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红痢
猪梭菌性肠炎发病情况与常见预防防治措施

DOI:10.3969/j.issn.1003-1650.2024.03.030猪魏氏梭菌性肠炎,又称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通常称为仔猪红痢,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零星流行,流行于各省,近年来,该病发生有增多趋势。
本病是由于感染猪魏氏梭菌而发生的一种传染病,各年龄猪群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深秋和初冬为甚,初生至1周龄仔猪最容易感染该病,随日龄增长,猪发病率下降。
魏氏梭菌性肠炎并非常见疾病,但却是突发的疾病,起病时间短暂,有症状时不易治愈,死亡率较高,是危害养殖业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应该引起广大兽药技术人员及养殖户的高度重视。
一、魏氏梭菌概述魏氏梭菌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细菌,它可以通过土壤、河流、湖泊等环境进入人体,也可以通过污水和粪便进入人体。
养殖场是魏氏梭菌的主要传播区域,它的血清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A、C、D三种类型,其中A型感染占绝大多数。
魏氏梭菌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阳性大杆菌,可以成单存在或几个连接成一串似腊肠样,表面没有鞭毛而无法移动,在动物体和含有血清的培养基上均可形成荚膜。
直接从动物体中分离得到的魏氏梭菌大多是繁殖体,具有较强的代谢和活性,但是抵抗不良因素能力较弱,极易被害。
不良环境下收集到的魏氏梭菌,大多呈芽孢体形态,芽孢在菌体的中部,宽比菌体大,椭圆形,端头狭长中部宽大,似梭形而得名梭菌。
芽孢体具有抗外界不良因素,耐热,耐紫外线等特性,在干燥的环境下可以生存几个月,它可以在土壤里生存几年,毒力却没有减弱,对多种消毒剂均不灵敏。
二、发病机理猪感染魏氏梭菌后,致病菌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2种方式的。
第一类为毒素侵袭,魏氏梭菌经口入肠后,首先大量繁殖,繁殖过程中有大量代谢产物生成,这类产品主要是对人体有毒的毒素,能引起肠粘膜损害,使之增粗加厚,在病的中,后期发生脱落,减薄,甚至发生肠穿孔而诱发腹膜炎。
一些毒素也可以被吸收到血液中,随着血液流动到身体各处组织细胞,诱发器官功能衰退,甚至发生难以复原的器质性病变。
仔猪“三痢”鉴别诊断及预防措施

2 2 加强 疫 苗 的免疫 接种 工作 : 强疫 苗 的免疫 接 . 加
肛 门周围被粪便污染。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 。病久
者消瘦、 水 , 脱 生长 发 育受 阻 。剖检 可见 卡他 性肠 炎
收 稿 日期 : O 1一 l一1 2l O 7
种, 使仔猪获得坚强 的免疫力。免疫疫苗应在本地
区或 猪场 大肠 杆 菌 、 氏梭 菌血 清 型调查 的基 础上 , 魏 使 用 与本 地 区菌株 血清 型 一 致 的疫 苗 。 ( ) 防仔 1预 猪黄 痢 : 可对 妊娠 母猪 于 产前 6周 和 2周 进 行 2次
难 以根 除 , 除猪 和绵 羊 易 感 外 , 可 感 染 马 、 、 、 还 牛 鸡
兔 等 动物 。 13 2 主要 症 状 : 猪 偶 有 呕 吐 , .. 病 主要 以 排 红 色黏 液稀 粪为 特征 , 程为最 急 性或 急性 , 亡率 高 。剖 病 死
检 可 见腹 腔积 液呈 红 色 , 肠 出血 、 死 , 内容 物 空 坏 肠
季及 炎热 潮 湿 的夏季 多发 。
