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的研究进展
猪瘟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

4 3 ;. 4 0 0 2重庆 市 畜牧 科 学 院)
文章 编 号 :0 80 1(0 0 — 0 8 3 10 — 442 1) 0  ̄ 1 4
成 , 主要 区域 在 瘟 病 毒 中极 为 保 守 . 其
同 源性 可达 9 % 以上 . N端 由N r水 I 其 po
摘 要 猪瘟是威胁我 国养猪业的重要 传染病之一 . 随着猪瘟病毒( S V 的 CF )
.
4 . 善 医研 究 8
L E T KA DP U Tt N U TI o2 9 | S OC N o LiY|D s FYN V 6
猪瘟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
胡兴 权 V的 结 构 蛋 白及 功 能
衣 壳 蛋 白C C F 编 码 的 第 一 个 是 Sv
导 机体 产 生 中和 性抗 体 1 与调 控 基 因 7 1 。 表 达有 关 I S ]
关 键 词 猪 瘟
分子流行病 学
基 因型
H ig q a Z i -u D N u cu UX n- un, HUJ n jn, I G Y - h n a
( . i lS in e a d Veeiay Sain o b i iT w s i,Z o g in 1Anma ce c n tr r tt f as o n hp h n xa , n o h
糖 蛋 白 . 2 个 氨基 酸残 基 ( l 6 一 由2 7 Gu 8 2
猪瘟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次 可 检 测大 量 样 品 .同 时 比 P C R方 法 耗 时 短 、费 用 与 动 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接 种 、免 疫 荧 光 、血 清 中和 等 C S F常 规 诊 断 方 法 比较 ,更 加 快 速 、准 确 、 经济 ,且 低 ,便 于推 广 。
3 . 3 基 因 芯 片 检 测 技 术
P C R对 3 0个 质 控 样 品进 行 特 异 性 、 灵 敏 度 、 敏 感 性 、稳 定 性 和 重 复 性 验 证 后 ,证 明 该 反 应 体 系 对 F MD V、 P P V、
P R R S V等 7种 其 他病 原 不 能 检 出。 3 . 2 . 2 巢式 P C R
资 源育繁
C S F V,并 用 P C R方 法 作 比较 ,结 果 表 明 3 0份 猪 瘟 阴 、 阳性 病料 的 A C I — E HS A试 验 结 果 与 P C R 检 测 结 果 相 符 ,本 方 法
一
使用 。陈蕾 ( 2 0 0 9 ) 研 制 出猪 瘟 病 毒 R T — L A MP快 速 诊 断 试 剂 盒 ,并 用 该 试 剂 盒 对 中 国 7个 省 市 8 个采样点 1 5 7份 临床 疑 似 猪 瘟 感 染 病 死 猪 的扁 桃 体 和 血 液 样 本 进 行 检 测 , 同时 用 C S F V R T — n P C R进 行 符 合 性 试 验 ,并 将 R T — n P C R扩 增 产 物 进 行 测 序 验 证 。 统计 结 果 表 明 ,所 有 病 料 C S F V R T — L A MP的 阳性 检 出 率 为 2 6 . 1 1 %,C S F V R T — n P C R 的 阳性 率 为 1 4 . 6 5 %, 2种 方 法 之 间 的符 合 率 为 8 5 . 3 5 %。曾小娜 等 ( 2 0 0 9 ) 采 用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1. 引言1.1 非洲猪瘟简介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猪只。
该病毒对猪的感染率极高,病死率也较高,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非洲猪瘟的传播速度很快,往往可以在短时间内蔓延到整个养猪场或周围地区。
目前,非洲猪瘟已经成为全球猪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
非洲猪瘟的症状主要包括高烧、食欲下降、呕吐、腹泻等,病猪会出现运动障碍、呼吸困难等症状。
由于病毒高度传染性,一旦有猪只感染,往往会导致整个养猪场的疫情爆发,造成大量猪只死亡。
为了遏制非洲猪瘟的传播,各国政府和兽医部门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疫情监测、严格管控猪只流通、加强生物安全等。
