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颖壳张开、不灌浆原因分析与对策

合集下载

水稻生产中常见减产因素及应对措施

水稻生产中常见减产因素及应对措施

水稻生产中常见减产因素及应对措施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生产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减产因素的挑战。

下面将介绍水稻生产中常见的减产因素及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1. 水稻连作障碍:连作是指在一个土地上连续种植同一作物多年或多季。

连作一般会导致土壤中的病虫害种群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减少,从而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应对措施包括轮作种植,通过改变作物的种植顺序,使得土壤中的病虫害减少,养分也能得到调节。

2. 水稻病虫害:水稻病虫害是水稻生产中常见的问题,病虫害会导致水稻植株的叶片、茎、穗部等受损,从而影响水稻的产量。

应对措施包括采取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如合理施用农药、采用生物防治等方法,以及选择抗病虫害品种种植。

3. 土壤肥力不足:水稻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如果土壤中的养分不足,会导致水稻生长发育受限,产量减少。

应对措施包括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生长需要,科学施用有机肥、化肥等,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4. 不合理的种植密度:种植密度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过密或过疏都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应对措施包括选择适宜的品种和种植密度,根据水稻的生长特性和区域条件,合理调整种植密度,以达到最佳的产量。

5. 水浸不足或过度:水稻是水生作物,对水分要求较高。

水浸不足或过度都会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应对措施包括合理灌溉,根据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水分需求,合理调整灌溉水量和频次,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状况。

6. 不良的耕作措施:不良的耕作措施不仅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还会加重土壤侵蚀、土壤团聚结构破坏等问题。

应对措施包括采取合理的耕作措施,如深耕松土、及时除草等,保证水稻的生长环境良好。

水稻生产中常见的减产因素主要包括水稻连作障碍、病虫害、土壤肥力不足、种植密度不合理、水浸不足或过度以及不良的耕作措施等。

对于这些减产因素,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轮作、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调整种植密度、合理灌溉和采取合理的耕作措施等一系列应对措施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早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早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早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建议问题:1. 传统种植方式导致产量低下:早稻传统种植方式中,大量依赖人工操作,耗时耗力且效率低下,导致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 水稻病虫害防控不够有效:早稻生产中,病虫害是常见问题,传统的防控措施效果有限,导致产量损失较大。

3. 耕地资源浪费严重:传统的早稻种植方式对耕地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导致大量耕地浪费,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

4.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早稻生产中,灌溉水资源的利用不合理,存在浪费现象,同时也容易造成水污染。

5. 土壤质量下降:长期的传统种植方式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失去肥力,降低了早稻的产量和质量。

6. 种植技术更新不及时:早稻种植技术的更新速度较慢,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和环境变化,限制了早稻生产的发展。

7. 产品质量不稳定:由于传统种植方式的局限性,早稻的产品质量存在较大波动,无法满足市场对稳定质量的需求。

8. 市场反馈不及时:早稻生产中,缺乏及时的市场反馈机制,无法及时调整种植策略,导致产量和质量无法最大化。

9. 供应链管理不完善:早稻生产中,供应链管理存在问题,导致产品流通环节中的损耗和浪费,影响了生产效益。

10. 种植者收益低:由于早稻种植方式的限制,种植者的收益较低,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种植人才。

建议:1. 推广高效种植技术:引进和推广高效的种植技术,如机械化作业、精准施肥等,提高种植效率和产量。

2. 加强病虫害防控研究:加大病虫害防控研究力度,开发出绿色、高效的防控措施,减少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

3. 提高土壤质量: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工作,采取科学的土壤管理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水分。

4. 合理利用水资源: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微喷等,减少灌溉水的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5. 建立市场反馈机制:建立健全的市场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产品质量要求,调整种植策略和生产计划。

6. 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强供应链管理,建立规范的供应链体系,减少产品损耗和浪费,提高供应链的效益。

