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痢疾的防治措施
猪痢疾病的防治

文献标识码:B
文 章编号 :1 0 0 7 ・ 1 7 3 3 ( 2 0 1 3 ) 0 5 - 0 0 9 2 — 0 2
2 临床症状
2 . 1 最急性型 此型病例 偶尔可见 ,病程 仪数小 时,多
夏季炎热 是 蛋鸡饲 养管 理难度最 大 的时期 ,管理的
通风 、湿帘 降温 使舍 内气 流 分布均 匀 ,可 有效降低舍 内 ; 。( 3 )在 舍 内安装 喷水 装置或 唢雾器 ,也是鸡场 常
还可 以复发。本型的病程较长 ,一般在 1 个 月以上。
用 的降温方法 。降低饲养密度 ,减少鸡体热量散发。
3 病理变化
病死 猪显著消 瘦 ,被毛 为粪便污 染 ,病变 主要在 大
染 病。该病 在猪群 中的发病 率和 死亡 率相 当高,病猪 生 长 发育受 阻.耗料增 加 ,给 各地 养猪业 造成 了很大 的经
济损 失。
喹啉类 、二硝基 咪唑 、磺 胺噻唑 等 。但这 些药物 不能长
l 流行病学
不 同年龄 、品种 的猪均 易感 ,但 以 l 2 周龄 的幼猪
期使用,以免 产生抗药菌株 。
多 、流行面 广时 ,可用微 量凝 集试验 进行检 疫 ,对感 染
猪群 实行 药物治疗 ,无病 猪 群实行 药物预 防 ,经常彻 底 消毒 ,及 时清除 粪便 ,改进饲 养管 理 ,以控制 本病 的发
展 。( = 4 )一 旦 发 病 , 很 多 药 物 都 有 很 好 的 治 疗 效 果 , 如
( 收稿 日期 :2 0 1 3 _ o 2 _ 2 6 )
多发 ,在 自然情 况下未 见其他 动物感 染或 发病 。病 猪和
仔猪黄白痢特效疗法

仔猪黄、白痢的特效疗法
仔猪黄、白痢是农村养猪常见的多发病,治疗本病的中西药物繁多,而疗效不一。
现介绍几种特效药疗法。
l、口服链霉素:用100万IU链霉素溶于适量水中,按每头病猪每次灌服15-20万IU,连用2-3天,每日2次。
对2-3日龄发病猪治愈率达100%。
2、注射病菌净注射液:按仔猪每公斤体重用病菌净注射液3-5mg,每日2次肌肉注射,连用2-3天,治愈率达94%以上。
3、黄连素液注射法:每头仔猪肌肉注射黄连素60-100mg,每日2次,连用2天,治愈率达95%。
4、抗菌王注射液疗法:此药对大肠杆菌有特效。
按每公斤体重0.2时,一日2次肌肉注射,重症隔日再用1次,治愈率达98.2%。
5、内服止痢灵胶囊法:该药为治疗仔猪白痢特效药物,按猪每5-8kg体重服1粒,每日2-3次,治愈率达98.6%。
6、病速清注射液方法:每头仔猪每次肌肉注射痢速消注射液2ml每日2次,连用2天,治愈率达100%。
7、后海穴水针疗法:用0.5%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0.1ml,庆大霉素0.2ml,混合一次后海穴封闭,每日1次,疗效显著。
8、百会针刺疗法:在百会穴进针0.3-0.5cm进针时取速进速出法,一般1-2次可治愈。
猪痢疾的诊断与防治

猪痢疾的诊断与防治摘要猪痢疾的发生对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对该病进行及时的诊断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我们针对该病的诊断要点、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临床上可行的方法和措施,相信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能起到明显的成效。
本次我们针对其诊断要点和预防以及治疗等方面问题分别进行研究,并做出如下综述。
关键词猪痢疾;诊断;防治猪痢疾是猪饲养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发生后病猪多会表现出精神萎靡、食量下降等症状,有的病猪无明显临床症状;该病确诊后,如果不对病猪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隔离,可以导致部分病猪死亡,同时,可能会出现相互传染的现象。
这样,就会给养猪场和养猪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如果在病猪未得到及时检出或治疗的情况下出栏,则可能对公共卫生产生威胁。