科研人员也在不断探索新的防控方法,希望能够有效控制这一疾病的传播。
2. 正文2.1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病原体,对猪的威胁极大。
非洲猪瘟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源或受污染的物品传播。
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直接接触:病毒可通过猪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包括嗅、舔、咀嚼和接吻等方式。
感染的猪体内分泌物或排泄物中含有病毒,接触这些物质会导致健康猪感染。
2. 食用感染源:病毒存在于感染猪的血液、组织和排泄物中,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处理和检疫,这些食品和饲料都可能成为传播媒介。
3. 虫媒传播:某些昆虫也可能传播非洲猪瘟病毒,如蜱、苍蝇等。
病毒可在这些昆虫体内繁殖,然后通过叮咬健康猪传播病原体。
4. 人为传播:人类在处理感染猪或污染物时未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会把病毒带入其他猪群。
要遏制非洲猪瘟的传播,需要加强对感染猪群的隔离管理,加强饲养环境的清洁和消毒,避免食用来源不明的猪肉制品,并严格实施检疫措施,阻断病毒传播链。
2.2 非洲猪瘟的症状和影响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危害性传染病,对猪群的健康和养殖业产生了严重影响。
该病主要通过受感染的猪或病毒携带者传播,病毒在环境中可以存活较长时间,因此传播速度较快。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OIE 猪瘟参考实验室猪瘟研究进展

392017年34卷第11期 SWINE INDUSTRY SCIENCE 猪业科学主题策划F E A T U R E面生物安全是最重要的,同时猪场管理人员的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饲料、针头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播途径。
虽然商品化的疫苗能减少疾病的发生,但会出现免疫失败等现象。
影响疫苗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疫苗的运输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疫苗的保存及稀释液都可以影响到疫苗的效果。
疫苗只能降低动物感染的风险、减少排毒,单依靠疫苗本身是不能防控疾病的,需要进行全方面的控制。
王琴研究员在报告中指出猪瘟的防治思路要以预防为主的防控方针;以源头控制、分类指导、梯度推进为防治原则;以养殖场(户)为防治主体;以疫病净化为防治重点,不断完善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严格落实免疫预防、监测净化、检疫监管、应急处置、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控措施;积极开展场区或区域净化工作,降低发病率,压缩流行范围,有效清除病原,逐步实现净化目标;实施区域化管理,建设无猪瘟区和无猪瘟生物安全隔离区(无猪瘟企业);评估验收。
最后,她强调只要建立了科学的猪瘟综合防控净化模式,在中国,猪瘟是可以净化的!仇华吉研究员详细地介绍了新型猪瘟疫苗嵌合载体猪瘟疫苗,该疫苗具有C 株疫苗安全、高效、成本低等优点,同时克服了C 株疫苗不能区分野毒感染和疫苗毒的缺点,不受母源抗体的干扰,可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或猪伪狂犬疫苗同时进行免疫,互相不受干扰。
免疫攻毒试验显示嵌合载体猪瘟疫苗能有效保护猪群抵抗猪瘟强毒的攻击,攻毒后没有出现任何临床症状。
图16 陈金顶教授图15 张改平院士图17 周斌教授图19 会议现场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国家猪瘟参考实验室是由农业部2002年公布的第一批国家参考实验室,2017年6月1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确认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猪瘟实验室成为新的OIE 猪瘟参考实验室,该实验室是国内最早开展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研究的权威实验室之一。
