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提纲整理

复习提纲整理
复习提纲整理

题型:一、选择题(共20分,每题1分)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三、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4分)

四、问答题(共20分)

五、设计题(20分)

CH1CPU区分指令和数据的依据

解:计算机区分指令和数据有以下2种方法:

通过不同的时间段来区分指令和数据,即在取指令阶段(或取指微程序)取出的为

指令,在执行指令阶段(或相应微程序)取出的即为数据。

通过地址来源区分,由PC提供存储单元地址的取出的是指令,由指令地址码部分提供存储单元地址的取出的是操作数。

CH3总线复用的目的;

一条信号线上分时传送两种信号。为了提高总线的利用率,优化设计,特地将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共用一组物理线路,在这组物理线路上分时传输地址信号和数据信号,即为总线的多路复用。

总线的概念;

总线是连接多个部件的信息传输线,是各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

在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下的优先级;

当某个请求占用总线的设备地址与计数值一致时,便获得总线使用权,此时终止计数查询。这种方式的特点是:计数可以从“0开始”,此时一旦设备的优先次序被固定,设备的优先级就按0,1,2…,n的顺序降序排列,而且固定不变;计数也可以从上一次计数的终止点开始,即是一种循环方法,此时设备使用总线的优先级相等;计数器的初始值还可由程序设置,故优先次序可以改变。

优先级设置较灵活,对故障不敏感,连线及控制过程较复杂。

总线带宽的计算;

波特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传送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单位用bps(位/秒)表示,记作波特。

比特率:单位时间内传送二进制有效数据的位数,单位用bps表示。

总线带宽——指总线在单位时间内可以传输的数据总量,相当于总线的数据传输率,等于总线工作频率与总线宽度(字节数)的乘积

14. 设总线的时钟频率为8MHz,一个总线周期等于一个时钟周期。如果一个总线周

期中并行传送16位数据,试问总线的带宽是多少?

解:

总线宽度= 16位/8 =2B

总线带宽= 8MHz×2B =16MB/s

CH4 已知存储器容量,按字、字节编址时寻址范围的确定;

主存各存储单元的空间位置是由单元地址号来表示的,而地址总线是用来指出存储单元地址号的,根据改地址可读出或写入一个存储字。

例如IBM 370的字长为32位,它可按字节寻址,即它的每一个存储字包含四个可独立寻址的字节。字地址可用该字高位字节的地址来表示,也可用低位字节的地址来表示。

6. 某机字长为32位,其存储容量是64KB,按字编址其寻址范围是多少?

若主存以字节编址,试画出主存字地址和字节地址的分配情况。

解:存储容量是64KB时,按字节编址的寻址范围就是64KB,则:

按字寻址范围= 64K×8 / 32=16K字

按字节编址时的主存地址分配图如下:

讨论:

1、在按字节编址的前提下,按字寻址时,地址仍为16位,即地址编码范围

仍为0~64K-1,但字空间为16K字,字地址不连续。

2、字寻址的单位为字,不是B(字节)。

3、画存储空间分配图时要画出上限

确定已知容量的存储器芯片的地址线和数据线的数目;

地址线是单向输入的,其位数与芯片容量有关。

数据线是双向的,其位数与芯片可读出或写入的数据位数有关,数据线的位数与芯片容量有关。

地址线和数据线的位数共同反映存储芯片的容量。

例如地址线为10根,数据线为4根,则芯片容量为210×4=4K位。

Cache的定义;

高速缓存Cache用来解决主存与CPU速度不匹配的问题。它的出现使CPU不直接访问主存,而与高速Cache交换信息。

CACHE是一种加速内存或磁盘存取的装置,可将慢速磁盘上的数据拷贝至快速的磁盘进行读写动作,以提升系统响应的速度。

cache的命中率计算;

P111 例4.7

Cache与主存的地址映射方式的实现;

P120 例4.8 例4.9

P121 例4.10

32. 设某机主存容量为4MB,Cache容量为16KB,每字块有8个字,每字32位,设计一个四路组相联映射(即Cache每组内共有4个字块)的Cache组织。

(1)画出主存地址字段中各段的位数;

(2)设Cache的初态为空,CPU依次从主存第0、1、2……89号单元读出90个字(主存一次读出一个字),并重复按此次序读8次,问命中率是多少?

(3)若Cache的速度是主存的6倍,试问有Cache和无Cache相比,速度约提高多少倍?

答:

(1)由于容量是按字节表示的,则主存地址字段格式划分如下:

(2)由于题意中给出的字地址是连续的,故(1)中地址格式的最低2位不参加字的读出操作。当主存读0号字单元时,将主存0号字块(0~7)调入Cache(0组0号块),主存读8号字单元时,将1号块(8~15)调入Cache(1组0号块)……主存读89号单元时,将11号块(88~89)调入Cache(11组0号块)。共需调90/8 ?12次,就把主存中的90个字调入Cache。除读第1遍时CPU需访问主存12次外,以后重复读时不需再访问主存。则在90×8 =720个读操作中:

访Cache次数=(90-12)+630 =708次

Cache命中率=708/720 ?0.98 ?98%

(3)设无Cache时访主存需时720T(T为主存周期),加入Cache后需时:

708′T/6+12T =(118+12)T

=130T

则:720T/130T ?5.54倍

有Cache和无Cache相比,速度提高了4.54倍左右。

由给定地址确定其所在芯片的最小地址;

Cache的三种地址映射方式的特点;

直接映射:每个主存块只与一个缓存块相对应。

优点:实现简单,只需利用主存的某些位直接判断,即可确定所需字块是否在缓存中。缺点:不够灵活,因每个主存块只能固定地对应某个缓存块,即使缓存内还空着许多位置也不能占用,使缓存的存储空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此外,如果程序恰好要重复访问对应同一缓存位置的不同主存块,就要不停地进行替换,从而降低命中率。

全相连映射:允许主存中每一字块映射到Cache中的任何一块位置上。

优点:灵活,命中率高。缩小了块冲突率。

缺点:这种方式所需的逻辑电路甚多,成本较高。

组相连映射:组相连映射是直接映射和全相连映射的一种折中。它把Cache分为Q组,每组有R块,并有以下关系:

i=j mod Q

其中,i为缓存的组号,j为主存的块号。某一主存块按模Q将其映射到缓存的第i 组内

组相联映时,主存字块与Cache字块的映射关系;

