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系列神奇中草药介绍PPT课件

常见的中草药
龟甲
功能主治 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有解热、补血、镇静作用
生长环境 龟甲,中药名。
其他常见中草药
海马
海螺
蜂巢
蝉衣
第三部分
常见的中草药
胖大海
常见的中草药
功能主治 肺热声哑,干咳无痰,咽喉干痛
生长环境
青山秀水广西,盛产饱满胖大海,温度适宜, 降水量较多,阳光充足
常见的中草药
山楂片
功能主治 开胃消食,改善心脏活力、降低胆 固醇。
常见的中草药
人参
功能主治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生长环境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常见的中草药
蒲公英
功能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
生长环境 蒲公英广泛生于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草地、路边、田 野、河滩。
常见的中草药
鹿茸
功能主治 鹿茸的保健作用非常高,是良好的全身强壮药。
生长环境
鹿茸,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贵药材,具体是指 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 夏、秋季锯取鹿茸,加工后,阴干或烘干。
常见的中草药
金银花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发疹,咽喉肿痛
生长环境 金银花的适应能力极强,喜光,耐阴,喜温暖, 又耐寒,耐干旱和水湿,对土壤的要求也不高, 因此养护期间粗放管理便可正常生长。
常见的中草药
枸杞
功能主治 腰膝酸痛,降低血糖,抗脂肪肝, 眩晕耳鸣,改善贫血,延缓衰老
生长环境 枸杞喜温暖也较耐寒,喜阳光也能耐阴,生长适温度15~ 20℃,25℃以上生长不良,耐旱,抗风雨,但不耐高温。
中华传统文化系列
神奇中草药
讲师:某某
日期:某某
中药学教学课件-PPT

药物。但其中以植物药居多,使用也最为普遍,故历代
将中药称为“本草”。
❖ (2)本草学:
❖
记载中药得典籍中药学称为本草学。
❖ (3)中草药:
❖
实则就是指中药与草药得混称。
❖ 草药、中草药与中药、本草没有质得区别,为避免混 淆,应统一于中药一词得概念中。
❖ (4)民族药:
❖ 就是指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所习用得药 物,其药源与中药基本相同,如藏药、蒙药、 维药、傣药、苗药、彝药等。
❖ 【目得与要求】 ❖ 1、了解中药得起源与中药学得发展。 ❖ 2、熟悉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得主药本草著
作(书名、作者、学术价值)。 ❖ 【教学时间】 ❖ 2学时。
一、中药得起源――原始社会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 中药起源很早,可以追溯至原始社会。从古 书记载与传说来看,可以说明中药起源于原 始社会人类得生产活动、生活实践与早期 得医疗实践。
(二)秦汉时期――本草学得形成时期 (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 代表作:《神农本草经》
❖
--我国现存最早得药学专著。
❖ 汉初年
❖
(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 。
❖ 载药数目:365种。
❖ 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 46种,按药物功效得不同分上、中、下三品,即 “三品分类法”。
❖ 因此可以说,中药得起源就是我国劳动人民长 期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得结果,故有“药食同 源”之说。
二、中药学得发展
❖ (一)夏商周时期――本草学得萌芽时期 ❖ (二)秦汉时期――本草学得形成时期 ❖ (三)两晋南北朝时期 ❖ (四)隋唐时期 ――医药发展鼎盛时期 ❖ (五)宋金元时期――学术争鸣时期
【宋代】
❖ 1、国家药局得设立:
完整版《中药学》完整ppt课件

中药配伍理论
阐述中药配伍的原则、方 法及禁忌等。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用药方法
阐述中药的煎服方法、 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等
。
中药资源与开发
阐述中药资源的分布、 采集、加工及开发利用
等。
中药药理与毒理
阐述中药药理作用机制 、毒理作用及安全性评
价等。
中药制剂与剂型
阐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 法、剂型选择及质量控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药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 《本草经集注》、《雷公炮炙 论》等著作。
明清时期
中药学开始衰落,但仍有一些 重要著作问世,如《本草纲目 拾遗》、《本草求真》等。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01
02
03
中药药性理论
阐述中药四气、五味、升 降浮沉、归经等药性理论 。
中药功效理论
阐述中药功效的概念、分 类及影响因素等。
麦芽
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鸡内金
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止血药
白及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蒲黄
止血,化瘀,利尿。
