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记忆规律
符合大脑的十二个记忆规律

定律1:越运动,大脑越聪明信不信,“驴友”比“沙发土豆”更聪明老板,请把办公室的咖啡机换成跑步机!!每周两次有氧运动,跟老年痴呆说Bye Bye!定律2:大脑一直在进化人类战胜了猛犸象,因为我们的祖先选择了给大脑增加神经元,而不是为骨骼增加肌肉。
人类战胜了大猩猩,因为我们看到五边形,能想到五角大楼或克莱斯勒的面包车。
人类战胜了大自然,因为我们不但有“蜥蜴脑”、“家猫脑”,还有像果子冻一样滑溜溜的大脑皮层。
定律3:每个大脑都不同在我们的大脑里潜伏着一个一个的神经元,只有詹妮弗·安妮斯顿才能刺激它——当然,也许你需要的是奥黛丽·赫本或汤唯。
每个人大脑的神经网络可能有同样的国道、省道,但那些小巷子和土路绝对不同。
人脑不存在“大规模定制”——如果你的学生或员工是付小芳,千万别勉强他去打棒球定律4:大脑不关注无聊之事不管你是谁,这三个问题都是大脑的注意力之源:“我能吃它吗?它会不会吃我?”、“我可以与他交配吗?他会不会与我交配?”、“我以前见过它吗?多任务处理只是个神话。
如果你强行将大脑带入多任务环境,就是在把右脚塞到左脚的鞋子里。
警告!听众会在你讲话开始的10分钟后走神,你得及时用讲故事或抖包袱来救场!定律5:短期记忆取决于最初几秒间大脑记忆骑自行车的方式与记忆身份证号码的方式,是一回事吗?大脑就像一个开着盖子运转的搅拌器。
信息在进入大脑的瞬间就会被切成不连续的碎片,并在我们的脑子里四处飞溅。
精细和具体的例子就像门把手,帮助大脑打开通往信息的记忆之门。
定律6:长期记忆取决于有规律的重复为了使一个故事连贯,大脑会乐于插入一些虚假的信息,因为大脑总是想让困惑和混乱的世界变得有条理。
当老师不停地将不同的内容一浪一浪地灌给学生时,学生的大脑就会将它们混淆。
定律8:压力会损伤你的大脑压力会破坏大脑自然的即兴本能,就像关节炎破坏舞蹈演员的身体能力一样。
处于压力之下的个体罹患普通感冒的风险是常人的3倍。
初中道德与法治十大记忆方法,帮你快速记忆知识点

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十大记忆方法,帮你快速记忆知识点!1.图示记忆法2.列表记忆法3.概括记忆法4.规律记忆法5.提纲记忆法6.趣味记忆法7.联想记忆法8.自测记忆法9.理解记忆法10.歌诀记忆法01图示记忆法通过图形识记来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
图示分为直观图示和逻辑关系图示两种。
直观图示的设计步骤是:1、根据要记忆的概念或原理的内容选择一个易于用图形表示的例子;2、抓住例子与概念、原理的相似点设计图形;3、组织说明图形的文字。
逻辑关系图示又可分为演绎图示、归纳图示和关系图示。
其设计步骤是:1、找出理论所包含的知识点;2、按照理论中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用简单的文字、线条表示出来。
设计图示要注意: 1、要有严密的科学性,所设计的图示一定要准确地反映所要识记的内容;2、要有直观、形象性,借以使大脑留下深刻的印象;3、要鲜明生动,线条的粗细、虚实、图形的大小、形状一定要醍目,易于回忆;4、要简明扼要,文字要简洁,线条要简单,使人一目了然,易于记忆。
02列表记忆法以列表的形式把相关的材料进行对比或对照,从而记忆其特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的记忆方法。
列表有多种形式,主要有一览表、说明表、系统表、比较表、统计表等。
列表的主要步骤有:1、根据记忆的需要首先对材料进行分类,看其适合编制哪种类型的图表。
2、查找和归纳材料的主要特征、特点,比较不同材料的异同点。
3、按不同类型表格的规格和形式编制表格。
4、按照表格内的基础上,逐一把材料的主要内容填到表中。
运用列表记忆法不必专门去死记硬背,因为往往一张图表整理出来,脑子已形成深刻的印记。
03概括记忆法对所要记忆的材料进行提炼,抓住关键性内容进行记忆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删繁就简,高度浓缩,提高记忆效率。
运用概括记忆法的具体办法有:1、用语缩略。
对于较长的词语、名称、概念予以简化和省略。
如“中国共产党”可缩略为“中共”。
2、内容凝聚。
内容庞杂繁杂的材料,可以有意识地从识记材料中找出关键性的字眼,使之凝结聚集着全部材料的内容,并将这些字眼作为记忆的“中介”,以引起对材料内容的全面再现。
记忆方法技巧规律大全

记忆方法技巧规律大全我们的大脑是人类最神奇的器官之一,具有极强的信息处理和记忆能力。
然而,有些人常常会遇到记不住东西或遗忘得很快的问题,这可能是因为我们的记忆方法不正确或不够科学。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记忆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提高记忆能力和效率。
一、记忆的三种形式记忆分为感官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三种形式。
感官记忆是指对外界刺激的初始反应,如视觉记忆、听觉记忆、嗅觉记忆等等。
在这一阶段,信息只能被保持几秒钟到几分钟不等。
短期记忆是指人们在短时间内对信息进行暂时记忆。
短期记忆持续的时间为数分钟,最长不超过半个小时。
如果信息没有及时转化为长期记忆,则会被遗忘。
长期记忆是指保持在头脑中时间较长并且可被反复提取的记忆。