非洲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2022年第12期非洲猪瘟(A SF)的病原是非洲猪瘟病毒(A SFV ),该病是严重影响家猪与野猪的出血、热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A SF 的流行对全球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由于市场贸易与流动性,导致A SFV 很容易在家猪之间传播。
A SF 严重威胁猪的健康、食品安全、国民经济和生产环境。
考虑到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手段和有效疫苗,A SF 控制主要基于严格的卫生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减少接触感染动物的数量和限制出口,但这可能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可以说A SF 是目前全球养猪业面临的最大威胁。
1非洲猪瘟病毒与疫苗研究背景A SFV 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双链线性D N A 病毒,基因组的大小约为170~190kb 。
A SFV 可编码约200种蛋白质,其中近1/3为结构蛋白,重要的结构蛋白p30、p54、p72等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A SFV 主要对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形成威胁,其中病毒对巨噬细胞功能的调节对致病与免疫逃避机制方面尤为重要。
A SFV 根据毒力的强弱可分为高致病性、中致病性、低致病性和无症状感染毒株。
临床上遇到的A SF 病例大多数来自高致病性病毒的感染,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是其典型的特点。
A SFV 是一种重要的跨界病原体,从东欧传播到亚洲,进而增加了对其他养猪生产中心的风险。
特别是从2018年8月从辽宁省沈阳市传入后,A SF 开始在中国多个省份流行,为了防控该病,截至目前已经屠宰超过百万头猪。
虽然非洲猪瘟病毒早在上世纪初就被发现,但是对于非洲猪瘟的疫苗研究却落后了近半个世纪,这可能与A SFV 庞大且复杂的基因组所带来的明显的遗传多样性有关联。
到目前为止,宿主保护性反应的机制还未完全确定,保护性抗原也有待确定,这对非洲猪瘟疫苗的深入研究形成阻力。
缺乏针对A SF 的有效治疗或疫苗使得国内国际A SF 的防控变得复杂。
而一直以来关于A SF 疫苗研究从未间断,研制出适合猪免疫的疫苗是疫苗研发的重点,目前在科研人员不间断的努力下,一些试验性的疫苗开始表现出效果。
非洲猪瘟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直径约 2 0 0 n m,自内而 外 由核蛋 白体 ( n u c l e o i d )、 核心 ( c o r e s h e l 1 )、 内囊膜 ( i n n e r e n v e l o p e )、衣 壳 ( c a p s i d ) 、外 囊 膜 ( o u t e r e n v e l o p e )构成 ¨ ] 。
非洲猪瘟 流行病 学研 究进展
包静 月,王 志亮
( 中国动物卫生和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病研究中心,山东青岛 2 6 6 0 3 2 )
摘 要:非洲猪瘟是 由非洲猪瘟 病毒感染 引起的猪的一种烈性传 染病。该 病于 2 0 0 7 年传入俄 罗斯 ,并在其境 内蔓延。
非洲猪瘟感 染家猪和 某些品种 的野猪 ,钝缘软 蜱属软 蜱是储藏宿主和媒 介 。非洲猪瘟的传播模 式可分为四种 ,在不 同流行
主 细 胞 的细 胞 膜 。衣 壳 呈 二 十 面体 对 称 ,有 大 约
非洲疣猪属于 猪 ̄ S u i d a e 獍 猪 P h a c o c h o e r u s )
k b ,含 有 1 5 1 ~ 1 6 7个 开 放 阅读 框 【 2 ] 。通 常 根 据 编 码p 7 2蛋 白 的 B 6 4 6 L基 因部 分 序 列进 行 AS F V 的 基 因分 型 [ 3 ] ,然 后 , 根据 中 央变 异 区 或 者 其 他 基 因 ( 如p 5 4蛋 白基 因或 p 3 0蛋 白基 因 ) 】 的 部 分
P h a c o c h o e r u s a f r i c a n u s ) 、 非洲丛林猪 ( B u s h p i g , 学名
219325995_非洲猪瘟研究进展