P119 P120

CPU与存储器的连接图。

15. 设CPU共有16根地址线,8根数据线,并用-MREQ(低电平有效)作访存控制信号,R/-W作读/写命令信号(高电平为读,低电平为写)。现有这些存储芯片:ROM(2K×8位,4K×4位,8K×8位),RAM(1K×4位,2K×8位,4K×8位),及74138译码器和其他门电路(门电路自定)。

试从上述规格中选用合适的芯片,画出CPU和存储芯片的连接图。要求如下:(1)最小4K地址为系统程序区,4096~16383地址范围为用户程序区;

(2)指出选用的存储芯片类型及数量;

(3)详细画出片选逻辑。

(2)选片:ROM:4K ×4位:2片;

RAM:4K ×8位:3片;

(3)CPU和存储器连接逻辑图及片选逻辑

讨论:

1)选片:当采用字扩展和位扩展所用芯片一样多时,选位扩展。

理由:字扩展需设计片选译码,较麻烦,而位扩展只需将数据线按位引出即可。

本题如选用2K×8 ROM,则RAM也应选2K×8的。否则片选要采用二级译码,实现较麻烦。

当需要RAM、ROM等多种芯片混用时,应尽量选容量等外特性较为一致的芯片,以便于简化连线。

2)应尽可能的避免使用二级译码,以使设计简练。但要注意在需要二级译码时如果不使用,会使选片产生二意性。

3)片选译码器的各输出所选的存储区域是一样大的,因此所选芯片的字容量应一致,如不一致时就要考虑二级译码。

4)其它常见错误:

′ EPROM的PD端接地;

(PD为功率下降控制端,当输入为高时,进入功率下降状态。因此PD端的合理接法是与片选端-CS并联。)

′ ROM连读/写控制线-WE;

(ROM无读/写控制端)

注:该题缺少“系统程序工作区”条件。

P95 例4.2

CH5I/O与主机交换信息的三种方式各自的特点;

程序直接控制方式:也称查询方式,采用该方式,数据在CPU和外设间

的传送完全靠计算机程序控制,CPU的操作和外围设备操作同步,硬件结构简单,但由于外部设备动作慢,浪费CPU时间多,系统效率低。

程序中断方式:外设备准备就绪后中断方式猪肚通知CPU,在CPU相应

I/O设备的中断请求后,在暂停现行程序的执行,转为I/O设备服务可明显提高CPU 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主机和I/O设备的并行工作,但硬件结构负载,服务开销时间大

DMA方式与中断方式一样,实现了主机和I/O设备的并行工作,由于DMA

方式直接依靠硬件实现贮存与I/O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传送期间不需要CPU程序干预,CPU可继续执行原来的程序,因此CPU利用率和系统效率比中断方式更高,但DMA方式的硬件结构更为复杂。

I/O的编址的特点;

I/O采用统一编址时和独立编址时,进行输入输出操作的指令;

解:常用的I/O编址方式有两种:I/O与内存统一编址和I/O独立编址;

特点:I/O与内存统一编址方式的I/O地址采用与主存单元地址完全一样的格式,I/O设备和主存占用同一个地址空间,CPU可像访问主存一样访问I/O设备,不需要安排专门的I/O指令。

I/O独立编址方式时机器为I/O设备专门安排一套完全不同于主存地址格式的地址编码,此时I/O地址与主存地址是两个独立的空间,CPU需要通过专门的I/O指令来访问I/O地址空间。

向量地址的传送途径;(P197 图5.39 图5.40)

13. 说明中断向量地址和入口地址的区别和联系。

解:

中断向量地址和入口地址的区别:

向量地址是硬件电路(向量编码器)产生的中断源的内存中断向量表表项地址编号,中断入口地址是中断服务程序首址。

中断向量地址和入口地址的联系:

中断向量地址可理解为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指示器(入口地址的地址),通过它访存可获得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

DMA的数据块传送过程;

一次DMA数据块传送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传送前预处理、正式传送、传送后处理,如图7-8所示。

1)预处理阶段

CPU执行几条输入输出指令,测试设备状态,向DMA控制器的设备地址寄存器中送入设备号并启动设备,向主存地址计数器中送入起始地址,向字计数器中送入交换数据字个数。在这些工作完成后,CPU继续执行原来的主程序。

当外设准备好发送数据(输入)或接收数据(输出)时,它发出DMA请求,由DMA 控制器向CPU发出总线使用权请求HOLD。

2)正式传送阶段

当外围设备发出DMA请求时,CPU在本机器周期执行结束后响应该请求,并使CPU 的总线驱动器处于第三态(高阻状态)。之后,CPU与系统总线相脱离,而DMA控制器则接管数据总线与地址总线的控制,并向主存提供地址,于是在主存与外围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每交换一个字,地址计数器和字计数器加“1”,当字计数器溢出时,DMA操作结束,DMA控制器向CPU发出中断报告。

DMA数据传送是以数据块为基本单位进行的,因此,每次DMA控制器占用总线后,无论是数据输入操作,还是输出操作,都是通过循环来实现的。当进行输入操作时,外围设备的数据(一次一个字或一个字节)传向主存;当进行输出操作时,主存的数据传向外围设备。

3)后处理阶段

一旦DMA的中断请求得到响应,CPU停止主程序的执行,转去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完成DMA结束处理工作,这些工作包括校验送入主存的数据是否正确,决定继续DMA

传送还是结束,测试传送过程中是否发生错误等等。

基本DMA控制器与系统的连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公用的DMA请求方式,另一种是独立的DMA请求方式。

数据传输时采用DMA 方式、中断方式的时间计算。

P208 例5.3

CH6数制转换(真值、机器数--原、反、补、移);

对于正数,原码和反码,补码都是一样的,都是正数本身。对于负数,原码是符号位为1,数值部分取X绝对值的二进制。反码是符号位为1,其它位是原码取反。

补码是符号位为1,其它位是原码取反,未位加1。也就是说,负数的补码是其反码未位加1。移码就是将符号位取反的补码

判断补码、原码规格化形式的原则;P229

在浮点机中,判断原码规格化形式的原则是尾数的第一数位为1,数符任意

在浮点机中,判断补码规格化形式的原则是尾数的符号位与第一数位不同

浮点数的表示及其补码表示范围;P231 P232

原码一位乘的时间(循环次数);P244

定点数的加减计算;P237

CH7

寻址方式的概念;

