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民歌特点及艺术魅力
中国原生态民歌的传承

中国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尹明军 5/12 原生态民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弘扬中华民族与艺术的源泉。
同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欧美文化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冲击太大了,加强对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对于拯救、挖掘、弘扬祖国丰富的民间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一、原生态民歌的意义(一)原生态民歌本身的艺术魅力原生态民歌在舞台形象上都有固定的模式,色彩亮丽,各具特色。
其次,各民族都具有超凡的声音魅力,她们或高亢飘逸或深沉沧桑,都充满着原生态的乡土野性气息。
(二)原生态民歌有助于人们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原生态民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内容贯穿人生的各个阶段,覆盖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
(三)原生态民歌具有史书般的作用许多原生态民歌就像一部百科全书,一部史诗,记录了某个民族的变迁,在文化、历史、社会、哲学、审美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四)原生态民歌是中国民族声乐创作的源泉我国专业的声乐作品创作是在我国传统音乐,特别是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创作技法而创作的。
综上所述,民歌自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民歌本身所具有的很多传统文化也使其显得极为珍贵,同时民歌直接反应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劳动、风土人情、爱情婚姻、日常生活,是人民生活的亲切伴侣,社会斗争中的武器,是交流情感、传播知识的工具,也是认识一个民族的情感、性格、历史、社会、民风民俗的宝贵资料,在音乐创作方面,民歌作为一种原始资料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一)认清现状是原生态民歌传承与发展的前提条件1、原生态民歌存在生存危机(1)原生态民歌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2)原生态民歌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3)原生态民歌难以进入音乐课堂2、原生态民歌的生存现状良好根据专家学者的观点,原生态民歌的生存在一定程度上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而不断地受到威胁。
(二)保护是原生态民歌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环节(三)原生态民歌的发展1、原生态民歌在国内的发展(1) 打造树立民歌品牌(2)利用原生态民歌创作新民歌2、原生态民歌在国外的发展三、结论原生态民歌是我国传统音乐的精髓,是穿越数千年时光流淌至今的中华音乐血脉,为了不在我们这一代中断、干涸,我们应竭尽全力来保护她、传承她。
试析原生态民歌之魅力所在

3 多 姿 多 彩 的 原 生 态 民 歌 唱 法
中国有 5 个 民族 , 民族都有他 们的原 生态 民歌 。正 因为如 6 各
此, 原生态 民歌才显得如此多 姿多彩 。原生态 民歌 的多样性不仅表
现在它 的演 唱方法上 , 表现 在它的演 唱形 式上。 还 从演 唱方法来看 ,
歌曲与用原生态唱法演绎 的歌曲相 比有种种“ 优越性”它 仍然存 在 ,
如, 蒙古 的长调、 短调 、 牧歌 ; 河套及周边地 区的漫翰 调 、 山调 ; 爬 西 北地 区高亢 、 火辣 、 激情 的信 天游 , 以及 江南 小调 、 四川清音 、 剧 、 京
川剧 、 豫剧 、 越剧 、 黄梅戏等 。所有 这些 都充分地反映出 中国原生态
法” 美声唱法是产生于 1 世纪意大利 的一种 演唱风格。 。 7 由于这种 唱法音色优美 , 富于变化 ; 声部 区分严格 , 视音区 的和谐 统一 ; 重 音 量、 音域 的可 塑性 大……这些优越 性使它一 经形成 , 很快盛行 于 便 全世界。现在所说的美声唱法是 以传统 欧洲声乐技术、 尤其是 以意
关键词 原 生 态 民歌 艺 术 魅 力
2 艺 术 规 律 的 呼 唤
单 调、 单一 , 艺术 之大忌 , 艺术的可贵就在于多姿多彩 。
