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的治疗
带状疱疹最佳治疗方法

带状疱疹最佳治疗方法带状疱疹,又称为生殖器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病毒性感染。
它通常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疱疹、疼痛和瘙痒的症状,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
因此,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法对于带状疱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抗病毒药物是首选。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伊红霉素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缓解症状,加快愈合。
患者在发现疱疹症状后应尽快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其次,疼痛是带状疱疹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
针对疼痛,可以采用镇痛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镇痛药包括布洛芬、扑热息痛等,可以有效地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此外,局部外用的止痛药膏也可以缓解皮肤局部的疼痛和瘙痒感。
另外,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患者的免疫力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都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疱疹的发作。
此外,心理疏导和情绪调节也是带状疱疹患者治疗的重要环节。
疾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因此,患者需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焦虑和紧张,有助于加快康复。
综上所述,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药物、镇痛药物、增强免疫力、心理疏导等多方面。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心理健康的维护。
只有综合治疗,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每位带状疱疹患者都能早日康复,重拾健康。
带状疱疹治疗的方法

带状疱疹治疗的方法
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辅助疗法和预防措施。
首先是药物治疗。
在带状疱疹的治疗中,抗病毒药物是首选。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阿昔洛韦、伊红霉素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减轻患者的症状,缩短疾病的持续时间。
同时,还可以应用镇痛药物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除了药物治疗,辅助疗法也是带状疱疹治疗的重要手段。
患者可以采用中草药
熏洗、中草药熏蒸等方法来缓解疼痛和促进皮疹的愈合。
此外,适当的局部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感染。
对于严重疼痛的患者,还可以考虑使用神经阻滞、针灸等方法来缓解疼痛。
在预防措施方面,带状疱疹疫苗的接种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疫苗可以有
效降低患带状疱疹的风险,特别是对于年长者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
此外,加强自身免疫力也是预防带状疱疹的重要手段,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疲劳,都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总的来说,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但是,通过合理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患者在发现自己患有带状疱疹后,应尽快就医,接受规范的治疗,同时加强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发生。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带状疱疹治疗方法能对患者有所帮助,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带状疱疹的中医诊断及治疗