长期记忆可以分为显性记忆和隐性记忆,其中显性记忆是指我们可以清晰地意识到并表达出来的记忆,如语言、知识、经验等;而隐性记忆则是我们并不容易识别和意识到的记忆,如行为习惯、技能等。
二、记忆技巧和规律1. 重复记忆重复是最基本的记忆技巧之一。
我们可以不断地重复记忆某个信息或知识点,以加深印象。
重复的次数和时间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因人而异,根据每个人的记忆能力来决定。
有时候,我们可以利用暂时遗忘的时间间隔来进行重复记忆,以加强记忆效果。
2. 分段记忆将一段内容分成多个小部分,分布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进行记忆。
这种方法可以减轻大脑压力,提高记忆效率。
同时,每次记忆一个小段落并在之后进行复习,也有助于长期记忆的建立。
3. 利用归纳思维通过总结和归纳信息,让大脑对信息形成整体把握,从而更容易记忆。
这种方法适合于复杂知识的学习和记忆。
4. 利用联想记忆将要学习的知识和已经熟悉的知识进行联系,或者将要学习的内容与自己熟悉的场景或事物进行联系。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新知识。
5. 利用情境记忆将要记忆的内容和某个特定的场景或情境联系在一起。
当我们需要回忆该内容时,可以在头脑中重现该场景或情境,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回想起要学习的内容。
大脑的记忆周期规律

大脑的记忆周期规律大脑在进行记忆的时候也是有周期规律的,你了解自己大脑的记忆周期规律吗?下面由店铺给你带来关于大脑的记忆周期规律,希望对你有帮助!大脑的记忆周期规律半夜2点到4点睡觉,对记忆力最好人在半夜2点到4点这段时间里,体温下降,这就是所谓的昼夜节律跌落现象。
在这段时间里,大脑活动迟钝。
翻开书本,只见一行行字从眼前闪过,却根本记不住具体内容。
同时,强烈的睡意也会袭扰而来,结果学习毫无收获。
为了不陷入这种困境,即使有许多工作、学习任务,至少也必须在2点是至4点睡觉。
通过睡眠避开这段“魔鬼时间段”尽管睡眠并不能保持记忆,但不睡眠会使记忆不断减退。
早一点起床,让大脑完全清醒1、用手指末端轻轻拍打头部,先轻轻敲打头顶,然后慢慢由头顶向后脑勺拍打,最后拍打头部左右两边。
2、在房间内放一些清新怡人鲜花,闻一下,心情舒畅,精神满满。
3、可能室内的温度比较高,让人舒适到想要昏昏欲睡的地步,这种情况下可以开窗是室内空气流通下,头脑一凉就清醒多了。
4、如果实在是倦容满面,大脑疲劳不堪,可以站起来去洗漱间洗把脸,促进血液微循环,使脑部供血充足。
5、睁开眼睛后深呼吸,立刻精神百倍。
积极休息与记忆节奏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把弥尔顿的著名长诗《失乐园》每50行一段分为9段,背诵每段时间隔给一定的休息时间,以此调查人们全部背诵下来这首诗要用多少时间。
结果,间隔休息一小时,要用140分钟,间隔休息一天,要用60分钟,间隔休息7天,只用46分钟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为了有效地记忆,间隔休息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在记忆活动中插入适当的休息,能够提高记忆的效果。
为了从生理学角度对此加以证明,人们还进行了其他实验。
尽管从生理学的角度还未能证明记忆需要休息,但休息本身不仅使大脑得到放松,并且给大脑活动带来有益的节奏。
在大脑活动本身并没有节奏的情况下,应当人为的使它具有一种调剂节奏。
在繁忙的学习、工作中,哪怕只休息二三分钟,也能使紧张的大脑稍稍松弛一下,这对记忆活动大有好处。
人脑记忆规律

人脑记忆规律咱们的大脑啊,就像一个神奇的小仓库,记忆呢,就是存放在里面的宝贝。
你想想,要是这仓库乱七八糟的,找东西得多费劲呀!那怎么才能让这个小仓库井井有条,让记忆乖乖待在里面,想用的时候就能轻松找到呢?咱先说重复,这可是个好办法。
就好比你喜欢一首歌,多听几遍是不是就能哼出来了?记忆也是一样呀,多重复几次,它就记住啦!比如说背单词,今天背过了,明天再复习一下,后天再看看,这样不就记住了嘛!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还有啊,给记忆找个好“家”也很重要呢!把相似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像把同类型的玩具放在一个箱子里。
比如说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放好,这样找起来就方便多啦。
你总不能把小汽车和布娃娃混在一起吧,那找起来得多乱呀!再说说理解,这就像是给记忆装上了翅膀。
如果你只是死记硬背,那可能过几天就忘了。
但要是你理解了,知道这个知识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是这样,那就像给记忆上了保险,不容易丢啦!比如说数学公式,你要是理解了它的原理,那用起来不是得心应手嘛!联想也是个妙招哦!把新的知识和你已经知道的联系起来,就像给记忆搭了一座桥。
