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太阳能的热利用
住宅建设:让太阳能发光发射—在住宅建筑中推广太阳能热利用的思考与建议

采 暖 区 ” 的 中 部 过 渡 地 区 甚 至 南 方 广 大 地 区 也 正 越 来 越 广 泛 地 使 用 采暖设施 ;居 住建 筑 中的 淋浴 热 水 器 、 空 调 也 呈 不 断 猛 增 之 势 , 南 方 一 些 城 市 甚 至 出 现 了 在
据 估 测 , 我 国 每 年 因 采 嗳 燃 部 分 机 关 、企 业 、疗 养 院 、
耗 中 所 占 的 t IJ 因 此 , 在 建 筑 任 污 染 的 自 然 能 源 资 源 。 : '。 L ̄ 中 大 力 推 广 和 使 用 太 阳 能 , 最 大 可 促进太 阳能及 其相 美新兴 国外 太 阳 能 产 业 的 现 状 i
限度地 减少地 球常 规 能源 消耗, 实 现经 济和 社会 的可持 续 发展 已
德 国 和 美 国 甚 至 拟 定 了 21 纪 各 事 用 料 主 要 依 靠 燃 烧 薪 柴 秸 杆 世 燃
种可 再生 能 源 ( 包括 太 阳 能、风 等 生 物能源 ,环 境 污染和 生意 环 在 城 乡 住篙; l 中 建j 旬 能 、生物 质 能等 )在整 个 能源消 境 礤 坏严重 , 而太 阳能是 一种 无 推 广 太 阳 能 热 利 用 前 景 广
量 大 力 促 进 太 阳 能 热 啦 器 和 太 阳 能 发 电技 术 及 设 备 在 居
.
自然 能 源 资 源 。 当 前 , 我 国 建 筑
.
}
-
能耗 十分严 重 。统计 表 明, 仅寒 冷 地 区 住 宅 采 暖 一 般 就 要 占 当 地 社 会 能 耗 总 量 的 1 %以 上 , 在 严 0
可 最大 限度地减 少 常规 能源消 耗
太 阳 能 是 人 类 赖 以生 存 不 可 替 代 且 取 之 不 尽 、 用 之 不 竭 的
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结合技术讲座_一_太阳能在建筑中应用概述_何梓年

)&
可再生能源
( 总第 %%- 期) #$$+.%
M N O P
高太阳能系统的利用率和经济性。 (" ) 被动式太阳房 上述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采暖系统和太 阳能空调系统,一般都需要由太阳集热器和其他 耗能部件 (如泵和风机) 驱动运行, 这类太阳能系 统通常称为主动式太阳能系统。 被动式太阳房是指不用机械动力而通过建筑 物本身采取的一定措施, 利用太阳能进行采暖的 房屋。被动式太阳房的冬季采暖, 主要是依靠建 筑热工措施, 收集、 储存和分配由太阳能转换的 热能, 使之造成一定的室内温度条件, 以满足冬 季采暖要求, 同时兼顾夏季, 从而达到冬暖夏凉 的目的。 被动式太阳房是一种经济、有效地利用太阳 能采暖的建筑,也是太阳能热利用的一个重要领 域。我国被动式太阳房发展很快, 至 #$$$ 年底全 国已累计建成被动式太阳房 % $$$ 多万 &#, 主要 坐落在华北、 东北、 西北等地的农村和城镇。近年 来,我国一些有远见卓识的建筑师开始学习国外 先进经验,已将被动式太阳房技术用于城市建筑 的设计中, 取得了明显的建筑节能效果。
"
!"#-.)$%&’()/0 (!) 太阳能供热水
利用太阳能加热水是太阳能利用的最普遍的
形式。世界各国已经相继研究开发出各种类型的 家用太阳热水器和太阳热水系统,并且正在逐步 走向商业化、 市场化。 到 &++& 年底, 全世界累计安装太阳热水器共 约 ) ,(+ 万 %&,其中我国安装了 ’ +++ 万 %&, 占 世界总量的 (’. , 居世界第一位。欧盟 !( 国太阳 热水器累计安装量为 ! !++ 万 %&, 占世界总量的 日本安装 ),+ 万 %&, 占世界总量的 !+. ; 土 !(. ; & 耳其安装 "’& 万 % , 占世界总量的 $. ; 以色列安 & 装 ,(+ 万 % , 占世界总量的 (. 。 全世界生产并安装了太阳热水器 &++& 年 , & ! &*+ 万 % 。&++& 年我国太阳热水器产量占全世 生产并安装了太阳热水器 ! +++ 界总产量的 )*., & 万%。 (&) 太阳能采暖 利用太阳能加热的系统,既可以为用户提供 生活热水, 又可以为住宅供暖。实际上, 太阳能采 暖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基本构成是相似的, 因此国外太阳能界已经将太阳能采暖和太阳能热 水建成同一套系统—— — “太阳能组合系统” 。它不 同于由太阳能光热和太阳能光电组成的“太阳能 联合系统” , 更不同于由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 组成的 “混合系统” 。 早在 &+ 世纪 *+ 年代中期,法国就着手研究 太阳能组合系统, 并推出一种称为 “直接太阳能地 板” 的系统。到 &+ 世纪 $+ 年代, 奥地利、 丹麦、 芬 兰、 德国、 瑞典、 瑞士、 荷兰等国家相继设计出各种 型式的太阳能组合系统。 目前,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委员会 (/52 4 6/ ,!& ) 正在组 织制定有关太阳能组合系统的欧洲标准。在一些
工程技术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及节能减排策略、太阳能热利用工程技术教学有效性…

