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苗族医药的发展思考_New
苗家祛痛液的保健效果分析

苗家祛痛液的保健效果分析摘要:苗族医药有悠久的历史,到目前为止,苗族医药学从理论到临床上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苗族医药是古老的一门民族医药,将千年智慧与前沿生物技术相结合起来研发的传统制药,通过独创的纳米小分子鲜药萃取技术和透皮给药技术,根据千年古文加上现代工艺相结合共同创新并研发出更加卫生、便捷、安全以及有效的健康产品。
产品所用药材大多数都是来自广西、重庆、贵州以及云南等少数民族大山里的野生民族医药,生态采摘,保留源头。
关键词:苗家祛痛液;保健效果;透皮给药活络祛痛液经过多年实战经验总结并研发的一款舒经活血保健液。
保持初心,传承民医绝学,振兴民族医学,传承千年智慧,实现人人会医的初心理念;不断坚持,坚持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核心思想,坚持“内病外治”、“药食同源”理论;持续创新,传承1000以上苗壮古方,研发300余款产品上市流通,独创透皮给药技术,独创小分子纳米高浓缩萃取技术。
钟院长提出:我们的每一件产品都不是商品,而是有生命的作品。
通过作品,与有缘人对话,能量在作品当中传递,遇到不同的人,会迸发出不一样的灵感和生机。
本文将对苗家祛痛液的保健效果进行详细分析。
一、苗医保健苗医药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九黎蚩尤、三苗等氏族部落时期。
由于苗族在历史上没有流传下来自己的文字,但是我们可以从汉族典籍的零星记载和苗族的原始神话、传说、古歌中推测出它的原始起源。
其中苗族民间流传下来的“祝融传授按摩强身术”“药王传医方”“欢兜尚赤”等神话传说构成了苗医养生保健理论——“神药兼融”的原始形态。
二、苗医对保健的效果认识苗族生命观,是对于人体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的认识,也是苗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因此,只有正确认识了人体的生命规律,了解机体生病及衰老的机制,才能更好地使用各种养生和护养措施以保养生命、延缓衰老。
苗族生命观的理论依据来源于“苗族生成学”。
苗族生成学说认为:“万事万物同一理,事物生成共根本。
头号重要搜媚若(能量),第二是各薄港搜(物质),第三是玛汝务翠(结构),三本缺一不得生。
关于土家族医药发展建设问题的思考

我 国土家族 医药系统 的发掘整理工作始于上世纪 8 0年 代中期 。2 0多年来 , 南 、 湖 湖北 、 贵州等省 土 家族 医药 工作 者对 土家族传统 医药进行发掘 、 收集 , 整理 出版 了近 2 0部 民
造宽松 的政策环境 , 障土家族 医药健康发 展 的根 本措施 。 保
近年来 , 国家对发展 民族 医药工 作制定 了许 多优 惠政 策 , 从 制度上保 障了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如 2 0 07年 1 O月 2日,
族医药文 献。主要 著作 有 《 土家 族 医药 学》 《 家族 医学 、土 史》 《 、 土家 医方剂 学 》 《 、 土家 族 药学 》 《 家族 医 药学 概 、土 论》 《 、 土家族医药》 《 、 土家族药物 志》 《 、 土家 族医药研 究新 论》 《 、 土家族女科 》 等土家族医药文献。这些土家族 医药文 献的整理与出版 , 富和完 善 了土 家族 医药学 的理论体 系。 丰
1 加强制度建设 。 是土家族 医药发展建设的根本保证 土家族 医药发展制度 建设 , 包括 医学教 育制度 , 土家族
近年来 , 国家 中医药 管理 局先后 组织 与实施 了两批 全 国重点民族 医重点专 科专 病建 设项 。国家 “ 十五 ” 间 l 期 4 项 , 十一五” “ 期间 4 7项 。这些专科专病建设项 目分 布在 l 5
境——访 中国 民族 医药 学会 原会 长诸 国本 》 中 国中 医药 ,
报.0 0年 1 月 1 21 1 7日, 2版) 为 我国民族 医药 在新时期 第 , 提 出了新 的发 展思 路 , 的研究 课题 。根 据诸 国本教 授这 新
一
病证诊疗规范》, 是我 国壮医 临床 诊疗 的操作 技术 标准 , 就 规范 了壮 医临床诊疗行 为。壮医病 证诊疗规 范是值得 土家
贵州苗族药开发应用简史

苗族 是 以 农 业 为 主 体 的 民 族 , 长期生活在长江以南温带 、 亚热带气候湿润的山区 。这些地 方自然植被繁茂 , 药物丰富 , 但 又是有 名 的 瘴 疠 之 乡 , 疾 病 流 行 , 加之早先苗族曾经频繁地颠 沛流离 , 为了生存与繁衍 , 只能
66