带状疱疹的中医诊断及治疗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脾胃虚弱,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湿热毒邪内生引发的疾病。
中医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具有疗效确切,功效持久,不易复发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带状疱疹的中医诊断及治疗。
中医诊断带状疱疹的中医诊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辨证根据带状疱疹患者的病情表现和体征,中医可以初步辨证。
常见的辨证有:•湿热瘀毒型:症状为带状疱疹疱液浊黄,皮肤湿热瘙痒,常伴有烦躁、口干、便秘等不适;•阳毒横行型:症状为带状疱疹疱液水泡清晰,皮肤干燥热痛,伴有口干、喉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气滞血瘀型:症状是带状疱疹疱液混浊,皮肤发黑、硬化、疼痛,伴有情志郁结、食欲不振、大便干结等。
望诊带状疱疹的皮损一般沿着一个或两个神经节分布,因此望诊带状疱疹的部位是十分重要的。
患者皮损处常伴有皮色不均、水疱、疱壳等表现。
闻诊患者的气味可以反映不同的身体状况,中医常闻患者气味来辨证。
带状疱疹的患者闻起来常具有湿热或腥臭气味。
问诊带状疱疹的患者常常伴随其它症状,如疼痛、麻木、痒等。
中医会通过问诊的方式来判断患者的辨证类型和具体症状的程度。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带状疱疹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湿热瘀毒型湿热瘀毒型的治疗重点是清热解毒、祛风祛湿。
方药有清热解毒汤、茵芙蓉汤、大青龙汤等。
此外,挑破水泡后可以外用荷叶泡水敷患处,有效治疗症状。
阳毒横行型阳毒横行型的治疗重点是祛风祛湿、活血化瘀。
方药有桂枝加芍药汤、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
此外,可以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法,通过中药热敷,使药物渗透到皮下,促进局部皮肤的循环,增强药物的效果。
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的治疗重点是活血化瘀、调节气机。
方药有当归芍药散、活血化瘀口服液、血府逐瘀汤等。
此外,可以采用推拿、针灸等手段,通过刺激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达到舒筋活络、止痛的效果。
带状疱疹中医疗法

带状疱疹中医疗法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病毒性感染,主要特征是身体上出现水疱,并且这些水疱呈现带状分布。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体内湿热毒邪与脾胃虚弱引起的,因此治疗带状疱疹的重点是清热解毒,调理脾胃。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主要方剂有清毒败毒汤、银翘散等。
清毒败毒汤是根据患者体质而定的复方方剂,主要成分包括黄连、怀牛膝、金银花等。
这些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药效,可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毒邪,促进伤口愈合。
银翘散是一种常用的解毒退热药,可以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咳嗽等症状。
2.中药外治法:中药外治法主要通过制成药膏或药水直接涂抹在患处,以进行局部消炎、杀菌。
常用的中药外治方剂有白僵蚕散、田七烧伤膏等。
白僵蚕散是以白僵蚕、黄连、薄荷等为主要成分的外用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引起的皮肤瘙痒、水疱等症状。
田七烧伤膏是一种能够刺激局部血液循环的中药外用药,可以帮助伤口恢复,减少水疱的形成。
