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汶川大地震救援黄金72小时全过程记录
黄金 72 小时 地震救援的时效性与挑战

黄金 72 小时地震救援的时效性与挑战地震,这一突如其来的地质灾难,总是在瞬间打破生活的平静,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伤痛和损失。
在地震救援中,有一个被广泛提及的概念——“黄金 72 小时”。
这 72 小时,是救援的关键时期,直接关系到被困人员的生死存亡。
为什么是 72 小时呢?人体在没有食物和水的情况下,生存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
一般来说,在正常环境中,人不喝水能存活 3 天左右,不进食能存活 7 天左右。
而在地震后的恶劣环境中,被困人员面临着更多的威胁,如受伤、感染、寒冷、心理恐惧等,因此生存时间会更短。
在这 72 小时内,救援行动的时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救援队伍需要争分夺秒地赶到灾区,迅速展开搜索和救援工作。
时间就是生命,每提前一分钟找到被困人员,就多一分生还的希望。
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救援人员需要迅速评估灾区的情况,确定受灾范围和受灾程度,制定救援方案。
这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获取灾区的图像和数据,为救援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然而,地震救援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地震往往会导致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损坏,使得救援队伍难以迅速进入灾区。
道路的中断、山体滑坡等情况会阻碍救援车辆和设备的通行,延长了救援队伍到达灾区的时间。
其次,地震后的废墟环境复杂,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建筑物倒塌后形成的废墟堆积如山,结构不稳定,随时可能发生二次坍塌,威胁着救援人员和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废墟中寻找被困人员,就像大海捞针,需要救援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能。
再者,救援资源的调配也是一个难题。
地震发生后,灾区需要大量的救援人员、物资和设备,但这些资源的调配需要时间和协调。
有时候,由于信息不畅、交通拥堵等原因,救援资源不能及时到达灾区,影响了救援工作的进度。
另外,地震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如火灾、水灾、泥石流等,这些次生灾害会进一步加大救援的难度和风险。
救援人员在进行救援工作的同时,还要时刻警惕次生灾害的发生,做好防护措施。
地震救援黄金 72 小时的具体措施与实施

地震救援黄金 72 小时的具体措施与实施关键信息项:1、救援行动的统筹与协调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救援队伍的组成与分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物资调配与管理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医疗救援的主要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通讯保障的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交通疏导的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救援行动的起止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重点救援区域的划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救援行动的统筹与协调111 设立专门的指挥中心,负责全面统筹和协调地震救援工作。
112 指挥中心应配备先进的通讯设备和信息处理系统,确保与各救援队伍、相关部门的实时沟通。
113 制定详细的救援计划和时间表,根据灾情变化及时调整。
12 救援队伍的组成与分工121 成立专业的搜救队伍,包括消防队、武警部队等,负责在废墟中寻找幸存者。
122 医疗队伍应分为现场急救组和后方医院救治组,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123 心理辅导队伍要及时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
13 物资调配与管理131 建立物资储备库,提前储备食品、饮用水、帐篷、药品等急需物资。
132 设立物资调配中心,根据各救援区域的需求,合理分配物资。
133 对物资的发放和使用进行严格登记和管理,避免浪费和滥用。
14 医疗救援141 在灾区设立临时医疗点,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
