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内镇痛药物治疗汇总.

合集下载

齐考诺肽鞘内输液

齐考诺肽鞘内输液

医药经济报/2005年/11月/11日/第A07版医院・药物评价齐考诺肽鞘内输液商品名:Prialt(Elan Pharma公司)齐考诺肽(Ziconotide)是一种新型非吗啡类镇痛药,是首个也是目前惟一一个选择性神经元特异性N型电压敏感型钙通道拮抗剂。

该药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其他通过静脉给药的镇痛药合用于难治性慢性疼痛的治疗。

该药批准上市日期为2004年12月28日。

【适应症】该药主要适用于那些可以进行鞘内镇痛治疗,但其他治疗措施(如静脉给予镇痛药、辅助治疗或鞘内给予吗啡等等)又难以控制或不能耐受的严重慢性疼痛患者。

【药理及药代动力学】齐考诺肽是ω-芋螺毒素的合成等效物,是一种由25个氨基酸组成、含有3个二硫键的多肽物质,其分子量为2639道尔顿。

该药不与阿片受体结合,因此其药理作用不会被阿片拮抗剂所阻断。

实验证实,该药是脊髓背侧角区域中突触前神经末梢上的N型电压敏感型钙通道(VSCCs)的选择性、可逆性强效阻断剂。

肽链内切酶和肽链端解酶可在多个部位切断肽链,启动齐考诺肽代谢过程。

【禁忌症】当患者处于任何可能导致鞘内给药风险的医疗条件下时,均不得应用该药。

通过鞘内用药镇痛的禁忌症包括微量输液泵出现感染,患者素质不适于鞘内用药,以及患者脊椎管阻塞以致脑脊液循环受阻。

【注意事项】该药可能引起严重精神症状和神经系统损伤,有精神病既往史的患者最好不要应用该药。

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认知缺损、幻觉以及情绪或意识方面的改变。

如果出现严重神经系统或精神病学体征或症状,可即刻中途停药。

微量输液泵的不慎污染可诱发脑膜炎。

由体内微量输液泵和手术植入导管所引起的脑膜炎虽然非常罕见,但却是致命性的。

在临床试验中,有40%的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超过正常上限(ULN),有11%患者的CK水平大于或等于ULN的3倍。

因此,建议临床医生定期检查患者血清CK水平(例如,在治疗的头一个月中每两周检查一次,此后每月检查一次)。

鞘内芬太尼复合自控镇痛在产程潜伏期中的应用

鞘内芬太尼复合自控镇痛在产程潜伏期中的应用

鞘内芬太尼复合自控镇痛在产程潜伏期中的应用目的研究评价产程潜伏期蛛网膜下腔注射芬太尼并联合PCEA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ASAⅠ~Ⅱ的产妇300例,随机分为三组:潜伏期组(A组n=100)于宫口开大0.5~2.5cm时行分娩镇痛、活跃期组(B组n=100)于宫口开大3~5cm时行分娩镇痛,C组为自然分娩组。

①观察指标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 AS)评定,以0~10分计;②运动神经阻滞程度用改良Bromage评分测定;③产程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持续时问及催产素使用情况;④分娩方式、产时出血量。

结果产程潜伏期蛛网膜下腔注射芬太尼25ug,联合0.1%罗哌卡因混合芬太尼PCEA,与活跃期开始进行分娩镇痛相比,镇痛效果、产妇的不良反应及对胎儿影响方面均无明显差别。

结论鞘内芬太尼复合自控镇痛在产程潜伏期中可以安全实施。

标签:鞘内;芬太尼;自控镇痛;潜伏期临床上通常在第一产程的活跃期行椎管内镇痛,而产妇的平均潜伏期(有规律宫缩到宫口开至3cm)为8h,因此很多产妇在开始镇痛之前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疼痛,而从潜伏期开始镇痛可更好地满足产妇的镇痛需求,从而提高分娩的满意率。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无病理产科因素及椎管内麻醉禁忌症,ASAⅠ~Ⅱ的产妇300例,随机分为三组:潜伏期组(A组n=100)于宫口开大0.5~2.5cm时行分娩镇痛、活跃期组(B组n=100)于宫口开大3~5cm时行分娩镇痛,C组为自然分娩组。

