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统计分析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 蓄



实物投资
资金余缺如何调剂?
6
2.将对外经济往来引入国民经济循环
产 品

生 产
流 通
供 给 使 用
国 外



分 配
储 蓄
需 求



实物投资
国际收支状况如何?
7
3.将经济存量因素引入国民经济循环

财富存量与经济流量关系如何?
产 品 供 给 使 用 价 值 分 配 需 求
国 外
流 通
生 产
14
§1.3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系统原则 对国民经济复杂大系统,必须遵循科学的系统原则, 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 整体性: 1. 从整体出发,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
行一体化设计;2.核算内容要全面;3.三大核算要统一。
(二)关联性: 能够反映国民经济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和
内在联系。
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
指本期生产出来,并在本期再次 投入生产,作为原材料、燃料、 动力、辅助材料的产品。 指本期生产,本期不再加工,可 供社会最终消费、固定资产投资 或增加库存的产品。
总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25

国内总产出的价值构成:
C1 + C 2 + V + M
生产资料转移价值C,包括劳动手段转移价值C1
21
一、生产核算范围的确定
(一) 市场性规则
要求对所有市场性生产活动的有效成果核算产出。 例如,居民家庭内部自我服务不具有市场性。 (二)社会性规则 要求对所有具有社会性生产活动的有效成果核算产 出。 例如,政府公共服务不具有市场性但具有社会性。
22
二、SNA的一般生产范围

SNA将经济意义的生产定义为:在机构单位控制和负责下, 利用劳动、资本、货物和服务作为投入以生产货物和服务的 活动。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计量原则
(一)确定记录时间的原则 ——权责发生制 (二)确定计价标准的原则──现行市场价格 从生产的角度计量产出时,多采用生产者价格来计价; 从使用的角度计量支出时,多采用购买者价格来计价。
购买者价格—生产者价格=商业、运输等费用
19
第二节 国内生产与国民收入核算
§2.1 生产核算范围 §2.2 国内生产总值与生产净值核算
A A A B A+B A+B C A+B+C A+B+C D A+B+C+D A+B+C+D E A+B+C+D+E A+B+C+D+E F A+B+C+D+E+F A+B+C+ 所有社会最 D+E+F 终产品的价
值总和
最初 投入
全社会增 加值总和
33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表
生 产 金额 使 用 金额
10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形成和发展(欧美国家)
形成:第一时期(1920年前):威廉· 配第《政治算术》(1676)

第二时期(1920-39年):官方机构参与国民收入统计 第三时期(1939-53年):国际组织参与,制订有关规范
发展:1953年,联合国《国民经济帐户体系及辅助表》
§3.3 国民收入与可支配收入核算
20
§2.1 生产核算范围
一、生产核算范围的确定
在SNA中,生产被理解为在机构单位的负责、控制和管理 下进行的一种物质转换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投入劳动和资本,将某些货物和服务转换成 另一些货物和服务的产出。
作为产出生产出来的货物和服务应该是能够在市场上销售,
或者至少能够有偿或无偿地由一个单位向另一个单位 提供。
29
(二)分配法(收入法)
GDP=∑各部门的增加值
=∑(固定资本消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利润、 利息、红利、地租)
(三)使用法(支出法)
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最终消费:居民消费+政府消费
资本形成:固定资产投资+库存增加 净出口:出口-进口
30
(四)GDP三种核算方法之间的关系
(三)层次性: 保证核算对象有序化,正确反映国民经
济结果和层次。
15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原则


(一)常住经济单位的界定
所谓“常住经济单位”简称“常住单位”:指在本国的经济 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 (1)一国的“经济领土”不完全等同于主权领土,须加本国在 国外的“领土飞地”,如驻外使领馆、新闻机构、科考站、
国 外
储 蓄

期初资产负债存量

资本形成
期末资产负债存量
8
三、宏观经济管理与国民经济统计(核算)