不可否认 , 学院派 民族唱法的发声方法确实具有科学性 。它在
原生态 民歌演唱 的基 础上 成功地加人 了西方传统科学 的发声方法
元素 , 使学 院派 民族 唱法具有非常显著 的特点 , 几十 年来影响 了整
多大 , 可以说它 曾经作 为中 国民歌 演唱的主体 被人们认 可 , 至到 甚
现在这种地位仍然是不 可动摇 的。学院派 民歌 队伍仍 然在不 断扩
原生态唱法简介

原生态唱法简介原生唱法的存在是客观事实。
它最初源自于我国民间极少数人的口中,但分布广泛。
之后又数次成为央视青歌大赛的亮点声音,并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今天店铺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原生态唱法。
原生态唱法的发声原理是新生儿的哭声,该哭声的发声位置恰恰是在人体的胸腔,于是原生唱法就成为了人类唯一的原自然声发声方法。
原生唱法的问世对于我国民族声乐的未来乃至对世界声乐的发展都将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原生态唱法"这个名词通过青歌赛已被众多人所熟知,它包括我国丰富多彩、形式繁多的民间音乐的各种类型,除了民间歌曲外,还有民间戏曲演唱、民间曲艺(说唱)演唱等,总体上说是最接近民族、民间的没有经过太多修饰的一种唱法,它是民族唱法的初形和起源。
而民族唱法在继承我国民族传统唱法的基础上,借鉴了系统科学美声唱法的特点,经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总结出来的一种完美的唱法。
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它们同样来自中国这片土壤,民族唱法从原生态发展而来,以民族音乐素材和中华民族的审美观点为载体,以科学的发声方法为手段,逐渐形成了一种成熟完善,内容丰富的演唱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又可以说原生态唱法也属于民族唱法的一种。
两者在如今音乐事业繁荣发展的今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互通和交流,中央电视台青歌赛等主流媒体的重视,使得积蓄已久的两种唱法在这一时间点上同时绽放,并表现出了特有的旺盛的生命力。
原生态唱法的简介每种唱法各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并区别于其他唱法,就如同某种文化不能取代另外一种文化一样,同时它也是随着地域、阶段的不同而改变。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大转型,人们生存状态、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文化需求和审美趣味在快速衍变,因此声乐艺术的发展也应与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人民需求相结合,我们要提倡多种不同形态、不同层面和不同趣味、不同唱法的创新。
原生态唱法出现在文化繁荣的今天,以其独特的形式,质朴的情感,天然的唱法独树一帜,也成为了一种时代的产物。
原生态民歌

第一章:原生态民歌的概念与特征,首先什么是原生态民歌:原生态民歌,是我国各族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由民间口头传唱、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
我国的原生态民歌的作品极为丰富,主要有内蒙古的长、短调牧歌,如《小黄马》《辽阔的草原》。
2007年10月24日,我国的首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搭载了三十余首歌曲奔赴太空,其中一首就是蒙古族长调民歌《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蒙古的“呼麦”:代表作《阿尔泰山颂》、《额布河流水》《布谷鸟》、还有《侗族大歌》,它极为罕见的代表性曲目有《耶老歌》、《嘎高胜》、《嘎音也》、《嘎戏》经典曲目《蝉之歌》。
是CCTV第十二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原生态个人单项银奖”和“观众最喜爱的歌手”奖等等然后是原生态唱法。
原生态唱法,是近几年比较热门的一个词汇。
在2004年8月山西左权举行“全国民歌南北擂台赛”以后,专家发现许多民歌不经过任何雕饰、包装和美化,他们如自然界原始状态的东西清新自然,歌声美如天籁之音。
原生态唱法就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未经过专业训练、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
因此命名为原生态唱法。
下面是原生态民歌的特征,我将它分为了六个特点。
第二章:关于青歌赛与“原生态”民歌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原生态”民歌我将它分为了三小节。