三七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草
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活血化瘀药
01
川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郁金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 黄。
03
02
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
姜黄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04
化痰止咳平喘药
制等。
02
中药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中药的性能与功效
四气五味
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 性和酸、苦、甘、辛、咸五种基 本味道,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基本
原理。
升降浮沉
中药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 即升、降、浮、沉四种作用,是
药学导论(中药)PPT课件

03
中药的采集与加工
中药的采集
季节选择
不同的中药材有其最佳的采摘季 节,如春季的草药最为新鲜,秋
季的草药最为饱满。
时间选择
清晨或傍晚时分采摘,此时的药材 质量最佳,因为此时的药材经过一 夜的沉淀,药效最为集中。
部位选择
不同的中药材,其药效最佳的部分 也不同,如根、茎、叶、花、果等, 需根据药材的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配伍禁忌
中药在配伍使用时需谨慎,某些中药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可 能会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药效。例如,藜芦与人参、丹参与 白芍等不能同时使用。因此,在使用中药时,需要遵循医生 的指导,避免自行搭配使用。
05
中药的应用与配伍
中药的应用原则
01
02
03
整体观念
中药应用需考虑患者整体 情况,包括体质、年龄、 性别等,以制定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
古代医家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 法,中药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逐渐发展成熟。
中药的发展历程
中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 的经验积累,到理论体系的形成,再 到现代的科研创新,中药学不断取得 新的突破和发展。
唐宋时期,中药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 展,药物品种增多,临床应用更加广 泛。
药学导论(中药)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 中药的种类与分类 • 中药的采集与加工 • 中药的药理作用与功效 • 中药的应用与配伍 • 中药的现代化研究与未来发展
01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中药的起源
中药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 到公元前数千年的神农氏时代。
中药最早的记载文献是《神农本草 经》,其中收录了365种药物,并对 其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等进行了详 细的描述。
中药课件ppt

中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药如人参、黄芪、当归等具有营养神经、调节神经功能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 病。
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药如丹参、川芎、葛根等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
中药在预防保健及康复中的作用
01
02
03
中药的预防作用
中药能够调节人体免疫功 能,增强抵抗力,可用于 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
中药过程中出现的,因此需要密切观察。
中药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性保障
• 制定和完善中药的质量标准:中药的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产地# 中药课件
04
中药的临床应用
中药在常见病治疗中的应用
1 2 3
感冒
中药如麻黄、桂枝、荆芥等常用于治疗感冒,这 些药物具有发汗解表、退热等作用,能够有效地 缓解感冒症状。
中药的文化传承与弘扬
中药的传统文化
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 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药的理论 和实践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阴阳五 行、脏腑经络等。
中药的文化传承与弘扬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药文化,中国政府和民间 组织积极开展中药文化传承活动。例如,建 立中药文化博物馆、开展中药文化宣传教育 、举办中药文化节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 识中药文化。
