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粤语译词现象[论文]

合集下载

浅析英汉翻译中的汉语方言正迁移

浅析英汉翻译中的汉语方言正迁移

浅析英汉翻译中的汉语方言正迁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翻译工作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在英汉翻译中,汉语方言的正迁移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汉语方言是中国特有的语言现象,而正迁移则是指方言中的某些词汇或语法现象在标准语中得到认可并被广泛使用的过程。

在英汉翻译中,汉语方言的正迁移对翻译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汉语方言的正迁移在英汉翻译中会导致一定的翻译难度。

汉语方言的正迁移使得一些原本只在方言中使用的词汇或语法结构得到了标准语的认可和使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考虑如何准确地将这些方言词汇或语法结构翻译成英文,使得英文读者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

广东话中的一些特有词汇如“饮茶”、“食肥”等现在已经成为了标准汉语中的常用词汇,在翻译成英文时,译者需要注意保留这些词汇的特色,并找到相应的英文表达方式,避免出现意思不清晰或读者无法理解的情况。

汉语方言的正迁移也为英汉翻译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机会。

随着汉语方言的正迁移,在翻译中译者可以更灵活地运用词汇和语法结构,使得翻译作品更加丰富多彩,更贴近原文的意思和风格。

在汉语方言正迁移的过程中,一些具有独特特色的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也被引入到标准语中,在翻译中,译者可以根据上下文和意图选择合适的方言词汇或表达方式,并将其翻译成英文,使得翻译作品更具地域特色和文化魅力。

汉语方言的正迁移也为英汉翻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了挑战和机遇。

汉语方言的正迁移使得汉语的标准化进程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在翻译中,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语境,选择合适的译文,并避免出现过度地方化和难以理解的状况。

正迁移也促使英汉翻译规范化的进程,使得翻译作品更加统一和规范,符合国际翻译标准,提升翻译的质量和水平。

汉语方言的正迁移在英汉翻译中既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可能。

未来,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崛起,汉语方言的正迁移将会继续对英汉翻译产生影响,译者需要更加灵活地应对这一挑战,不断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和能力,以更好地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促进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珠三角地区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现象分析’

珠三角地区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现象分析’

习 时 间。此 外 ,教 育场 所 也不 一 定 固 等生 产活 动将 几 乎 由智 能机 器人 来 参
值 理 论 的 再 认 识— — 基 于 企 业 人 工
定 ,只要有人工智能教育 的地 应 用 的 现 实分 析 [J].中
关键词 :语码转换 ;粤语 ;英语
中 图分 类 号 :H1 78; H3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收 稿 日期 :2018-07-11
作者简介 :叶琼 玉 (1979一 ),女,广 西北海人 , 中学英语一级教师 ,硕士,研究方 向:中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
一 、 语码转换 和语码}昆合
根 据 《朗文 语 言教 学 及 应用 语 言
为个性化教 育提供 了可能。在未来 ,控 稀少 ,并且越来越 向大城市 和名 校集 中 , 的新教育模式转变 ,才能更加从容地拥
制教育过程 的不是教师 ,而是学生 ,真 导致各地区教育水平差距很大 ,教育不 抱人工智能 的新时代 。
正 由 “教 ”走 向 “学” ,智能导师将打 公平问题 Et益凸显 ,催生 了许多新的社
破传统 的统 一化 和标 准化 ,个 性化和定 会热点问题 ,如 “择校热” “撤 点并 校” 参 考 文献 :
制化将成 为未来 教育 的主要方 式。每个 等。而人工智能的发展 ,可 以模拟人类 [1]David Silver,Julian Schrittwieser,
人可 以制订 自己的课 程和学习计划 ,评 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 ,形成具有
改革开放 以来 ,中国教育虽然取得 了巨 自由选择个人 的发展方 向 ,自己设计成
能 时代 的机 遇 与挑 战 [J].金 融经 济
假 、周末 、晚上等空余 时间都 可以充分 人 工智 能时代得到实现 。在人工智能时

