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痢疾称血痢

合集下载

兽医课件:猪痢疾

兽医课件:猪痢疾

猪痢疾 猪密螺旋体菌体(显微镜暗视野检查所见)
2、培养特性:
严格的厌氧菌, 对培养条件要求严格,常用胰栋大豆鲜血琼脂
(明显的β溶血)或胰栋大豆汤培养基培养,一 般不做培养。
3、血清型: 含有两种抗原成分, 一种为蛋白质抗原,为种特异性抗原; 另一种为脂多糖抗原,是型特异性抗原,根据脂
12周龄猪发生最多。 ➢ 一般发病率70%-80%,病死率5%-25%。
2、传染源: ➢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 ➢ 康复猪带菌,时间可长达数月,经常随着粪便排出大量病
菌; ➢ 污染饲料、饮水、猪圈、饲槽、用具、周围环境、运输工
具及母猪躯体, ➢ 经消化道感染, ➢ 仔猪出生后通过消化道感染,在断奶前后发病。
猪痢疾
(Swine dysentery)
一、概述
❖ 由致病性猪痢疾短螺旋体引起猪的一种肠道传染 病,又称血痢。
特征:黏液性或黏液性出血性下痢,急性型以出 血性下痢为主,亚急性和慢性以黏液性腹泻为主。
剖检:大肠黏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或坏死性炎 症。
1978年由美国引起种猪发现本病,20多个省、市 发生本病,现在仍时有发生。
多糖抗原将本菌分为9个血清型。
4、抵抗力 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
在密闭猪舍粪尿沟中可存活30天,土壤 中4℃时能存活102天,粪便中5℃时存活61 天,25℃时存活7天,37℃时很快死亡。 对阳光照射、加热、干燥及消毒剂敏感。
二、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 仅感染猪,不同品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以7-
盲肠、结肠、 坏死性肠炎
涂片、染色镜检、 细菌分离鉴定
抗生素有效
TGE
仔猪梭菌性肠炎
猪痢疾
病原体
TGEV
流行特点

猪痢疾

猪痢疾
猪痢疾蛇形螺旋体( 猪痢疾蛇形螺旋体(Serpulina hyodysenteriae) ) 本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多呈 个疏螺弯曲, 本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多呈4~ 6 个疏螺弯曲,两端 尖锐,形如双雁翼状。在电镜下可见有7 条轴丝。 尖锐,形如双雁翼状。在电镜下可见有 ~ 9条轴丝。 条轴丝 本菌厌氧,但对氧有一定的耐受性,在空气中 本菌厌氧,但对氧有一定的耐受性,在空气中10h 内不会死亡。最适温度为37 内不会死亡。最适温度为 ~ 42℃ 。 ℃
猪密螺旋体菌体(显微镜暗视野检查所见 显微镜暗视野检查所见) 猪痢疾 猪密螺旋体菌体 显微镜暗视野检查所见
流行病学
本病仅见于猪,且无品种、年龄、 本病仅见于猪,且无品种、年龄、性别等方 面的差异,但幼猪( 周龄) 面的差异,但幼猪(7 ~ 12周龄)较为多见, 周龄 较为多见, 其发病率约75%,病死率达5% ~ 25%。主要 其发病率约 ,病死率达 。 经济损失是生长率下降和饲料消耗增加。 经济损失是生长率下降和饲料消耗增加。
结肠粘膜充血、出血、 猪痢疾 结肠粘膜充血、出血、粘膜坏死
诊 断
根据本病的流行病学、症状和病变, 根据本病的流行病学、症状和病变,可据此作出 初诊。 确诊还有赖于实验室检查。 初诊。 确诊还有赖于实验室检查。 1) 显微镜检查:采急性病猪大肠粘膜或粪便抹片 显微镜检查: 染色或暗视野检查, 染色或暗视野检查,如发现多量猪痢疾蛇形螺 旋体( 视野),可定性诊断。 旋体(≥ 3 ~ 5条/视野),可定性诊断。 条 视野),可定性诊断
3)
进一步鉴定
肠致病性试验:结肠结扎试验,选用 肠致病性试验:结肠结扎试验,选用10 ~ 12周龄猪 头,停食 周龄猪2头 停食48h。每隔 ~ 10cm将肠作 周龄猪 。每隔5 将肠作 一道双重结扎,每一段肠内可注入一种待检菌 一道双重结扎, 悬液5ml(内含5亿个菌体),经48 ~ 72h扑杀, (内含 亿个菌体),经 亿个菌体), 扑杀, 悬液 扑杀 检查各肠段反应。 检查各肠段反应。

