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肉制品中微生物的研究状况

发酵肉制品中微生物的研究状况
发酵肉制品中微生物的研究状况

发酵肉制品中微生物的研究状况

摘要发酵肉制品是指腌制肉在自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加工制成的肉制品。但是,传统的中式肉制品香肠、腊肉、火腿等都少不了不同程度的自然发酵。研究表明,有益菌可以提高发酵肉制品的营养、风味和卫生安全性。

关键词:发酵发酵剂现状

近年来,国外对肉制品发酵剂的研究日益增多,如在欧美国家,乳酸菌被广泛用作肉制品的发酵剂。因此,我们应借鉴国外一些经验,加快对肉制品发酵剂的研究和应用,促进我国发酵肉制品的发展。目前,可用作肉制品发酵剂的微生物包括细菌、酵母菌和霉菌。

1 国外发展状况

微生物发酵剂的研究应用最早是英国,其历史可追溯到1940年,首选菌是乳酸杆菌,而真正实用于西式香肠生产是在1966年左右。为了挑选合适的菌株作为发酵剂,国外研究人员对传统发酵制品中的主要微生物的特性作了大量研究。

Joo-Yeon Lee等人从希腊的发酵香肠中分离出10株短乳杆菌,能忍受10%和15%NaCl,可以在15℃下生长,对革兰氏阴性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短乳杆菌不能在短时间产生大量的酸,不能降低pH。

Coppola.R等人从一种意大利发酵香肠中分离出138株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其中58株是克氏微球菌,80株是木糖葡萄球菌。所有菌株均能在10%NaCl中生长,大部分能在30℃和18℃降解硝酸盐,可以还原过氧化氢。

选择用于发酵香肠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葡萄球菌、微球菌、酵母和霉菌。发酵剂一般使用方式是在制馅时添加于肉料中,霉菌则是在充填灌装后接种于肠体表面,酵母菌偶尔也采用这种应用方式。传统发酵肉制品为了确保产品的风味特色、质量,缩短生产周期,早期的自然发酵已经被人工接种所取代,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如意大利、美国、西班牙已进行了发酵肉制品的人工发酵工业化生产,并已具有相当的规模。

2 国内发展状况

我国对发酵剂菌种的研究起步较晚,对其选择和筛选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我国传统发酵肉制品中存在着很多优良的自然菌株。在开始阶段,多是从现有的发酵剂中筛选出菌种直接应用于发酵香肠实验。近年来,我国研究者对我国传统发酵肉制品中微生物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分离出大量的优良菌株并分析了其微生物特性。

我国对发酵肉制品中优势菌群研究有很多:例如徐静等从自然发酵肉制品筛选出一株干酪乳杆菌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王海燕等从传统湖南腊肉中分离筛选出一株产香葡萄球菌(模仿葡萄球菌)等。

3 微生物发酵剂的种类

(1)乳酸菌

在众多微生物发酵剂中,乳酸菌因其安全、高效而倍受青睐。乳酸菌是指一群能利用碳水化合物,产生乳酸的细菌总称。这一类细菌在自然界和食物中广泛存在,是最早被人类用于食品加工和食品储藏的微生物之一。乳酸菌在乳制品中的应用已十分成熟,而肉制品对发酵菌种有着自身的特殊要求。因此,乳酸菌的筛选研究对发酵肉制品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肉制品发酵中,乳酸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乳酸菌都适合

作为肉品发酵剂。如有的在肉品环境中缺乏竞争性,有的影响肉品的感官品质,乳酸菌的性能差异对产品质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从人们对发酵香肠中分离的乳酸菌研究表明,作为肉品发酵剂应具有产酸速度快、能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点。

选做发酵剂的乳酸菌主要是乳酸杆菌和乳酸片球菌。目前所应用的商业发酵剂主要是植物乳杆菌、清酒乳杆菌和弯曲乳杆菌乳酸菌最重要特性是将肉中的糖原或添加的糖转化形成酸,使肉馅pH值下降,导致肉中盐溶蛋白在较低pH值的等电点范围从溶胶态变为凝胶态,使瘦肉和肥肉粒组成的的混合肉馅融为一体。在等电点范围肉蛋白的保水性也最低,此时通过发酵室发酵条件的调控使肉馅脱水。而pH值的降低也可促进亚硝酸分解,从而改善产品色泽;产酸的同时也形成具抑菌效能的乳酸杆菌素。

乳酸菌的物质代谢并非是简单的糖分解转化为乳酸,发酵剂中的乳酸菌发酵涉及到单相发酵和选择性多相发酵。单相发酵是指乳酸菌通过对肉馅中葡萄糖、蔗糖及其他碳水化合物的发酵只形成必需的乳酸,而多相发酵则是除乳酸外还产生其他酸、、过氧化物等代谢物。例如葡萄糖通过发酵,90%均转化为乳酸,此外还可形成少量醋酸、乙醇、3-羟基-2-丁酮、丁二酮和丁二烯醇等,尽管形成量很低,但对产品最终风味影响极大。

乳酸菌主要不利特性是在有氧条件下形成过氧化氢,从而导致产品氧化褪色和酸败。过氧化氢也有有益的一面,即是抑制不利菌的生长。因此,在发酵剂中,由于乳酸菌会产生微量过氧化氢,此时可添加具极强活力的葡萄球菌,葡萄球菌可分解乳酸菌产生的过氧化氢。

(2)葡萄球菌和微球菌

在传统的发酵肉制品中总是存在一定数量的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因此使人们认识到其在发酵肉制品中的重要作用,如其在发酵肉质品的成熟过程中对香气的形成、颜色的稳定、过氧化物的消除、蛋白质和脂肪的降解等。

现今有关发酵香肠中的葡萄球菌和微球菌的研究很多,目前所应用的商业发酵剂主要是木糖葡萄球菌、肉糖葡萄球菌和变异微球菌。这些发酵剂在香肠中的主要作用是还原亚硝酸盐和形成过氧化氢酶,从而利于肉馅发色及分解过氧化物,改善产品色泽及延缓酸败,此外也可通过分解蛋白质和脂肪而改善产品风味。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均是具有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通过亚硝酸还原酶将硝酸还原为亚硝酸的能力。前者对于过氧化氢的分解是极为重要的。过氧化氢是几种乳酸菌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所产生,可导致产品色泽破坏和加速脂肪酸败。因此,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分解过氧化氢的特性对产品质量起到保护作用。

葡萄球菌和微球菌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需氧性的不同。微球菌只有在有氧条件下才具代谢能力,发酵能力很弱,因此在香肠和火腿内部不能生长,而大多葡萄球菌无论有氧无氧都能生长并发挥所需要的代谢作用,因此现在的发酵剂中微球菌的应用都是与葡萄球菌结合。

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发挥的最重要作用是其酶解活性(解脂、解肽)所赋予产品的特有发酵风味,此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揭示。不同的葡萄球菌和微球菌以及在不同条件下,所发挥的作用也大不相同。特别是木糖葡萄球菌类在一定条件下(添加酪蛋白、大豆蛋白、配方或工艺导致较高蛋白质溶出等)其不利影响较大,特别是长期贮藏的产品呈现不利味道。

(3) 汉逊氏酵母菌

有的发酵香肠制品,其发酵剂除常规的乳酸菌、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外,还添

加有酵母菌,主要是汉逊氏酵母。酵母菌通过对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使得风干发酵的香肠产生特殊香味,确切的说风干发酵香肠最终香味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归结于酵母菌,对非烟熏的这类产品内外均有大量的酵母菌出现。其主要作用是生长时逐渐耗尽肠馅空间中残存的氧,从而降低Eh值,抑制酸败,也具有分解脂肪和蛋白质形成过氧化氢酶等的能力,因此对改善产品风味、延缓酸败有益。(4) 霉菌

