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建设用地变化及其社会驱动力分析
中国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分析

中国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分析作者:王世忠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4年第08期摘要:研究目的:研究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
研究方法:基于改进C-D生产函数修正的STIRPAT模型和岭回归方法。
研究结果: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总人口每增加1%,将导致建设用地增加0.211 0%,城市化率每提高1%,将导致建设用地增加0.054 2%,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提高1%,将导致建设用地增加0.025 5%;货币资本投入每增加1%,将导致建设用地增加0.015 7%。
研究结论:(1)人口增长是中国建设用地扩张的最主要驱动力。
(2)城市化是中国建设用地扩张的重要驱动力,城市化率的提高并没有导致建设用地总量的减少。
(3)社会富裕水平和建设用地总面积之间不存在环境Kuznets曲线。
(4)货币资本和建设用地之间的替代关系不明显,技术进步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关键词:建设用地;改进C-D生产函数;改进STIRPAT模型;岭回归;驱动力中图分类号 F30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8-01-06Abstract:In this paper,in order to explore the driving forces of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improved C-D production function、improved STIRPAT model and ridge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construction land and populat ion、GDP、urbanization rate、capital input、labor input、technical progress、social affluence level during the period 1985 to 2008.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en the other conditions are the same,each increase of 1%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will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construction land 0.2110%,each increase of 1% of the urbanization rate will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construction land 0.054 2%,each increase of 1% of the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will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construction land 0.025 5%,each increase of 1% of the monetary capital input,will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construction land 0.015 7%.It is concluded that:(1)Population growth i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2)Urbanization rate is the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of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Although the city construction land intensive and economical utilization level is far greater than the rural,the rise in percentage of population residing in urban areas does not lead to reduce the total amount of construction land.(3)There is no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between construction land and social affluence level,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cial wealth,the construction land demand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4)There is no obvious substitu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ey capital and construction land.The role of technical progress to promote the level of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is performing far under capacity,and the speed of technical improvement is far greater than the one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land intensive use level.Key words:Construction land;Improved C-D production function;Improved STIRPAT model;Ridge regression;Driving forces建设用地是承载人类非农经济生产活动的主要基础,同时也是二三产业经济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
广西桂林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第23卷259期2021年3月大众科技Popular Science&TechnologyVol.23No.3March2021广西桂林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魏锋I童新华2韦燕飞】(1.南宁师范大学自然资源与测绘学院,广西南宁530001;2.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西南宁530001)【摘要】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很大程度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方向,影响着城市的诸多方面。
文章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桂林市研究时点内的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和变化趋势。
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变化驱动因子,为进一步做好桂林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结果表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城市化水平等因素都是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