猪产 前 , 猪舍 应彻 底 清扫 、 毒 , 毒 时 可用 2 % 生 消 消 0
石灰 水或 2 %氢 氧化 钠溶 液 。
12 2 主要症 状 : 然 腹 泻 , 呕 吐 , 便 呈 乳 白、 .. 突 无 粪 灰 白或 黄 白色浆状 , 腥臭 味 , 温不 高 , 毛粗 乱 , 有 体 被
贵州 畜牧 兽 医
21 0 1年
第3 5卷
第 3期
・7・ 4
刘 臣智
( 贵州省清镇市卫城镇畜牧技 术推广站 , 贵州 清镇 )
中 图 分 类 号 : 88 2 S5.8Biblioteka 文 献 标 识 码 :B
仔猪红、黄、白痢的发病原因及防治

由 C型魏 氏梭 菌的外毒素 引起 3 l龄 以内仔猪 多发 的 E
肠道传染病 , 以排红 色粪便 及肠粘膜坏死为其特征 。本病 又 称猪梭菌性肠 炎 、 猪传染性坏死肠 炎。 仔猪感染后很快死亡 , 病程短 , 致死率 高 , 卫生条件不 良的猪场 和养 殖小区发病多 、
2 . 1 环境 中存在 病原 菌
哺乳仔猪因吮吸被病原 菌污染 了的母猪 乳头时 , 病原菌
者根据有 关理论知识和多年在实践工作 中的认识 和体 会 , 对 猪红 、 黄、 白痢疫病 的鉴别诊 断和 防治对策作粗浅的论述 。
1 病原及 临床特征
1 . 1 仔 猪 红 痢
进入仔 猪的消化道 。由于 哺乳仔猪 的消化 机能发育欠完善 , 胃腺分泌 胃酸的机能很 低 , 盐酸 缺乏 , 难 以抑制病 原菌 的繁 殖, 引发肠道卡他性炎症 , 而造成吸 收功能的障碍 。 2 . 2 哺乳母 猪突然换料
养
猪
仔猪红 、 黄、 白痢 的发病 原 因及 防治
王 庆 生
( 江苏省泰 兴市黄桥镇 畜牧兽 医站 。江苏 泰兴 2 2 5 4 1 1 】
摘
要: 猪 红、 黄、 白痢是仔猪 生产 中的常见病和 多发病 , 直接 影响猪 的生长发育 , 给养猪业带来经济损 失。该病 的发
病原 因较为复杂 , 防治仔猪红 、 黄、 白痢的生物菌苗 , 虽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 但往往 不尽理想。 因此研究合适 的治疗方 式是我们兽 医工作者需要探讨 的重要 的课题之一 。
区较为常见 。 1 . 3 仔猪 白痢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 引起 的肠道 传染病 , 又称迟发性 大肠
哺乳母 猪患病后 , 往往 引起 体温升高 , 造成 生理代谢紊 乱, 引起乳汁变性 , 致使仔 猪消化不 良, 早 发. f 生大肠杆 菌乘 虚 而入 , 大量繁殖 , 导致仔猪肠 道发生 卡他性炎症 病变而 出现
常见猪病防治--仔猪红痢

早期隔离
发现患病仔猪,及时隔 离,防止疾病扩散。
治疗措施
01
02
03
04
及时治疗
一旦发现仔猪患病,立即采取 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疗和
补充电解质等。
补充营养
患病期间,给仔猪提供高营养 饲料,提高抵抗力。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调整治疗 方案。
防止并发症
及时处理并发症,如脱水、酸 中毒等。
控制和消灭措施
01
疫情上报
发现疫情后,及时上报,采取有效 措施控制疫情。
紧急免疫接种
对健康猪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提 高群体免疫力。
03
02
扑杀病猪
对患病猪只进行扑杀,防止疾病扩 散。
加强监管
加强对养猪场的监管,防止疾病再 次发生。
04
05
仔猪红痢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规模化猪场的仔猪红痢爆发
总结词
常见猪病防治--仔猪红痢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仔猪红痢的概述 • 仔猪红痢的病因 • 仔猪红痢的诊断 • 仔猪红痢的防治 • 仔猪红痢的案例分析
01
仔猪红痢的概述
定义和特征
定义