依靠自己的实践 , 去识别药物和 治疗疾病 , 他们较之其它民族 , 更能锻炼自己与疾病作斗争的能 力 。他们较早地掌握了植物的知 识和药用价值 , 特别是苗族现在 主要的居住地贵州 , 药物资源非 常丰富 。至今在贵州苗族地区 , 应用草药仍极为普遍 , 这说明是 历史上形成的 , 试想如果没有起 源较早的医药活动和药物 , 苗族 绝对不能保证本民族得到生存和 繁衍 。苗族歌谣所说的 “千年苗 医 , 万年苗药”, 虽然说时间上 可能有所夸张 , 但苗药起源很早 是可以相信的 。这句歌谣还说明 了另外一个问题 , 歌谣说苗医是 千年 , 苗药是万年 , 这更说明了 苗药发端久远 , 比苗医的产生要 早得多 。 2 三千苗药 八百单方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的现代传承与创新——以苗族传统医药为例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的现代传承与创新——以苗族传统医药为例麻勇恒;曹庆五【摘要】从医学人类学的视角分析民族传统医药所包含的知识板块,以及创新与传承的关系,探讨从机制上解决这种正在消失的知识体系的现代传承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期刊名称】《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年(卷),期】2011(003)001【总页数】6页(P104-109)【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传承与创新【作者】麻勇恒;曹庆五【作者单位】凯里学院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中心,贵州,凯里,556011;凯里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贵州,凯里,556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5一、少数民族族传统医药知识的现代传承困境如果说在卷入产业竞争中传统医药知识的创新是一种必然,那么,首先亟待解决的基础性问题中,传统医药知识现代传承所遭遇的困境是应当优先考虑并着手解决的问题。
苗族传统医药知识体系的建构,是苗族先民在长期的生存实践动中渐次积累的智力创造。
流传至今并活态存在于苗族村落社会中为苗族民间医者所掌握的这部分知识,是在长期的应用实践中传承、创新的结果。
在处于边缘地区的苗族乡土社会中,在以西医所代表的现代医疗资源未进入苗族村落社会之前,苗族传统医药知识的传承者——那些以治病救人为职业宗旨,而不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医德高尚的民间医者,承担着呵护自身族群成员生命健康的光荣使命。
于是,这些民间医者也就成了苗族传统医药知识体系最重要的传承者。
但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体系,却随着他们的仙逝而正在消失。
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这种曾经是养家糊口并逐代相传的职业知识与技能却找不到自己的传承人。
导致这样的局面来源于地方族群现代生境的变异中,其生计模式的“城市化”趋近使得原本应该成为传统医药知识传承者的族群成员在强大的“城市引力”① 城市引力,是指物质财富在城市的高度集中所产生的对边缘地区人群的吸引效应。
作用下纷纷涌入城市,以出卖劳力或其他技能谋取生存,并成了“为工资工作”的城市移民。
现代苗医对风湿类疾病诊疗的积极意义

Journal of Medicine and Pharmacy of Chinese Minorities July 2022,Vol.28No.7现代苗医对风湿类疾病诊疗的积极意义魏琳琳鲁业东崔丽朱红梅徐菁*(贵阳强直医院风湿科,贵州贵阳550000)摘要:苗族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一个分支,在我国医药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苗族医药理论对风湿类疾病有区别于现代医学和中医药理论的认识,临床研究证明苗医药治疗风湿类疾病确有疗效,本文就苗医药治疗风湿类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苗族医药;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中图分类号:R29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810(2022)07-0038-03*通讯作者:徐菁。
苗族医药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5000—6000年前蚩尤时期[1],苗族医药的出现早于《内经》,古书中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的记载。
在蚩尤族被炎、黄两族打败后,整族南迁至今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区,高山陡水的环境使苗族医药的发展受到极大制约。
苗医药虽诞生早,但因缺乏文字记载,苗医学的核心部分在代代流传中丢失严重。
1982年,贵州开始对苗医学材料进行搜集并系统研究。
1987年成立贵州省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
而后成立《苗族医药学》编委会,对挖掘到的现存苗医药文化进行汇编,并于1993年出版,为苗医药这一中国传统医药瑰宝的发展做出贡献[2]。
1概述早期苗医将风湿类疾病总称为“痛风”,具体指因筋脉和关节受损导致的疼痛、麻木、抽搐等症状[3]。
苗医理论根据风湿类疾病的性质和特征,将其划为“风”类疾病范畴,如半边风、顺筋风、冷骨风、湿热风、歪嘴风、海底风、麻木风、耳旋风、枕木风、猫头风、流动风、肩膀风等[4]。