3.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体内气血流通,增强机体免疫力,达到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气海等。
针灸疗法需要由专业的中医针灸师进行操作,治疗时应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4.饮食调理: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体内湿热毒邪所致,因此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姜等,以免加重病情。
同时,应增加对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食物的摄入,如苦瓜、决明子等。
此外,还应保持饮食的均衡,避免过饱或饥饿,同时注意多饮水,保持体内的湿润,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5.心理调理:带状疱疹往往会伴随着疼痛、瘙痒等不适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心理调理也是治疗带状疱疹的重要一环。
患者应避免过度焦虑、紧张,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压力过大,这样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总之,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注重调理体内湿热毒邪,通过中药治疗、中药外治法、针灸疗法、饮食调理和心理调理等综合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疼痛、瘙痒等症状,促进伤口的愈合,缩短疾病的病程,提高生活质量。
治带状疱疹的特效药

治带状疱疹的特效药带状疱疹,又称为带状疱疹病毒性感染,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
它通常在中年或老年人中发生,但也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病毒会潜伏在神经组织中,并在免疫力下降时重新激活,导致病毒性皮肤疹和疼痛。
这种疾病的治疗是一个复杂和多方面的过程,需要多种特效药物的综合应用。
首先,抗病毒药物是治疗带状疱疹的关键。
阿昔洛韦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病毒药物,它可以抑制带状疱疹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阿昔洛韦通过抑制病毒 DNA 聚合酶来阻止病毒的复制。
它可作为口服片剂、口服溶液或注射剂使用。
早期的口服阿昔洛韦可以缩短带状疱疹的持续时间,减轻疼痛,并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对于那些发展成重度疮疹和免疫抑制患者,静脉注射阿昔洛韦可能是必需的。
其次,镇痛药物是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的关键。
带状疱疹的特征症状之一就是剧烈的疼痛,可能会持续数周或数月。
这种疼痛被认为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神经炎所致。
因此,镇痛药物是治疗这种疼痛的首选。
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鸦片类药物、非鸦片类药物和抗抑郁药物。
鸦片类药物如吗啡和可待因可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来减轻疼痛。
非鸦片类药物如布洛芬和扑热息痛也可以缓解轻到中度的疼痛。
抗抑郁药物如三环抗抑郁药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以通过改变神经递质的水平来缓解疼痛。
此外,局部治疗也是帮助减轻症状的重要方法。
局部治疗通常包括抗病毒药物的外用剂和舒缓剂。
抗病毒药物的外用剂可以直接施加在皮肤病变上,用于抑制病毒复制和减少皮疹扩散。
舒缓剂如类固醇、麻醉药和镇痛外用贴也可以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局部治疗的好处是可以直接作用于皮肤病变部位,减轻症状,并减少病毒的传播。
最后,针对疫苗的使用也应被考虑。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疫苗是一种预防性疫苗,可以防止带状疱疹和水痘的发生。
疫苗含有减毒病毒,可以引起免疫反应,使人体产生对带状疱疹病毒的免疫力。
接种疫苗可以减少带状疱疹的预防和传播,并在感染后减轻症状和并发症的风险。
带状疱疹治疗方案

