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天津市滨海新区学习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赴天津市滨海新区学习心得体会
赴天津市滨海新区学习心得体会
按照全市“万名干部东部行”招商引资专题培训活动的统一安排,我于6月21日赴天津滨海新区考察学习。在为期5天的紧张学习期间,先后学习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区域经济规划实施情况跟踪及其对我国经济平衡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全球产业转移趋势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以及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思路与举措的报告。参观考察了天津东疆海事局、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中新天津生态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滨海教育园区的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物联网创新体验中心、天津松江生态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并与天津市津南区政府进行了交流座谈。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武装了头脑,开阔了视野,特别是在滨海新区的发展理念、功能定位、区域规划、产业布局和长远谋略等方面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为进一步廓清工作思路,发挥自身优势,持续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一、滨海新区发展的几个鲜明特点
一是经济发展速度快。滨海新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汇点,拥有世界吞吐量第五的综合性港口和北方最大的航空货运机场,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立足区位优势,
滨海新区坚持制造业带动战略,同步提升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农业,实现了三次产业协调持续发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年保证30%的增长率,2012年全区GDP实现7200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2670亿元,工业增加值4750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汽车及装备制造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石油化工突破3000亿元,电子信息突破2000亿元;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总产值突破1100亿元,总部企业超过200家。全年旅游接待量1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亿元。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均保持10%以上增长速度,成为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源动力。成功打造了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和现代制造业、科技转化两大基地,是引领环渤海区域经济增长的排头兵。
二是发展理念超前。滨海新区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将自身发展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最大限度争取国家支持。作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海新区以发展实体经济为主线,全力打造金融服务、航运物流、科技研发三大功能区。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不断完善研发转化体系,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建设低碳新区。以中新生态城、滨海旅游区等为依托,推行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低碳技术,构建
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等综合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区域服务能力,提高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全面打造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
三是发展环境优越。作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海新区担负着引领环渤海区域经济增长的重担,围绕这一目标,滨海新区不断优化政务环境、社会环境、创业环境、生态环境。积极采取“指挥部+管委会+开发实体”的区域开发模式,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启动器”作用。不断加强“一级政府、分类服务”的行政框架,特别是,新区高效地承接了天津市政府第二批下放的65个审批事项和职能事权,行政审批要件减少30%。实行“拎包即驻”机制,在园区开发建设前期,实现各区域“九通一平”,提前启动建设园区道路、学校、医院、标准化厂房以及蓝白领公寓等基础设施,使其转化为吸引投资的“吸附器”。坚持抓项目促转变,为入驻项目实施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对优势项目实行土地厂房“零租金”,力促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通过增量的迅速扩张,滨海新区不断推进开发开放向纵深发展,形成了功能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聚、社会事业进步协调发展的格局。
二、我县与滨海新区的主要差距
一是发展理念创新不足。与滨海新区相比较,在发展的规模、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质量及发展的成效上都落后许多。落后的原
因,除了区位交通、自然条件上的差异之外,更主要的是在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方面的差距。特别是广大干部在干事创业上信心不足、决心不大,缺乏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持之以恒的创业精神,存在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保守思想。在把握政策机遇,争取国家省市支持方面,主动性和灵活性还不强。在实施产业布局和区域规划等方面理念不新、方法不多、因循守旧,特别是在产业集群培育方面,围绕产业链招商的模式尚未形成。
二是投资发展环境滞后。当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只有从银行贷款一种途径,与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差距甚远。同时,县境内截止目前尚无高速公路,交通区位条件处于劣势,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另外,在制定投资优惠政策方面,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含金量不高,对新兴技术产业和科技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其次,受部门条块管理的限制,新建企业的手续办理和资源开发的相关证件审批程序多、费用大、周期长。
三是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我县90%以上的工业企业属于资源开发型企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工业主产品铅锌、黄金的产值效益直接取决于国内外市场价格的波动,工业经济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弱。同时,在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产业化项目支撑,工业集群化发展的优势不明显,工业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
三、几点启示
一是要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
快,资源环境的制约更加显著,良好的生态资源在未来将是最缺失的资源。持续推动县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着力加大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城市的建设,准确把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制定产业准入标准,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污染的产生,加大对环保基础设施的投入,健全污染防控体系,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加快淘汰污染企业和高耗能企业。把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扶持的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积极引进提升资源开采加工等传统产业的新技术,把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作为发展区域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以生态建设促进岭南山水旅游的大发展。
二是要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从国际经济发展形势看,全球经济正在进行第四次产业转移,欧美等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方向已由我国向劳动力、土地等成本较低的东亚、南亚、拉美国家转移,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力加剧,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县应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改善园区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园区载体,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实行优势产业链招商,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同时,针对东部产业转移的行业特点,选准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重点引进有色金属上下游产品研发,冶炼加工、新型建材、机械制造以及林产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有针对性地承接产业转移。另外,要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优化政务环境,构建投资创业、生活的良好环境,营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