第一关于青歌赛。
青歌赛创办于1984年,是国内影响最大、最权威、最具美誉度和公信力的声乐赛事。
利用此项乐坛比赛盛事,向社会各界人士及声乐爱好者们诠释音乐的新概念、新定义、新形式,在底蕴上远远超于其他选秀性质的节目。
为中国歌坛输送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
如关牧村、殷秀梅、彭丽媛、宋祖英,韦唯、毛阿敏、杭天琪、胡月、范琳琳、王宏伟、谭晶等选手。
为中国歌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
并且首次在个人决赛中采用的分轮淘汰制,开了中国声乐赛事PK对决的先河。
第二:“原生态”民歌在青歌赛中的繁衍。
论原生态民歌的审美特征

时也体现 了歌词 的通俗易懂 以及它的趣味性。
质, 它不是诗化 的文学语 言 , 既 没有外在 的形式特 征 , 更 没有 内在美的 内容体现 。他们都是百 姓在 生产生活当 中既兴创作 的, 从创作到成熟都没经过加工 的, 是 土生 土长 的民间音乐 。
才会有今天 我们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 歌词 的野味美 。 原生态 民歌 的歌词 , 不具备诗美 的语言特 人们生活习惯的差异 ,
曲调 都有 它独 自的特点 和魅 力。例如 、 江南一带 的民歌 , 主要 以小调为 主 , 旋律的起伏 不大 , 轻柔 流畅 , 婉转 曲折 , 主要体现 水 乡的柔美 、 细腻 、 柔媚之美 。 对于陕西一带 的民歌来 说 , 它 的
、
歌词 的审美特征
原生态 民歌 的产地一般都在偏远 山区,歌词都是 与 日常 生活息息相关 的一些事情联 系在一起 的, 既没有华丽 的词藻 , 也没有高深 的道理 , 往往通俗易懂 , 短小精干
2 0 1 3 _ 1 1
பைடு நூலகம்
文 艺生活 L I T ER A TUR E L I F E
声 乐 舞 蹈
论原 生态 民歌 的审美特征
庞 毅
( 湖 南理工 学院 音 乐学院 , 湖南 岳阳 4 1 4 0 0 6 )
摘 要: 本文从歌 词、 曲调旋律 、 演唱个性 与技巧 、 原生性 等方面对原生 态民歌进行 审美分析 , 总结原生 态民歌 内 在 的艺术价值和 审美特征 , 以期更好地认识 和保护原 生态民歌 。
较强 的山歌性格 , 如《 脚夫调》 ; 另 一种节奏较 均匀 固定 , 旋 律 较平和抒 婉 , 比较接近小调性 格 , 如《 槐树开花》 。由于地 域和
原生态民歌的变化与传承

原生态民歌的变化与传承原生态民歌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随着时代的演变,原生态民歌也经历了许多的变化和传承,这些变化与传承的背后,既反映出了民歌艺术的发展历程,也凸显了传统文化艺术的生命力和魅力。
一、原生态民歌的传统表现形式原生态民歌是指在中国传统乐器的伴奏下,以自然的声音和唱腔,表达人民的生活、情感、思想等。
在传统表现形式中,原生态民歌的主要特征是:适应本地方言,表现民间特色,具有朴素自然、真实感人的韵味。
二、原生态民歌的变化原生态民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其中对人类传统文化话语的扩充和更新是最为显著的特征。
在现代民歌的传唱过程中,一些民歌演唱者根据个人或者群体的情感状态,进行部分的改编以突出歌曲的表现力。
在这个时代中,以原生态民歌为基础的创新歌曲形式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民歌与现代音乐的融合,不仅丰富了音乐艺术的类型,也为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保存提供了空间和设施。
同时,现代音乐的融合,也让更多人意识到,原生态民歌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民俗文化资源,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三、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为了更好的传承原生态民歌,各地方政府和文化机构在民歌的收集、保存、传播和推广做出了积极努力。
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迎接85周年庆并第17届和田和平国际羽毛球邀请赛开幕式上,以民歌作为开场表演。
这样的活动将传统的原生态民歌与现代体育活动结合,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包容性。
同时,各大高校及文化机构也积极开展民歌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工作。
例如,北京大学的“方大同音乐社”就是一个致力于推广原生态民歌的学生社团。
他们不仅组织了各类民歌活动,同时还培养了一批具有鲜明个性和艺术实力的民歌爱好者。