。
中药在海外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中药在海外市场的应用
近年来,中药在海外市场越来越受到关 注。据统计,全球中药市场年销售额已 超过1000亿美元。美国、欧洲、日本等 发达国家对中药的需求日益增长。
VS
中药在海外市场的推广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药在海外市场的应用, 中国政府和企业积极开展中药的海外推广 活动。例如,通过在海外建立中药生产基 地、开展中药临床试验、注册中药产品等 方式,提高中药在海外市场的认知度和接 受度。
中药如人参、黄芪、当归等具有营养神经、调节神经功能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 病。
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药如丹参、川芎、葛根等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
中药在预防保健及康复中的作用
01
02
03
中药的预防作用
中药能够调节人体免疫功 能,增强抵抗力,可用于 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
中药过程中出现的,因此需要密切观察。
中药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性保障
• 制定和完善中药的质量标准:中药的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产地# 中药课件
04
中药的临床应用
中药在常见病治疗中的应用
1 2 3
感冒
中药如麻黄、桂枝、荆芥等常用于治疗感冒,这 些药物具有发汗解表、退热等作用,能够有效地 缓解感冒症状。
中药的文化传承与弘扬
中药的传统文化
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 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药的理论 和实践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阴阳五 行、脏腑经络等。
中药的文化传承与弘扬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药文化,中国政府和民间 组织积极开展中药文化传承活动。例如,建 立中药文化博物馆、开展中药文化宣传教育 、举办中药文化节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 识中药文化。
。
中药在海外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中药在海外市场的应用
近年来,中药在海外市场越来越受到关 注。据统计,全球中药市场年销售额已 超过1000亿美元。美国、欧洲、日本等 发达国家对中药的需求日益增长。
VS
中药在海外市场的推广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药在海外市场的应用, 中国政府和企业积极开展中药的海外推广 活动。例如,通过在海外建立中药生产基 地、开展中药临床试验、注册中药产品等 方式,提高中药在海外市场的认知度和接 受度。
完整版《中药学》PPT演示课件

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原因,如药物本身毒性、使用 不当等。
不良反应防范措施
提出防范中药不良反应的措施,如规范用药、加强监测等 。同时,强调在使用中药时应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剂量 和使用方法,避免自行滥用。
06
未来发展与挑战
国际化发展趋势及挑战
中药国际化发展现状
中药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逐渐提高,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
止痛等功效。
木本植物药
如杜仲、黄柏、厚朴等 ,具有补肾强腰、清热
燥湿等功效。
藤本植物药
如钩藤、络石藤、忍冬 藤等,具有息风止痉、
通络止痛等功效。
矿物药
如石膏、滑石、芒硝等 ,具有清热泻火、利尿
通淋等功效。
中草药采集、加工与贮藏方法
采集方法
根据药用部位和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工具进行采集 。
作用
中药学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也在保健 、康复和养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中药学意义与方法
意义
学习中药学有助于了解中药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中药的 临床应用技能,为从事中医药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方法
学习中药学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 临床实习等,同时还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 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等,用于治疗火热毒邪 所致的病证,如痈疡肿毒、丹毒等。
ABCD
清营凉血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用于治疗热入营血证, 如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等。
气血两清
清瘟败毒饮,用于治疗瘟疫热毒、气血两燔证。
祛湿剂及治法
01
02
03
04
燥湿和胃
不良反应防范措施
