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K122015年高中政治 专题1.1《学会做人 道德为先》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政治 专题一第三框 公民道德规范和道德建设的核心课件 新人教选修6

体系的______,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导的以为人民 服务为荣的观点,对新中国在道德 信仰方面完成了从等级认同向平等 认同的道德情感转变、从家族本位向集体本位的 道德价值观转变、从自利型人格向奉献型人格的 转变,在新中国的道德信仰转型过程中起到了奠 基的作用。
2.“荣”与“辱”不仅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也是相互联系、互为前提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 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对错误、腐朽的荣辱观进行批 判与清理的过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 会主义荣辱观,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继承我党的优秀革命传统,深刻把握“荣”与“辱” 的辩证关系,采取肯定与否定、褒扬与贬斥的对立 统一形式,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完整而鲜明、简洁地 表现出来,为人们的思想行为提供了鲜明的价值导 向.
例1 每年的儿童节,我们应该送什么礼物给孩子? 什么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美德是送给孩子 的最好礼物.我们做父母的,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不管“成龙”也好、“成凤”也罢,最重要的还是 “成人”.我们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做人,培养他们有 鲜明的是非观、荣辱观;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 惯,不要等到自己已经做父母了,甚至做爷爷奶奶了, 还在接受甚至强迫接受“不随地吐痰”“不乱穿 马路”之类的“启蒙教育”,不得不重新学会说话
(3)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着社会风尚。社会风尚是 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 中体现。人人都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在全 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3.基本要求 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弘 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倡导社会主义基本 道德规范,扶正祛邪,惩恶扬善,促进良好社会 风气的形成和发展。我们每个人应该身体力行社 会主义荣辱观,以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与社会主义_市__场_经__济___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
教育最新K12高三政治一轮 专题1 公民道德建设 实战课堂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6

2011《龙门亮剑》高三政治一轮专题1 公民道德建设实战课堂演练新人教版选修61.一些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不文明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
大声喧哗、乱扔杂物、排队加塞、衣冠不整等现象被海外媒体归纳为中国公民的通病。
(1)作为公民应遵守的社会公德有哪些?(2)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不文明行为的发生?【解析】此题考查社会公德的内容,以及怎样提高公民道德水平,避免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阅读材料,审清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回答。
【答案】(1)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2)克服私心、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充满爱心,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树立公德观念,养成遵守公德的习惯、严格要求自己,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长期坚持。
2.“首都十大道德模范”全市宣讲活动2009年7月26日结束,近万名首都市民现场与道德模范互动,感受“道德的力量”。
首都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首都十大道德模范”先进典型是时代的先锋、社会的脊梁、群众的楷模,他们的感人事迹、先进思想和高尚精神,反映着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意愿,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简要说明我国为什么十分重视在全社会树立道德榜样。
(2)我们青年学生应该如何向道德榜样学习,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解析】此题考查树立道德榜样的重要性和怎样向道德榜样学习。
道德榜样具有示范性和引导性,向道德榜样学习,能够推动公民道德建设。
学习道德榜样重在实践、循序渐进、学会慎独。
【答案】(1)①道德榜样具有示范性和引导性,树立道德榜样是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好方法。
向道德榜样学习,能够丰富人的道德素养和文化涵养,提升人的道德境界。
道德榜样容易使人产生认同感;道德榜样的优秀人格与高尚品质容易感染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
②树立道德榜样是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的具体做法,即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引导人民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
高中政治 《学会做人 道德为先》文本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6