霉菌添加于发酵香肠是赋予产品特有外观,使产品产生特异“霉菌香味”,这一香味主要源于霉菌的解脂以及大量的源于系列复杂代谢途径的霉菌性香味成分。霉菌发酵型产品在外观上被一层白色或乳酪色菌丝所包裹从而起到通过避光和阻氧对产品的保护作用。包裹菌丝的形成取决于应用的菌种在所调控的发酵条件下的生长速度。

在确定的温度和湿度下,不同的霉菌生长速度不同,而温度和湿度越低差异特征越明显。因此有的霉菌可因不同的配方和发酵条件使产品呈现相异的色泽,可呈白色或乳酪色,也可呈褐色或绿色。

应用霉菌作发酵剂最关键的是:可否产生霉菌毒素,对通过环境天然接种生长的霉菌常检出霉菌毒素的存在。不同霉菌在形成包括黄曲霉毒素和抗生素在内的拮抗性物质的能力相异极大,因此用于肉制品的菌种应通过对大量霉菌的筛选,确定不产生霉菌毒素,至少在以肉作为培养基不产生此毒素的安全菌种。灰色链霉菌也是风干发酵香肠特异使用的发酵剂,但产品的特有风味是否有益于这一微生物的特异代谢活性,以及产生的香味成分是否源于此菌,至今仍未完全澄清。

5 发酵剂选择及其工艺控制

(1)发酵剂的选择

微生物发酵剂在发挥有益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具有副作用。选择总的要求是无致病性,不产生毒素或抗生素,不导致氨基酸降解,不形成活性胺(如组胺)、硫化氢等有害物。乳酸菌发酵时尽可能是单相发酵,不产生醋酸和过氧化物。不产生致病素、毒素和抗生素,但可产生乳酸杆菌素。

发酵剂通过发酵食品改善产品感官(香味、味道、外观、组织结构等),而保护性发酵剂则可作为生物防腐剂对病原菌和腐败菌(如沙门氏菌、李司特菌、葡萄球菌、肉毒梭菌等)起到有效抑制作用。如果添加的微生物即可作为发酵菌,又可发挥保护性防腐剂的作用则最为理想。

微生物发酵剂的筛选应用,首先是在优质天然发酵香肠产品中分离出含有的菌类,逐一进行有益特性和有害特性的研究分析,同时进行毒理学和尽可能接近生产条件的平行实验,例如实际生产工艺参数条件下的模拟肉馅实验,持续数天的pH值变化的测定等。通过上述研究挑选出符合需要的菌种,紧接着进行技术范围的产品应用研究,确认工艺和感官特性符合需要,菌种的毒理性阴性,然后在生产条件下进行数月的加工及评定实验。在此获取大量实验数据,特别是在消费适应性评定结果的基础上,方可进行新菌种的制备及生产推广。

(2)工艺控制

在肉品生产中已有众多商品化微生物发酵剂可供厂家选择,以德国为例,10多家发酵剂生产厂提供50余种微生物发酵剂产品。

在各类型制剂中,相同的菌类因其不同比例适宜的产品类型也不同。例如肉色葡萄球菌和植物乳杆菌以1:1的组合适用于传统型干香肠,以9:1的组合则还可用于非干燥发酵肠。

a:现代肉制品加工生产上最看重的指标之一是快速周转化,在发酵肉制品中则是通过添加发酵剂实现快速发酵。与一般发酵法,特别是长时间发酵法加工的产品相比,快速发酵香肠出现明显的香味不足。原因之一是pH值下降过快,尤其是pH值降至低于5.0时,抑制了对香味起决定性作用的葡萄球菌的代谢活性,导致其解脂、解肽等活性只在短时间内发挥了作用,肉料还未来得及以代谢产物方式形成香味成分,风味成分要在发酵后期才得以形成。

b:配方、肉馅绞制细度和肠衣直径也对发酵剂发酵有一定影响。对于瘦肉含量较高而肠馅绞得较细的香肠和粗径香肠,发酵剂需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为防止后酸化作用糖的添加量不能过高,且肉馅斩拌时间不能太长,拌馅结束时馅温不能太高,否则会导致脂肪细胞膜破裂,油脂析出,影响产品切片性,也阻碍微生物对营养物的利用,从而导致酸化、硝酸还原等的延迟或不足

c:糖的类型也影响酸化速度。例如长链的麦芽糖糊精比葡萄糖等单糖的分解慢,大多乳酸菌不能利用或仅很少乳糖形成代谢产物。这时就会出现肉中乳酸菌利用乳糖的不利局面。此外配方中脂肪含量较高,肉馅水分含量也就较低使得水相中初始盐浓度较高,可导致微生物代谢性能减缓。

d:发酵条件,特别是发酵温度对发酵进程起着决定性影响。总的原则是较低温度(尤其是起始温度)发酵而又需达较快的酸化速度,则应比较高温度时选用更快速酸化的微生物发酵剂。如果发酵温度低于20℃,则利于肉本身含有的耐冷菌大量生长,这对产品的感官质量大为不利。为此可选用清酒乳杆菌和弯曲乳杆菌,此菌类在较低温也能良好生长。

5 微生物发酵剂在发酵肉制品中的作用

(1)对颜色的影响

肉的红色是肌肉中的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起决定性作用的,肉在空气中放置久了会变成褐色,是因为肌红蛋白被氧化生成变性肌红蛋白,通常我们需要添加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来稳定颜色,但是可能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胺,所以国内外在选择肉品发酵剂时菌株是否能还原硝酸盐是一个重要指标,其中乳酸菌中的植物乳杆菌、清酒乳杆菌等,大部分葡萄球菌和微球菌都具有还原硝酸盐的能力。

菌株是否具有H2O2还原酶是发酵剂筛选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因为有些发酵剂,如乳酸菌会产生H2O2,H2O2是一种强氧化剂,在肉中可能导致高铁肌红蛋白(绿色)和胆绿素(黄色)的存在,二者和肉中的红色结合会形成灰色色调,严重影响产品的外观,H2O2分解成水和氧气,就可以阻断过氧化物的形成。

(2)对风味的影响

产品的风味主要是来源于酶和化学反应,如美拉德反应、脂肪氧化等,蛋白质和脂肪的降解对风味和风味前提物质的形成非常重要。另外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具有的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可以抑制不良风味的形成。

总之,乳酸菌和片球菌在香肠发酵和成熟的最初阶段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关系到最终产品的风味、香气和颜色的稳定性。

(3)对食品安全性和保质期的影响

原料肉在接种乳酸菌后,乳酸菌利用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发酵产生乳酸,从而使肉品pH值降至4.8~5.2。由于pH值接近于肌肉蛋白等电点(pH=5.2),肌肉蛋白保水力减弱,可加快香肠干燥速度、降低水分活度,而且在酸性条件下病原菌及腐败菌的生长得以抑制。

Nyoman Semadi Antara等将一株植物乳杆菌和一株乳酸片球菌接种于香肠中,这两株菌接种香肠后,形成的成品是黄褐色,两株菌在24h发酵时间内产生

了大量的乳酸,从而可以控制肠毒素的产生,在120h内可以抑制球菌的生长,但用一种乳酸菌将使肠细菌的控制时间推迟,所以植物乳杆菌和乳酸片球菌可以作为复合发酵剂,以延长发酵香肠的保质期。

