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大农产品优势分布(西瓜、香蕉、芒果)
适合海南省种植的水果有哪些

适合海南省种植的水果有哪些海南比较适合种植一些热带水果,那么海南省适合种植什么水果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适合海南省种植的水果,一起来看看。
适合海南省种植的水果芭蕉、菠萝、菠萝蜜、橙子、番荔枝、番石榴、海南柚子、红毛丹、黄皮、荔枝、青椰、糖棕、红椰、榴莲、龙眼、芒果、人参果、木瓜、香蕉、马来葡萄、杨桃、腰果、山竹、鸡蛋果、柠檬、酸豆、蛋黄果、猴面包、西番莲、神秘果、橄榄、槟榔。
适合南方种植的水果橄榄橄榄橄榄科橄榄属乔木植物,喜温暖,生长期需适当高温才能生长旺盛,结果良好,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冬季无严霜冻害地区最适其生长,冬天可忍受短时间的零下3℃的低温,但温度下降到4℃以下时就会发生严重冻害。
降雨量在1200~1400毫米的地区可正常生长,对土壤适应性较广,江河沿岸、丘陵山地、红黄壤、石砾土均可栽培,只要土层深厚,排水良好都可生长良好。
葡萄葡萄为葡萄科葡萄属木质藤本植物,原产亚洲西部,现世界各地栽培,世界葡萄约95%的葡萄集中分布在北半球。
葡萄在中国主要产区有新疆的吐鲁番、和田,山东的烟台,河北的张家口、宣化、昌黎,辽宁的大连、熊岳、沈阳及河南的民权、仪封等地。
枇杷枇杷别名芦橘、金丸、芦枝等,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气候和肥水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稍耐寒,不耐严寒,生长缓慢,平均温度12~15以上,冬季不低-5℃,花期、幼果期不低于0℃的地区,都能生长良好。
香蕉香蕉喜湿热气候,在土层深、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里生长旺盛,在类似牙买加南部的半干旱地区灌溉栽培也已成功。
野生香蕉采用种子栽培,人工香蕉可用吸根和假鳞茎分株栽培,第一次收获需10~15个月,之后几乎连续采收。
桃桃子为蔷薇科桃属落叶小乔木,世界各地均有栽植,花可以观赏,果实多汁,可以生食或制桃脯、罐头等,核仁也可以食用。
果肉有白色和黄色的,桃有多种品种,一般果皮有毛,“油桃”的果皮光滑,“蟠桃”果实是扁盘状,“碧桃”是观赏花用桃树,有多种形式的花瓣。
海南农产品营销的优势分析与营销对策

海南农产品营销的优势分析与营销对策海南作为中国的热带岛屿,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包括水果、蔬菜、水产等。
其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土壤肥沃,充足的阳光和降水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这些优势使得海南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首先,海南农产品的口感和品质优异。
得益于气候条件的独特性,海南的农产品味道鲜美,口感丰富。
例如,海南的凤梨、龙眼、椰子等水果具有独特的风味和甜度,备受消费者喜爱。
除此之外,海南的蔬菜和水产也因为土壤和水质的优良而呈现出色泽鲜艳、口感鲜嫩等特点。
这些优质的口感和品质是海南农产品在市场中脱颖而出的重要优势,也是消费者选择它们的重要原因。
其次,海南农产品的健康和安全有保障。
海南是一片相对自然环境较为干净、无污染的地区,远离工业和城市污染,并采用科学种植、养殖技术。
这为海南农产品提供了相对安全和健康的生产环境。
海南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符合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这一点在如今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的消费者群体中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进一步,海南农产品具有地域特性和品牌效应。
海南作为中国的热带岛屿,其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为农产品带来了独特的地域特性。
这种特性使得海南农产品具有自然的宣传和推广效果。
随着海南农产品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品牌认知度,消费者会更倾向于选择海南农产品作为信任的选择。
品牌效应通过建立品牌形象、加强品牌宣传和品牌推广等方式,可以进一步提升海南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基于以上优势,可以提出一些营销对策以进一步提升海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首先,加强产品宣传和营销推广。
利用海南农产品的地域特性和品牌效应,进行精准的宣传和推广,提升消费者对海南农产品的认知度和购买欲望。