四、结语原生态民歌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之一,其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生命力。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民歌艺术也得到了创新和传承,让更多人意识到原生态民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原生态民歌

原生态民歌,顾名思义,就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它们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
它不仅是音乐之源,亦是人类文化之始。
在民族音乐中,民间音乐风量最大,而民歌又是民间音乐中普及面最广的音乐形式,具有极其浓郁的典型的地域、语言等风格特征。
“原生态”这个词可以说是从自然科学上借鉴而来的。
生态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原生态是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
原生态民歌是老百姓很自然地表达出的东西,而把很多民歌进行改编等则是原生态状况的变异,属于非原生态。
民歌直接产生于民间,并在流传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歌词越加精炼,曲调渐臻完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民歌的语言生动传神,它并不是将简简单单的生活语言直接拿来,而是也讲究韵律,讲究比兴等传统的诗歌手法,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百姓的杰作,是大众语言的精华。
有人说:“民歌是很难保护的,因为它的生存空间不在了,传承下来的可能是一种表现形式,但文化内涵变了。
”原汁原味的民歌是民族根源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民族的血肉和灵魂,是我们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
民歌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民歌直接反应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劳动、风土人情、爱情婚姻、日常生活,是交流情感、传播知识的工具,也是认识一个民族的情感、性格、历史、社会、民俗民风的宝贵资料,因而真正的民歌是找不到作者的。
还有许多民歌要用当地的方言演唱,更增加了其独有的地域性,也增加了民歌传承的难度,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民歌更有其鲜明的地域风格和原汁原味的欣赏性。
原生态民歌有其自身的艺术魅力,首先它具有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音乐风格组成的多元性;其次它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如独特的民族服饰、民族唱法、民族旋律等;三是具有原生态的审美价值,而这种原生态的审美价值由于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因而具有不可替代性。
此外,一些民歌歌手的高音可以比美声中难以驾驭的High C高出一个大三度或纯四度、无伴奏无指挥的合唱等,也是原生态民歌中独有的艺术魅力。
浅析原生态民歌演唱的发声、气息和饰音

浅析原生态民歌演唱的发声、气息和饰音原生态民歌是中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原汁原味、极为原始的自然歌唱形式,它们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在民间广泛流传。
这些原生态民歌由大众口头创作,并在流传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歌词越加精炼,曲调渐臻完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随着青歌赛中原生态民歌唱法的出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喜欢上了这种富有乡土气息的歌曲了。
那天然质朴的歌声让人们的眼前一亮,并且百听不厌。
其实中国的原生态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只是一直以来不被人们重视而已。
著名歌唱家田青就曾指出:“原生态唱法实际上是指我们56个民族自古就有的、传承有序的、本民族特有的唱法。
”也就是说,原生态最初是由劳动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原生态民歌是一种原汁原味、极为原始的自然歌唱形式。
