000- T8、T16 厂家:石家庄德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普康科健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网址: /co/deren/7006DC9A
3F006831.htm
/
产品图片
ME6000—T8、T16型表面肌电测试仪
1、语言环境:中文/英文,可任意转换。 2、肌肉三维 模型提示电极粘贴位置。 3、多种运算数据处理方法:积分运算,微分运算, ASCII变换,叠加运算,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均 方根数据转换,标准差等。 4、多种分析法:基本数据分析,峰值分析,收缩顺序 分析,生理间距分析(生理沟),触发分析,做功比分析, 分布分析等。 5、受试者管理/测试计划编辑器/平均数据处理 /原始数 据分析/数据导入与导出。 6、测试数据类型包括动态原始数据、静态原始数据、 自由原始数据、动态平均数据、静态平均数据、自由平 均数据。
重要技术参数
重量:1磅 电压:2-3.6V1/2AA锂电池 控制键:On/Off,Reset,Threshold 容量:300lbs(660Newtons) 测试范围: 低阈值---0.8lbs到300lbs,每0.2lbs递增 3.6N到1320N,每0.8N递增 0.4kgf到135kgf,每1kgf递增 高阈值-- -3.0lbs到300lbs,每0.2lbs递增 12.1N到1320N,每0.8N递增 1.4kgf到135kgf ,每5kgf递增 准确性:+/-2% 数据存储:最近30个测试
重要技术参数
标准配置: ME6000肌电测量仪 肌电导联(8通道或16通道) CIF 卡(256M 闪存) 读卡器及电池(5号) USB数据通讯缆 便携式手箱 保护罩及背带 操作手册 MegaWin 软件(中英文) Mega 肌电仪得到的 数据可以直接输入到PC 上通过MegaWin 软 件处理
主机技术参数
肌电信号采集系统选型方案
方案一
名称:MicroFET 2肌力测试仪 厂家:北京沃衍体育科技有限公司
/MicroFET%202%20MET.html 网址:
产品图片
MicroFET 2肌力测试仪
功能描述
1、MICROFET2肌肉测试
MICROFET2通过清晰、准确、客观和量化的力的测量来消除测 试的主观性。提高测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MICROFET2被设计成通过“MAKE”或“BREAK”两种模式来 进行肌力测试。 MAKE测试是由临床医生定位病人需要测试的肌肉,小心放置 机器到合适的位置或关节进行测试。所谓MAKE是指临床医生将设 备放在固定位置,用最大的力来抵抗病人的力。当临床医生抵抗时, 病人的测试结果将被采集,最大值将被显示。“MAKE”测试通常运 行4秒,测试起于“go”,终止与“relax放松”。 BRAKE测试同样是由临床医生定位病人需要测试的肌肉,小心 放置机器到合适的位置或关节进行测试。临床医生施加一个力,病 人来抵抗,医生克服病人的抵抗力或打破病人的抵抗。
选购件
1.事件相关诱发电位软件 1 2.定量肌电图软件 1 3.单纤/巨肌肌电图软件 1 4.术中监护软件 1 5.自律神经系统测试软件 1 6.诱发盘状电极 1 7.耳蜗电极(10个/套) 1 8.耳蜗电极线 1 9.LED目镜 1 10.耳机 1 11.指电极 1
其它信息:
接口:
软件:标准软件QP-950BK,系统软件Windows XP 报价: 18W元
1、记录方式: 2、无线发射范围: 3、连续记录时间: 4、ME6000处理器: 5、LCD液晶显示器: 6、灵敏度: 7、采样频率: 8、测量范围 9、模拟/数字转换: 10、分辨率: 11、CMRR: 12、Noise: 13、滤波器范围: 14、尺寸: 15、重量: 16、供电电源: 17、仪器类型: A、实时测试 B、记忆卡测试 100M(依赖于无线网卡) 大于24小时 32位微型计算机 240 X 160 点阵 1 uV(RMS:0.1uV) 1000/2000/10000/250/100 Hz ±8000uV 14bit 1 uV 110 dB 1.6 uV 8-500Hz 181 X 85 X 35 mm 344克 4 X 1.5V I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