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民族团结教材简介与教学建议(高中民族团结教材编写组)
民族团结的书籍简介

民族团结的书籍简介《民族团结》是一本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主题的书籍。
它探讨了民族团结的概念、意义和实践,并提供了一些案例和经验来证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该书的第一部分介绍了民族团结的概念和意义。
它解释了民族团结指的是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团结和互助关系。
民族团结是一个国家繁荣和稳定的基础,它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
此外,民族团结还可以加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国际形象。
在第二部分中,该书详细介绍了民族团结的实践。
它列举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如中国的民族团结政策和巴基斯坦的民族团结运动。
这些案例展示了民族团结政策和运动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同时,该书还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方法,如教育、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来促进民族团结。
第三部分是该书的重点,它讨论了民族团结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这一部分指出了一些可能威胁民族团结的因素,如民族主义、种族歧视和经济不平等。
然后,它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如加强法律保护、推动公平分配和提高公众意识,来应对这些挑战。
该书总结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价值。
它强调了民族团结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
同时,它呼吁每个人都要为民族团结做出贡献,促进民族团结的建设。
《民族团结》这本书以其全面而深入的探讨,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的机会。
它不仅帮助人们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还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方法来促进民族团结的实践。
这本书是一部值得阅读的著作,对于政治学、社会学和文化研究领域的学者和学生,以及对民族团结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一本宝贵的参考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民族团结的概念和意义,并为促进民族团结做出自己的贡献。
高中民族团结教材简介与教学建议(高中民族团结教材编写组)

2、努力将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及研究性学习打通。 教材给学生提供探究活动的主题、资料、活动线索和 方法指导;探究问题是真实的,结论是开放的。
3、努力将学校内的德育课程和历史、地理、美术、音 乐等相关课程打通;将学校教育资源与社会教育资源 打通。
4、努力将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打通,省教研室建立了 与教材相配套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网站,为教学 提供帮助。
2、中华民族人口、疆域变迁的特点及其影响人口增 长的主要因素。
3、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汉 族与少数民族交错杂居”,认识这一特点对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专题二、和合天下 民族兴旺
三、高中民族团结教材重难点简析
第二专题:和合天下,民族兴旺 1、中国各民族间的政治联系方式多种多样,这对
高中民族团结教材简介与教学 建议(高中民族团结教材编写组
)
一、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
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民委办公厅 关于印发《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民(宗)委(厅、局), 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民(宗)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 局、民宗局: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 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 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做好民族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和加强 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现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 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教育公开课系列:民族团结的教学框架

教育公开课系列:民族团结的教学框架引言民族团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教育作为培养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公开课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关于民族团结的教学框架,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贯彻民族团结的理念。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基本情况,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2.1 我国的多民族基本情况1. 民族的定义与分类2. 我国的主要民族及其分布特点3. 民族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1. 民族团结与国家稳定的关系2. 民族团结与民族发展的关系3. 民族团结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2.3 民族文化与民族团结1. 各民族文化特点及其价值2. 文化交流与民族团结的关系3. 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意义2.4 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1. 学生应具备的民族团结素养2. 学生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3. 学生如何为民族团结作出贡献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族团结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其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实践意义。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民族团结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民族团结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互动情况。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民族团结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及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4. 实践活动报告:了解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民族团结的践行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关于民族团结的基本理论、案例及实践活动指导。
2. 课件:用于辅助讲解民族团结的相关内容。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民族团结是指各个民族之间相互理解、尊重、包容、和谐共处的一种状态。
在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团结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民族团结的教育课程也显得尤为重要。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民族团结观念和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增强民族融合意识,提高跨民族交往与合作能力。
该课程的实施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阶段。
在小学阶段,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不同民族的兴趣和好奇心。
比如,在地理课上,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探索不同民族分布的地理特点;在语文课上,可以讲述不同民族的民间故事和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兴趣。
在中学阶段,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程或者社团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比如,可以开设民族文化研究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习俗;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民族的文化。
在大学阶段,可以开设民族团结教育的专业课程,培养专业人才。
通过系统的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民族关系的理论知识、政策法规以及跨民族交往与合作的技巧。
同时,大学也可以举办民族团结主题的讲座和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分享经验和观点,促进学生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
除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也是培养学生民族团结观念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让他们深入到不同民族的社区、学校、企业等地,与当地民众进行交流和互动,增进了解和友谊。
学校还可以与家长和社区共同合作,共同营造民族团结的教育氛围。
可以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和亲子活动,提高家长对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视和参与度。
同时,学校也可以与社区合作,开展各种社区活动,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往。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观念和能力至关重要。
《中华民族大团结》高质量教案(详尽版)

