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图像传输简介
无线摄像头传输原理

无线摄像头传输原理无线摄像头传输原理是指通过无线信号将摄像头拍摄到的图像和声音传输到接收设备的过程。
传统的有线摄像头需要通过电缆连接到显示屏或录像设备来传输图像和声音,而无线摄像头则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无需电缆连接,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无线摄像头传输原理主要包括图像采集、压缩编码、信号传输和接收、解码和图像显示等步骤。
首先是图像采集。
无线摄像头通过图像传感器感知光线,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常见的图像传感器包括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和CMOS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它们能够将光线转化为电荷,并将电荷转化为电压信号。
然后是图像和声音的压缩编码。
一幅高清图像通常包含大量的数据,为了减小数据量和传输成本,必须对图像进行压缩。
常见的图像压缩编码算法有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和H.264等。
这些算法采用了各种编码方式,例如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将图像数据转化为更小的编码,同时保持良好的图像质量。
声音通常也会采用压缩编码算法,常见的有MP3和AAC等。
接下来是信号传输和接收。
经过压缩编码后的图像和声音信号将通过无线信道传输到接收设备。
无线摄像头通常采用无线电传输技术,如Wi-Fi、蓝牙或者专用的无线传输协议。
无线电波将经过射频发射机发射,经过接收天线接收,并将信号传输到接收设备。
然后是解码和图像显示。
接收设备会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码,将压缩编码后的信号转化为原始的图像和声音数据。
然后通过显示屏或者扬声器将图像和声音进行展示。
解码过程会根据压缩编码算法进行相应的解密和解压,最终呈现给用户清晰的图像和声音。
无线摄像头传输原理中的无线传输技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不同的无线传输技术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Wi-Fi技术具有高速传输和较远传输距离的优势,适用于家庭或者办公室环境中的无线摄像头。
图像传输原理

图像传输原理图像传输是指将图像信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图像传输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广泛应用于视频通话、监控系统、远程医疗诊断等各个领域。
而图像传输的原理则是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和通信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
首先,图像传输的原理是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
数字信号是指将模拟信号通过采样和量化转换成离散的信号,然后再通过编码和压缩等处理方式进行传输和解码。
在图像传输中,图像首先被采样成离散的像素点,然后通过量化将每个像素点的灰度值转换成数字信号。
接着,对这些数字信号进行编码和压缩,以便在传输过程中减小数据量,提高传输效率。
最后,接收端再对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进行解码和解压缩,还原成原始的图像信息。
这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图像传输原理,能够保证图像信息的准确传输和高质量的显示。
其次,图像传输的原理也涉及到通信技术的应用。
在图像传输过程中,需要通过网络或者无线信道进行数据的传输。
因此,通信技术的稳定性和传输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图像传输中,常用的通信技术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
有线传输主要依靠网络电缆或者光纤进行数据传输,其稳定性和传输速度较高;而无线传输则是通过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能够实现远距离的图像传输。
无论是有线传输还是无线传输,都需要借助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信号放大器等设备来保证数据的稳定传输。
最后,图像传输的原理还涉及到图像压缩和解压缩技术。
在图像传输过程中,由于数据量较大,如果不进行压缩处理,将会导致传输速度慢、占用带宽过大等问题。
因此,图像传输中常常采用图像压缩技术,将图像数据进行压缩,以减小数据量。
常用的图像压缩算法包括JPEG、PNG等,它们能够有效地减小图像数据的大小,同时保证图像质量。
而在接收端,需要对接收到的压缩图像数据进行解压缩,还原成原始的图像信息。
图像压缩和解压缩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图像传输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图像传输原理是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和通信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
无线图像传输系统在机场的应用