其次,加强与直销渠道的合作。
通过建立和发展与超市、连锁店等直销渠道的合作关系,提高海南农产品的供应渠道和覆盖面,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全国水果产业十大优势水果优质种植区分布表

全国水果产业十大优势水果优质种植区分布表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各种水果的种植区分布广泛,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水果产业带。
这些地区凭借其独特的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以及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成熟的种植技术,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的优质水果种植区。
以下的图表展示了全国水果产业十大优势水果优质种植区分布表:以下是全国水果产业十大优势水果优质种植区的分布情况。
1.海南:香蕉、菠萝、圣女果海南以其热带气候和丰富的土地资源而闻名,是全国香蕉、菠萝和圣女果的主要种植区。
海南的香蕉外观最佳,口感甜香,尤其适合北方市场;菠萝和圣女果在南方市场也有很大的销量。
2.福建:香蕉、芒果、龙眼、枇杷福建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省份,拥有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是多种水果的优质种植区。
福建的香蕉口感香甜,适合南方市场;芒果、龙眼和枇杷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
3.广东:荔枝、番石榴、菠萝广东以其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为优势,是荔枝、番石榴和菠萝的主要种植区。
广东的荔枝以其优良的品质在全国享有盛誉;番石榴和菠萝也因其独特的口感和品质而受到市场的欢迎。
4.广西:芒果、番石榴、菠萝广西地处亚热带地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是芒果、番石榴和菠萝的优质种植区。
广西的芒果品种繁多,品质优良;番石榴和菠萝也因其独特的口感和品质而受到市场的欢迎。
5.四川攀枝花:芒果四川攀枝花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为了中国最晚熟芒果的主要种植区。
攀枝花的芒果品质优良,口感甜美,尤其适合北方市场。
6.浙江余姚:杨梅浙江余姚以其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成为了中国杨梅的主要种植区。
余姚的杨梅品质优良,口感甜酸适中,深受消费者喜爱。
7.福建龙海:杨梅福建龙海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地区,拥有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是杨梅的优质种植区。
龙海的杨梅品质优良,口感甜酸适中,深受消费者喜爱。
8.台湾:莲雾、番石榴台湾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为了莲雾和番石榴的优质种植区。
台湾的莲雾和番石榴品质优良,口感甜美,尤其适合北方市场。
海南水果发展前景

海南位于中国南部,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属于热带气候,拥有丰富的光、热、水资源。
海南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水果的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得海南水果在品质和产量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海南地理气候条件目前,海南的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不断增加,其中以芒果、菠萝、香蕉等热带水果最为著名。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新鲜、优质水果的需求不断增加,海南水果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
海南水果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海南水果产业以热带水果为主,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海南水果产业注重品牌建设,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强品牌营销,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海南水果产业还与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农业旅游模式,进一步提高了产业的附加值。