所以,很多原生态民歌并没有作者,而是靠当地人们口口相传下来的,它源于生活的同时又是一切民歌的总源头。
尽管原生态民歌已慢慢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和生活中,但要演唱好原生态民歌并非易事。
尤其是演唱过程中的发声是用真声还是假声、气息支持是否长久和饰音的运用这几方面,总会和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混淆。
因此,演唱原生态民歌一定要在发声、气息和饰音上下功夫。
一“发声”的真假声协调配合,演唱才能婉转秀美原生态民歌唱法之所以能首次在中央电视台2006年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引起了极大震动,是因为这次比赛要求歌者的演唱能够完好地承袭曲目在旋律、唱腔、表演形式上的原有风格,真实地反映出该地区、该民族的人们源于生活的审美取向,特别是“发声”的真假声协调配合,使演唱更加婉转秀美。
我们在听原生态民歌时,会听到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的音调,但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演唱者的演唱都非常自然。
这是因为演唱者善于运用真声和假声配合来演唱。
其实很多原生态民歌都是真声假声并用的唱法,而且真假声的转折很干脆,中间没有过渡,从而形成一个明显的落差。
要想达到这样的演唱效果,演唱者就应将头腔共鸣、口腔共鸣、胸腔共鸣结合起来运用,在唱高音时就用假声(头腔共鸣为主)换入真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生态民歌的特点及艺术魅力探析摘要原生态民歌一词是从文艺学之外的学科借鉴而来的。
原生态民歌作为一种音乐学术语,它是指在自然生态的环境中,没有受到现代方明的侵染,也没有受到主流文化影响的音乐生态形式。
它的真实性、地域性、源头性、表演性使其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原生态民歌真实性原创性地域性率真自然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识码:a原生态民歌的演唱方法,实际上也是我们的民族唱法,之所以称之为原生态,是为了突显它的原汁原味,即便是经过艺术加工和艺术包装,但是仍旧保持了这种表现形式的本色。
原生态的歌唱艺术魅力何在呢?一原生态民歌的真实性民歌是来源于民间的歌曲,是来自最平凡阶层普通民众智慧的结晶,是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
这些歌曲来自于平凡的民众生活,并且长期在农民、船夫、牧羊人等中间进行流传。
民歌最早都以口头方式创作,并且流传的,歌词一般都通俗易懂、精炼、自然。
民歌的语言简明生动,它并不是把简简单单的生活语言直接拿来,而是讲究韵律,讲究比兴等传统的诗歌手法。
它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百姓的杰出作品,是大众语言的精华。
中国民歌多种多样,且种类繁多。
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歌都独具特色,例如:蒙古族的长调、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爬山调、花儿;陕北及内蒙古地区的信天游,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歌谣,等等。
民歌都以其独具特色的魅力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观众,使人们欣赏它,传唱它。
民歌之所以能感染人,征服你就在于它能和你的心灵沟通并且引起你的震撼,由于它的纯洁和高尚产生的美让你心悦诚服。
原生态民歌深深扎根于本民族的生活,上接天灵下接地气,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理念。
原生态的民歌是来自民间的歌声,是民间艺术家对生活最直接的艺术再现。
倾听原生态民歌时,犹如在和民间艺术家交流、对话,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纯净的生活形态,以及自然的净与美。
倾听原生态歌,使我们仿佛听到了天籁之音,更让观众感受到民众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这是现代歌曲难以企及的。
这些民歌,真实地反映了各民族的生活场景,毫无粉饰,具有天然的美丽。
例如,同样是饮酒歌,蒙古族的饮酒歌体现的是热情豪放;云贵少数民族的饮酒歌则表现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以及对爱情的祝福;藏族的饮酒歌是通过饮酒来表达心声。
蒙古族的长调、呼麦,虽然没有歌词或很少有歌词,但是你同样能体会出先人对天的敬畏,对现实生活的美好追求,他们是在用心来表达心灵的诉求;云贵高原在山林里的呼喊,你能听出先人对天地间万物和对英雄的崇拜,呼天喊地中听出他们在祈求平安祥和。
