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井单井动态控制储量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瓦斯( 煤层气) 资源量计算方法

瓦斯( 煤层气) 资源量计算方法

瓦斯( 煤层气) 资源量计算方法
瓦斯(煤层气)资源量计算方法:
1. 基于地质资源量计算的基本理念:地质资源量是指可以从地质系统中经过人为勘探开发后得到的可用物质、能量或信息的总量。

2. 瓦斯(煤层气)资源量计算方法:利用构造地层形态学、测井数据、钻探经验和采样试验等综合分析手段,结合煤层气储层特征,对煤层气分布范围、分布密度和储量进行评价,进而对煤层气资源量进行估算。

3. 估算过程:①确定煤层气储层的范围,明确煤层气的分布规律;②根据煤层气分布规律,运用其他技术手段来确定煤层气分布密度;③根据煤层气分布密度和储量,估算出煤层气资源量;④根据煤层气资源量估算结果,确定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潜力,并对相关煤层气开发工程作出决策。

计算弱水侵气藏单井动态控制储量的简单方法

计算弱水侵气藏单井动态控制储量的简单方法

4 0・
刘振 平 , 等: 计 算弱水 侵 气藏单 井动 态控 制储量 的 简单 方法 数为 常数 。将式 ( 1 ) 左 边记 为 : 当 气井 的控 制 储 量 G和存 水 体 积 系 数 W都 为
Y 1 ( G )=号( 1 一 C 。 厶 p — W )

( 5 )
2 气 井控 制储 量和水侵量 的求解方法
对 于 弱水侵 气 藏 , 可 以认 为气 藏 的存 水体 积 系
基 金项 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 发展计划 ( 9 7 3 ) 项目 “ 二氧化碳置换 页岩气多尺度多场渗流理论” ( 2 0 1 4 C B 2 3 9 2 0 5 )
作 者简 介: 刘振平( 1 9 9 0一 ) , 男, 陕西渭南人 , 西南石油大学在读 硕士研究 生 , 研究方 向为油气藏渗流理论及数值模拟技术。
第 l 7卷 第 3期
重 庆科技 学 院学报 (自然科 学版 )
2 0 1 5年 6月
计 算 弱水 侵 气藏 单 井 动态 控 制储 量 的简 单 方 法
刘振平 刘启 国 王宏玉 袁 淋
( 西南石 油大 学油 气藏 地质 及 开发 工程 国家重点 实验 室 , 成都 6 1 0 5 0 0 )
透率 , 再根据相对渗透率曲线确定气藏 目前的含水 饱和度 , 计算气藏的存水体积系数 , 最终得到气井的 控 制储量 4 j 。该 方 法 虽 然 避 免 了要 首 先 求 取 水 侵
量来 计算 气井 控 制储 量 的麻烦 , 但 其需 要 的资 料 繁 多, 且计算 过程 复杂 。 同年 , 胡俊 坤等 人还绘 制 出 了 水 驱气藏 无 因次 视 压 力 与采 出 程 度 的理 论 特 征 图 版, 利用 实际数 据 拟 合 图 版 的方 法 来求 取 气 井 的 控 制储 量 和水侵 量 ] 。该 方 法 较 为成 熟 , 但 是 图版绘 制 和数据 拟 合 需 要 编 写 程 序 才 能 满 足 工 程 精 度 需 求, 其推 广受 到限制 。 本次 研究 提 出一 种新 的解 决 思 路 , 将水 驱 气 藏

