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性能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基础知识介绍PPT课件

中药基础知识介绍PPT课件

中药的归经 归经就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经是脏腑经络的统称。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来确立的。 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 归经所依据的是用药后的机体效应所在,而不是指药物成分在体内的分布。 注意!勿将中医脏腑经络定位与现代医学的解剖部位混为一谈。
四、中药的配伍
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相须:即将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以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全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止痉定搐的作用。 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然不相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为主,加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
二、中药的炮制
中药炮制法是根据中医药传统理论而制定的,是将原药材进行净选,切制和炮制等制作而制成一定规格的炮制品,通称为“中药饮片”,以适应中医临床医疗和中成药配制的需要,保证中医用药质量,使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炮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消除或减低中药的毒性或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减毒) 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增效) 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改性) 使中药饮片达到一定的净度和纯度标准适应于中药制剂的配制和中药的贮备;(纯净) 矫味、矫臭,便于服用。(便用)
五味 五味一般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最基本的滋味。此外还有淡味、涩味。由于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 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 如黄连、黄柏之苦,甘草、枸杞之甘,桂枝、川芎之辛,乌梅、木瓜之酸,芒硝、食盐之咸等 后来由于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相联系,并以味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 随着用药实践的发展,对药物作用的认识不断丰富,一些药物的作用很难用其滋味来解释,因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 例如,葛根、皂角刺并无辛味,但前者有解表散邪作用,常用于治疗表证;后者有消痈散结作用,常用于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之证。二者的作用皆与“辛能散、能行”有关,故皆标以辛味。磁石并无咸味,因其能入肾潜镇浮阳,而肾在五行属水与咸相应,磁石因之而标以咸味。 由此可知,确定味的主要依据,一是药物的滋味,二是药物的作用。

常用中药PPT课件

常用中药PPT课件
咸: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
.
12
涩:收敛固涩 淡:有渗湿利水的作用
.
13
气和味的关系
味同气异者,作用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紫苏、薄荷皆有辛味,能发散表邪, 紫苏辛温,能发散风寒; 薄荷辛凉,能发散风热。
麦冬、黄芪皆有甘味,
麦冬甘凉,有养阴生津作用;
黄芪甘温,有温养中焦,补中
益气作用.
.
白术——甘,平。归脾,肺,肾经。 补脾益气,燥湿利尿
止汗,安胎。用于自汗,胎动不安。与人参,阿胶补益气血 之品配伍。
.
63
气虚用药
• 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各9g,甘草6g (益气健脾,用于脾胃气虚证,面白,音底,气 短乏力,舌白,食少便溏)——现代用作慢性胃 炎,十二指肠溃疡。
• 补中益气丸——炙黄芪,党参,炒白术,炙甘草, 当归,陈皮,升麻,柴胡(补中益气,升阳举 陷)——胃下垂,子宫下垂,低血压等。
由此可见,药物的归经也是人们长期 从临床疗效观察中总结出来的。
.
29
三、归经的意义 临床上有助于正确选用药物.
疾病的性质有寒、热、虚、实等不同,热 性病症,又有肺热、胃热、心火、肝 火.... 等等之分,所以用药也要有所区分,
如清肺热可用鱼腥草 、
清胃热可用竹叶、
清心火可用莲子心、
清肝火可用夏枯草,
.
27
各个脏腑经络发生病变产生的症 状是各不相同的,
肺有病变时,常出现咳嗽、气喘等症; 肝有病变时,常出现胁痛、抽搐等症; 心有病变时,常出现心悸、神志昏迷等...
.
28
在临床上,用贝母、杏仁能止咳,说 明它们能归入肺经; 用青皮、香附能治胁痛,说明它们能 归入肝经; 用麝香、菖蒲能苏醒神志,说明它们 能归入心经....。

中草药保健养生 ppt课件

中草药保健养生 ppt课件

绞股蓝
主产南方地区。目前国内最有名的产地 在陕西秦巴地区、湖北神龙架和广西大 瑶山。其中陕西安康的平利县为中国唯 一绞股蓝原产保护地和第一个有机绞股 蓝基地(无化肥、农药污染)
性味与归经:寒;苦;归肺、脾、 肾经。
功效:清热解毒,止咳祛痰,并 有类似人参的强壮补益作用。
临床应用
治疗气管炎、咽喉炎、偏头痛、降血压、 降血脂、助睡眠等。
功效:清肝、明目、通便 。
临床应用
用于头痛眩晕,目赤昏花,大便秘结。 治风热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压,肝炎,肝
硬化腹水,习惯性便秘。
现代研究表明,决明子除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外, 还含甾体化合物、大黄酚、大黄素等,还有人体必需 的微量元素铁、锌、锰、铜、镍、钴、钼等。所含大 黄素、大黄酸对人体有平喘、利胆、保肝、降压功效, 并有一定抗菌、消炎作用。其中大黄素葡萄糖甙、大 黄素蒽酮、大黄素甲醚,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强心 作用。
用药原则 寒者热之
2、 应用原则
2.6 辨证进补
热性体质的特征
口干舌燥,口臭口苦 喜喝冷饮 脾气易躁易怒 尿少而色黄 常便秘且大便干硬 身体经常发热,面红耳赤 舌红且有厚厚的黄苔
用药原则 热者寒之
2、 应用原则
2.6 辨证进补
虚性体质的特征
气虚、血虚 阴虚、阳虚
用药原则 虚则补之
3、 常用补益中药
枸杞子
补血药
味甘、性平, 补肾生精、益血明目、 乌发悦颜,滋补肝肾之佳品
3、 常用补益中药
补阴药
玉竹
甘,平, 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3、 常用补益中药
冬虫夏草
补阴药
性平味甘, 补肺肾、止咳嗽、 益虚损、养精气
3、 常用补益中药