仔猪红痢是一种由梭状芽胞杆菌 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1周龄以 内的哺乳仔猪。
特征
本病具有发病急、病程短、死亡 率高的特点,典型症状为肠道出 血和血性腹泻。
大型猪场,高发病率,经济损失严重
详细描述
某规模化猪场突然爆发仔猪红痢,短时间内大量仔猪感染,死亡率极高,给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案例二:一例仔猪红痢的诊断与治疗过程
总结词
及猪场,仔猪出现腹泻症状,兽医 及时进行诊断,确诊为仔猪红痢,并采取 针对性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了病情的发展 。
秋防仔猪红痢、黄痢、白痢

收 稿 日期 :2 l 一0 —31 o o 5
பைடு நூலகம்
有出血 泡 ;胰脏有 出血点 和粟粒样 白色结节 ;胸腺点状 出 血、 肿大 。病 死鸡胸腔 、 腹腔积有 黄白色混浊液或红色血水 。
腺胃粘膜潮红 、 胃与肌 胃交界处 出血 , 腺 肠道粘膜 、 肠系膜、
输 卯 管粘 膜 有 点 状 或斑 状 出 血 。
收稿 日期 :2 l ~o 一2 00 l o
3 1 病症 .
病初仔猪 体温 、精 神 、食欲 均接 近正常 ,但拉
白 色 、灰 白 色 的 稀 粪 ,粪 便 恶 臭 ,随 后 腹 泻 、食 欲 消 失 、脱 水 、眼 凹 陷 ,最 后 虚 脱 死 亡 。 3 2 防 治 方 法 ( ) 意 栏 圈 、用 具 、食 料 及 母 猪 奶 头 的 . 1注
1 仔 猪 红痢
猪 产后2 h内全 窝 口服抗菌 素类药物进行预 防。( ) 4 2 每头每
次肌 肉注 射 氯 霉 素 1 mL, 日 2 , 用 4 。 ( ) 头每 次 每 次 连 d 3每 肌 肉注 射 黄 连 素 液 3 mL, 日 3 , 用 5 。 ( ) 白头 翁 每 次 连 d 4 用 6 、龙胆 草 3 黄连 2 g g g研 为 细 末 ,用 米 汤调 成 糊 状 ,涂 布
日 2次 ,连 用 2 d。 ~3
12 防 治 方 法 ( ) 发病 的 猪 群 中 ,对 怀 孕 母 猪 于 产 前 . 1在
3 仔 猪 白 痢
3d和产 后 1d 0 5 各肌 肉注射 C型魏 梭菌菌苗 1mL, O 能使母 猪
产 生 较 高 的 免 疫 力 , 仔 猪保 护 力 可 达 1 0 ( ) 圈要 打 对 0% 2产 扫 干净 、严格 消 毒 ,仔 猪 未 吃 奶 前 用 0 1 高 锰 酸 钾 溶液 擦 .% 洗母猪乳头 , 以减 少 感 染 发病 。 ( ) 刚 出 生 的 仔 猪 采取 药 3对 物 预 防性 治 疗 , 1 土 霉 素 、 环 索 、 霉 素 或 呋 喃 唑 酮 等 。 5 1服 四 链
仔猪黄、白、红痢

仔猪黄、白、红痢秋末临近,气温逐渐下降,让人头疼的产房腹泻问题逐渐凸显,本文摘自教科书整理出产房常见的仔猪拉稀的三种类型,简单、全面的概括出发病机理,原因,应对措施,希望对养殖户有一定帮助。
仔猪黄痢(一)综述又称初生仔猪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特征为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稀粪和迅速脱水。
大肠杆菌抗原复杂,有O、H、K三种抗原;血清型多,有几千种;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
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取决于它在小肠粘附、定植、增殖的能力和它产生毒素的能力,粘附因子或纤毛决定细菌定植的能力,一旦发生细菌定植,就会因毒素的产生而导致腹泻,最重要的粘附因子是F4(K88ab、K88ac)、F5(K99)、F6(987P)。
发病日龄早,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发病急、症状明显、死亡率高。