【关键词】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驱动因子【中图分类号】F2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151(2021)03-0008-05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e and Its Driving Forces in Guilin,GuangxiAbstract:The pattern of urban land use determines the direc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to a great extent,and affects many aspects of the city.In this paper,Guilin city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i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the land use transfer matrix is used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 of land use change in Guilin city.On this basi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s used to analyze the driving factors of the change,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land use planning in Guilin.The results show that economic development,living standards,urbanization and other factors are the driving factors of urban land use change.Key words:land use;transfer matrix;driving factors引言适宜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城市发展所必需的条件,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而要发掘出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的土地利用结构则需要做到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相关的理论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
2013年广西河池市建筑业运行情况分析

2013年广西河池市建筑业运行情况分析2013年,河池市47家(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6.29亿元,同比增长15.19%。
全市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6.76亿元,同比增长1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7%,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
一、建筑业市场基本情况(一)建筑业总产值总体保持增长。
2013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完成46.29亿元,同比增长15.19%,增速比上年回落5.5个百分点。
其中在外省完成的产值为6.3亿元,同比增长242.76%。
从产值构成看,建筑工程产值33.67亿元,占总产值比重72.7%;安装工程产值和其他产值分别为2.17亿元、10.45亿元,占总产值比重分别为4.7%、22. 6%。
从资质等级来看:一级资质企业完成产值24.12亿元;二级资质企业完成产值7.76亿元;三级及以下企业完成产值14.41亿元。
一、二、三级资质企业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市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52.11%、16.76%、31.13%。
分县区看:全市11个县(市、区)建筑业总产值六升五降,东兰县和巴马县突破亿元大关。
总量排名前三的宜州市、金城江区和大化县占全市比重分别为54.9%、13.6%、10.5%,三地总产值之和占据全市总产值的79%,同2012年相比宜州市比重上升8.3个百分点、金城江区比重下降6.4个百分点,大化县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
2013年河池市各县(市、区)建筑业总产值及增速(二)合同额小幅增长,本年新签订合同额下降。
2013年签订合同额63.0 7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20.05亿元,同比增长5.7%;本年新签订合同额43.02亿元,同比下降0.4%。
(三)房屋建筑施工规模下降、竣工面积及价值上升。
2013年全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30.5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94%;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253.5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4.25%。
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54.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 89%;竣工房屋价值29.59亿元,同比增长33.66%。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近几十年,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土地利用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城市土地利用包括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通设施用地等。
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居住用地的增加以及由建设用地向居住用地的转变。
城市中新建的房屋、别墅等房地产项目,也使居住用地的数量不断扩大。
对于商业和工业用地,随着城市化程度增加,它们的数量同样在不断增加。
工业区、商业中心以及大型购物中心等设施所占用的土地往往非常广阔。
另外,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同样对土地利用产生了巨大影响,包括道路、高速公路、地铁等交通设施的建设等都使得土地往往会被大量占用。
二、影响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1.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完善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使得城市土地利用合理、合法,同时也可以实现对城市的发展与进步的大力推进。
城市规划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其中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是对城市土地利用的统筹规划,详细规划则是具体落实到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规划。
2. 政策导向土地制度是房地产市场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处于发展初期,土地的开采和利用都面临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
因此,政策的导向会对土地开发和利用产生很大的影响。
3. 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是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转移到城市打工或者自己创业,也将土地从农业用地一步一步地转换为城市用地。
这样子,城市用地就会不断扩大。
4. 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变化、土地产盈利能力等。
人口变化是对土地利用变化有着强烈的影响。