微生物应用于肉制品的历史不过30余年,至今微生物发酵剂已在欧美广为应用并成为体现加工企业技术水平的表征。尽管发酵剂在香肠和火腿中的应用在不断增加,目前对发酵剂应用仍主要是满足产品加工快速、安全和标准化所需。在发酵香肠加工中,只有对发酵微生物作用机理、应用潜能及其影响因素充分了解之后,才可能懂得根据加工产品类型选择适宜的发酵剂,并通过控制加工过程,选择加工条件,以发挥发酵剂最佳特性,加工出优质产品。随着肉类加工的技术进步,发酵剂的开发和应用也日益广泛,发酵香肠中各种微生物的作用仍在深入研究中,以便为生产上选择最佳菌种提供依据,并为筛选新型发酵菌提供可能。

发酵肉制品

第一节发酵肉制品的概念和种类 世界上每年的肉类消费总量已超过2亿吨,深加工肉制品占肉类总产量的30%以上,其中发酵肉制品占据重要地位。 我国肉类的年总产量已达到6000万吨,但是深加工仅占总产量的4%,微生物定向接种的发酵肉制品市场上还不多。发酵肉制品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还属于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一、发酵肉制品的概念 发酵肉制品是指在自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具有特殊风味、色泽和质地,且具有较长保存期的肉制品。因肉制品在加工过程中经过了生物发酵,由特殊细菌或酵母,将糖转化为各种酸和(或)醇,使肉制品的pH值降低,并经低温脱水使Aw下降,因此,准确地讲应称其为发酵干燥肉制品。 二、发酵肉制品的种类 1、种类:发酵香肠和发酵干火腿 (1)发酵香肠是指将绞碎的肉(通常指猪肉或牛肉)、动物脂肪、盐、糖、发酵剂和香辛料等混合后灌进肠衣,经过微生物发酵而制成的具有稳定的微生物特性和典型的发酵香味的肉制品。 2、分类依据:酸性(pH值)高低、原料形态(绞碎或不绞碎)、发 酵方法(有无接种微生物或/和添加碳水化合物)、表面有无霉菌生长、脱水的程度、以地名进行命名。 (1)按脱水程度 ①半干发酵香肠(40-45%)

②干香肠( 25-40% ) (2)根据发酵程度 ①低酸发酵肉制品(pH≥ ②高酸发酵肉制品(pH< (3)按地名: ①黎巴嫩大香肠 ②塞尔维拉特香肠 ③萨拉米香肠 三、发酵肉制品的特点 1. 微生物安全性:pH<….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 2. 货架期 :货架期一般较长。一类是pH在以下,水分活性在以下; 另一类是pH低于,水分活性低于。 3. 营养特性 :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香烃、热解物质等致癌物质甚少,风味独特。 四、微生物在发酵肉制品中的作用 1、降低pH值减少腐败改善组织与风味 2、促进发色 3、防止氧化变色 4、减少亚硝胺的生成 5、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及其产生的毒素 五、产品的安全性与质量控制 (一)肉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在发酵产酸之前或当中生长并

0401肉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XXXX版)

0401肉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 发布日期:2011-05-06 来源:质检总局浏览次数:1459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肉制品是指以鲜、冻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选料、修整、腌制、调味、成型、熟化(或不熟化)和包装等工艺制成的肉类加工食品。肉制品的申证单元为5个,肉制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401。 《关于印发食用植物油等26个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的通知》(2006年12月27 日国质检食监〔2006〕646号) 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肉制品是指以鲜、冻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选料、修整、腌制、调味、成型、熟化(或不熟化)和包装等工艺制成的肉类加工食品。 肉制品的申证单元为5个:腌腊肉制品;酱卤肉制品;熏烧烤肉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制品;发酵肉制品。

腌腊肉制品申证单元包括咸肉类、腊肉类、风干肉类、中国腊肠类、中国火腿类、生培根类和生香肠类等;酱卤肉制品申证单元包括白煮肉类、酱卤肉类、肉糕类、肉冻类、油炸肉类、肉松类和肉干类等;熏烧烤肉制品申证单元包括熏烧烤肉类、肉脯类和熟培根类等;熏煮香肠火腿制品申证单元包括熏煮香肠类和熏煮火腿类等;发酵肉制品申证单元包括发酵香肠类和发酵肉类等。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获证产品名称即肉制品及申证单元名称,即肉制品(腌腊肉制品、酱卤肉制品、熏烧烤肉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制品、发酵肉制品)。 肉制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401。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 (一)生产场所。 厂区应有良好的给、排水系统,厂区内不得有臭水沟、垃圾堆、坑式厕所或其他有碍卫生的场所。 厂房设计应符合从原料进入到成品出厂的生产工艺流程要求,避免交叉污染。原辅材料和成品的存放场所必须分开设置。厂房地面和墙壁应使用防水、防潮、可冲洗、无毒的材料,地面应平整,无大面积积水,明地沟应保持清洁,排水口须设网罩防鼠。地面、墙壁、门窗及天花板不得有污物聚集。加工场所应有防蝇虫设施,废弃物存放设施应便于清洗消毒,防止害虫孳生。车间人员入口应设有与人数相适应的更衣室、手清洗消毒设施和工作靴(鞋)消毒池。生产车间的厕所应设置在车间外侧,并一律为水冲式,备有手清洗消毒设施和排臭装置,其出入口不得正对车间门,要避开通道,其排污管道应与车间排水管道分设。原料冷库的温度应能保持原料肉冻结,成品库的温度应符合产品明示的保存条件。 1. 腌腊肉制品 应具有原料冷库、辅料库,有原料解冻、选料、修整、配料、腌制车间、包装车间和成品库。

发酵肉制品中的细菌发酵剂的研究

发酵肉制品中的细菌发酵剂的研究 摘要:简述了国外关于发酵肉制品中优良菌株如乳酸菌、葡萄球菌和微球菌的筛选及优良性状的研究, 并对其在发酵肉制品中的作用如对颜色、风味、安全性,及其国内肉品发酵剂的研究近况进行了概括总结。 关键词:乳酸菌;葡萄球菌;微球菌;发酵肉制品 在我国,传统发酵肉制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如驰名中外的金华火腿、宣威火腿、如皋火腿三大名腿,但其发酵作用主要是自然发酵,靠原料肉自身微生物菌群中的乳酸菌与杂菌的竞争作用,生长周期长,产品质量难以控制。为了确保产品的风味特色、质量,缩短生产周期,早期的自然发酵已经被人工接种所取代,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如意大利、美国、西班牙已进行了发酵肉制品的人工发酵工业化生产,并具有相当的规模。从目前来看,常用的肉品细菌发酵剂是乳酸菌、葡萄球菌和微球菌。 1细菌发酵剂 1.1乳酸菌 乳酸菌是指一群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乳酸的细菌总称

这一类细菌在自然界和食物中广泛存在,是最早被人类用于 食品加工和食品储藏的微生物之一。国外研究人员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 E.H.Drosinos 等人从一种希腊发酵香肠中分离107 株植 物乳杆菌、21 株弯曲乳杆菌、12 株清酒乳杆菌,所有菌可以在4C下生长,但是不能在45C下生长;清酒乳杆菌、弯曲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可以在8%NaCl 中生长,只有清酒乳杆菌可以在10%NaCl 中生长;清酒乳杆菌可以水解精氨酸。 E.Papamanoli 等人从发酵香肠分离出49 株清酒乳杆菌、24株弯曲乳杆菌和7株植物乳杆菌,所有菌都可以在15 C下生长,大部分菌可以在6.5%NaCl、3%的胆汁盐溶液中生长, 所有的清酒乳杆菌、大部分植物乳杆菌和弯曲乳杆菌表现出对单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onocytogenes) 、金黄色葡萄球菌 (S.aureus)有抑制性。 EleftheriosH.Drosinos 等人从希腊一种传统的发酵香肠 中分离出1 株鼠李糖乳杆菌,不具有水解脂肪的能力,但是可以水解肌原纤维和蛋白质的小片断,对单细胞增生性李斯特 菌(L.monocytogenes)有抑制性。 王令建等人从发酵香肠中分离出1 株德氏乳杆菌,能耐受4%和6%NaCl, 具有很好的产酸能力,不具有氨基酸脱羧能力等,能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 Joo-YeonLee等人从希腊的发酵香肠中分离出10株短乳