工程技术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及节能减排策略2、太阳能热利用工程技术教学有效性3、建筑钢结构焊接工程技术措施应用4、信息工程技术应用工程项目管理研究5、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定位及作用分析全文总字数:22768 字篇一: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及节能减排策略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及节能减排策略摘要: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对于建筑行业有了新的要求,希望建筑施工过程中能够降低对于环境的破坏,高效的利用能源。
为此,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技术管理,将节能减排观念和建筑工程施工相结合,降低对于能源的不必要消耗,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
本篇文章简要分析了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出现的不足,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并探究了节能减排实施措施,希望能够满足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建筑服务。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节能减排;实施策略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但是,从对于相关资料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如果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技术管理工作,很可能导致建筑工程无法顺利的开展,降低企业的竞争力。
为此,建筑企业需要合理的对于建筑工程技术进行管理,采取措施达成节能减排目标,从而提升自身的整体实力,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为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条件。
1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存在的不足1.1没有完善的制度为工程技术管理的开展提供支持根据相关资料调查分析,可以发现部分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持,管理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并不明确工作内容,这就导致施工企业在进行工作时容易出现问题。
并且,因为没有相关的规则制度作为依据,施工团队在进行工作时并不会按照规定开展施工较为随意,这就导致工程的质量并不符合要求。
此外,管理制度的短缺,阻碍了工程管理体系的构建,这并不利于对于技术的更新换代,从某种角度来说,阻碍了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提高[1]。
太阳能在建筑节能工程的利用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35-0225-02太阳能在建筑节能工程的利用收稿日期:2012-10-10作者简介:刘建军(1976-),男,工程师刘建军(恒大地产集团太原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2)摘要:结合我国能源消耗大,能源利用率低和太阳能资源极其丰富的现状,分析了建筑节能的实现措施和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资源在工程中的应用,并向人们展现了利用太阳能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利用率,太阳能,可再生资源,建筑节能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随着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加快,公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本需求由生存型向舒适型转变,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地球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原有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日趋枯竭,开发新的能源已经刻不容缓。
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7%,对于新能源的利用仍待提高,利用太阳能是民用建筑节能最方便,最快捷的方法。
1我国建筑节能和太阳能利用现状我国的建筑耗能高,利用率低,与较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是发达国家的3倍 4倍。
目前国家对新建建筑的节能已经非常重视,要求很高,大中城市新建建筑节能均能符合国家节能验收规范要求。
但住宅装修方面的节能满足不了节能要求。
农村建筑和老建筑特别是老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还在进行试点,没有进入推广阶段,节能潜力非常大。
在我国,太阳能建筑的使用目前还基本局限在一些新建的公共建筑和一些零散的少数居民住户,近两年来,部分地区政府在建筑节能要求中,将太阳能的使用加入了综合验收的清单中,如江苏、山东、河北、海南、云南等省,北京、上海、深圳、大连等市已经在新建12层以下居住建筑以及办公建筑、学校、医院、宾馆等公共建筑中开始强制推行太阳能热水系统。
太阳能建筑节能的地域发展很不均衡,而太阳能日照时间却非常充裕(如表1所示),开发利用情况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很多。
同时,已建成的民用建筑利用太阳能的地区,均位于太阳能资源中等偏低分区,分布于沿海等较发达地区,究其原因,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及群众的接受程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且这些应用太阳能的工程绝大多数是利用太阳能的光热效应,用于小区等单体建筑的热水系统,利用太阳能光电效应的范围基本上局限在市政路灯等公用设施。
太阳能采暖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太阳能主要利用方式