利用生产数据计算气井控制储量和水侵量

利用生产数据计算气井控制储量和水侵量

利用生产数据计算气井控制储量和水侵量刘启国;刘振平;王宏玉;陈星;蔡儒帅;秦柯【期刊名称】《石油钻探技术》【年(卷),期】2015(043)001【摘要】为了解决水侵量计算较为复杂的问题,根据存水体积系数的物理意义,将存水体积系数用当前气藏含水饱和度与初始含水饱和度的差值来表示,推导了计算气井控制储量和水侵量的公式.利用该公式计算了某水驱气藏3口气井的控制储量和水侵量,结果表明,计算精度与其他常用计算方法相当.利用该公式还计算了该气藏某口气井不同时刻的含水饱和度、单井控制储量及水侵量,结果表明,在一定采出程度条件下,随着气井生产时间的延长,气藏的含水饱和度升高,气井的控制储量和水侵量增大.气井的控制储量与地层压力差、含水饱和度均呈线性关系;水侵量与地层压力差呈线性关系,与气藏含水饱和度呈指数关系.由于该计算方法中求取含水饱和度时要用稳定的生产数据,因此,该计算方法仅适用于生产时间较长的气井.【总页数】4页(P96-99)【作者】刘启国;刘振平;王宏玉;陈星;蔡儒帅;秦柯【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3+2【相关文献】1.煤储层夹层水侵量和控制储量的计算方法 [J], 黄子俊;冯青;王涛;田苗;狄桂荣;高杰2.利用生产数据计算气井地层压力方法优选 [J], 王富平;黄全华;杨海波;赵长征;陈林3.利用气藏生产指示曲线计算凝析气藏水侵量 [J], 陈军;秦柯;任洪伟;尹双江;李冰4.利用气井历史生产数据计算动态储量新方法 [J], 兰义飞;张建国;徐运动;安永生5.利用生产动态数据计算煤层气井单井动态控制储量 [J], 陈彦丽;王会强;李爽;杨卫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煤层气规范

煤层气规范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 (DZ/T0216-2002)目次前言 691 范围 702 规范性引用文件 703 总则 704 定义 704.1 煤层气 704.2 煤层气资源 704.3 煤层气勘查 714.4 煤层气开发 715 煤层气资源/储量的分类与分级 715.1 分类分级原则 715.2 分类 725.3 分级 725.4 煤层气资源/储量分类、分级体系 726 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 726.1 储量起算条件和计算单元 726.2 储量计算方法 757 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参数的选用和取值 77 7.1 体积法参数确定 777.2 数值模拟法和产量递减法参数的确定 797.3 储量计算参数取值 798 煤层气储量评价 798.1 地质综合评价 798.2 经济评价 818.3 储量报告 81附录A(规范性附录)煤层气储量计算参数名称、符号、单位及取值有效位数的规定 82附录B(规范性附录)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关于储层的基本井(孔)控要求 84附录C(资料性附录)煤层气探明储量报告的编写要求 85C.1 报告正文 85C.2 报告附图表 85C.3 报告附件 85 国土资源部2002-12-17发布 2003-03-01实施-------------------------------------------------------------------------------- --------------------------------------------------------------------------------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 (DZ/T0216-2002)-------------------------------------------------------------------------------- 前言煤层气是重要的洁净新能源,制定一个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油气)准则相衔接的煤层气储量计算、评价和管理规范,可以促进煤层气资源的合理利用。

超高压气藏单井控制动态储量评价方法

超高压气藏单井控制动态储量评价方法

超高压气藏单井控制动态储量评价方法王卫红;郭燕东;刘华【摘要】针对超高压气藏开发过程中存在岩石变形、岩石压缩系数不是常数、渗透率应力敏感等特性,利用超高压气藏岩石压缩系数变化及渗透率应力敏感的实验成果,建立了考虑压缩系数连续变化的超高压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和变形介质气井产能方程,并提出了用此方程拟合气井生产数据评价超高压气藏气井井控动态储量的新方法.应用结果表明,超高压气藏岩石压缩系数和渗透率应力敏感对储量的计算结果影响非常大,若不考虑这些因素,计算的储量值则会偏小15%~20%.【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1(032)003【总页数】4页(P291-294)【关键词】超高压气藏;物质平衡;岩石压缩系数;应力敏感;产能方程;动态储量【作者】王卫红;郭燕东;刘华【作者单位】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19在我国,高压和超高压气藏占气藏总数的1/3以上,其目前探明储量约占我国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1/9.近年来,在塔里木地区发现的克拉2、迪那、大北等大型气田,以及在川东北地区发现的河坝、清溪场、双庙气田等均属超高压气藏。