肉制品食品添加剂最大使用量GB2760

肉质品食品添加剂功能及最大使用量 1,氨基乙酸( 又名甘氨酸) 功能增味剂 预制肉制品最大使用量 3.0g/kg 熟肉制品最大使用量 3.0g/kg 2,茶多酚( 又名维多酚) 功能抗氧化剂 腌腊肉制品类 (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 0.4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酱卤肉制品类 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熏、烧、烤肉类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油炸肉类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西式火腿 ( 熏烤、烟熏、蒸煮火腿)类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肉灌肠类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发酵肉制品类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预制水产品( 半成品) 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熟制水产品( 可直接食用) 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水产品罐头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3,赤藓红及其铝色淀功能着色剂 肉灌肠类0.015g/kg 以赤藓红计肉罐头类0.015g/kg 以赤藓红计 4,刺云实胶功能增稠剂 预制肉制品 10.0g/kg 熟肉制品10.0g/kg 5,单辛酸甘油酯功能防腐剂 肉灌肠类 0.5 g/kg 6,丁基羟基茴香醚( B H A) 功能抗氧化剂 腌腊肉制品类 (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0.2g/kg 以油脂中的含量计 风干、烘干、压干等水产品0.2g/kg以油脂中的含量计 7,二丁基羟基甲苯( B H T )功能抗氧化剂 腌腊肉制品类 (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 0.2g/kg 以油脂中的含量计 风干、烘干、压干等水产品0.2g/kg以油脂中的含量计

8,富马酸一钠功能酸度调节剂 肉及肉制品 ( 0 8 . 0 1 生、鲜肉类除外)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水产及其制品( 包括鱼类、甲壳类、贝类、软体类、棘皮类等水产及其加工制品等) ( 0 9 . 0 1鲜水产除外)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9,甘草抗氧化物功能抗氧化剂 腌腊肉制品类 (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0.2g/kg以甘草酸计 酱卤肉制品类0.2g/kg以甘草酸计 熏、烧、烤肉类0.2g/kg 以甘草酸计 油炸肉类0.2g/kg 以甘草酸计 西式火腿 ( 熏烤、烟熏、蒸煮火腿) 类0.2g/kg以甘草酸计 肉灌肠类0.2g/kg 以甘草酸计 发酵肉制品类0.2g/kg以甘草酸计 腌制水产品0.2g/kg 以甘草酸计 10,红曲米, 红曲红功能着色剂 腌腊肉制品类 (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熟肉制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1,β - 胡萝卜素功能着色剂 熟肉制品0.02g/kg 肉制品的可食用动物肠衣类5.0 g/kg 冷冻鱼糜制品( 包括鱼丸等) 1.0 g/kg 预制水产品( 半成品) 1.0 g/kg 熟制水产品( 可直接食用) 1.0 g/kg 水产品罐头 0.5 g/kg 12,ε - 聚赖氨酸功能防腐剂 熟肉制品 0.25g/kg 13,ε - 聚赖氨酸盐酸盐功能防腐剂 肉及肉制品 0.30 g/kg

微生物发酵工程试题(卷)与答案解析3套

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0分) 1.一类单细胞有分枝的丝状微生物,以孢子繁殖,分布广泛大多是腐生菌,少数是动植物寄生菌,是抗生素的主要产生菌,2/3以上抗生素由该类菌产生。这类微生物是:A.细菌B.霉菌 C.放线菌D.酵母菌 3.用液氮长期保藏菌种是因为液氮温度可达(),远远低于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停止的温度。 A.-180 0C B.-170 0C C.-160 0C D.-196 0C 4.在微生物发酵工程中利用乳酸杆菌生产乳酸的发酵属于()。 A.好气性发酵B.厌气性发酵 C.兼性发酵D.好厌间歇发酵 5.配料较粗,营养丰富,完全,C/N合适,原料来源充足,质优价廉,成本低,有利于大量积累产物。这些是()的一般特点。 A.选择培养基B.保藏培养基 C.种子培养基D.发酵培养基 6.( ) 是一类微生物维持正常生长不可缺少的,但自身不能合成的微量有机化合物。 A.生长因素B.碳源 C.氮源D.微量元素 7.生物反应器间歇操作, 在发酵过程中,不断进行通气(好氧发酵)和为调节发酵液的pH而加入酸碱溶液外, 与外界没有其它物料交换。这种培养方式操作简单, 是一种最为广泛使用的方式, 称之为()。 A.连续发酵B.半连续发酵 C.补料分批发酵D.分批发酵 8.要求发酵设备现代化程度高、体系内营养物浓度和产物浓度始终一致、菌种容易发生变异的问题无法解决这种发酵方式是()。 A.连续发酵B.分批发酵 C.补料分批发酵D.半连续发酵 10.菌体的倍增时间是()增加一倍所需要的时间。 A.细胞质量B.菌体浓度 C.菌体种类D.呼吸强度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选错,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20分) 11.发酵工程的前提条件是指具有()和()条件 A.具有合适的生产菌种B.具备控制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工艺 C.菌种筛选技术D.产物分离工艺 E.发酵设备