提出防范中药不良反应的措施,如规范用药、加强监测等 。同时,强调在使用中药时应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剂量 和使用方法,避免自行滥用。
06
未来发展与挑战
国际化发展趋势及挑战
中药国际化发展现状
中药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逐渐提高,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
止痛等功效。
木本植物药
如杜仲、黄柏、厚朴等 ,具有补肾强腰、清热
燥湿等功效。
藤本植物药
如钩藤、络石藤、忍冬 藤等,具有息风止痉、
通络止痛等功效。
矿物药
如石膏、滑石、芒硝等 ,具有清热泻火、利尿
通淋等功效。
中草药采集、加工与贮藏方法
采集方法
根据药用部位和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工具进行采集 。
作用
中药学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也在保健 、康复和养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中药学意义与方法
意义
学习中药学有助于了解中药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中药的 临床应用技能,为从事中医药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方法
学习中药学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 临床实习等,同时还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 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等,用于治疗火热毒邪 所致的病证,如痈疡肿毒、丹毒等。
ABCD
清营凉血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用于治疗热入营血证, 如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等。
气血两清
清瘟败毒饮,用于治疗瘟疫热毒、气血两燔证。
祛湿剂及治法
01
02
03
04
燥湿和胃
中药学课件PPT课件

2024/1/26
唐宋时期
中药学得到全面发展,出现《 新修本草》、《本草纲目》等 本草巨著。
近现代
中药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 药药理、中药化学等分支学科 逐渐兴起。
5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药理学
研究中药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学科。
02
中药化学
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结构、性质及其 与药效关系的学科。
01
03
中药药剂学
中药学的特点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注重整体 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中药的性 味归经、功效主治等特性。
4
中药学的发展历程
秦汉时期
中药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张 仲景《伤寒杂病论》等著作问 世。
明清时期
中药学进一步成熟和完善,温 病学派和滋阴学派等学术流派 形成。
先秦时期
中药学的起源,出现《神农本 草经》等早期本草著作。
加强中药材种植养殖管理
规范中药材种植养殖技术,加强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控制 ,提高中药材质量。
推进中药生产工艺创新
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提高中药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减 少人为因素对中药质量的影响。
加强中药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标准制定、检验检测、质量追溯 等方面,确保中药质量可控。
净制
清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使药物达到一定的净度标准。
炮炙
用火焰处理药物,改变其性能,增强疗效。
蒸制
将药物蒸透,改变其性能,增强疗效。
2024/1/26
切制
将净选后的Leabharlann 物进行切割,便于炮制和制剂。煅制
将药物置于高温中煅烧至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 分。
煮制
将药物加水煮沸,去除毒性或刺激性,或使药物有效成 分易于煎出。
唐宋时期
中药学得到全面发展,出现《 新修本草》、《本草纲目》等 本草巨著。
近现代
中药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 药药理、中药化学等分支学科 逐渐兴起。
5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药理学
研究中药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学科。
02
中药化学
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结构、性质及其 与药效关系的学科。
01
03
中药药剂学
中药学的特点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注重整体 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中药的性 味归经、功效主治等特性。
4
中药学的发展历程
秦汉时期