详细描述详细描述总结词海南荔枝以其优良的品质和丰富的品种资源而著名,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详细描述海南岛的热带气候为荔枝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海南荔枝的主要品种有淮山、白糖罂、妃子笑等,其中以白糖罂的口感最佳。
海南荔枝鲜果上市时间主要集中在夏季,其果肉鲜美、甜度高,深受消费者喜爱。
海南龙眼是传统的热带水果之一,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广泛的市场需求。
详细描述海南岛的热带气候适合龙眼的生长。
海南龙眼的主要品种有石硖、大乌圆等,其中以石硖的品质最佳。
海南龙眼果实饱满、甜度高,不仅受到国内市场的欢迎,还远销海外市场。
总结词VS总结词详细描述品牌化发展树立海南水果品牌形象建立海南水果品牌体系标准化生产制定海南水果生产标准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发展海南水果精深加工鼓励企业加大对水果的研发力度,开发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高附加值的水果产品,提高海南水果的竞争力。
要点一要点二加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完善海南水果的仓储、运输等物流配送体系,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成本,保证海南水果的新鲜度和品质。
精深加工与物流配送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对水果产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在海南水果产业中的应用,提高海南水果产业的科技水平。
中国十大水果之乡

中国十大水果之乡【苹果之乡】陕西洛川,洛川苹果,端正美观,肉质细嫩致密,汁多松脆,酸甜适口,耐贮藏。
2019年11月15日,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洛川县有苹果面积50.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1%,人均3.1亩。
【西瓜之乡】西瓜之乡,山东东明,东明是全国最大的县级商品西瓜生产基地,常年种植面积40万亩以上,年销售收入6亿多元,1995年,东明县被农业部等单位联合首批命名为“中国西瓜之乡”。
以花皮、黑皮、青皮、绿皮有籽大果型西瓜为主,黑美人西瓜为辅。
【香蕉、菠萝之乡】香蕉、菠萝之乡,广东徐闻,香蕉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年产量约80万吨。
菠萝种植面积达26万亩,年产量约50万吨,产量占到了全国的40%。
徐闻县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属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23.6摄氏度,是得天独厚的菠萝、香蕉、天然橡胶、各类热带果蔬生产基地。
【杨梅之乡】杨梅之乡,浙江余姚,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量约3万吨。
栽培区域扩大到全市十九个乡镇,涌现了一大批以杨梅为主的特色专业村和“鹤顶”牌等著名品牌,由此赢得了”余姚杨梅冠天下“的美誉。
杨梅的产地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而又以余姚栽培面积最大、历史最长,其种植历史至少已有两千年,而且据境内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现,七千年前就有野杨梅存在。
【樱桃之乡】樱桃之乡,山东烟台,种植面积达31万亩,年产量约18万吨。
在中国,追溯到源头,烟台是中国第一个种植大樱桃的地区,大樱桃以其色泽鲜艳、晶莹剔透、香甜可口、营养丰富,被誉为“果中珍品”,“北方春果第一枝”就是烟台大樱桃的代名词。
【葡萄之乡】葡萄之乡,新疆吐鲁番,种植面积达55万亩,年产量约100万吨,占全中国的五分之一。
吐鲁番的葡萄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吐鲁番的葡萄质量,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现有葡萄品种有无核白、红葡萄、黑葡萄、玫瑰香、白布瑞克等500多种,无核白葡萄就有20个品种,它的含糖量可高达22%-24%。
堪称“世界葡萄植物园”。
海南当前农业现状与产业情况分析

海南当前农业现状与产业情况分析海南当前农业发展现状与产业情况分析海南省位于我国的最南端,土地面积5302万亩,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是我国最具热带海洋气候特色的地区,全年温热,平均温22-26℃,雨量充沛,有“天然大温室”之称,非常适合发展热带高效农业。
