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民歌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启示
原生态民间唱法走进高校声乐教育初探

原生态民间唱法走进高校声乐教育初探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原生态民间唱法是一种独特而珍贵的艺术形式。
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精髓之一,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内涵。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流行音乐的盛行和西方声乐教育的普及,原生态民间唱法逐渐边缘化,很少被人们所重视和传承。
近年来,一些高校开始探索将原生态民间唱法纳入声乐教育中,以期对学生的声乐技巧与艺术修养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尝试,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来重新认识和传承这一宝贵的艺术遗产。
原生态民间唱法具有独特的声乐技巧和表达方式。
在原生态民间唱法中,声音的发声、音色的控制和音域的运用都有其独特的方式和要求。
学习原生态民间唱法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声乐技巧的多样性,培养其对音乐的敏感度和表现力。
原生态民间唱法融入声乐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
中国的原生态民间唱法源远流长,不仅在声乐技巧上有独到之处,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原生态民间唱法,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精神与风情,进一步提升其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
原生态民间唱法的传承对于保护和传扬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原生态民间唱法是中国古代普通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其歌曲多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
随着时代的变迁,原生态民间唱法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将原生态民间唱法融入声乐教育中,可以为其传承提供一个新的渠道和平台,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学习和传承这一宝贵的艺术遗产。
原生态民间唱法走进高校声乐教育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原生态民间唱法的技巧和表达方式与传统的西方声乐教育有所不同,需要相关教师具备深入了解和掌握的能力。
原生态民间唱法的教材和曲目相对较少,需要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编写,以供教学和学习使用。
由于现代社会对流行音乐的偏好,原生态民间唱法在学生中的接受度可能会较低,需要通过推广和宣传来提高其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
原生态民间唱法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应该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传承。
原生态民歌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

原生态民歌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普通高校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主渠道,作为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的原生态民歌,在近几年的“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被真正的列入了艺术的行列。
然而,在如今的高校音乐教育中,更多注重的是西方音乐的传授,注重规范化、千篇一律的教学,我们自己的音乐是什么样子?恐怕已变成了影绰的模糊形象,因而只有将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作为音乐教育资源,才是真正的重视民族音乐文化。
标签:原生态民歌普通高校传承“原生态”是指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是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
原生态民歌是人类发展历程中一种民间原始文化的记载,是民族“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历史文物一样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如何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原生态民歌、如何更好地发展,一直是音乐界关注的问题。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的是,目前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主要依靠城市和农村中的民间音乐团体,作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的高校,在这里应当承担起这个社会责任,把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弘扬好。
一、原生态民歌的状况原生态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人民群众内心的直白。
经过长期的积淀,原生态民歌体现着独特的民族个性、文化个性和人文个性,体现着人情美、意境美、哲理美、风情美、绘画美、音乐美、形式美,透露出人们追求恬淡清淳朴自然的传统审美观。
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原生态民歌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主要有内蒙古的长、短调牧歌,河套及周边地区的漫翰调、爬山调,陕北和山西西北部的山曲、信天游,甘、青、宁地区的花儿,新疆的十二木卡姆,陕南、川北的姐儿歌、茅山歌,江浙一带的吴歌,赣、闽、粤交汇地区的客家山歌,云、贵、川交界的晨歌、大定山歌、弥渡山歌,藏族聚居区的鲁体、谐体民歌,以及其他各民族的山歌。
据1988年的统计就有十余万首。
然而,原生态民歌音乐教学却被边缘化了,甚至被砍掉,可供学习的音像资料,书籍更是少的可怜,却大量充斥西洋或流行唱法演唱的创作歌曲和五花八门的民歌新唱。
原生态民间唱法走进高校声乐教育初探

原生态民间唱法走进高校声乐教育初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原生态民间唱法在高校声乐教育中的地位也日益受到重视。
原生态民间唱法是指不依赖于任何乐器的纯粹声乐形式,它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
在高校声乐教育中探索原生态民间唱法的教学方法和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对于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原生态民间唱法的教学方法需要注重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原生态民间唱法是一种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和宣泄心情的艺术形式,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共鸣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民间音乐表演、去民族音乐传承地进行实地考察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民间音乐的情感力量和独特魅力。
原生态民间唱法的教学方法需要重视学生的声乐技巧训练。
虽然原生态民间唱法强调的是情感和表达能力,但是良好的声乐技巧对于学生的表演和演唱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音准、气息控制、喉鸣调节等声乐技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原生态民间唱法的教学方法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原生态民间唱法是民族音乐的一种传统形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也需要与时俱进,注入新的元素与创新。