水稻“褐壳”现象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研究

水稻“褐壳”现象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研究

试验于 20 0 5年在 江苏省 自马湖农 场农 科所 东 6 #田进 行, 土质 为粘壤土 , 地力 中等 , 前茬小麦 , 水稻于 5 2 ( 日) / 8 月/ 落谷 ,/ 5移栽 。 62
1 2 2 供试 品种 ..
() 1穗期不 同氮肥 用量试 验 、 同收 获期 试验 供试 品种 不
近几年来 , 苏省水稻 颖壳 有褐色斑 点 , 色发 暗 , 观 江 颜 外 卖相不好 , 直接影 响到种 子企业 稻种销 售。对种 子企 业经 济 效益 已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而对稻谷 褐壳 的原 因众说 纷纭 , 没有一 个明确的结论 , 给农业技术推 广部 门和供种单 位带来
不少困扰 。
也对孕穗期 和抽 穗开花期的水稻会造 成严重危 害 , 不能通 过 安全齐穗期 , 灌浆初期遇到低温 , 灌浆速 度就会 变慢 , 特别是
2 结果与 分析
2 1 不 同氮肥用量对水稻颖壳 和产 量的影响 .
穗子下半部的稻粒正处于灌浆敏感期 , 侵袭后发 育会停 低温
止, 结实率下降, 随后受腐生菌侵染而腐粒变黑[ 。水稻稻 1 ] 壳“ 褐壳” 的具体 原 因及 如何 采 取 防 治措 施 , 研究 较 少 。为
维普资讯
20 年 07
第5 期
耕 作 与栽 培
・ 1 2・
水稻“ 褐壳 " 现象发生原 因与防治对 策研究
张安存 ,周风 明 , 吕玉亮 吕宏飞 , ,陈 丹 青。 ,周 ,潘 国庆。
(.江苏省大华种业集 团有限公 司,江苏 南京 1 摘 要 :在 江苏省 生产 上主推 水稻 品种进 行不 同穗 肥 用量、 20 0  ̄ . 淮阴工学院) 10 2 2 用 的 5 施用 。 即促 花 肥 5 g尿 素 , 花 肥 2 5k O k 保 . g尿 素 ( ) 3 全量施用 , 。( ) 后期 增施 P、 肥 。即促花 肥 1 k K O g尿 素 +5 g磷酸一按 +5 g钾肥 。保花肥 5 g尿素 ( ) 4 k k k 。( ) 半量施 用 , 期增 施 P K肥 。按 全量施 用 的 5 施 用 。促 后 、 O 花肥 5 g尿素 +2 5 g磷酸一铵 +2 5 g钾 肥。保花肥 2 5 k .k .k . k 素( ) 5 只施用促花肥 , 花肥 1 k 尿 素 , 施保 g尿 。() 促 Og 不 花B ( ) 6 后期不施肥 (k 。 E 。( ) c ) 穗期不 同药剂试 验设 5个处理 ,1 全量施 用 , () 防治 3次 ( ) 2 全量施用 , B- 。() 防治 2次 ( ) 3 半量 施用 , Bz 。( ) 防治 3 次 ( ) 4 半量施用 , Bs 。() 防治 2次 ( ) 5 不防治(k 。 B4 。() c) 灰飞虱 隔离试验设 2个处 理 , 1 防虫 网隔离 加化学 防 () 治 () 隔离 和不 施药 。 2不 不 同收获期试验设抽 穗后 3 d 4 d 4 d 5 d 5 d 5 d 5 ,0 ,5 ,0 ,3 ,8 , 6 d收获 6个处理 。 2

水稻移栽后生长停滞,不返青分蘖是什么原因?该怎么解决?

水稻移栽后生长停滞,不返青分蘖是什么原因?该怎么解决?