猪痢疾

猪痢疾

(二)治疗 1、药物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容易复发 2、常用药物为:痢菌净、二甲硝基咪唑、痢立清
猪痢疾
一、概况
猪痢疾俗称猪血痢,是一种以黏液出血性腹泻为 主要临床表现的猪肠道传染病。 该病于1978年由美国引种猪时传入我国,现已遍 及我国的大部分养猪地区
二、病原
1、本病主要病原体为猪痢疾密螺旋体 2、该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有运动力和溶血性 3、该菌对消毒液的抵抗力不强,对高温、氧、干 燥等敏感
三、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不同年龄,品种的猪均有易感性, 以7—12周龄的幼猪发生最多 2、传染源: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康复猪的带菌率很高 3、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 4、流行特点: 常是由一栋猪舍先发病几头,以后逐渐蔓延,并 在猪群中长年不断发生,流行期长 气候多变和长途运输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四、临床症状
(一)最急性型 往往见不到腹泻症状于数小时内死亡,该病例不 常见。其原因不明,可能与本菌内毒素有关
(二)急性型
1、体温升高 2、开始排黄色至灰色的软便、减食,数小时或 数天之后,排出的粪便含有大量的黏液或血丝 3、有的病猪出现水泻,或排出红白相间胶冻物 或血便 4、弓背、吊腹、脱水、饮欲增加、消瘦、虚弱 和共济失调,最后因极度衰弱死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亚急性或慢性型
1、症状较轻,表现反复下痢,不时排出灰白色带 黏液的稀粪,混有黑色血液。 2、消瘦,贫血,生长发育受阻,成为僵猪,对生 产影响较大
五、剖检病变
1、主要病变局限于大肠,回盲口为其明显分界 2、最急性型和急性型病例为卡他性出血性大肠 炎,病变肠肿胀,黏膜充血出血,肠腔充满黏液 和血液 3、亚急性和慢性型病死猪表现为纤维素性、坏 死性大肠炎,在肠黏膜表面形成假膜,外观似麸 皮豆腐渣样,剥去假膜露出浅表的糜烂面。

猪痢疾的诊断与防控

猪痢疾的诊断与防控

猪痢疾是由猪感染致病性猪痢疾螺旋体后引发以肠炎和下痢为主的疾病,又称猪血痢,黏膜性出血性下痢和弧菌性痢疾,患病猪往往发病突然。

一、病原致病性猪痢疾短螺旋体为猪痢疾的病原。

镜下观察可见两端较细,钝圆,能运动,呈蚯蚓状,革兰氏阴性厌氧螺旋体,需用要求较高的培养基,37~42℃厌氧培养,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低,在25℃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10℃土壤环境中可存活1周。

一般情况下,通过阳光照射、高温都可将其杀灭,一般消毒药也可杀灭(如来苏儿、过氧乙酸)。

二、流行病学猪对致病性猪痢疾短螺旋体具有易感性,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2~3月龄最易感,断奶仔猪的发病率高达90%,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康复猪也带菌,随着粪便排出病菌,传播途径为消化道。

野鼠、犬、鸟等都可以成为传染源。

呈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发作,急性型死亡率较高。

一般先是几头猪发病,慢慢地感染整个猪群,导致疾病大流行性,一般根治比较困难,反复流行好几个月。

三、临床症状自然感染条件下,潜伏期1~2周,更长的则2~3周发病。

临床上以下痢、排出黄褐色或者灰色稀粪为主要症状。

病猪遇急性型几小时就可死亡,多数病猪消瘦、被毛粗乱、食欲不振,伴有脱水现象,最终衰弱死亡。

临床症状主要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猪痢疾的诊断与防控文│王芳(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峰峰镇动物防疫站)1.急性型。