比如说你看到一个新单词,和你熟悉的一个单词长得很像,那不就能记住啦!或者说你学了一个新的历史人物,和你以前知道的另一个人物有相似的经历,这样也能帮助你记忆呀!咱可别小看了情绪的作用呀!要是你学习的时候开开心心的,那记忆也会跟着愉快起来,更容易被记住呢!要是你愁眉苦脸的,那记忆说不定也吓得躲起来啦!所以呀,学习的时候保持个好心情,多重要呀!你想想,要是记忆都像一盘散沙,那你的大脑不就成了一个混乱的沙漠啦!咱得把记忆整理好,让它们像排好队的士兵一样,听你指挥!这样,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不都变得轻松多啦?别再抱怨自己记性不好啦,那是你还没掌握好方法呢!试试这些,让你的大脑小仓库变得整整齐齐,记忆都乖乖待在它们该在的地方。
到时候,你就会发现,哇,原来我的大脑这么厉害呀!那还等什么,赶紧行动起来吧!让我们的大脑变得更强大,记忆变得更清晰!。
十大快速有效的英语单词记忆方法

十大快速有效的英语单词记忆方法记忆词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与毅力。
而很多同学只是习惯性地按照单词书的字母表顺序记忆,这样的背单词方法可能很难取得良好的记忆效果。
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可以迅速提高复习效率,这对于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考生来说尤为重要。
快速有效的英语单词记忆方法根据老师们总结的经验来说,快速、有效记忆英语词汇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大方法:通过发音背单词同学们要掌握单词拼写与发音之间的规律,发好每一个音标,读准每一个单词;还可以把包含同一元音的单词归为一类(如mistake,change,pain,gain,amazing…)集中操练,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过瘾!通过发音背单词不但很快就能记住单词,更能练出地道发音!第二大方法:跟着录音背单词导致中国人背单词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发音不过关,单词读不准。
所以一定要跟着标准的录音背单词。
把音量开到最大,反复听录音并跟着大声朗读单词。
这时候你的眼睛、耳朵、嘴巴全部用起来了,不断刺激大脑,印象也特别深刻!第三大方法:“三最”狂读背单词“默默无闻”地背单词效果极其低下!一定要用“三最法”狂读狂背每个单词。
背单词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最大声、最清晰、最快速。
当你用“三最法”操练单词时,你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记忆的效率会大大提高,你不仅记住了单词,还锻造了国际口腔肌肉!第四大方法:分门别类背单词英语中有很多单词属于同一类别,可以把同一类别的单词集中起来一起操练,从而大大提高单词记忆的效率。
同学们可以自己动手,对本书的单词进行分门别类,抄在小纸条上或制成单词卡,然后集中轰炸、专门突破、分类记忆!第五大方法:单词家族背单词英语中有很多单词都有整个家族,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加上不同的前缀、后缀就有不同的词性变化、意思变化。
要想彻底掌握一个单词,我们要做的就是:整个家族一锅端!家族内所有的单词全部消灭!通过单词家族可以大大提升背单词的效率。
第六大方法:零碎时间背单词背单词不需要大段大段的整块时间。
记忆的7大规律 6个要素 3个境界

记忆的7大规律6个要素3个境界不记则思不起。
记忆对于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笔者认为,记忆是有技巧的,记忆是有规律的。
哲学不是说吗,世界是发展的,发展是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掌握的。
只要我们在认知上了解记忆的规律,运用规律。
在学习过程中,吸收知识的效果就会更好。
在工作中,思考的质量就会更高。
文章略长,试着耐心读完,笔者保证不会让你失望。
一、记忆的六要素1.物象是记忆的根本。
这和认识论所说的原理是相通的,即理性的认识是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上的。
2.理解是记忆的基础。
倘若只记忆而不理解,就像吃食物而不咀嚼,囫囵吞枣,不能消化,毫无益处。
3.联想是记忆的关键;4.方法是记忆的途径。
记忆讲究方法,否则就会陷入到死记硬背的死循环当中。
5.奇特是记忆的秘诀;6.动脑是记忆的灵魂。
二、记忆的七大规律① 主体律:⑴记忆的时间越长,记忆的效果越好。
⑵记忆的目的越明确越具体,记忆效果越好。
⑶在记忆的活动中自信心越强,记忆的效果越好。
⑷在记忆的过程中,注意力越集中,记忆的效果越好。
⑸在记忆的活动中,动脑思考越积极,记忆效果越好。
② 客体律:⑴识记有意义的材料,比识记无意义的材料效果好。
⑵识记直观形象的材料比识记枯燥抽象的材料效果好。
⑶记忆有节奏、有韵律的材料,比记忆无节奏、无韵律的材料效果好。
⑷识记系统条理的文章比识记杂乱无章的文章的效果好。
⑸识记使人感兴趣的材料比识记使人厌倦的效果好。
③ 方法律:⑴意义记忆优于机械记忆。
⑵形象记忆易于抽象记忆。
⑶奇特记忆优于一般记忆。
④ 干涉律:⑴在记忆过程中,识记材料的首尾部分易记,而中间部分易遗忘。
⑵在记忆过程中,两种材料相类似,会影响记忆效果。
⑶识记两种材料或一段较长的材料时,中间安排间隔时间的记忆效果好。
⑤ 强化律:⑴在记忆活动中,各种感官同时参与比单一感官参与的记忆效果好。