1海南省热带水果生产概况2009年全省热带水果种植面积预计260万亩,其中收获面积200万亩,预计产量270万吨。
其中香蕉种植面积70万亩,产量150万吨,芒果种植面积70万亩,产量30万吨,荔枝种植面积42万亩,产量9万吨,菠萝种植面积23万亩,产量28万吨,龙眼种植面积16万亩,产量3万吨,绿橙种植面积2万亩,产量3万吨,杨桃种植面积3万亩,产量2万吨,番石榴种植面积5万亩,产量6万吨,其他水果种植面积19万亩,产量29万吨。
香蕉主产区在乐东、东方、海口、澄迈、临高、昌江、三亚、文昌等市县,芒果主产区在三亚、乐东、东方、昌江、陵水等市县,荔枝主产区在海口、文昌、琼海、陵水、儋州、澄迈、定安、屯昌等市县,菠萝主产区在琼海、万宁、文昌、海口等市县,冬春季节上市的热带水果主要有香蕉、菠萝、番石榴、杨桃、番木瓜、绿橙、毛叶枣及早熟芒果等,以香蕉上市量较大。
2 海南省各市县农业概况2.1 海口市农业概况2.1.1以橡胶、胡椒为主的热带作物产业,作物总面积22.1万亩,其中橡胶14.1万亩,胡椒2.9万亩,椰子3.5万亩,槟榔1.6万亩。
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的大坡镇、三门坡镇、红旗镇、甲子镇、云龙镇等地。
2.1.2优质热带水果产业:近五年,随着结构的不断优化,海口种植业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以香蕉、荔枝为主的热带水果产业发展迅猛,品质不断升级,总面积达到30.1万亩,2009年水果产量23.49万吨,同比增长3%。
水果基地主要分布在海口中部、东南部的大坡镇、三门坡镇、红旗镇、等地及西部的永兴、石山等羊山地区。
70%的水果主要销往外,2007年以来,每年水果出口量达400-2000吨左右。
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带农业资源

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带农业资源第一篇: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带农业资源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带农业资源,一年四季都能从事农业生产,具有“天然的大棚农业基地”之称。
随着国际旅游岛的要求,农药行业要求提倡“绿色、生态、环保”的经营理念,要有“国际旅游岛,吃、喝、玩、乐少不了,要想身体好,农药越卖越少”的营销心态和自我牺牲精神。
近年,海南全省农药年总销量约5亿左右,其中:杀虫剂约1.3亿元,杀菌剂约1亿元,除草剂约0.9亿元,叶面肥、生长调节剂0.8亿元,其它0.5亿元(不重复计算)。
海南农业独有的地理位置及发展特点,决定了海南农药市场空间、利润有限。
根据对市场的分析和判断,本文具体指出海南农药市场的现状和出路,为企业寻找一条健康的出路。
现状:一、农药销售淡旺季与作物品种、布局相关:总的来说:东、南部以种植瓜菜及芒果、香蕉等经济作物为主,西、北、中部以种植橡胶、甘蔗为主。
农药销售围绕这些品种和布局,呈现出如下特点:1.冬、春季旺,夏季秋季淡;2.东、南部以杀虫剂、杀菌剂为主,冬、春季旺;3、西、中、北部以除草剂为主,夏秋季旺。
4.粮食作物水稻,全省均有分布,以除草剂和杀虫剂为主。
二、进岛农药数量远远大于出岛数量,近年呈10:1的比例发展岛内市场需求以经销为主的市场达5亿元左右,绝大部分从外省调入。
原因主要是:1.岛内无大型工厂,规模较大的5家仅仅是加工、分装制剂而已,并且在岛内年销售额仅2500万元左右,如海南正业、博士威、润禾等,他们出岛的产品量很少。
2.由于竞争激烈,产品不适合当地、过期、不规范等原因,经销商返退回厂家的产品数量在逐年上升。
三、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经营渠道已完全成熟海南是在全国农资渠道率先改革的省份,是最早对个体户实行“许可制度”的省份,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原来的生产资料供销社完成改制,名存实亡。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海南现已成为全国农药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前沿阵地,特别是冬春季,北方市场已经基本结束,绝大多数厂家将北方市场的产品、技术推广员、配送车辆等集中投放在海南市场,竞争呈现白热化,新的经营理念,新的技术成果因此而诞生。
海南水果调研报告

海南水果调研报告
1. 简介
海南岛作为我国的热带海岛,气候条件适宜,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水果生产基地之一。
本报告对海南水果的种类、产量、销售情况、市场趋势等进行调研分析。
2. 水果种类
海南水果品种繁多,包括椰子、菠萝、香蕉、火龙果、芒果、龙眼、柚子、木瓜等。
每一种水果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3. 产量分析