见于病程初期,一般不见症状,突然死亡。

2.亚急性型。

一般均可见临床症状,体温升高至40~40.5℃,精神萎靡,目光呆滞,眼神涣散,食欲下降,开始排出黄褐色或者灰色粪便,随后几天出现大量黏液和血块,然后病猪脱水、体重急剧下降,最后死亡。

病程大约1周。

3.慢性型。

慢性型相对于其他两种病情较轻。

粪便中含有许多黏液和组织碎片,出血量较少,生长缓慢。

可自行恢复,但会反复发作。

大约持续1个月以上。

四、病理变化感染致病性猪痢疾短螺旋杆菌的主要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肠道。

1.急性型。

病猪表现为大肠黏液性、出血性炎症、大肠壁明显增厚,黏膜出血和充血。

猪痢疾

猪痢疾
➢ 病猪精神沉郁,厌食及喜饮水,弓背,脱水,腹 痛,迅速消瘦,肛门周围及尾根被粪便沾污,起 立无力,衰弱死亡。
慢性
➢ 下痢,粪中含较多黏液和坏死组织碎片, 血液较少;
➢ 病期较长,1个月以上,进行性消瘦,生长 停滞,发育不良。
➢ 部分病例可自然康复,但在一定时间内可 复发,甚至发生死亡。
猪痢疾 排出带血的粪便,从肛门向下方流出
结肠粘膜暗红色肠管中有血凝块
结肠粘膜红肿,出血
结肠粘膜肿胀呈脑回样弥散性暗红色 附有散在的出血凝块
结肠粘膜充血、出血、粘膜坏死
五、诊断
1、参考 2-3月龄猪多发,不同程度腹泻,粪便
中含有大量黏液、血液或坏死组织;病变 局限于大肠,出血性或坏死性肠炎变化, 剥离假膜后仅见黏膜表层糜烂。
2、实验室诊断
4、有的也可通过传播媒介间接引起。从猪舍 中的老鼠、家犬、蝇分离到蛇形螺旋体, 这些动物的媒介传播作用不可忽视。
5、流行特点:
本病发病缓慢,流行过程时间长,猪群 可反复发病,在较大的猪场,常可达几个 月。
三、症状
急性型:
➢ 最初个别猪突然死亡;
➢ 不同程度的腹泻,一般是先拉软粪,渐变为黄色 稀粪,内混黏液或血液。病情严重时所排粪便呈 红色糊状,内有大量黏液、血块及脓性分泌物, 有的拉灰色、褐色甚至绿色糊状粪,有时带有很 多小气泡,并混有黏液及纤维素性坏死伪膜。
➢ 动物试验 用分纯的菌株或结肠病料,胃管投服10-12周
龄的健康幼猪,若50%的感染猪发病,表明该菌 株有致病性。
也可用分纯菌株对10-12周龄健康猪做结肠结 扎试验,接种菌液后,经48-72h扑杀,检查各肠 段,可见肠腔内渗出液增多,内含黏液、纤维素、 血液,肠黏膜肿胀、充血、出血,抹片镜检有多 量蛇形螺旋体,则可确定为致病性菌株,非致病 性菌株接种肠段或注入生理盐水的对照肠段则无 上述变化。

红痢,血痢,回肠炎?

红痢,血痢,回肠炎?