学会做人,道德为先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某某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X,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生活中,我们是否常常有这样的经历?街坊邻里之间虽鸡犬之声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谁家里遇到困难,从来不闻不问;某个单位,又被查出某某领导因贪污而腐败的消息;某食品厂家因为获取更大的利益,将食品内搀假,导致食用者中毒的事件……道德,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词汇;道德素养,一个简单而深刻的话题。
不是吗?有关道德的教育,就在学校的课程中,在父母和师长的教诲中,在“感动中国〞的电视节目中;有关道德的问题,见于普通百姓的议论,也见于专家学者的研讨。
不管你是否意识到,时时有道德的镜鉴在身边;无论身在何方,处处会感受到道德的约束或鼓舞。
道德,伴随着人生之旅的时时刻刻,表达于社会交往的方方面面。
道德是社会规X,它帮助人们确定什么是善恶、什么是荣辱;作为内心信念,道德又是人们生活、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
一般来说,讲道德、有道德就意味着讲文明、有修养。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X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然而,当今社会道德缺失现象却越来越严重。
在人们繁忙的生活基调中越来越突显。
这里我们把一些较典型的事情点出来与以讨论。
㈠在道德X畴内,诚信是做人最起码的要求。
在2000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就已提出,要在全社会强化信用意识,加强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诚信问题正是目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从大处讲是“以德治国〞的要求,更是当前整顿经济秩序的关键所在;小处而言,那么是个人为人处事的基本要求。
假设个人失去诚信,在良心上将受到谴责,自我的发展将失去前途;假设企业失去诚信,纵然一时得利,日后必会付出代价。
而假设一旦发展到整个社会的诚信都下降的话,欺骗、谎言将会毁灭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我们无法想象这样的社会是什么样子。
今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就是让消费者意识到各企业诚信度下降的事实。
[推荐学习]2015年高中政治 专题2.4《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6
![[推荐学习]2015年高中政治 专题2.4《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6](https://uimg.taocdn.com/9f7ec727581b6bd97f19eac6.webp)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课程导入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改善社会道德状况,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清除社会丑恶现象的一系列认识和实践活动。
思考:道德榜样有怎样巨大的力量?怎样学习道德榜样?我们应怎样进行道德建设?探究新知学点1 我们身边的道德榜样1. 道德榜样的含义所谓道德榜样,就是具有崇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境界、高尚的道德人格和道德品质、巨大的道德魅力和强烈道德吸引力的先进人物。
2. 发挥道德榜样的激励作用(1)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道德榜样。
道德榜样不是只供人们瞻仰的,而是人人都可以学习的。
(2)树立道德榜样是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好方法。
向道德榜样学习,能够丰富人的道德素养和文化涵养,提升人的道德境界。
(3)道德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道德榜样容易使人产生认同感;道德榜样的优秀人格与高尚品质容易感染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
问题研讨1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道德榜样。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榜样在形成道德传统和教化民众中的作用。
因此,我们的道德榜样应当是历代社会的先贤圣人?这种说法对吗?。
例1 树立道德榜样,向道德榜样学习,有利于①提升人的道德境界②丰富人的道德素养和文化涵养③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④使人们成为榜样式的人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道德榜样的巨大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给人以巨大的引导和激励和示范作用,经过分析不难选出A项。
答案 A学点2. 道德要求具有层次性1. 道德要求的层次性在公民道德建设中,道德榜样具有示范性和引导性,但人们的道德素养不可能完全一样,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是有层次的。
较低层次的道德要求具有广泛性,一般人要做到并不困难。
较高层次的道德境界,经过努力,也是可以逐步达到的。
2. 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方针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必须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要从实际出发,区分层次,着眼多数,鼓励先进,循序渐进。
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广泛性是先进性要求的前提和基础,先进性要求是广泛性要求的方向和趋势。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 选修6 专题1 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与要求

➢专题知识建构
道德的力量 学会做人 道德与法 公 道德为先 正确的道德观 民
道 继往开来 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德 开拓创新 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基本
建 公民道德规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内容
设 范和道德建
特征
设的核心、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原则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
➢专题随堂演练
1.钱学森一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人民的高尚品 德却激励着无数的中国人。尤其是他在新中国成立之 初,抛弃国外优越生活,毅然回国效力的精神永远鼓 舞着华夏儿女为祖国繁荣前赴后继。 结合材料分析,高尚品德对我们的成功和幸福有何作用?