根据调研数据,海南水果产量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其中,椰子、菠萝和香蕉是主要的出口水果,产量稳定。
4. 销售情况
海南水果的销售主要有两个渠道:出口和国内市场。
出口水果主要销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5. 市场趋势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消费能力的提升,海南水果市场呈现增长态势。
消费者对品质和口感要求提高,对有机水果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6. 竞争分析
海南水果市场竞争激烈,除了本土水果之间的竞争外,进口水果也是竞争对手之一。
不同水果品种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价
格、品质和营销手段上。
7. 发展机遇
海南水果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政府对水果产业的扶持力度增加,农业科技进步带来种植技术的提升,同时海南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提高,对水果市场带来了新的需求。
8. 持续发展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展海南水果产业,建议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品质、优化销售渠道、加强科技创新以及加强与相关旅游和酒店业的合作,拓展市场。
9. 结论
海南水果作为重要的热带水果产区,具有丰富的种类和潜力巨大的市场。
随着相关政策的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海南水果产业有望取得更大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省西瓜区域布局西瓜原产非洲热带草原,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甜瓜的起源中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在我国的栽培历史更长。
西瓜和甜瓜何时传入海南现已无从考证,但20世纪70年代海南的西瓜生产已发展到相当规模,特别是1988年海南建省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西瓜的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甜瓜,尤其是厚皮甜瓜由于栽培难度较大,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
最近几年由于设施栽培的发展,甜瓜的面积增长很快。
目前,西(甜)瓜已经成为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的主要种类,为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基本情况1.自然条件优越海南省宜农土地约100万公顷,土质多为砂壤土,水源相对充足,全省大部分地区适合种植西(甜)瓜。
气候温暖。
最冷月份为1月,月平均温度,南部地区20℃以上,其他地区17~18℃。
全年日照充足,温、光条件基本可以满足露地西瓜周年栽培的需要。
其中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无台风暴雨,是种植西(甜)瓜的最佳季节;7~10月种植西瓜易受台风、暴雨影响,种植难度较大;春节前后上市的西瓜,在1~2月份如遇较强冷空气,西瓜果实偶有空心现象,甜瓜易发生裂果,品质变劣,采用塑料大棚栽培可以克服寒流的影响。
2.反季节优势明显海南省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一年有三个季节可以生产西(甜)瓜:一是秋种冬收,二是冬种春收,三是春种夏收。
冬季上市的西(甜)瓜在国内基本没有竞争对手,春收西瓜也大多在4月底前后上市,可在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的春季西瓜大量上市前销完,因此,海南的反季节西(甜)瓜具有明显的优势。
春种夏收的西瓜,成熟上市时间主要在5月中旬至8月,销售市场主要在省内,销量有限,种植面积较小。
3.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升随着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西瓜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商品瓜均以外销为主,市场主要是内地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
2002年全省西瓜面积11457公顷,平均每公顷产商品瓜30.42吨,总产34.85万吨;甜瓜面积2611公顷,平均每公顷产商品瓜18.98吨,总产4.95万吨,外销西(甜)瓜占总产量的70%以上。