4.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七、预期效果
1.显著缓解患者急性期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2.促进皮疹愈合,减少并发症。
3.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复发风险。
4.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八、风险评估
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继发感染等风险。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2.综合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
3.坚持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注意预防感染,加强皮肤护理,防止继发感染。
5.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
(1)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早期应用可减轻病情,缩短病程。
二、治疗目标
1.缓解急性期疼痛,减轻患者痛苦。
2.促进皮疹愈合,防止并发症。
3.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复发风险。
4.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治疗原则
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综合治疗,多学科联合干预。
3.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调整治疗方案。
4.预防感染,加强皮肤护理。
(3)热疗:热敷、温泉浴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疼痛、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给予心理支持,必要时采用心理治疗药物。
4.中医治疗
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采用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拔罐等治疗方法。
5.康复治疗
加强功能锻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四、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根据患者病情而定,一般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治疗以抗病毒、止痛为主,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以止痛、改善局部症状和康复治疗为主。
蛇缠腰(带状疱疹)中医治疗

蛇缠腰(带状疱疹)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本身是一种水痘带状疱疹引发的皮肤疾病,该病会侵犯神经,引发四周神经的疼痛。
且这类疼痛比较剧烈,一般很难忍受,会降低患者的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
就该病临床多选择的是阿昔洛韦药物治疗,但是疗效较差,很难实现短期治愈,使得患者痛苦不堪。
接下来,将探讨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方案1什么是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常引发多种并发症,易合并细菌感染,侵犯神经部位不同,可诱发角膜炎、结膜炎、耳聋、面神经麻痹,侵犯内脏神经。
作为常见皮肤疾病的一种,其皮疹部痛感剧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睡眠质量。
带状疱疹病症(Herpes zoster)以神经痛为主要症状,在患者皮疹消退之后,一般会留存持续1月以上的局部皮肤疼痛,被称之为PHN,这类并发症的临床疗效不佳。
文献研究表明,PHN发生过程与预后过程,炎性因子失衡是重要因素。
作为一种前炎性因子,IL一6可迅速的提升神经元的兴奋度,诱发维持疼痛。
IL一10本身是TH2细胞分泌出来的抑制性调节因子,可有效抑制前炎性因子的释放,减少痛觉,避免出现翻转神经作用。
有的人可能会先出现乏力、发热、头疼等感冒症状(也可能没有这些),再发疱疹。
发作部位一开始会感到瘙痒、灼热、刺痛等;皮肤上会出现红斑。