粤语中英语借词形式及迁移研究

粤语中英语借词形式及迁移研究

粤语中英语借词形式及迁移研究
李思婷
【期刊名称】《现代语言学》
【年(卷),期】2024(12)2
【摘要】借词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语言现象,其中英语借词在粤语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借词频繁涌现具有其历史原因、社会原因,同时其表现形式非常独特。

粤语作为中国南方最重要的地方方言之一,粤语母语者也成为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群体。

本研究以母语迁移理论为基础,探究英语借词主要形式,从正迁移、负迁移两个角度探讨其对粤语母语者习得迁移的影响。

【总页数】7页(P756-762)
【作者】李思婷
【作者单位】喀什大学外国语学院喀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
【相关文献】
1.词形正反迁移模式在借词词形本土化中的应用——比较德语借词词形英语化与英语借词词形德语化
2.粤语负迁移对英语词汇和句法习得的影响及对策——以广东粤语为例
3.元音发音中迁移现象研究——基于粤语方言区英语学习者的视角
4.从语言接触看语言文化迁移——以汉语中的英语借词为对象
5.粤语为母语者的英语学习者在词末爆破音发音的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英汉翻译中的汉语方言正迁移

浅析英汉翻译中的汉语方言正迁移

浅析英汉翻译中的汉语方言正迁移汉语方言正迁移是指在英汉翻译中,使用标准汉语时往往会受到方言习惯的影响,导致翻译成汉语方言表达方式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翻译过程中有时会带来困扰和误解,因此我们需要在英汉翻译中认真对待这一问题,避免产生误导。

一方面,汉语方言正迁移是由于翻译者自身受到方言环境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在不同的地区和语言环境中,人们习惯使用各自的方言进行交流。

这种方言地域差异导致翻译者受到自身方言习惯的影响,在英汉翻译中不自觉地使用了某些地方方言的表达方式,使得翻译结果带有方言特色。

例如在广东人的汉语方言中,有很多音节和词汇与标准普通话有所不同。

如果翻译者自身是广东人,那么他在翻译中可能会用广东话的表达方式,导致结果带有方言特点。

汉语方言正迁移也与翻译对象的语境有关。

在英汉翻译中,有些原文是用方言进行表达的,这时翻译者可能会将这种方言习惯带入到译文中。

在英文原文中使用了苏州方言的词汇或者句法结构,译者可能会尝试用苏州方言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使得译文保持原文的方言风格,但这也会造成一定的误导。

为了避免汉语方言正迁移带来的困扰和误解,在英汉翻译中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翻译者应当尽量保持中立,用标准汉语进行翻译,避免受到个人方言习惯的影响。

在翻译时要认真分析语境,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如果原文使用了方言表达,翻译者应当注重对其进行意译而不是逐字翻译,以保证译文的流畅和易懂。

汉语方言正迁移在英汉翻译中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翻译者和读者都需要对此有所了解和认识,以避免产生误导和困扰。

通过提高翻译者的专业能力和加强对语境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汉语方言正迁移问题,提高翻译质量。

香港地区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

香港地区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

香港地区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翟昕尔(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上海 200241)摘 要:香港是一个具有极大包容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粤英语码转换现象是香港地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之一,本文从语码转换的定义出发,挑选了五部不同类型的tvb剧集,搜集了其中语码转换现象的语料,着重对其功能和产生原因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够加深人们对语码转换现象的认识与了解。

关键词:语码转换;粤语;英语;tvb一、语码转换的定义美国语言学家Carol Myers Scotton(1998)把“语码转换”定义为“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i。

《社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将“语码转换”定义为“说话者在对话或交谈中,从使用一种语言或方言转换到使用另一种语言或方言”ii。

它考虑到了汉语中方言的特殊性。

目前,学界对于“语码转换”这一定义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主要矛盾集中在“语码转换”和“语码混合”的分界问题上。

一部分学者主张区分两者,他们认为“语码转换”指句际转换,而“语码混合”指句内转换。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应采用“语码转换”来一并概括句际和句内语码转换这两种现象。