A、B两组于L3~4间隙行脊椎硬膜外联合镇痛(CSEA),成功后取25G穿刺针通过硬膜外针刺入蛛网膜下腔,于子宫收缩间歇期注入芬太尼25ug,置入硬膜外导管接自控电子镇痛泵,待腰麻作用减弱时给药。

A,B两组均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给药模式,产妇自控镇痛,电子泵内配置为0.1%罗哌卡因及2μg/ml芬太尼混合液,总量100ml;A组设置单次剂量为5ml,锁定时间10min,无背景输注,B组设置单次5ml,持续背景输入5ml/h,锁定时间10min,A、B两组宫口开全时停止自控镇痛。

鞘内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与芬太尼或单独用于脐下手术镇痛效果的对比

鞘内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与芬太尼或单独用于脐下手术镇痛效果的对比
术 还 鲜 见 报 道 。 研 究 的 目 的是 对 比观 察 鞘 内罗 哌 卡 因 复 合 本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或单独用于脐下手 术的镇痛效果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i 一 般 资料 . 随 机 选 取 6 例 AS I~ Ⅱ级 , 龄 2 ~ 6 岁 在 腰 麻 下 O A 年 0 O
吐 和 皮 肤 瘙 痒 和 尿 潴 留情 况 。 录 有 效 镇 痛持 续 时 间 和要 求 记
效快 和麻 醉效 果 确 切 , 点 是 作 用 时 间 受 限 和 缺 乏 长 时 间 术 缺 后 镇 痛 。 近 报 道 脂 溶 性 高 的舒 芬 太 尼 单 独 或 复 合 罗 哌 卡 因 最 用 于 分 娩 镇 痛 [ , 鞘 内舒 芬 太 尼 复 合 罗 哌 卡 因 用 于 脐 下 手 1但 ]
2 期 脐 下 手 术 患 者 , 随 机 双 盲 方 式 分 成 三 组 : 芬 太 尼 以 舒
组( S组 ) 鞘 内 注 射 液 I rg罗 哌 卡 因 和 5 g舒 芬 太 尼 , 共 , 5 a / i 总
35 . mL; 太 尼 组 ( 组 ) 鞘 内 注 射 液 1rg罗 哌 卡 因 和 2 芬 F , 5 a 5g 芬太尼, 共 35 总 . mL; 哌 卡 因 组 ( 组 ) 鞘 内 注 射 液 1mg 罗 R : 5
9mmHg 给 予 麻 黄 素 和容 量 治 疗 。 录术 中低 血 压 、 心 和 0 , 记 恶 呕 吐 、 颤 、 睡 、 吸 抑 制 , 痛 不 全 和 皮 肤 瘙 痒 等 副 作 用 寒 瞌 呼 镇 及 相 应 治 疗 , 及 手 术 时 间 。 醉 1 0 n后 , 据 C mp e 以 麻 2 mi 根 a bl l 评 分 评 估 患 者 镇 静程 度 。 据 改 良 B o g 根 rmae标 尺评 估 残 留 运 动 阻 滞 情 况 。术 后 第 一 天 , 访 患 者 的 头 痛 、 痛 、 心 、 随 背 恶 呕

鞘内药物输注技术用于癌痛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

鞘内药物输注技术用于癌痛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

癌痛现状及挑战
癌痛发生率高
癌症患者中,约有30%-5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严重影响患 者生活质量。
疼痛控制不足
尽管有多种镇痛药物和方法可供选择,但仍有部分患者疼痛控制不 佳,需要寻求更有效的镇痛手段。
个体化差异大
不同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和耐受度存在很大差异,使得癌痛治疗更 加复杂。
鞘内药物输注技术原理与优势
PART 05
专家共识总结与展望
鞘内药物输注技术在癌痛管理中地位和作用
重要性
鞘内药物输注技术作为癌痛管理的重要手段,具有直接、 快速、高效的特点,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适应症
该技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癌症疼痛,如骨转移癌痛、神经 病理性癌痛等,对于传统治疗方法无效或不耐受的患者具 有重要意义。
安全性
镇痛效果
根据疼痛评分的变化,评价鞘内药物 输注技术对癌痛的镇痛效果,如疼痛 减轻、疼痛消失等。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评价
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如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问卷(EORTC QLQ-C30)等,评估患者生活质 量改善情况。
功能状态改善
观察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睡眠、食欲等方面的改善情况,以评估鞘内药物输注技术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的前提下,鞘内药物输注技术 相对安全,但仍需关注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应对策略
1 2 3
个性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鞘内药物输注技术将 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疼痛特点和基因 型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新型药物研发
针对癌痛管理的需求,未来将有更多新型药物被 研发并应用于鞘内输注,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