紧接着,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来了;之后一簇簇水疱出现,分布密集,痛感强烈。
一般来说,带状疱疹“选定”了一个区(任何一个部位都有可能),皮疹通常就只会累及那半侧皮区,一般不会越过身体中线蔓延开去。
但一些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也有可能侵犯角膜、内脏神经纤维、中枢神经系统等。
就蛇缠腰(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应当遵循今早治疗,科学用药的原则,以便更好的管控病情。
结合笔者多年的门诊经验,认为带状皮疹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①典型症状,带状疱疹本身是由水痘-带状疱疹引发的病毒性急性感染性皮肤疾病。
儿童群体对该病病毒无任何的免疫系统,一旦感染,将会引发水痘病症。
部分患者感染之后,或可出现带病毒不发作群体。
带状疱疹的治疗与护理

70医药健闻带状疱疹的治疗与护理杨琼芳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大河镇中心卫生院,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 558100)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好发于腰背及胸腹,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痛。
患者受疾病折磨,常有明显的情绪低落、失眠等精神症状。
中医认为,该病是由感受湿热毒邪而引起的,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血虚风燥型、肝脾不和型、瘀血内阻型及三阴经虚寒型。
本文就带状疱疹的相关治疗和护理知识进行介绍,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带状疱疹的病因(1)免疫力低下:带状疱疹病毒是一种容易在人体内潜伏的病毒。
当患者因种种原因,如长期过度劳累、生活不规律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毒可能会被再次激活,进而导致带状疱疹的发生。
(2)感染:患者不注意个人卫生,或外伤及手术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可引起机体感染而发病。
(3)其他:某些不良事件的刺激,如工作压力大,诱发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也可能会诱发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的症状带状疱疹患者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伴有持续性的剧烈疼痛,以及低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随着病程的延长,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面,会产生烧灼感。
带状疱疹的诊断带状疱疹可发生于身体一侧,也可发生于两侧;常沿神经分布成簇状分布,或成条状、带状,在一根神经内可有数个疱疹。
临床上根据发生的部位可分为三种类型:腰腹部带状疱疹、胸背部带状疱疹和四肢带状疱疹。
诊断时应根据患者皮损、体征、年龄、病史做出初步判断,必要时行相关检查。
带状疱疹的治疗带状疱疹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减轻神经痛、营养神经及提高免疫力等。
由于带状疱疹的发病与精神因素、病毒感染有关,治疗上应予以患者心理支持和对症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是湿热内蕴,经络阻遏所致,治疗上应以清热解毒、祛湿散结为主。
常用方药有双花、连翘、蒲公英、金银花、败酱草等。
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辨证选用中成药治疗。
具体而言,中药内服,水疱期每日2次,每次服20 mL ;水疱干涸结痂后,每日1次,每次服10 mL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状疱疹的治疗中医名蛇丹,因病毒侵入神经系统多为腰部半边呈带状,称盘腰蛇丹,属肝胆湿热和脾湿蕴毒引起,初发于腰间、头面、耳部、也有发于下焦。
二阴部的发病速多刺痛,初时当它疖肿,它与节不同的是,它的个小而呈患珠状、刺痛、发热,有的发展迅速,侵犯头面三叉神经、面神经,不及时治疗会影响视力、造成面瘫,累及脑部、肝郁化火、湿热毒盛,造成气血凝滞,病毒侵入神经系统,形成病变部位后遗神经痛,痛达数年。
近年来,老年人群为多发人群多于年青人,因老年人体质差,虚弱,自身排毒功能差。