红痢,血痢,回肠炎?
仔猪红痢,由魏氏梭菌引发,也叫坏死性腸炎,主要危害一到三日令乳猪,多数生后一天内就发病,突然血便,少数不便血,也无症状出现,就倒地死亡,根本来不及治疗,防冶办法,一,K88,K98二联(三联)大肠杆菌苗,初产母猪产前一个月免疫一次,半月后再免疫一次,经产母猪,产前半月一次即可,可有效防止红,黄,白痢的发生,二,吃初乳前,口服庆大1mL,或氟哌酸一粒,或链霉素一瓶(1o0万单位)用1OmL生理盐水释开后,一头乳猪灌服一mL,猪痢疾(血痢),猪痢疾,又叫血痢,因大便发黑,亦称黑痢,1978年随美国种猪引入中国,猪痢疾由密螺旋体菌引发,革兰氏阴性,发病部位在大腸,(节肠,盲肠)一般断奶后保育和小架子猪多发,潜伏期(感染到发病)七天到半月,因大肠粘膜受损脱落,大便粥样或水样物中混有鲜血及脓物!病轻或慢性时,因血液被吸收而粪便呈黑色(含铁质)称黑痢,病猪消瘦,毛乍贫血,发育不良,治疗药物很多痢菌净仍为首选药,泰乐菌素,磺胺脒,等都可选用,但林可不宜,(有资料介绍,)回肠炎,回肠炎又称增生性腸炎,由细胞内劳索尼亚氏菌引发,革兰氏阴性,病变在回肠节肠,一般病猪体温正常,少食,皮毛粗乍,因贫血引发皮肤苍白,大便软或稀,颜色深发黑,呈沥青状,混有血液或组织碎片,治疗以泰妙菌素(支原净)为首选,这方面陨石先生有丰富的治疗经验,网友可看先生主页,好了!对于太阳省长及反对方网友的帖子,因缺乏更多证据,我不敢妄断是非,只是谈一下看法,算是交流,不过,猪病好了最好!对病后贫血补铁,补B12。

1。

猪痢疾的症状及治疗技术要点

猪痢疾的症状及治疗技术要点

猪痢疾的症状及治疗技术要点猪痢疾又称血痢或黑痢,主要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

本病多发于中猪,以消瘦、腹泻、出血性下痢为特征。

病猪发育迟缓,饲料利用率降低。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猪痢疾的症状及治疗技术。

1、猪痢疾的临床症状(1)最急性型:多数病例表现为厌食、剧烈下痢,内含黏液和带有血液或血块,粪腥臭,呈高度脱水状态,往往在抽搐状态下死亡并且死亡率很高。

(2)急性型:病猪排软便或稀便,继而粪便中含有血液和血凝块,或含有咖啡色脱落黏膜组织碎片。

病猪食欲减退。

(3)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病猪下痢反复发生,病程为3-4周。

病猪进行性消瘦,贫血,生长迟滞。

2、猪痢疾的治疗方法0.05%痢菌净,每千克体重2-5毫克,肌肉注射,每日两次,连注3-4天;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每日2000单位,肌肉注射,每日两次,连用5-6天。

中草药疗法:白头翁16克,龙胆草13克,黄连10克,石榴皮10克,煎水灌服,每日一剂,连服4-5天。

3、猪痢疾的流行特点(1)在自然情况下,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均有易感性,1.5-4月龄猪较常见。

(2)病猪和康复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消化道为主要传播途径。

(3)当有降低猪体抵抗力的不利因素时可引起发病。

(4)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4、猪痢疾的实验室诊断(1)涂片镜检:取病猪新鲜粪便或大肠黏膜涂片,用姬姆萨、草酸铵结晶紫或复红液色,镜检。

高倍镜下每个视野见3个以上,具有3-4个弯曲的较大螺旋体,即可怀疑此病。

(2)分离培养:可采用过滤培养法和稀释培养法进行分离培养。

(3)致病力鉴定试验:动物感染试验:将待检菌株的新鲜培养物制成悬液,给10-12周龄仔猪灌服,连续2天,每日1次,每次灌服50毫升/头(0.5亿-1亿个/毫升)。