无线图像传输系统在机场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场的运行效率和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机场的运行效率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无线图像传输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已经在机场的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无线图像传输系统在机场的应用,并探讨其优势和前景。
无线图像传输系统可以在机场的各个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安全监控方面,无线图像传输系统可以帮助机场安保人员实时监控机场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问题。
通过无线图像传输系统,安保人员可以随时查看各个摄像头拍摄的图像,无论他们身处何地。
这样,机场的安全监控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
无线图像传输系统在机场的导航和指引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机场通常非常大,乘客在到达机场后往往需要找到自己的登机口、安检口等信息。
通过无线图像传输系统,机场可以将导航信息实时传输到各个显示屏上,乘客可以根据显示屏上的信息找到自己需要去的地方。
无线图像传输系统还可以用于实时更新航班信息,帮助乘客及时了解航班的状态。
无线图像传输系统还可以在机场的应急救援方面发挥作用。
当机场发生紧急情况时,如火灾、地震等,无线图像传输系统可以帮助救援人员实时了解现场的情况,为救援工作提供准确的图像信息。
这样,救援人员可以更加迅速和准确地进行救援行动,减少损失和伤害。
尽管无线图像传输系统在机场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无线图像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由于机场的特殊环境,无线信号可能会受到干扰,导致图像传输不稳定。
因此,机场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强信号屏蔽和加密技术,以确保无线图像传输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无线图像传输系统的普及和应用还需要相应的政策和规范的支持。
目前,机场的无线网络建设和管理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给无线图像传输系统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和规范,促进无线图像传输系统在机场的普及和应用。
便携式无线高清图像传输设备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目录
01
点击此处添加 目录标题
04
工作原理
02
设备概述
05
应用场景
03
设备组成
06
优势与局限性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设备概述
定义与功能
定义:便携式无线高清图像传输设备是一种能够将高清图像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其他设备或显示器的设备 功能:支持多种无线传输协议,如Wi-Fi、蓝牙等;支持高清视频输出,如1080p、4K等;具有便携性,方便 用户携带和使用
传输方式:通过无线信 号将医学影像(如X光、 CT、MRI等)传输到 医生或专家手中,实现 远程诊断和治疗
优势:提高诊断效率、 降低成本、方便快捷
06 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无线传输:无需线缆连接,方便快 捷
便携轻便:设备体积小,易于携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高清画质:传输图像清晰度高,满 足各种需求
畅性,同时降低对硬件资源的要求。
05 应用场景
家庭娱乐
家庭影院:将便携式无线高清图像传输设备与家庭影院系统连接,传输高清视频和音频,享受 家庭影院的观影体验。
游戏娱乐:将便携式无线高清图像传输设备与游戏机连接,传输高清游戏画面,让玩家在家庭 环境中享受游戏的乐趣。
家庭聚会:将便携式无线高清图像传输设备与投影仪连接,播放高清照片和视频,为家庭聚会 增添色彩。
远程办公:将便携式无线高清图像传输设备与电脑连接,实现远程高清视频会议,提高工作效 率。
商务会议
便携式无线高清图像传输设备在商务会议中的应用 商务会议中无线高清图像传输的优势 商务会议中便携式无线高清图像传输设备的选择 商务会议中便携式无线高清图像传输设备的未来发展趋势
FPGA无线图像传输技术与实践

FPGA无线图像传 输技术实践经验 总结
实践经验分享
软件设计:编写FPGA程序, 实现图像数据的接收、处理和 发送
FPGA无线图像传输技术具有灵活性高、传输速度快、功耗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无 人机、机器人、安防监控等领域。
技术背景
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是一种可编程逻辑 器件,具有可编程、可定制的特点。
FPGA无线图像传输技术结合了FPGA 的可编程性和无线通信的灵活性,可 以实现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图 像传输解决方案。
硬件设计:选择合适的FPGA 芯片和外围设备,如无线收发 器、存储器等
调试与优化:通过仿真和实际 测试,对硬件和软件进行调试
和优化
实际应用:在实际项目中应用 FPGA无线图像传输技术,如
无人机、安防监控等
实践问题总结
硬件问题:FPGA板卡、无线模块、电源等硬件设备的选择和配置 软件问题:FPGA编程、无线通信协议、图像处理算法等软件的实现和优化 调试问题:信号干扰、传输速度、图像质量等调试方法和技巧 解决方案:针对以上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设备损坏。
