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子区实验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坊子区实验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工作总结从20XX年春季开始,我校承担了教育局重点工作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工作,通过加强国家与地方课程的整合,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加强隐性课程的的开发和利用,逐步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已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现就研究以来的工作做一简单总结:

一、全员培训转变观念

区教育局于20XX年春将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作为我区重点工作项目,在各位专家和局领导的指导支持下,特别是教育局丰主任亲力亲为,制定了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并首先在我校领导层面组织培训。学校领导深入学习,吃透方案精神,在教师层面组织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为了改变教师观念,学校多次组织头脑风暴,引导教师们解放思想,献计献策,增强对课程体系建设的认知。还派多名教师到广州、上海、乐陵等地参观考察课程建设情况。为了进一步开阔教师视野,学校还先后邀请著名教育专家肖川、陶继新、亓殿强、陈培瑞、张斌、崔秀梅、潘永庆等到我校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给老师们做专题报告;20XX年3月,教育局又邀请著名课程专家张华和吴忠豪到我区进行课程体系建设讲座。这些活动的开展,统一了教师思想,增强了教师信心,拓宽了教师视野,激发了教师积极参加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的热情。

二、健全机构保证实施

建立课程体系建设保障机制,成立课程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聘请省教科所亓殿强、陈培瑞、市教科院崔秀梅、潘永庆、李秀伟为专家指导,教学干部负责组织实施和教研指导,每个板块均建立研究小组并有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形成了网状的管理系统。建立定期反馈制度,区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组每月一次总结反馈,学校教师每周一反思。学校定期开展项目推介,将教师的成功经验进行推介,鼓励教师进一步发展创新,激发教师们在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提升,确保课程体系建设的顺利实施。

三、立足学校文化理念创新学校课程体系

20XX年,学校确定“责任教育”为我校核心育人理念,将“习惯良好,基础厚实,主动参与,学有所长”确定为学生的发展目标。20XX年3月,学校承担了“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研究工作,结合我校实际和研究的需要,提炼出了“责任立校,课程育人”的文化理念系统。最终,以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为纲领,秉承实验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学生的培养目标为指南,构建起具有实验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将“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四个方面作为四个模块具体细化实施:部分国家与地方课程整合实施研究;小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工程实施研究;校本课程规划与实施研究;隐性课程建设研究。

四、各板块齐头并进,落实课程体系实施

四个板块的研究与实施工作,我们都从撰写、培训具体实施方案开始,统一思想,明确思路。之后,组建骨干教师研究团队,交流思想,分享智慧。各模块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整合实施,保证国家与地方课程实施质量

1.深入调研,发现问题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师生座谈尤其是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地方课程《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与国家课程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内容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交叉、重复问题。于是我们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反复解读教材、分析论证,得出下列结果:上述部分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三科中重复内容占23%,交叉内容占60.1%。

2.深层解读,科学整合

根据解读分析,我们将地方教材中23%的重复内容进行删除,将60.1%的交叉内容与国家课程中的品生、品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实施;剩余16.9%的内容作为自读内容阅读。(整入各年级各学科的具体比例见附件)

3.融合实施,课堂高效

整合后的课程实施,应是有机融合,而不是简单叠加。

(1)为了使交叉内容有效的实施,我们再次重读教材、分析交叉内容,结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头脑风暴、经验推介等交流活动,我们总结出了整合课的备课模式:研究教材,产生设想→集体备课、有机整合→示范引领、借鉴改进→自我实践、评价反思。我们还总结提炼了交叉内容的基本教学流程:课前深钻课本和补充教材,把握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找准切入点,有效整合(做好上下课间或课内教学环节间的衔接)→因材施教,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联系实际,适度拓展,培养能力→评价反思,科学整改。

整合后,单独作为一课使用:

地方课程《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中的部分内容整入国家课程后,在国家课程的实施弹性范围内,通过提高国家课程的实施效率,空出一课时,单独作为一课使用,教师根据单元内容有效整合,做好上下课之间的衔接,丰富单元内容,使单元知识更系统。

整合后,在一课中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或知识点使用:

部分内容整入国家课程后,有的在某一课中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或知识点使用,教师将本课内容与整入内容有效整合,做好各教学环节或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拓宽课本内容,使课堂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

整合后,作为课内拓展阅读使用:

还有部分整合内容是作为一课的拓展阅读材料使用的,教师在施教中根据需要在课内适时阅读,丰富拓展课本内容,拓宽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

整合后,作为课后自读教材使用:

整合后,原地方教材中还剩余16.9%的内容,我们将其作为学生的课后自读教材使用。班主任布置学生周末回家自读,写好收获与体会,制定交流提纲(见附件),利用下周班会时间进行集中交流,丰富学生阅读量,开阔知识面。

(2)为了让整合课全体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每学期课本内容与补充教材内容,从而提高整合课的实施效果。我们每个年级都指定了整合课把关教师,让各年级整合课把关教师提前布置任务,把本学期的整合课进行分工,提前思考、备课。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分年级进行整合课说课活动。使老师们对本年级这一学期的整合课有了整体把握,明确了每课如何整合,如何实施。

伴随着整合课程实施,整合课教师也在不断地进步与成长,大多数的老师对整合课的流程已经把握。每学期我们都进行整合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观摩研讨课、经验推介等活动。然后进行评课、研讨,进一步明确了整合课的整合及施教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最佳育人效果。

4.合理评价,学生发展

在二0一0年九月份制定的整合课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我们边施教、边评价、边总结、边改进,一年来我们多次召集骨干教师进行研讨活动,三次修订评价标准。我们想,我们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整合内容,整合课时,省时高效,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放在学生身上,最终是为了学生发展。我们整合课的目标,是不是内化为了学生的思想、行为,他们的思想行为习惯、实践能力是不是得到了提高。所以我们根据《品生》、《品社》每个单元的内容,为学生制定了具体的评价标准,《科学》制定了总的评价标准。

修改后的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法多样、评价时机全程化。以此来控制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纠正,使得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与良好的状态。

通过合理的评价,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他们能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形成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学习,培养了良好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实施小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工程,进行一个学科内部课程资源的科学整合。

1.练好读写基本功,丰富语文底蕴。

(1)增加阅读积累,丰富语文储备。

明确规定各年级必读必背经典书目,加强督促落实。小学六年级毕业,背诵课外经典篇目不少于400篇,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00万字。必读书目本学期按各备课组制定的阅读教学计划认真落实,必背篇目结合“小书虫在行动”和古诗词考级活动扎实推进,发放统一的古诗词考级证书,以此鼓励学生,增强积累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