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对原生态民间唱法进行创新和演绎,使之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开拓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原生态民间唱法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艺术审美。
原生态民间唱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声乐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声乐技巧和创作能力,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原生态民间唱法,为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原生态民歌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价值及保护

原生态民歌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价值及保护【摘要】原生态民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高师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原生态民歌传承面临困境,需要得到更好的保护。
在音乐教学中,原生态民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
为了保护原生态民歌,可以采取保护措施,如记录、研究和传承工作。
高师音乐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原生态民歌的保护,可以通过加强相关课程设置、推动校园音乐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展望未来,希望能够在高师音乐教学中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原生态民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原生态民歌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价值和保护意义将会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关键词】关键词:原生态民歌、高师音乐教学、价值、保护、传承、困境、应用、措施、音乐教学、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原生态民歌是中国音乐文化中极具特色和价值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音乐的兴起和传播,原生态民歌逐渐被忽视和遗忘。
在高师音乐教学中,原生态民歌的地位也逐渐受到挑战,一些学校甚至停止传授这一传统音乐形式。
研究表明,原生态民歌在高师音乐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还能够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原生态民歌也是保护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途径。
原生态民歌在高师音乐教学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等。
有必要对原生态民歌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建议,以确保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发展。
1.2 研究意义原生态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珍贵遗产,具有丰富的民族情感和历史文化内涵。
在高师音乐教学中,原生态民歌的价值和意义不可忽视。
通过研究和传承原生态民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意识和审美情趣。
原生态民歌在音乐教学中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原生态民间唱法走进高校声乐教育初探

原生态民间唱法走进高校声乐教育初探民间唱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是源于民间生活、劳动和宗教信仰等方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欢乐与悲伤、劳作与娱乐的一种表达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原生态民间唱法正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和关注。
在现代音乐教育和声乐教育中,原生态民间唱法也开始引起了一些音乐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兴趣,他们试图将原生态民间唱法融入到声乐教育中,以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和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原生态民间唱法走进高校声乐教育进行初步探讨。
一、原生态民间唱法与高校声乐教育的融合原生态民间唱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它包括苗族花腔、蒙古长调、京剧唱腔等诸多形式,不仅具有丰富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更是丰富多样的音乐宝库。
在高校声乐教育中,将原生态民间唱法融入到教学中,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更可以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和研究。
原生态民间唱法的独特演唱技巧和表现形式,也可以为学生的声乐表演提供新的理念和方法。
在高校声乐教育中,融合原生态民间唱法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学生社团的形式开展。
比如可以邀请专业的民间唱法艺术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和示范,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和学习其中的唱腔技巧和表演方法;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民间唱法比赛和展示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到原生态民间村落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亲身感受原生态民间唱法的魅力和韵味,加深他们对这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喜爱。
二、原生态民间唱法对高校声乐教育的意义融合原生态民间唱法对高校声乐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原生态民间唱法的融入可以丰富高校声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在现代音乐教育中,对原生态民间唱法的学习和掌握,并不是为了追求一种传统文化的复古,而是为了拓展音乐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音乐表达方式和技巧。
原生态民间唱法的融入可以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和研究,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原生态唱法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思考

口头的语言形 式为主 ,很少会 有用到文字 的地方 ,因此他 们 的原 生
态 唱 法 基 本 上 也 是 通 过 口头 的 形 式 而 一 代 一 代 传 下 来 的 的 , 并 不
唱法推 向广大观众 的面前 ,一方面丰 富节 目的内容, 以原生态这 种 观众平 时可能接触不 多甚至接触不 到的 民间艺术 来博取观众 的注 意
随 着 央 视 青 年 歌 手 大 赛 中 将 原 生 态 民 间 唱 法 立 为 一种 单 独 的演
聚居 地 内 ,通 常 这 种 地 区 的 教 育 较 为 落 后 , 族 民 之 间 的 交 流 多 是 以
唱形式 ,放在 与其他唱法 同等 的地位进 行比较后 ,我 国的原生态 唱
法 逐 渐 成 为 当 今 的热 点话 题 之 一 。 央视 的 这 种 做 法 无 疑 是 将 原 生 态