城市人口增加意味着需要更多的住房、更多的商业和工业用地等。
土地的产盈利能力也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土地能够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那么这块土地就会被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所重视,从而加速土地利用变化的步伐。
三、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是社会经济问题。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成因分析

收稿日期:2005-03-25; 修订日期:2005-04-02作者简介:谭少华(1963-),男,博士,副教授,从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研究。
E-mail:tans ha ohua@s .c n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成因分析谭少华1,倪绍祥2(1.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四川绵阳621010;2.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摘要: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与热点问题,驱动力研究则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难点。
目前在驱动力研究方法上还存在过多依赖数学分析方法的趋向。
该文从现代土地利用变化概念出发,提出成因分析概念,认为驱动力的反演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的特点,在驱动机理研究中必须借助层次分析法,鉴别引发变化的直接原因,并对土地利用变化原因)表象间的关系进行剖析。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成因分析;层次分析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04(2005)03-0047-04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国际科学界特别关注人类活动,尤其是土地利用对全球变化产生累积性的影响。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在地球上留下最直接、最重要遗迹的载体,是研究自然与人文过程的理想切入点,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领域[1-3]。
近十年来,国内外针对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现象开展了大量案例研究[4-16],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但是,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理研究,目前还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17]。
在研究内容上,主要侧重土地利用系统的自然条件方面,而对引起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研究较薄弱;在研究方法上,偏重于数学分析与模型的建立及采用GIS 与多源数据融合等技术,而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不够,直接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深入。
据此,本文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中/成因0分析方法进行讨论,鉴别土地利用变化的直接原因。
试析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

试析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发表时间:2019-09-02T15:49:33.777Z 来源:《建筑实践》2019年10期作者:李书军[导读] 为使得城市更多人口提供生存、发展的空间,我们必须加强对城市规模的扩大,把周围的乡镇耕地纳入至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范围内,这就造成了保护耕地和城市发展之间矛盾出现。
摘要:为使得城市更多人口提供生存、发展的空间,我们必须加强对城市规模的扩大,把周围的乡镇耕地纳入至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范围内,这就造成了保护耕地和城市发展之间矛盾出现。
为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走新型城市化的道路,需要加强分析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为城市科学合理的发展提供出一定保证。
本文主要基于作者实际工作经验,简要的分析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发展1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特点1.1 城市数量规模大,用地增速与城市化发展不平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数量大幅度增加,尤其是特大城市已由原来的31个增加至41个;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由原来的4160km2增加至7 917km2,年平均增长率达到8.21%。
与此同时,特大城市人口数量也迎来了大规模的增长势头,人口数量也由6 258.24万增加至9 216.84万,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30%。
通过城市用地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增长率之比可得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当这一系数保持在1.12是最为理想的情况,但目前已达到1.91,这说明我国城市用地已出现畸形增长,增速过快,与当前城市发展形势极不平衡。
1.2 人均用地呈波动变化,市均用地则持续增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用地情况总体上呈现增长势头,但在大城市用地建设当中,人均用地涨幅波动并不明显,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66%。
在经济转型初始阶段涨幅变化较大,由于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均用地水平较低,增速不明显。
1.3 园林绿地和铺装道路面积明显增长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我国城市建设加大了对城市绿化工作的重视力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型城市建设要求。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及其影响因素探究一、引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对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探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土地利用变化的分析1. 土地利用变化的概念土地利用变化是指一定时期内或多年来,土地在利用上所发生的变化,包括土地类型的变化、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土地权属关系的变化等。
这些变化通常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过程。
2. 土地利用变化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土地利用变化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分类方式有土地类型的变化、土地功能的变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等。