水稻移栽后生长停滞,不返青分蘖是什么原因?该怎么解决?
水稻僵苗,估计有一些朋友不知道什么是僵苗,在一些地方被称为“坐蔸”,也就是说当水稻从秧苗池移栽到大田后,生长出现停滞,本来应该快速返青,然后分蘖,但是发生僵苗情况后,不返青或者返青速度慢,更不用说分蘖的事了,针对此情况,一定要引起大家的注意,严重的话,危害相当大,所以,小帮手下面给大家说说水稻僵苗发生的原因以及防治办法。

1、土壤问题
一是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少,二是土质问题,比如土壤相对较粘,通气性变差,水稻移栽上去之后,吸收不到充足的氧气,导致土壤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增多,一直持续的话,就会造成僵苗现象。

这种解决办法,可以通过追施肥料来解决,首先,除了氮肥外,钾肥、磷肥也不能少,另外还有锌肥,由于缺素引起的僵苗,一定要及时追肥补救,不要不管不问,很可能导致移栽不成功。

2、水问题
当田间排水不良或者是不进行排水的话,一是会导致水稻缺氧,二是施用的肥料,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会产生一种硫化氢的物质,引起水稻中毒,造成僵苗现象。

解决办法也简单,及时进行排水,然后晒田、浅中耕,再进行灌水,切不可一直不排水,让水稻长期浸泡在水中。

3、移栽问题
在水稻移栽过程中,如果遇到低温天气或者是移栽过深,也有可能导致僵苗出现,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水稻不能够正常生长,特别是根系,发育变缓,在吸收能力上减弱,一系列问题导致僵苗就出现了。

解决办法也很明显,在移栽时注意深度就可以了,一般情况下,水稻机插秧深度在2厘米左右,人工插秧深度在1.5厘米左右。

以上3种是比较常见的原因和防治办法,当然也有其他因素,这里小帮手就不在多说了,如果你在种植水稻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并且是其他原因导致的,欢迎在下面评论中说出你的观点,大家一起来探讨学习。

水稻发生早衰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水稻发生早衰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根据气候条件选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水稻品种,以避免因气 候不适宜而导致的早衰。
选择品质优良的品种
选择口感好、产量高且稳定的水稻品种,以提高种植效益。
科学施肥
平衡施肥
根据水稻的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 状况,合理配比氮、磷、钾等营 养元素,实行平衡施肥,以满足
水稻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
适时施肥
农业机械化
推广水稻生产机械化,提高作业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信息化技术
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水稻生长进行监测和预测,为农民提供科学决 策依据。
技术发展前景展望
智能化农业
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实现水稻生产的 智能化和精细化。
绿色农业
推广环保、节能、低碳的绿色农业技术,提高水稻生产的可持续性 。
• 综上所述,水稻早衰防治技术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措施 。这些措施都能够有效地减轻水稻早衰症状,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在未来 的农业生产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技术措施,确保水稻的健康 生长和高产稳产。
05
水稻早衰防治技术发展趋势与 展望
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生物技术应用
利用生物技术选育抗早衰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 。
口感变差
由于早衰导致的水稻品质变差,口感也会受到影响,变得粗 糙、不香。
02
水稻早衰原因分析
土壤因素
01
02
03
土壤质地
沙质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 ,易导致水稻早衰。
土壤酸碱度
土壤酸碱度不适宜,会影 响水稻根系生长和养分吸 收。
土壤养分
土壤中缺乏某些必需营养 元素,如氮、磷、钾等, 会导致水稻早衰。
拓展国际市场

水稻倒伏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邵青

水稻倒伏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邵青

·140·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11期摘要:综述水稻倒伏的原因和防止措施,分析防止水稻倒伏措施的不足,探索新的防止水稻措施,从而为水稻生产获得高产优质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水稻;倒伏;原因;措施0 引言倒伏是水稻夺取高产的一大障碍,由于水稻栽培技术和气候等原因,水稻倒伏现象在生产实际中是常常出现。