发酵肉制品研究现状及展望

发酵肉制品研究现状及展望 李轻舟,王红育 (海军工程大学天津校区,天津 300450) 摘 要:对发酵肉制品的概念、特点、历史、种类、加工工艺、发酵菌种等进行概述,并从发酵剂优化、工艺改进、安全性研究等方面概括发酵肉制品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我国发酵肉制品的发展进行展望。关键词:发酵肉制品;微生物;现状;展望 Pres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Research on Fermented Meat Products LI Qing-zhou ,WANG Hong-yu (Navy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Tianjin Aera, Tianjin 300450, China) Abstract :Definition, characteristics, history, types, processing technique, and microbes used of fermented meat product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fermented meat products is summarized in three parts including the optimization of starter culture, the improvement of processing technique, and the safety issues. Finally, future prospects of research on fermented meat products are also been proposed. Key words :fermented meat products ;microorganisms ;status ;prospect 中图分类号:TS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1)03-0247-05 收稿日期:2010-08-03 作者简介:李轻舟(1975—),男,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军队食品与营养的研究。E-mail :jiu_h@https://www.360docs.net/doc/e712294809.html, 发酵肉制品是指在自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微生物或酶的发酵作用,使原料肉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及物理变化,而形成具有特殊风味、色泽和质地以及较长保存期的肉制品[1]。其主要特点是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保质期长。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发酵,引起肉中蛋白质变性和降解,既改善产品质地,也提高了蛋白质的吸收率;微生物发酵及内源酶共同作用,形成醇类、酸类、杂环化合物、核苷酸等大量芳香类物质,赋予产品独特的风味;肉中有益微生物可产生乳酸、菌素等代谢产物,降低肉品pH 值,对致病菌和腐败菌形成竞争性抑制,而发酵的同时还会降低肉品水分含量,这些都将提高产品安全性和延长产品货架期。1发酵肉制品概况 1.1 发酵肉制品的发展历史 最早的发酵肉制品起源于地中海地区,早在2000多 年前,古罗马人就用碎肉加盐、糖和香辛料等通过自然发酵、成熟和天然干燥制作成美味可口的香肠,产品具有较长的贮藏期[2]。发酵肉制品虽然历史悠久,但其发展缓慢。20世纪70年代前,欧美国家的发酵肉制品生产仍处于经验性、季节性、小规模、长周期、高成本的作坊式发展状态。伴随着肉类消费迅速增长, 20世纪50年代形成了肉类发酵剂[3]及人工控制发酵等现代化生产技术,随着发酵剂的广泛应用和发酵技术的逐步普及,发酵肉制品生产不再受季节约束,并实现了工厂化。经过不断的发展,发酵剂经历了从植物源乳酸菌到内源乳酸菌再到乳酸菌与微球菌等混合菌种发酵剂3个阶段的变化[4],目前欧美等国家的部分发酵肉制品已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但产品仍以低酸度发酵肉制品为主,工艺也多采用自然长周期低温干燥成熟方式,产品数量较少,在肉制品总量中占比较低。我国也是世界上较早采用腌制、干燥与发酵等方法加工贮存肉类的国家。采用低温腌制干燥等方法加工腊肉制品早在周朝即已盛行,但这种腊肉制品在整个加工过程中,没有发生乳酸菌利用碳水化合物发酵生成乳酸的变化(或只有极弱的发酵),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作发酵肉制品。我国较早的发酵肉制品是以金华火腿为代表的各种火腿和风干香肠,属于低酸发酵肉制品。金华火腿已有800余年生产历史,并于民国初期获得国际巴拿马金奖,由此可见我国低酸发酵肉制品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技术领先。但与国外相同,我国发酵肉制品加工发展极其缓慢。直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传统的金华火腿、宣威火腿、干肠等低温腌制发酵肉制品的消费、生产和研究才开始快速发展,但目前其

微生物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高二()陈立嵩 医药领域食品领域工农业领域 1。微生物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工业包括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门类,轻工业生产中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微生物生产,还有一部分虽不能算微生物生产,但也有微生物的参与。 ①发酵工业就是微生物生产的行业。(食品领域) 发酵工业是轻工业中重要的一个行业,其产品包括(1)所有的抗生素类药品、微生素类药品、绝大部分激素类产品和其他转基因类药品和疫苗;(2)酱、醋、酒、酱油、味精等日常生活用品。 ②微生物在轻纺工业中的应用 植物轻纺是利用植物的纤维素,动物轻纺则利用动物蛋白质,但植物和动物的原料都不仅仅含纤维素和蛋白质,还含有其他物质,去除这些不需要物质的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就是微生物降解法。 ③微生物在环保工业中的应用 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产生的一些物质由于其分子量太大不能参加生物小循环而成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通过微生物的降解成为小分子进入生物小循环,污染物就变成了资源。例如分解利用分解塑料的细菌分解塑料。 2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①生物固氮 利用固氮微生物进行生物固氮,既能减少生产投入,又能避免环境污染,且能提高作物产量。 ②生物农药 利用能够导致农业害虫至病或者分泌物能直接毒死害虫的微生物,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成本低且能维持生态平衡。 ③食用菌生产

食用菌是一类能够为人类直接食用的微生物,农民通过一定的程序大规模培育这种微生物,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的食品。 ④生物肥料 生物肥料是通过微生物生产的一种农用肥料,俗称农家肥,是绿色食品生产所采用的主要肥料。 1.生活:a:维持人或动物体内代谢正常如大肠杆菌负责制造人体所需维生素; b:制造燃烧气体如甲烷细菌是沼气的制造者 c:引起疾病如破伤风杆菌引起破伤风; 2.医药:a:各种生物毒素(消炎药)的制造:如阿莫西林片(胶囊)、环丙沙星片(胶囊)、罗红霉素片(胶囊)、阿奇霉素片(胶囊、注射剂)、氯霉素片(注射液)、四环素、土霉素等 b:用防线菌改良后制造紫杉醇(抗癌药) 4.农业: a:帮助植物维持生理需求如根瘤固氮菌 b:提高土壤肥力如硝酸杆菌和亚硝酸杆菌(分解动植物尸体形成无机盐) c:生物农药:利用能够导致农业害虫至病或者分泌物能直接毒死害虫的微生物,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成本低且能维持生态平衡。 d:食用菌生产:食用菌是一类能够为人类直接食用的微生物,农民通过一定的程序大规模培育这种微生物,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的食品。 e:生物肥料:生物肥料是通过微生物生产的一种农用肥料,俗称农家肥,是绿色食品生产所采用的主要肥料。 5.工业: a:基因工程里的载体如土壤农杆菌 b:细胞杂交的生物手段 c:细胞侵染实验的方法 d:食品里制醋,酒,酸奶,面粉发酵

第八章发酵肉制品

第八章发酵肉制品 第一节发酵肉制品的概念和种类 世界上每年的肉类消费总量已超过2亿吨,深加工肉制品占肉类总产量的30%以上,其中发酵肉制品占据重要地位。 我国肉类的年总产量已达到6000万吨,但是深加工仅占总产量的4%,微生物定向接种的发酵肉制品市场上还不多。发酵肉制品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还属于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一、发酵肉制品的概念 发酵肉制品是指在自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具有特殊风味、色泽和质地,且具有较长保存期的肉制品。因肉制品在加工过程中经过了生物发酵,由特殊细菌或酵母,将糖转化为各种酸和(或)醇,使肉制品的pH值降低,并经低温脱水使Aw下降,因此,准确地讲应称其为发酵干燥肉制品。 二、发酵肉制品的种类 1、种类:发酵香肠和发酵干火腿 (1)发酵香肠是指将绞碎的肉(通常指猪肉或牛肉)、动物脂肪、盐、糖、发酵剂和香辛料等混合后灌进肠衣,经过微生物发酵而制成的具有稳定的微生物特性和典型的发酵香味的肉制品。 2、分类依据:酸性(pH值)高低、原料形态(绞碎或不绞碎)、发 酵方法(有无接种微生物或/和添加碳水化合物)、表面有无霉菌生长、脱水的程度、以地名进行命名。 (1)按脱水程度

①半干发酵香肠(40-45%) ②干香肠(25-40% ) (2)根据发酵程度 ①低酸发酵肉制品(pH≥5.5) ②高酸发酵肉制品(pH<5.4) (3)按地名: ①黎巴嫩大香肠 ②塞尔维拉特香肠 ③萨拉米香肠 三、发酵肉制品的特点 1. 微生物安全性:pH<5.3….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 2. 货架期:货架期一般较长。一类是pH在5.2以下,水分活性在 0.95以下;另一类是pH低于5.0,水分活性低于0.91。 3. 营养特性: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香烃、热解物质等致癌物质甚少,风味独特。 四、微生物在发酵肉制品中的作用 1、降低pH值减少腐败改善组织与风味 2、促进发色 3、防止氧化变色 4、减少亚硝胺的生成 5、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及其产生的毒素 五、产品的安全性与质量控制