(一)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
1.经济稳定增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物价稳定、币值稳定 3.人人有工作,低失业率 4.财政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


(二)国民经济统计
监测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提供宏观经济管理需 要的数据基础。
(即固定资本消耗)和劳动对象转移价值C2(即
中间消耗)

劳动价值v 剩余劳动价值m
26
二、总产出的基本核算方法

农业(农林牧渔业)总产出——产品法 工业(采掘、制造和电气水业)总产出——企业法(工厂法) 建筑业总产出——产品法或企业法 运输邮政业总产出——营业收入(服务费用)法 批零商业总产出——购销差价法 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服务费用)法 金融中介——中介服务费(净利息收入)


理论上“三方等价”:
生产法GDP=收入法GDP=支出法GDP
西方国家通常以支出法结果为准,通过“统计误差”项目
调整其他方法的计算结果。

在我国,使用环节的全面核算相对薄弱,部门产值核算基 础较好,因而多以生产法或分配法的计算。
31
有关国内生产总值的两个问题
1.国内生产总值为什么要包含折旧?

必须有一个机构单位对生产过程负责任,并拥有作为产出的
货物、服务或知识载体产品。

★没有人参与或管理的纯自然过程不是经济意义上的生产。 ★国际水域中鱼类资源的自然生长不是生产,而渔业养殖活 动则是生产。
23
三、SNA的生产范围

(1)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 生产;

(2)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 物的自给性生产;
核算方法
核算内容
帐户
五大核算
平衡表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ing, SNA)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 MPS)
12
SNA的核算内容
SNA 的帐户体系结构庞大复杂,结合具体分析领域简化为 “五大核算”:
1.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考察关键总量(产出、收入、消 费、投资等) 投入产出核算:考察部门间技术经济联系(部门之间相 互提供、消耗产品)
2.
3.
资金流量核算:考察部门间经济收支关系(资金分配、 转移支付、资金融通)
资产负债核算:考察非金融和金融资产负债存量(总量 和结构) 国际收支核算:考察对外经济往来
13
4.
5.
四、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发展概况:

30年代国民收入估算 80年代以前──采用MPS 1984年起,改革旧核算体系 1992年形成新核算体系《试行方案》(参照SNA) 1995年核算体制全面转轨 2003 年发布《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002 )》, 采用SNA的方法体系。
一、生产法GDP (一)总产出 (二)中间投入(-) 二、收入法GDP (一)劳动者报酬 (二)生产税净额 生产税 生产补贴(一) (三)固定资产折旧 (四)营业盈余 89468 一、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89341 260713 (一)最终消费 54601 171245 42896 居民消费 89468 11705 政府消费 48366 (二)资本形成总额 32500 12991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32624 -124 库存增加 2240 (三)净出口 14154 23143 出口 13957 20903 进口(一) 127 二、统计误差

(一)国民经济的两种运动


产品运动:产品生产市场流通社会总供给
价值运动:价值形成收入分配社会总需求
两者既分离、又统一:
产 品 生 产 价 值 分 配 需 求 流 通 供 给 使 用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如何达到平衡?
5
(二)国民经济的循环框架

1.将金融交易过程引入国民经济循环
产 品 生 产 价 值 分 配 需 求 流 通 供 给 使 用
27
三、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本国常住 生产单位所创造的社会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量。它等于国内 总产出扣除全部中间消耗之后的余额。


社会最终产品价值
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之和 ∑(C1+V+M)
可以分别从两个角度(价值形成、产品去向),采用三种
2
§1.1国民经济循环及其分析框架
一、国民经济的基本概念
“国民经济”是一个整体概念,它包括两种涵义:

横向: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业、农业等各部门
纵向:各部门参与的各种经济活动
—— 生 产 、 分 配 、 交 易 、 消 费 、 投 资…… 纵横交错、有机结合: 国民经济=经济活动各部门、各环节及其 内在联系的总和
9
§1.2 国民经济统计的内容和背景 一、国民经济统计(核算)
(一)建立国民经济统计(核算)的代表性人物 1.威廉.配第 2.西蒙.库兹涅茨(1905-1981) ——1971
3.瓦西里.列昂杰夫(1905-1999)——1973
4.约翰.梅纳里.凯恩斯(1883-1946)
5.理查德.斯通(1913-1991)——1984

(3)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
庭服务自给性生产。

货物:无论对外提供或自用都包括在生产范围内 服务:自用未发生交易被排除在外
24
§3.2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
一、国内总产出(Gross out put GOP)及构成
一定时期内经济总体(所有常住单位)的全部产出之和。
总 产 品 实 物 构 成

军事基地等;减去国外和各种国际组织在本国的类似机构。

(2)某一机构单位即使在本国经济领土上从事某种经济活动, 还必须在该领土上具有某种“经济利益中心”,即拥有相对
固定的活动场所(如厂房、设施、住宅等),并长期(至少一年)
从事某种经济活动。
16
(一)常住经济单位的界定

一国境内的外资企业是该国的常住单位,而该国在境外的 直接投资企业则是非常住单位;

1968年,联合国《国民经济帐户体系(SNA)》 1993年,重新修订SNA,全面取代MPS 2008年,再次修订SNA
(三)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的演变过程(苏东国家)
11
二、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主要差异

国民经济帐户体系 (SNA): 生产范围 综合性生产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MPS): 限制性生产
第2章 宏观经济统计基础知识
本章简要介绍宏观经济统计的历史发展 进程,GDP等主要宏观经济总量指标的核 算方法。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述
第二节 国内生产与国民收入统计
1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综述
§1.1 国民经济循环及其分析框架 §1.2 国民经济统计的内容体系 §1.3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方法计算。
28
(一)生产法
GDP=∑(各部门的总产出-该部门的中间消耗)
=∑各部门的增加值

基本步骤: 首先计算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 再从中扣除相应的中间消耗,求得各部门增加值; 中间消耗(中间投入)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非耐用 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最后,汇总所有部门的增加值,即得“国内生产总值”
3
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前提条件):

一、二、三产业中各国民经济部门比例协调
生产、消费、投资、进出口、收入分配、实 体经济、金融证券资金融通,各环节相互平 衡
经济稳定增长、实现供需平衡wenku.baidu.com政府担负宏观经 济调控的职责:

怎样调控(方式)~宏观经济学
调控多少(力度)~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4
二、国民经济的循环流程和分析框架
(1)计算固定资本消耗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2)固定资本消耗在使用上的特殊性。 2.为什么社会最终产品的完全价值等于各单位增加 值之和?
32
为什么社会最终产品的完全价值等于各单位增加值之和?
生产单位 产品 农场 纺纱厂 织布厂 印染厂 服装厂 合计 (GDP)
中间 投入
中间消耗
增加值
总产出
棉籽 棉花 棉纱 棉布 色布 服装

外国驻该国的使领馆和新闻机构是非常住单位,而该国的
驻外使领馆和新闻机构则是常住单位;

常住单位在经济领土以外的生产活动仍然属于该经济总体 的生产活动,而非常住单位在经济领土之内的生产活动则 不属于该经济总体的生产活动。

GDP是一国常住单位的生产总值。
17
(二)国民经济总体与国外的界定

一国的所有常住单位构成相应的“国民经济总体”,简称 “经济总体”或“总体”; 所有与常住单位发生经济往来或存在经济联系的非常住单 位之集合则构成“国外”。 (1)“国外”还包括了处于一国地理领土范围之内的外国使 领馆、新闻和移民机构等非常住单位,它是一个经济核算 概念,而不是一个地理、政治或主权范围的概念。 (2)“国外”并非泛指所有的非常住单位,而是仅仅包含与 本国发生经济交易或存在资产负债关系的那部分非常住单 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