其中,土地类型的变化通常指土地的种类和质量的变化,如耕地面积的变化、林地面积的变化等;土地功能的变化则指土地用于某一特定用途的变化,如从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则是指土地的开发和管理方式的变化,如工业用地的开发和城市规划的改变等。
3. 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态等方面。
首先,土地利用变化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如影响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进而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其次,土地利用变化会对经济产生影响,如影响土地价值和经济效益,进而影响地区和国家的发展;此外,土地利用变化还会对环境和生态产生影响,如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植被的减少等问题。
三、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探究1.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土地的需求和利用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会导致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乡村人口的流动也会影响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
2. 政策因素政策因素也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
政策的调整和实施会对土地利用方式产生影响。
例如,国家政策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户参与城市化等,都会对土地利用方式产生影响。
3.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指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文化传统等方面。
社会因素的变化会对土地利用方式产生影响。
基于ENVI和ArcGIS的北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第2 3卷
第 5期
21 0 1年 5月
基 于 E V 和 A c S的北 湖地 区土地 利用 变 化 及 驱 动 力分 析 N I rGI
毛 露 雪
( 成都理 工 大 学土地 资 源管理 系,四 川 60 5 ) 10 9
摘 要 :通 过 对研 究 区域 20 年 和 20 年 的 Q i Br 星影 像 进行 分析 ,在 E VI A c S的软 件基 础 上 解译 和提 取 土地 05 08 uc i k d卫 N 和 r GI
5 O T E N E VR N E T 4 N R H R ' N IO M N
基 于 E V 和 Ac S的北 湖地 区土地利 用变化 及驱 动 力分析 N I rGI
毛 露 雷
程中,农地 、林地被 占用的比例很大 ,池塘等小区域水域面积也 总产值的增长速度高达 5. %。由于近年来粮食价格下降 , 04 9 传统 严重退化,不同程度的转化为了商服用地及新增加的工矿用地和 的种植农业效益低下 , 农民种 田积极性普遍不高 , 国家又提倡 且 公 服 用地 。 进行 农 村 的 产业 调 整 , 民纷 纷 改变 原 来 自产 自销 的农 业 模 式 , 农 实地 调查 中就 发现 ,很 多 耕地 已经 荒 废 ,有 的甚 至退 化 成 了 灌 木 3 无 量纲 化数 据驱 动力 分析 土地 利 用 的驱 动力 可 以大 致分 为 自然环 境 因子 和社 会 经 济 因 林 。农 作 物模 式 也 向 经 济 作 物转 化 , 由 于北 湖 是 近郊 ,离 市 区 子两方面,而 自然环境因子如地形 、地貌 、温度 、降雨等主要从 非常近 ,农 民都将菜地大规模 的种植经济作物 ,满足城市化过 宏 观 尺度 上 影 响土 地 资源 条 件 和土 地 利用 变 化 的空 间 分布 格局 , 程 中对 农 作 物 的需 求 。 在短时间内对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影响很小, 因此可以不予考虑。 34 政策因子 . 而在影响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因子 中,人 口因子 、经济增 这些 驱 动力 因子 都 不 同程 度 的影 响 到 了北 湖地 区 土地 利用 变 长因子、产业结构调整因子等都构成 了驱动力影响体系。 化 ,在产 业 结构 调 、城镇 化规 模扩 大 的过 程 中 ,要 不断 注 意这 些 在 对 成都 市 国 民经 济发展 指 标 中各 因素进 行 无 纲量 化后 ,分 因素 的影 响,解决人 口增长中对建筑用地 的需求量 ;提高土地利 析其增长速度。而研究区域是北湖地 区,在成都市的大环境下 , 用集约程度,减少荒草地、废弃地的面积 ,用科学 的方法持续性 分析局部地区的驱动力因素可以将驱动力因子归类为人 1因素、 : 3 的利用土地;改善农地质量, 保住原有的良田, 占用耕地必须合理 , 经济 增长 因素 、农业 结构 因素 、和政策 因素 四大类 。 并在各类用地 中达到平衡。在坚持保护耕地,改善农地质量的前 31 人 口 因子 . 提下 ,建 设 用地 的结 构也要 更加 规范 化 ,在 20 年 的用 地类 型 中 0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最低。 图 1 以看出 . 通运输用地在 20 从 可 交 02年 出现 了明 显 的
增长 , 长率达 到 1%, 要原 因是 20 增 2 主 0 2年 撤 地 建 市 , 池 市 大 河 规 模 改 建 、 建 , 加 了许 多 重 点 建 设 项 目 ; 0 6年 水 利 设 施 用 扩 增 20 地明显增 长 . 长率 1. %. 增 4O 3 主要 原 因 是 2 0 o 6年 河 池 市 新 增 了 很 多 水 利 工程 项 目, 区 淹 没 范 围 扩 大 , 库 水 面大 幅 度 增 加 , 库 水 而 居 民 点及 独 立 工 矿 用 地 保 持 平 稳 的 增 长 速 度
摘 要 :近 几 年 来 , 着河 池 市社 会 经 济稳 步发 展 , 地 减 少 、 设 用地 增 加 , 地 矛盾 日益 突 出 。采 用 河 池 市 2 01 2 0 随 耕 建 人 0  ̄ 0 7年 土 地 利 用 变 更 统计 数 据 . 河池 市建 设 用 地 变 化进 行 分析 运 用 S S软 件 主 成 分 分 析 法 探 讨 建 设 用 地增 长 的社 会 驱 动 力 。 结果 表 明 : 池 市 建 设 对 PS 河 用 地 总 体上 逐 年 上升 , 中 交通 运 输 用地 增 长最 快 , 利设 施 次 之 , 民 点 及 工 矿 用 地 增 长平 稳 ; 设 用 地 空 间 变化 差异 较 大 , 安 县 其 水 居 建 都
达 313 大化 县 仅 为 023 主成 分 的 贡献 率 表 明 河 池 市 建设 用地 变化 主要 社 会 驱 动 力 是 经 济 发 展 、 础 设 施 建 设 和 城 镇 化过 程 。同时 . . 7 .1 : 基
对 河池 市建 设 用 地 变 化提 出相应 的建 议 : 动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 强 耕 地 保 护 措 施 、 理 控 制 建 设 用地 数 量 。 推 加 合
c nto ft e a o n fc nsr ci n lnd. o r lo h m u to o t to a u Ke r s:He ic t;c nsr ci n l n s o ild vn r e y wo d Ch iy o tu to a d ;s c a r ig f e s i o
LIMa ta ( ah r u ainColg fGu n x F c l fReo re n e lTec e c t leeo a g i, aut o s uc s&E vrn n Na nn 3 00 ,hn ) Ed o y n i me t, n ig5 0 1C ia o
中 图 分 类 号 :3 12 F0. 4
基金项目: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0 6 0 1 ; 4 4 10 )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0 6 04 4 9 10 )
河池市建设用地变化及其社会 驱动力分析
李 漫 , 良林 , 吴 周世 武 (西 范 院资 与 境 学 院 南 30 广 师 学 源 环 科 学 , 宁50 ) 01
国 土 与 自 然 资 源 研 究
2011No 1 .