辅助镇痛药物归纳总结

辅助镇痛药物归纳总结

阻滞Na+通道
加巴喷丁 奥卡西平 苯妥英钠
阻滞Ca2+通道
托吡酯 拉莫三嗪
降低氨基酸的兴奋性
卡马西平 • 1、药动学——卡马西平口服后F为75%~85%, 蛋白结合率为75%,经细胞色素P4503A4以自 身诱导方式代谢,与其他抗惊厥药物发生药 物反应。 • 2、不良反应——头晕、嗜睡、共济失调;皮 疹,可见剥脱性皮炎。 • 3、常见骨髓抑制;肝损害
3-6
3-6
36 - 54
36 - 54
0.75
0.60
兴奋阈
丧失兴奋性和 传导性被麻醉
传导速度减 慢
常用局麻药特点
药物 普鲁卡因 利多卡因 阿替卡因 作用时效 短效 中效 中效 临床应用 除表面麻醉外的各种局部麻醉 各种局部麻醉 口腔浸润麻醉、传导麻醉 不良反应 CNS兴奋;过敏反 应、心血管 CNS兴奋 CNS兴奋;心血管 及呼吸功能障碍
甲哌卡因
中效
卡马西平、奥卡西平、 加巴喷丁、普瑞巴林、 地西泮、苯妥英钠、左 乙拉西坦等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可乐定、替扎尼定
05

抗惊厥药物
药物目录
药物名称 规格 10mg 药物名称 丙戊酸钠片 规格 0.2g*1
地西泮注射液(安 定)
奥沙西泮片(优菲)
15mg
拉莫三嗪片(利必通)
50mg
劳拉西泮片(罗拉) 艾司唑仑片(舒乐 安定) 卡马西平片(得理 多) 奥卡西平片 (曲莱)
• 药动学——口服F为60%,少量在体内代谢,主 要经过肾脏排泄,很少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 用, • 不良反应——嗜睡、头晕、恶心 丙戊酸钠 药动学——口服吸收迅速完全,F接近100%,蛋 白结合率为90%,可透过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可进入乳汁,肝脏代谢,肾脏排泄。 不良反应——1、消化系统:恶心、呕吐等,2、 肝损害 3、神经系统见共济失调、乏力等。 用药期间避免喝酒

分娩镇痛鞘内注射舒芬太尼最佳剂量的临床研究

分娩镇痛鞘内注射舒芬太尼最佳剂量的临床研究

o t er rt cagsi Gop E w r i e a oei teo e u r p s n h t r rgo s P<0 0 ) C n uin Whn fa h e n u g h h h f o u .5 . o d s o e
12 16
G a g iMe i f o r a S p 2 2. o. 4. . u n x dc un Z e . 01 V f 3 Ⅳ0 9 a J

分娩镇痛鞘 内注 射舒芬太 尼最 佳剂量 的临床研究 ▲
劳诚毅 黎君君 周朝明 全伟斌 黄 卫彤
( 西南 宁市妇 幼保健 院麻 醉科 , 宁市 广 南 50 1 ;- i: 168 @s acr) 30 Ema ms132 i .o 1 l n n
C iia td nB s S c r yDoa eo ufna iUsdi tah c l net nfrL b rAn lei l c l u yo et eu i sg f l tnl e I r tea jci o a o ag s n S t S e nn I o a
【 摘要】 目的 探讨鞘 内首次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最佳剂量。方法 选择初产妇 10例 , 5 随机
分为 A、 、 、 、 B C D E5组 , 分娩镇 痛 时鞘 内首 次 注射 舒 芬太尼 分别 为 6I 、 g 8 g 9 g 1 g S ioa g7 I 、 、 和 0 I ,pn ct x x x h导
▲基 金项 目: 广西 自然科学基金 (0 1 X S B 10 8 21G N F 089)
广 西 医学 2 1 0 2年 9月 第 3 4卷 第 9期
11 7 2
近年来 有采 用 罗 哌卡 因复 合芬 太 尼 用 于 持续 蛛