该病的治疗要早发现,早治疗,治彻底,否则到后遗神经痛就更难治疗。
西医的治疗的缺点是:往往表皮疱疹痊愈,而留下后遗神经痛而不治。
民间有用黄纸燃烧病变部位,划圆,其实质是火灸法。
与用灯芯灸法相同,行术者口中念念有词叫“收蛇丹”,用燃着的灯草一握在病变部位,从外围向中心转划圆圈(病变部位前后左右)隔日一次,也是一个治法,目的是使“毒气”收拢,严重的就不能好。
当发展到后遗神经痛时,这是病毒侵入神经系统,用虫类药:全蝎、蜈蚣、守宫(天龙)和活血药(地鳖虫、桃仁、红花、乳香、没药、五灵脂、生地、地龙等)配合,理气止痛药(元胡、川楝子、香附等)辩证内服中药,老年人治疗要注意,补血养阴,内外合用,多法治疗。
(一)外用敷药初起,可用芙蓉膏(芙蓉叶研细调凡士林)或如意黄金散(天花粉10份,黄柏、生大黄、姜黄、白芷各5份,厚朴、陈皮、生甘草、苍术、生天南星各2份研末密调敷)(未成脓用汤茶调敷,疮成用葱汤密调敷-如治鹤膝、湿痰、流毒、附骨疽,皮色不变,用葱酒调敷;天泡、黄水疮、赤游丹,用板蓝根《大青叶》捣汁调敷或密调敷用于烫伤密调敷)或月白散(生石膏4份、青黛1份)黄连膏(黄连、黄柏、大黄、赤芍、牡丹皮、生地、当归、黄蜡油调)外敷,外敷药研末在100-200目左右并密封不见光,调膏一般用凡士林或鱼石脂膏、麻油等,并附下几方:(一)①雄倍散:生大黄、雄黄、五倍子(炒)、黄柏、枯矾、胡黄连各等分研调②外敷土霉素粉调麻油一日3次③守宫40g、蜈蚣14条研粉,烘干研末分成14包,早晚各1包,加凡士林或麻油调30%贴敷④也可以用兔絲子炒至表面鼓起,研调麻油敷一日6-8次⑤王不留行子研调醋或麻油敷。
(二)二黄河车散:《三林自研》生大黄、七叶一枝花各3份,雄黄、藤黄各1份,冰片0.1份,研调凡士林外敷或加醋。
(三)德胜藤黄散:《三林自拟》季德胜蛇药片5份,藤黄1份,冰片0.1份,研末,醋调敷。
(四)生柿子汁:取生柿子取其汁凃患处,一日敷一次。
(五)地龙白糖剂:地龙(即蚯蚓)10条,洗去泥入白糖60g化水液涂患处。
(六)南七慈菇膏:生南星、七叶一枝花、生大黄、生黄柏各12g研末,鱼石脂膏调敷或前三味亦可,亦可以用凡士林抹调。
(七)疱疹消后,皮内疼痛<后遗神经痛>外敷方:生南星、生半夏、生大黄各1份,马钱子、制乳香、没药各0.5份,冰片0.1份,研末酒醋调敷。
(八)分时外敷药:3日内外敷药(雄黄、生明矾、青黛、冰片凃敷)5日内加大黄、黄柏、生南星、生半夏,5日以上加乳香、没药、五倍子<其用量参考以下用量配比>研调麻油。
(九)后遗神经痛外敷红灵酒、当归60g,红花、川椒(花椒)干姜各30g,肉桂60g,樟脑、细辛各15g,95%酒精1000ml,浸7天以上,用纱布外敷,常湿润,具活血消肿止痛,本方可治疗冻疮和外伤骨肿痛。
(十)六神丸醋调涂或紫金锭研温开水调涂一日两次,或京万红烫伤膏外涂日3次。
(十一)青黛、马钱子、五倍子、雄黄、大黄、蜈蚣研末醋调糊白矾水清洗后敷,一日2-5次。
(二)针刺、配拔罐、放血及电针疗法1.围刺拔罐:患部酒精消毒后,在离疱疹外围0.5寸<同身寸>处,以15°角向疱疹中心刺入每隔一寸左右取一穴,针形以十字形状或环形状,一般4-8针即可,选针后轻轻提插捻转,使局部有酸胀感,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1-2次,一日一次,然后拔罐,出其恶血8-10分钟起罐,进行皮面擦血和酒精清洗消毒,亦可用梅花针叩刺拔罐。
2.三棱针点刺放血:在龙眼穴(小指尺侧节二、三骨关节之间,患者掌握横纹尽处)放血,挤出2-3滴血液或黄色粘液,每日或隔日一次。
3.穴位配刺:腰以上配外关、支沟、合谷、曲池、阳陵泉,腰以下加太冲;三阴交、肾俞、足三里、阳明蕴热加曲池,足三里、肝胆火盛加外关;支沟、阳陵泉、行间、气滞血瘀加三阴交;合谷、血海、脘闷、纳减、苔腻、脉臑加阴陵泉;三阴交、便秘加上巨虚,并根据神经节段,取相应夹脊穴。
4.灯芯灸,在疼痛的区域,皮肤前后左右灸一次,隔日一次,10次一个疗程。
5.电针疗法:头部患侧风池、太阳、攒竹、下关、合谷、外关、胸部同侧类脊穴或背俞、支沟、阳陵泉、太冲、腰部同侧夹脊穴或肾俞、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加局部阿是穴,疏密波30分钟,每日一次,约12次。
(三)中药内服及西药内服中药,根据中药分型治疗,一般有肝胆热盛、湿热凝滞型和脾湿蕴毒型。
老年人在治疗后期加入补气养阴药,具体如下:(一)肝胆热盛、湿热凝滞,宜清热解毒止痛:用龙胆泄肝汤加味。
药:龙胆草6-9g、焦山栀6-9g,黄岑10g,生地15g,大青叶30g,连翘、泽泻、元胡、车前子、川楝子各10g,白花蛇舌草、板蓝根各30g,生甘草6g,可视情况入蒲公英30g,茵陈、大黄、赤芍等,发热加银花、黄连等。
治疗中,可合黄连解毒汤(黄连、黄岑、黄柏、栀子),合犀角地黄汤(水牛角、生地、白芍、牡丹皮),除湿胃苓汤(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滑石、防风、栀子、木通、肉桂、甘草、灯心草),急性期,生地、当归不宜。
