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社会研究方法完整版 期末考试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一般性人类研究的常用方法有:

(1)权威,如父母、领导、专家、书本等,是快速、简单、低成本的获得答案之道,但容易被高估,经常滥用,也是对民主社会的威胁;

(2)传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权威,传统的社会知识容易产生偏见;

(3)常识,根据自身的日常推理逻辑或常识从而得出对世界的认识,但可能产生逻辑谬误。(4)传媒,电视节目、微博、微信和报纸上的文章是有关社会生活的重要信息来源,媒体的真实呈现可以提高公众的批判能力,然而媒体的反映并非全部真实,受到权威、传统或常识的影响,社会现实有可能被扭曲;

(5)个人经验,即亲眼目睹、亲身经历就会信以为真。人们宁愿相信见闻和经历,而不相信精心设计以避免陷入错误的研究发现,同样会发生错误。

2、进行社会研究的原因有:

(1)社会始终存在重大问题,社会研究方法提供了考察和了解人类社会事务的途径,提供了解释事物的视角和途径;

(2)社会研究可以寻求实际问题的答案,得到决策的信息,改变社会,建立有关社会的基本知识等;

(3)社会研究方法是社会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科学区别于哲学和人文学科的重要标志之一,有助于理解社会学及相关社会科学的基本内容,有助于理解社会学家在探索社会世界时所做的一切。

3、社会研究的特征:

(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其对象必须包括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人的社会行为和由人们的行为所构成的各种社会现象;

(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即社会研究只对那些可以看到、听到、接触到的东西感兴趣;

(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社会研究者不应该去探讨某一现象“是否应该如此”的问题,而只应该去讨论某一现象“状况究竟如何”,或者“为何如此”的问题。

4、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1)人的特殊性,如人的主观意志和意志对行为的控制性;

(2)研究的干扰性,研究行为本身可能改变它所研究的行为;

(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使社会学研究者在研究中将面临更多、更复杂的变量,异质性大,更难分清现象的原因和结果;

(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研究者必须在自己的研究与人们的尊严、权利和利益之间,与社会的伦理、道德、法律、规范之间划开界限;

(5)社会研究中的伦理,即保持客观性的困难,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状况、处境、经历以及行为、态度、价值取向产生“情感体验”,会在不自觉中影响研究者对资料的反应和结果的解释。

5、社会研究的方法论:主要指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也指规范一门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第二章

1、社会研究的一般程序。

(一)准备阶段(决策阶段):

(1)确定研究任务,包括选择研究课题,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研究假设;

(2)设计、选择研究方案,包括研究指标的设计,研究总体方案的设计,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等;

(3)组织研究队伍,包括研究人员选择、训练、组织等。

(二)资料收集阶段(执行阶段):根据研究设计的要求,采取适当方法做好现场调查工作,在调查时要注意依靠被研究地区、单位有关组织,密切观察研究对象,做好观察、访问记录,及时集中、整理研究资料等。

(三)研究阶段(分析检验阶段):该阶段将从现场调查转为室内研究,基本任务包括审查、整理文字、数据资料,对资料进行定性和统计分析,思维加工。

(四)总结阶段:主要包括撰写研究报告,评估和总结研究工作。

2、社会研究选题的基本原则。

(一)需要性原则,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选择研究课题。

(二)可行性原则,根据研究主体和客体的现实条件选择研究课题。

(三)科学性原则,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选择研究课题。

(四)创造性原则,按照新颖、独特和先进的要求选择研究课题。

3、初步探索的基本任务。

初步探索的主要目的不是直接回答研究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为设计研究方案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为正确解决研究课题探索方向和道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正确选择研究的起点和重点,基本形成研究课题的研究假设,研究社会研究的社会指标、调查指标、研究方法和研究工作的步骤和安排。

4、研究假设形成的必要条件。

第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第二,要有科学的理论知识;

第三,客观的实际情况;

第四,一定的想象能力。

科学的研究假设只能形成于初步探索之后,只能是实地考察的结果。

5、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及特点。

(一)逻辑分析法,运用逻辑学的方法来检验调查方案设计的可行性。

(二)经验判断,用以往实践经验来判断调查设计的可行性,

(三)试验调查法,通过小规模实地调查来试验调查设计的可行性,并根据试验调查结果来修改和完善原调查方案。

第三章:

1、什么是测量?测量的要素有哪些?

从科学角度看,所谓测量,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特征用一组符号或数字来表示的方法。

测量的要素有以下方面:

a.测量客体,即测量的对象,它是客观世界中所存在的物体或现象。“测量谁?”

b.测量工具,即测量客体所需要的工具。

c.测量规则,即用数字或符号表达各种不同属性或特征的操作规则。

d.测量数值,即表示测量结果的数字或符号。

2、什么是社会现象测量?

社会测量,是指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按照一定测量规则对社会现象的特征进行测算或量度并赋予一定数值的过程。

人为因素的影响----正是社会现象测量的特殊性所在。社会现象的测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认识水平、价值取向,主观成分很大,最终对测量结果的解释也不尽相同,测量本身的复测性也相对较低。

3、社会测量有哪几种尺度?各有何特点?

a定类测量尺度。所谓定类测量尺度,又称类别测量尺度或分类测量尺度,是对测量对象的性质和类别加以鉴别的一种测量方法。定类测量尺度实质上是一种分类系统,是任何一门科学中都要普遍运用的最简单、最基本的测量尺度。

特点:互斥性、穷尽性,各不同类的被测对象为并列关系;数学特征:“=”与“≠”(或者属于与不属于);不能类比大小和按排顺序,更不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定类尺度是社会测量的最低层次;

b定序测量尺度。所谓定序测量尺度,又称序列测量尺度,是指对测量对象等级和顺序的一种测量方法。

特点:互斥性、穷尽性,各不同类被测对象是按一定规则而展开的递进关系;

数学特征:“>或<”,且它们间有一定的可传递性,即由R>R+1、R+1 >R十2,可得到R>R+2 比定类测量的数学特征高一个层次不能进行代数运算。

c定距测量尺度。所谓定距尺度,又称区间测量尺度,是对调查对象之间数量差别或间隔距离的测量方法。

特点:把握各被测对象(社会变量的各变量值)间究竟有多少单位的差别。

数学特征“+”或“-”;定距测量的每一个间隔距离都是相等的;在一般情况下,被考察的对象必须具有相同的单位。

d定比测量尺度。所谓定比测量尺度,也称比率测量尺度或比例测量尺度,它是对测量对象之间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测量方法。

特点:零点存在与否是定比测量尺度与定距测量尺度间区别的唯一标志。

所谓共同原点或绝对零点,是指在某一具体的测量过程中,社会变量的各变量值都可能获得的绝对的、非任意性的最小值。(0若有意义,则非定比尺度;0若无意义,则定比尺度)数学特征:可以进行“+、-、×、÷”运算被考察的对象必须具有相同的单位。

4、什么是概念、变量、指标?

a概念:是对现象的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即共同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b 变量:变量就是指是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属于概念的一种。

c指标:表示一个变量含义的一组可观察到的事物。它是具体的、客观存在的、可观测的。

5、简述可操作化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