142 对重伤员进行紧急处理后,及时转移到后方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143 加强卫生防疫工作,防止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15 通讯保障151 迅速恢复灾区的通讯设施,确保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能够与外界保持联系。
地震救援黄金 72 小时的关键策略与实际操作

地震救援黄金 72 小时的关键策略与实际操作地震是一种毁灭性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救援工作的展开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地震救援的黄金时间为发生地震后的72小时。
在这个关键时刻,合理的战略规划和实际操作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地震救援的关键策略和其实际操作。
一、快速反应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救援人员需要迅速做出反应。
快速反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警报系统:建立高效的地震警报系统,能够在地震发生前几秒钟甚至几分钟内提前发出警报,让人们有更多时间采取逃生和保护措施。
2. 人员调动:迅速调动救援人员,包括搜救队、医疗队和物资运输队等,确保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灾区。
3. 物资储备:提前储备必要的救援物资,包括食物、水、医疗用品等,以便在第一时间为受灾人员提供救援。
二、组织协调地震救援需要各个部门和组织之间的协作配合。
组织协调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地震救援的黄金72小时内。
以下是一些组织协调的重点:1. 指挥中心:建立一个统一的指挥中心,有序指挥各个救援部门和组织的行动,确保信息流畅、任务明确、资源合理分配。
2. 信息共享:及时分享灾情、人员需求、物资供应等信息,确保各个救援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
3. 联合行动:各部门和组织之间要进行联合行动,互相支持,协同作战,提高效率。
三、有序救援在地震救援的黄金72小时内,组织有序的救援行动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序救援的策略和实际操作:1. 快速搜救:迅速组织和展开搜救行动,优先救助被埋压的人员,确保他们能够在黄金时间内被成功营救。
2. 医疗救护:及时组织医疗队进入受灾区域,为受伤人员提供紧急救治,并将重伤员优先转移到医疗设备齐全的医院。
3. 疏散安置:为无家可归的人员提供临时避难所,并进行疏散安置工作,避免次生伤害和疾病的发生。
4. 心理疏导:为受灾人员提供心理疏导和心理援助,帮助他们克服创伤和压力,重建生活信心。
分秒必争 地震救援黄金 72 小时的重要性

分秒必争地震救援黄金 72 小时的重要性地震,这一突如其来的灾难,常常在瞬间将大地撕裂,摧毁无数的家园,夺走宝贵的生命。
在地震发生后的救援工作中,有一个极其关键的时间段被称为“黄金 72 小时”。
这 72 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着被困者的生死存亡,决定着救援行动的成效。
为什么是 72 小时呢?这并非是随意设定的一个数字,而是基于人体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极限和生理规律得出的。
在没有食物和水的情况下,人体一般能够维持生命的时间大约为 72 小时。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估算,实际情况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被困者的身体状况、年龄、环境条件等。
但无论如何,72 小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间节点。
在地震后的最初时间里,被困者往往还处于相对较好的身体状态。
他们可能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来应对周围的困境,寻找可能的生存空间和水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的能量逐渐消耗,缺水、饥饿、寒冷、恐惧等因素开始对身体和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
如果在 72 小时内不能得到救援,被困者的生命体征会逐渐减弱,生存的希望也会越来越渺茫。
在黄金 72 小时内,救援队伍能够迅速展开行动,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废墟进行搜索和挖掘。
此时,废墟的结构相对还比较稳定,救援人员能够更安全、更有效地进行作业。
而且,被困者在这段时间内可能还能够发出求救信号,比如呼喊、敲击等,这为救援人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想象一下,当地震发生后,整个城市或地区瞬间陷入混乱和恐慌。
房屋倒塌,道路堵塞,通讯中断。