《中华民族大团结》高质量教案(详尽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1. 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介绍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包括语言、服饰、饮食、建筑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介绍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包括语言、服饰、饮食、建筑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2.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介绍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价值观,如尊老敬老、孝道、礼仪等,通过故事和实例引导学生研究和传承这些传统价值观。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介绍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价值观,如尊老敬老、孝道、礼仪等,通过故事和实例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这些传统价值观。
3. 中华民族的历史:讲述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中华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追求民族独立、发展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中华民族的历史:讲述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中华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追求民族独立、发展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4. 中华民族的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项目,让学生体验团结的力量,学会与他人合作、互助和分享。
中华民族的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项目,让学生体验团结的力量,学会与他人合作、互助和分享。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述和解读教材内容,向学生传授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优秀传统。
讲授法:通过讲述和解读教材内容,向学生传授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优秀传统。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高中语文部编版民族团结的课文

高中语文部编版民族团结的课文一、引言1.1 介绍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课程,其中的文学作品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文化熏陶的重要载体。
民族团结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直是中文课程中重要的主题之一。
1.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和族裙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睦相处的良好状态。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
二、高中语文部编版的民族团结课文介绍2.1 课文的选取高中语文部编版的民族团结课文涵盖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既有经典名著中的民族团结题材,也有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对民族团结问题的探讨,内容丰富多样。
2.2 课文的特点该课文既包含文学性强的散文、小说等文体,也包含议论文、报告文等文体,不同的文体展现了民族团结主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民族团结的内涵和意义。
三、民族团结课文的教学价值分析3.1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民族团结课文,可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对民族的自豪感,形成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3.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民族团结课文涵盖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和相通之处,有助于学生树立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意识。
3.3 提升学生的价值观通过民族团结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形成崇尚和平、包容、和睦的良好情感态度和人生观价值观,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四、民族团结课文的教学策略4.1 多角度阅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阅读和理解,比如文学表现形式、文化背景、作者意图等,有助于学生对民族团结主题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4.2 对比分析教师可以选取不同的民族团结课文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团结表现形式,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宽广的国际视野。
4.3 学生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组织学生进行民族团结话题的讨论和交流,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形成自己的观点。
高中民族团结教材简介与教学建议(高中民族团结教材编写组)

专题五、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
专题五、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
专题五、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
三、高中民族团结教材重难点简析
第五专题: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 1、当今世界存在的主要民族问题、特点及 其原因。 2、我国的民族政策的根本宗旨、基本内容 及其优越性 3、宗教与民族的关系,我国的宗教状况、 宗教政策及其重要意义。
专题二、和合天下 民族兴旺
三、高中民族团结教材重难点简析
第二专题:和合天下,民族兴旺 1、中国各民族间的政治联系方式多种多样,这对 中华民族团结、加强经济、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 意义。 2、中国各民族间的经济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我 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3、中国各民族都具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同时又具 有相互包容的文化共性,这是中华文化具有强大 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专题一、源远流长 中华一家
专题一、源远流长 中华一家
三、高中民族团结教材重难点简析
第一专题:中华民族的起源 1、中华民族起源于五大民族集团,不能将华夏民族 等同于中华民族。中国的疆域和版图是各民族共 同开发的。独具特色的民族和谐、民族团结的思 想为国家统一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中华民族人口、疆域变迁的特点及其影响人口增 长的主要因素。 3、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汉 族与少数民族交错杂居”,认识这一特点对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专题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三、高中民族团结教材重难点简析
第六专题: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在中华民族 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展表 现。 3、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新要求,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为振兴 中华贡献力量。
四、对高中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学建议 1、充分认识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重 要意义。 2、准确把握高中阶段民族团结教育的教 学目标。 3、坚持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4、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国民族团结教育资 源,努力提高课程实施的教学质量。
高中政治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与教材解读