来 指 导 中 国传 统 民族 音 乐 的教 学 , 我 国 的传 统 民 族 音 乐基 本 上 己被 当前 的 主 流 音 乐 所 淹 没 。 同 时 由 于 当 前 的声 乐 教 学 比较 注 重 和 强 调
在歌城技 巧方面 的学习 ,学生对 音乐的 审美 能力降低 ,缺 乏独立 的 审美视 角 ,高校声 乐教育走入 一个瓶颈期 。再有 ,各 高校 的声 乐教 学 的课程 设置和教 学 内容安排 上也基本雷 同, 比较优 势较 弱 ,各高
过 程 中 和 国 际化 过 程 中其 生 存 的 空 间 会 不 断 的缩 小 ,对 其 传 承 和 发
弘扬 中华 民族传统文化 以及我 国特 色社会主义精 神文 明建 设所不可 缺少 的一 步。高校是 国家人才培 养的主要机构之 一 ,肩负着 我 国高
等 人 才 的 培 养 任 务 ,更 应 该 举 起 原 生 态 音 乐 教 学 的 大 气 ,将 原 生 态 唱 法 融 入 高 等 声 乐 ,利 用 高 等 教 育 在 科 研 发 面 的 优 势 ,对 原 生 态 唱 法 的 资料 进 行 搜 集 、 整 理 和 研 究 , 利 用 高 校 现 代 化 的 专 业 教 育 手 段 来继承和发展原生态唱法,培养原生态音乐人才。 其 次 ,当 前 我 国 高 校 的声 乐 教 学 发 展 需 要 原 生 态 唱 法 的 加 盟 。
原生态民间唱法走进高校声乐教育初探
原生态民间唱法走进高校声乐教育初探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民间唱法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生存空间和传承环境。
近年来,一些高校声乐教育开始探索将原生态民间唱法引入教学中,以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和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本文将针对原生态民间唱法在高校声乐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一、原生态民间唱法的特点原生态民间唱法是指在特定的地域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声乐表现形式。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承性强:原生态民间唱法是代代相传的宝贵文化遗产,通常是由祖辈、长辈或专门的传统艺人传授给后人。
在传承过程中,不仅传授唱歌的技巧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传授唱歌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方式。
2.地域性强:不同地域的原生态民间唱法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体现了当地人民对自然环境、生活习俗和民族文化的认知和表达。
3.情感表达深刻:原生态民间唱法通常是通过简单的旋律和朴素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其情感真挚、质朴,往往能触动人心。
二、原生态民间唱法在高校声乐教育中的应用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高校声乐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西方古典音乐的传统范畴,开始注重挖掘和传承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生态民间唱法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正在逐渐受到高校声乐教育的关注和引入。
1. 丰富音乐教育内容传统的高校声乐教育通常以西方古典音乐为主要内容,而原生态民间唱法的引入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音乐学习内容。
通过学习原生态民间唱法,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音乐语言和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音乐体验和认知。
2.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原生态民间唱法强调情感的真挚表达,要求演唱者在唱歌过程中融入自己对生活、自然和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这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对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和情感,提高表演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3.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国拥有悠久的传统音乐文化,原生态民间唱法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部分,其引入高校声乐教育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中国音乐传统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原生态民间唱法走进高校声乐教育初探
原生态民间唱法走进高校声乐教育初探【摘要】本文通过对原生态民间唱法在高校声乐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初探,探讨了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以及与现代声乐技巧的结合。
分析了原生态民间唱法在声乐教育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了创新教学方法。
研究认为,原生态民间唱法对高校声乐教育具有重要启示,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展望。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校声乐教育提供更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推动声乐教育的创新发展,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和技能。
【关键词】原生态民间唱法,高校声乐教育,传统文化,现代声乐技巧,挑战与机遇,创新教学方法,启示,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原生态民间唱法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深入,原生态民间唱法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随着文化多样性和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原生态民间唱法再次受到高校声乐教育领域的关注,成为声乐教育中备受瞩目的一块研究领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原生态民间唱法在高校声乐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其对声乐教育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原生态民间唱法的特点和传统,探讨其如何与现代声乐技巧结合,为声乐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目的还在于分析原生态民间唱法在声乐教育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寻找创新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以推动声乐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最终旨在探索原生态民间唱法在高校声乐教育领域的潜力和价值,为培养具有民族特色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声乐人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的实现将对高校声乐教育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丰富声乐教育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原生态民间唱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原生态民间唱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历史悠久,深受人民喜爱。
在传统文化中,原生态民间唱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代表着一种纯朴、真实的艺术形式。
