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发生原理及安全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安全生产事故原理及防范措施

一、前言

安全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永恒的主题,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要确保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就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重视安全工作。 在实际安全管理工作中,人们往往因为对事故发生的原理了解不透,导致安全管理工作不能抓住重点,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能真正落到实处,甚至多次发生重复事故。因此,对事故发生的原理进行科学地辨析,从而利用科学的安全方针预防事故的放生,使企业安全管理做到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对确保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二、事故发生原理

(一)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理论,阐述导致伤亡事故各种原因因素间及伤害间的关系,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是某个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海因里希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因果连锁关系。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颗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的几颗骨牌相继被碰倒。如果移去中间的一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参见图1。

图1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二)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能量在生产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人类利用能量做功以实现生产目的。人类为了利用能量做功,必须控制能量。在正常生产过程中,能量受到种种约束和限制,按照人们的意志流动、转换和做功。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能量失去了控制,超越人们设置的约束或限制而意外地逸出或释放,必然造成事故。

如果失去控制的,意外释放的能量达及人体,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了人们承受能力,人体必将受到伤害。图2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示意图。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伤害事故原因是:

①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 ②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

图2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示意图

因此,事故是逸散能量失控的结果。人或物体接触能量越大,能量越集中,时间越长,次数越多,接触越易伤害或损害的部位,则发生的事故就越严重。表1列举了部分能量逸散失控导致各种事故的类型。

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通,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这种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轨迹交叉理论将事故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从事故发展运动的角度,这样的过程被形容为事故致因因素导致事故的运动轨迹,具体包括人的因素运动轨迹和物的因素运动轨迹。

(1)人的因素运动轨迹

人的不安全行为基于生理、心理、环境、行为等方面而产生。

1)生理、先天身心缺陷;

2)社会环境、企业管理上的缺陷;

3)后天的心理缺陷;

4)视、听、嗅、味、触等感官能量分配上的差异;

5)行为失误。

(2)物的因素运动轨迹

在物的因素运动轨迹中,在生产过程各阶段都可能产生不安全状态。

①设计上的缺陷,如用材不当、强度计算错误、结构完整性差等;

②制造、工艺流程上的缺陷;

③维修保养上的缺陷,降低了可靠性;

④使用上的缺陷;

⑤作业场所环境上的缺陷。

在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按1)→2)→3)→4)→5)的方向顺序进行,物的因素运动轨迹按①→②→③→④→⑤的方向进行,人、物两轨迹相交的时间与地点,就是发生伤亡事故的“时空”,也就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四)系统安全理论

所谓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识别危险源并使其危险性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系统安全的基本原则实在一个新系统的构思阶段就必须考虑其安全性的问题,制定并开始执行安全工作规划——系统安全活动,并且把系统安全活动贯穿于系统寿命周期,直到系统报废为止。

系统安全理论的主要观点:

(1)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的故障在事故致因中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的

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

(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能够造成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称作危险源,来自某种危险源的造成人员伤害或物质损失的可能性叫做危险。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应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消除几种选定的危险。

(4)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安全认识危险源和危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由于受技术、资金、劳动力等因素的限制,对于认识了的危险源也不可能完全根除。由于不能全部根除危险源,只能把危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即可接受的危险。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万一发生事故,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

通过以上分析并结合系统安全工程理论我们可以得出事故发生原理: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不良的作业环境(有时他们还相互影响)导致了事故隐患的产生,事故隐患作用于危险源导致其能量或危险物质逸散失控作用于人体或设备并超过起承受能力,从而导致人员伤亡、设备设施损坏和财产损失,即发生事故。由图1表明,事故形成的过程中,管理缺陷、事故隐患、危险源是形成事故的必要条件,三者缺一不可。安全管理实际上是对人、物、环境的管理,因此,管理上的失误或缺陷是发生事故的深层的、间接的原因。图3为事故因果关系图。

图3事故因果关系图

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视安全操作规程,如不按安全的规程进行操作或工作;人为的使安全装置无效;冒险进入危险场所等;

2、违反劳动纪律,在工作场所追逐打闹等;

3、误操作或误处理,如进行运输、起重、修理等作业时信号不清、警报不明;误用有缺陷的工具等;

4、未使用或未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物的不安全状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的固有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的维修、维护不良;

3、无警戒或警戒设施有缺陷,缺少安全装置或者安全装置有缺陷;

4、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不良的作业环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施工作业场所光线不足、通风不良、场地狭窄、地面油污等。

管理上的失误或缺陷表现在:

1、生产工艺有缺陷,不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

2、安全管理不科学,安全组织机构不健全,没有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