第一节中药基本常识中药的性能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ppt课件

第一节中药基本常识中药的性能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ppt课件

中茯药苓的 、性猪能苓与、性薏阴状苡的仁阳区、别通属草 性:寒凉药-阴,温热药-阳。
临床意义:体现“疗寒以热,疗热以寒”的原则。 治疗作用__中药的功效
中药的作用--以偏纠偏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六分。
(三)升降浮沉--定向
色、气味、滋味和质地、轻重、疏
使用有毒药时,随意减量--疗效降低
五行五脏配属:辛--肺--金 甘--脾--土;酸--肝--木 苦--心--火;咸--肾--水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六分。
确定依据--药物的功效特点 • 最初--口尝--真实滋味
• 后来--中药偏性--药物某作用特点, 与真实滋味不一定一致。
• 麻黄--解表-特点“散”-辛
平喘-特点宣散兼“降泄”-微苦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六分。
五味的药物作用
辛味—能散,能行 发散、行气、行血
表证、气滞证、血瘀证
解表药--麻黄、桑叶发散风寒或风热 理气药--陈皮、香附、沉香调理气机,疏通气滞。
理血药--川芎、泽兰、五灵脂行血脉,祛除血瘀。 某些芳香气味的药物亦有辛味。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六分。
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 山茱萸-滋补肝肾/涩精敛汗 金樱子-固精缩尿/涩肠止泻
酸性药生津,酸甘化阴;涩药则无。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六分。
苦味—能燥,能泄 泄--通泄--大黄--热结便秘;
降 泄 -- 杏 仁 -- 肺 气 上 逆 的 咳 喘 ; 清泄--栀子--热盛心烦。 燥--燥湿--湿证 寒湿--厚朴;湿热--黄连。
(三)升降浮沉--定向
含义--药物作用趋势的一种性能 与疾病病势趋向相对而言 升--药物作用趋向--上升

中药学课件——第三章中药的性能

中药学课件——第三章中药的性能
带下等。
• 按:多含酸性物质、钾盐、利胆成分等。 • 7、涩:作用及适应证同酸,以收敛固涩为功效。 • 按:另有“香”气,往往有行气、化湿、辟秽化浊、
发散、开窍等作用。
• ★ “性”与“味”形成药物作用的基础,因而是
中药性能中最重要的两个成员。要准确、全面地认识 某一药物的功效,必须性味合参。
第三节 升降浮沉
作用—⑴补益正气。⑵和:包括①和中—调和脾胃; ②调和药性。⑶缓:包括①缓和药性;②缓急止痛。
适应证—正气亏虚、脾胃不和、拘急挛缩疼痛、药性 峻烈或方中药性不和。
按:多含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糖等。
3、酸:能涩、能收。
作用—收敛固涩。亦即抑制正气耗散,阻止其脱失之 势。包括:敛汗、止咳、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 带、止血等。
第三章 中药的性能
• 概念:药物的性质以及由此产生的功能。 • 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祛除病邪,消除病因;扶
持正气,增强机能;恢复脏腑及阴阳的平衡协调, 纠正各种失衡。基本方式:以偏纠偏。
• 有关论述:《类经》:“药以治病,因毒为能。
所谓毒者,因气味之偏也。”
• 《医断》:“药者草木,偏性也,偏性之气皆有
按:多含生物碱和甙类,部分含挥发油—苦温药。
5、咸:能软、能泻。
作用:⑴软坚散结。⑵泻下—在软坚基础上的通利大 肠。
适应证:癥瘕积聚、瘰疬瘿瘤、痰核等形成坚硬结块 者;燥结便秘。
• 按:多含无机盐(钾、钠、镁、碘)及其他活性成分。 • 6、淡:能渗、能利。 • 作用—渗利水湿、利尿。 • 适应证—水肿、腹水、小便不利、黄疸、泄泻、痰饮、
寒无浮,热无沉”;“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 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
• 《备要》:“凡药轻虚者浮而升,重实者沉而

中药甘草ppt课件

中药甘草ppt课件
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中医方剂名,别名复脉汤。为补益剂,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之功效。主治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 养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虚劳肺痿。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 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甘草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抗炎作用
甘草具有抗炎活性,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和溃疡病等的治疗。甘草的主要抗炎有效成分为 甘草酸和甘草次酸。
甘草中的某些成分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 因子的活性,从而增强抗凝药物的抗凝作用 。
03
甘草的临床应用与方剂 举例
甘草的临床应用
调和药性
甘草独具甘味,有缓和其他药味性能的作用。在复方中应 用,能缓和药性的峻烈,在寒、热、温、凉药中均可配用 ,有协调作用。故有“国老”之称。
祛痰止咳
甘草有止咳化痰作用,可用于治疗气管炎、肺气肿的病引 起的咳嗽痰多、气喘、黏痰不易排出等症状。
推动中药现代化进程
甘草作为中药中的代表性药物,其现代研究成果为中药现代化提 供了有力支持。
促进中药国际化发展
甘草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为中药国际化发展奠定 了基础。
提高中药产业竞争力
甘草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升中药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 中药产业的竞争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1
02
03
04
抗炎作用
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炎 症细胞的活化,减轻炎症反应

免疫调节作用
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免 疫因子的分泌,增强或抑制免
疫反应。
抗氧化作用
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 化应激损伤。
抗肿瘤作用
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 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等多种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