寻址方式是指确定本条指令的数据地址以及下一条将要执行的指令地址的方法。

寻址方式分为指令寻址和数据寻址两大类。

几种寻址方式各自的特点;P310

指令寻址:分为顺序寻址和跳跃寻址

数据寻址:1.立即寻址

2.直接寻址

3.隐含寻址

4.间接寻址

5.寄存器寻址

6.寄存器间接寻址

7.基址寻址

8.变址寻址

9.相对寻址

一地址格式的指令的特点;P301 P302

转移指令成功转移以后的目标地址的计算;P318 例7.2

相对寻址的转移指令内容的确定;

指令格式设计;P323 例7.4

RISC的特点;

RISC即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

特点:1、让复杂的指令功能由频度高的简单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2、指令长度固定、指令格式种类少,寻址方式种类少;

3、只有取数/存数指令访问存储器,其余指令的操作都在寄存器内完成;

4、

CPU中有多个通用寄存器;

5、采用流水线技术,大部分指令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

6、控制器采用组合

逻辑控制,不用微程序控制; 7、采用优化的编译编译程序

CH8程序员可见的寄存器;P338

1.通用寄存器

2.数据寄存器

3.地址寄存器

4.条件码寄存器

程序计数器的作用;(PC)P339

存放现行指令的地址,通常具有计数功能。当遇到转移类指令时,pc的值可被修改。

中断源的屏蔽字设计;P369例8.2

指令流水;P346

引起指令流水阻塞的因素;

引起流水线阻塞的因素:三种相关(数据、资源、控制)及三种数据相关(WAW\WAR\RAW)

CH9指令周期的概念及构成;机器周期的确定;多级时序系统;

CH10一条加法指令的微操作命令及节拍安排;CMAR;机器指令与微程序对应关系;微指令的操作控制字段的三种主要编码方式各自的特点;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的主要给

出方式;垂直型微指令的特点;水平型微指令格式设计。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校本练习: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书利华教育网 为您收集整理)

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描述的植被变化属于干湿度地带分异的是() A.秦岭南坡比北坡林木茂盛 B.横断山区垂直自然带谱明显 C.坐火车看到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沿途植被明显变化 D.乘飞机看到从海南省到漠河镇沿线植被发生明显变化 2.我国新疆天山和昆仑山脉之间的绿洲属于() A.垂直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分异的影响 C.地方性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3.导致雨林景观和苔原景观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差异B.热量差异C.地形差异D.土壤差异 4.包括两种气候类型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5.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森林自然带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雨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6.下列北纬20度纬线穿过的世界陆地自然带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是()A.热带草原带B.热带雨林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7.澳大利亚大陆西部是热带荒漠带,而同纬度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却是热带雨林带,虽然气候存在差异,但都是受() A.东南信风的影响B.西南季风的影响 C.东北信风的影响D.中纬西风的影响 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8~10题。 8.该山可能位于() A..赤道附近B.40°S附近C.40°N附近D.极圈附近 9.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山脉走向D.山体坡度 10.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二、综合题 13.读“我国北方地区示意图”及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自然带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2)A、B、C自然带的逐渐更替主要是由于________的变化引起的,属于_________地带分异。在_______纬度表现最典型。 (3)珠峰南坡自然带谱比北坡________(复杂或简单),南坡的基带为________________ ,南坡的雪线较北坡_______(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右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从图中①→③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 环境的___________地带分异规律。 (2)从图中③→⑤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 环境的___________地带分异规律。 (3)①与⑥纬度相似,距海洋远近相差不大, 而陆地自然地带差异很大,这体现了自然地理 环境的___________分异规律。 (4)④处的天然植被应是________________, ⑤处的大型动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特 点,⑥处代表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处的土壤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资料收集与整理说明

资料收集与整理说明 结合近年创文检查测评反映的一些普遍性问题,通过2013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的具体例子,重点对创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作以说明: 资料以?件?为基本的整理单位,每项?测评标准?为?一件?,原则上一件装一盒。每一件资料必须包括《结论性说明》、《测评资料登记目录》和相应的原始材料,三部分缺一不可。 《结论性说明》是对每一项指标完成情况的总体概括和总结;《测评资料登记目录》是与这条指标紧密相关的原始资料的索引表;每个卷盒里的若干份原始资料是对该项指标完成情况的印证。 下面,就这三个组成部分逐一举例说明: 一、《结论性说明》 前面说过,《结论性说明》是对每一项指标完成情况的总体概括和总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测评标准是一道简答题的题目,?资料要求?就是这道题的答案要点(也就是得分点),《结论性说明》就是你对这道题做的回答。 做《结论性说明》有三个原则:一是紧扣?资料要求?这一中心,?资料要求?什么就回答什么;二是一定要高度概括,言简意赅;三是所有《结论性说明》里提到的情况,在卷内提供的原始资料中都要有相应的印证、支撑材料。 【例1】:结论性说明实例 对这条指标所做的?结论性说明?如下:

2014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指标结论性说明

以前检查中结论性说明主要存在以下三种问题:一是表述不当,拖沓冗长,很难体现出当前指标所要求的主题;二是?结论性说明?写的非常好,但在后面的卷内原始资料中找不到相应的佐证材料,或佐证材料不充分;三是?结论性说明?中出现错别字、语病,甚至与卷内原始资料内容不一致等等低级失误。 国家测评时?材料审核?会采取粗中有细的的方法进行,即:不一定对每一盒的每一份资料逐字逐句阅读,但对关键性的文件或数据会仔细推敲。测评组首先查看《结论性说明》,如果《结论性说明》回答的不好,得分必然受影响;接下来是看《原始资料登记目录》,看盒内有没有与指标直接相关或《结论性说明》中提到的文件资料;最后才是查阅盒内的重要资料。 因此,《结论性说明》至关重要,千万不能跑题。 其他栏目填写形式及盖章要求如上表 二、原始资料 首先要说明的是,每个盒内的原始资料都是由与测评指标直接相关或能说明其完成情况的若干份材料组成,并不是多多益善。其次要强调的是,每项指标必须要提供支撑材料。 原始资料按照重要性顺序摆放,即:与该项测评指标直接相关的核心文件放在最前,其后是反映落实情况的佐证性资料。例如指标2-1)?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实施方案、活动效果好?,应按照?活动进展情况简要汇报说明—主题活动安排文件,方案或计划—活动总结—反映具体活动开展过程的佐证性资料及新闻报道等?的顺序排列原始资料。