因此对于该病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和预防,就能从根本上防治此病。
1 病原本病主要病原体为猪痢疾密螺旋体,属于螺旋体科密螺旋体属。
猪群疾密螺旋体为严格厌氧菌,本菌在结肠和盲肠固有厌氧微生物可协助本菌定居和导致病变严重化,所以猪痢疾密螺旋体口服感染健康猪或无特定病原体猪可以产生症状和病变,而口服感染无菌猪则不发生症状和病变。
猪痢疾密螺旋体在粪便中5℃存活61天,25℃存活7天,在土壤中4℃能存活18天。
纯培养物在厌氧条件下4℃-10℃最少存活102天。
对消毒液的体抗力不强,对高温、氧、干燥等敏感。
2 猪痢疾的症状猪痢疾发生后,病猪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现象,其精神状态明显较正常的猪差,且饮食量明显下降,且在未得到及时干预和治疗的情况下病情会持续发展;而后病猪的粪便呈现异常颜色,多数表现为灰色或发白,有的病猪的粪便夹杂着一定量的胶冻样物质,此时病猪明显消瘦直至出现死亡现象;同圈的正常猪如果未进行及时隔离,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被传染现象。
3 猪痢疾的诊断猪痢疾发生后病猪的表现多数从排便异常逐渐发展,因此,对于其诊断也应该从粪便、消化道、大肠等部位开始入手。
浅谈猪痢疾病的防治

5 防 治
般发 病率为 7 5 % ,病 死 率 5 ~ 2 5 % ,一 年 四 季 均 可 发 生 。 病 猪 或 带 菌 猪 是 主 要 传 染 源 ,康 复 猪 带 菌 可 长 达 数 月 ,
石 样 病 变 ,间 质 性 肺 炎 病 变 明 显 ,淋
巴结 肿 大 ,部 分 死 猪 肾 肿 大 ,呈 褐 色
发生猪高热病流行 时的防治措施
赵金华 ( 江苏省 常熟 市虞 山动物 防疫站 2 1 5 5 0 0 )
近 日来 , 常 熟 市 部 分 地 区 有 散 发 高 热 病 出 现 ,其 中 以 大 义 、 谢 桥 、莫 城 等 地 为 主 ,主要 症 状 表 现 为 发 病 快 , 突 然 死 亡 ,高 热 不 退 ,食 欲 下 降 ,周 身 发 紫 ,母 猪 流 产 死 胎 等 现 象 , 给 养 猪 户 带 来 了 巨大 的 损 失 。本 人 对 这 次
5 防 治
口 干 燥 ,粪 便 干 而 硬 ,有 的 先 便 秘 ,后 排 脓 性 血 便 ,小 便 短 , 尿 液 呈 茶 色 或酱 油 样 色 ,呼 吸 困难 、咳喘 、 消 瘦 、 贫 血 ,四 肢 无 力 , 有 的 神 经 症 状 ,母猪 出现不 孕 、流产 、产死 胎 、
剖 检 病 死 猪 ,病 变 呈 多 样 性 。 胸 腔 腹 腔 内 有 大 量 黄 色 积 液 和 纤 维 素 性 渗 出 。 呈 多 发 性 浆 液 纤 维 素 性 胸 膜 炎 和 腹 膜 炎 、肺 脏 水 肿 呈 斑 驳 状 ,大 理
猪 痢 疾 是 由 致 病 性 猪 痢 疾 蛇 形 螺 旋 体 引 起 猪 的一 种 肠 道 传 染 病 。其 特 征 为 大 肠 粘 膜 发生 卡 他 性 出 血 性 炎 症 , 有 的 发 展 为 纤 维 素 坏 死 性 炎 症 . 临 床 表 现 为 粘 液性 或 粘 液 出 血性 下 痢 。
猪痢疾与腹泻的鉴别诊断和综合防治

疫病防治LIVESTOCKANDPOULTRYINDUSTRYNo.6,2018猪痢疾与腹泻的鉴别诊断和综合防治张洪智,冯 虎(苍溪县白山乡畜牧兽医站,四川苍溪628400)摘 要:猪痢疾与腹泻疾病是养殖过程中十分常见的疾病,给猪的养殖工作带来严重的阻碍。
因此,从各种类型的猪痢疾与腹泻的鉴别诊断方法入手,提出了综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猪痢疾与腹泻;鉴别诊断;综合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18.06.075收稿日期:2018-05-18 猪痢疾与常见的几种猪腹泻疾病猪痢疾疾病又叫猪血病,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肠道传染性疾病。
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出现严重的黏液性出血性下痢,亚急性与慢性的猪痢疾以黏液性腹泻为主。