中药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张 仲景《伤寒杂病论》等著作问 世。
明清时期
中药学进一步成熟和完善,温 病学派和滋阴学派等学术流派 形成。
先秦时期
中药学的起源,出现《神农本 草经》等早期本草著作。
加强中药材种植养殖管理
规范中药材种植养殖技术,加强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控制 ,提高中药材质量。
推进中药生产工艺创新
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提高中药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减 少人为因素对中药质量的影响。
加强中药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标准制定、检验检测、质量追溯 等方面,确保中药质量可控。
净制
清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使药物达到一定的净度标准。
炮炙
用火焰处理药物,改变其性能,增强疗效。
蒸制
将药物蒸透,改变其性能,增强疗效。
2024/1/26
切制
将净选后的Leabharlann 物进行切割,便于炮制和制剂。煅制
将药物置于高温中煅烧至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 分。
煮制
将药物加水煮沸,去除毒性或刺激性,或使药物有效成 分易于煎出。
中药图片ppt课件

。
中药在预防和治疗重大疾病中的作用越 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 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中药将发挥更 大的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
贡献。
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 中药材种植和加工环节的质 量控制、推进中药生产工艺 的现代化和标准化、加强中 药创新和研发等方面。
延缓衰老
中药如灵芝、当归等含有 丰富的抗氧化物质,能延 缓细胞衰老,保持身体活 力。
调节内分泌
中药如女贞子、淫羊藿等 具有调节内分泌作用,有 助于维护身体内环境的平 衡。
中药在中医治疗中的独特作用
整体调理
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观念,中药通 过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达
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 和体质状况进行个体化用药,中 药可根据不同证候选择相应的药
中药在预防和治疗重大疾病中的作用
中药在预防和治疗重大疾病方面具有独 特的优势和作用。许多中药具有清热解 毒、活血化瘀、益肾养肝等功效,对于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重大疾
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中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改善 体内环境、减轻副作用等方面发挥治疗 作用。同时,中药还可以与西药联合使 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西药的副作用
果实类等。
按炮制方法分类
中药按炮制方法可分为 生药、炒药、炙药、煅
药等。
中药的药性和配伍原则
01
02
03
中药的四气五味
中药的四气指寒、热、温 、凉四种药性;五味指辛 、甘、酸、苦、咸五种味 道。
中药的归经
中药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 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着 特殊的治疗作用。
中药的配伍原则
中药在预防和治疗重大疾病中的作用越 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 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中药将发挥更 大的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
贡献。
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 中药材种植和加工环节的质 量控制、推进中药生产工艺 的现代化和标准化、加强中 药创新和研发等方面。
延缓衰老
中药如灵芝、当归等含有 丰富的抗氧化物质,能延 缓细胞衰老,保持身体活 力。
调节内分泌
中药如女贞子、淫羊藿等 具有调节内分泌作用,有 助于维护身体内环境的平 衡。
中药在中医治疗中的独特作用
整体调理
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观念,中药通 过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达
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 和体质状况进行个体化用药,中 药可根据不同证候选择相应的药
中药在预防和治疗重大疾病中的作用
中药在预防和治疗重大疾病方面具有独 特的优势和作用。许多中药具有清热解 毒、活血化瘀、益肾养肝等功效,对于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重大疾
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中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改善 体内环境、减轻副作用等方面发挥治疗 作用。同时,中药还可以与西药联合使 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西药的副作用