⑵在识记材料达到熟记后,适当增加学习次数,记忆保持效果好。
⑶识记后,及时复习可提高记忆效率。
⑷复习方式多样化比简单重复复习的记忆效果好。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记忆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记忆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
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所以小编建议大家掌握这一规律,帮助自己提高记忆。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
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
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
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
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
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
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
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大记忆规律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四个基本过程,其形式有形象记忆、概念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等。
每个人记忆事物的方法是各种各样的。
对于同一事物的记忆,不同的人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这在某种程度上和他的知识背景和已建立起来的知识结构体系具大很大的关系。
但这并不排除记忆的一些基本规律的存在,对于下面的一些关于记忆的基本规律的掌握,每个致立于从知识的土壤中吸取养分的人来说,其帮助是无容质疑的。
一、注意力是记忆的大门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
”注意力是记忆力的基础,记忆力是注意力的结果。
没有良好的注意力就没有良好的记忆力,良好的记忆力是建立在良好的注意力基础上的。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
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的反映一些现象而离开其余对象。
二是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
指向性表现为对出现在同一时间的许多刺激的选择;集中性表现为对干扰刺激的抑制。
它的产生及其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
注意力集中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痕迹而不容易遗忘。
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降低记忆效率。
我们常说记忆可分为的“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
“工作记忆”也就是“短期记忆”,工作记忆只能将我们当时的体验保留30秒。
而且,“工作记忆”只和大脑中正在处理的事情相关。
“长时记忆”储存的容量是无限的,它可以被分为“外显性记忆”和“内显性记忆”两种。
曾经发生过的事、当时的情形、和别人说过的话、那些情景带给我们心里的感受,甚至我们一些动作的习惯性方式(比如写字和骑自行车)……这些大脑中的信息,都属于“长时记忆”。
“工作记忆”是一条通往长期记忆的必经之路。
如果没有集中注意力,被打断,或不专心,通往长时记忆的道路就会被封堵。
只有在“注意力专注”的情况下,才能将“工作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记忆力。
二、兴趣是记忆的前提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你兴致勃勃地观看一场精彩的足球赛后,过了很久还能清楚地回忆起这场球赛各方队员的表现及进球情况,甚至一此细节也历历在目。
同样,当你对某一学科发生兴趣的时候,你不仅能很好地理解该学科的内容,而且很快容易记住它。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你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釆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其情绪达到了一种最佳的接受信息的准状态:轻松、愉快而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你可以对周围的喧嚣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你的全部智能会集中于一点,并且乐此不疲。
