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全国高考高三历史复习常考知识模拟卷7(解析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全国高考高三历史复习常考知识模拟卷7(解析版)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A.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2、17世纪的世界历史以“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为主要内容,主要殖民国家之间展开了一场世界版的“三国演义”。它们是()

A.葡、西、荷

B.英、西、荷

C.英、法、荷

D.英、法、俄

3、据统计,1493-1600年,世界的银产量是23000吨,其中新大陆美洲生产的是17000吨。而从1550年到1645年,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有14000吨,是这一时期中国自产白银的近10倍。材料说明()

A.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价格革命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4、读“英国城市人口数量变化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B.圈地运动

C.殖民扩张D.黑奴贸易

5、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

下列关于材料中序号所示的解读正确的是()

A.①美国独立之初,经济基础及其薄弱B.②工业革命使英国迅速向工业社会转变

C.③19世纪中期的中国已全面落后D.④19世纪末德国实现了对英国的超越

6、英国人均原棉消耗量1698—1710年不足100克,1750—1750年为200克。这些变化说明()A.导致英国走上了对外掠夺道路 B.有利于棉纺织业进行技术革新

C.表明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时尚 D.说明工业革命促使棉织品普及

7、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贝尔纳旨在说明()

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B.理论转化为生产应用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C.科学理论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D.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8、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9、《南海县志》(19l0年)载:“机器缫丝创于简村堡陈启沅,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又名‘鬼’,以其交洋人也。”这反映了()

A.机器缫丝业曾受传统观念束缚

B.近代工业创建于被迫开放的口岸

C.列强侵略刺激了中国工业起步

D.近代洋务企业是学习西方的产物

10、1915年创办于北京的双合盛啤酒厂,是我国第一家由国人创办的啤酒厂。其初创时期的资料可以用来研究()

A.洋务运动的不断发展

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D.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

11、我国近代著名的烟草企业“红金龙”香烟盒上写着:“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苊矣。”由此可以看出()

①争尝异味乃人之普遍心理②反映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③为追求利润而不惜欺骗国人④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的侵略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2、在中国近代史上,为了推动中国政治文明,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长期的努力,但最终还是不能如愿。这主要是因为()

A.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

B.没有建立真正的革命武装

C.没有充分发动农民参加革命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小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荷兰、英国和美国的就业结构(1820-1998)

——蒋昭侠《产业结构问题研究》上表涵盖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提取其中一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前进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

材料一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

——费

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唯恐不能入选。

——《申报》1888年4月材料三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即使在据说是受“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之害最深的纺织工业方面,61%的国产棉布仍是手工织成的。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现象存在的社会原因。并分析这种现象对中国新经济因素发展的影响。(2)从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出现妇女打工热潮的背景。

(3)材料三中纺织业的发展状况体现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哪个特点?

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条件。宗教动力是传播天主教;思想骚动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对黄金的需求量大增,认为东方遍布黄金;经济活力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技术进步是航海、天文技术的提高;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指的是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封建君主为了获取财富,支持海外探险。故选C项。

2.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17世纪的世界历史‘以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为主要内容,主要殖民国家之间展开了一场世界版的‘三国演义’”说明17世纪主要殖民国家是荷兰,从而知道是英法荷。故本题选择C项。

3.B

4.A

解析: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故选A项;圈地运动时间上不吻合,排除B项;殖民扩张是对亚非拉地区并非国内,排除C项;黑奴贸易是运往美洲,排除D项。

5.B

6.B

7.B

8.C

解析:“1876年”处于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主张采用西方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由材料中郭嵩焘“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可知,他的主张已经超越了当时的主流思想,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李鸿章的思想状况,A项说法错误;B项中“过于推崇”说法错误,郭嵩焘仅仅是主张“扩大留学范围”;清政府的对外政策并没有发生变化,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