太阳能主要利用方式1. 太阳能的定义和来源太阳能是指利用太阳的能量进行各种形式的能源转化和利用的一种可再生能源。
太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它通过辐射能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为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提供了能量。
2. 太阳能的主要利用方式太阳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利用,主要包括:2.1 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热利用是指利用太阳能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实现供暖、热水和工业生产等用途的一种方式。
它主要通过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集热器等设备来收集和利用太阳能热量。
太阳能热利用具有环保、可再生的特点,在很多地方得到了广泛应用。
2.2 太阳能光电利用太阳能光电利用是指利用太阳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方式。
主要通过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来实现。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利用光伏电池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直流电能,然后通过逆变器将其转化为交流电能供电使用。
太阳能光电利用具有清洁、安全、可再生的优点,是未来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
2.3 太阳能光热利用太阳能光热利用是指将太阳能光能直接转化为热能,并利用其进行供热或发电的一种方式。
利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可以实现供暖、热水和发电等多种用途。
太阳能光热利用系统由太阳能集热器、传热系统和贮热系统组成,通过将太阳能光能转化为热能,并储存和利用热能来实现供热和发电。
3. 不同利用方式的特点和应用领域3.1 太阳能热利用的特点和应用领域•特点: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成熟,设备简单且成本较低,适用于各类建筑和地区;可实现供暖和热水的需求,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具有合理利用太阳能热量的优点,能够有效节约能源和环保。
•应用领域:太阳能热利用主要应用于家庭和商业建筑的供暖和热水系统中,也可用于工业生产领域,如太阳能工业烘干、太阳能热水供应等。
3.2 太阳能光电利用的特点和应用领域•特点:太阳能光电利用技术具有高效、清洁、可再生的特点,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发电需求;光伏电池的寿命长,维护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可与电网相连,实现太阳能发电和电网供电之间的互联互通。
可再生能源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可再生能源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绿色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理念日渐普及。
绿色建筑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
在绿色建筑中,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满足建筑能源需求,还可以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从而进一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本文将深入探讨可再生能源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为读者全面解析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
一、太阳能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1.光伏发电光伏发电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太阳能技术之一。
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光伏发电系统可以为建筑提供清洁、可再生的电能。
在绿色建筑中,光伏发电系统通常被安装在建筑屋顶或墙面,利用太阳能的照射直接发电。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为建筑提供所需的电能。
2.太阳能热利用系统除了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也是绿色建筑中常见的应用之一。
这种系统利用太阳能的热量,为建筑提供热水、空调和供暖等能源。
通过安装太阳能集热器和储热设备,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并在建筑系统中进行合理利用,从而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风能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1.风力发电除了太阳能技术,风能技术也在绿色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风力发电系统通过风力转动风轮,驱动发电机发电,为建筑提供清洁的电能。
在适宜的地区,通过合理的选址和设计,可以在建筑周边安装风力发电设施,利用风能资源为建筑提供可再生的能源。
2.通风利用除了风力发电,通风利用也是风能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另一种应用形式。
利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系统,可以实现建筑内部空气的流通和更新,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智能化的控制,可以实现风能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带来可观的节能效果。
三、地热能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地热能技术是一种利用地球内部热能资源的技术,它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地热能通过地热泵系统,将地下的热能转移到建筑内部,为供暖、制冷等能源需求提供支持。
建筑节能措施及案例

建筑节能措施及案例
1.优化建筑设计: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建筑的热效益。
例如,通过合理设置窗户和采用隔热材料,减少热量
的散失,使得建筑物在冬季保持温暖,在夏季保持凉爽。
2.进行节能改造:通过改善建筑材料和设备,减少能源的消耗。
例如,采用节能灯具替代传统的白炽灯,使用太阳能系统来供暖和供电,安装节
能窗户等。
3.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通过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利用太阳能将水
加热,减少对传统热水系统的依赖,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4.使用地热能:地热能是指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具有一定温度的地热
资源。
通过利用地热能,可以减少建筑物的加热和制冷能耗。
5.采用通风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通风系统,能够达到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减少能源的消耗。
6.建筑节能管理系统:采用智能化的建筑节能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
建筑物的能源消耗进行监控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能源的浪费问题。
以上是建筑节能措施的一些例子,这些措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减少建
筑能源的消耗,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建筑
节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议题,各国都在积极推动建筑节能的研
究和应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