认真收集整理之古代诗歌意象大全(包您满意)

古代诗歌意象大全 一、草木类 1、柳: (1)惜别,留恋,祝愿。“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柳永 (2)思乡之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2、梅花 (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梅花》陈亮 (2)凌寒不屈的顽强。“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早梅》张谓 (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4)隐者高士的象征。“野经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梦寻梅》方岳 (5)清冷淡雅的美人。“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干。”(“真真”指美女的容貌)《人月圆雪中游虎丘北曲聊乐府前集今》张可久(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岭北霜枝最多思,忍寒留待使君来。”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 (7)梅子的成熟又比喻少女的怀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李清照 3、菊花:高尚、纯洁、高洁、坚贞、坚强、顽强。“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寒菊》郑思肖;“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 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 阳》毛泽东 4、松柏:孤直、顽强的性格,高洁的品质。“后 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将赴汝 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刘禹锡 5、莲: (1)喻指爱情。由于“莲”与“怜”音同,所 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 子青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 (2)取莲美好形象营造一种雅致的景象,或宁 静或欢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 居秋暝》王维 (3)取“莲出淤不染”的品质,托物言志,寄 寓高尚的情操。“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 瑶池。”《白莲》陆龟蒙 6、梧桐:凄凉、悲伤之感。“春风桃李花 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长恨歌》白居易;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 声慢》李清照 7、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 僻,离恨,地位卑微。 (1)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青 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乐府《相和歌辞·饮 马长城窟行》 (2)草木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 盛衰兴亡的感慨。“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 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8、芭蕉:孤独忧愁、离情别绪、凄凉。“闲 愁几许,梦逐芭蕉雨。”《点绛唇》葛胜冲 9、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 思》王维 10、豆蔻:少女美貌、风华绰约。“娉娉袅袅 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 11、竹:正直、坚贞、顽强、不屈不挠、不畏 逆境、高洁、谦虚。“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 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 士俗不可医。”《於潜僧绿筠轩》苏轼 12、黍离(禾黍):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 之情。“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扬州慢》 姜夔 13、丁香:愁思或情结。“自从南浦别,愁 见丁香结。”《感恩多》牛峤 14、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黄叶无风 自落,秋云不雨常阴。”《河满子·秋怨》孙洙 15、绿叶:生命力,希望。“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 万里 16、红叶(枫叶): (1)代称传情之物。这种意蕴来源于唐代红叶 题诗的故事。 (2)渲染一种悲愁的离情别绪。“劳歌一曲 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谢亭送别》许浑 17、落花(落红、残红、落英、红雨): (1)凋零、失意、苦恼。“晚落花满地, 幽鸟鸣何枝?”《井泥四十韵》李商隐 (2)人生事业的挫折,感叹身世。“正是江 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3)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追怀。“无可奈 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晏殊 (4)感叹红颜易老,生命无常。“花谢花 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红楼梦·葬花 词》曹雪芹 (5)表达闲适、喜悦心情。“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鸟鸣涧》王维 (6)象征奉献和牺牲。“落红不是无情 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龚自珍 18、枫叶(枫林):表现忧伤、愁虑的情感,送 行惜别,自然美的吟赏。“浔阳江头夜送客,枫 叶荻花秋瑟瑟。”《琵琶行》白居易 19、桃花:象征美人。“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 笑春风。”《题都城南庄》崔护 20、稻香:农村生活恬静与清幽。“稻花香 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夜行黄 沙道中》辛弃疾 21、牡丹:富贵美好。“竞夸天下无双绝, 独占人间第一香。”《牡丹》皮日休 22、桃李: (1)表现春光的美好。“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2)桃李芳媚果蜜,亦将之比美人。“南国 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曹植《杂诗》 (3)喻指门生。 (4)桃李赶在春天开放,春天多花,因此桃李 被寓以庸俗之意。“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 李混芳尘。”《白梅》王冕 23、五柳:隐者的代称。“寒山转苍翠,秋 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 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辋川闲居裴秀才迪》王维

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信息收集、信息整理过程 能力目标 能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如何进行信息收集与整理 情感目标 合作和自主学习 重点 信息的收集信息的整理 难点 引入时,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给学生讲解,并通过其他例子进行说明;在信息收集中,信息源与信息类型设计学生不容易明白。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方式进行收集与整理本学习小组设计所需信息。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归纳法 课时安排 1 教具 Powerpoint课件、互联网 板书设计 设计产品需要信息;产品载体携带信息。 信息收集 信息整理 从化二中通用技术必修1教学教案 第三章怎样进行设计 第三节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学情及教材分析 学生情况 教学措施 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基本掌握了如何进行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的方法,但就一特定的设计问题应该收集什么信息,如何进行信息整理,没有形成能力。 该课时安排在电子阅览室或电脑机房上,主要以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教学。 教材分析

教学措施 信息收集与整理是制定设计方案的第一步,收集与整理信息,既能合理利用前人的设计成果,避免走设计弯路,又能针对前人的设计缺陷做改进设计,发展学生自己新的想法与构思,使本小组的设计产品具有新颖性与独特性。 引入部分,通过学生自身学习经验,思考问题:设计产品需要信息;产品载体携带信息。信息收集教学中,通过图表,用列举法说明信息收集的方式、方法、内容、要求。在信息整理教学中,通过列举法说明信息整理方式、方法 教学程序 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及反思 引入 新课 一、 信 息 的 收 集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设计的第一步,发现问题及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并通过小组活动,确定了本小组的设计项目。作业完成情况如何? 本节,我们开始学习方案的制定。 设问:我们常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来形容司机在开车时的专注,我们考试时,保持头脑清楚才能保证考试结果令人满意。请思考一下为何如此专注?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须处理大量信息,不专注难以完成。

【步步高】2015届高考地理(人教通用)二轮题型强化练一 等值线型(含解析)(书利华教育网为您收集整理)