救援队伍需要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迅速集结,奔赴灾区。
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危险,但时间紧迫,容不得丝毫犹豫。
每耽误一分钟,就可能有更多的生命消逝。
在救援现场,每一个决策都至关重要。
救援人员需要根据废墟的情况,迅速制定出合理的救援方案。
他们要判断哪些地方是最有可能有被困者的,哪些地方需要优先进行挖掘。
同时,还要考虑如何保证救援过程中的安全,避免二次坍塌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黄金 72 小时 拯救生命的关键

黄金 72 小时拯救生命的关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神秘而关键的时间段,被称为“黄金 72 小时”。
这可不是什么虚构的概念,而是在拯救生命的战场上,实实在在的决定性时刻。
我曾经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儿,让我对这“黄金 72 小时”有了刻骨铭心的感受。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和家人一起去郊外爬山。
山不算高,但风景很美。
我们一路上有说有笑,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可就在快到山顶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同行的一位小伙伴突然脚下一滑,从山坡上滚了下去。
大家都吓坏了,赶紧跑过去查看情况。
只见他躺在地上,脸色苍白,腿上有明显的伤口,还在不停地流血。
这时候,大家都慌了神。
有的人急得直哭,有的人拿出手机想要拨打急救电话,却因为紧张手抖得连号码都按不对。
我还算比较冷静,脑子里马上想到了“黄金 72 小时”这个概念。
我知道,在这 72 小时内,每一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我迅速让大家不要慌乱,先检查他的呼吸和心跳是否正常。
幸运的是,他的生命体征还算平稳。
接下来,我们找来了一些干净的布条,简单地为他包扎了伤口,以减少出血。
同时,不断地和他说话,让他保持清醒。
有人去找附近的村民求助,有人留在原地照顾伤者。
等待救援的过程中,时间仿佛变得格外漫长。
每一秒钟的流逝,都让我们的心揪得更紧。
但我们都清楚,必须要和时间赛跑。
终于,在差不多一个小时后,救援人员赶到了。
他们迅速把伤者抬上担架,送往医院。
后来,经过治疗,这位小伙伴脱离了危险。
医生说,幸好我们在最初的时间里采取了一些正确的措施,为救援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这件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黄金 72 小时”的重要性。
在灾难或者突发状况面前,这 72 小时真的就是生命的希望之光。
比如说地震救援,地震发生后的72 小时,被称为救援的黄金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被困者的生存几率相对较高。
救援人员会争分夺秒地在废墟中寻找生命的迹象。
他们可能会听到微弱的呼救声,可能会看到从缝隙中伸出的一只手,每一个线索都可能是拯救一条生命的关键。
黄金72小时

液循 环 , 体组 织 才有 继续 代谢 的 可能 。所 以 , 持 机 维 血液 循 环是 维 持生 命最 基本 的要 素 。
对 于一个绝 对 绝食 绝水 的受难 者 , 容量 , 就 血 也 是循环 血量 的维持是个 最主要 的挑 战 。因为 , 只要 生
废墟 之 下 , 一个 人 能够 坚 持 多 久 ? 国 际 救 援 界 公认 的一 个说 法 是 7 2小 时 , 此 时 间段 内抢救 的伤 在
人在 。他们究竟是靠什么维持了那么长时间?倘若没有
救援人员的及时相救 , 他们到底能撑多久?那只“ 看不见 的手” 又是如何默默地掌控着他们的生命脉搏? 2 7 2小 时为 什么 是个 “ 死符 ” 生
收稿 日期 :0 0 _O 20 81
会 。因此 , 于一 个没 有重 要生 命 器官 损伤 , 对 没有 活 动 出血 的受 困者 , 多数是 有 可能 活过 7 2小时 的 。
3 生命 极 限世 界 纪录
哈里 德 ・ 赛 因就 曾经创 下 了挑 战人 类生 命极 侯
限 的历史 记 录 。 2 0 。 O 5年 1 0月 8日, 名 巴基 斯 坦 这
救 出 的被 埋压 人员 救 活率 可达 9 ,8小 时 内救 活 0 4
率 为 5 ~6 ,2小 时 内救 活率 为 2 ~3 。 0 O 7 O 0
此 段 时 间内 , 每多 挖 一 块 土 , 掘 一 分 地 , 可 以给 多 都 伤 者 透气 和生命 的机 会 。 可本次地震 , 超过“ 黄金 7 小时” 2 生还的幸存者大有
把握黄金 72 小时 提高地震救援效率

把握黄金 72 小时提高地震救援效率地震,这一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总是在瞬间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破坏和伤痛。
在地震发生后的救援工作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时间段——黄金 72 小时。