苗医认为,疾病是在内因“乱”和外因“毒”的作用下产生的,风湿类疾病则是外界的“冷毒”“热毒”“风毒”“湿毒”侵入人体筋脉,使筋脉受损导致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
大致分为“冷风湿”和“热风湿”,“冷风湿”表现为肌肉或关节部位酸痛,骨头含水、关节红肿,喜热恶寒,若患病在腿脚处可表现出行动艰难,遇寒冷天气则会表现出患病处不适;“热风湿”表现为肌肉关节处红肿疼痛,发热口渴,天热时会导致患病部位疼痛加重。
贵州苗药PPT演示幻灯片

3
2001年2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国药监注〔2001 〕83号文件下达了《关于强化中成药国家标准管理工 作的通知》,为强化中成药(包括民族药)国家标准管理 工作,维护药品监督管理法规的严肃性,已将苗药等民 族药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药品标准管理,纳入了评审 及上升为国家标准的范围。上报的苗药制剂经国家药 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专家进行医学和药学评审,结果有 156个贵州苗药均得到批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在这次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全国9 个省(市、自治区)组织 申报的民族药上升为国家标准的审评中,贵州省苗药
8
制作方法
主要是由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 桔梗、淡竹叶、芦根 、甘草马莱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 基酚、维生素C等13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疏风解 表,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 嗽口干、咽喉疼痛等症。主要可生产为银翘解毒片、银翘 解毒颗粒、维c银翘片等等。以下以维c银翘片为例,研究 维c银翘片的生产工艺。
关于某一领域科学研究都需要进行实证调查,了解受众的具体情 况,目前国外已经有相关的调查,如美国医药协会向美国药企发出传 真和电子邮件,调查每年度美国药企的运营状况。但在我国,目前这 类调查还比较少,另外,苗药消费者也需要进行实证研究,了解苗药 的受众属性。 3.贵州苗药发律分析较少展的法
法律支持是促进苗药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关于苗药发展的法 律分析较少,这使得对苗药发展的研究不足。关于苗药发展的法律分 析,也可以成为未来研究的方向。
11
• 黄精——又名老 虎姜、鸡头参。 为百合科植物滇 黄精、黄精或多 花黄精的干燥根 茎
12
• 百尾参是常用苗药 • 百尾参为百合科万寿竹属植物万寿竹的根及根茎,别名又叫白味
千年苗医 万年苗药

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一提起传统医药,很多人可能想到的就是中医药,其实在我国传统医药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医药。
藏、苗、蒙、维、傣、回……,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近20个拥有较为系统的医药文化,它们与中医药共同组成了我国民族医药的“百花园”,在保障各族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藏、蒙、维、傣医药尤为突出,被称为四大民族医药。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现代人对民族医药非常陌生,很多民族的医药知识、特色疗法等都靠师带徒口头、手把手相传,广泛应用者甚少。
湖南湘西是我国苗医药文化保留较为完备的地方。
为继承、传播民族医药文化,从本期起,本版将推出民族医药专栏,首先介绍苗医药文化。
我们将选载湖南湘西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原所长田华咏等编著的《中国苗医史》(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敬请关注。
起源苗族医药的起源很早,苗族民间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
苗族医药历史从传说时期医药知识的原始积累开始,就萌芽了医药理论。
在经过巫与医的结合、神与药的联姻后,将苗族医药文化传接到了秦汉以来有文字记载的苗族医药时代。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重视民族医药的继承与发展,使苗族医药得以快速发展。
神话传说时代的苗族医药是在九黎蚩尤、三苗、荆蛮三个不同时期而积累起来的早期苗族医药文化,也称为氏族部落医药文化。
中国苗族医药到底是谁发明的?据传,早在5000多年前,炎帝神农氏“耕耘植五谷,训禽兽,尝百草,疗民族”开创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关于“神农尝百草,始创医药”的文化背景,有学者认为,神农既是中国医药学的创始人,也是苗医学的创始人。