经鞘内植入输液港应用吗啡镇痛泵治疗晚期癌痛1例的护理

经鞘内植入输液港应用吗啡镇痛泵治疗晚期癌痛1例的护理

经鞘内植入输液港应用吗啡镇痛泵治疗晚期癌痛1例的护理浦凤燕
【期刊名称】《护理与康复》
【年(卷),期】2018(017)009
【摘要】总结1例经鞘内植入输液港应用吗啡镇痛泵治疗晚期顽固性癌痛患者的护理体会.重点是做好鞘内输液港的护理、吗啡镇痛泵的护理,加强出院指导及出院后吗啡镇痛泵的延续性护理,促进患者癌痛有效控制,提高生活质量.本例患者出院时疼痛控制效果满意,疼痛评分小于3分.连续随访6个月,患者每日镇痛泵追加次数在3次以内,阿片类药物相关并发症较前减轻,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前提高.
【总页数】3页(P98-100)
【作者】浦凤燕
【作者单位】嘉兴市第二医院,浙江嘉兴 3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3
【相关文献】
1.鞘内吗啡泵用于晚期癌痛病人镇痛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J], 李德霞
2.鞘内吗啡输注系统植入术治疗晚期癌痛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J], 魏建梅;张华秀;曾春娥
3.鞘内吗啡输注系统治疗晚期癌痛的镇痛效果与r护理对策 [J], 安苏芳;林宪法
4.鞘内吗啡泵联合无线自控镇痛泵对于晚期癌痛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生存期的影响
[J], 卢正义;胡壮文
5.鞘内吗啡泵联合无线自控镇痛泵对于晚期癌痛患者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影响 [J], 康迪;徐国亭;曹喜华;高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纳布啡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纳布啡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纳布啡的临床应用有哪些纳布啡按照性质划分属于一种阿片类受体混合激动阻断剂,其镇静、镇痛效果较强,能够对μ受体活性过度增高而引起的恶心、呼吸抑制等症状产生拮抗作用。

目前,纳布啡在临床手术治疗的麻醉诱导、术前术后镇痛等方面应用逐渐广泛。

且随着临床对纳布啡的深入研究,其在妇科、小儿无痛麻醉等领域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一、纳布啡的药理学作用及药代动力学纳布啡具有药效持久、起效速度较快等特点。

该药物的镇痛、镇静主要作用机制在于通过激动K受体,同时对μ受体活性进行拮抗,以此改善呼吸抑制、呕吐、恶心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并且纳布啡不仅能够对人体呼吸中枢对H+的敏感性产生影响,减轻呼吸抑制程度,还能够借助对μ受体活性的拮抗作用,减少脑干受刺激后所产生的呼吸中枢抑制。

纳布啡的镇痛作用具有“封顶效应”,即当纳布啡的用药剂量超过0.6mg/kg时患者的疼痛耐受力就不会因用药剂量的增加而升高。

该药物的给药方式较多,包括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经口服用及静脉注射等途径。

从药代动力学分析,其中经口服用的生物利用度相对较低,而皮下注射及肌肉注射的生物利用度相对较高,能够达到80%。

并且纳布啡具有较高脂溶性,在血浆内纳布啡与白蛋白之间的结合率能够达到25%-40%,其代谢主要依赖于肝脏,随粪便排出。

二、纳布啡的临床应用(一)小儿麻醉中纳布啡的应用由于纳布啡具有拮抗μ受体活性的作用,能够逆转与缓解其他阿片类药物所引起的呼吸抑制、恶心等不良反应,并且不会对镇痛效果造成影响。

同时,由于纳布啡具有“封顶效应”的特点,使其在镇痛及呼吸抑制方面的作用在儿科麻醉中的应用能够保障安全阈值。

针对该药物的封顶阈值,控制给药剂量能够减少对患儿机体的损害,进而能够在保障镇静、镇痛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麻醉药物不良反应。

在小儿术后镇痛中可以采取自控镇痛泵的方式及静脉推注的方式运用纳布啡,以0.2mg/kg为标准控制静脉推注纳布啡的剂量,在3-6h内可充分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