题型强化练一等值线型 等值线型试题的答题关键是能够从等值线图中获取解答试题所必需的信息。结合等值线图的判读技巧(读图名→读数值范围和极端值的大小→读弯曲方向和延伸方向→读疏密程度→读局部小范围闭合),寻求答题所必需的条件。应特别指出的是,在判断闭合等值线时注意运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方法,比较等值线弯曲处与附近地区数值的关系时,要注意“辅助线法”的运用。 一、选择题 读“等值线图”,回答1~4题。 1.若a、b、c、d、e为数值不同的等压线,则下列各地风力最大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2.若a、b、c、d、e为某大城市的等地租线分布图,且数值a<b<c<d<e,则甲地最有可能是() A.工业区B.商业区 C.住宅区D.文化区 3.若a、b、c、d、e为北半球某大城市城市热岛的等温线水平分布,则() A.①处风向为偏北风B.②处风向为偏东风 C.③处风向为南风D.④处风向为东风 4.若a、b、c、d、e为等流时线(水流从甲点向四周分流所用时间相等的点的连线,且仅地形影响流速),则下列各地坡度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1.A 2.B 3.B 4.C 解析第1题,在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第2题,图示中等地租线呈闭合状,甲地位于中心位置,说明该地最可能为中心商务区。第3题,结合图示知,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该城市气温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减低,说明该城市受低压控制,据此判断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判断各点风向。第4题,根据等

流时线的含义知,③地在相同的时间内流经的距离最远,流速最快,坡度最大。 读“某区域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500米,瀑布的落差为147米,回答5~6题。 5.在山峰上无法观测到()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6.湖泊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可能是() A.1 576米B.1 989米 C.2 165米D.2 438米 答案 5.D 6.B 解析第5题,从山峰观察①②③处,中间没有障碍阻挡,都可以观察到;由于山峰与④之间有高地存在,阻挡了观察者视线,不能观测到。第6题,根据题干信息,湖泊处于1 500米与2 000米两条等高线之间,由于该区域瀑布的存在,使得其海拔最高为2 000-147=1 853米,即湖泊附近河岸海拔高度介于1 500~1 853米之间,据此可以计算出其与山峰的高差介于1 767~2 120米之间,结合选择项即可得出结论。 下图为“某流域某季节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关于图中降水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A.降水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B.降水南北多,中部少,西部最少 C.水系密度大的区域,降水多 D.东南部降水最多,西南部降水最少 8.对该区域地形的推测,合理的是()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校本练习: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书利华教育网 为您收集整理)

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生命出现以前,地表环境的演化主要是() A.有机进化B.化学演化C.生物演化D.有氧环境演化 2.中生代恐龙灭绝的事实表明() A.生物灭绝与环境无关 B.地球已不适合生命生存和发展 C.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历过一些不利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 D.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对人类无任何意义 3.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三叶虫→鱼类→恐龙 C.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D.哺乳动物→爬行运动→两栖动物 4.右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球发展史的五个地质代。关于这五个代的叙述正确的是(图 中数字代表距今年代。单位:亿年)() A.从①到⑤的名称依次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B.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是②代 C.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的是③代 D.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发生在④代 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回答5~7题: 5.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6.根据化石的新老关系,属最古老的一种是() A.①地地层化石B.②地地层化石C.③地地层化石D.④地地层化石7.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 A.古生代中期和古生代末期B.中生代中期和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中期 8.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环境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又是地理环境中非常特殊的要素 B.产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已经造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显著变化 C.人类应停止或减缓发展,帮助自然地理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D.人类应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二、综合题 9.根据事物的联系把下列内容前的代号填入图中适当位置: A..温室效应B.两极冰川融化C.大量使用矿物燃料D.海平面上升E.全球降水、干温状况变化F.海水膨胀 CO2气候变暖 沿海低地被淹 各国经济结构变化

安全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处置、报告制度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2650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安全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处置、报告制度正式 样本

安全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处置、 报告制度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认真开好班前会,听取值班领导的工作安 排。 二、严格落实本科室的岗位职责,对安全隐患信 息进行全面、细致的收集、分析、汇总和上报。 三、对照“三大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查找安 全隐患的产生原因,监督整改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从而确保安全生产。 四、深入现场发现,了解事故隐患,并现场督促 隐患的整改,对重大安全隐患要立即停止生产并采取 措施整改处理,隐患不整改或隐患未消除,现场信息

员不得离开。 五、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 六、、严格执行请消假制度。 此处输入对应的公司或组织名字 Enter The Corresponding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Name Here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校本练习:1.4地球的结构(书利华教育网 为您收集整理)

1.4地球的结构 一、单项选择题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索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答1题。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2.下列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就是地壳 B.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 D.岩石圈厚度一般为17千米 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 A.①为地壳B.②为岩石圈 C.③为软流层D.④为下地幔 4.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某地地下30千米深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中的游鱼,都会感到( )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P波,上下颠簸D.S波,左右摇晃 8.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A.S波、P波都明显增加 B.S波、P波都明显下降 C.S波完全消失、P波突然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突然下降 “以水为敬,祖先早悟生命之根而至圣明。以水为尊,世代相传实为子孙之大幸……一溪一流,爱如生命。水之有魂,长作胜景。水之有灵,久生福运……”,在布依族长老一字一句诵读的《祭水文》中,“2009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唱山祭水’大典”2009年9月28日在雄浑瑰丽的黄果树大瀑布脚下隆重举行。读黄果 树瀑布景观图,回答9~10题。 9.该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有( ) A.2个B.3个 C.4个D.5个 10.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资料收集和整理

综合实践《使空气更清新》方法指导课——怎样搜集和整理资料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提高学生表达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已搜集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剪贴本照片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大家回想一下,我们现在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是什么?(学生齐答:使空气更清新) 师:主题确立后,老师知道各小组已纷纷行动起来了,正在积极搜集和整理资料。老师整理了求助信箱,发现同学们在搜集和整理资料方面有很多困惑。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各抒己见,齐思广义,共同研究一下怎样搜集和整理资料。(板书:怎样搜集和整理资料)

二、搜集资料 好方法,大家齐分享,先让我们在一起交流怎样搜集资料(板书:搜集) 通过哪些方式,你搜集到了哪些资料,谁愿意告诉大家?(一)图书查阅 1、展示资料 ①指一名学生读搜集到的资料。 ②指一名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资料。 ③师:咱们班上还有哪些同学用了这种方法?请举手。生举手。师:使用这种方法的还不少,那么同学们知道用这种方法搜集资料时应注意什么吗?谁来提醒大家?引出 2、交流注意事项 生1:注意保护图书,别弄坏了。 生2:不要盲目去选书,要慎重选书。 生3:从图书室或跟别人借的书要按时归还。 师:记住大家的提醒,其他同学不妨试试这种搜集资料的方式。还有别的好方式吗?