兼容性:FPGA 无线图像传输技 术与其他无线传 输技术的兼容性 较差,难以实现 多种无线传输技
术的融合。
技术发展前景展望
FPGA无线图像传输技术的发展趋势 5G时代的FPGA无线图像传输技术应用 FPGA无线图像传输技术的挑战与机遇 FPGA无线图像传输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技术发展建议与策略
无线图像传输技术的优化及其应用研究

无线图像传输技术的优化及其应用研究在现代科技快速迭代的领域中,无线图像传输技术一直处于电子科技领域的重要位置。
无线图像传输技术广泛应用于娱乐、通讯、安防、医疗等众多领域。
而且,这项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提升用户体验和促进产业升级、创新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无线图像传输技术的优化及其应用研究进行深入探究。
一、无线图像传输技术的发展现状无线图像传输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也是科技革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图像传输中,传输方式一直都是有线的模式,随着科技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增多,无线图像传输技术应运而生。
信号的无线传输不仅使得图像传输范围更加广泛,而且降低了传输成本,极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总体而言,当前无线图像传输技术已经具有这样的优势:传输时间短、操作简便、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且适用于多种信息载体和格式。
不过,与此同时,无线图像传输技术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忽略。
例如,传输质量不易保持、传输延迟较常规传输方式更高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也一直是行业改进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二、无线图像传输技术的优化方向为了解决无线图像传输技术存在的这些问题,目前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主要涉及优化传输编码方式、传输协议技术、传输图像压缩等。
同时,研究者也计划引入AI技术,以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传输质量和速度。
1. 优化传输编码方式传输编码方式是图像传输质量和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现有的基础上,当前研究者们主要探究的优化方向包括改进采样方法、增加数据冗余、尝试新的编码算法等方案。
2. 传输协议技术传输协议技术是指在进行图像传输时连接设备之间采用哪种规范进行交互,其关系到传输质量和传输速度等参数。
当前研究者主要针对的优化方向主要为优化图像传输的传输协议、实现协议的自适应和修复功能等,以提升传输质量和稳定性。
3. 传输图像压缩传输图像压缩是指通过压缩和处理图像的数据信息来实现传输过程中的优化。
目前的研究主要围绕着JPEG、PNG、GIF等图像格式进行深入研究,以找到更适应无线图像传输的压缩方式。
FPGA无线图像传输系统设计

应用场景:远程办公、在线教育、 医疗诊断等
工作原理:FPGA处理视频数据, 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解码显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系统组成:FPGA、无线传输模块、 摄像头、显示器等
优势:实时传输、低延迟、高画质、 兼容性强
医疗领域:远程医疗、实时监 控、智能诊断等
安防领域:视频监控、智能安 防、人脸识别等
效率
03 常 用 的 数 据 压 缩 算 法 : H u f f m a n 编 码 、 L Z W 编 码 、
JPEG编码等
05 数 据 压 缩 与 解 压 缩 算 法 的 选 择 : 根 据 传 输 数 据 的 类 型
和需求进行选择,如图像、音频、视频等不同类型数 据的压缩与解压缩算法不同。
02 解 压 缩 算 法 : 用 于 恢 复 原 始 数 据 , 保 证 数 据 的 完 整 性
功能:对图像进行压缩、解压缩、增强等处理 组成:图像采集模块、图像压缩模块、图像解压缩模块、图像增强模块等 工作原理:通过FPGA实现图像处理算法的硬件加速 应用:适用于无线图像传输系统,提高图像传输速度和质量
模块组成:射频收发器、基带 处理单元、天线等
性能指标:传输速率、传输距 离、抗干扰能力等
测试数据准备:准备足够多的测试数据,包括图像数据、传 输距离、传输速率等。
测试方案设计:根据测试目标和需求,设计合理的测试方案, 包括测试参数设置、测试流程等。
测试执行:按照测试方案执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和数据。
测试结果分析: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估系统性能,找出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测试报告撰写:根据测试结果和分析,撰写测试报告,包括 测试目的、测试方法、测试结果、问题和改进建议等。
无线微波能量供电的图像传输系统

无线微波能量供电的图像传输系统无线微波能量供电的图像传输系统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图像传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传统的有线传输方式往往会受到距离、线缆质量等因素的限制,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高速、无线、高质量图像传输的需求。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利用无线微波能量供电的图像传输系统,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实现高效、稳定的图像传输。