水稻倒伏后产量降低,品质变差,收割费时费工,一般减产30%左右,高者达到80%以上,甚至绝收。

因此,倒伏是水稻高产、稳定的重要限制因子。

1 倒伏原因1.1 移栽密度不合理栽插密度大,群体郁闭,插秧深度深,分蘖节位高,导致植株高度增高,易发生倒伏。

1.2 水肥运筹不当耕层浅,长时间淹水,灌深水、灌大水,水稻易倒伏。

分蘖期、齐穗期不及时晒田,导致水稻根系发育不良,须根少、扎根浅,抗倒性降低。

部分地块受排水条件限制,长期深水灌溉导致水稻茎秆腐烂,也易发生倒伏。

施肥不当也是水稻发生倒伏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施肥对水稻倒伏的影响包括施氮肥量、施氮肥时期和施肥的氮磷钾比例三个方面。

施氮肥量越高,越容易倒伏,水稻氮肥施用量在250kg/hm 2左右,倒伏发生的可能性要小;在此基础上增加氮肥时,倒伏发生的可能性大。

施用氮肥不合理也容易造成水稻倒伏。

人们经常把全年的氮肥用于幼穗分化彰,而后期很少或基本不施肥,造成水稻前期营养过剩、后期脱肥早衰,容易引起倒伏而减产。

1.3 病虫害影响影响水稻倒伏的主要病害是稻瘟病、纹枯病,发生穗颈瘟可造成水稻茎秆倒伏。

做好田间病虫害的调查工作,结合当地病虫害预报情况及时防治,农药品种、剂量同水稻。

注意防治时期和方法,重点时期为破口期,加强稻曲病和穗颈瘟的防治。

水田杂草多,影响田间通风,使水稻徒长茎细茎高,易倒伏。

1.4 台风或风暴水稻灌浆至成熟期,若遇大风、强降水天气,会导致水稻倒伏。

1.5 品种不抗倒伏水稻品种是倒伏的一个主要原因,不同水稻品种抗倒伏能力差别明显;植株节间短,茎杆粗壮,叶片直立,剑叶短以及根系发达的品种就不易倒伏;反之,则为易倒品种。

水稻出苗不齐的解决措施

水稻出苗不齐的解决措施

水稻出苗不齐的解决措施
水稻出苗不齐可能是由于不同种子的品质、播种技术或环境条件等因素引起的。

以下是一些解决水稻出苗不齐问题的常见措施:
种子选择:选择具有良好品质、较高发芽率和出苗率的种子。

避免使用老化、受潮或有病虫害的种子。

种子处理:进行适当的种子处理,如浸种、温水处理、化学处理等,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

合理播种时间:根据当地天气和气温,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避免在低温或过高温的条件下播种,这可能影响种子的发芽和出苗。

种子均匀播种:采用适当的播种方法和设备,确保种子均匀分布在整个田地。

避免过密或过疏的播种,以保证种子之间有足够的空间生长。

土壤准备:进行充分的土壤准备工作,包括耕地、平整和施肥。

确保土壤松软、富含养分,有利于种子发芽和根系生长。

浇水管理:合理控制浇水量和频率,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浇水。

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以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病虫害防治:注意病虫害的防控,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以减少对幼苗的危害。

适时除草:及时除草,保持田间整洁,减少杂草对水稻苗的竞争,促进出苗和生长。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水稻出苗不齐的情况,提高水稻的整体出苗率和生长状态。

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结合当地的农业技术和经验,采取适合您种植水稻的措施。

水稻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水稻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水稻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水稻施肥是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和高产的关键环节之一。

不正确的施肥方法或不合理的施肥量会导致水稻生长受限、产量下降、农田环境污染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水稻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问题一:施肥量过多一些农民为了追求高产,误以为多施肥就能增加产量,结果导致施肥量过多,水稻吸收不利,生长发育受限,甚至造成秧苗烂根。

解决对策: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需肥量进行科学投入。

可以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养分含量,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针对性施肥。

