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反缠足运动共41页文档

合集下载

裹脚,女权主义

裹脚,女权主义

内容
• 女权主义有多种流派: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不 同条件下的妇女的不同需求,有些具有积极意义, 但有些也会带来消极影响。
• 自由主义的女权主义 • 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 • 激进的女权主义 • 社会主义的女权主义 • 女同性恋的女权主义 • 极端的女权主义
国母-宋庆龄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
女权的超越-当代女权威
第四小组
组长:曾丽君(10111041) PPT编辑: 曾丽君(10111041) 梁艳杭(10111020) 资料收集: 肖菊兰(10111030) 赵雷(10111044) 余芷华(演讲者)(10111040) 许秀琼(10111036) 图片收集兼PPT助理: 杨沾沾(10111037)
由来
女权主义的产生
• 女权主义(Feminism),源自西方,译文理解成一个主 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女 性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意味着妇女 解放,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五四时,传到中国, 定为女权主义。在西方,最初是指追求男女平等,首先是 争取选举权。 • 20世纪20-30年代,西方国家的妇女,基本上都争取到 平等的政治权利,但在社会生活与人们的观念中,仍与男 子不平等。女权主义者开始认识到,这其中有一个性别关 系,性别权力的问题,所以女权运动就变为分析男女为何 不平等,男女的权力架构,强调性别分析。在我国也认识 到,先讲女权是不行的,也要讲性别分析。从女权主义- -女性主义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是认识的加深。在国内 目前多用女性主义,用性别研究两性权力有深层次的意义, 而且用女性主义也容易让人们接受。女性主义是理论与实 践的结合,是一种男女平等的信念和意识形态,旨在反对 包括性别歧视在内的一切不平等。
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

从“废止缠足”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观念变迁

从“废止缠足”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观念变迁

从“废止缠足”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观念变迁第一篇:从“废止缠足”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观念变迁从“废止缠足”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观念变迁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清晰地反映了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

鸦片战争后,伴随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逐渐渗透到中国百姓的社会生活之中;崇洋习气熏染开放的地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期间,在一些有识之士的倡行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下,社会习俗的变革加速;部分传统陋习也因为不适应近代社会文明发展的趋势而遭淘汰。

社会生活与观念变化的表现包括“断发”与不缠足运动,社交礼仪的变化,婚丧仪式等等。

其中,废止缠足被视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然而人们在认识到废止缠足的重要历史意义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心理原因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缠足起于五代终于民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寸金莲”是一个历史符号,而缠足本身作为一种文化则能够反映出中国文化心理的隐秘一面。

女子缠足,从南唐到晚清,其风愈演愈烈,乃至于形成规模,满清那从北地吹来的带着蛮荒气息的风也未能改变这种习俗,反而与之同化。

清朝顺治、康熙两代皇帝均颁下禁止缠足的诏书,却毫无成效。

虽然在中外历史上都有盛行一时的变态美学,比如西方17、18世纪流行的束腰,但像裹脚这样长时间、大规模的群体性行为实属罕见。

这种性变态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经过近一千年的滋养,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价值衡量和评判标准,成为与中国古代文化息息相关的一部分,同样也微妙地折射出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变形和扭曲、挑逗、隐晦的性暗示。

在传统的中国古代文化中,性作为一种禁忌和隐私存在,长期以来,对于性的压抑和需要爆发的愿望共同交织,形成了含有大量试探、暗示和调情的性文化,在压抑的过程中,这种含蓄的性文化逐渐被扭曲,从而导致了性变态文化的出现。

其中,“三寸金莲”即是性变态文化中性暗示的一大代表。

在中国古代,身体只能遮蔽,不能显现。

”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作的《菩萨蛮》是第一首专咏缠足的词,“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

缠足的由来 古代女子裹小脚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缠足的由来 古代女子裹小脚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键入文字]
缠足的由来古代女子裹小脚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缠足的由来:缠足,又称裹足,粤语俗称紥脚,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对女子自幼儿期时以布紧缠双足,使足骨变形足形尖小,行路只能以足跟勉强行走的做法。