(二)上网查询 1、回报资料 ①指两名学生读资料。 ②总结注意事项 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已走进千家万户。它快捷、方便是大家搜集资料时备受青睐的一种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时,同学们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生:我们小组在上网查找时,我们先前只输入了“空气”,结果显示了很多资料,但是有许多不是我们研究的。 师:你们小组研究的什么主题? 生:空气的重要性。 师:然后是怎样解决的? 生:我们重新输入“空气的重要性”,结果就显示的都是我们小组需要的了。 师:自己解决了问题,一定非常高兴吧?

教育培训机构信息收集整理

奥斯特教育 一、简介 成都澳斯特教育集团(成都澳斯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都澳斯特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成都澳斯特培训学校、小桔灯作文)是专业化、正规化、科学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机构。 履行“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求发展”的理念;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优选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独立的思考能力。以其高品质、全方位、多角度教育方式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成绩”的办学特色,赢得了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广泛好评。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文化教学和素质教育并驾齐驱,是澳斯特的教育亮点;学生100%的成绩提高,是澳斯特教育的庄严承诺。 坚持社区教育方向,形成家庭-澳斯特-社区的课外教育网络。实施社区精品教育计划,打造社区课外培训第一品牌。 二、文化定位 澳斯特的理念:人品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趣味教育 澳斯特的定位:做——社区教育的有力补充 补——民办教育的市场盲点 澳斯特的价值观:尊师重道、担当责任、感恩怀德、公信公正 澳斯特的愿景:实施社区精品教育计划,打造社区课外培训第一品牌 立足成都、辐射四川、面向全国。在实现短期目标的基础上,向规模化、集团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这是澳斯特人追逐的梦想。 三、教学特色 1、1对1教学 2、3到6人小班 四、课程设置 1、小学课程 阅读写作 适合学员:3—6年级所有基础类型的学员 课程简介:以尊重学生自主创新、个性思维为前提,通过课内延伸、情境设

置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主张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结合生活实践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有创意的源泉,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系统的阅读、写作能力训练,提升阅读写作应试成绩,并得到审美享受、情感陶冶,最终净化精神、健全人格,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基础数学 适合学员:1—6年所有基础类型的学员 课程简介:建立数学思维、培养独立学习思考过程,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又结合基础的反复操练激发学生潜在能力,理解必须避免的误区产生的原因,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更能增加学生记忆提升准确率和对数学的兴趣感。 奥数 适合学员:3—6年级所有基础类型的学员 课程简介:将实际数学问题运用奥数的思想进行分析、归纳,把实际问题抽象成为奥数问题,然后用相应的奥数知识和方法巧妙解决。培养学生用奥数及普数的观点看待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用数学语言和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揭示实际问题中隐含的数学概念及其关系的能力。 英语 适合学员:1—6年级所有基础类型的学员 课程简介:以游戏及互动形式为主,在学习新单词或新句型老师都会安排游戏进行操练,让学生在习惯中记住并理解透所学单词句子;课后学生1对1在老师面前过关,可以监督学员的发音是否标准;课程当中会有专门的考核,结课时有考试,保证学员的听课质量;特有的学员手册,便于家长了解学员目前的学习进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迈出模仿写作第一步; 托管 适合学员:1—6年级所有学员 课程简介:紧扣课本一一辅导,解答疑难,帮助学生消化当天学习内容,查漏补缺,让学生在学习上不拖欠,一步一个脚印地学好,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预习第二天的课程,提升上课的接受能力及上课的听课状态,对学习更加充满自信,进而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思考的能力。每天我们及时把学生情况反

精品导学案:细胞增殖(2)(生物备课大师为您收集整理)

重 点 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难 点 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札记学习内容及过程学习札记 二、无丝分裂 1.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结构出现 问题:在无丝分裂过程中,DNA发生复制吗?________________ 2.实例:蛙的红细胞和________________等 【必背内容】1.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2.无丝分裂的特点 【课堂练习】 1.下列哪项表明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A.核糖体合成活动加强 B.线粒体产生大量ATP C.中心体周围发射出星射线 D.高尔基体数目显著增多 2.植物有丝分裂末期的主要特征是() ①染色体解螺旋成为染色质②纺锤体消失③核仁出现 ④核膜出现⑤细胞板出现⑥子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一半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⑥ D.②⑤⑥ 3.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细胞板处聚集较多的细胞器是()A.内质网 B.叶绿体 C.高尔基体 D.核糖体 4.关于无丝分裂名称的由来,主要原因是()A.细胞分裂过程比较简单 B.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出现 C.分裂时细胞核先延长缢裂 D.分裂时整个细胞缢裂为两部分 5.右图是一个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 (2)此细胞中含有染色体________条,①和⑤两条染色体是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3)此时期继续发展,将在____________位置出现____________, 并由细胞中央向四周逐渐扩展形成________________,最终分裂为 两个子细胞,子细胞内的染色体有________条。 6.下图是果蝇体细胞在连续有丝分裂时期DNA含量变化曲线,请根据曲线回答问题: (1)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从________开始,到________为止。 (2)细胞分裂末期是________段,此时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为________。 (3)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________段。 (4)观察和研究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好在________段。