要根据水稻生长期和需肥量,科学确定施肥时间和肥料种类,避免施肥过多。

问题二:施肥不均匀有些农民容易将肥料集中投放在水田中心,导致施肥不均匀,部分地区缺肥,部分地区肥料过量,造成产量损失和养分浪费。

解决对策:进行肥料均匀施放。

施肥前应在水田中设置适当数量的投肥带,根据水田面积和肥料种类,将肥料适量分散投放在水田面积内,保证肥料均匀分布。

可以使用分散肥或利用施肥机械实施精准施肥,确保肥料在水田中分布均匀。

问题三:追肥不及时一些农民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追肥不及时,导致水稻营养不良,生长缓慢,产量下降。

解决对策:科学制定追肥方案。

根据水稻生长阶段和需肥量,制定相应的追肥方案。

一般来说,水稻分幼苗期、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等生长阶段,每个阶段需要不同的养分供给。

根据不同阶段的需肥量,追肥及时,满足水稻的养分需求。

问题四:不合理施用肥料种类一些农民在施肥过程中只注重氮肥的施用,忽视了磷、钾等其他养分的供给,导致水稻缺乏综合养分,生长受限。

解决对策:科学配合施肥,综合供给养分。

在肥料的选择上,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需肥量,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做到全面施肥。

氮肥主要促进水稻的生长,磷肥有助于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和结实性,钾肥有助于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品质。

合理搭配这些肥料,满足水稻对各种养分的需求。

问题五:肥料施用与水控制不协调有些农民在施肥过程中没有注意肥料的施用与水控制的协调,造成养分流失和土壤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水稻颖壳张开、不灌浆原因分析与对策
作者:姜华
来源:《新农村》2017年第11期

引言
探讨水稻颖壳张开、不灌浆,造成减产和绝收的成因和防治对策,确保粮食安全。
近年来贵州省瓮安县多个乡镇出现水稻颖壳张开、不灌浆,造成当地水稻不同程度减产,
部分田块甚至绝收。其症状为:病株在孕穗前没有明显的差异,在抽穗时,茎叶突然明显变浓
变绿、变粗变硬,抽穗速度较健株慢,有卡口和包颈现象;穗粒枝梗多呈“扫帚丝状”,穗上混
生少数健粒,多数颖壳畸形,内外颖尖弯曲,呈鹰钩嘴状,不能正常闭合;内外颖不在同一平
面呈夹角,比例不协调或有外颖无内颖,或反之;雌、雄蕊退化,不能正常发育,护颖畸形增
大,部分颖花退化,结实率低,减产严重;同一品种,同一地块,发生程度也有差异,多表现
为地势低洼处发生不抽穗、颖壳扭曲现象多,而大田四周发生较轻。

水稻抽穗后颖壳张开、不灌浆的现象在瓮安当地已经连续3年发生。由于不同年份这种现
象均有发生,用药与不用药的田块均有发生,同一品种,不同田块,发生情况迥异,因此与气
候、品种和农药药害没有太大关系。据调查,这几年水稻上发生这种现象多局限在某些区域,
发生过的田块以后通常会年年发生。为此,笔者借2016年9月在湖南农业大学学习培训期
间,带上水稻病株标本和图片,咨询了华智水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张建教授及其团队专家,他
们认为水稻出现颖壳张开、不灌浆的现象主要与土壤因素有关,但究竟是缺少某些营养元素还
是砷中毒,目前还不得而知,需要进一步研究。他们建议出现水稻颖壳张开、不灌浆现象的田
块,最好改种旱作作物。

1 砷中毒可能致水稻颖壳张开、不灌浆
1.1 水稻砷中毒成因
砷中毒使水稻开花后出现重颖现象,颖壳畸形,不能完全关闭、弯曲,造成结实很少,
偶有一些很短的青粒米,也不会成熟。据实地查看,由旱地改成的田块发生砷中毒的机率较
大。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旱作的土壤中,砷的含量有可能比较高,并且富集
到表层土壤中,特别是用长期种植高产蔬菜的旱地变成稻田种植水稻后,就会产生硫元素不
足,硫、砷比例失调,引起水稻砷中毒。以前种植蔬菜、豆类的田块,硫元素消耗多,砷元素
富集,改种水稻后更易发生中毒现象。大田四周有沟系,硫元素多,砷元素相对少,水稻中毒
较轻。