在这宝贵的时间里,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着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危。
因此,如何把握好黄金 72 小时,提高地震救援效率,成为了拯救生命的关键。
地震发生后的最初阶段,往往是救援行动最为紧迫和关键的时刻。
在这个时候,救援队伍需要迅速集结并赶赴灾区。
然而,现实中可能会面临诸多困难,比如交通堵塞、道路损毁等。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包括建立高效的交通应急机制,确保救援队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灾区。
救援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装备水平对于救援效率的提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救援技能,包括废墟搜索、破拆、急救等。
同时,先进的救援装备如生命探测仪、起重机、无人机等,能够大大提高救援的准确性和速度。
为了保证救援人员的专业能力,定期的培训和演练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救援人员才能在实战中迅速、准确地展开救援行动。
在地震救援中,信息的准确和及时传递至关重要。
建立健全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能够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获取相关数据,为救援工作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卫星通信、互联网等,实现救援现场与指挥中心之间的实时信息交互,让指挥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救援进展和被困人员的情况,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调度安排。
救援行动的组织协调也是影响效率的重要因素。
在地震救援中,往往会有多个救援队伍和部门参与,这就需要有一个统一、高效的指挥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避免出现多头指挥、混乱无序的情况。
此外,不同救援队伍之间的协作配合也至关重要,要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救援工作。
群众的自救和互救在地震救援中也不容忽视。
在地震发生后的黄金72 小时内,群众往往是最早能够接触到被困人员的。
因此,加强对群众的防灾减灾教育,普及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黄金72小时

72小时只是理论时间并非生死大限黄金72小时只是一个弹性时间概念虽然,传统的救援理论告诉我们,地震的“黄金救援时间”是震后的72小时,但这其实是一个统计学上的说法,指的是地震发生后,如果在72小时内把废墟中的幸存者营救出来,他生存下来的几率会比较大。
这是根据人的生理特点,以及历次灾害救援的情况统计出的一个参考概念,并不是说超过72小时就找不到或者救不出幸存者了。
根据现有的数据,灾难中存活2到3周以上的幸存者比比皆是。
[详细]雅安阴雨气候大大提高受困者生还可能跟据天气预报资料,眼下雅安地区已经连日阴雨,灾区气温一直处于15到25摄氏度,而在这样不冷不热的天气中,救援人员手脚灵活,便于进一步排查实施救援。
而阴雨天不仅给被埋压人员带去了可能的水源,也会让他们的身体不至于过分不适,十分有利于提高被埋压人员的存活几率,因此他们活过72小时的可能性非常之高。
[详细]老年人比年轻人更“耐活”汶川地震72小时候被救出的幸存者中,有小孩也有老人。
其实在灾难中,年轻人的生命力相对于老人并不占优势。
这是因为年轻人代谢旺盛,被埋后容易又叫又闹,高度紧张,体力很快消耗完毕。
而老人代谢低,对能量的需要反而小,同样能长时间耐受饥饿。
有的人心理素质较好,能自我调节,安心等待救援;有的则处在极度恐惧中,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这样代谢消耗会很大。
恶劣环境对人的生理、心理都造成影响,而心理调节则非常重要。
[详细]72小时之后,灾区同样需要专业心理援助灾难之后的心理援助应受重视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官方的一项调查表明,80%灾民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而除了灾民之外,救援人员,志愿者,现场的媒体工作者在经过一段时间后,都会成为“心灵难民”。
在煎熬数日后,当人们发现救援工作永远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时,就产生了一种幻灭的感觉。
可怕的场景、声音或者味道,逝去的亲人,悲惨的故事都会在脑海出现。
心里产生巨大的空虚,无法想别的事;失眠,噩梦,易惊醒,没有安全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
此次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