0 引言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 )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 )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广泛出血性猪烈性传染病。
该病发病急、病程短,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家猪急性感染后病死率高达100%[1-3],该病可感染家猪、野猪和软蜱,ASFV 是虫媒病毒中唯一的DNA 病毒。
1921年在非洲肯尼亚首次暴发非洲猪瘟疫情,不断蔓延至非洲东部和南部地区。
2017年在俄罗斯伊尔库兹克州零星爆发非洲猪瘟疫情,危险进一步逼近中国边境,使我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弦瞬间紧绷,中国农业农村部立即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洲猪瘟风险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对非洲猪瘟疫情进行防控部署。
2018年8月ASF 疫情首次在中国境内被报道[4],zhou XT 等[5]对辽宁沈阳分离毒株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可见毒株ASFV-SY18为基因II 型,该毒株的P72基因与格鲁吉亚(Georgia 2007)、爱沙尼亚(Estonia 2014)、俄罗斯(Krasnodar 2012、Irkutsk 2017)流行株具有100%一致性,从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推测此次中国疫情的出现可能来自俄罗斯和东欧。
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国共报告发生ASF 疫情196起,累计扑杀生猪120.79万头,给我国生猪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国生猪存栏44 922万头,同比增长10.5%,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 329万头,同比增长4.0%,分别达到2017年末的101.7%和96.8%;全国生猪出栏67 128万头,比2020年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支撑项目“贵州省家猪和野猪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途径的流行病学调查和MCDA-LFB 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黔科合支撑〔2020〕1Y037号);“基于蒙特卡洛仿真技术的规模养殖场非洲猪瘟定量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与示范应用”(黔科合支撑〔2021〕一般163号)作者简介:李世静(1990-),女,汉族,贵州遵义人,硕士研究生,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及卫生监督。
猪瘟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进 行研 磨 、 离心 、 滤后 取 上清 , 种 于 P ~ 5或猪 睾丸 细胞 培 养 ( S V不产 生 细胞病 变 效应 (P ) , 养 过 接 K 1 CF C E)培 4 ~ 2h 冷丙 酮 固定后 , 行 荧光 抗体 试 验 ( A) 8 7 , 进 F 以检 测 培 养物 中的病 毒抗 原. 可将 分 离 的病 毒 回归 到健 亦
透 析法 标 记荧 光素 , 葡 聚糖 凝胶 柱(e h d xG 5 ) 过 S p a e 一 0去除 游 离荧 光 素 , 通过 扁 桃体 组 织匀 浆 吸 附去 除 异嗜 性或 交叉 反 应抗 体 , 制备 出猪瘟 荧 光抗 体 ( S — A) 可 C F F . 染 色镜 检 , 出现翠 绿 色荧 光 即 为 C F阳性 [ 经过 若 S 3 3 . 张 淑霞 等 [ 抗 猪瘟 高免 血 清 中提 取 IG, 记荧 光 素 ( I C , 4 ] 从 g 标 FT ) 制备 出了猪 瘟荧 光 抗体 ( S V F , 对采 C F — A) 并 集 自陕 西不 同地 区 自然 发病 猪 的 3 3例 扁 桃 体进 行 检测 , 出 C F阳性 7例 , 均 阳性 率 达 2 .% (/ 3 , 检 S 平 1 3 7 3) 可疑 l , 例 常规 诊 断 为阴性 .