如何收集整理资料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如何收集、整理资料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资料打交道。不论是课堂上的教学,或者是撰写教学设计、研究论文。还是我们主、参研的各级课题,都必须收集和整理资料。说到收集资料,大家都可能要笑,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经常做到的啊!比方说:好的教案收集到。好的论文我发表网上、保存在U盘上等。这些都是收集资料。收集资料大家天天做,说起来确实很简单,就是通过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整合资料形成成果,以期达到学习并创造成果的目的。但是一问到收集资料的原则和要求,可能未必每位教师都答得出来。虽然各学科领域不同,收集资料的方法也有差异,但是收集资料的技巧和动因却是相同的。只有掌握了收集资料的技巧并能使用各项资源,我们的教学、科研工作才是最有效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收集并整理资料。 下面我们分七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收集和整理资料。 一、资料的定义及分类;二、收集资料的目的 三、收集资料的原则;四、收集资料的流程; 五、收集资料的方法;六、资料的鉴别; 七、资料的整理 一、资料的定义及分类 (一) 什么是资料 资料是人类的科学文化知识、各种思想和各种实践活动赖以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的一切印刷品和视听材料的统称。它通常指书籍、报纸、期刊、科技报告、专利说明书、技术标准、产品目录、产品样本、设计图纸、实物样品、历史档案、电子出版物,如光盘、录音带、录像带,网络出版物,等等。(特征)(二)文献资料的分类 1、按照资料获取方式分为直接资料和间接资料 直接资料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自身的观察、体验、感受、实验、调查而得来的。(课堂实录、问卷调查等)间接资料是指人们通过问读书籍报刊、听看广播电视及微机、因特网等各种传播媒介所获得的信息资料。 2、按照资料的呈现方式分为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料。 法拉兹·日·阿卜——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文献资料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1)最主要的是根据载体把其分为印刷型、缩微型、声像型。A印刷型:是文献的最基本方式,包括铅印、油印、胶印、石印等各种资料。优点查可直接、方便地阅读。B缩微型: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的文献,又可分为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优

信息收集管理制度

信息收集管理制度 一、目的 各部门信息汇总,资源共享;了解市场最新动态,明确公司发展方向;为新项目的提出做出参考;项目各阶段信息收集与共享,保障项目有序进行。 二、总则 企业的各项档案资料是企业行政办公和经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凡公司各部门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必须按规定定期向公司项目管理部提交备份。公司各部门需要安排专员对信息进行汇总整理,方便项目管理部进行档案管理、文书立卷的工作。 三、归档范围及期限 1.上级机关发来的与公司有关的决定、决议、指示、命令、条例、规定、计划等文件材料,复印后提交项目管理部备份。 2.公司管理层参与政府会议的相关记录,由文秘总结归纳,三天内提交备份。 3.公司考察国内外企业的考察记录,一周内提交备份。 4.公司各部门员工外出学习参观参展等为公司收集的有用的样品资料信息,回公司整理后一周内提交备份。员工凭项目管理部开出的收据和出差报告方可报销差旅费。 5.公司内部重要的会议材料,包括会议的报告、决议、总结、领导人讲话、典型发言、会议简报、会议记录等,整理后三天内提交备份。 6.营销部门与客户交流过程中,相关产品市场信息、客户需求的总结报告,每周提交备份。 7.技术部门与客户交流及日常生活中,总结的技术最新信息以及其它材料,每月提交备份。 8.项目开发过程中市场调研和技术调研资料,项目管理部收集整理备份。 四、资料的管理

制作资料清单,方便查找。 1.资料的归档:①国家产业政策;包含政府文件以及会议纪要等。 ②市场应用及科研进展动态;按照产品类别分类归档。 ③公司发展方向;包含公司内部会议指示以及新项 目的开发等。 2.资料的密级分类:①书面文档;包含公开性文件及书籍和机密文件及记录。 ②电子文档及图片;包含可网络分享资料和机密资料。 3. 资料的借阅:①公开性的书面文档,可以在技术部图书室设立专门的阅览位,方便查 阅。 ②可公开的电子文档及图片资料,可以放到公 司内部网络共享,也可以到项目管理部申请拷贝。 ③机密文件由项目管理部保存,需领导同意批 准,管理人员登记在案方可借阅,并根据情况规定具体期限归还。 4.资料的解密及注销:由公司管理层审核后可以解密的材料及时予以共享; 超过时效,无利用价值的资讯材料经审核鉴定后予以销毁。 5.样品归档及领用:样品按品种分类归档保存,如需领用要办理样品申请单,经过项目管理部审批同意,方可使用。 五、奖惩制度 1.对各个部门收集样品资料信息归档情况,由项目管理部进行月度考核,与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奖金挂钩,按月度考核10%奖惩。 2.项目管理部要有专人负责收集样品资料信息,管理考核。对管理不到位,按月度考核10%奖惩。 附:项目研发过程中相关资料及表单归档依照研发资料表单管理办法执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阳货》

精品导学案:ATP(生物备课大师为您收集整理)

重 点 1.ATP 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简式 2.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难点 理解ATP 和ADP 的相互转化过程 札记 学习内容及过程 学习札记 【课堂练习】 1.一个ATP 分子中,含有腺苷、磷酸基和高能磷酸键的数目依次是 ( ) A .1,2,2 B .1,3,2 C .2,1,2 D .2,2,1 2.在ATP 中,水解后能释放大量化学能的键位于 ( ) A .腺苷与磷酸基之间 B .磷酸基内部 C .磷酸基团之间 D .腺苷内部 3.ATP 分子结构简式和18个 ATP 所具有的高能磷酸键数目分别是 ( ) A .A —P —P ~P 和18个 B .A —P ~P ~P 和36个 C .A ~P ~P 和36个 D .A ~P ~P ~P 和56个 4.下列生理过程中,不消耗ATP 的是 ( ) A .K + 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B .在肺泡表面进行气体交换 C .小肠吸收氨基酸 D .神经冲动在中枢传导 5.在植物体内产生ATP 的生理过程有 ( ) A .呼吸作用、渗透作用 B .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C .光合作用、主动运输 D .光合作用、细胞呼吸 6.ADP 转变为ATP 需要 ( ) A .Pi 、酶、腺苷和能量 B .Pi 、能量 C .能量、腺苷和酶 D .Pi 、能量和酶 7.下列有关ATP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生物体内ATP 与ADP 之间时刻发生相互转化 B .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收缩所需能量直接来自ATP C .ATP 分子中所有化学键都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D .ATP 中含有的元素是C 、H 、O 、N 、P 8.科学家研究发现,向刚刚失去收缩功能的离体肌肉上滴葡萄糖溶液,肌肉不收缩;向同一条肌肉上滴ATP 溶液,肌肉很快就发生明显的收缩。这说明 ( ) A .葡萄糖是能源物质 B .ATP 是能源物质 C .葡萄糖是直接能源物质 D .ATP 是直接能源物质 9.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储能物质依次是 ( ) A .糖类、蛋白质、脂肪 B .ATP 、糖类、脂肪 C .糖类、ATP 、脂肪 D .糖类、ATP 、蛋白质 10.ATP 和ADP 的相互转化可表示为:ATP ADP + Pi + 能量。 (1)当植物细胞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盐离子时,以上反应向 (左、右)进行。 (2)上述反应中的酶Ⅰ和酶Ⅱ________________(相同、不同)。 (3)在植物细胞内形成ATP 的能量可来自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在动物细胞内形成ATP 的能量可以来自______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名称) (4)请写出ATP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简式中的A 代表________________,P 代表________________,“~”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叫做________________。 (5)ATP 中的两个“~”水解后得到的化合物是构成____________(物质)的基本单位。 酶Ⅰ 酶Ⅱ

