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暨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三分做作、七分奉承

——分析《伪君子》中答尔丢夫的形象

学院:文学院

学系: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

课程名称:外国文学史

学生姓名:苏正委

学号:2009050117G

指导教师:张世君

2009年12 月15 日

三分做作、七分奉承

——分析《伪君子》中答尔丢夫的形象

【摘要】《伪君子》描写答尔丢夫在“三分做作、七分奉承”虔诚的伪装下骗取一个笃信天主教的巴黎富商奥尔恭,以至奥尔恭将答尔丢夫留在家,把他奉为良心的导师。在披着羊皮的外表下,一度为达到自己的私欲,答尔丢夫狮子大张口,为夺取财产他用自己最拿手的绝活──欺骗和伪装。他拿出世人最尊敬的东西来当美丽的外衣,并让奥尔恭言听计从;几乎把奥尔恭弄得家破人亡。此时,答尔丢夫暴露出伪君子,假虔徒的真面目。在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矛盾发展到自高点时,被国王的“明察秋毫”宣布了“骗子”的终结。最后皆大欢喜。

【关键词】奥尔恭;答尔丢夫;伪君子;欺骗;伦理道德

莫里哀原名让·巴卜梯斯特·波克兰。他是法国喜剧大师,古典主义文论巨匠。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作,在文学界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他对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获得了许多学者和思想家极高的评价。

《伪君子》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作家莫里哀最著名的喜剧之一。高超的写作技巧,崇高的美学价值,使得这出喜剧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并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戏剧之林。这部莫里哀的代表作,是古典主义文学的典范。

《伪君子》中答尔丢夫伪善性格的本质特征是阴险狠毒的。这个形象既有历史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他的虚伪拖出了教会荒淫,他骗子精神是当时宗教的本质表露,暴露了宗教的社会危害性,显示出作品强烈的反宗教倾向。答尔丢夫的虚伪概括了人性中所不齿的恶行,揭露了道德的危害性。为什么《伪君子》能成为莫里哀的喜剧中的典范?为什么几百年来社会都在强调重视道德观?在21世界的今天,如何看待答尔丢夫的形象,进而从积极的层面深沉的理解传统伦理道德的作用,为现当代人们建设文明社会提供道德上的参阅。

一、“真小人,伪君子”衍生的伦理

答尔丢夫是17世纪宗教伪善者的化身,表里不一,将自己装扮成虔诚的教士。

答尔丢夫他利用了宗教伪善者的化身来骗取奥尔恭的信任,并居住在奥尔恭家。不但没有以思图报,还假装虔诚,骗取财产。在奥尔恭要赶走儿子,把财产继承权给他时,答儿丢夫的那一系列话语堪称经典:“可是,这件事关系着上帝的利益。他如果再回来,而我跟他再和好,人家必定要说是我在要手腕,说是我觉得自己有罪而对诬赖我的人假装出慈悲的热情,说是我心里怕他不得不敷衍他,这上帝会答应吗?”这句话很形象的反映出了答儿丢夫的虚伪,当然了,从更深层次上来说,那就是基督教的虚伪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假仁假义的话随处可见,官话,客套话,大多都是为了一己私利;这种道德的沦丧尽也道出无数恪守道德观的人内心的忿恨和心灵的心酸;就是在这种道德的沦丧中,他们开始呼吁道德的重现,尤其是那些达官贵族、上层社会人群重建

道德。就也是因为这部作品在深层次上摔坏了贵族的利益,莫里哀的这部作品在法国公演时遭到百般的阻难。莫里哀在之后给国王的信中写道:“喜剧的责任既然是通过娱乐改正人的错误,我相信,我要把工作做好,最好就是以滑稽突梯的描画,攻击我的世纪的恶习”①。《伪君子》最初被禁演的主要罪名是所谓“亵渎宗教”。当时法国天主教会仍受制于罗马教皇,宗教势力十分强大。但是这背后所衍生出的伦理这之后得以重建天日,并在广大人群中得以衍生,得以广泛流传。这也就是为什么《伪君子》能够成为莫里哀喜剧中的典范。

二、伦理道德传承的接力棒

当一个社会的主流成为一种大众普遍现象时,而这种普遍现象将会导致整个社会的衰败,那么这种普遍现象就会被另一种现象所取代。

答儿丢夫如此虚伪,可为什么还能在社会上生存呢?虽然答儿丢夫在最后被抓了,可是在当时的社会上必定还存在着千千万万的“答儿丢夫”。他们还是这样披着圣徒的外套在这个社会中横行霸道不知廉耻。也符合了当时高层贵族的“主流”,当虚伪成为社会的主流,当盲目成为大众的普遍现象,这样的社会问题也就不寒而栗了。那么又是为什么莫里哀的《伪君子》能够在很多年之后得以公演呢?并且一度让广大人们随之附和。这也就是因为这种虚伪、盲目的普遍现象只是暂时蒙蔽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心灵。正如莫里哀后来在《伪君子》的《序言》中所说:“戏里那些人,有本事叫人明白:他们在法国,比起到目前为止我演过的任何人,势力全大”②。但是他坚持“喜剧的责任”,在构思《伪君子》的时候,就有意针对“圣体会”虚伪的宗教道德、假仁假义的骗子行径,描绘出他们丑恶的嘴脸。当人们发现这种现象对于广大的普通人们造成更多无法估计的损坏时,人们的意识就会开始觉醒。这种觉醒将会冲击原有的制度。在这种冲击的过程中,伦理道德必定会因此而得与衍生,也正是答尔丢夫的这种虚伪的处事之态在一定程度上转变成为伦理道德的接力棒。

三、以“恶”扬“善”,寻求精神家园

答尔丢夫他是一个贪欲之徒,他贪食、贪睡、贪财、还贪色。这样一个无所不为的人物形象似乎是坏到了几点。人们都几乎到要把他当成是邪恶之徒。把答尔丢夫的欺骗、伪装与贪欲结合在一起,他就成为了一切虚伪之大成者。“占人财产是替上帝增光;夺人妻女是要赞美上帝的光辉;动机纯洁上帝不会怪罪;一件坏事只有被人知道了才是坏事,一声不响所犯的过时不算过失”③。这些都是答尔丢夫的自画像。莫里哀则以此做为喜剧性的题材,又不失去笑声,且又达到喜剧性的效果。答尔丢夫一开口便体现其伪君子的本质,不让观众有一分一秒的犹疑,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在向观众体现一个恶人的形象。而这种做法正是喜剧所需要的特点。当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故事矛盾发展到最高点时,国王则以发现答尔丢夫是骗子,把他给“抓走”。结尾处非常仓促,突然之间剧情急转,给人柳暗花明的感觉。但是我们知道,在柳暗花明之前是经过了漫长的寻找努力的,以此题材来给宗教施加压力,同时也象征了王权的胜利。

在剧中,奥尔恭与答尔丢夫交往之后,思想也变得愚钝起来。“他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答尔丢夫;把自己的儿子赶出家门,并剥夺儿子的继承权;把性命攸关的文件交给答尔丢夫保管等”不明智的做法导致了他后来的恐惧,而这正是莫里哀对宗教坏作用的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