巨大 , 年来 , 流行 形 式 与临 床症 状发 生 了很 大 的变 化 , 近 其 由大 规模 的流行 转 为波 浪式 的散 发 型流 行 , 床 临 症状 不 典 型且 病 程变 长 的非 典 型性 猪 瘟( 或慢 性 猪瘟 ) 为 该病 的主要 发 生形 式 , 成 亚临 床感 染 、 续 感 染 和 持 免疫 耐受 普遍存 在 , 给猪瘟 的诊 断 和 防治带来 了一定 的 困难 . 这 目前 , 针对 猪 瘟 的诊 断方法 主 要包 括病 毒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 2007 - 11 - 2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0671562) 作者简介 :王三虎 (1962 - ) ,男 ,河南武陟人 ,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动物分子免疫学研究 。
69
2008年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近年来 ,病毒 RNA 的检测已成为实验室诊断中 较为理想的方法 ,已被作为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 反应 (RT - PCR )扩增的对象 [ 10 ] 。RT - PCR 具有快
王三虎 ,等 :猪瘟的研究进展 第 2期
速 、敏感等优点 ,特别是样品不理想时更有价值 。它 的另一优点是可以测出扩增 cDNA 的序列 ,快速确 定病毒特性 ,在流行病毒研究中更有价值 。在此基 础上又产生了 cDNA 探针及 RFLP确认 PCR 产物 。 单独使用探针可能不太敏感 ,但若用 cDNA 杂交方 法与 PCR结合 ,则可通过利用高度保守区 cDNA 序 列为 CSFV 的诊断提供有力的工具 。进一步鉴定基 因组 ,可将 PCR 产物进行序列分析 [ 11, 12 ] 。若用第二 套引物去扩增第一次反应生成的 PCR产物的“亚片 段 ”,此方法称为“套式 PCR ”( nested - PCR ) ,更可 以提高检测的特异性 。
目前使用的某些 CSFV 诊断方法普遍面临的一 个难题是诊断抗原必须连续不断的用细胞培养或感 染动物生产 。这种方法制备的抗原 ,代价高 ,往往保 存期短 ,每一批新抗原均需进行标化 ,还可能潜含细 胞培养苗免疫动物可识别的其他抗原 ,并可产生假 阳性 。用重组 DNA 生产特异抗原技术 ,可以克服抗 原必须连续不断的用细胞培养或感染动物生产这一 难题 。当以竞争 EL ISA 形式使用重组抗原时 ,不需 要提纯由细菌溶解生产的重组抗原 ,因为竞争 EL ISA 特异性仅存在于单克隆抗体 。Barlic - M a2 ganja等 (2001)利用 RT - PCR技术结合特异性捕获 探针杂交和比色分析 ,可以快速 、简便 、特异地鉴定 猪瘟病毒 ,并可克服污染和假阳性结果的产生 [ 12 ] 。
Study of C la ssica l Sw ine Fever
W ang Sanhu, et a l.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xiang 453003, China) A bstra ct: Classical sw ine fever distributed and infected w idely, is caused by hogcholera virns. It has important effects on human’s healt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pathogen, ep idem iology, pathogenesis,
Key words: classical sw ine fever; ep idem iolosny; pathogenesis
猪瘟 (CSF)是猪的一种最重要的传染病 ,早期 称为猪霍乱 、烂肠瘟 。欧洲为了区别于非洲猪瘟称 其为“古典猪瘟 ”。其病原是猪瘟病毒 ( HCV \ CS2 FV ) 。猪瘟病毒是 RNA 病毒 ,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 属成员 。CSF病理特征是小血管壁的变性 ,致使内 脏器官多发性出血 、梗塞和坏死 ,以出血和发热为主 要特征 ,呈急性或慢性经过 ,对养猪业危害极大 [ 1 猪瘟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进行传播 ,感染猪
成为传染源 。发生急性感染的猪在尚未表现任何临 床症状之前 ,就能通过其分泌物向外散播病毒 。健 康猪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猪以及接触污染的器具都 会感染发病 。带毒动物虽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 ,却 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动物 ,因此在猪瘟的传播中 具有更高的潜在危险性 [ 2 ] 。生猪运输 、人工授精 、 肉品的销售等 亦会 造成 病毒 的人 为传 播 [ 3, 4 ] 。另 外 ,因为野猪和家猪对猪瘟同等易感 ,野猪群的形
摘要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急性 、热性 、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该病分布广泛 、感染宿主多 ,给人的健康和畜牧 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 ,结合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 ,对猪瘟的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 理及诊断及防治等进行了综述 ,可为进一步研究猪瘟的致病机理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猪瘟 ;流行病学 ;发病机理 ;疫苗研制 中图分类号 : S852. 6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326060 (2008) 0220069207
clinical symp tom , hematology, pathology, diagnosis, p 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lassical sw ine fever, p rovided a theorical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pathology, the p 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lassical sw ine fever.