原生态民间唱法走进高校声乐教育初探
原生态民间唱法走进高校声乐教育初探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音乐教育的深入发展,原生态民间唱法逐渐受到了高校声乐教育的重视。
原生态民间唱法是指那些流传在乡村、民间的唱法,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高校声乐教育将其引入教学内容,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修养,更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原生态民间唱法对于学生的声乐技巧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原生态民间唱法通常采用自然呼吸,注重对腹腔的运用,因此可以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呼吸器官,培养自然而顺畅的呼吸方式。
民间唱法在音域的运用和共鸣的形成上也有独特的方法,学生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技巧,可以加深对音域的掌握,提高声音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原生态民间唱法能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正在逐渐丧失,年轻人对传统音乐的兴趣也逐渐减少。
民间唱法作为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其独特的韵律和歌词也传递着民族的情感和历史。
通过学习原生态民间唱法,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原生态民间唱法还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在西方音乐的影响下,许多学生的音乐世界是狭隘的,只了解西方音乐的一部分,对中国音乐的了解较少,甚至对民间音乐一无所知。
而原生态民间唱法作为中国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语言,通过学习民间唱法,学生可以开拓自己的音乐视野,了解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音乐风格,丰富自己的音乐修养。
在将原生态民间唱法引入高校声乐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由于原生态民间唱法往往没有详细的教材和理论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可能面临教材不全面和归纳总结不足的困难。
学生对原生态民间唱法可能存在抵触心理,认为它过于古老和陈旧,与现代音乐相比缺乏吸引力。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原生态民间唱法的学习积极性。
原生态民间唱法走进高校声乐教育对学生的声乐技巧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以及音乐视野的拓宽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高校声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分析及融入
高校声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分析及融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音乐艺术的需求不断提高,高校声乐教学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和综合化发展的道路。
在声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本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综合素质。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对此进行重要性分析,并探讨如何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具体做法。
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每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独特的音乐形式和艺术作品。
从古代的雅乐、宫廷音乐,到现代的民间歌谣、地方戏曲和民间音乐,每一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表达方式。
通过学习民族音乐文化,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了解到世界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风貌和音乐风格,能够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热爱。
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学习到音乐技能,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民族情感和民族心态。
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音乐表演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
音乐是一种集感性、思维性和创造性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学习民族音乐文化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如何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普及。
高校声乐教学首先应该加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普及,通过音乐课堂讲解、音乐会演出、文化交流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深入体验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使其成为学生音乐修养和文化素养的一部分。
二、开设民族音乐课程。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可以开设专门的民族音乐课程或者专题讲座,让学生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民族音乐文化。
通过选修这些课程,能够使学生对民族音乐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原生态民歌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启示
作者:宋雪
来源:《北方音乐》2020年第01期
【摘要】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民间文化出现在日常生活
中。原生态民歌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不仅代表着一个地区和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还
蕴含着该地区几千年的地区文化。因此,将原生态民歌引入到高校的声乐课堂上,不仅能传承
中国优秀民族文化,还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到我国优秀民歌文化传承的民族韵
味。本文简要介绍了原生态民歌文化融入高校声乐课堂的意义及其引入措施,为传承我国优秀
原生态民歌文化提供一定的教学启示。
【关键词】原生态民歌;高校声乐;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 2020) 01-0174-01
【本文著录格式】宋雪.原生态民歌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启示[J].北方音乐,2020,Ol
( Ol):174,176.
引言
大部分民歌讲述的都是人们辛苦劳作、幸福生活的场景,将具有当地语言特色的词带入到
充满原生态气息的乐曲中,就形成了一首极具特色的原生态民歌。虽然这些民歌没有音乐的章
法,但其蕴含的文化气息却非常浓厚,将民歌文化引入到高校声乐课堂上,能够扩宽学生的知
识面,让学生在了解的过程中创造出富有民族气息的优秀作品,为中国音乐事业做出贡献。
一、原生态民歌文化与高校声乐教学融合的意义
(一)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目前,我国各大音乐高校都在积极响应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将我国优秀的
传统音乐文化引入到高校的音乐课堂中,并引导学生参与到文化复兴和文化传承的任务中,让