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汶川大地震“救援黄金72小时”全过程记录5月12日定格的时钟总参谋部立即命令有关部队迅速展开抗震救灾工作总参谋部指示有关抗震救灾部队,紧急灾情和有关情况可直接向设置在北京的指挥部报告,以减少指挥环节。
成都军区迅速派出三架直升机紧急赶赴汶川现场救援。
四川省军区派出的300名官兵正前往救灾一线。
当日,成都军区向灾区各个方向派出的救援人员已达6100人。
很多部队正在开进途中。
成都军区派出由副司令带队的一线指挥所开进至都江堰附近,因道路损毁受阻。
有关部队在都江堰展开紧急救援。
19.:30成都市区上千辆出租车自发的奔赴都江堰灾区。
20:02 空军两架伊尔76军用运输机从北京南苑机场起飞,运送国家地震救援队175人飞往灾区。
20:00 武警四川总队阿坝支队向汶川灾区出发。
22:00 运送中国国家地震紧急救援队的两架伊尔76型军用运输机先后抵达成都。
深夜第三军医大学紧急抽调联合应急医疗队于赶赴四川灾区。
医疗队于13日凌晨到达四川德阳灾区一线后,迅即开展救灾工作。
5月13日1:12 成都军区空军派赴四川省汶川县地震灾区查看灾情的4架军用直升机遭遇恶劣天气被迫返航。
当地当时正在下着大雨。
公安部消防局调派重庆等10个消防总队1060名消防官兵和30条消防搜救犬赶赴四川地震灾区,开展救援工作。
3:00 公安部紧急从公安边防部队抽调200名、从公安消防部队抽调100名医务人员组成医疗救援队,连夜飞赴四川地震灾区救治伤员。
3:24 武警部队已出动13000余名官兵急赴灾区抗震救灾。
同时,正在待命的某机动师4600名官兵已做好出发准备,随时执行抗震救灾任务。
4:00 云南边防总队启动紧急预案,成立由总队长那顺巴雅尔为组长的抗震救灾领导小组,连夜抽调医疗救护队,紧急调运价值15万元医疗药品,迅速赶赴四川灾区现场。
清晨800余名部队官兵已赶赴汉旺镇展开救援工作。
5:40 成都军区两支救援部队的800多名官兵抵达地震灾情严重的绵竹市,随后分赴灾区各乡镇展开救援工作。
6:00 重庆的医疗救援队到达德阳,负责协助德阳市和绵竹县的医疗救援工作。
到12:00,已救治一千多名伤病员,目前还有两三百人在临时救治中心接受治疗。
6:30 驻灾区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已投入16760人,其中军队11760人,武警5000人。
13日还将计划使用20架军用飞机输送兵力至灾区。
7:00 “河南省消防总队抗震救灾应急救援队”紧急启程,奔赴四川地震灾区开展救援工作。
7:00 武警部队已向地震灾区投入兵力13820人,救出受伤人员1800余人。
7:00 总指挥温家宝再次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
他强调,务必要在今天晚上12时以前打通通往震中灾区的道路,全面开展抗震、抢险、救人工作。
7:00 武警部队共投入20460名兵力参加四川地区抗震救灾。
截止目前,武警部队共搜救、挖掘被压埋群众、抢救伤员4130名,转移疏散群众3万余人。
7:30 重庆市公安消防部队由200名官兵、25辆消防抢险救援车组成的应急救援队紧急开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执行救灾任务。
7:30 成都军区赴汶川先遣部队通过海事卫星电话,向成都军区驻都江堰前线指挥所报告:都江堰通往汶川的213国道出现10余处塌方,机动车辆基本不能通行。
先遣部队距离汶川75公里。
8:00 济南军区援助汶川地震灾区先遣人员160人从济南乘专机奔赴灾区,包括济南军区和所属两个集团军的先遣指挥组25人以及5支医疗队135人。
8:22 济南军区某旅1000余名官兵乘列车开赴灾区。
8:50 济南军区某机械化步兵师摩托化机动第一梯队300人、30台车已顺利到达陕西渭南。
这支部队是13日晨4时41分从洛阳出发赶赴灾区的。
9:00 总参谋部命令济南军区某机械化步兵师参加救灾的1万名军人,由铁路输送改为空运。
为弥补空军运力,总参谋部正在协调民航部门,调用民航飞机输送救灾部队。
10:55 运载72名空降兵官兵的4019号空军专机在绵阳机场缓缓降落。
从1000多千米外机动而来的官兵,迅速投入到灾区的抗震救灾之中。
11:00 公安部发布地震灾区最新道路情况。
上午成都军区空军2000余名官兵分别奔赴都江堰、彭州灾区,投入抗震救灾。
12:00 武警部队共投入兵力2万人参加抗灾救灾。
目前已到位4190名,机动途中9810名,预备队6000名。
12:00 搭载1400名官兵的7架伊尔—76型军用运输机和2架运八型军用运输机已陆续到达成都,部队在机场收拢后马上开赴灾区。
12:00 由四川省军区司令员夏国富率领的精干小分队,从都江堰出发辗转理县,徒步跋涉,已于抵达震中汶川县。
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李亚洲带领一百名士兵突击队员、一百二十名应急民兵预备役人员,抵达汶川县。
中午武警部队司令员吴双战率领机关有关人员到达成都后,前往都江堰、德阳等抗震救灾现场慰问官兵,对部队检查指导。
13:00 总参谋部调集的两架遥感飞机已经到达成都太平寺军用机场,并做好起飞准备。
但因天气原因,原飞行计划推迟,机组人员在机场待命,天气好转后再飞至灾区拍摄灾情图片。
14:30 因为汶川地区持续暴雨,空降某军特种大队派出的一个伞兵侦察连未能按原定计划执行伞降侦察任务,伞降行动被迫取消。
15:00 云南省调集的100名消防官兵从滇池路昆明市特勤一中队出发,准备经云南的昭通入川与来自全国的1000多名消防救援人员集结后赴汶川县救援。
17:00 总共有6列军列从昆明赶赴灾区救灾。
17:00 北川县城大部建筑垮塌,救援部队车队仍然无法前行。
