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逻辑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逻辑原理》教案

开设目的、要求与主要参考数目

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大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普通逻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自觉的逻辑思维训练形成较自觉的逻辑思维习惯,使思维过程更加规范、有序、严谨和合乎逻辑,从而,提高思维的效率,达到准确性和敏捷性的共同提高,同时也可用逻辑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能力的形成也将为学好其它课程奠定良好基础。

该课程的主要特点是严谨、规范,不同于其它文科课程。而事实上这就是一门自然科学。因此,不可能通过简单的背诵来解决问题。而必须从根本上学懂,就是要理解了,消化了。所以,要求我们在学习中:

1、坚持到课。(到课情况与平时成绩挂钩)

2、人到、心到。

3、学练结合,理论与现实结合

4、知难而进,力求最好。(柏拉图:需求决定成功。任小萍:没有选择的选择)

主要参考数目:

1、《普通逻辑原理》,吴家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2、《普通逻辑》,编写组,上海人民出版社;

3、《普通逻辑教学导引》,吴家国,上海人民出版社;

4、《形式逻辑》,金岳霖,人民出版社;

5、《逻辑时空丛书》,刘培育,北京大学出版社。(包括逻辑与智能新编,笑话、幽默与逻辑,咬文爵字的逻辑,点击思维,古诗中的逻辑,趣味逻辑,博弈思维等十三本。

第一章绪论

[目的和要求]了解普通逻辑学的对象范围、学科性质和发展简史,明确学习逻辑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其学习自觉性,为系统学习普通逻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奠定思想基础。要求学生围绕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意义问题,结合人们的思维实际,初步了解普通逻辑的一些基本概念;同时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积极地投入到该课程的学习中去。

[课时] 5课时

[要点] 1、什么是逻辑

2、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

3、逻辑简史

第一节认识、思维和逻辑

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会看到或者听到“逻辑”一词:

一、什么是逻辑

1.“逻辑”的含义

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客观规律;思维规律、规则;学问等

(1)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例: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及时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是中国革命合乎逻辑的发展”。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说:“在学校的教育中,在职干部的教育中,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其结果,谬种流传,误人不浅。”

(2)人类的思维规律。例:

“甲队辩论的逻辑性很强”。

毛泽东认为:在感性认识阶段中,“人们还不能造成深刻的概念,作出合乎论理(即合乎逻辑)的结论。”

“写文章要讲逻辑。”

(3)学问,即逻辑学,亦即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科学。例:

“今天上逻辑课”。

“中学生要学点儿逻辑。”

“普通逻辑、形式逻辑、数理逻辑、时态逻辑等”。

(注意区分几个逻辑的确切含义和相互关系)

(4)观点、思想或者理论。(一般含贬义)例:

“把侵略说成友谊,这是地地道道的强盗逻辑!”

“这是什么话,荒谬逻辑!”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这些国民党人的逻辑和中国人民的逻辑是这样的不同,无怪乎很多问题都讲不通了。”

以上说明逻辑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多义词,我们一定要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2.逻辑的语源学

逻辑一词并非我国原生,它是logic的音译,源于希腊文λóуοs,原意指思想、理性、言辞、规律性等。故希腊称为“逻各斯”,演变为英语为“Logic”,印度称为“因明学”、而我国古代近代曾用“形名之学”、“名学”、“辩学”、“名辩之学”、“理则学”、“论理学”等表示。清代大翻译家严复第一次将“Logic”译为“逻辑”。

二、认识、思维和逻辑

初次接触逻辑,感到及其深奥,但逻辑本身就是认识和思维的产物,是其深华的结果。因而和现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

开学第一天老师会判断有学生未到课。

看到雪地上有足迹,得知有人(或动物)经过。

晋朝的王戎不摘路旁的李子。

看到某地有烟,判断某地有火。

诸葛亮在茅庐得知今后将天下三分。

之所以如此,或者说未得而先知,是因为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要和各种各样的事物打交道,总想在其现象、个别和感性的基础上,搞清其本质,上升到一般和理性。也就是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到达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而后一过程便是思维。

“认识的真正目的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思维。”(毛泽东)“思维就是人在脑子里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工夫。”(毛泽东)俗话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让他看看”和“让他想想”就是截然不同的。认识的第二阶段是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实现的。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加工过程。(人脑就是加工厂)。

思维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有两个显著特点:

1.间接性

(1)必须借助感性材料。如要对案件有清楚的判断,必须先得到案发现场的第一手资料。考古学的重大发现往往会引起历史学的质的飞跃。

(2)通过过去的知识推出新知识。“昨夜下过雨”。“表象不能把握整个运动,例如它不能把握秒速为30万公里的运动,而思维则能够把握而且应当把握”。地球和太阳的关系在哥白尼时代也是无法通过感觉把握而是可以间接把握的。

2.概括性

即从纷繁复杂的个性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本质。如,“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或者“国家是领土、主权和人口的统一”(实为国度),“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都是概括的结果。

思维虽然内容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但有着共同的形式。思维形式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后面讲)

思维是许多学科所研究的,但研究方向是不同的。如哲学研究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心理学揭示思维的发生、发展及在人的各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特征(含不同职业、人群),生理学则揭示思维的自然过程和对生命的依赖关系。

有人认为思维有三种形式:抽象思维(逻辑)、形象思维(直感)和灵感思维(顿悟)。

第二节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一、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

1.思维的逻辑形式

指思维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内容和形式,思维也是如此。思维形式指反映思维内容的方式。主要有概念、命题和推理。不同思维内容有共同的思维形式。例:

所有商品都是有价值的。

所有的物质都是可以分割的。

所有科学都更深刻的反映着自然。

以上三例的共同逻辑形式是:所有S都是P。

所有金属都能导电,铁是金属,所以铁能导电。

所有动物都是要死的,人是动物,所以,人是要死的。

以上两例的共同逻辑形式是所有M都是P,所有S是M,所以,所有S都是P。

除此而外,归纳推理也有共同逻辑形式。

2.逻辑基本规律

主要指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3.简单的逻辑方法

主要指定义、划分、限制、概括、观察和实验、分析和综合等方法。

二、普通逻辑的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