超高压气藏不同于常规气藏,主要表现在:地层压力高,岩石及束缚水弹性驱动能量较大,岩石压缩系数比常规气藏高出一个数量级,开发初期地层压力下降缓慢,开发中后期地层压力呈较快的线性下降特征,而且开发过程中储集层具有明显变形,导致储集层渗透率大幅度下降,产能快速递减。

这些特点导致用常规方法分析气藏或气井动态储量会产生较大误差[1-5]。

而近几年出现的“气井生产动态曲线特征拟合法”[6-9]也是基于没有应力敏感的常规气藏建立的,应用此方法评价超高压气藏气井早期动态储量同样会产生较大误差。

笔者针对川东北碳酸盐岩超高压气藏地质条件,开展了储集层岩心应力敏感性实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压缩系数连续变化的超高压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和变形介质气井产能方程,提出了通过物质平衡方程及气井动态生产数据评价超高压气藏气井井控动态储量的新方法,为气田开发早期气井动态储量计算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18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

18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16—2002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coalbed methane resources/reserves2002-12-17发布 2003-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目次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总则4 定义4.1 煤层气4.2 煤层气资源4.3 煤层气勘查4.4 煤层气开发5 煤层气资源/储量的分类与分级5.1 分类分级原则5.2 分类5.3 分级5.4 煤层气资源/储量分类、分级体系6 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6.1 储量起算条件和计算单元6.2 储量计算方法7 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参数的选用和取值7.1 体积法参数确定7.2 数值模拟法和产量递减法参数的确定7.3 储量计算参数取值8 煤层气储量评价8.1 地质综合评价8.2 经济评价8.3 储量报告附录A(规范性附录)煤层气储量计算参数名称、符号、单位及取值有效位数的规定附录B(规范性附录)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关于储层的基本井(孔)控要求附录C(资料性附录)煤层气探明储量报告的编写要求C.1 报告正文C.2 报告附图表C.3 报告附件前言煤层气是重要的洁净新能源,制定一个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油气)准则相衔接的煤层气储量计算、评价和管理规范,可以促进煤层气资源的合理利用。

由于目前没有通用的储量分类标准和计算方法,为规范我国煤层气资源/储量分类和计算,并促进国际交流,根据GBn/T 270—88《天然气储量规范》、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并参考了美国石油工程师学会(SPE)和世界石油大会(WPC)、联合国经济和社会委员会以及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等颁布的有关储量分类标准,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凡报批的煤层气储量报告,均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是资料性附录。

体积法在煤层气资源储量评估中的应用

体积法在煤层气资源储量评估中的应用

体积法在煤层气资源储量评估中的应用煤层气具有特殊的地质特征,资源储量评估方法与常规油气资源储量评估方法不同。

体积法是煤层气地质储量计算的基本方法,适用于各个级别的煤层气地质储量的计算,其精度取决于对气藏地质条件和储层的认识,也取决于储量计算参数的精度。

对煤层含气面积、有效厚度、煤质量密度和含气量等各项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以沁端区块为例,结合其实际地质及生产数据,确定其含气面积等各项储量计算参数,利用体积法估算出区块煤层气资源储量。

标签:煤层气;储量;体积法煤层气具有特殊的地质特征,资源储量评估方法与常规油气资源储量评估方法不同。

目前煤层气储量评估方法主要有类比法、物质平衡法、体积法、数值模拟法及产量递减法等。

但是每种方法都有自身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我们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佳的储量计算方法。