海南省中部为山区,南、北部与东、西部受地形的影响,气候存在差异而各具特点。
海岛南部由于五指山脉阻隔了南下的寒流,冬季特别温暖;西部以东方市为代表,全年雨量相对较少,较为干旱。
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形成了西部东方等市县以秋种西瓜为主,9月中、下旬播种,11月底至12月份上市;南部的三亚、陵水、乐东等地以秋、冬种西瓜为主,播种期在10月上旬前后,元旦前后至春节前后成熟,上市主要集中在春节前。
岛内其他地区主要在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中旬播种,其中万宁、琼海、文昌的播种期稍早,西瓜上市时间为3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以4月份较为集中。
二、优势区域布局及发展目标根据不同地域类型和发展品种,将全省分为4个优势区域,通过实施西(甜)瓜优势区域布局规划,提高产业化水平,逐步形成生产区域化、良种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产供销一体化的新格局,实现海南省西(甜)瓜生产从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转变,由分散型向集约型发展,打造海南省西(甜)瓜精品品牌。
把海南省西(甜)瓜优势区建成为我国重要的反季节优质西(甜)瓜生产基地。
1.西南部优势区该区域包括昌江县的海尾、十月田、乌烈、昌化,东方县的四更、大田、八所、罗带、新龙、感城、板桥、中沙、东方华侨农场,以及乐东县的尖峰、佛罗、黄流、冲坡、九所等乡镇。
本区目前是海南省西(甜)瓜的主产区,生产水平较高,熟练劳动力充足而且便宜;本区土壤以沿海冲积沙土为主,气候条件优越,热量充足,光照好,降雨量少,气候干燥,受台风影响较少,非常适合西(甜)瓜生长。
规划到2010年,优势区内西瓜的种植面积发展并稳定在4500公顷,产量13.5万吨;甜瓜种植面积达到1500公顷,产量3.4万吨。
2.南部优势区该区域包括三亚市的崖城、羊栏、荔枝沟、田独、林旺、藤桥、梅山、天涯、南滨农场,陵水县的英州、三才、文罗、椰林、提蒙、光坡、隆广、本号、黎安、南平农场。
本区目前也是海南省西(甜)瓜的主产区,由于我国南繁育种基地主要在该地区,所以西(甜)瓜的品种资源比较丰富,而且生产水平很高,熟练劳动力充足;本地区气候条件优越,热量充足,基本不受寒流的影响,光照好,雨量适宜,也是非常适合西(甜)瓜生长的地区。
西瓜以发展中果型优质西瓜和小果型高档礼品瓜为主,主要上市期为12月中下旬至2月上中旬,占领元旦和春节市场;甜瓜以哈密瓜类型和洋香瓜类型为主,主要上市期分别为1月和3月中旬;此外,这一地区发展西(甜)瓜生产应当与旅游结合起来,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重点发展小果型的西瓜和洋香瓜类型甜瓜。
除了加大力度发展防虫网覆盖栽培和节水灌溉,旅游观光农业应当重点发展塑料大棚和无土栽培。
规划到2010年,优势区内西瓜的种植面积达到5000公顷,产量15万吨;甜瓜种植面积达到1500公顷,产量3.94万吨。
3.东部优势区该区包括文昌市的铺前、锦山、演海、公坡、昌洒、文教、龙楼、东阁、迈号、会文,琼海的长坡、福田、博鳌、中原、温泉、潭门,万宁的龙滚、山根、和乐、港北、大茂、东澳、礼纪、兴隆和南林农场。
本区也是海南省西瓜的主产区,近年来甜瓜生产发展也较快。
区内交通便利,土壤条件和灌溉条件较好,春季气候条件优越,热量充足,但有时会受寒流的影响,总体是比较适合西(甜)瓜生长的。
本区主要发展中果型西瓜,适当发展网纹甜瓜和光皮甜瓜。
通过发展塑料大棚保护地栽培,拉开西瓜的上市期,在3月上旬至4月底;甜瓜的上市期主要在3月中旬至5月上旬。
规划到2010年,优势区内西瓜的种植面积达到6000公顷,产量21万吨,甜瓜种植面积达到1000公顷,产量2.25万吨。
4.北部优势区该区包括澄迈县的福山、桥头,临高的多文、加来、南宝,琼山市的演丰、云龙、三江以及定安县的部分乡镇。
该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曾是海南省外销西瓜的主产区,该地区的土壤肥力和灌溉条件较好,由于冬季温度较低,病虫害发生较轻,春季气候适合西(甜)瓜生长。
本区应大力发展塑料大棚保护地栽培,以中果型西瓜为主,适当发展小果型礼品西瓜和洋香瓜类型的甜瓜,上市期为2月下旬至5月上旬。
同时,这一地区发展西(甜)瓜生产可以与旅游结合起来,将西(甜)瓜种植纳入旅游观光农业。
规划到2010年,优势区内西瓜的种植面积达到3000公顷,产量9万吨;甜瓜种植面积达到600公顷,产量1.35万吨。
海南省香蕉区域布局香蕉是世界贸易的大宗水果,其鲜果消费量居全球水果之冠。
我国是香蕉的原产地之一,也是世界上主要的生产国,2002年,我国香蕉面积占世界香蕉的第六位,但产量占第三位。
我国香蕉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5省自治区。
按我国香蕉生产规划,海南省和雷州半岛是我国香蕉优势区域布局中的最适宜区。