西北高原的先人用无与伦比的高音呼喊,特别是在传达爱情方面是那样地真挚。
无论是对神灵和英雄的崇拜还是对压迫的控诉,无论是对现实生活的诉说还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都用歌声淋漓尽致地将其表达了出来。
这些歌声没有做任何粉饰与夸张,有的是直接,犹如童言无忌让人感到可亲可敬。
艺术本来就是心灵感悟的结果,原生态的歌声完美地体现了艺术的本质。
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只有真的才是善的、才是美的。
原生态民歌是民众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中,是世界惟一一脉相承的文化,因此,从诗经为开端的民歌也就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并且由民歌发展为戏曲、说唱等多种歌唱艺术形式。
尽管华夏大地几千年部落兼并、民族之间此消彼长和阶级斗争引起的战争不断,并发生过若干次的民族大迁徙,但是,属于劳动人民自己的民歌却代代相传。
他们生活的地域变了,可是歌唱的主体劳动人民的身份没有变,因此,民歌所歌唱的内容依旧是处于社会底层人们的心声。
例如,反映云南少数民族婚嫁的原生态民歌,反映蒙古族婚嫁的原生态民歌,由于婚嫁的习俗不变,原生态民歌也就一直延续下来。
还有和神灵、祖先崇拜有关的祭祀活动的民歌,礼俗不变,歌也不变。
实际上,凡是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传承好的民族,先人创造的经典民歌都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灭绝了,文化也会随之断代,他们所创造的民歌也就失传了。
原生态民歌不仅是艺术,也是历史的记忆,从原生态的民歌中,我们能够深刻地了解到一个民族的历史生活史诗以及其壮丽优美的画卷。
原生态民歌正是因为它有着最真实而少有的艺术加工成分,因此,它有黄钟大吕久远的震撼,有大音无声的想象空间。
二原生态民歌的地域性任何文化艺术都出产生在一定的历史和自然环境中,都表现了她独立存在的民族生活及生产方式。
原生态民歌也是如此,它大多都带有一定的地域特色。
北方的文化有粗犷毫放的特点,南方的文化有婉约精致的特色。
正如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栀。
因此,原生态民歌因其所生存成长的地域不同,带有较强烈的地方色彩或民族特色。
如内蒙古赤峰市乌兰召草原的呼图格沁,堪称蒙古族歌舞剧的活化石,它风格豪放、质朴自然。
它与当地人们的生活习俗相适应,具有当地的民风民韵。
这种艺术尽管没有记录的谱曲,但它却能历经时空传唱至今,其原因正是因为其地域性的特点,这里的人们像宝贝一样世代相传。
同样,蒙古族其他地区的民歌也带有强烈的地域性。
在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民歌由于受到东北文化、北京文化的影响,民歌声音响亮、节奏完美,反映出东部地草原的广阔及人民宽广的胸襟。
较有名的民歌有《辽阔的草原》等。
西部地区受到山西、陕西等地文化的影响,其民歌多以结构短小,韵律往复等为特色,如《小黄马》。
不同地区的民歌都带有不同地区的特点,呈现了不同的民风。
总体来讲,蒙古族民歌以其朴素、自然、热情、粗犷、真诚等形成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歌种类之一。
从世界范围来看,也是如此,例如:苏格兰民歌、夏威夷草裙舞、阿拉伯音乐、非洲鼓、日本大和民族歌舞和朝鲜族歌舞,都带有其所在地区的地域色彩。
这些民歌同样反映了当地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民族信仰等。
从大的范围而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从原生态民歌而言,地域的、地区的也是民族的、世界的。
三原生态民歌的原创性“原生态”民歌之所以有今天的名字,是因为它是从文艺学之外的学科借鉴而来的。
原生态作为一种生物学用语,它是指在自然生态的环境中,没有受到现代方明的侵染,也没有受到主流文化影响的音乐生态形式。
原生态民歌与学院派民歌的相对立的概念。
它是不受传统文化影响而独具地域特色的原创歌曲。
如果说生活是艺术之源,那么原生态的声乐歌舞艺术则是现代歌舞声乐艺术的源头。
自古以来,先民就在情感表达上有歌之、咏之、舞之、蹈之的外在表达,因此创造了歌舞艺术。
由于地域的不同、民族的不同以及文化发展时期的不同,产生了各有特色的民族歌舞艺术形式,这是人类共有的人性使然。
虽然各个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都有民族迁移融合的过程,但民歌始终以特色文化生存下来并且在新的地域生根。