2.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孔子的思想中,兼容并蓄的 文化观、和而不同的交际观、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都是中 国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基因。走近先哲,聆听古训,能让我们 以身践道,实现自我的社会人格。 联系材料,运用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回答,如何加强思想 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
答案 (1)要继承优良传统。孔子思想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 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始终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加强道 德建设,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就必须继承这份宝贵的财富。 (2)要弘扬时代精神。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把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3)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要认真研究和借鉴各国的文明成 果,在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成功经验的过程中,还必 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 (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从小事做起,从 点滴做起。 解析 本题借孔子的思想考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要运 用教材知识,从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时代精神、博采众长、参 与实践四个方面分析。
(二)题眼突破 道德与法律的异同
做人以德为先教案

做人以德为先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三课感受道德之美(第一课时)一、做人以德为先一、教学目标1. 认知了解道德的特点和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2.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道德基本规范,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3. 运用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二、教材分析1. 教学重点(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2)社会公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2. 教学难点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三、学情分析中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一些经历关系到道德教育的成效,如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学生的道德意识薄弱等。
因此,老师不能将内容简单灌输给学生。
必须从学生实际入手,将内容细细融进,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并变成自觉行动,才能达到德育课的学习目的。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阅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分组教学。
五、教学过程【创境激趣】提出案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案例1:“丁丁现象”某报就一次救人事件引发的社会现象,进行过一场“丁丁现象”的讨论。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在人车如流的街头,一男青年将一位老太太撞倒后扬长而去,一位名叫丁丁的年轻人拨开围观的人群,将老人扶起,询问伤情,和母亲一起把老人送进了医院,并打电话通知了老太太的亲属。
谁知当老太太的亲属听了事情的经过后,竟然一口咬定老人就是丁丁撞的。
他们的理由是:现在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人,把人救了送到医院不说,还自愿领着病人检查,连住院的押金都给垫上。
老太太摄于其家人的压力,竟然也坚持说就是丁丁撞的。
报纸针对丁丁的遭遇,就当今社会上出现的类似现象进行了一场大讨论,通过丁丁与老太太的家人所表现出来的善与恶的强烈对比,对丁丁行为的赞扬与激励,对老太太及亲属的批评与谴责,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起善与恶的标尺,净化了人们的心灵。
就连当初撞倒老太太后逃之夭夭的那个年轻人也给报社写了信,承认自己的过失,检讨自己的行为。
高考政治 专题1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辩证思 维的分析能力。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是 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我国公民 的个人利益的实现与国家利益的实现,从根本上讲是一 致的,但二者之间还存在着矛盾,因为个人利益和国家 利益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利益。要实现国家利益是有条件 的,即公民在实现个人利益的同时,自觉履行义务,维 护和服从国家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国家利益的 实现。因此,在本题作答时要体现这样的辩证分析。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1)道德的含义:道德是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 、人 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2)道德的作用:①道德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 展水平和 文明程度 的重要标尺。
②公民道德建设对于发展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 、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都具有深远的 意义。 ③高尚的道德是人生成功和幸福的支柱。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助于塑造 完美 的人格、培养坚 强的意志品质、建立良好的 人际关系 。
考点二 【考点梳理】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1.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2.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原因: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特征 , 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私有制社会形态道德的 显著标志。②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才能正确处理 好各种复杂的 利益 关系。
【题眼突破】 道德与法律的异同
法律 表现 形式 区 别 实现 方式 调整的对 象和范围 道德 用严格的文字表述, 存在于认识和舆论中,不 明确具体 成文,概括而笼统
以国家强制力保证贯 依靠社会舆论和教育的力 彻 量、依靠人们的觉悟实施
人们与法律相关的行 涉及人们的思想、品格、 为 言语、动机及一切行为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政治 专题一 公民道德建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6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高考领航】高考政治总复习 专题一 公民道德建设课件 新人教选修6
3.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 针的原因:
(1)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 与时俱进 的品格, 体现了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 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2)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了人们行为的道德准则。以“八荣八 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以 为人民服务 为核 心、以 集体主义 为原则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1.2011年10月13日下午5点30分,广东佛山南海黄岐的广佛五 金城里, 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时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 碾压,随后肇事车辆逃逸,随后开来的另一辆车直接从已经被碾压 过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 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只有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 手,由此引发网友广泛热议。十几个路人与拾荒阿姨形成了极大的 反差,也彰显了加强道德建设的紧迫性。
