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要分两个阶 段对东方社会发展道 路进行分析
19世纪五十年代
19世纪七八十年代
19世纪五十年代 马克思主要对亚细亚生产方式进行 了认真剖析,并用它来表征东方社会的 现实特点,同时试图用西方的发展道路来 框定东方。
马克思发现,“亚细亚所有制”是一种 比“古代所有制”、"日耳曼所有制“更原 始的所有制形式,并指出自然形成的共同体 是其基本前提,不存在土地私有制是其最根 本的特征,自给自足是其长期存在的主要原 因。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要点
一、明确提出了东方社会可以跨越资本 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到社会主 义的设想 以俄国为例,马克思于1877年撰写了 《给<祖国纪事>杂事编辑部的信》,明确 反对西欧的发展模式不加分析地套用在俄 国。并认为俄国具有自己特殊的国情,是 否要经历资本主义将取决于具体历史条件。 以农村公社的性质及其所处时代条件为前 提,具体论述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 峡谷”的可能性。
内 部 条 件
1、社会革命
外 部 条 件 “要挽救俄国公社,就必须有俄国 革命。” 2、对资本主义的吸收借鉴 “正因为它和资本主义生产是同时 代的东西,所以它能够不通过资本 主义生产的一切可怕的波折而吸收 它的一切肯定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问题
马恩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 的论述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补充。他 们在此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 是一致的都肯定:东方国家在一定历 史条件下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 丁峡谷”,从而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 的社会发展道路。 他们以俄国为研究典型,从俄国 农村公社本身固有的二重性出发,以 其所处时代条件为前提,提出以俄国 革命和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为必要 条件的可能性设想。ຫໍສະໝຸດ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结构剖析
马克思主要分两个阶 段对东方社会发展道 路进行分析
19世纪五十年代
19世纪七八十年代
19世纪七八十年代 马克思主要对俄国社会的历史命运进 行了预测分析,认识到西欧社会的发展道 路不是人类社会的一般发展道路,提出俄 国等落后东方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 的“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的一 切优秀成果,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 论。
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评价
• 开创了探索东方社会发展问题的先河
• 尚未摆脱传统的以西方为中心的思维 方式 • 未能有力的说明二十世纪东方社会主 义国家实践的特点
谢
二、实现“跨越”的基本条件 1、生产关系:从俄国“农业公社” 的特征着手,其中最显著的也是最 基本的特征是土地公有制;农民间 的劳动组合关系,以及公益事业等 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集体经营了。 2、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所遭遇的 致命危机将随着资本主义的消失, 回复到集体生产和集体占有而告终。 让农民公社自由发展,继而成为俄 国社会新生力量。
2、背景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欧洲资本主 义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东方社会反 抗资本主义殖民统治的斗争却日益高涨。 与此同时,在实践发展和理论发展双重的 推动下,马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考察从近 代追溯到古代,从现实展望到未来,从西 方拓展到东方,深入探讨了东方社会发展 道路问题。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结构剖析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小组成员:陈珍珍 王文静 韩华 李康 熊建林 符婷婷 李平 陈泓宇
东方社会理论的研究及背景
1、什么是东方社会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社会理论,就是马 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以占世界 人13的大多数的广大东方国家为对象, 特别是以印度、俄国和中国社会的历史、 现实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典型,所进行的 理论概括和总结。
19世纪五十年代
19世纪七八十年代
19世纪五十年代 马克思主要对亚细亚生产方式进行 了认真剖析,并用它来表征东方社会的 现实特点,同时试图用西方的发展道路来 框定东方。
马克思发现,“亚细亚所有制”是一种 比“古代所有制”、"日耳曼所有制“更原 始的所有制形式,并指出自然形成的共同体 是其基本前提,不存在土地私有制是其最根 本的特征,自给自足是其长期存在的主要原 因。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要点
一、明确提出了东方社会可以跨越资本 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到社会主 义的设想 以俄国为例,马克思于1877年撰写了 《给<祖国纪事>杂事编辑部的信》,明确 反对西欧的发展模式不加分析地套用在俄 国。并认为俄国具有自己特殊的国情,是 否要经历资本主义将取决于具体历史条件。 以农村公社的性质及其所处时代条件为前 提,具体论述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 峡谷”的可能性。
内 部 条 件
1、社会革命
外 部 条 件 “要挽救俄国公社,就必须有俄国 革命。” 2、对资本主义的吸收借鉴 “正因为它和资本主义生产是同时 代的东西,所以它能够不通过资本 主义生产的一切可怕的波折而吸收 它的一切肯定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问题
马恩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 的论述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补充。他 们在此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 是一致的都肯定:东方国家在一定历 史条件下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 丁峡谷”,从而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 的社会发展道路。 他们以俄国为研究典型,从俄国 农村公社本身固有的二重性出发,以 其所处时代条件为前提,提出以俄国 革命和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为必要 条件的可能性设想。ຫໍສະໝຸດ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结构剖析
马克思主要分两个阶 段对东方社会发展道 路进行分析
19世纪五十年代
19世纪七八十年代
19世纪七八十年代 马克思主要对俄国社会的历史命运进 行了预测分析,认识到西欧社会的发展道 路不是人类社会的一般发展道路,提出俄 国等落后东方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 的“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的一 切优秀成果,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 论。
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评价
• 开创了探索东方社会发展问题的先河
• 尚未摆脱传统的以西方为中心的思维 方式 • 未能有力的说明二十世纪东方社会主 义国家实践的特点
谢
二、实现“跨越”的基本条件 1、生产关系:从俄国“农业公社” 的特征着手,其中最显著的也是最 基本的特征是土地公有制;农民间 的劳动组合关系,以及公益事业等 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集体经营了。 2、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所遭遇的 致命危机将随着资本主义的消失, 回复到集体生产和集体占有而告终。 让农民公社自由发展,继而成为俄 国社会新生力量。
2、背景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欧洲资本主 义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东方社会反 抗资本主义殖民统治的斗争却日益高涨。 与此同时,在实践发展和理论发展双重的 推动下,马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考察从近 代追溯到古代,从现实展望到未来,从西 方拓展到东方,深入探讨了东方社会发展 道路问题。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结构剖析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小组成员:陈珍珍 王文静 韩华 李康 熊建林 符婷婷 李平 陈泓宇
东方社会理论的研究及背景
1、什么是东方社会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社会理论,就是马 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以占世界 人13的大多数的广大东方国家为对象, 特别是以印度、俄国和中国社会的历史、 现实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典型,所进行的 理论概括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