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工业园区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

(2015年5月)

一、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一)总体发展概况。我市工业园区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十一五”期间开始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进入发展黄金期。截止2014年底,全市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近9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超过800家,规上企业454户,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以上,利税总额20亿元,工业集中度已达到75%,基本形成以南充经济开发区、市区共建的南充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园和9县(市、区)工业集中区为重点的“2+9”工业园区发展格局。南充经济开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区被纳入全省“51025”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其中:南充经济开发区被纳入全省千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并正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被纳入全省500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南充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与嘉陵工业集中区正在联合申报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西充县工业集中区被列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阆中市工业集中区成功创建为全省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园区。

表一全市“2+9”产业园区基本情况

-1-

注:数据截止期为2014年。

(二)产业发展概况。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紧紧围绕油气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四大传统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不断优化园区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推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园区产业发展格局。顺庆集中发展机械汽配、新材料产业,高坪重点发展丝纺服装、电子信息产业,嘉陵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和轻工食品产业,南部大力发展板材建材、机械机电、食品饮料产业,阆中围绕旅游休闲产业,加快发展食品药品、清洁能源产业,仪陇、营山、蓬安、西充作为农产品主

-2-

产区,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兼顾发展1—2个特色产业,其中西充的有机食品、仪陇的制鞋产业已初具规模。

-3-

注:数据截止期为2014年。

-4-

(三)约束性指标控制情况。从项目建设控制指标看,全市11个园区都在控制标准内(建筑密度≥60%,容积率≥1.0)。从资源消耗控制指标看,11个园区单位产值水耗(立方米/万元)在1.45—3.5之间,单位产值能耗(吨标煤/万元)在0.18—0.43之间。从土地产出控制指标看,土地每亩投资强度在100—110万的园区有3个(高坪、嘉陵、蓬安);土地每亩投资强度在111—120万元的园区有4个(西充、仪陇、南部、营山);土地每亩投资强度在121—130万元的园区有1个(阆中);土地每亩投资强度在200万元的园区有1个(顺庆);土地每亩投资强度在300万元的园区有1个(市经开区)。土地每亩产出强度在100—110万的园区有2个(高坪、西充);土地每亩产出强度在130—150万的园区有4个(嘉陵、南部、阆中、仪陇);土地每亩产出强度在200万以上的园区有3个(顺庆、营山、蓬安)。

-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园区规划布局不够科学。一是个别县(市、区)工业园区规划前瞻性、指导性、权威性不强,缺少科学民主集体决策机制,存在一定“长官”意志和以商定规现象。园区规划与城市总规、土地总规之间衔接、融合不够,规划实施存在随意性,个别园区还存在“插花式”布局现象,园区整合优势和规模效应有待提升。二是产业规划布局缺乏全市一盘棋思维,存在“小而全”现象(入园企业类别在38个工业大类中占有33个),区域比较优势不突出,主导产业方向不清晰、特色不明显,制约了产业聚集式发展,比如西充、仪陇、营山、蓬安作为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限制开发区域,应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但在园区发展的实际过程中,也布局了一大批工业项目,致使园区发展重点不突出。三是我市工业园区大多采取多园分离式发展模式,部分县(市、区)园区规划存在“碎片化”,影响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增加了园区运行管理和综合服务保障难度。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已经分为河西、河东、家居三大板块,为满足该县工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正在规划铁佛塘工业园板块;仪陇县新政、马鞍两个工业园区相距50公里左右。

-6-

(二)园区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受开发成本、区位条件以及基础设施、城市功能配套等因素的影响,我市园区难以吸引高端前沿技术密集型企业,园区发展多以小企业简单集聚为主,入园企业大多为初级加工、原材料供应、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上下游产业布局缺失,无法形成耦合度较高的完整产业链条。同时缺乏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集聚效应强的龙头企业,全市仅有吉利、鑫达、太极等极少数产业龙头。二是园区无序竞争加剧。我市虽对各县(市、区)工业集中区主导产业进行了统一规划布局,但由于经济水平、区位条件、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制约,各县(市、区)在招商引资方面缺少主动权和话语权,存在“拣到篮里都是菜”的思想,不分行业、

-7-

不论大小,重复招引、建设了一大批低端产能,加剧了县域间同质化竞争,弱化了产业集群发展效益,导致产业集聚式发展困难,有时甚至在项目招引中还存在县与县之间的恶性竞争。譬如由于顺庆、嘉陵大力布局物流产业,作为全市物流产业发展核心的高坪现代物流园,目前尚未形成物流产业的集聚式发展。三是投入产出不匹配。我市园区企业大多为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品牌竞争力弱的中小微企业,导致土地产出强度不高,税收贡献较少,造成要素资源的低效利用。目前,我市一些园区平均投资强度100万元/亩左右,不仅离全省创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单位土地平均投资强度大于120万元/亩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更与成德绵等发达地区平均200万元/亩的投资强度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三)园区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尚处于探索中。全市工业园区中仅南充经开区具备区域内的行政管理职能,其它园区管委会属于政府派出机构,绝大多数园区管委会仅有30余名工作人员(含行政、事业人员),却承担着编制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管理服务、招商引资等多重职能,除嘉陵和蓬安外,其它园区管委会更承担着大量拆迁安置工作,占用了大部分人力,加之园区管委会与经信局在管理服务入园企业方面职能交叉,导致在园区建设、运行管理和服务保障等方面有所缺位。同时,我市工业园区由政府主导,园区投融资平台公司长期处于高负债运行,普遍存在用地指标紧缺、建设资金不足、基础设施滞后、要素保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