无线微波能量供电的图像传输系统基于微波射频技术,通过将能量转换为电磁波进行传输,实现对被传输图像的无线供电和传输。
传统的有线传输方式需要使用电缆连接传输设备和显示设备,限制了图像传输的范围和灵活性。
而无线微波能量供电的图像传输系统则可以通过射频信号无线传输能量,并实现对远距离的图像传输,大大提高了图像传输的自由度。
在无线微波能量供电的图像传输系统中,主要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两个部分。
发射端利用微波射频技术将电能转换为电磁波能量,通过天线将电磁波能量无线传输到接收端。
接收端通过天线接收到无线传输的电磁波,再将其转换为电能供电给显示设备,并将图像信号传输到显示设备上进行显示。
整个过程实现了对图像信号的无线传输和供电,大大提高了图像传输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无线微波能量供电的图像传输系统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能够实现无线传输和供电,解除了传统有线传输所面临的距离、线缆质量等限制。
其次,由于电磁波可以穿透墙壁等障碍物,因此无线微波能量供电的图像传输系统可以实现对远距离的传输,适用于各种不同场景和需求。
此外,该系统还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速度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对高质量、实时传输的要求。
然而,无线微波能量供电的图像传输系统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电磁波能量的传输距离较远,会受到能量衰减和干扰的影响,可能导致传输效果下降。
其次,射频技术需要有较高的功率,可能对人体和环境产生辐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此外,无线微波能量供电的图像传输系统还面临着传输速度、带宽、成本等方面的挑战,需要进一步的技术研发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图像传输简介
无线图像传输即视频实时传输主要有两个概念,一是移动中传输,即移动通信,二是宽
带传输,即宽带通信.在过去的无线图像传输,主要是以单向的模拟电视广播业务为主,一
套电视节目采用一个单独的频点,单频网可以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率,但是在不同地点用相
同频率同频发射播出电视节目时,它们之间会有相互干扰,另外,由于接收或发射的一方处
于移动状态,无论是发射或接收都会遇到强烈的多径干扰即回波干扰,因此,对回波干扰的
处理方式可能从根本上影响一个无线高清晰度视频实时传输系统的性能,而
MOBILEVIDEO2000无线数字高清晰度视频实时传输系统中的COFDM传输技术正是可以
有效地利用回波而不是消极地排除回波引起的问题。因此 ,在城市环境里,MV2000特别
适合解决当今摩天大厦林立的现代都市环境。
无线图像传输技术及应用
前言:目前无线图像传输尚未形成典型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实现的技术方式也多种多样。
本文分析了可用于无线图像传输的相关接入技术,并对实现方式作了简要介绍。
1.固定点的图像监控传输系统
无线图像传输系统从应用层面来说分为两大类,一是固定点的图像监控传输系统,二是
移动视频图像传输系统。
固定点的无线图像监控传输系统,主要应用在有线闭路监控不便实现的场合,比如港口
码头的监控系统、河流水利的视频和数据监控、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城市安全监控等。下面
按频段由低到高对不同的图像传输技术进行介绍。
1.1--2.4 GHz ISM频段的多种图像传输技术
2.4 GHz的图像传输设备采用扩频技术,有跳频和直扩两种工作方式。跳频方式速率较
低,吞吐速率在2 Mbit/s左右,抗干扰能力较强,还可采用不同的跳频序列实现同址复用来
增加容量。直扩方式有较高的吞吐速率,但抗干扰性能较差,且多套系统同址使用受限制。
2.4 GHz图像传输可基于IEEE802.11b协议,传输速率为11 Mbit/s,去掉传输过程中的
开销,实际有效速率为3.8 Mbit/s左右。后来制订的IEEE802.11g标准,速率上限达到54
Mbit/s,该标准互通性高,点对点可传输几路MPEG-4的压缩图像。 应用在2.4 GHz频段
的还有蓝牙技术、HomeRF技术、MESH、微蜂窝技术等。随着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2.4 GHZ
这个频段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其速率问题、安全问题、相互兼容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1.2--3.5 GHz频段的无线接入系统
3.5 GHz的无线接入系统是一种点对多点微波通信技术,采用FDD双工方式,用
16QAM、64QAM调制方式,基于DOCSOS协议。其工作频段相对较低,电波自由空间损
耗小,传播雨衰性能好,接入速率足够高,且设备成本相对较低。该系统具有相对良好的覆
盖能力,通常达到5 km~10 km,适合地县市级单位低价位、较大面积覆盖的应用场合;还
可与WLAN、LMDS互为补充,形成覆盖面积大小配合、用户密度稀密配合的多层运行的
有机互补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带宽不足,只有上下行各30 MHz,难以大规模使用。
1.3--5.8 GHz WLAN产品
