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考试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三种理解:

1,美学上的意义,作为美学上的概念,与"风景"同义,景观作为审美对象,是风景诗.风景画及风景园林学科的对象;

2,地理学上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

3,景观生态学上认为景观是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集合,一个景观包括空间上彼此相邻,功能上互相有关,发生上有一定特点的若干个生态系统的聚合.

景观生态学:控制某一地区不同空间单元的自然----生物的关系.

特征:1,生态系统的聚合

2,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和相互影响

3,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

4,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相对应

景观要素:指景观的各组成单元(各生态系统)

景观异质性:指在一个景观区域的景观元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

景观格局:一般指景观成分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特征,类型,数目,空间配置

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规划管理

景观结构:指不同景观要素这间的空间关系(包括能量,物质和物种分配与各种生态系统的形状,大小,数目,各类和构图关系

景观功能:指各种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能流,物质流和物种流

景观变化:指景观在结构与功能上随时间的变化

景观管理:将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主要内容是通过分析特征,对其综合分析,提出景观利用管理的最优化方案,包括:1,景观生态分类;2,景观生态评价;3,景观生态规划

设计;4,景观规划设计的实施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2,生物多样性原理;3,物质流动原理;4,营养再分配

原理;5,能量流动原理;6,景观变化原理;7,景观稳定性原理

景观要素的基本类型:斑块,走廊,本底

斑块:在外貌上与周围地区(本底)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性地表区域

走廊:与本底有所区别的一条带状土地

本底:范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

斑块按起源分:干扰斑块,残余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入斑块

干扰斑块:本底内各种局部干扰形成的斑块,分为自然干扰与人为干扰

特性:1,具有高周转率,持续时间短,消失较快

2,由长期持续干扰形成的干扰斑块,稳定性强

残余斑块:由于斑块周围的地块受到干扰而形成的,分为自然的与人为的

特性:1,高周转率

2,长期干扰也可以形成残余斑块

环境资源斑块:起源于环境的异质性,由环境资源异质性导致产生的斑块(沙漠中的绿洲,森林中的沼泽地)

特性:1,周转率低;2,较稳定

引入斑块:人为的向一块土地引入有机体,就造成引入斑块,属人为干扰.一种是种植斑块,另一种是聚居地,后者存在时间长

聚居地特性:1,聚居地的生态结构取决于代替后来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类型益处

2,聚居地高度人文化,其成功与否取决于人类的管理活动和持久性

斑块的大小(采伐区大小)一方面影响到能量和营养的分配,另一方面影响到数量

岛屿生物地理学:S=CA

S=f(+生境多样性,±干扰,+面积,-隔离,+年龄,"+"表正相关,"-"表负相关)

S:种数 A:面积 C:常数(0.25-0.30)

斑块的形状:形状系数D=

D:形状系数 L:斑块周块长度 A:斑块面积

比值D=1,则斑块为圆形,D越大说明该斑块周边越发达

生态学意义:对生物的散布和觅食具有重要作用

边缘:任何两个生态系统相邻处均形成一个过渡带,称之为边缘.分为固有边绷和诱导边缘,该过渡性表现在:由一种环境条件组合过渡为另一种环境条件组合,由一类动植物组合过渡为另一类动植物组合,不仅包括两个生态系统内部的成分,并且包括独特的成分

环境资源上的差异造成的边缘称为固有边缘

天然干扰或人为干扰(包括人为引入)造成的边缘称为诱导边缘,该过渡显著,是短期现象,由于植被的发育,到一定时期边缘消失

影响边缘宽度范围因子:1,太阳角起的作用很大,向赤道方向的边缘宽度超过向北极方向的宽度

2,温带地区边缘和宽度超过热带

3,主风干燥作用大,主风方向的边缘宽度超过其他方向

4,斑块和本底在垂直结构上差异越大,边缘宽度越大

边缘种:指仅生存于或主要生存于边缘的种,而内部种则相反

走廊:是两边均与本底有显著区别的狭带状土地,既可能是一条孤立的带,也可能与属于某种植被类型的斑块相连

走廊作用:运输,保护,资源和观赏

走廊按起源可分为:干扰走廊,残余走廊,环境资源走廊和种植走廊

本底:是占面积最大,连接度最强,对景观和功能起的作用最大的景观要素,影响物质流,能量流

本底的判定:1,面积的大小(50%以上)2,连通性;3,对景观动态的控制能力

区分本底与斑块的三条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和动态控制作用

本底的孔隙度:单位本底面积上的斑块数目的多少与斑块大小无关,是景观斑块密度的量度

孔性的生态意义:1,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本底中不同斑块的隔离程度,而隔离程度影响到动植物的基因交换,并进一步影响到它们的遗传分化

2,可以说明边缘效应,而边缘多少与动植物的分布和生存有一定关系,孔性低说明本底中的环境受斑块影响少

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三个层次

遗传多样性:是种内所有遗传变异信息的总和,蕴藏在动植物和微生物个体的基因里

物种多样性:指以种为单位的生命有机体的复杂多样化

景观多样性:即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六大原素:1,生境的丧失和破碎化;2,引入物种;3,动植物的过量利用;4,土壤,水

和大气污染;5,全球气候变暖;6,工业化和农业与林业

景观多样性的描述指标:1,丰富度或相对丰富度;2,多样性指数;3,相对分块性----威纳指数;4,景观均匀性;5,景观优势度1-E;6,相对分块性

景观多样性:指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向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景观空间格局:指形状,大小不同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配置

Forman划分的景观结构类型:1,分散的斑块景观2,网状景观3,交错景观4,棋盘状景观

景观分布格局常见的形式:1,均匀分布格局2,聚集分布3,线状分布4,平行分布5,特色组合

景观要素的格局是非随机的,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规则式均匀格局:指某一特定景观类型要素间的间距相一致

2,聚集格局:原野,农田多聚集在村庄附近

3,线状格局:干旱地区流沙分布的耕地

4,平行格局:山地的山顶植被很特殊,相互平行分布

土地评价: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对土地性状进行估计的过程,它包括对地形,土壤,植被,气候和土地其它方向的调查研究以及对调查资料的分析说明,以便按照适合于评价目的的方式,确定并

比较有希望的土地利用种类.

土地评价的基础:是土地利用和土地之间的比较.土地评价的核心就在于评价每一种土地利用的要求和限制因素,并且与不同地区土地特性进行比较,即:要在一个地区为不同土地类

型的各种利用适应性做出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