现阶段民族问题的 家民族政策
特点及其原因;世 的优越性,
界各国多民族国家 坚定中华民
进退兴衰的历史和 族伟大复兴
现状
的信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可编辑ppt
10
可编辑ppt
11
本教材以民族政策常识教育为主要内 容,以民族团结作为教育的主线。
本教材由三部分组成,即前言、目录 和课目。在前言里,阐明本册教材的 主要特点、内容以及要达到的教育目 标;目录起到对教材整体框架的提示 作用;本教材共有八个课目,每个课 目介绍一项民族政策。
可编辑ppt
17
每一课目的内容组 成划分为六个部分:
探究与体验:结合学生个人 的生活经验,设置一些相关 栏目或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主 动探究、体验该主题的相应 内容。
可编辑ppt
18
每一课目的内容组 成划分为六个部分:
讨论与分享:设置相关活动 供学生讨论和分析,并分享 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共同形 成 “ 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 家统一、反对分裂 ” 的基本 意识。
建议每课目教授3个学时,每个学 期完成2个课目。
可编辑ppt
21
可编辑ppt
22
本教材以民族理论常识为主要 内容,以民族团结作为教学的 主线,划分为民族、民族问题、 中国的民族与民族问题、中国 民族问题的解决,4个主题模 块(单元),共包含8个具体 课目。
可编辑ppt
23
本教材由四大部分组成,即前 言、目录、单元和课目。
可编辑ppt
19
每一课目的内容组 成划分为六个部分:
实践园地:根据学生的年龄 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设置 相应的实践活动,使民族团 结的思想和意识拓展到学生 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之中。
可编辑p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三、高中民团结教材重难点简析
第六专题: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在中华民族 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展表 现。 3、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新要求,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为振兴 中华贡献力量。
四、对高中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学建议 1、充分认识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重 要意义。 2、准确把握高中阶段民族团结教育的教 学目标。 3、坚持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4、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国民族团结教育资 源,努力提高课程实施的教学质量。
高中民族团结教材 内容简介及教学建议
江苏省高中民族团结教材编写组
一、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 二、教材基本特点及结构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简析 四、使用教材的教学建议
一、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
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民委办公厅 关于印发《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民(宗)委(厅、局), 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民(宗)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 局、民宗局: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 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 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做好民族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和加强 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现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 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民族理论常识》第一单元 民族
江苏人民出版社《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全册 教材的基本结构
专题一.源远流长 中华一家 专题二.和合天下 民族兴旺 专题三.团结统一 共同发展 专题四.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 专题五.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 专题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二、民族团结教材的基本结构 ---高中教材的主要特点
4、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民族团结教育资源。
一要,加强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关于民族团结教
学内容。
二要,积极开发民族团结教育的四种教育资源: 1、社会资源:博物馆、纪念馆、民族乡、民族校 等; 2、自然资源:民族景观、绘画手工、音乐歌舞体 育等 3、文本资源:图书、报纸、杂志、照片、图表等; 4、音像资源:电影、电视、录像、VCD、磁带等。
专题四、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
专题四、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
三、高中民族团结教材重难点简析
第四专题: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 1、民族的含义(广义与狭义)及其基本特 征,民族与种族、氏族、国家的关系。 2、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新中国民族 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的表现及其原因。 3、毛泽东关于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理论和 政策,新时期中国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
3、坚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体进行民 族团结教学活动
① 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收集、整理、展 示、交流民族团结教育方面的“社会资源”、“自 然资源”、“文本资源”、“音像资源”; ②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制作、歌舞表演、 体育活动及与民族学校参观互访、结对帮学等活动,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体验和实践民族团结。 ③通过参观互访、结对帮学或者网络平台等多 种方式,努力建构非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学校、 学生的经常联系,增强友谊,让民族团结成为学生 的一种生活内容、一项生活方式。
《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规定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标准
内 容 标 准 民 ①学习和掌握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具备一 族 定的理论素养; 理 ②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演变、现状和特点,了解我国现阶 论 段民族问题的特点及其原因,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 常 族观; 识 ③初步了解世界各国多民族国家进退兴衰的历史和现状 教 ,在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优越 育 性,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江苏人民版民族团结教材 每个专题的内部结构
1、每个专题内设三个课题;每个课题内设计三个探究 活动,其中第一个是探究范例,另两个是让学生自 主探究。 2、每个探究范例,教材是按“明确目标、设计活动、 收集资料、思考问题”等步骤设计,有资料有提示。 3、两个自主探究活动,教材只是设计若干问题,需要 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4、教材各专题之间、课题之间、探究活动之间相互联 系,以知识为素材、以问题为载体的内容体系和逻 辑结构。