古时以女子小脚为美,但自清朝末期起,民众开始普遍认为是对妇女的一种压制手段,此习俗逐渐消失。

缠足的起源
缠足的起始年代说法很多,一说始于南齐,一说始于南唐李煜编了金莲舞的舞码,舞者窅娘缠足献舞,舞态婀娜多姿,宫女纷纷仿效。

但这些早期的记载,大多很难确定仅仅是对脚小女性的赞誉、或者描写足部的装饰。

一直要到宋代,才开始有较明确的记载,缠足被认为最初先在妓女之间开始流行,之后逐渐影响到中上阶层的妇女。

缠足风俗的兴盛
到明清时代,则逐渐普及於一般阶层妇女,汉族各地妇女几乎都有缠足的风俗,但也有少数例外,例如客家人因妇女有采茶的传统,所以不实行缠足。

部分少数民族也受汉族风气影响而缠足。

清朝建立后,朝廷多次下令不准民间缠足,尤其禁止满族人缠足,但是由於这一习俗的影响颇深,成效不大。

缠足的方式
一般而言,女孩子在5-8 岁左右,便要开始缠足。

缠足的工作,多由母亲或熟习缠足方式的女性仆人实行。

缠足时,除拇指外,其余四指下屈,并用长布包裹,用针线缝住。

缠足风俗的社会文化背景
缠足这样一个对女性身体残害的习俗,却能在中国延续近千年之久,有许多社会文化上的因素,包括:
1。

中国缠足文化对女性影响论文

中国缠足文化对女性影响论文

中国缠足文化对女性影响论文摘要:中国古代的妇女缠足后行走上的不便直接导致了活动的严重受限,除了极少数统治阶层的强势女性外,几乎鲜有能到社会上从事劳动的女子,就更别说参与国家政事。

古代女性不得不深闺于家中,整日以家务为业,以伺候丈夫、公婆、孩子为己任。

一、缠足及其起源(一)何为缠足缠足,又称裹脚、缠小脚、裹小脚、扎脚,按字面的含义理解,就是将女性的脚紧缠从而抑制其生长,把正常的脚变小的一种方法。

①而关于缠足的形状,云南作家杨杨通过对云南通海县六一村缠足群体的详细调查,作了细致的描述:“从正面看,它像火伤之后,脱去陈皮烂肉,露出变形、变颜、变色的一坨怪肉,只有一个翘起的趾头,依稀看见上面的指甲,其他,一概呈现出肉坨坨的模糊轮廓,从侧面看,脚趾和脚跟已从中折断,两部分紧挨在一起,在软肉的附和下,形成一条倒立的U字形曲线,脚跟臃肿,脚掌消失,脚背凸起。

脚的全长已不及自然长度的一半,整个脚像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从正面看脚底,……除了变形的足跟之外,已没有一丁点儿平滑的脚板,四个脚趾长短不一的向内转折,围绕在以大脚趾为轴心的脚心下面,脚趾的正面因此变成了脚板心,完全扭曲地压在了脚底板下”②。

(二)缠足的起源那么缠足到底始于何时,自南宋以来,古今中外的学者有许多考证。

大致有以下十种说法:①始于夏禹时代;②始于商代;③始于春秋;④始于战国;⑤始于秦;⑥始于汉;⑦始于晋;⑧始于六朝;⑨始于唐;⑩始于五代;③其中说法有些考证于神话故事;有些考证于史料真伪难辨的材料;有些考证于蛛丝马迹的线索;有些考证时曲解了词义均无研究价值,在此也不一一赘述。

但缠足起源于五代期间是获得大部分学者赞同的。

认为缠足始于五代时期,主要根据《道山新闻》和《墨庄漫录》二书所记。

《道山新闻》中记载南唐李后主宫缤窅娘,纤丽善舞,后主作金莲高六尺,饰以宝物令窅娘以帛绕脚。

纤小屈作新月状,素袜舞云中,四旋有凌云之体态。

唐编诗:“莲中花更好,云里月长新。

近代妇女解放过程简介

近代妇女解放过程简介

近代妇女解放过程简介引言:一是要求女子身体健康权。

先进女性组织不缠足会,创立女子刊物,通过画片、诗歌、小说、传单、唱词等形式,开展了史无前例的不缠足运动。

二是要求女子受教育权。

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处于不断解体和重新整合时期,妇女地位也剧烈变动。

直至现在,妇女解放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重视,但总体而言,存在着两个偏向:一是在研究对象上,比较侧重微观研究,把研究范围限制在缠足等风俗习惯上;二是在研究方法上,以个案研究为主,忽视群体视角,很少去恢复当事者的声音。