1 储量起算条件和计算单元1.1 储量起算条件通常将单井产量下限作为煤层气储量的起算标准,即探明储量只能在煤层气井单井产量达到所规定的产量下限的地区进行计算。

根据国内平均条件,所确定的单井平均产量下限值见表1。

1. 2 储量计算单元储量计算单元一般是煤层气藏,指的是受多种地质因素影响的含有煤层气的煤储集体,计算单元的边界一般按着煤层气藏边界计算。

通常,我们将平面上的计算单元称为区块,将面积很大区块划分为井区。

在同一区块,储气条件、构造条件等应基本相同或者相差不大。

纵向上的计算单元一般指的是单一煤层,多个煤层集中在一起可以合并计算单元[1]。

1. 3 储量计算边界储量计算单元的边界,最好由查明的煤层气藏的各类地质边界,如断层、地层变化(变薄、尖灭、剥蚀、变质等)、含气量下限、煤层净厚下限(0.5m~0.8m)等边界确定(对煤层组的情况可根据实际条件做适当调整);若未查明地质边界,主要由达到产量下限值的煤层气井圈定,由于各种原因也可以由矿权区边界、自然地量边界人为储量计算线等圈定。

煤层含气量下限值如表2,表 2 也可根据具体条件进行调整,如煤层厚度不同时应适当调整。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体积法算量公式错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体积法算量公式错

《煤层⽓资源储量规范》体积法算量公式错煤层⽓资源量已经是煤矿资源储量计算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了,煤层⽓算量公式⼀直让很多⼈迷茫。

其实规范中的公式是错误的,之前提交的⼏个报告均是按修正后的公式计算,不想近⽇提交的⼀个报告却被专家指出,煤层⽓资源储量未按照规范计算,于是再次重新校对,结论依旧是算量公式的错误。

其实体积法算量公式是错误的!⽽且是⼀个超低级错误!依据煤层⽓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02):6.2.1.2 体积法:体积法是煤层⽓地质储量计算的基本⽅法,适⽤于各个级别煤层⽓地质储量的计算,其精度取决于对⽓藏地质条件和储层条件的认识,也取决于有关参数的精度和数量。

体积法的计算公式为:G i = 0.01 A h DC ad或 G i = 0.01 A h D daf C daf式中:C ad = 100 C daf(100-M ad-A d);G i——煤层⽓地质储量,单位为亿⽴⽅⽶(108m3);A——煤层含⽓⾯积,单位为平⽅千⽶(km2);h——煤层净厚度,单位为⽶(m);D——煤的空⽓⼲燥基质量密度(煤的容重),单位为吨每⽴⽅⽶(t/m3);C ad——煤的空⽓⼲燥基含⽓量,单位为⽴⽅⽶每吨(m3/t);D dat——煤的⼲燥⽆灰基质量密度,单位为吨每⽴⽅⽶(t/m3);C dat——煤的⼲燥⽆灰基含⽓量,单位为⽴⽅⽶每吨(m3/t);M ad——煤中原煤基⽔分(ωB),为百分数(%);A d——煤中灰分(ωB),为百分数(%)。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煤的空⽓⼲燥基含⽓量与⼲燥⽆灰基含⽓量相差100(100-Mad-Ad)倍,也就是数千倍,明显是错误的,只是这么明显的错误,为什么会⼀直存在国家标准上呢?作为⼀个⾏业标准,何以会有如此明显的低级错误呢?另有:为什么公式中⼲燥⽆灰基的符号是?⼲燥⽆灰基的符号何时⼜从daf变成了dat了呢?正确的算量公式应该是:G i = 0.01 A h DC ad或 G i = 0.01 A h D daf C daf式中:C ad = C daf(100-M ad-A d)/100;G i——煤层⽓地质储量,单位为亿⽴⽅⽶(108m3);A——煤层含⽓⾯积,单位为平⽅千⽶(km2);h——煤层净厚度,单位为⽶(m);D——煤的空⽓⼲燥基质量密度(煤的容重),单位为吨每⽴⽅⽶(t/m3);C ad——煤的空⽓⼲燥基含⽓量,单位为⽴⽅⽶每吨(m3/t);D daf——煤的⼲燥⽆灰基质量密度,单位为吨每⽴⽅⽶(t/m3);C daf——煤的⼲燥⽆灰基含⽓量,单位为⽴⽅⽶每吨(m3/t);M ad——煤中原煤基⽔分(ωB),为百分数(%);A d——煤中灰分(ωB),为百分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