“蚩尤传神药”、“祝融传按摩强身术”、“苗药祖师苗父”、“药王传医方”等早期神话传说时代的原始医药文化是苗族医药学之源。
苗族在历史上没有文字,其历史文化由苗巫师、理老、歌师在诗词、古歌中传承下来。
苗族医药文化也不例外。
在苗族民间,苗医们认为从古至今所用的苗药和药方都是“药王爷爷”相传下来的。
那“药王爷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民间传说中的“药王爷爷”是一个周身透明状如玻璃、长有翅、能在空中飞行的神人,他不畏艰难险阻为苗民寻找药方。
瑶医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瑶医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瑶医药作为中国传统草药医学的一部分,它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系统理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逐渐认可和需求的增长,瑶医药也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瑶医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瑶医药的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与现代医学相比,瑶医药的理论体系和科学性还存在差距,缺乏科学验证的支持。
其次,草药资源的有限性和采集过度对瑶医药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此外,市场监管不完善和不规范的生产流通环节,也对瑶医药的信誉和品质构成一定的挑战。
然而,瑶医药也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瑶药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独特的药用价值,可以作为新药开发的重要资源。
其次,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疗效的认可和需求的增长,瑶医药市场潜力巨大。
再次,瑶医药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符合现代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和注重生态环境的需求。
因此,瑶医药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优势。
未来,瑶医药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多学科交叉融合将成为瑶医药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瑶医药需要与现代医学、药学、生物技术等领域进行深度融合,以促进瑶医药的科学发展和创新。
其次,瑶医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将得到进一步推动。
加强对瑶医药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生产流程的监管,提升瑶医药的整体形象和市场信誉。
同时,促进瑶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合理开发和保护草药资源。
此外,瑶医药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也将愈加明显。
随着国际间对中医药理念和疗效的认可,瑶医药有望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份额,开拓国际合作机会。
为了推动瑶医药的发展,我们还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通过开展科学实验和临床试验,深入探究瑶药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机制,提升瑶医药的科学性和临床应用水平。
其次,加强人才培养和传承。
培养具有瑶医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增强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并注重传统瑶医药知识的传承和保护。
另外,加强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瑶医药产业的扶持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来苗族医药的发展思考
未来苗族医药的发展思考
安顺市苗学会 杨志凤
苗族医药是中华医药宝库的组成部分。由于,苗族历史上,为
躲避战乱,经历过无数次的大迁徒。他们从北到南、到西,有的甚至
到国外(传说中的小朝),最终避于大山深处。在迁徒与劳作的过程
中,经常受到各种伤害和疾病的威协。为了生存,苗族人民在同疾病
的斗争中,从自身与动物的灵感中,逐步发现和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
