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平面设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回顾二十世纪后半叶香港平面设计师的发展历程

1.2.1第一代:初露端倪的香港平面设计师

20世纪下半叶的后40年,是亚洲设计在世界崭露头角的年代。长期的封建主义社会和封闭的文化系统,决定了亚洲的国家和地区在现代设计发展上,与开放的先后、工业化的程度、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香港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充分验证了这一规律。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则是香港平面设计师立足的根基。

60年代初的香港,西方设计处于绝对优势。这一时期的香港年轻的平面设计师因为缺乏专业教育,也未能秉承中国传统设计,转而追求西方设计风格,中国本土设计处在青黄不接的状态。但是60年代也是香港平面设计的萌芽期。其中有受德国包豪斯设计风格的影响,创立香港平面设计基础教育的王无邪、留学德国的钟培正等,他们创办学校,培养了例如靳埭强、吕立勋、韩秉华等香港第一代杰出的海报设计师。

香港第一代平面设计师主要有靳棣强、石汉瑞、何强、吴文炳、钟培正、吕立勋等。60年代的香港地区经济开始起飞,发达的商业社会需要大量的艺术设计人才,设计和设计教育成为支持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香港政府也意识到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性,专门派送负责教育的官员到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进修和考察,这些人回来后成为设计教育的重要力量。其中艺术设计家王无邪对香港第一代设计师的培养和兴起作出了重要贡献。60年代他于美国学成归国后,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开设艺术设计课程。著名香港设计师靳棣强当年也是因为报名参加了王无邪在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设立的应用设计课程后,才真正接触到平面设计这一领域。靳棣强对王无邪的评论是:“在那些致力于香港现代设计教育的开拓者之中,王无邪先生是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他最先在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策划设计文凭课程。他以德国包豪斯学院的美学思想为基础,编写了一套以理性分析造型美学的论著,风行世界。王氏后来在香港理工大学任主任讲师,主理基础设计学科,他对香港新一代设计师有深远的影响1。”另一位对香港设计教育产生影响力的人是钟培正,他从德国留学回香港工作,他开设了恒美商业设计公司,属于香港最早的设计事务所之一,同时也在香港中文大学校外部教授设计课程,对香港设计贡献非常大。他的公司里面就有靳棣强,

1陈瑞林《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P210

张树新、张树生、吴文炳这几个很重要的设计家,因此钟培正可以说是这些人的启蒙人。

而60年代,影响力最大的是被香港人称为平面设计之父的石汉瑞(Henry Steiner)。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他把设计理念带入香港。石汉瑞是从美国来香港的,并不是中国人,但是他喜爱东方文化,虽然深受欧美现代设计思想影响,却执着于探索东西方文化融合,并以自己创造性的实践为香港设计业的崛起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香港最早把东方文化融入平面设计的设计师。“他堪称对早期香港平面设计影响力最大的人,也就是20世纪60年代时期。20世纪80年代,香港设计师将这一影响力带到了中国大陆。作为香港设计界的先驱,石汉瑞的设计作品需要经常涉及跨文化的主题。”“他在跨文化设计领域的探索和文章影响了一代中国设计师2。”

石汉瑞(Henry Steiner)是奥地利人。1934年生于维也纳。5岁迁住纽约。先在纽约市立Hunter学院学习设计,又往耶鲁大学攻读艺术硕士课程,师从保罗·兰德(PaulRand),后获奖学金往巴黎深造。他长期迷恋东方艺术,特别注意它对西方美学的影响,奠定其日后设计的特色。1961年到香港,出任“Asia Magazine”设计总监。1964年创建国语设计有限公司(现是石汉瑞设计公司)。开香港图像专业设计先河。他的作品对太平洋圈的设计有重大的影响,并获得世界的承认。自1961年移居香港,多年来,他创作无数作品,包括机构形象、建筑图案、广告、海报、书籍、纸币、银币、邮票等,为香港多间大机构设计形象及年报。使得香港的平面设计提升到与国际对话的水平。石汉瑞对亚洲风味独特的视觉语言有深入的研究,也是他作品创作的最大灵感。他善于应用中国文字和形体来进行海报创作。如为汇丰银行做的年报,一面是自由女神,另一面是京剧名伶;其他年报上展示各种人人皆知的纽约和香港的符号:一边是大苹果,另一边是“东方之珠”(如图1)石汉瑞的设计反映了对“跨文化”