总死亡数的 1 /3 ,经济损失在 20亿元左右 。 欧盟成员国的家猪中曾无猪瘟流行 ,但 1990年
后 ,在家猪群中又出现了猪瘟的暴发 ,在德国 、荷兰 、 比利时 、意大利 、奥地利 、西班牙 、瑞士和英国等国都 有猪瘟暴发 [ 8, 9 ] 。近年来 ,在奥地利 、法国 、德国 、意 大利和瑞士等西欧国家的野猪群中也发现了猪瘟的 暴发和流行 。在中东欧国家如阿尔巴尼亚 、波黑 、捷 克 、拉托维亚 、波兰 、罗马尼亚 、俄罗斯和匈牙利等 , 养猪业是其农业经济中的重要部分 ,猪瘟在所有的 中东欧国家都存在 [ 10 ] 。 1. 2 猪瘟的临床症状和致病机理
成 、密度和行为亦会造成猪瘟的流行 ,猪瘟在野猪中 的流行不总是局限于本群 ,病毒毒力 、地区特征 、猪 群的密度 、大小和流动程度等因素不同 ,可能导致地 方性的野猪成为猪瘟的持续性传染源 ,威胁着附近 的家猪 。
猪瘟的发现已 180 多年 ,虽然世界各国在对该 病的防控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而且在北美 、澳洲和 北欧的一些地区曾成功地消灭了猪瘟 ,但猪瘟在世 界的许多地区仍广泛流行 。墨西哥 、巴西 、南美的大 部分地区猪瘟仍呈地方性流行 。在加勒比地区古 巴 、海地和多米尼加都存在猪瘟 [ 5 ] 。
第 36卷 第 2期 Vol. 36 No. 2
河 南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自然科学版 )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年 6月 Jun. 2008
猪瘟的研究进展
王三虎 1 ,赵 坤 1 ,韩 瑞 2
(1. 河南科技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3; 2. 郸城县职业中专 ,河南 郸城 477150)
在自然条件下 , CSFV 通过口腔黏膜感染 。典 型猪瘟的潜伏期为 7 ~10d。感染猪出现结膜炎和 白细胞减少 ,感染 4d 后即可规律性地出现这些症 状 ,实验证明 , CSFV 对同源或异源的白细胞均具有 凝结作用 。猪瘟的典型症状是皮肤和黏膜的斑点性 出血 ,但并不是始终都能观察到 。中枢神经系统紊 乱 ,便秘及随后的腹泻也是特征性的临床症状 。临 床症状的严重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物的年龄和 病毒毒力 ,通常对幼龄动物的影响更严重 。仔猪感 染猪瘟后 ,病死率可达 90%。大猪感染后的过程中 有时呈非典型和温和性 。猪瘟病毒对动物体内的靶 细胞是内皮细胞 、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和一些表皮细 胞 。病理变化因临床症状的不同而异 。出生前在个 体发育的早期阶段 ,病毒影响器官的分化而导致产 生畸形 。出生后的感染主要引起内皮的损伤和出血 体质的血栓 。组织病理学变化不是特定的 ,病理损 伤可能包括淋巴组织的实质变性 ,血管内皮组织的 细胞增生 ,非化脓性脑膜脑炎 。在急性感染的末期 , 循环系统和淋巴组织中 B 淋巴细胞减少 。在急性 感染期间 ,可引起感染猪免疫抑制 。恢复的猪免疫 期可长达几年甚至终生 。最早可在感染后 2周检测 出中和性抗体 。而在慢性病例 ,感染近 1 个月才可 以检测到猪瘟病毒中和性抗体 ,随后抗体消失 。持 续性病毒血症的感染猪 ,很少产生特异性抗体 。母 源抗体半衰期约 14d。被动免疫通常在第 5周对仔 猪产生保护 ,但不能阻止病毒的复制和散播 。