当然,我们学习的并不都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那么,对这此不感兴趣的东西,我们又如何来建立起自己的兴趣和培养学习的热情呢?首先,你不妨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学习它,这里你一定会找到充足的理由来,比如:为了争先进位,赶超同学;为了升学;为了将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
那么,你就想象一下,你通过学习达到这些目的后的美好情景吧,它一定会使你激动不已,充满快乐。
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不妨经常对自己说:学习是艰苦一点,但没有今日艰苦的学习,那有明天成功的喜悦?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其实,战胜艰苦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
同学们有过冥思苦想之后成功地解答一题几何题的体会吗?那种心情的愉悦舒坦和巨大的成就感,恐怕对于那些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的人来说,是永远也不会得到的。
如果你还没有这种体会,你就试一试吧,它会使你的学习充满欢乐。
其次,要相信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这主要决定于你对待事物的态度。
如果你用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你就会觉得学习并不是一件艰苦的事,而是那样的充满了快乐,因为通过学习,许多人类和自然的秘密在你面前揭开了神秘了面纱,智慧的大门向你敞开了,你的心灵得到了充实。
加上你在该学科成功的体验,你的兴趣就一定会大大增强。
为什么我们对某些学科会越学越有趣而对另外的一些学科会越学越没趣呢?同学们,你不妨用对待有趣学科的态度来对待那些无趣的学科,试试看。
当然,兴趣是与成功的体验相伴随的。
如果你在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之后,得不到成功的喜悦,或者没有达到你预想的目标,你还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吗?这时,希望你能分析一下,没有成功的原因,你的方法是否恰当?你是否比其它同学更努力?请所定的目标与自己的实际相符吗?请相信:一分汗水,必有一分的收获!三、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我们在学习中发现,有些知识我们如果很好地理解了它,就无需有意的去记忆,我们不仅能够记住而且记得很牢,这是因为理解有助于记忆。
为了证明理解对记忆的作用,艾宾浩斯曾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他工学生们分别去记忆一些无意义的音节和有意义的音节,并将记忆的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他在实验中发现:识记12个无意义的音节,平均需要复习16.5次,识记36个无意义的音节要复习54次,而为了识记含有480个音节的六节诗,只需要复习大约8次就能背诵。
理解在记忆中的作用经常使我们产生了许多误解,有人说:数理化知识不需记忆就是误解之一,在学习数理化知识时,我们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如果我们对某一知识很好地理解了,不仅做到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我们就不需再花时间去进行记忆,对于那些理解能力强,学习优秀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比如,我们在学习物质的密度时,如果我们准确地理解了密度的定义,就能正确在写出计算物质密度的公式。
这样,乍一看来,我们并没有着意去记忆物质密度的公式。
其实,在理解的过程中我们的记忆机制已充分地发挥了它的作用,我们在理解知识的时候,它已在不知不觉地对你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加工、整理和贮存,已经把它纳入到了我们的记忆系统。
理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忆知识的过程。
和用其它方法记住的知识一样,如果我们对已理解的知识不经过反复的应用来进行强化,也会很快从头脑中消失。
不同的是,我们理解了的东西,比没有理解的东西记得牢固一些,保持的时间长一些;另外就是理解了的东西,一般是能够很好地应用的东西,没有理解的东西是死的东西,对创造不起作用。
所以,我们提倡在记忆前,对知识要充分的理解,这一方面是为了记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的一方面是为了应用。
四、整理是记忆的助手不善于记忆的同学,往往是一拿到记忆的材料,就不分轻重、主次,不作任何思维处理就进行反复的朗读。
这样往往效果最差,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记忆的知识往往不能迅速准确地提取,成了死的知识。