由国家执法机关和司
习惯和社会舆论,通
用的
法机关,凭借国家权
过教育、批评和自省
方式
力强制施行
等方式起作用
范围小得多,主要
几乎涉及人们的所
适用
涉及那些重要的、
有社会关系、所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区
范围 行为
基本的社会关系和
别
行为
评价 人们利益所决定的 反映和代表着统治 标准 善恶、荣辱观念 阶级的意志
联系
都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
1.荣辱观 (1)作用: 荣辱观 告诉人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追随
什么、抵制什么,划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作出正确的 道德评判 和 道德选择 。 (2)特点:荣辱观具有更直接、更强烈的 主体感受性 和实践
新人教版政治选修6《专题一公民道德建设》word教案
专题一 公民道德建设一. 什么是道德道德是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二. 我国为什么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道德对于个人来讲有什么重要作用?)○1一定的道德观念或道德体系一经形成,就成为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道德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水平和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
○2公民道德建设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深远意义。
因此,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也是历史赋予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责任和庄严使命。
○3从我们个人的成长来看,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德是其主导作用的因素,它对人生事业成败、生活幸福与否都有重要作用。
(1)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助于塑造完美的人格。
(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3)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高尚的道德,是人生幸福和成功的重要支柱三.道德与法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我们为什么要把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结合起来?)道德与法律都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但二者各具特点。
第一,道德自人类社会产生后就始终存在,它的评价标准是人们的利益所决定的善恶、荣辱观念;而法律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和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意志。
第二,道德主要通过个人良心、风俗习惯和社会舆论,通过教育批评和自省等方式起作用;而法律是凭借国家权力强制实系和行为。
一个缺乏道德观念的人,法制观念必然淡薄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为什么要继承优良传统?如何继承?○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精华,反映了历史进步的要求,具有无穷的感染力和永恒的生命力。
○2中华传统美德,凝结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之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公民的道德建设,必须继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学习K12资料 推荐学习K12资料 学会做人 道德为先 课 程 导 入 兴业安邦人为本,育人之道德为先。只要是有良知的社会,只要有人群生活的地方,不论何时何地,对人的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规范要求,都是一项带根本性的事情。 思考:为什么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道德和法律作为行为规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道德在个人生活中起怎样的作用? 探 究 新 知 学点1 道德的力量 1. 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2.道德的作用 一定的道德观念或道德体系一经形成,就成为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没有道德规范的调整,人们就不知道应当如何交往和共处。如果道德水平低下,人们也难以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人们才能彼此尊重,和谐共处,社会才得以安定有序,充满活力。 道德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水平和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 例1 道德是 ( ) ①人类特有的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关系 ②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③人生幸福和成功的重要支柱 ④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 道德是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而不是行为关系,①错误。高尚的道德,是人生幸福和成功的重要支柱,③得说法不准确。②④正确地表述了道德的作用。 答案 D 解题规律 解答组合式选择题,要重视运用排错法。把带有错误表述的选项排除掉,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公民道德建设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也是历史赋予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责任和庄严使命。 问题研讨1 推荐学习K12资料 推荐学习K12资料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什么? 。 学点2 道德与法 相辅相成 1.道德与法律的相同点 道德与法律都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从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则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从个人的生活来看,道德与法缺一不可。一个缺乏道德观念的人,总以为道德是对自己的约束,限制了自身的“自由”,它的法治观念必然淡薄,往往会不顾法纪,自酿苦果。 2.道德与法律的不同点 (1)道德自人类社会产生后就始终存在,它的评价标准是人们的利益所决定的善恶、荣辱观念;而法律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和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意志。 (2)道德主要通过个人良心、风俗习惯和社会舆论,通过教育批评和自省等方式起作用;而法律是凭借国家权力强制实行。国家强制力,是法律发挥作用的根本力量。 (3)道德调节的范围几乎涉及人们的所有社会关系、所有行为;而法律调节的范围主要涉及那些重要的、基本的社会关系和行为。 问题研讨2 “法律告诉你不该干什么,道德告诉你应该干什么。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标准,道德是最高的法律取向。法律主要律人,道德主要律己。法以力服人,德以理服人”。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法律和道德关系的那些方面? 。 例2 道德的评价标准是 ( ) A.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B.人们的利益所决定的善恶、荣辱观念 C.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D.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例3 法律发挥作用的根本力量是 ( ) A. 道德的说服力 B. 道德的感召力 C. 法律的权威性 D. 国家强制力 解析 这两例题考查道德与法的区别。