果实类等。
按炮制方法分类
中药按炮制方法可分为 生药、炒药、炙药、煅
药等。
中药的药性和配伍原则
01
02
03
中药的四气五味
中药的四气指寒、热、温 、凉四种药性;五味指辛 、甘、酸、苦、咸五种味 道。
中药的归经
中药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 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着 特殊的治疗作用。
中药的配伍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木香、青皮、大黄 (木香槟榔丸)
2)湿热泻痢:~木香、黄连、芍药(芍药汤)
3. 用于脚气肿痛、水肿。
1)脚气肿痛,~木瓜、吴茱萸等(鸡鸣散); 2)水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证,~商陆、木通、泽泻等(疏凿
饮子)。 4. 用于疟疾 。
~常山、草果。
【用量用法】
槟榔
3~10g,煎服。 驱杀绦虫、姜片虫,剂量可至30~60g。 炒用力缓,鲜者优于陈旧者。 使用注意
退出
【使用注意】
使君子
本品不宜大量服食,否则可能引起呃逆、眩晕等 反应;
也有认为不可与茶汁同服的,据称也可引起呃逆。
如服使君子引起呃逆,可饮服开水、米汤或嚼食 甘草,以及用丁香泡汤濒饮,或以使君子壳水煎 频饮,有解除呃逆作用。
【药用来源】
苦楝皮
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或楝的树皮及根皮。
楝 川楝
苦楝皮
脾虚便溏或气虚下陷者忌用;孕妇慎用。
退出
【药用来源】
鹤草芽
蔷薇科植物龙芽草(既仙鹤草)的冬芽。
【处方用名】
鹤草芽
鹤草芽,鹤草根芽. 性能特点】苦、涩,凉。归肝、小肠、大肠经。 功效:杀 虫 临床应用】 1. 用于绦虫病。 单用。 2. 用量用法】研粉吞服,每日30~45g,小儿0.7~
0.8g/kg,每日1次,早起空腹顿服。 3. 使用注意】不宜入煎剂,因有效成分几乎不溶
或先补后攻。
5. 使用注意
1)应空腹时服用,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虫 体而保证疗效;
2)发热或腹痛较剧时,症状缓解后,再 用驱虫药;
3)控制剂量,防止中毒或损伤正气,孕 妇、老弱者慎用。
【药用来源】
使君子
本品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成熟种子。
【处方用名】
使君子 使君肉 使君子仁
使君子
退出
【性能特点】
阵发性绕脐腹痛,营养不良。 蛔虫:耳鼻作痒,唇内红白斑点,多饥善食。 钩虫:胃脘痛,呕吐涎沫,嗜食异物,贫血浮
肿。 蛲虫:肛门奇痒,入夜尤甚。 绦虫:便下白色虫体节片,浮肿营养不良。 对机体其它部位的寄生虫,如血吸虫、阴道滴
虫等,某些驱虫药物亦有驱杀作用。
4.配伍应用
1)兼有食积者,~消食药; 2)兼有便秘者,~泻下药; 3)兼有脾胃虚弱者,~补益脾胃药; 4)兼体虚者,~补虚药,以攻补兼施,
【处方用名】
苦楝皮 苦楝根皮
苦楝皮
退出
【性能特点】
苦楝皮
苦、寒。有毒。入肝、脾、胃经。
功效
杀虫 疗癣
退出
【临床应用】
苦楝皮 杀 虫
疗癣
1. 用于虫积腹痛。
1)成人蛔虫病。~槟榔、荑等同用; 2)绦虫病,~百部等。 3)钩虫病,~ 石榴皮等。
2.用于头癣、疥癣,湿疮。
【用量用法】
干者4.5~9g,鲜者15~30g,久煎。
中药
【概述】
1. 定义 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内寄生虫,治疗虫证
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驱虫药。
2. 性能特点
1)性味归经:
多苦,或有毒。入脾、胃、大肠经。
2)作用
对人体内的寄生虫,特别是肠道寄生虫虫体有杀 灭或麻痹作用,促使其排出体外。
3.适应范围
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钩虫病等肠道寄生 虫证。
苦楝皮
退出
【使用注意】
苦楝皮
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久服。有效成分难溶 于水,需文火久煎。
【药用来源】
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
槟榔
槟榔
植 物 形 态
【处方用名】
槟榔 大槟榔 大腹子 海南子
槟榔
退出
【性能特点】 苦、辛,温。归胃、大肠经。
槟榔
杀虫消积
功效
行气 利水
大腹子去膨下气,亦令胃和。 槟榔豁痰而逐水,杀寸白虫 ;
于水,遇热易被破坏。
服药后偶见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出汗等反 应。
退出
【药用来源】
白蘑科真菌雷丸的菌核。
雷丸
【药用来源】
鹤虱
本品为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果实(北鹤虱),或伞型植 物野胡萝卜的果实(南)。
天名精
药材鹤虱
【药用来源】
本品为紫杉科植物榧的成熟果实。
榧子
【相似药物比较】
雷丸 微苦寒 有小毒
胃 大肠
杀虫
治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 又消积,治小儿疳积。
鹤虱 苦辛平 有小毒
治蛔虫病、蛲虫病;
脾胃
多 种 肠 寄 兼消积,治小儿疳积。
生虫病
榧子 甘平
肺 胃 大肠
治蛔虫病、绦虫病、钩虫病、 姜片虫病;
又润肠通便,治肠燥便秘;
兼润肺止咳,治肺燥咳嗽。
驱虫药学习结束
返回
甘,温。入脾、胃经。
功效
杀虫消积
使君子
退出
【临床应用】
使君子 杀虫消积
1. 用于虫积腹痛。
1)尤宜于小儿蛔虫病,炒熟单独服食;
病情较重的,~苦楝根皮、槟榔等。 2)蛲虫病,~百部、槟榔、大黄等。
2.用于小儿疳积。
~党参、白朮等(肥儿丸)。
【用量用法】
使君子
9~12g,捣碎,煎服。 取仁炒熟嚼食,6~9g。 儿童每岁1~1.5粒,1日总量不超过20粒。 空腹服用,1次/d,连用3d。
截疟
【临床应用】
槟榔 杀 虫
消积
行气