该疾病对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品种的猪都具有感染性,其中以8周龄左右的猪发病率为最高。
一般情况下,表现为缓和的慢性型和亚急性型疾病,持续时间较长。
一般猪腹泻疾病多发生在冬季或者初春时节等比较寒冷的时节。
此类疾病容易传染,且需要长达1个多月才能够治愈。
对于仔猪来说,感染了该疾病会突然发生呕吐和水样腹泻等症状,如果失水太快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发生死亡。
而对于架子猪或者肥猪来说,一般表现为急性的水样腹泻,粪便呈喷射状飞出,颜色为灰白色。
并且在患病期间,猪会因为失水而严重口渴,然后不断地喝水,不断地呕吐。
猪痢疾与腹泻的鉴别诊断(1)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为一种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一般黄痢主要发生在10日龄以内的幼猪身上,主要的发病症状为排泄黄色稀粪,发病很急,病程较短,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就会因为脱水而死。
(2)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又称为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主要由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某些血清引起的,因此主要发生在10~20日龄的仔猪身上,发病表现为仔猪排白色或者灰白色的稀便,没有食欲,精神不振。
猪密螺旋体

3、实验室检测
选取有病变的组织开展病原学检测,最好选取急性病例的材料。 1.取病猪新鲜粪便或大肠粘膜涂片,用姬姆萨、草酸铵结晶紫或 复红色液染色、镜检,高倍镜下每个视野见3个以上具有3-4个弯 曲的较大螺旋体; 2.选取有病变的组织作病理组织石蜡切片普通染色(镀银染色) 镜检,具体步骤简单介绍如下: 石蜡切片制作程序:将一块病理组织制成一张病理切片标本,须 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其主要程序为取材→固定→冲洗→脱水→透 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封固。 (1)取材:选取大肠、直肠等处密螺检出率较高的组织,组织块 大小要适当,通常其长、宽、厚以1.50×1×0.3cm为宜,以便固 定液迅速浸透。 (2)固定:新鲜病料用10%福尔马林液浸泡固定。 (3)冲洗:用流水冲洗8—12h,以洗净固定液,停止固定作用, 避免组织过度固定,而影响制片效果。冲洗方法:冲洗须用流水, 为使标本得到充分洗涤。 (4)脱水:将组织内的水分彻底脱去,叫脱水,用低浓度至高浓 度的酒精,使组织中的水分逐渐脱出,而又不引起组织显著收缩。
猪密螺旋体12 Nhomakorabea前言
猪痢疾(swine dysentery)又称血痢,是由猪 痢疾密螺旋体(Treponema Hyodysenteriae)引起 的一种严重的肠道传染病,它是危害养猪业比 较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 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 都列为二类传染病,是国际畜产品贸易中重要 的检疫项目。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主要临床症 状以大肠粘膜发生严重的卡他性血痢为特征。
6
3、实验室检测
(5)透明: 二甲苯脱去酒精使组织透明。 (6)浸蜡:使石蜡充分渗入组织内,起填充作用,称为浸蜡。浸 蜡后的组织硬度均匀适中,可使切片完整。 (7)包埋:将组织放入包埋框中,加入包埋蜡。 (8)切片:切片是将组织标本制成很薄的片子,以便染色。包括 切片、展片、贴片、烤片四个步骤。 (9)染色:染色是用一种以上的染料浸染组织切片,使组织细胞 中不同物质,因着色性能不同而染成不同色彩,从而便于显微镜 下观察。染色为组织制片技术中重要一环。染色适当与否,直接 关系到镜检的准确性。镀银染色,肠组织染色呈黄色,密螺旋体 呈黑褐色并且有多个(3-4个以上)弯曲。 (10)封固:封固是指在切片上滴加封固剂和盖玻片,将切片密 封,以利于观察和保存。 (11)镜检:
猪痢疾的防治

山东畜牧兽医2019年第40卷38猪痢疾的防治马文斌(河北省磁县农牧局056500)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9)02-0038-01 猪痢疾(又称猪血痢、猪黑痢),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以潜伏期长、发病率高、病程长、病死率低,康复猪可长期带菌、排菌、复发为本病的主要特征。
本病在本县较为常见。
1 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寒冷、应激、营养不良、管理不善等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病猪和带菌猪是其主要传染源,15~80kg的猪易感性强,易感猪通过接触受污染的饲料、饮水及其它用具经消化道感染,。
2 临床症状潜伏期为3~60d,病猪食欲减少,渴欲增加,腹泻,排黄或灰色表面附有粘液的稀便;时间稍长的病猪被毛粗乱行走摇摆、弓腰缩腹,排水样稀粪,有时粪便中混有大量血液、粘液或坏死的肠上皮组织碎片。
3 剖检病变盲肠、结肠和直肠松弛,肠壁增厚,肠内容物稀软并混有粘液、血液和脱落肠上皮组织碎片,肠黏膜肿胀、充血、出血、覆有粘液和血液,长时间下痢的死亡猪大肠粘膜呈坏死性炎症,坏死肠黏膜与渗出纤维素性物质形成纤维素膜覆盖在肠壁上,外观似豆腐渣样,剥去纤维素膜可见糜烂面。
4 实验室诊断(1)无菌取大肠内容物并10倍稀释,取适量稀释液涂于选择培养基(含10%马、牛及绵羊血液的琼脂培养基,按400µg/ml加入壮观霉素和万古霉素25µg/ml)上,42℃培养96h,出现溶血;无菌取病猪耳静脉血滴在载玻片上进行猪痢疾抗原,呈阳性。
(2)显微镜镜检。
取急性发病的猪粪便或者结肠黏膜,制成涂片染色,用相差或者暗视野显微镜检查,视野可见3~5条蛇样运动的短螺旋体,即可定性。
5 鉴别诊断5.1 与猪沙门氏菌病的鉴别猪沙门氏菌病主要发生于20~120日龄的猪,表现下痢,但有的有干酪样或卡他样肺炎,剖检可见脾脏肿大、变蓝、坚硬似橡皮,肝、肾脏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充血和出血,或肝脏有糠麸样坏死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猪腹泻病的防治方法

猪腹泻病的防治方法猪腹泻病是指猪出现腹泻症状的一种疾病,主要由感染病原体或不良饲养管理引起。
猪腹泻病的发生和流行会导致猪的生长发育受阻、饲料利用率下降,严重的还会造成生产场的经济损失。
科学有效的防治猪腹泻病对于猪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疾病的防控措施、病原体的防治以及饲养管理的角度,详细介绍猪腹泻病的防治方法。
一、疾病的防控措施1. 环境卫生控制:保持猪舍干净整洁,及时清理粪便和尿液。
猪舍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保证猪舍空气流通。
避免猪舍内外温差过大,防止猪群受凉。
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有效杀灭病原体,减少传播。
2. 饮水卫生控制:给猪提供干净、清洁的饮水。
猪饮水器应当定期清洗和消毒,防止饮水设施成为细菌滋生的场所。
饮水设施的高度应适于猪群年龄层的身高,避免污染猪饮水。
3. 疫苗预防:根据不同病原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常用的疫苗有猪痢疾口服疫苗、猪痢疾灭活疫菌苗等。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4. 合理的饮食管理:给猪提供适宜的饲料及合理的饲养管理条件,包括定量定时喂养,养殖密度适宜等。
均衡的饲料配方可以提高猪的抵抗力,减少腹泻的发生。
二、病原体的防治目前已知引起猪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体有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