教育部与国家民委 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基本要求
国家教民厅[2009]5号文件即:“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 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的通知”中指出: 1、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性质:是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列 入地方课程实施的重要专项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组 成部分。 2、在普通高中一、二年级按规定的课时开设《民族 理论常识》课程;高中阶段的普通高中每学年保证 8-10个学时的教学活动时间, 3、将各阶段民族团结教育全国统编教材的教学内容 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 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
苏教基〔2010〕26号文件
2010年 8月17日,省教育厅省民委联合发出“关于 在全省中小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通知” 从2010年秋学期开学起,民族团结教育列入我省中 小学地方课程,实行统一建设和管理。小学和初中阶段 每学年要保证10-12个学时的教学活动时间,普通高中每 学年保证8-10个学时左右(共18个学时,1 个学分)的 教学活动时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每学年保证12-14个学 时的教学活动时间。 从2011年起,将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内容纳入小学阶 段考查和中考、高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中职毕 业考试范围,且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同 时,各中小学要把学生参加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情况纳入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册或学生成长记录册。
专题一、源远流长 中华一家
专题一、源远流长 中华一家
三、高中民族团结教材重难点简析
第一专题:中华民族的起源 1、中华民族起源于五大民族集团,不能将华夏民族 等同于中华民族。中国的疆域和版图是各民族共 同开发的。独具特色的民族和谐、民族团结的思 想为国家统一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中华民族人口、疆域变迁的特点及其影响人口增 长的主要因素。 3、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汉 族与少数民族交错杂居”,认识这一特点对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衷心祝愿各位老师在高中民族 团结教育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 效果!为国家民族团结做出贡献! 再见!
1、努力探索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民族团结教育的 新方式,使《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教材成为学生回归 生活、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活动资源和导航者。 2、努力将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及研究性学习打通。 教材给学生提供探究活动的主题、资料、活动线索和 方法指导;探究问题是真实的,结论是开放的。 3、努力将学校内的德育课程和历史、地理、美术、音 乐等相关课程打通;将学校教育资源与社会教育资源 打通。 4、努力将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打通,省教研室建立了 与教材相配套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网站,为教学 提供帮助。
二、民族团结教材的基本特点及结构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民族理论常识》教材的基本结构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民族理论常识》教材的基本结构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民族理论常识》第一单元 民族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民族理论常识》第一单元 民族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民族理论常识》第一单元 民族
专题三、团结统一
共同发展
三、高中民族团结教材重难点简析
第三专题:团结统一 共同发展 1、西藏自古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新中国建立以来西藏发生的 历史巨变及其原因。 2、联系新疆的民族风情和宗教特点,认识 我国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维护民族 和谐关系的重要意义。 3、我国政府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权利的 措施及其重要意义。
2、准确把握高中阶段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学目标。
2011年省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 关于民族团结教育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试卷内容比例: 1、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 约30% 。 2、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 约25% 。 3、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约30% 。 4、时事政治和民族团结教育:约15% 。 二、考试内容: 4.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高中全一册) 或民族理论常识(高中全一册) 三、测试要求: 1、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A 2、认识中国共产党和我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B 3、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C 江苏省高考思想政治学科考试说明也在考虑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的相关考点。
专题五、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
专题五、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
专题五、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
三、高中民族团结教材重难点简析
第五专题: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 1、当今世界存在的主要民族问题、特点及 其原因。 2、我国的民族政策的根本宗旨、基本内容 及其优越性。 3、宗教与民族的关系,我国的宗教状况、 宗教政策及其重要意义。
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厅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一、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
《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规定了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不同内容
1、小学中年级为“民族知识启蒙教育” 2、小学高年级为“民族常识教育” 3、初中年级为“民族政策常识教育” 4、高中年级为“民族理论常识教育”
专题二、和合天下 民族兴旺
三、高中民族团结教材重难点简析
第二专题:和合天下,民族兴旺 1、中国各民族间的政治联系方式多种多样,这对 中华民族团结、加强经济、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 意义。 2、中国各民族间的经济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我 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3、中国各民族都具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同时又具 有相互包容的文化共性,这是中华文化具有强大 生命力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