近几年来,海南发挥自身独特的光、热优势,大力发展香蕉产业,现已成为一个区域性的规模化产业,从种植、采收、包装到运销已初步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
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1.面积和产量快速增长海南省香蕉种植有400多年的历史,但作为规模化栽培时间并不长。
与我国两广、福建省区相比,海南香蕉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迅猛。
1988年建省时,面积仅0.92万公顷,年产量6.71万吨。
2002年,面积达2.85万公顷,产量85.4万吨。
由于香蕉新品种的引进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单产水平也快速提高,1988、1998、2002年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7.3吨/公顷、15.3吨/公顷、30.3吨/公顷。
目前,海南省已成为仅次于广东、广西的第三香蕉大省,面积与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3.5%与15.5%。
2.生产区域相对集中海南全省都适宜种植香蕉。
但由于台风危害程度和岛内温差的存在,更主要是近几年省政府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使海南省香蕉的商品生产区域逐步集中。
3.生产技术较成熟、产品质量较好海南香蕉生产已拥有了较成熟的生产技术,主要表现在:(1)基本实现了品种的良种化,种苗生产的工厂化;(2)高产栽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3)实现了省内香蕉周年生产。
海南省位于世界香蕉的最适宜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香蕉果实的养分积累,加上引种优良品种,香蕉风味浓郁,糖度高、品质优,与国内其他省区香蕉主产区相比,海南省香蕉外观、质量明显高出一个档次;与洋香蕉相比,海南省香蕉具有价格与品质优势。
可以说,海南省香蕉具有占据中国市场、抢占国际市场的强劲势头。
4.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小农生产格局开始打破,市场营销体系初步形成。
每年有成批省内外专业销售商在海南省香蕉产区设点收购,这些销售商均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营销队伍和销售网络。
一些大型农业公司也开始介入香蕉生产和营销,国内市场创建有一定影响力的海南香蕉品牌,既与进口香蕉争夺国内高档香蕉市场,又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目前,每年都有部分香蕉出口韩国、日本。
同时,海南省率先在全国成立省级香蕉产业协会。
2003年,该协会联合近20家香蕉企业建立香蕉出口基地,进军日本市场。
5.在区域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香蕉是一种短期高效作物,具有周期短、见效快;稳产高产,经济效益高;保鲜期长、耐贮运,消费层次多,市场容量大等优势。
香蕉产业对促进海南省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2年,海南香蕉种植面积2.85万公顷,在海南水果中,仅次于芒果,但产量与产值在海南水果中均居首位,产量占全省水果的60%以上,产值占全省水果38.7%,占全省农业总产值16.3%。
二、优势区域布局及发展目标在传统种植区的基础上,以生态环境条件、产业发展基础和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为依据,规划布局4个香蕉优势区域。
通过香蕉优势区域布局的实施,提高海南省香蕉产业化水平,逐步形成香蕉生产区域化、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和产销一体化的新格局。
积极发展中部地区的山地蕉,在东部地区选择局部静风地区适当发展特色香蕉;发挥农垦在土地、技术、资金和组织化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农垦香蕉产业的发展。
2010年全省香蕉面积达到6.7万公顷,其中山地香蕉1.5万公顷(包括有机蕉0.15万公顷);单产达到37.7吨/公顷,实现产量252.59万吨;按单价2000元/吨计,实现产值50.5亿元;培育出抗黄叶病、叶斑病、病毒病和线虫病等病害的新品种;通过完善道路、排灌、防护林、采收与采后生产线等基础设施建设,使香蕉优质果率从30%发展到70%,形成全国性大品牌1-2个,香蕉出口率达20%。
在每个优势区域内培育出1-2个区域知名品牌。
形成一条可融入世界产业链的香蕉销售网络。
1.琼南—西南部香蕉优势区本区域涉及的市县有三亚、乐东、东方、保亭、昌江,耕地面积85203公顷,占全省20%。
2002年香蕉面积15163公顷,产量53万吨,分别占全省4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