汇总写论文前的资料收集整理方法

汇总写论文前的资料收集整理方法 (一)资料加工整理的意义 通过收集得到的资料,数量大,杂乱无章,不便于利用,必须要对这些资料进行科学加工,做出正确的评价。整理资料,就是对资料进行再认识,使我们队对资料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全面、深刻、系统、明确,再从中发掘出更有价值的信息。研究资料的过程既是资料增量的过程,也是资料增值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对资料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全面、深刻、系统、明确,并从中发掘出更有价值的信息来。如果仅仅占有资料,而不能用正确的科学思维把占有的资料加工称为一种科学的认识,不能用正确的科学思维从感性的资料找出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写作就无科学性的创新性可言。总之,必须将收集到的资料经过系统整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只有将资料整理有序才能提高写作质量和加快写作速度。 (二)资料搜集的要求 1.必要而充分 必要即必不可少,缺此资料不能表现主题。写作时应紧抓住这类资料,而与主题无关的资料则一定不要采用。充分即资料的数量要足够,若没有一定的数量,有时难以将问题论证清楚,即所谓“证据不足”。有了足够的数量,才能从中选出足够的必要材料。 2. 真实而准确 真实表示不虚假,资料来自实际,比如来自所做的社会调查、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而不是作者自己虚拟编造的。准确表示完全符合实际。学术论文十分强调其科学性,任何一点的不真实、不准确,都会使观点的可靠性和可信度大打折扣,从而降低论文价值。 因此,调查方式、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案的选择要做到合理,实验操作和数据的采集、记录处理要做到正确。写作时尽量用搜集到的直接资料;对间接资料要认真分析核对,引用时我们要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合理取舍,避免自己断章取义、歪曲原意。 3. 典型而新颖 典型即收集到的资料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做到使道理具体化、描述形象化,能有较强的说服力。要获得典型的资料,调查和研究工作必须深入,否则便难以捕获到事物本质;应善于在众多、繁杂的资料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资料。新颖即新鲜,不陈旧。要使资料新颖,关键是要做实践性的开拓性工作,不断获得创新成果;同时,收集文献资料的面要广,量要大,并对此多作分析、比较,从而选出能反映相关领域新进展、新成果的资料,同时摒弃过时的陈旧资料。 (三)资料加工整理的方法 1.逻辑分析法也是逻辑思维法,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 工作企鹅2: 766085044它运用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等逻辑方法,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把部分、个别的认识概括成完整、系统的认识,使之具有很强的条理性和概括性的一种方法。通过逻辑分析,进行一系列的科学抽象,从现象深入到本质,藏感性上升到理性,最后获得对资料的规律性认识,形成科学理论。如临床观察某种药物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有痊愈、显效、好转、无效

二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反思 ◆您如今正在阅读的二年级下册?数据的搜集和整理 ?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搜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二年级下册?数据的搜集和整理?教学反思我刚接手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的第二堂课,本学期一末尾是复杂的统计知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一单元?数据的搜集和整理?的例2。上课之前,在备课这个环节我细心研读了教材和教案,学习目的、学习重难点、教学进程,由于阅历完善,我向同年级的李教员讯问了她本节课的教学思绪,结合教参,我找到了自己觉得比拟适宜的方法。 首先我率领大家回忆温习上节课〔例1〕的重点知识,上节课我们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统计出了本班同窗最喜欢的校 服颜色,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等等。经过说话,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教员明天想请大家帮一个忙,一同来评选出一名得力的数学小助手。 由同窗们引荐两名心目中最满意的人选,但是选谁更适宜呢?大多同窗都说出了上节课的方法,举手表决。但举手这种方式,它也有一定的限定要素,有时分会存在很多人情要素,能够会影响同窗之间的和睦勾搭,这个时分呢,我们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效仿李教员的方法,我预备直接在课堂演出示投票这个进程,让同窗们人人参与,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在实的去感知这个投票的进程。在统计票数的时

分,找几名同窗上讲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记载,其他在座的同窗来监视。刚末尾还担忧时间不够,这样课堂也能够会比拟混乱,但这节课上去,我觉得效果还是挺不错的。不过有些细节之处,确实是需求留意的,在选同窗时,由于节省时间在黑板上我只写了一个姓氏,其中有一个同窗姓朱,在唱票的时分就闹了一些小笑话,朱同窗,王同窗,朱同窗,朱同窗读的快时也就把同窗两个字省略了,结果就成了朱,王,朱,朱一个王,两个朱同窗们不由也都笑起来了,不过我真不是故意的,孩子们也都挺懂事,没有一个同窗故意捣乱的,倒生动了课堂气氛,这多亏于往常班主任教员对他们习气的培育。课堂上由教员来念结果,这样也就可以适当的掌握速度,节省了不少时间呢。并且还要保证下台板演的每团体都是用不同方法来记载的,这样更便于比拟。最后我们得出画正字这种方法是最方便清楚的,一个正字代表五票,还可以充沛应用5的乘法口诀快速的算出票数。但觉得十全十美的中央就是在这个知识点上没有强调到位,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愈加的突出重点,屡次强调。 在剖析结果时,有这样一个效果:有两位同窗出勤没能来,假设他们也投了票,结果会怎样?刚说到这个效果,就有一个同窗举手说教员,我们班也有一个同窗请假了,加起来的人数不对!我回头看了看刚刚的统计结果,确实少了一票,就立刻表扬了这位擅长观察擅长动脑思索的同窗,顺势引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