无季节性,但寒冷时发病率较高,产房潮湿,卫生条件不好时发病率更高,一个猪场一旦发病很难根除。
主要是消化道感染,带菌母猪为主要传染源。
(二)临床症状水样稀粪,黄色或灰黄色,内含凝乳小片和小气泡。
病猪口渴,吃乳减少,脱水、消瘦、昏迷、衰竭。
(三)病理肠粘膜充血、水肿,甚至脱落。
肠壁变薄,松弛,充气,尤以十二指肠最为重要,肠内容物呈黄色,有时混有血液。
心、肝、肾有变性,重者有出血点或凝固性坏死。
(四)预防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管理;加强新生仔猪的护理。
药物预防(初生后12小时内口服敏感抗菌素)。
微生物制剂预防(如促菌生、调菌生、乳康生、康大宝等通过调节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从而抑制大肠杆菌)。
(五)治疗对仔猪黄白痢的治疗应采取抗菌、止泻、助消化和补液等综合措施。
抗菌:安普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氟苯尼考、阿莫西林等。
止泻:鞣酸蛋白。
助消化吸收:食母生、小苏打、胃蛋白酶等。
补液:口服葡萄糖生理盐水及多维。
葡萄糖生理盐水的配方:1000ml水中加葡萄糖20克,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
仔猪红痢和仔猪黄痢的诊断与治疗

仔猪红痢和仔猪黄痢的诊断与治疗作者:邓喜平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05期1. 仔猪红痢的诊断仔猪红痢的病因主要是C型产气荚膜梭菌,也称作C型魏氏梭菌,是一种能够在一周内导致仔猪死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仔猪红痢的临床特征表现是肠坏死、血性下痢,有较高的病死率,其病程也比较短,是对仔猪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种传染病。
C型产气荚膜梭菌以芽孢的形式生存在动物体外,抵抗环境的能力比较强。
仔猪红痢的症状:在仔猪刚刚出生后的5到6个小时内发病,在发病的当天或者第二天就会死亡。
一小部分仔猪在刚出生时没有明显的仔猪红痢症状,精神情况还可以,并且吃奶也正常,不过在短时间内就停止吃奶,出现精神沉郁,在没有发生腹泻的情况下就突然死亡,这是最为急性的一种表现。
一些仔猪的病情稍微长一些,在患上仔猪红痢后的症状主要是不吃奶、腹泻、行走不稳、四肢无力、极为怕冷、委顿,并且其排除的粪便散发着恶臭味,其形状是气泡般的红色糊状,后躯会被沾污。
患病以后,仔猪一般会在一天到两天的时间里死亡,这时的体温达到了40摄氏度~49摄氏度。
仔猪红痢的病理变化: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发现其腹腔中有比较多红黄色的积液,小肠壁特别是空肠呈现深红色,正常肠段和病变肠段有比较明显的界限,将肠管剪开后可以看到液状的红色内容物,且混合有小气泡。
其肠粘膜有出血现象,肿胀潮红,并且肠粘膜位置附带麸皮样的坏死性假膜,呈现灰黄色,特别是肠系膜、充血肠浆膜、坏死性肠段的浆膜下等位置有不同数量的小气泡。
肠系膜淋巴呈现红色并且出现肿大,其他脏器没有异常问题。
仔猪红痢的实验室诊断:用有明显病变的内容物进行涂片,用革兰氏染之后进行镜检,可以发现存在很多有一致形态的革兰氏阳性的魏氏梭菌,有整齐的菌端,短链或两链,单个,有一些的形态是芽孢。
2. 仔猪红痢的防治措施在预防和治疗仔猪红痢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有:(1)彻底清扫发病猪舍的全部产床,并对其进行消毒。
另外,要换上柔软、清洁的干草,在清洗和消毒母猪乳房和用具的时候,可以使用5%的金星消毒液,从而有效阻断传播的途径。
猪四大腹泻病你知多少

猪易购,中国唯一的生猪交易平台。
/(一)细菌性腹泻1.仔猪红痢:仔猪红痢病由C型魏氏梭菌产生的毒素所引起。