针对不同的病原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1. 病毒的防治:病毒是引起猪腹泻病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常见的病毒有猪腺病毒、猪痢疾病毒等。
对于病毒感染,目前主要采取疫苗预防。
定期对猪进行疫苗接种,可以有效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病毒感染的发生。
2. 细菌的防治:细菌感染也是引起猪腹泻病的重要原因,常见的细菌有爱氏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对于细菌感染,可以采取抗生素治疗的方法。
根据细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有助于控制细菌感染的发生。
3. 寄生虫的防治:常见的猪腹泻病寄生虫有猪圆虫、隐孢子虫等。
防治寄生虫感染可以采取驱虫药物治疗。
定期给猪群进行驱虫,可以有效控制寄生虫感染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痢疾的防治措施
猪痢疾又称血痢、粘液出血性下痢等,是由致病性猪痢疾蛇形螺旋体引起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
其特征为大肠粘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进而发展为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主要症状为粘液性或粘液性出血下痢。
1921年Whiting首次报道本病,1971年才确定本病的病原体为猪痢疾蛇形螺旋体,世界主要养猪国家都有本病的存在。
一、病原
病原体为猪痢疾蛇形螺旋体,革兰氏阴性,无鞭毛,活泼运动,严格厌氧,对氧有一定耐受力;肠道普通拟杆菌等厌氧菌在发病时有协调作用。
二、流行特点
本病仅猪易感,其他畜禽不见发病,多发生于7~12周龄(体重15~70Kg)的猪。
小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比大猪高,但一般认为发病率约75%,病死率5%~25%。
病猪、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通过消化道传播。
运输、拥挤、寒冷、过热,或环境卫生不良等诱因都是本病发生的应激因素。
本病流行过程比较缓慢,持续时间较长,且可反复发病。
较大猪场发病时,常常拖延几个月。
三、临床症状
最急性病例:偶尔可见,病程仅数小时,或无腹泻症状而突然死亡。
急性病例:初期排出黄色至灰色的软便,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特续下痢可见粪便中混有粘液、血液及纤维素碎片,使粪便呈油脂样或胶冻状,呈棕色、红色或黑红色,病猪弓背吊腹,脱水,消瘦,虚弱而死亡,或转为慢性型。
慢性病例:表现时轻时重的粘液出性下痢,粪便呈黑色(称黑痢),病猪生长发育受阻,高度消瘦。
四、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在大肠(结肠、盲肠),表现为卡他性、出血性炎症,大肠粘膜明显充血,呈暗红色,表面覆有粘液和含血液的渗出物。
病程较长的可见大肠粘膜有糜烂、溃疡,形成假膜,肠系膜水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水增多,其他脏器无变化。
大肠粘膜明显充血,呈暗红色,表面覆有粘液和含血液的渗出物
五、诊断
根据本病具有特征性流行规律、临床养病及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
六、防制
1、严禁从疫区引进种猪,引进后应隔离观察。
2、实行全进全出饲养制。
3、对病猪拌料或饮水给药,如痢立清50-100克/吨饲料,连喂3-5天;0.5%痢菌净溶液按0.5ml/Kg体重,肌肉注射,每天2次,3-5天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