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到原生态民歌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各大音乐高校还
开设了民歌文化课程,开展了原生态民歌音乐节,开设了民歌社团,购置了大量民间乐器,让
学生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感受民歌文化的魅力和优点。民歌文化的内容大多比较贴近人们的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常生活,代表的地区文化比较丰富,增强了学生对民歌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感,不仅能够有效
传承我国民歌文化,还能传承我国极具历史感的地区文化、民族文化[1]。
(二)扩宽学生的学习范围
传统的声乐课堂中,学生学习到的教材内容大多来自于外国译本,学习的声乐唱法也比较
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还容易禁锢学生的思想,影响学生的音
乐创作灵感,限制了我国声乐文化的发展方向。但是,高校在将原生态民歌融入到日常教学
后,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教材。为了将
原生态音乐与传统声乐课堂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学校就应该组织教师和学生对各地区的民歌进
行实地考察和学习,让学生和教师感受到当地独特的文化气息,并了解到民歌创作的主要背
景。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正确完整的民歌,还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
学习到我国各个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区文化,并了解各地区、各民族使用的弹唱乐器。激
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为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提供有效的素材,并且,还能提高学生对基础声乐知
识的掌握度和对其他民族乐器的了解度。能够引导学生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音乐,提高
我国原生态音乐的艺术价值,加深原生态音乐的文化底蕴[2]。
(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感和自豪感
原生态民歌文化不仅代表地区文化、民族文化,还是传承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的重要载
体之一。原生态民歌文化最开始只有基本的当地特色文化,但随着我国朝代的更替和文化潮流
的冲击,表达的内容和情感都有了改变。受到时间和地区特色的洗礼,原生态民歌文化承载着
我国东西南北中各个地区的独特地区魅力,以及我国56个民族的特殊民族文化气息。因此,
将原生态民歌文化引入到高校声乐课堂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地方特色文
化,丰富音乐创作的内容和声乐演唱情感,还能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感和民族文化传承自
豪感。让音乐高校的声乐人才创作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促进我国传统音乐与世界
音乐文化交流融合,提高我国的音乐文化地位[3]。
三、原生态民歌文化与高校声乐融合的措施
(一)加强对学生音乐传承感的培养
原生态民歌包含着丰富的人民生活文化,在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中受到各个时期的文化
冲击,其表现形式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变。可以说,原生态民歌是表现我国各个地区、各个民
族、各地发展的重要媒介之一。由于民歌的传唱度较高,目前,我国大部分原生态民歌都被完
整地传承下来了,这类比较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给人们提供很好的学习研究资料。目
前,我国各大音乐高校对传承原生态民歌的兴趣比较浓厚。校内的声乐人才较多,大部分声乐
学生都受到过专业的训练,将原生态民歌与日常声乐教学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
习兴趣,还能够将这种民族文化完整地传承下去。例如教师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展示一些民歌视频和民歌资料,让学生学习这些民歌的唱法,让学生感受民歌富含的生活气
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民族文化传承感。
(二)增设民歌文化课程
目前,我国各大音乐高校对声乐学生进行的培养方向主要集中在美声等方面,这类声乐的
创作章法具有一定的规律,学生日常学习的声乐教材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
培养。但是,我国原生态民歌受到地区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文化冲击,其表
现形式比较丰富,涉及到的领域也比较广阔。将原生态民歌文化引入到高校声乐课堂中能够很
好地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原有的声乐基础上了解到更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为学生提供
优秀的创作条件,让学生在了解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音乐风格。例如学校可以删除一些不
必要的课程,将传统的声乐课和民歌课安排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学习两种音乐,感受到不同文
化的表现方式[4]。
(三)将中西声乐文化进行融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等都在进行着择优避劣的有效融合,音乐
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也在对自身进行着一定的改革。为了完成更为优秀的音乐作品,将中国优
秀传统文化与西方优秀音乐文化结合起来,能够拓宽学生的创作方向,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
程中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文化碰撞,激发学生的创作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
力,为新音乐的产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拉近了我国与西方优秀文化之间的距离,能够帮助我
国相关文化进行深度的改革升级,丰富我国音乐文化的色彩。例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
对原有教材的编排进行适当的修改,在其中加入民歌文化,也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两种文化融合
在一起,并进行新的谱曲,创作出新的音乐。
四、结束语
原生态民歌文化不仅仅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我國千百年来人们日常生活和文化冲
击的真实展现。原生态民歌文化蕴涵着我国多个地区、多个民族的文化精华,其表现形式的多
样性和表达情感的丰富度,都能作为优秀的声乐课堂授课内容。将民歌文化融入到高校的声乐
课堂中,不仅能够保证民歌文化的传承度,还能促进中西优秀音乐文化的融合,激发学生的创
作灵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感,促进我国音乐文化的发
展。
参考文献
[1]陈夕阳.浅析左右江域原生态壮族民歌融入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J].艺术评鉴,2018,
560(9):100-10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李玲.声乐课堂中融合原生态歌曲教学探析[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17):177.
[3]季伟.论高师声乐教学与地方民歌传承保护的结合发展[J].歌唱艺术,2017(9):39-43.
[4]吕迎春.声乐教学中对民歌风格的准确把握[J].祖国,2017:179.
作者简介:宋雪(1984-),女,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声
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