所谓妇女解放,就其实质和内容而言,在近代意义上主要是为了解除千百年来封建的纲常伦理对妇女思想的禁锢和肢体的束缚,使妇女在文化、教育、经济、政治、家庭诸领域获得与男子同等的权利并获得人格的自由与独立。

中国女性的真正觉醒,应该说是在20世纪初期即辛亥革命前后的十余年间,其明显标志就是一批接受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洗礼的时代女性,在对男性思想家关于妇女解放的号召积极回应的同时,她们的自我解放意识日渐增强。

辛亥革命的爆发,为妇女运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内容。

具体来说,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解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立自尊自信的人格意识自觉确立。

20世纪初期先进女性十分重视“自立”的意义。

在她们看来,欲实现男女平权,首要的是从思想深处消除依赖之劣根,确立“天下事靠人是不行,总要求己为是”的信条。

自立、自尊、自信意识的自觉确立,是先进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也是女性自强不息的动力所在。

实际上,先进女性兴女学,办实业,乃至投身反清革命,进而要求女子参政权,要求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一幕接一幕,一浪高一浪,正是这一认识的具体实践与深化。

第二,自由平等的权利意识普遍确认。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男权社会里,女性只有孝敬公婆、侍奉丈夫、养育子女、操劳家务的单方面义务,却不能享有女性作为人的普遍的权利。

对此,20世纪初期先进女性一改维新女性片面注重女子义务而忽视女子权利的倾向,以近代天赋人权说为思想武器,鲜明地提出了自由平等的权利观。

【每天老照片】--6038--历史老照片,1905年的中国缠足女人

【每天老照片】--6038--历史老照片,1905年的中国缠足女人

【每天老照片】--6038--历史老照片,1905年的中国缠足女

▲1905年,北京的小脚大妈
缠足是中国古代一种陋习,是指女性用布将双脚紧紧缠裹,使其脚畸形变小,以为美观。

一般女性从四、五岁起便开始缠足,直到成
年骨骼定型后方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者。

关于缠足的起源,从明清时期起便众说纷纭。

据现代学者考证,缠足开始于北宋而兴起于南宋。

元代的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

明代的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出现了“三寸金莲”之说,要求脚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还要弓弯。

清朝山西大同每年还举办“亮脚会”。

农历六月初六,妇女都坐在家门口,伸出小脚来供过往行人观赏品评。

脚最小、绣鞋最精致的女性得到的好评最多,也最能博得男性的欢心。

中国古代男人喜小脚。

号称“清末怪杰”,精通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晚晴中国第一人辜鸿铭爱小足到了极致,他酷嗜嗅女人小脚,对小脚讲究瘦、小、尖、弯、香、软、正七字诀。

辜鸿铭把妻子淑姑的小脚视为珍宝,常是无聊时,就让她脱掉鞋子,低下头,贴近鼻子,如闻花香,感到无限舒坦。

▲汉族女子和满族女子,满族女子不缠足
满清入关后,曾下禁止缠足令,将缠足视为叛国行为,“若裹足,则砍足杀之”,但是收效甚微。

到民国时期缠足在某些地方依然盛行,直到新中国成立,缠足才真正走进了历史。

论中国古代女性缠足

论中国古代女性缠足

从缠足到妇女解放运动专业财务管理111班学号 1120020036 学生姓名王馨玥2013年 12 月摘要:在中国绵延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代的先辈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血汗,为我们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从远古的耒耜到商周的青铜器,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从诸子百家到独尊儒术,从四大发明到万里长城,中国古代文化一直领先着世界潮流,以其极富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一直作为人类文明的楷模。

但为什么在中国古代社会却出现了一种畸形的文化现象-----女性缠足。

女性缠足是一部血淋淋的历史,其传播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它不论从女性的身体上还是人格尊严上,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直至中国近代才被废止,跨度长达近千年。