肉制品生产许可证(SC)审查细则

生产许可证 新法的相关消息(P1)及详细的肉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P2-P14)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作为新《食品安全法》的配套规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也同步实施。那么《办法》实施后,对食品生产企业、消费者来说有哪些改变?一起来看看。 新《办法》变化:五取消、四调整、四加强 上述相关人士透露,新《办法》最主要的变化概括起来主要是“五取消”“四调整”“四加强”。 “五取消”指: 一是取消部分前置审批材料核查; 二是取消许可检验机构指定; 三是取消食品生产许可审查收费; 四是取消委托加工备案; 五是取消企业年检和年度报告制度。 “四调整”指: 一是调整食品生产许可主体,实行一企一证; 二是调整许可证书有效期限,将食品生产许可证书由原来3年的有效期限延长至5年; 三是调整现场核查内容; 四是调整审批权限,除婴幼儿配方乳粉、特殊医学用途食品、保健食品等重点食品原则上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生产许可审查外,其余食品的生产许可审批权限可以下放到市、县级食品生产监管部门。 “四加强”指: 一是加强许可档案管理; 二是加强证后监督检查; 三是加强审查员队伍管理; 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

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肉制品是指以鲜、冻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选料、修整、腌制、调味、成型、熟化(或不熟化)和包装等工艺制成的肉类加工食品。 肉制品的申证单元为5个:腌腊肉制品;酱卤肉制品;熏烧烤肉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制品;发酵肉制品。腌腊肉制品申证单元包括咸肉类、腊肉类、风干肉类、中国腊肠类、中国火腿类、生培根类和生香肠类等;酱卤肉制品申证单元包括白煮肉类、酱卤肉类、肉糕类、肉冻类、油炸肉类、肉松类和肉干类等;熏烧烤肉制品申证单元包括熏烧烤肉类、肉脯类和熟培根类等;熏煮香肠火腿制品申证单元包括熏煮香肠类和熏煮火腿类等;发酵肉制品申证单元包括发酵香肠类和发酵肉类等。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获证产品名称即肉制品及申证单元名称,即肉制品(腌腊肉制品、酱卤肉制品、熏烧烤肉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制品、发酵肉制品)。 肉制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401。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肉制品加工概论参考书与思考题

教材及参考书 [1] 蒋爱民主编. 畜产食品工艺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 周光宏主编. 畜产品加工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 马美湖等主编. 动物性食品加工学.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4] 南庆贤主编. 肉类工业手册. 北京: 轻工业出版社, 2003 请同学们按照提供的思考题,任选出10个题,按照考试卷样卷上的格式,回答在考试卷上。答案可以在我提供的参考书中寻找。开卷考试,要求同学自己独立完成,发现有相同答案的试卷按0分记成绩。课程结束后1周内,将试卷的电子版(Word版面)回复到本邮箱中。邮件主题写上:“学号+姓名+班级名称”。 第一章肉用畜禽的种类及品种 思考题 1. 试述猪、牛、羊、兔及主要禽类的经济类型、品种、分布及其产肉性能? 第二章肉的组成及特性 思考题 1. 从宏观角度上看,肌肉是如何构成的? 2. 肌肉中的蛋白质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性?

3. 脂肪的组成如何?影响其特性的因素有哪些? 4. 肌球蛋白和肌动球蛋白的特性有何异同? 5. 肌肉中的糖主要有几种?对肉的质量有何影响? 第三章畜禽的屠宰及分割 思考题 1. 畜禽宰前检验的具体方法有哪些?发现病畜禽如何处理? 2. 畜禽宰前为什么要休息、禁食、饮水?有何具体要求? 3. 畜禽宰前电昏有何好处?电压、电流及电昏时间有何要求? 4. 影响畜禽放血的因素有哪些?放血不良对制品会产生何种影响? 5. 畜禽烫毛对水温有何要求? 不同的水温对屠体产生什么影响? 6. 畜禽宰后检验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检验后的肉主要有几种处理方法? 7. 猪的屠宰加工过程中刺颈放血、割颈肉、开胸骨等操作有何具体要求? 第四章肉的贮藏 思考题 1. 原料肉低温贮藏与辐照贮藏原理有何同异及优缺点? 2. 试述工艺及工艺参数对低温贮藏肉品质的影响。 3. 冷冻方法及冷冻肉的贮藏对原料肉的质量有何影响? 4. 试述冷冻肉的解冻方法及其优缺点。 5. 试述肉类辐射贮藏的原理特点。 6. 简述辐射对肉品质的影响及原理. 7. 试述原料肉低温贮藏与辐射贮藏有何同异及优缺点。 8. 试述肉类辐射保藏的方法及特点。

发酵食品微生物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 一、发酵食品微生物及发酵方式 利用微生物的作用而制得的食品都可称之为发酵食品。我国传统发酵食品历史悠久,曾影响着日本、朝鲜等国家。近年来,我国发酵食品工业化水平逐年提高,白酒、啤酒、葡萄酒、酸奶等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发展迅速,其它产品如腐乳、豆豉、酱油、发酵肠等,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必须提高我国传统发酵食品工业化水平,参与国际竞争。 1 发酵食品生产中使用的微生物 用于传统发酵食品的微生物有酵母菌、霉菌、细菌等。如中国的著名大曲酒一茅台酒,其发酵所用的大曲由大麦、小麦等粮食原料保温培菌制得。曲中的微生物由曲霉、红曲霉、根霉等霉菌,假丝酵母、汉逊酵母等酵母菌,以及乳酸菌、丁酸菌、耐高温芽抱杆菌等细菌组成;酸奶及发酵乳饮料是由乳酸杆菌、乳酸球菌、双歧杆菌等发酵制得;啤酒发酵是利用酵母菌;发酵肉制品主要的微生物有乳酸菌、片球菌、霉菌等。黄酒发酵利用毛霉、根霉、酵母;酱油生产则利用米曲霉、酵母菌、乳酸菌;醋的生产主要是醋酸菌的作用。 为提高发酵水平,很多发酵食品应用现代生物技术选育优良菌株进行纯种发酵。如英国采用转基因啤酒酵母进行啤酒的生产,可直接利用淀粉和糊精,提高了发酵产率。目前国内外酸奶生产大多使用直投式乳酸菌粉,发酵剂产品质量均一,接种量可精确控制,同时省去了菌种车间,减少投资,简化了生产工艺。 2 发酵食品的发酵形式 . . 发酵食品的发酵形式主要有液态或固态发酵和自然或纯种发酵。 固态发酵广义上讲是指一类使用不溶性固体基质来培养微生物的工艺过程,既包括将固态悬 浮在液体中的深层发酵,也包括在没有(或几乎没有)游离水的湿固体材料上培 养微生物的工艺过程。多数情况下是指在没有或几乎没有自由水存在下,在有一定湿度的水不溶性固态基质中,用一种或多种微生物发酵的一个生物反应过程。与液态培养方式相比,固态发酵具有如下优点:培养基简单且来源广泛,多为便宜的天然基质或工业生产的下脚料;投资少,能耗低,技术较简单;产物的产率 较高;基质含水量低,可大大减少生物反应器的体积,不需要废水处理,环境污 染较少,后处理加工方便;发酵过程一般不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通气一般可由气体扩散或间歇通风完成,不需要连续通风,空气一般也不需严格的无菌空气。

SACCO肉制品发酵剂.