5.8 GHz的WLAN产品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在此频段的WLAN产品基于
IEEE802.11a协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54 Mbit/s。根据WLAN的传输协议,在点对点应用
的时候,有效速率为20 Mbit/s;点对六点的情况下,每一路图像的有效传输速率为500 kbit/s
左右,也就是说总的传输数据量为3 Mbit/s左右。对于无线图像的传输而言,基本上解决了
“高清晰度数字图像在无线网络中的传输”问题,使得大范围采用5.8 GHz频段传输数字化
图像成为现实,尤其适用于城市安全监控系统。
WLAN传输监控图像,目前比较成熟的是采用MPEG-4图像压缩技术。这种压缩技术
在500 kbit/s速率时,压缩后的图像清晰度可以达到1CIF(352×288像素)~2CIF。在2 Mbit/s
的速率情况下,该技术可以传输4CIF(702×576像素,DVD清晰度)清晰度的图像。采用
MPEG-4压缩以后的数字化图像,经过无线信道传输,配合相应的软件,很容易实现网络化、
智能化的数字化城市安全监控系统。
5.8 GHz频段的WLAN产品空中接力不好,点对点连接很不经济,不适合小型设备,
技术成本过高,同时5.8 GHz频段在部分地区面临频谱管制。
1.4--26 GHz频段的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系统
LMDS系统是典型的26 GHz无线接入系统,采用64QAM、16QAM和QPSK三种调制
方式。LMDS具有更大的带宽以及双向数据传输能力,可提供多种宽带交互式数据以及多媒
体业务,解决了传统本地环路的瓶颈问题,能够满足高速宽带数据、图像通信以及宽带
internet业务的需求。LMDS系统覆盖范围3公里~5公里,适用于城域网。由于世界各国
对LMDS的工作频段规划不同,所以其兼容性较差、雨衰性能差,成本也较高。
综上所述,对于城市数字化监控系统,采用2.4 GHz以上的WLAN技术作为固定点的
图像传输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发展的趋势。
2.移动视频图像传输系统
除了对固定点的图像监控的需求外,移动图像传输的需求也相当旺盛。移动视频图像传
输,广泛用于公安指挥车、交通事故勘探车、消防武警现场指挥车和海关、油田、矿山、水
利、电力、金融、海事,以及其它的紧急、应急指挥系统,主要作用是将现场的实时图像传
输回指挥中心,使指挥中心的指挥决策人员如身临其境,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
工作效率。富士达就移动视频图像传输采用公网和专用技术两种情况作相关介绍。
2.1 利用CDMA、GPRS公众移动网络传输图像
CDMA无线网络的移动传输技术具有很多优点:保密性好、抗干扰能力强、抗多径衰落、
系统容量的配置灵活、建网成本低等。CDMA采用MPEG-4压缩方式,用MPEG-4的CIF
格式压缩图像,可以达到每秒2帧左右的速率;如果将图像调整到QCIF格式,则可以达到
每秒10帧以上。但是,对于安全防范系统来说,一般采用低传输帧率而保证传输的清晰度,
因为只有CIF以上的图像清晰度才可以满足调查取证的需要。如果希望进一步提高现场图
像的实时传输速率,一个简单的方案是采用多个CDMA网卡捆绑使用的方式,用来提高无
线信道的传输速率。目前市场上有2~3个网卡捆绑方式的路由器,增加网卡的代价是增加
设备成本和使用成本。随着视频压缩技术的不断发展,单个网卡上3~4帧/秒图像传输速率
是可以实现的,如果每秒钟可以传输3~4帧CIF格式的图像,可以满足一般移动公共交通
设施的安全监控的要求。
GPRS是一种基于GSM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支持特定的点对点和点对多点服务,
以“分组”的形式传送数据。GPRS峰值速率超过100 kbit/s,网络容量只在所需时分配,这
种发送方式称为统计复用。GPRS最主要的优势在于永远在线和按流量计费,不用拨号即可
随时接入互联网,随时与网络保持联系,资源利用率高。
还有一种可以期待的选择是3G系统,目前全球已进入部署阶段,目前可以实现的有效
速率达384 kbit/s,它将带来移动视频传输系统革命性的进步。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速率
提高了很多,也不要认为所有的移动交通设施可以同时将图像传输回监控中心,因为同时概
念对于公网图像传输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2.2 用于应急突发事件的专用图像传输技术
对于一些应急指挥中心的图像传输系统,往往要求将突发事件现场的图像传输回指挥中
心。例如遇到重大自然灾害,水灾、火灾现场,群众的大型集会和重要安全保卫任务现场等。
这类应急图像传输系统不宜使用公众网络传输,最好采用专业的移动图像传输设备。但目前
我国对此尚未专门规划频率。可用于移动视频图像传输的技术有以下几种。
2.2.1 WiMAX
WiMAX是点对多点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WiMAX采取了动态自适应调制、灵活的系
统资源参数及多载波调制等一系列新技术,并兼具较高速率传输能力(可达70 Mbit/s~100
Mbit/s)及较好的QoS与安全控制。WiMAX 802.16e覆盖范围可以达到1~3英里,主要定位
在移动无线城域网环境。然而802.16e获得足够的全球统一频率存在一定难度,且建设成本
和设备价格较高。
2.2.2 无线网格(MESH)技术
无线“网格(MESH)”技术,可以实现较近范围内的高速数据通信。利用2.4 GHz频
段,有效带宽可以达到6 Mbit/s,这种技术链路设计简单、组网灵活、维护方便。
对于固定无线图像传输可以采用成本较低的WLAN技术产品;对于移动视频图像传输
可以采用公众移动网络或专用无线图像传输技术。富士达们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能再进一步关
注无线图像传输问题,以促进该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