道德的评价标准是人们的利益所决定的善恶、荣辱观念;而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和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意志。道德主要通过个人良心、风俗习惯和社会舆论,通过教育批评和自省等方式起作用;而法律是凭借国家权力强制实行。国家强制力,是法律发挥作用的根本力量。 答案 例2 B 例3 D 3.社会主义法律与道德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道德同样以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为评价善恶、荣辱的根本标准。我们必须把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学点3 成功和幸福的支柱 推荐学习K12资料 推荐学习K12资料 1.道德对公民个人幸福生活的影响 从个人的生活来看,道德与法缺一不可。一个缺乏道德观念的人,总以为道德是对自己的约束,限制了自身的“自由”,它的法治观念必然淡薄,往往会不顾法纪,自酿苦果。 2.道德对个人成长与发展的作用 (1)从我们个人的成长来看,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德是其主导作用的因素,它对人生事业成败、生活幸福与否都有重要作用。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好,可以减少不利环境和因素的消极影响,变不利为有利;相反,如果缺乏良好的道德素养,在好的环境和有利因素也难以对他产生积极影响。 (2)我们要全面发展,获得人生的幸福与成功,需要具备多种良好素质,而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高尚的道德,是人生幸福和成功的重要支柱。 3.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1)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助于塑造完美的人格。 一个具有正确道德观的人,能深切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知道人生之路应该往哪里走,劲朝那个方向使。 如果没有正确的道德观,在人生的方向和道路的选择上,就会感到茫然,出现偏差,甚至误入歧途,最终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不幸,对国家和人民造成危害。 (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一个具有高尚道德的人,能够在学习和工作中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焕发出无穷的精神力量,把自己的潜在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能保持自尊、自信,以乐观的人生态度,以昂扬的进取精神去克服困难,争取胜利。 (3)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都向往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一个人如果品德好,经常关心和帮助他人,就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得到他人的同情、帮助和支持。 一个人如果品德不好,往往会为人们所厌弃,说话没人听,做事没人帮,成为孤家寡人,什么事都难以做成。 例4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助于 ( ) ①塑造完美的人格 ②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③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④获得人生的幸福与成功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解析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助于塑造完美的人格,有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道德,是人生幸福和成功的重要支柱。①②③④都是树立良好道德观的意义。 答案 D 解题规律 准确把握教材知识,透彻理解理论观点,是正确判断的前提。 拓广延伸 一、疑难解析 推荐学习K12资料 推荐学习K12资料 1、道德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道德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1)道德起源于社会实践。道德是一种意识形态。道德起源于人类自身生和发展的需要,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从生产实践中产生的道德,是社会一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然而,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是不完全同步的。道德有比较强的历史继承性,它与传统习惯、民族文化心理融为一体,因而可以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超越现实的社会关系而走在经济发展的前列。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与社会道德风尚也不是同步的。这表明道德受社会经济制约的同时,有其自身存在、发展的规律,即相对独立性。道德还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在几乎所有人类存在和活动的领域中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道德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先进的道德对社会发展会起推动和进步作用,落后的道德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甚至破坏的作用。 道德对社会生活的反作用,即道德的能动作用。其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道德能促使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巩固。在人类历史上,由新的经济基础产生的一定道德,总是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论证、宣传新的经济基础的合理性和正义性,抨击旧的经济基础的落后性和非正义性,谴责不利于和危害新的经济基础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促使新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巩固。而当旧的经济基础趋向灭亡并被新的经济基础代替后,由旧的经济基础产生的道德往往还要作为一种习惯势力和腐朽思想同新的经济基础和新的道德进行较量,以阻碍和破坏新的经济基础的发展。如当前社会上滋生的腐败现象,正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剥削阶级道德腐蚀人们灵魂的结果。可见,道德对社会发展可起积极促进作用,也可起消极阻碍作用。 第二,道德是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的。任何阶级道德都体现着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并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各个阶级都把道德作为一种特殊思想工具通过道德的宣传教育,使体现本阶级利益的道德原则、规范变为本阶级成员的内心信念,自觉改造自己的道德义务,为本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同时,利用本阶级道德的统治地位,对敌对阶级的成员施加影响,转变他们的道德观念,把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纳入本阶级道德规范的轨道。 第三,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人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中最重要的能动因素。人们的道德观念必然对其劳动态度、工作效率发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从而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 第四,道德能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一定社会的道德,包括公共生活准则,在调整人们的行为和相互关系,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维持人们交往的正常进行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2.道德与法的关系 道德和法同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都是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 ①道德和法起作用的方式不同。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量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称。法是阶级专政的一种工具,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有各种明文规定,并由一定的机关按照这些规定检查执行,对于违法行为按照规定的方式给予惩罚,具有外在强制性的特点。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