下面主要从缠足的产生发展和衰亡,产生的原因及社会背景,不缠足运动和妇女解放及女权运动兴起,女性缠足的当代延续方面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三寸金莲性文化妇女地位不缠足运动女权兴起(一)缠足,俗称三寸金莲,或者裹脚,即用一个较长的布袋有的甚至用夹板将女性的脚踝紧紧裹住,从而使脚上的肌肉和骨头变形弯曲,以迎合当时人们审美的需要,一般女性从4,5岁就开始残酷的裹脚,直到成年骨骼定了型,才把夹板或者布条扯下来,有的人甚至裹到去世。

用过去流行的一句话“小脚一双,眼泪一缸”是其痛苦的真实写照。

但它作为中国的一大封建陋习延续了近千年,那它是从时候发展起来的呢?据考证,缠足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没有统一的意见,不一一而列。

但主要流行的观点有三种,一个是隋朝说,一是南唐说,最后是宋说。

隋说主要是民间传说,相传隋炀帝东游江都,召集美女拉纤,其中有一个叫吴月娘的,她的父亲为她打造了一把三寸莲花刀贴在脚底,每走一步就在地上印出莲花的样子,隋炀帝大悦,吴月娘由此有机会靠近隋炀帝而刺杀,但刺杀未成,吴月娘便投河自尽,然后隋炀帝下令,不论女子多么漂亮,“……裹足女子一律不选”【1】。

民间为了纪念吴月娘,于是纷纷裹起脚来。

民间传说的可信度有限,也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况且从隋唐出土的文物中,亦不见有女子裹脚的形象出现,即使有,多只是用布裹脚而起护脚功能,不见其三寸金莲状。

缠足陋习

缠足陋习

女子缠足约从四五岁开始。讲究的人家一般挑农 历八月二十四日这天给女孩裹小脚。清人顾铁卿 在《清嘉录》卷八中说:"(八月)二十四日,煮 糯米和赤豆做糍团,祀社,谓之黏团,人家小女 子,皆择是日裹足,谓食糍团缠脚,能令胫软。" 缠时先将脚拇趾以外的四趾屈于足底,用白棉布 条裹紧,取其涩而不易松。等脚型固定后,穿上" 尖头鞋",白天家人扶之行走,以活动血液,夜间 将裹脚布用线密缝,防止松脱。到了七八岁时, 再将趾骨弯曲,用裹脚布捆牢密缝,以后日复一 日地加紧束缚,使脚变形,最后只靠趾端的大拇 趾行走。缠到"小"、"瘦"、"尖"、"弯"、"香"、"软"、 "正",才算大功告成。
清朝入主中原后,起初极力反对汉人的缠 足风俗,一再下令禁止女子缠足。顺治二年起 就下诏禁止,康熙元年又诏禁女子缠足,违者 罪其父母。但此时缠足之风已是难以停止了, 康熙七年,王熙奏免其禁,于是民间又可以公 然缠足了,旗人女子也纷纷仿效。到了乾隆时, 多次降旨严责,不许旗人女子缠足,于是在旗 女中此风稍敛,但汉人却越来越为小脚癫狂。
清朝中后期的太平天国运动,也曾推行禁止缠足 运动,但最后依然未能成功。到了清朝末期,缠 足被当时的知识分子们,视为中国社会落后的象 征之一,并认为缠足造成中国妇女的柔弱,进而 影响到整个民族及国家的力量,因此开始推行反 缠足运动,成立许多天足会。维新运动创始人之 一的康有为写了一篇《戒缠足会檄》,在女儿到 了缠足的年龄后拒绝为其缠足,遭到了家乡人的 强烈反对,但他仍坚持不给女儿缠足,成为近代 反缠足运动中的一段佳话。
这件事,被渲染为所谓的“男降女不服” 清兵入关,有“剃发令”,在武力高压下, 汉族男子最后不得不屈服执行,故而男子 剃发,被视为向清廷屈服的象征。与此同 时,女子缠足虽也同样为清廷下令停止, 但后来并未达到禁止的目的,故而有“男 降女不降”之说。正因为此,妇女缠足在 清代可谓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社会各阶 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 甚至远在西北、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也染 上了缠足习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