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期末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复习

考试题型:

1、单选 10分

2、多选 10分

3、名词解释 20分

4、简答 20分

5、论述 40分

主要内容:

近代史部分:

一、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P17~18

两大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即革命化和现代化)。

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

二、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主要矛盾:P11、P16

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两对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最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三、革命对象(即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四、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名词解释):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由地主阶级兴起的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改良运动。提出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主要内容有: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陆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2、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3、“中体西用”(名词解释):所谓“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4、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但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并不是要是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遣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知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5、几个选择: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

火烧圆明园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五、辛亥革命

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团体——兴中会。

2、1905年,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同盟会,在东京成立。P60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三民主义(名词解释):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政府,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是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民生主义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三民主义起源于同盟会的纲领口号。

4、辛亥革命的意义P67~68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是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

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六、论述:中国学西方的近代,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对你有什么启示?★

过程:物质:“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

制度:改良——戊戌变法、革命——辛亥革命

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宣扬民主与科学)启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挽救中国,只有先进的政党才能领导中国取得革命的胜利。

现代史部分:

一、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传播?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性的历史事件,它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眼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但五四运动之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只有个别人,而马克思主义是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才在中国传播开来的。

二、中共成立P113:

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进行的活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参加大会的代表有12名,他们来自7个地方,代表50多名党员。他们是: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

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日本东京)。陈独秀、李大钊因事未出席会议。

本次大会提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

三、中共二大P116:★

名词解释:1922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明确指出当前阶段的纲领及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彻底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

四、几个选择:

中共一大、二大,都发生在第一次国民革命期间

1927年的事件: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八七会议五、八七会议(名词解释)P126: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在会议上强调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八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六、毛泽东的著作及名言P129:

1928年10月和11月《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阐述了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1930年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必然结果,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七、遵义会议P135~136:

名词解释:中央红军占领黔北重镇遵义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这里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主要内容: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