本文更加倾向于后一种观点,下文的讨论也是基于这一定义来进行的。

二、研究材料本文选取了香港回归十年多来的五部tvb热门剧集,其语言真实。

考虑到语料的多样性问题,因此本文挑选了家庭伦理、商战和职业剧三种不同类型的剧集来进行研究。

考虑到转写的时间和精力问题,在这五部电视剧中每部随机选取了五集作为样本来进行语料研究。

本文所选取的具体剧集和集数如下:家庭伦理 《溏心风暴之家好月圆》 2008 1-5集职业剧(律师) 《真相》 2011 11-15集职业剧(医生) 《On call 36小时》 2012 7-11集职业剧(刑侦) 《使徒行者》 2014 6-10集商战 《再创世纪》 2018 30—34集三、语码转换的功能(一)社会功能社会功能是指说话者在说话过程中进行语码转换来强调其社会身份与地位,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民族和社会地位等。

浅析英汉翻译中的汉语方言正迁移

浅析英汉翻译中的汉语方言正迁移

浅析英汉翻译中的汉语方言正迁移汉语方言正迁移是指汉语方言在翻译过程中的正常变迁和转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英汉翻译越来越重要,对于汉语方言的正迁移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汉语方言的地域差异、方言特色和翻译策略三个方面来浅析英汉翻译中的汉语方言正迁移。

汉语方言的地域差异是导致正迁移的重要原因。

中国是一个面积广阔的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语言差异非常明显,经常存在着不同的方言和口音。

比如在广东地区,粤语是一种常用的方言,而在北京地区,普通话是主要使用的语言。

在英汉翻译中,如果原文中涉及到了方言词汇或者特定的表达方式,翻译者需要进行正迁移,将其转换为目标语言中相应的方言或口语表达。

这样可以更加贴近目标受众的语言习惯,增加翻译的可理解性。

方言特色也是影响正迁移的因素之一。

不同的方言有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这些方言特色在翻译过程中也需要进行正迁移。

比如在一些方言中,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表达方式与普通话存在差异,需要根据目标受众的理解习惯进行调整。

方言的发音特点也会影响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翻译时需要尽量做到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并尽可能保留原文的方言特色。

翻译策略也是促进汉语方言正迁移的重要手段。

翻译者可以运用直译、意译和译注等不同的翻译策略来保持原文的方言特色,并使翻译更容易被目标受众接受和理解。

在进行直译时,可以将原文的方言词汇在目标语言中进行对应翻译,使读者了解原文的方言意味。

在进行意译时,可以将原文的方言表达转换成目标语言中相近的方言或口语表达,以增加译文的可读性。

在需要对方言进行解释的情况下,可以添加译注来解释方言的意思和背景。

汉语方言的正迁移在英汉翻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翻译者需要根据目标受众的语言习惯和理解能力,进行方言的转换和调整,保持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通过合理的翻译策略,可以使汉语方言在翻译过程中得到合理的应用,实现翻译的效果和目的。

香港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顺应性分析

香港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顺应性分析

2 10 01 . 3

生语码转换 的重要因素 。交际者的心理 动机会在多种情 况 ( )语 言 现 实 的顺 应 一 于 国 栋 认 为 , 通 常 对 语 言现 实 的顺 应 有 两 种 情 况 需 要 下 影 响 交 际者 的 语 言 行 为 。 本 文 将 心 理 动 机 的顺 应 归 纳 为 考 虑 , “ 一 , 用 一 种 语 言 表 达 思 想 或 概 念 时 ,是 否 有 另 两个 方 面 , 即对 身 份 象 征和 经 济 原 则 的顺 应 。 第
者 认 为两 者 之 间 没 有 区 别 。 何 自然 和 于 国栋 认 为 是 否 区分
3 粤 语 中夹 杂 的英 语 词语 的 “ 略 ”或 “ . 缩 转义 ”用 法
( )缩 略 用 法 1
这 两 个 概 念 取 决 于 研 究 目的 和 研 究 方 法 。在 研 究 语 码 转 换
这类 词 汇 一 般 都 是 英 语 全 称 每 个 单 词 的 首 字 母 缩 写 。
语 言 应 用研 究
香港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顺应性分析
口余璐 璐 林 立红
摘 要 :本文以 “ 粤语一英语 ”语码转换为例 ,通过语料的收集与分析,以顺应论为基础 ,从语言现 实、社
会规约、心理动机等三个方面分析源自了香港粤语 与英语之 间语码转换的发生机 制。 关键 词:语码转换 顺应论 粤语 与英语 ,
( ) 动 词 Ptu 2 已经bet 9 2 的 “ 图斯 ” , 已经透 6 e s , r 8 ra l8 年 h 柏 了六 个钟 了六 个小 时 气 () 7 全部做 广告 都噶 么 形 容词 en m a 啊 所有 做 广告 的都 那 么 小气 啊
() 8 坩样 先 至h 曲 i 这样 才 兴奋 嘛