防助湿留邪,败气血凝,病情稍挫及时加入活血通络之品,急性热盛,可入马勃,血泡加玄参、丹参、郁金,头颈加全蝎,躯干加香附、元胡,上肢姜黄,下肢加牛膝,或头部川芎调茶饮(薄荷、防风、细辛、羌活、白芷、甘草、川芎、荆芥穗)加黄芪、蔓荆子、元胡、僵蚕,胸背柴胡疏肝散(柴胡、川芎、枳壳、陈皮、香附、白芍、甘草)合血府遂瘀汤(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
肢痛,身痛遂瘀汤加减(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羌活、甘草、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二)脾湿蕴毒型,治宜清热利湿止痛,除湿胃苓汤合二妙散(苍术、黄柏、姜汁)加减;药用:苍术、厚朴、白术、赤茯苓、猪苓、泽泻、黄柏、车前子、元胡、川楝子各10g,板蓝根、大青叶、白花蛇、舌蛇草各30g,生甘草10g。
(三)内外法合用①外敷土霉素,研末,麻油调,先刺破皮疹外敷②内服守宫40g,蜈蚣14条,研末,分七天服完,一日二次。
(四)附本人治疗蒋汉群腰部带状疱疹方!患者73岁腰部一夜突发带状疱疹,叫其去医院打针抗病毒,阿昔洛韦片并服用中药汤剂龙胆草、生甘草各6g,焦山栀、黄岑、生地、泽泻、炒元胡、川楝子、赤芍、车前子、丹参、郁金各10g,茵陈草、连翘各10g,板蓝根、大青叶各20g,白花蛇舌草30g。
外用,季德胜蛇药片研末加藤黄粉,冰片调醋,凃敷患处,日数次。
《有人用絲瓜藤水和絲瓜叶打汁调药末很有效,以后可以试一试,多少年前,有人小腿肚发火毒或疖肿消炎有用絲瓜叶拍几下贴患处的办法,絲瓜叶和汁的确有消火的作用》(五)带状疱疹内服方:柴胡、元胡、大青叶、栀子、黄柏、黄芩、生地、丹皮、赤芍、车前草、龙葵、蒲公英、各15g,板蓝根、金银花各20g,龙胆草12g,磁石、赭石各30g,木通、泽泻各10g,甘草12g,全蝎6-10g,黄连5g,六剂一疗程,头面部加升麻、桑叶、菊花、川芎、蜈蚣、生石决明四肢加忍冬藤、丝瓜络、泽泻、薏苡仁、痛剧加乳香没药,疱疹渗出加苍术、黄柏、发热加生石膏、知母、躯干部用元胡、香附、上肢姜黄,下肢牛膝,失眠加柏子仁、远志、气虚加黄芪。
(四)后遗神经痛的治疗1.后遗神经痛顽固难愈,多是因治疗不彻底,病毒侵入神经系统造成的。
西医多配以神经营养药方如VB12和VE.有的痛续多年,特别是头痛,眼痛难以对待,尤其是老年人,多气血亏虚,气阴两虚,单以活血通络,行气化瘀难收全功,如见口干舌燥、毛枯肤槁、舌红少苔、夜热早凉等阴虚症状。
用养阴活血法身痛遂瘀汤合增夜汤。
药如:秦艽、桃仁、红花各10g,鸡血藤15g,五灵脂、没药各6g,地龙10g、生地20g,玄参15g,天冬、麦冬各10g,全蝎5g,头部加川芎10g,蜈蚣3条。
躯干部加元胡10g、香附15g。
上肢加姜黄10g。
下肢加牛膝10g。
便溏如砂仁6g、淮山药20g;便干加制大黄6g 20-30剂。
老人气阴虚加黄岑、白术、生地、白蒺藜养阴柔肝,护胃可入陈皮、茯苓、谷芽、山药。
发于颜面加菊花、黄芩、发于眼眉加木贼草、青葙子、白菊花、腰胁柴胡、肩被桑枝,补气黄芪、当归、并入三掕、莪术、肢麻沉重加独活、防风、路路通、、瘙痒加防风、蝉衣、地肤子,便秘桃仁、瓜蒌仁。
2.外用红灵酒外擦一日数次(红灵酒:当归60g,红花、川椒、干姜各30g,肉桂6g,樟脑、细辛各15g,酒精1000g浸7天备用——可用于冻疮)3.针刺拔罐《见前(二)之1》4.西药立痛定0.2g,维E0.2g,地塞米松0.45毫克,奋乃静4毫克,另安定5毫克睡前服。
5.每日全蝎6g(研末分服)当归15g,赤芍、白芍各10g,生地30g,川楝子、元胡各10g煎服。
6.全蝎10g,地龙15-20g,蜈蚣5g,地鳖虫10g,川芎20-30g,元胡20g,川楝子12g,牡丹皮15g,柴胡12g,白芍15g,龙胆草10g,甘草3g《睡前必服一次》7.加味瓜蒌汤:瓜蒌皮15-20g,瓜蒌仁、白芍、北沙参、麦冬各15-20g,太子参、山药各20-30g,红花6-10g,三七粉6-8g,牡丹皮12-15g,白蒺藜、白僵蚕各15g,生甘草6-9g。
(五)眼睑带状疱疹的治疗眼睑带状疱疹属中医风赤疮痍,由脾脏风热蕴结,二睑似朱凃而生疮黑眼端无染,不治便生翳膜分四型:1.脾经风热:见胞睑皮肤赤红刺痒灼热痛,水泡簇生,有粘液渗出。
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除风清脾饮:陈皮、连翘、防风、桔梗、知母、玄明粉、玄参、黄连、荆芥各9g,大黄6g,生地24g。
无便秘去大黄、奇痒加白蒺藜、菊花。
2.风火上攻:起病重急、胞睑赤红、焮热难忍、局部溃烂、口苦心烦、便秘尿赤、舌尖红赤、苔黄脉数宜清热解毒,疏风散邪,普济消毒饮,黄岑、黄连、陈皮、桔梗、牛蒡子、薄荷、连翘各9g,板蓝根、玄参各12g,生甘草、僵蚕、升麻各6g并加入银花、蒲公英各15-30g,便秘加大黄。
3.湿热壅盛;胞睑淡红,浮肿,脓性疱疹破损后溃疡糜烂,渗出液明显,见胸闷便溏,女性多白带,舌苔黄腻,脉滑数,清热除湿汤:连翘、车前子、枳壳、黄岑、陈皮、荆芥、茯苓、防风、甘草各9g,滑石18g,黄连、木通各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