主要发生于出生3日龄以内的仔猪,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患猪以排血红色痢便和肠黏膜坏死为特征。
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排血红色痢便,有的病猪粪便中含有坏死组织碎片和小气泡,恶臭。
多数病例呈急性发生,患猪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
最急性病例1~2天死亡,急性病例5—7天死亡,少数慢性病例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
剖检病死猪可见肠腔内充满血样的内容物,肠黏膜充血、出血、易脱落,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鲜红肿胀。
2.仔猪黄痢:仔猪黄痢病的病原体为大肠杆菌,主要发生于出生1周龄以内的仔猪,以出生1~3日龄的仔猪最为常见,该病以夏季较为多发,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口渴,迅速消瘦,排黄色或黄白色糊状粪便,粪便中含有乳凝物小块,腥臭。
严重病例者患猪肛门松驰,排粪失禁,玷污尾部、会阴和后腿部,肛门呈红色或紫红色。
剖检病死猪可见肠道膨胀,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空肠,回肠次之,结肠较轻。
3.仔猪白痢:仔猪白痢病由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
气候剧变,阴雨潮湿,母猪乳汁不足、乳汁过浓或过稠等均可引起该病的发生。
该病多发生于7—30日龄的仔猪,以7~14日龄的仔猪最常见且发病较为严重,1月龄以上的仔猪较少发生,病程一般2—7天,病猪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或糊状的腥臭粪便为特征。
病猪拱背,被毛粗乱,肛门周围粘满粪便。
剖检病死猪可见结肠内容物呈浆状、糊状或油膏状,呈乳白色或灰白色,部分粘附于黏膜上,不易完全剥离,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
4.猪痢疾:猪痢疾由肠道内猪密螺旋体与肠道内厌氧菌相互作用而发病。
多发生于7—12周龄的仔猪。
病猪发病初期体温达40—41℃,排黄色或灰色软便,不久减食,后期粪便呈水样,常混有血液、粘液和黏膜,随之粪便呈油脂样或胶胨状。
病猪拱背吊腹,迅速消瘦,食欲减退,渴欲增加,最后患猪因脱水衰竭而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绒毛产气荚膜梭菌,革兰氏染色
防 治
1.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 对产房、猪舍、环境、 母猪乳头进行经常性的消毒工作。 怀孕母猪注射C型魏氏梭菌菌苗 对 第1、2胎怀孕母猪,于临产前1个月、 半个月各注射1次,剂量5~10ml。对3胎 以上的母猪于产前半个月注射1次,剂 量3~5ml。
仔猪预防 仔猪出生后肌肉注射抗 猪红痢血清,3ml/kg体重,可获得充 分保护;也可用抗生素对刚出生仔猪 立即口服, 2~3次/d。 2.治疗 用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治疗仔猪。 母猪料中以250g/T添加杆菌肽。 用杀孢子消毒剂(氯制剂、福尔马 林、戊二醛)进行消毒。 全进全出-用2%氢氧化钠清洗。
(1)在肝片肉汤中培养时,发育非 常迅速,约5~6h后即变混浊,并产生大 量气体。 (2)牛奶培养基中培养8~10h就发生 暴裂发酵现象(因产酸也产气)。 (3)在葡萄糖血琼脂平板中培养, 可形成中央隆起、椭圆或圆盘状的湿润 大菌落,菌落表面有放射状条纹,初期 为灰色,与空气接触后变成浅绿色,菌 落周围形成双层溶血环。
小肠粘膜出血、坏死