1. 用于多种肠寄生虫疾病。
利水
尤宜于绦虫~南瓜子。
南瓜子60~120g,研粉,冷开水调服,
两小时后,服槟榔60~120g的水煎剂,
再过半小时,服玄明粉15g,促使泻下,以 利虫体排出。
葫芦科植物南瓜的种子。
【临床应用】
槟榔
2. 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
2)湿热泻痢:~木香、黄连、芍药(芍药汤)
3. 用于脚气肿痛、水肿。
1)脚气肿痛,~木瓜、吴茱萸等(鸡鸣散); 2)水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证,~商陆、木通、泽泻等(疏凿
饮子)。 4. 用于疟疾 。
~常山、草果。
【用量用法】
槟榔
3~10g,煎服。 驱杀绦虫、姜片虫,剂量可至30~60g。 炒用力缓,鲜者优于陈旧者。 使用注意
退出
【使用注意】
使君子
本品不宜大量服食,否则可能引起呃逆、眩晕等 反应;
也有认为不可与茶汁同服的,据称也可引起呃逆。
如服使君子引起呃逆,可饮服开水、米汤或嚼食 甘草,以及用丁香泡汤濒饮,或以使君子壳水煎 频饮,有解除呃逆作用。
【药用来源】
苦楝皮
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或楝的树皮及根皮。
楝 川楝
苦楝皮
脾虚便溏或气虚下陷者忌用;孕妇慎用。
退出
【药用来源】
鹤草芽
蔷薇科植物龙芽草(既仙鹤草)的冬芽。
【处方用名】
鹤草芽
鹤草芽,鹤草根芽. 性能特点】苦、涩,凉。归肝、小肠、大肠经。 功效:杀 虫 临床应用】 1. 用于绦虫病。 单用。 2. 用量用法】研粉吞服,每日30~45g,小儿0.7~
0.8g/kg,每日1次,早起空腹顿服。 3. 使用注意】不宜入煎剂,因有效成分几乎不溶
或先补后攻。
5. 使用注意
1)应空腹时服用,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虫 体而保证疗效;
2)发热或腹痛较剧时,症状缓解后,再 用驱虫药;
3)控制剂量,防止中毒或损伤正气,孕 妇、老弱者慎用。
【药用来源】
使君子
本品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成熟种子。
【处方用名】
使君子 使君肉 使君子仁
使君子
退出
【性能特点】
阵发性绕脐腹痛,营养不良。 蛔虫:耳鼻作痒,唇内红白斑点,多饥善食。 钩虫:胃脘痛,呕吐涎沫,嗜食异物,贫血浮
肿。 蛲虫:肛门奇痒,入夜尤甚。 绦虫:便下白色虫体节片,浮肿营养不良。 对机体其它部位的寄生虫,如血吸虫、阴道滴
虫等,某些驱虫药物亦有驱杀作用。
4.配伍应用
1)兼有食积者,~消食药; 2)兼有便秘者,~泻下药; 3)兼有脾胃虚弱者,~补益脾胃药; 4)兼体虚者,~补虚药,以攻补兼施,
【处方用名】
苦楝皮 苦楝根皮
苦楝皮
退出
【性能特点】
苦楝皮
苦、寒。有毒。入肝、脾、胃经。
功效
杀虫 疗癣
退出
【临床应用】
苦楝皮 杀 虫
疗癣
1. 用于虫积腹痛。
1)成人蛔虫病。~槟榔、荑等同用; 2)绦虫病,~百部等。 3)钩虫病,~ 石榴皮等。
2.用于头癣、疥癣,湿疮。
【用量用法】
干者4.5~9g,鲜者15~30g,久煎。
中药
【概述】
1. 定义 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内寄生虫,治疗虫证
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驱虫药。
2. 性能特点
1)性味归经:
多苦,或有毒。入脾、胃、大肠经。
2)作用
对人体内的寄生虫,特别是肠道寄生虫虫体有杀 灭或麻痹作用,促使其排出体外。
3.适应范围
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钩虫病等肠道寄生 虫证。
苦楝皮
退出
【使用注意】
苦楝皮
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久服。有效成分难溶 于水,需文火久煎。
【药用来源】
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
槟榔
槟榔
植 物 形 态
【处方用名】
槟榔 大槟榔 大腹子 海南子
槟榔
退出
【性能特点】 苦、辛,温。归胃、大肠经。
槟榔
杀虫消积
功效
行气 利水
大腹子去膨下气,亦令胃和。 槟榔豁痰而逐水,杀寸白虫 ;
于水,遇热易被破坏。
服药后偶见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出汗等反 应。
退出
【药用来源】
白蘑科真菌雷丸的菌核。
雷丸
【药用来源】
鹤虱
本品为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果实(北鹤虱),或伞型植 物野胡萝卜的果实(南)。
天名精
药材鹤虱
【药用来源】
本品为紫杉科植物榧的成熟果实。
榧子
【相似药物比较】
雷丸 微苦寒 有小毒
胃 大肠
杀虫
治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 又消积,治小儿疳积。
鹤虱 苦辛平 有小毒
治蛔虫病、蛲虫病;
脾胃
多 种 肠 寄 兼消积,治小儿疳积。
生虫病
榧子 甘平
肺 胃 大肠
治蛔虫病、绦虫病、钩虫病、 姜片虫病;
又润肠通便,治肠燥便秘;
兼润肺止咳,治肺燥咳嗽。
驱虫药学习结束
返回
甘,温。入脾、胃经。
功效
杀虫消积
使君子
退出
【临床应用】
使君子 杀虫消积
1. 用于虫积腹痛。
1)尤宜于小儿蛔虫病,炒熟单独服食;
病情较重的,~苦楝根皮、槟榔等。 2)蛲虫病,~百部、槟榔、大黄等。
2.用于小儿疳积。
~党参、白朮等(肥儿丸)。
【用量用法】
使君子
9~12g,捣碎,煎服。 取仁炒熟嚼食,6~9g。 儿童每岁1~1.5粒,1日总量不超过20粒。 空腹服用,1次/d,连用3d。
截疟
【临床应用】
槟榔 杀 虫
消积
行气
1. 用于多种肠寄生虫疾病。
利水
尤宜于绦虫~南瓜子。
南瓜子60~120g,研粉,冷开水调服,
两小时后,服槟榔60~120g的水煎剂,
再过半小时,服玄明粉15g,促使泻下,以 利虫体排出。
葫芦科植物南瓜的种子。
【临床应用】
槟榔
2. 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