我们国家的各个民族至今还完整地保存下了这么多原生态民歌,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新疆的《刀郎木卡姆》千年咏唱,对新疆歌舞旋律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蒙古族的长调、短调、英雄史诗成为今天蒙古族歌舞的主旋律,云南贵州等地的原生态民歌一直保持着它的基本调式,一直传唱至今,朝鲜族的阿里郎成为这个民族的经典音乐旋律。
正因为如此,许多有远见的音乐工作者如吕远、雷振邦等都不辞辛劳的到源头去采风和体验生活,从而创作出源流完美结合的现代歌曲,例如:电影《刘三姐》、《阿诗玛》、《冰山上的来客》、《草原上的人们》等大量经典歌曲和歌剧《白毛女》、《洪湖赤卫队》、《红色娘子军》等,无一不是源于原生态民歌的营养滋润。
被称作西部歌王的王洛宾对继承发展大西北地区的民间优秀歌舞遗产做出了重大贡献,后来创作出经久不衰传唱至今的歌曲,这都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继承和发展,因此,我们有理由对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对开创先河的先人表示景仰。
试想,如果没有原生态民歌的流传,我们今天的音乐歌舞民族化简直不可想象,我们也不可能在文化的沙漠上建设属于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化大厦。
《茉莉花》、《花儿》、《牧歌》等民歌远播世界,让世界各个民族从这些民歌中认识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原生态民歌表演率真自然原生态民歌的表演具有率真自然的特点。
演员身上的衣装服饰、首饰和道具虽保持着生活的原貌。
例如,西北高原民歌手头上戴的羊肚子手巾以及身上穿的羊皮背心;青藏高原和内蒙古草原牧民歌手穿的长袍和马靴;大西南深山里少数民族穿的织锦等。
其外在的形态就带有原汁原味性。
特别是他们载歌载舞的表演,自由、流畅、活泼,简直就是生活舞台的再现。
即便是合唱、重唱、对唱、独唱,声中带情的情更让人感受到人性的美、心灵的美。
他们仿佛不是在参加什么大奖赛和站在舞台上唱歌,而是在生活中自由自在地用歌声表达心声。
这种声乐表演艺术至真至纯,体现了表演的真谛,即:表演是通过面部表情、手势、形体来表现内心思想感情自然流露的驱使,就像演讲者在演讲时打手势一样。
打手势是为了强调、加重语气,更好地突显演讲的思想内容。
在打手势的时候,演讲者是情不自禁的,胡乱地比比划划,那只能说是乱弹琴。
声乐表演也是如此,在歌唱中的表演都是由情而发,而不是导演要你去做的。
有些歌手说,我就是不会用表情和形体去表演,一心想的是把歌唱好。
实际上,他们不是不会,而是情不到位,他们并不是用心去歌唱。
还有的歌手为了歌唱而歌唱,矫揉造作的表演反而让人觉得不伦不类,画蛇添足。
原生态民歌手的声乐表演艺术之所以广受好评,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表演是真情的流露,情不自禁。
原生态民歌语言动作的抒情美和形体动作的造型美质朴无华,仿佛舞台场景就是那座山、那片林、那座竹楼、那溪水边、那无垠的草原和高原。
原生态民歌是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之所以重视其传承,就在于我们要继承原生态唱法的精华,然后有所创新。
艺术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保持特色艺术魅力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现在,有些歌曲的创作没有真切的生活,或者说不够深入生活,脱离现实,脱离时代,脱离歌为心声的根本,用肤浅模仿他人取悦观众。
在歌曲创作风格上、流派上我们坚持百花齐放。
但是,无论什么样的表现方式,都万变不离其宗。
原生态民歌是中国的民族音乐基因,没有这个基因,一味地或者盲目地求变,就会失去创作的方向。
对于艺术而言,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现在的国际音乐舞台上,许多原生态歌手开始登上音乐殿堂,受到外国观众的热烈欢迎,原因就在于这些原生态歌舞一直保存着它们的原汁原味,表达着人类共有的思想感情。
参考文献:[1] 李建华:《综合性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状况及思考》,《中国音乐教育》,2009年第8期。
[2] 尹燕妮:《浅析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成功》(下半月刊),2008年第4期。
[3] 周畅:《大学生音乐修养》,武汉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4] 何平、邱晓枫:《外国作曲家及其音乐名作》,华乐出版社,1999年版。
[5] 孙继南:《中外名曲欣赏》,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6] 朱丽萍:《新课改新教法》,《中国音乐教育》,200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