设计的关注,即如何在一种异族传统的体系中演绎一种价值。(如图2)中国古代仕女与美国式的朋克头同时出现在这张海报中,在当时的年代,石汉瑞的作品让人感到非常的新颖与独特。

2王敏《王敏的图形语言》《包装与设计》2007总145期P48

(图1)这张海报是1993年石汉瑞为个人展览而做的。选用了清朝画匠的老照片,而上面悬挂的都是他在各个时期创作的海报作品,黑白与彩色的强烈对比,也体现了设计者“跨文化”的设计情

(图2)中国古代仕女与美国式的朋克头同时出现在这张海报中,在当时的年代,石汉瑞的作品让人

感到非常的新颖与独特。

六十年代香港受到西方设计的影响,加上政府对设计教育的重视,以商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并且在第一代平面设计师的带领下,以国际化路线为主,并尝试探索

中西文化在设计上的表达。在表现方式上,手法也多样化,有摄影、拼贴、绘画

等,注重

编排与形式。香港第一代平面设计师于六十年代开始起步,到七八十年代逐渐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

1.2.2第二代:崭露头角的香港平面设计师

七、八十年代的香港,第二代设计师开始崭露头角,主要有韩秉华、陈幼坚、莫康孙、黄健豪、余奉祖、蔡启仁、等等,他们出道早,眼界开阔,因此有比较好的商业机会,大部分都非常成功,其中一些还成为香港设计界的中坚人物。

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的香港设计,崇尚西化,作品呈现国际化的特征,但是还缺乏对本民族的文化之思考。当时一些年轻的设计师,已经开始对本地文化的元素进行反思,也开始尝试加入一些中国传统的元素,并且在文字上,抛弃纯英文的表达方式,加入了中文的表达,中英文并用的设计开始慢慢流行。七十年代中至八十年代初的十年间,这样的设计也开始受到国外注目,并赢得国际奖项。

七十年代的香港经济快速发展,工商业出现繁荣景象,也催生了香港海报设计的商业化进程。现代主义国际风格在七十年代也面临挑战,这也是个在任何艺术上的纯粹主义受到质疑的年代,波普概念装置艺术、后现代建筑、装饰艺术及工艺美术及曼菲斯家具设计、朋克及日本服装设计、异域异族发型和首饰设计、人体工程学、环保工业设计、街头拼贴、涂鸦平面设计等等的涌现,使得设计界有大量可供借用的资源,冲破了以前的概念枷锁。

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过程对七十年代香港的设计师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二战后日本的设计师并没有对西方的设计亦步亦趋,而是在国际风格、流行的西方风格与日本的民族设计中寻找结合点。七十年代的香港也开始有类似的探索,因为经历了大量西方设计占据设计界之后,香港一群心态接近的设计人,不约而同在本土文化寻找出路,形成一股寻根的趋势。很中国、很东方风格的作品陆陆续续出现,香港设计基本形成了自己的面貌。在道教、儒教、佛教等各类文化中,在壁画、写意山水、工笔人物、传统手工艺的表现手法上,只要是与中国传统有关的,都是设计师想要去挖掘的。他们开始将这些传统元素与简洁的西方设计相融合。他们借鉴传统商业美术,并且吸收西方新的设计观念加以发挥。设计与水墨画、现代与传统、西方或国际风格与东方或本土特色如何对抗、沟通、融汇,是那一时代香港平面设计师所面对的命题。香港的平面设计不再沿袭单纯的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