色的医药理论和总结出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苗族医学
(苗医、苗药的总称),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一、苗族医药的产生
苗族医药起源很早,民间就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的说法,
在西汉文献就有药苗父的记载,这可能就是现在苗族医生所敬仰的
“药王”。苗族医药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是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
智慧结晶。在苗族中,流传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
有一户苗家,住在深山里,他家养了几只母鸡,常下蛋。但后来,有
一天发现鸡蛋没了,一连几天都没了。家里有的人怀疑是有人偷了,
家中老汉不相信。独自一人暗察。他躲藏在鸡窝不远处,看到母鸡下
蛋后走了,突然来了一条大蟒蛇将鸡蛋吞了后就向外跑了。老汉不惊
动它,远远跟着,要看个究竟。大莽蛇跑到房外一个大树旁,快速地
爬上树,用长长的身体卷在树杆上,用力挤压,将鸡蛋挤碎,然后下
二、苗族医药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对苗族医药的宣传,使众多厂
商抓住苗药生产和销售的机遇,进行着一场生产与销售大战。这对苗
药的发展,一方面是好事,另一方面是出现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苗药存在只采不种,只猎不养的现象。据笔者了解,家乡
有一山生长一种药,专治食物中毒。由于只采不种和毁灭性采摘,现
在这种药已经看不到了。据安顺市紫云自治县情况反映,1986年收
购到麝香2.3公斤,按每只麝香4克计算,当年就捕杀了600余只獐子,
现在看不到獐子的影子了。
2、苗族医药未进入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例如广告中的某些苗
药,未发现知识产权人。
3、苗药种植技术力量薄弱,发展资金紧缺。目前苗药销售市
场看好,需要量大,需要实行大批量生产。而大批量生产,要有高质
量原材料作保证。苗药要实现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又迫切要有技术
作保证,迫切需要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迫切需要有资金。
4、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苗族居住边远山区,还有个别村寨
不通公路,苗药无法外运;无信息网络,外面市场信息不畅。
三、正确处理几个关系
大力发展苗族医药,保护人类健康,造福子孙是未来苗族医药
发展的宗旨。但是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苗族医术高深莫测,我们既
要继承先人成功的医术,同时又要将分散于民间的医术收集起来,进
行分类整理,从理论上有所突破,实践中有创新,发扬光大。让苗族
医药走出贵州,走向中国和世界。
2、大力发展苗族医药,要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不能
走以牺牲自然药源为代价的路子,要走保护自然资源,持续发展的路
子。在发展苗族医药中,我们既要有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意识,又要有
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身心健康意识,同时也要有发展地方特色经济,
尽可能地解决苗族人民的生计意识。
四、建议
1、政府要建立专门的苗族医药评估、监督机构。组织有关专
家对苗族民间医生的医术进行考核、考试,发证认可,防止抢仿或低
水平医生上市行医,保护苗族医生的合法权益。
2、保护苗族医药知识产权。为了保护苗药知识产权,要在苗
族群众中开展《知识产权法》宣传,帮助和动员持有苗药专项的人申
办专利权。为达到利益共享,可以设立苗药秘方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允许持秘方者,上市交易,使更多的苗族医药秘方能世世代代保存下
来,避免失传,造福全人类。
3、对珍稀植类药物和动物,由政府制定保护措施,防止乱采
乱猎。鼓励个人投资办苗药生态园。稳定苗药市场价格,建立公司加
农户的联合体,针对性的鼓励广大苗族同胞发展苗药种植业、逐步提
高他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
4、培养苗族医生和苗药科研人才。医学院校,可以设立民族
医药系,培养苗族医生和苗药科研人员。
5、鼓励国家、集体和个人开设苗族医院或设立苗族医科。在
城市或乡镇,鼓励集体或个人开设苗族医院;有条件的中医院可以设
立苗族医科,聘请苗族民间医术高手上岗就诊。
6、建立苗族医药发展基金和引资机构。各地可以从实际上出
发建立苗族医药发展基金组织,在自愿的基础上从苗族民间,或各民
族有识之士中,募集资金,奖励在苗族医药事业上,作出贡献的医务
工作者和发明创造者。引进国内外的资金,对苗族医药开展有关种植、
开发与利用等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