SACCO肉制品发酵剂产品介绍LYOCARNI 肉制品发酵剂 发酵香肠、干香肠、萨拉米,干的大块肉制品和新鲜香肠都是生肉产品,目前此类肉制品中的内源菌数量和组成都是未知的。发酵剂的主要作用就是控制内源杂菌的生长,并改善生产过程。发酵剂是有益菌,能确保产品安全、控制生产过程和稳定产品货架期。 1.发酵剂活性 在腌肉产品的生产中葡萄球菌和乳酸菌是最重要的细菌,功能简单描述如下: 细菌活性在肉中的活动优点 葡萄球菌产生硝酸还原酶颜色形成促进颜色形成产生过氧化氢酶颜色稳定性防止变色和酸败蛋白分解形成香气提高香气 脂肪分解形成香气提高香气 乳酸菌形成有机酸降低PH 干燥、质地、安全形成细菌素提高安全安全,增加营养价值 复合菌降低氧化还原电位抑制好氧菌安全,形成颜色营养竞争抑制本土细菌控制,统一生产 1.1葡萄球菌 选择葡萄球菌的关键点是其对pH和温度的耐受力,它们在发酵过程中在相对的低温条件下产生重要的酶。葡萄球菌除了抑制过氧化氢引起的酸败外,可促进色泽的形成和色泽稳定。最常用的葡萄球菌是肉葡萄球菌和木糖葡萄球菌,混合的益处在于2种菌能发挥其相应的作用。 葡萄球菌产生的酶不仅用于肉中产生蛋白和脂肪分解,还可以促进香气的形成。 1.2乳酸菌 乳酸菌被运用主要是因为它们可以改善工艺过程改变并可以提高产品稳定

的制作程序。乳酸菌发酵的主要营养元素是糖,并且生产有机酸,酸化过程导致pH的下降,这将提高保水能力,有利于干燥过程。而且,不断降低的pH值将影响颜色的形成,并抑制杂菌的生长,从而提高产品安全性。应用于香肠产品的乳酸菌的选择条件是要求有酸化能力、是同型发酵的(无气体产物)、主要产生乳酸(口感温和)或有一点醋酸(更多刺激性口感),并且可以抑制杂菌。 乳杆菌、片球菌等乳酸菌适合生产发酵香肠、干香肠。 即使使用相同的配方用来生产各种产品,例如salami,因为原材料是多种多样的,杂菌的酸化能力是不可预知的。即使在杂菌最初的低水平(如灌肠前每克肉糜中含有102-103cfu的乳酸菌)添加发酵剂和未添加发酵剂的产品在25℃时酸化过程是不可控的(如左图)。添加发酵剂(M17/M18+BG-112)的产品酸化过程可以控制(如右图)。 2.发酵剂和生产工艺 按配方、产品直径、要求的工艺时间和可用的设备和终产品要求选择一款合适的发酵剂。要选择适当的Lyocarni发酵剂时,以下参数可供参考: 参数属性考虑:优势和劣势 发酵剂类型传统型/快速型T:传统型发酵剂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较长的时间, 但它可提供更浓郁的香气和更深的色泽 R:快速型发酵剂具有较短的加工时间,但会导致 香气及颜色形成不足 附加价值通过产生细菌素提高安全性 S:具有保护作用的传统发酵剂 V:具有保护作用的快速发酵剂 应用益生菌的萨拉米产品 温度温度越高,发酵越快 糖糖的添加量决定最终pH,糖的类型取决于发酵剂盐盐的水溶液浓度可能影响酸化速度

微生物发酵类药物

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相关调查 中药发酵制药技术是在继承中药炮制学发酵法的基础上,吸取了微生态学研究成果,结合现代生物工程的发酵技术而形成的高科技中药制药新技术,是从中药(天然 药物) 制药方面寻找药物的新疗效。传统的中药发酵多是在天然的条件下进行的, 而现在的中药发酵制药技术是在充分吸收了近代微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的研究成果 而逐渐形成的。其先进发酵工艺特点是:以优选的有益菌群中的一种或几种、一株 或几株益生菌作为菌种,加入中药提取液中,再按照现代发酵工艺制成产品,它是一 种含有中药活性成分、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全组分发酵液的新型中药发酵加工制剂。 一、微生物发酵中药的应用历史 早在千余年前,我国已开始用发酵方法制药,直到现在临床仍在应用的发酵(制品) 中药有六神曲、半夏曲、淡豆豉、豆黄等,其工艺均为固体发酵。 1、微生物发酵中药中所应用到的很多微生物是药用真菌或者含有真菌的混合菌群,其中药用真菌很多本身作为中药来应用。因此一定意义上讲,中药与微生物,特别 是与一些药用真菌具有密切的联系。 早在东汉年间《神龙本草经》中,就有灵芝、茯苓、猪苓、雷丸等药用真菌分 别列项论述,这些药物至今沿用不衰。 2、微生物发酵中药应用历史悠久,也是传统中药加工炮制的重要方法之一,一般 主要是起到中药复合炮制的作用。而且很多发酵之后的药物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较 好效果。 微生物发酵中药在中医药应用中得到了很大的体现。如片仔癀的主要成分是三 七的微生物发酵物;神曲由面粉、赤小豆、苦杏仁、鲜青蒿、鲜苍耳、鲜辣蓼按一 定比例混匀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 3、某些传统的微生物制剂一直使用至今,其中以不同中药作为辅料,采用微生物 处理后自身成为发酵物组成的一部分,如半夏炮制,神曲制备等。同时随着历史的 发展,微生物发酵中药的应用也在不断变化。 半夏在整个炮制过程中使用到了一些中药,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功效的以半夏为 主要组成部分的中药炮制品。半夏至汉代始用汤洗去毒,即为炮制品。南北朝时增 加生姜制、热汤洗、白芥子末制、头醋制等炮制品。唐代增加姜汁制,宋代增加麸炒、热洒炒、酸浆浸、米醋炒浸、生姜甘草桑白皮制、猪苓制、白矾制、萝卜制、 姜矾牙皂制和半夏曲。金之时期,增加米泔浸、香油炒、菜油拌炒。明代增加盐水洗、面炒醋制、杏仁炒。清代增加巴豆制、活生姜制、猪胆汁炒、皂荚白矾姜汁竹 沥制,有仙半夏和法半夏。由此可见,半夏的炮制方法繁多,而且种类各异,如仙 半夏、半夏曲等,已经成为含半夏的一个复方 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  中药发酵研究开始于80 年代,但仅是对真菌类自身发酵的研究,如灵芝菌丝体、冬虫夏草菌丝体、槐耳发酵等,大都是单一发酵。虽有报道加入中药,但也仅是将中 药当做菌丝体发酵的菌质,同时研究发现,含有中药的菌质对原发酵物的功效有影响,只是未见深入研究。目前,已有学者呼吁中药发酵制药可按新药审批办法规定开发新药。同时也开展了另一项研究,即生物转化,我们认为它与中药发酵是密不可分的 1、利用中药为培养基的组成部分,构建药性菌质,比较发酵前后中药相关成分的

发酵肉

发酵肉 发酵肉是应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加工出的具有特殊风味、色泽、质地和营养并且具有较长保质期的高档肉制品。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肉中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不仅提高了可消化性,而且发酵分解形成的氨基酸可大大改善肉制品的风味。同时,发酵肉过程中的优势有益微生物,可对致病菌和腐败菌起到竞争抑制作用,从而保证产品安全性,延长产品货架寿命。 改革开放以来,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肉类工业已呈持续增长局面,我国肉类总产量以5791万吨占全球总量的1/4,居世界首位,人均年产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已成为世界第一肉与肉制品生产与消费大国。然而在肉类加工中产品的开发,质量的提高及高新技术应用方面与肉类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仍处于发展的行列。主要体现在加工技术水平低,产品仍处在中低档产品领域,质量不稳定,欠缺规范化的生产加工工艺等,从而阻碍了我国肉类工业的发展。 我国现有大多数的熟肉制品均属于中式传统产品 和大陆型西式肉制品及高温型产品,尽管相当数量的生产企业相应地引进国外的设备,然而他们均停留在生产大量的中低档肉制品,依赖降低成本开拓市场。而国外在肉制品生产研究领域不断推陈出新,既保留传统产品,又不断创新,如