1.2 预防砷中毒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2.1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有毒物质的活性,提高稻田的自身解毒功
能。

1.2.2 增施硫基肥,由旱地改成的田块种植水稻,在施基肥时要使用硫酸钾复合肥。
1.2.3 调整水浆管理方法。“旱改水”田块一般地势较高,水资源不好;易因缺水而受旱:应
在幼穗分化期之前保证浅水灌溉,从而降低该块土地中砷化物的当前浓度,减少砷中毒的危害
发生。

1.2.4 改变耕作制度。旱地种稻易造成砷中毒等危害,如有这样的田块宜改种,达到趋利
避害的目的。

2 其他原因导致的水稻颖壳张开、不灌浆
水稻在穗分化发育期遇不良环境条件,如异常高温、异常低温、雨涝等,或者受到一些药
物(赤霉素、2甲4氯等激素农药)的刺激,都会出现颖壳畸形、结实不良等现象。

2.1 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水稻对外界不良环境抵抗能力最弱,反应也比较敏感。
在这时期,如果受到水涝、高温等不利气候的影响,会造成烂穗、空疪粒、畸形穗等。多数幼
穗的颖花及枝梗会严重退化,抽穗后白稃多,甚至会产生只有穗轴,没有小穗。

2.2 在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和小孢子形成初期,如果遇到平均气温低于20℃或最低
气温低于17℃,水稻生理活动就会受到影响,严重时将产生畸形谷粒和空疪粒。如气温过度
偏低,持续时间长,危害更明显。

2.3 稻田施用多效唑或2甲4氯钠等激素型除草剂不当,特别是在水稻拔节后施药、过量
用药,也会引起颖壳畸形。

3 水稻颖壳张开、不灌浆预防措施
笔者经连续两年在永和镇红岩村、观溏村、木孔村进行田间试验和观察记载,并通过咨询
专家和查询相关文献资料,特提出如下预防措施:

3.1 增施有机肥是前提
只有增加了有机肥的使用量,才能提高该类稻田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降低有毒物质的活
性、提高稻田自身的解毒能力,从而达到防害增收的目的。

3.2 增施硫基肥是关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由旱地改成的田块种植水稻,在施基肥时使用硫酸钾复合肥是最好的选择。其目的主要是
解决这类稻田硫元素不足,硫、砷比例失调,引起水稻砷中毒问题;特别是以前种植蔬菜、豆
类的田块,硫元素消耗多、砷元素富集现象严重,更应该注重硫酸钾复合肥的使用,同时结合
少施氮肥和磷肥。

3.3 调整水浆管理是巧劲
旱地改成的水稻田块,其一般地势偏高,灌溉条件也不好,多数是“望天水”田,所以容易
因缺水、受旱、砷化物富集而产生危害!所以该类田块应该在其幼穗分化期之前保证浅水灌
溉、降低该块土地中砷化物的浓度,从而减少砷中毒的危害发生。

3.4 巧施微肥是保证
历年容易出现此症状的田块,在水稻移栽后5-10d用“猛发兜”或“火苗”拌尿素撒施,在水
稻分蘖末期和抽穗前后,叶面喷施“火苗”灌浆宝,能减少此病害的发生机率。

3.5 耕作制度改变是方向
由旱地改成的田块种植水稻,由于长期旱作的土壤中,砷的含量有可能比较高,特别是用
长期种植高产蔬菜的旱地变成稻田种植水稻后,就会产生硫元素不足,硫、砷比例失调,引起
水稻砷中毒等危害的发生。这样的田块最简单有效的选择就是改为旱作,种植西红柿、辣椒等
经济作物,其经济效益也是非常可观的。

作者单位:贵州省瓮安县永和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