英语中的粤语外来词

英语中的粤语外来词

英语中的粤语外来词
英语中有很多来自粤语的外来词,这些词汇主要是由于广东人在世界各地的广泛分布以及粤语在中国的影响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英语粤语外来词:
1. Yuppie:这个词起源于粤语的"有产阶级青年",英文为"young urban professional",指的是在都市中生活的年轻职业人士。

2. Cha-cha:这个词在粤语中意为"跳舞",英文为"chachacha",指的是
一种快节奏的拉丁美洲舞蹈。

3. Tia-tia:这个词在粤语中意为"姐姐",英文为"titina"或"tita",通常在拉丁美洲英语中用来称呼姐姐。

4. Bok-choy:这个词在粤语中意为"白菜",英文为"bok choy",是一种
常见的蔬菜。

5. Gweilo:这个词在粤语中意为"外国佬",英文为"gweilo"或"gwailo",是粤语中对外国人的一种称呼。

6. Ma-fan:这个词在粤语中意为"豆腐",英文为"tofu"或"soybean curd"。

7. Yin-yang:这个词在粤语中意为"阴阳",英文为"yin yang",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概念。

以上只是一部分例子,实际上英语中来自粤语的外来词还有很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英语中粤语译词现象
摘要英语是一种包容性极强的语言,在人类使用英语的两千多年历史中,英语不断与其他语言发生碰撞、融合。

在此过程中,汉语和英语也发生了相互渗透的现象。

本文将从语音相近及社会原因的角度出发,对英语中由粤语发音衍生而来的英语词汇这一现象进行探讨,简要分析粤语对英语的影响力极其原因。

关键词英语粤语译词
中图分类号:h178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谈到英语中的粤语译词现象,我们不得不引出一个概念--语言接触。

语言接触,是一个语言学研究的现象,发生在不同语言系统相互互动或影响之时。

当不同语言的说话者密切接触时,这种接触会影响至少一种语言,并带来语音、语法、语义或其它等等社会语言学形式的变化。

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的接触,都会引起语言的接触。

许多英语学习者一定碰到过这样的情况:英语中会看到一些从其它语言“借”来的单词,如表示“海啸”的tsunami,表示“再见”的ciao,及表示“朋友”的amigo,这三个已经被收录在伟氏大学(学院)词典》中的单词分别来自日语、意大利语及西班牙语。

可见英语正受到各种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为汉语方言之一的粤语,使用者集中在粤港地区。

近20多年来粤语地区飞速发展的经济给粤语和英语直接接触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同样这两种语言之间
也发生互借词汇的现象。

作为汉语方言的一种,粤语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区域中一直扮演着通用语的角色,也是香港和澳门约六百万同胞及海外华人的社交用语。

在粤语使用地区的报刊上随处可见粤语词,粤语歌曲一向受到众多流行音乐爱好者的追捧,香港影视业的发展更是扩大了粤语的影响力——这些都是其它方言无法媲美的。

香港曾作为英国殖民地,粤语与英语的接触在历史上早已发生。

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广东省作为对外开放的先行省区,使得英语与粤语有了进一步的接触。

而近年来,留学热潮更是推动了英语与粤语的交流。

与此同时,粤语文化影响着英语文化。

每一种语言都是一种文化的一部分,并服务于及该文化的需求,当英语文化接受了粤语文化的影响,英语使用者开始接触到粤语文化,需要了解这一文化。

那么就出现了根据粤语发音衍生而成的词汇,这些新生的词汇也被英语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1 英语中粤语译词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
约在1828年,有一位交a.s.watson的英国人在广州开了一家西药房,1841年迁到香港,并根据粤语发音将watson’s译为“屈臣氏”(屈wat1,臣san4,氏si6)。