T RRI OR & NA RAL RES E T Y TU OURC TU ES S DY
2 ・ 9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10 3 7 5 (0 1O 一 0 9 0 1 0 — 8 32 1 ) l 02 — 2
图 ’2 0 ~ 0 7年 河池 市 建 设 用 地 二 级 地 类 增 长 率 变 化 图 0 12 0
本 研 究 选 取 了河 池 市 2 0 ~ 0 7年 统 计 年 鉴 作 为 基 本 的 资 0 12 0
料 来 源 . 以社 会 经 济 统 计 数 据 作 为 影 响 建 设 用 地 变 化 的 社 会 经
关键 词 :河 池 市 : 设 用 地 ; 会 驱 动 力 建 社
An l ss o nsr c i e l n a y i f Co t u tv a d Cha e a d t ca i i c o si H e iCiy ng n is So i lDr v ng Fa t r n Ch t
Ab t a t n t e ls e e r,w t h t a y d v lp n fHe h r v n e s ce y a d e o o , h a m l n e u e ,c n t c ie sr c :I h a t w y as i t e se d e eo me to C iP o i c s o it n c n my t e fr a d r d c d o sr t f h u v ln n ra e ,t e a t o s i c e sn l u sa d n .L n - s h n e S l e aa o Ch t ' 2 01 t 0 7 i su id i h s a d ic e s d h n i my i n r a ig y o ttn i g a d u e c a g Uw y d t fHe iCi f m 0 o 2 0 s t d e n ti n yi o p p r h n e f i o s u t n ln s a e a a ye y u i g P i c p l C mp n n n lss me h d o P S s f a e h e s ca r i g a e ,c a g s o t c n t ci a d r n lz d b sn rn i a o o e t A ay i s r o t o f S S o w r ,t o ild i n t v fr e fc n t c in l n s a e a ay e .T e r s l h w ta :t e o e at c a g fc n tu t n l n s i C iC t h w d a p r o c s o o sr t a d r n lz d h e u t s o h t h v r h n e o o sr c i a d n He h i s o e n u wad u o s l o y t n e rb e r A n h a d , h mo n ft n p r t n ln s g e a t s, h mo n fln sf rw t rc n e v n y fc l isg e r d y a yy a , mo g t e ln s t e a u t a s o t i a d r w f se t t e a u t d o a e o s r a c a i t rw e o r ao o a ie ls a t t a te fr r n e mo n f l n s f r s t e n s a d i d p n e t mi e rw n se d ;te r lt e c a g ae f e s f s h n h ome ,a d t a u t o a d et me t n n e e d n n s g e i ta y h e ai h n e r ts o h o l v c n t ci n ln s a e dfe e t h a g s n s t a fDu n c u t ,i i .7 ,Du o ny o l . 1 ;t e s ca r i g fr e f o sr t a d r i r n ,t e l re to e i h to A o n y t s 3 1 3 u o An c u t , n y 0 2 3 h o ild i n o c s o v c n t cie l n r c n mi e e o me t n - t e u e c n t c o n r a i t n o sr t a d a e e o o c d v lp n ,i f sr t r o sr t n a d u b n z i .Mo e v r t i a e u g ss p tf r a d fr t e u v i a u ui ao r o e , h s p p rs g e t u o w r o h u e o o sr ci e l n n He iCi : T rmoe i d sr lr sr c u n Me s r s t t n te h r tc o f ff ln R a o a l s f c n t tv a d i Ch t u y o p o t n u ti e t t r g、 a u e o sr g n t e p oe t n o a i a d、 e s n b e a u i e h i n
济 因 子 , 映 社 会 经 济状 况 的 变 化 。运 用 S S 反 P S统 计 软 件 . 析 河 分 池 市 建 设 用 地 变 化 特 征 .运 用 多 元 统 计 方 法 中 的主 成 分 分 析 探 讨 建 设 用 地 变 化 的 驱 动 因 子 .并 针 对 驱 动 因 子 提 出相 应 的调 控 政 策 建议
32建 设 用 地变 化 的结 构 差 异 .
建 设 用 地 包 括 居 民点 及 独 立 工 矿 用地 、 通 运 输 用 地 和 水 利 交
设 施 用 地 。 由 图 1可 知 , 同 的 用 地 类 型 增 长 的数 量 、 率 均 不 不 速
同 就 增 长 的 绝对 数 量 来 看 . 0 ~ 0 7年 问 居 民 点 及 独 立 工 矿 2 01 2 0
1研 究 区 概 况
于 2 01 2 0 0 ~ 0 3年 阶段
河池市位于广西的西北部 . 处云贵高 原的东南麓余脉 . 地 包 括 金 城 江 区 、宜 州 市 和 9县 。其 中 有 5个 自治 县 。全 市 总 面 积 33 . 5万 平 方公 里 , 占广 西 壮 族 自治 区 陆 地 面 积 的 1 . ' 0 7 41 1 0 %I 。2 年 末 全 市 人 口 3 6 9万 人 .全 市 生 产 总值 2 8 6亿 元 .人 均 9. 9 6. 3 G P6 3 D 9 9元I 河 池 市 2 0 2 1 0 2年撤 地 建 市 . 着 工 业 化 与 城 镇 化 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