若猪在接种后30天以内,有一半下痢和产生肠道病变,即可证明具有致病力。

此外,还可用3-4周龄豚鼠或体重20克左右的小鼠,菌液浓度为5亿个/毫升,每次灌服1毫升。

猪结肠结扎试验:将预先饥饿48小时的10-12周龄仔猪,以常规法结扎其结肠,每段5-10厘米,间隔肠段为2厘米左右。

猪痢疾详细讲解

猪痢疾详细讲解
猪痢疾
(Swine dysentery)
1. 概述
猪痢疾曾称为血痢、黏液出血性下痢或弧菌性痢 疾,由致病性猪痢疾短螺旋体引起。
以黏液性或黏液出血性下痢为特征,大肠黏膜发死亡、生长率降低、并由此带 来治疗费用增加,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生长促进剂的应用受限,被掩盖的猪痢疾在 临床上的发生会逐渐暴露,因而猪痢疾的流行和 未来的发展趋势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
加强饲养管理和清洁卫生,实行全进全出。发病 猪群应全群淘汰,彻底消毒并空圈2~3个月。
药物防治:痢立清、痢菌净、林可霉素、新霉 素、泰乐菌素和泰妙菌素等。
猪痢疾短螺旋体菌体(显微镜暗视野检查所见)。
病原体分离和鉴定:是目前诊断本病较为可靠的 方法。常以直肠拭子采集大肠黏液或粪便样品进 行分离。
常用培养基为胰蛋白大豆琼脂(TSA),加入5~10%马或 牛血及壮观霉素400μg/ml或多粘菌素B 200μg/ml。放入以钯作 催化剂的厌氧容器内,抽去其中空气,灌入一个大气压的 80%H2和20%CO2混合气体,置38~42℃培养。培养基上出现 无菌落的β溶血区时,表示可能有猪痢疾短螺旋体生长。
严格厌氧,对培养基要求严格,但对氧有一定的 耐受性,在空气中10h内不会死亡。最适温度为 37~42℃。
猪痢疾短螺旋体
在电镜下可见细胞壁与外膜之间有7~9条轴丝。
3. 流行病学
不同年龄,品种的猪均有易感性,以7~12周龄猪 发生最多。
发生无季节性,流行过程缓慢。通常在引进新种, 或购进断奶猪以后引起暴发。
目前,世界主要养猪国家都非常重视该病。
一旦传入常不易根除。1978年美国引种时猪痢疾 传入我国,现已遍及大部分养猪地区。
我国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及中国进境动物 检疫规程将猪痢疾列为二类传染病,并规定对种 猪必须进行临床检查及实验室检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6/17
1
• 病原为猪痢疾密螺旋体,G+,有4~6个疏螺旋 弯曲,两端尖锐,成双雁展翅状
• 用胰酶消化的酪蛋白豆胨血液琼脂,以铊为催 化剂,在80% H2和20%的CO2中培养。
• 抵抗力不强,对一般消毒药、热、干燥敏感
2020/6/17
2
流行病学
• 多发于7-12周龄猪;发病率75%,病死 率5-25%不等;
2020/6/17
8
诊断
• 采样镜检,一个视野中见到3-4条螺旋体 • 玻板凝集试验; • 间接荧光技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0/6/17
9
防制
无病场:
• 1、自繁自养; • 2、加强管理和卫生消毒 有病场:
• 1、 全群淘汰,彻底消毒,空舍2-3个月。 • 2、 采用药物治疗,实行全进全出制,消毒

• 3、 治疗药物:林肯霉素(洁霉素),痢立
• 在猪群中流行缓慢,持续时间长。带菌 和排菌时间长,要消灭本病,费时、费 力、费钱。
• 病猪和带菌猪从粪便排菌,通过消化道 传染
2020/6/17
3
症状
• 开始为暴发型,无症状,突然死亡。 • 急性:以出血性腹泻为主,病程1周,死
亡居多。 • 亚急性和慢性:以粘液性下痢为主,常
带有坏死组织,病猪不安,后肢踢腹, 生长停滞,极度衰弱,病程 一个月左右 ,部分自愈,部分死亡。
清,痢菌净,广谱抗生素类。或用亚硒酸钠( 0.5%注射液,3-5ml/头大猪;0.1%注射液, 1ml/头小猪)
2020/6/17
10
2020/6/17
4
pdx:
粘性血痢
2020/6/17
5
病变
• 病变主要在大肠,回盲结合处可见明显 分界。肠粘膜充血、出血、水肿,内容 物含有多量的粘液、血液;亚急性、慢 性的病例,肠粘膜坏死,内容物含有坏 死组织碎片。
2020/6/17
6
pdx:
直肠充血,出血
2020/6/17
7
pdx:
结肠粘膜充血, 出血,粘膜坏死
猪痢疾
(Swine dysentery)
猪痢疾又称血痢、黑痢、粘液性出血下痢
或弧菌性痢疾,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 种危害严重的猪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严重 的粘液性 出血性下痢,粪便中混有大量粘液和 血液,传播缓慢流行期长。其病理特征为结肠 出现坏死 性炎症,大肠粘膜发生卡他性,出血 性及坏死性炎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