小肠粘膜出血、坏死
3.亚急性型 坏死性假膜。
以坏死性炎症为
主,肠管变厚、易碎,粘膜上形成 4.慢性型 肠外观正常,肠粘
膜有线状坏死区。
此外,心外膜、肾皮质、脾边
缘及膀胱有出血点。
诊 断
1.现场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病 变可作出初步诊断。 2.实验室诊断 (1)细菌学检查 涂片镜检和分离鉴定。 (2)肠内毒素检查 取肠内容物、稀释、 离心,用上清液静脉注射18~22g小白鼠, 证明有无毒素存在;或用抗毒素中和上清 液,再接种小白鼠,以证明其毒型。
七、猪梭菌性肠炎
(Clostridial Enteritis of Piglets)
猪梭菌性肠炎亦称仔猪红痢, 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新生仔猪的 肠毒血症。主要表现为出血性下痢、 肠坏死,病程短,病死率高。主要 发生于3日龄以内仔猪。
病 原
C型魏氏梭菌(产气荚膜校菌) 1.形态结构 为革兰氏阳性、有 荚膜、不运动的厌氧大杆菌。芽胞 呈卵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 2.培养特性 属厌氧菌,在各种 普通培养基上都能生长。
死性伪膜;在粘膜下层,肠肌层及
肠系膜淋巴结见有气泡。
急性产气荚膜梭菌,出血性肠炎
仔猪红痢 小肠出血性炎症
急性产气荚膜梭菌 肠系膜气肿
产气荚膜梭菌型粘膜下气肿
注 出产 意 血气 与 性荚 球 肠膜 虫 炎梭 病 菌 的 , 鉴 小 别 肠 诊 纤 断 维 素 性 和
产气荚膜梭菌,示粘膜表面 伪膜的形成
பைடு நூலகம்
病理变化
1.最急性型 表现出血性肠炎:肠
壁外观呈深红色,两端界限明显,整
个病变肠段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弥漫性
出血,肠腔内充满含血的液体,空肠
壁含有气泡,肠系膜淋巴结鲜红色。
2.急性型
出血性病变不严重,
以坏死性肠炎为主:肠壁变厚,失
去弹性,肠粘膜呈灰色或黄色坏死,
内容物中有被血液着染的坏死性组
织碎片,大部分绒毛脱落,形成坏
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高死亡率 仔猪脱水,沾满红色或黑色粪便
3.亚急性型 呈持续性腹泻,病初 排出黄色软粪,以后变成液状,内含坏 死组织碎片,类似“米粥”状;病猪精 神和食欲尚好,极度消瘦和脱水,于 5~7d死亡。 4.慢性型 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达 7d以上,粪便呈灰黄色糊状;病猪机灵 活泼,消瘦,生长停滞,于数周后死亡 或淘汰。
3.致病力
可产生致死性的α 、
β 毒素,毒力很强。 4.抵抗力 形成芽胞后,对外界环
境抵抗力强,80℃15~30min,100℃ 几分钟才能杀死。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主要侵害l~3日龄仔猪, 1周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 2.传染源 本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 存在于人畜肠道、土壤、下水道和尘埃中, 特别是发病猪群母猪肠道中。 3.传播途径 病菌随粪便排出,污染 哺乳母猪的乳头及垫料,经消化道感染。
症
状
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4种类型。 1.最急性型 仔猪排血便(后躯沾满血 样粪便);病猪虚弱,无力,不愿走动,迅 速进入频死期,生后第1d发病,当天或第2d 就死亡;少数猪无血痢,便昏倒、死亡。 2.急性型 整个病程中排出含有灰色组 织碎片的红褐色液状稀粪;病猪消瘦、虚弱, 病程常维持2d,一般在第3d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