欧洲的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均采用生物工程技术用于肉制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多种类的高质量的肉制品,使产品具有香味浓郁的特殊品位,高营养价值及较长货架期的特点,并已成为欧洲国家消费者最受欢迎的产品。目前逐渐发展到美国及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国家。 以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功能型肉制品,改善和调节机体功能,以适应人们的消费观念转向健康、营养、卫生、保健方向。因此说,利用微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生产营养保健肉制品是21世纪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我国的肉制品加工业,尽管市场产品较为丰富,但面对形势的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尚需尽快的开发研制,更新更多的高品位优质产品。中国有丰富的肉资源,开发高新技术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生产出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市场前景极为乐观。 发酵肉制品主要是以猪肉为原料(也可开发在牛肉等),通过添加人工筛选和培育的优良微生物菌种,在一特定的环境中,利用糖类物质进行生物发酵,而生成有益人体吸收利用的有机酸物质等,提高产品的生物价,开发出多种风格并具有独特芳香风味的肉制品。 因此,利用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肉制品,调整食品结构,提供给人类符合健康要求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是21世纪人类对食品的需要。

氨基酸对发酵肉制品的功能研究进展

氨基酸对发酵肉制品的功能研究进展 罗玉龙,靳志敏,刘夏炜,段艳,王柏辉,靳烨* (1.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 摘要:在发酵肉制品中,氨基酸作为风味物质的前体物质,并与其他物质复合发挥抗氧化作用,并且可作为发色助剂影响肉制品的感官,本文通过阐述国内外发酵肉制品中的FAA的来源以及氨基酸在发酵肉制品中的作用,并进一步阐述风味物质的产生机理及如何控制发酵肉过量生物胺的产生,对我们更好的开发与应用发酵肉制品里的氨基酸有重要意义,并对我国未来发酵肉制品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发酵肉制品,氨基酸,风味物质,抗氧化,发色 Development function of research on Amino acids in Fermented meat products LUO Yu-long.JIN Zhi-min.LIU Xia-wei.DUAN Yan.Wang Bo-hui.C.JIN Ye*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ner Mongolia Hohhot 010018,China ) Abstract Amino acids in fermented meat products are used as precursor of the flavor substances and have antioxidant effect with components combinating.it also used as color auxiliary to influence the products color .This paper reviews sources and the function of free amino acid in fermentedmeat products in home and aboard, and further shows that the generating mechanism of flavor substances and amino acid chelate in fermented meat products and how to control the excessive production of biogenic amines.It has significant meaning to develop and apply amino acid in the fermented meat products.Meanwhile,It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uture fermented meat products. Key words fermented meat product;amino acid;flavor ;antioxidant;colorant 发酵肉制品是指盐渍肉在自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借微生物发酵和本身组织酶作用,产生具有特殊风味、色泽和质地,及具有较长保存期的肉制品,这些制品通常可根据其脱水程度、发酵程度以及发酵温度等进行分类[1]。在发酵肉制品整个加工过程中,肉类本身内源酶和微生物酶会分解蛋白质产生大量的氨基酸,从而提高了人体对发酵肉制品的消化性。而这些游离氨基酸(FAA),很多都是人体需要的必需氨基酸,有明显的生物活性,这使得肉制品的保健性和营养性得到很大的提高。氨基酸本身或与其他物质反应产生风味物质,促进肉制品的香气和滋味。同时,肉制品中一些的氨基酸与其他物质复合可以起到抗氧化作用,以及作为发色助剂改善发酵肉制品的感官,对肉制品的品质产生影响。 1 发酵肉中氨基酸的来源 发酵肉中氨基酸非常丰富,含量较高的FAA有Glu、Lys、Leu、Ala、Arg 等,增加比例较大有Glu、Thr、Lys、Val、Ile和Pro 等[2]。金华火腿的FAA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都有显著的升高,大部分FAA比腌制前提高5~20倍[3]。FAA可由内源酶和外源酶分解产生。 1.1内源酶分解 1在肉的发酵过程中,FAA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组织内源酶(组织蛋白酶和钙激活蛋白酶) 1*通讯作者:靳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畜产品加工安全方向,E-mail:jinyeyc@https://www.360docs.net/doc/e712294809.html,。 作者简介:罗玉龙(1988-),男,硕士研究生,食品安全方向,E-mail:632997881@https://www.360docs.net/doc/e712294809.html,。资金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60393);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2012BAD13B02);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NDTD2013-3);

肉制品审查细则(2006版)

肉制品检验基础知识(2006版) 二、必备的生产资源 (一)生产场所。 厂区应有良好的给、排水系统,厂区内不得有臭水沟、垃圾堆、坑式厕所或其他有碍卫生的场所。 厂房设计应符合从原料进入到成品出厂的生产工艺流程要求,避免交叉污染。原辅材料和成品的存放场所必须分开设置。厂房地面和墙壁应使用防水、防潮、

可冲洗、无毒的材料,地面应平整,无大面积积水,明地沟应保持清洁,排水口须设网罩防鼠。地面、墙壁、门窗及天花板不得有污物聚集。加工场所应有防蝇虫设施,废弃物存放设施应便于清洗消毒,防止害虫孳生。车间人员入口应设有与人数相适应的更衣室、手清洗消毒设施和工作靴(鞋)消毒池。生产车间的厕所应设置在车间外侧,并一律为水冲式,备有手清洗消毒设施和排臭装置,其出入口不得正对车间门,要避开通道,其排污管道应与车间排水管道分设。原料冷库的温度应能保持原料肉冻结,成品库的温度应符合产品明示的保存条件。 1. 腌腊肉制品 应具有原料冷库、辅料库,有原料解冻、选料、修整、配料、腌制车间、包装车间和成品库。 生产生香肠类的企业,还应具有灌装(或成型)车间。 生产中国腊肠类的企业,还应具有灌装(或成型)、晾晒及烘烤车间。 生产中国火腿类的企业,还应具有发酵及晾晒车间。 2. 酱卤肉制品、熏烧烤肉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制品 应具有原料冷库、辅料库、生料加工间(原料解冻、选料、修整和配料等)、热加工间、熟料加工区(冷却间、包装车间和成品库等)。加工车间布局应避免生熟交叉污染,热加工车间应为生熟加工区的分界线,热加工车间应有生料入口和熟料出口,分别通往生料加工区和熟料加工区。生料加工区和熟料加工区应分别设置工作人员入口、更衣室和手清洗消毒设施。 生产熏煮香肠火腿制品的企业,还应具有灌装(或成型)、滚揉或腌制间。 3. 发酵肉制品 应具有原料冷库、辅料库、生料加工间(原料解冻、选料、修整和配料等)、发酵间、晾挂间、包装车间和成品库等。加工车间布局应避免生熟交叉污染,发酵间应为生熟加工区的分界线,发酵间应有生料入口和熟料出口,分别通往生料加工区和熟料加工区。生料加工区和熟料加工区应分别设置工作人员入口、更衣室和手清洗消毒设施。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厂房应有温度控制设施,能满足不同加工工序的要求。直接用于生产加工的设备、设施及用具均应采用无毒、无害、耐腐蚀、不生锈、易清洗消毒,不易于微生物滋生的材料制成。应具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包装设备和运输工具。 1. 腌腊肉制品 应具有选料、修整、配料、腌制和包装等设备或设施。生产腊肉类还应具有晾晒及烘烤设备或设施;生产生香肠还应具有灌装设备或设施;生产中国腊肠类还应具有灌装、晾晒及烘烤设备或设施;生产中国火腿类还应具有发酵及晾晒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