17:00 武警部队共投入20460名兵力参加四川地区抗震救灾。
武警部队共搜救、挖掘被压埋群众、抢救伤员4130名,转移疏散群众3万余人。
19:10 济南军区摩托化开进的铁军部队秋收起义团300人先头部队已到达四川广元。
另有900名官兵乘6架飞机飞往成都,第一架已于16时20分着陆。
22:30 武警某机动师600余名官兵正在冒雨徒步赶往汶川,距汶川仅9公里,有望1小时内赶到汶川灾区。
23:15 武警驻川某师200人在师参谋长王毅的带领下,由理县强行军90公里,到达汶川县城,成为第一支到达汶川县城的抢险救灾队伍。
5月14日8:00 武警部队已有900余名官兵在汶川县城展开救援。
9:00 全军军交运输系统已输送救灾部队近3万人,运送救灾帐篷、担架等设备器材约1.2万(件)、军用食品和物资800余吨、燃油6380吨。
9:00 成都军区某集团军的徐勇军长乘坐直升机于今天上午到达茂县落地。
9:00 武警水电三总队100余名官兵携30余台机械和车辆,经过27小时奋战,终于抢通从马尔康到理县的公路。
9:20 成都军区某红军师的500官兵昼夜兼程,徒步开进到达茂县,展开救灾工作。
早饭后来自济南军区某部300余精干先遣部队医疗小分队向汶川出发。
10:00 二炮首批紧急驰援地震灾区的救灾物资已运抵四川绵阳。
11:20 成都军区共出动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3万余人,并全面展开救援行动。
12:00 进入汶川的武警部队报告:县城社会稳定,但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情况严重。
目前急需手术器材、血浆和急救药品,及食品、饮用水、棉被和帐篷等。
12:20 100名空降兵已安全空降至茂县。
返航飞机已于12时50分在成都安全着陆,准备执行新的空运任务。
12:30 由四川省阿坝军分区夏司令员等率领的后续抗灾部队480多名官兵和应急民兵,以及医护人员,抵达汶川后,与前日抵达汶川的部队会合,截稿时,已疏散抢救民众10000多人。
13:34 三个架次飞机已向汶川投递食品帐篷和设备。
13:30 来自总参谋部最新消息:总参谋部决定,紧急增派30000名官兵驰援四川灾区,目前各军区预备投入救灾的第二梯队部队已集结,随时可出发。
14:00 从北京、上海和西安机场出动10架运输机,向四川空运50支军队医疗队共计1500名医疗人员。
飞机降落地将大部集中在成都双流机场。
14:15 第一组云南省搜救部队的官兵带着搜救犬进入都江堰市区中医医院,对倒塌的医院住院部大楼下的死伤人员进行搜救。
14:30 总后紧急增派的50支医疗队从南苑机场起飞赴地震灾区。
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到机场送行。
截至目前,全军已派出70支医疗队赶赴灾区。
下午由北京军区总医院90名医护人员和北京军区第261医院3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救援分队,从南苑机场乘专机前往四川地震灾区。
由3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成都军区医疗小分队乘直升机飞抵汶川县城,现已展开紧张救援。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经中央军委批准,从济南军区、成都军区再抽调32600名官兵,火速赶赴灾区增援。
武警部队司令员吴双战、第一政治委员孟建柱、政治委员喻林祥14日签署命令,决定给予首批进入汶川县城的武警某部第一梯队200官兵予以通令嘉奖。
15:00 14日在茂县成功伞降的15名空降兵着陆后,迅速与茂县县委、县政府取得联系,第一次传回了茂县灾情。
15:10 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后续部队的500名官兵抵达汶川映秀镇,已展开救灾行动。
15:23 由北京军区某工兵团等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在都江堰市的“硬骨头”地段的废墟中,已经成功救出27名幸存者。
15:45 南京军区6支医疗小分队从上海起飞,预计2小时后飞抵成都。
小分队由外科急救专家和卫生防疫专家组成,携带价值100多万元的药品机械。
16:00 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疗救援队已经奔波近500公里,到达陇南市成县。
16:00 空军一架大型运输机首次为四川绵竹灾区空投了包括矿泉水、鲜牛奶、方便面等在内的5吨救灾物资。
19:20 解放军总医院、二炮总医院和海军总医院的近300名医护人员抵达成都。
20:00 海军紧急调拨总价值超过500万元的110种药品和35类医疗装备。
这批药品和设备已于空运到绵阳、北川等重灾区。
22:00 马尔康至理县的公路初步恢复通车,但需谨慎驾驶。
22:00 二炮从各地国防施工现场抽调800名官兵组成大型工程机械部队,携带重型挖掘机、装载机等机械,赶到北川灾区,进行道路抢修,搜救幸存人员。
22:00 济南军区1500人徒步到达地震重灾区汶川县映秀镇。
5月15日2:38- 2:55 空军出动1架伊尔—76飞机,先后2次为汶川地震中遭到严重损毁的清平磷矿紧急空投8吨饮用水、食品和药品。
解放军总医院继14日向灾区派出277名医务人员后,由平均年龄64岁的10名高级专家组成的“解放军总医院专家医疗队”于15日飞赴抗震救灾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