由此例我们可以发现在译词过程中,采取的是“语音相近”的准则。

经查阅资料,发现英语中的粤语译词还不少,以下简单列举分类:水果蔬菜:bokchoy(大白菜)、kumquat/cumquat(金桔)、lychee (荔枝)、ginseng(人参)。

食物菜肴:chow mein(炒面)、chop suey(炒杂碎)、lo-mein (捞面)、ketchup(茄汁)、wonton(馄饨)、dimsum(点心)、oolong (乌龙茶)。

祝福礼仪:gung hay fat choy(恭喜发财)、fo chi(福气)、kowtow(叩头)。

地名:amoy(厦门)、hong kong(香港)、kowloon(九龙)、chow dai fook(周大福)。

其他:wok(锅)、sampan(舢板)、typhoon(大风)。

通过以上列举,我们发现,英语中的粤语译词有以下几个特点:(1)这些词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我们可以看出,诸如“炒面”、“馄饨”等食物是中国特有的。

又如“恭喜发财”、“福气”等说法也是中国独有的祝福语。

(2)其次可以发现,这些译词在发音上与这些词在粤语中的发音是十分接近的。

笔者认为,英语中的粤语译词有这些特点的原因在于,这些词汇都颇具中国文化特色,在英文中没有能与之完全对应的词汇。

因此,为了使英语使用者更加直观的了解和接受这些中国文化的“概念”,与其用一长串英语单词来解释这些概念,不如直接借用该事物在外来文化中的名称,这也是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的。

令人感兴趣的是英语中的粤语译词的数量比汉语译词的数量要多,也就是说英语使用者更倾向于接受粤语词的输入,即粤语与英语的渗透现象要比汉语与英语的在程度上要深。

这就说明在语音方
面,与汉语相比,粤语和英语的发音是比较接近的。

粤语有自己的语音、调值音系,原有九个声调,常用的有六个,即“九声六调”( 1阴平2阴上3阴去4阳平5阳上6阳去7阴入8中入9阳入),而粤语的发音较普通话发音而言,和英语发音更为接近。

同时,在国外使用粤语的华人众多,而使用粤语的华人在和使用英语的外国人交流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的将粤语导入,随着粤语的某些词汇在这样的交流中的出现频率增加和范围变大,使用英语的外国人便逐渐接纳这些外来词汇,并保留了其本来的读音特点,甚至将部分词条正式收入英语字典中。

而说到说粤语的华人能顺利将粤语词汇顺利融入英语当中,就不得不探求其历史发展的原因了。

粤语使用者大多来自广东和香港。

一方面,在19世纪中叶,香港逐渐被割让及租借给英国,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历经长达99年的英国殖民统治,英语对粤语产生了影响,反之,粤语在与英语的长期接触、碰撞之下,许多词汇也逐渐进入了英语的词汇系统。

另一方面,广东籍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共约有2600多万人,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此庞大的使用粤语的华人群体在海外生活,就不可避免会导致英语、粤语两种语言的接触及交融,因而英语中出现不少的粤语译词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

2 英语中粤语译词的文化意义
粤语是在海内外皆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强势方言,具有通行地域
广、应用领域大的特点。

尤其是最近20年,由粤语承载的粤文化依然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汉文化代表之一。

由于粤语与英语接触频繁,加之语音相近,不少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直接从粤语输入英语。

而此现象表明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中国文化国际化的体现。

英语中粤语译词的存在对增进中外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显著效果,给外国有人更直观准确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便利,也有利于推进中外民间文化交流。

3 结语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语言接触更为频繁,语言的融合现象十分普遍,无论是汉语借用外语词汇,还是汉语词汇进入其他语言系统,都是人类语言发展与进步的表现。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汉语词汇进入其他语言系统是“汉文化”走向世界的有力证明,我们应热爱我们的母语,推广我们的母语,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李婷.从语音相近探英语中粤语译词的文化渗透现象[j].科教导刊,20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