在亚洲的日 本 [ 6 ] , 最 早的 猪瘟 暴发 是在 1888 年 ,从那以后报道有许多病例 。自从 1969年在全国 使用 GPE株弱毒疫苗 ,猪瘟的暴发明显减少 。在东 南亚地区 ,猪瘟在大多数国家仍间歇发生 ,在中国的 大陆和台湾地区也有猪瘟流行 ,其中大陆多以散发 和慢性病例为主 [ 7 ] ,自 20世纪 80年代以后 ,温和型 猪瘟增多 ,而且猪瘟的发生有上升趋势 ,貌似健康的 持续带毒猪占 20% ~30% ,每年由猪瘟致死的猪占
70
段性感染 ,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但能通过垂直传播 危害下一代 ,导致胚胎死亡和仔猪的成活率下降 。 病毒能通过胎盘屏障传染给不同时期的胚胎 ,产出 木乃伊胎 、死胎和弱仔 。有的仔猪出生后就表现精 神沉郁 、震颤 、间歇性腹泻 ,有的发生呕吐和运动失 调 ,皮肤出现出血斑块 、皮下水肿等症状 ,病仔猪常 在 2~3d死亡 ,病死率很高 。这种病例一般不发生 水平传播 ,发病率的高低 ,与带毒母猪的多少有关 。 本型病例的剖检病变与典型猪瘟有相似之处 ,但病 变程度较轻 。典型病变出现的概率较少 ,如在咽喉 、 肾脏 、膀胱黏膜等处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小点 ,淋巴结 出血 、充血和水肿 ,胃肠道有出血性炎症 。隐性感染 母猪所产仔猪 ,出生后一段时期内表现健康 ,在哺乳 期内生长良好 ,一旦断奶后 ,仔猪即连续出现病状 。 体温升高达 41℃左右 ,厌食 。特征性的症状是顽固 性腹泻 ,粪便由褐色变成黄色 。后期由于肛门失禁 , 粪便沿着后腿流下 ,恶臭 。病猪迅速消瘦 ,腹下部及 耳根皮肤呈紫色 。治疗无效 ,病程 1周左右 ,以死亡 而告终 。剖检的主要病变是胃肠道有不同程度的充 血 、出血 ,大肠段有溃疡 ,全身淋巴结水肿 、充血和出 血 ,仅有部分病例 (约占 1 /10)的肾 、膀胱黏膜呈现 小点出血 。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慢性 (温和型 )猪瘟 , 见于猪瘟流行的老疫区或流行后期的耐过病猪 ,也 可能发生在猪瘟免疫接种制度不健全的农村散养 猪 。本病型主要经水平传播 ,各种日龄的猪都可感 染 ,但以青年猪和肥育猪较为多见 。病程长达 1~2 个月 ,病情发展缓慢 ,呈散发流行 ,在一个地区或猪 场内不易根除 。病猪的体温稽留在 40℃左右 ,症状 时轻时重 ,食欲时好时坏 ,粪便时干时稀 。病程较长 者 ,皮肤出现淤血斑和坏死块 ,以腹下部为多见 。有 时也出现紫耳朵 、干尾巴 、紫斑蹄 。据报道 ,这种病 猪的皮肤一旦破损或扎针后 ,局部流血不止 ,即血液 凝固不良 ,也是本病的特征之一 。病猪日益消瘦 ,日 龄越小 ,病死率越高 。部分育肥猪经 1~2个月后可 能耐过 ,但失去经济价值 。慢性猪瘟的主要病变与 典型猪瘟接近 ,但较为轻微 ,如淋巴结轻度出血或只 有水肿现象 。肾 、喉及膀胱黏膜有少量出血点 ,脾脏 稍肿大 、边缘有 1~2处小梗死灶 。回盲瓣肠段可出 现溃疡 、坏死 ,但难得见到扣状溃疡的病变 。用多种 实验室诊断的方法可查出猪瘟病毒 。 1. 3 猪瘟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