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高自考考试大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耕作学高自考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耕作学课程代码:06172(理论)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耕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技术与管理体系及其理论的一门综合性农业技术应用学科,在农业生产的组织和农业开发工作中具有独特的统帅全局的重要作用,是农学专业的骨干专业课之一,也是草业科学、种子检验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在自然科学范畴内,兼有社会科学的某些特征。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在一定气候—作物—土壤—社会条件下的农田耕作制度的技术体系。初步具有因地制宜,科学决策种植制度、土地培肥、土壤耕作、杂草防除技术的能力。

学习本课程可使学生掌握:资源辩识与评价技术;种植制度与耕作制度的设计、制订及评价技术;作物布局技术;复种、间混套作、立体种植及调控技术;土壤耕作技术及评价、水肥平衡技术等。培养学生组织生产和种植业宏观管理、技术组装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作物营养与施肥,农业气象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农化分析等课程。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耕作制度引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的基本概念;理解耕作制的技术功能和宏观布局功能。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特别是了解我国加入WTO给农业发展和耕作制度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理解掌握在我国发展集约化、现代化、可持续化和多元化耕作制度的必要性及其理论根据。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耕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我国耕作制度与可持续农业。(重点)

识记: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

理解: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的内容,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目的;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

应用:耕作制度在农业发展中的功能。

(二)世界农业与中国农业发展。次重点)

识记: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特征,中国农业历史与演变。

理解:世界农业的发展方向,我国发展集约化、现代化、可持续化和多元化耕作制度的必要性及其理论根据;我国耕作制度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基本原理;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给农业发展和耕作制度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应用:更新农业发展相关资料;补充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问题。

(三)耕作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地位。(一般)

识记:耕作学。

理解:耕作学的任务和对象。

第二章作物布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以及生态条件与作物布局的关系,了解我国的作物布局。

了解作物布局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产上的意义;掌握合理作物布局的原则;理解掌握主要大田作物(水稻、玉米、甘蔗、花生、木薯、大豆、甘薯、马铃薯、蚕豆、豌豆等)对温度、光照、水分和土壤等的生态适应性;了解我国不同地区作物布局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掌握作物布局的方法;能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作物布局方案。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生态条件与作物布局。(重点)

识记:作物布局,作物布局的影响因素;我国不同地区作物布局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理解:作物布局的意义,作物布局应遵循的原则;光照条件对作物布局的影响,温度对作物布局的影响,水分条件与作物布局,土肥条件与作物的布局,地貌对作物布局的影响。

应用:农产品开发方向与作物布局;补充与更新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布局情况。

(二)作物布局设计。(次重点)

识记:作物布局设计的步骤。

理解:作物布局设计的内容。

应用: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的作物布局方案。

(三)我国的作物布局。(一般)

识记:我国的作物结构。

理解:粮食作物布局,经济作物布局,果品蔬菜布局,饲料绿肥作物布局。

第三章种植方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间、混、套作的基本概念;间混套作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间、混、套作的增产作用和增(减)产的原理;了解间、混、套产量效应的主要表现及增(减)产率的计算、表示方法;

掌握间、混、套作增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了解不同区域间、混、套作的主要类型、方式及其特点。

同时理解复种的基本概念,复种的增产作用和增产原理;了解复种的基本条件;掌握复种增产的主要技术措施;能指导农业生产;了解水田、旱地复种的主要类型、方式及其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间混套作的效益原理,间混套作的农业技术;复种的效益原理和农业技术。(重点)识记:种植方式,种植指数,作物与品种选配,复合群体田间结构的配制,生长发育调控技术,田间管理技术;复种的条件。

理解:空间上的互补与竞争、时间上的互补与竞争、地下因素的互补与竞争、生物间的互补与竞争和减少竞争原理等概念;间混套作的农业技术;复种的效应原理,复种的农业技术。

应用:根据不同作物生长特点,设计适合当地的间混套作模式和生产技术。

(二)间混套作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复种的条件,复种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次重点)

识记:单作、间作、混作、套作;复种,复种指数,熟制,休闲,撂荒。

理解:间混套作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复种的现状,复种对农业增产的作用,间混套作、复种的发展展望。

应用:根据复种的基本条件,提高某地复种指数及作物组合与品种搭配技术。

(三)我国主要种植方式的类型与分析。(一般)

识记:一年二熟,二年三熟,一年三熟,

理解:我国间套作的主要类型和方式,立体种植的主要类型和方式,

应用:根据作物的间混套作模式图,分析作物的组合技术和生产技术。

第四章种养结合与庭院经济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了解种养结合的含义与意义和我国种养结合的发展概况。掌握种养结合模式和庭院立体种植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