这样的结果是,在头脑中多了一堆记忆垃圾所以,当你接触到新的记忆材料,不要先忙于记忆。
请先考虑下面三个问题:1.有无记忆的必要,也就说,记忆住它有什么用?2.我已经很好地理解了它吗?3.除动死记硬背,有没有更好的记忆方法?如果你能在记忆前考虑上述三个问题,你就会主动地去寻找适合你的记忆方法其实,记忆策略中重要的一条是要学会对记忆材料的整理。
现在请同学们做一个实验,下面是16种物体的名称,认真地看2分钟后,在纸上进行默写,看一看,你以记住多少?1.矿泉水2.橡皮3.作业本4.书5.钢笔6.杂志7.牛奶8.茶杯9墨水10.苹果11.筷子12.报纸13.盘子14.啤酒15.连环画16.西红柿如是把上述物体分成四种:读、写、吃、喝,再进行记忆,效果会怎样呢?是不是比第一次不分组时,要记得多?读:书杂志报纸连环画写: 钢笔墨水橡皮作业本吃: 筷子盘子苹果西红柿喝: 牛奶茶杯啤酒矿泉水上述实验例子,我仅仅用来说明,在记忆的过程中对识记材料进行整理的重要作用。
整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根据某种规律,通过对表面看似杂乱无章的材料进行分类等方法,使材料条理化,进而降低记忆负担。
对记忆材料进行整理的方法有许多,除了上面的实验中对记忆材料进行分类外,常用的方法还有编制提纲、对记忆材料进行简化、编制歌诀、列表比较等等。
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地告诉同学们一些对记忆材料进行整理的方法。
五、联想是记忆的桥梁艾宾浩斯说:记忆主要靠在材料各项之间建立联系。
詹姆士说得更直接:一件在脑子里的事实,与其它多种事物发生联想,就容易记忆,所联想的其它事物,犹如一个一个的钓钩,能把记忆着的事实钩钓出来。
这就告诉我们,人的记忆能力,主要来自联想。
一个人联想越丰富,越多采,越高超,其记忆的能力就越强。
所以,联想犹如一座桥梁,能建立起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
联想,人皆有之。
但不同的人,联想的能力不同,联想的形式和内容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例如,对“雨”的联想,就各有不同。
白居易的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仍发生。
杜牧的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韩愈的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杨万里的是: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那么,如何才能得到丰富的联想能力呢?概括起来,一个人的联想能力的取得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活。
联想主要是通过丰富的形象来进行的。
而我们的头脑中的形象必须来源于生活。
天生的聋子无法想象音乐的魅力;天生的盲人无法想象出山河的壮美;一个没有潜入过海底的人,无法勾画岀神秘的海底世界。
这时因为他们缺少这些方面的生活经历。
比如鲁迅,他曾经想写一部红军长征题材的长篇小说,但始终没能如愿。
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没有经历过长征生活。
所以,一个人要想具有丰富的联想能力,就必须把自己投身到大自然中去,投身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多感受、多体验、多思考,多观察,做一个有心人,只有这样,才能在头脑中建立起各种各样的感觉形象。
二是观察。
有生活经历,还必须做一个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的有心人。
三是思维。
要想在不同的事物之间建立起生动形象的联系,我们就必须对不同的材料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发现它们共同的方面,有联系的方面。
四是知识。
一个人已有的知识越完善,越丰富,就越容易建立起联想。
联想的方法: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奇特联想。
我们可以利用意念或形象的联想,将无意义的材料构成有意义联系的内容。
如记忆“高山”、“纸篓”、“桌子”、“电话”、“火焰”等词语,可以运用联想把它们串联成:高山有个纸篓,掉到桌子上,碰翻了电话,燃起了火焰。
六、想象是记忆的翅膀有时,我们通过联想,很难在无意乂的材料间找到恰当而形象的联系,这时候,我们就得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无意的材料找到一种动态的形象化的联系,让它能飞越无意义的障碍,进入一种奇妙无穷的形象联系之中。
七、背诵是记忆的根本相当于知识的掌握来说,记忆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的人可以采用不同的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但是,最终目的是一样的,把知识贮存到我们的大脑中去,做到要用时能够自由灵活地提取。
简单地说,你可以釆用不同的记忆方法,但不能没有背诵。
所以,我们说,背诵是记忆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