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素快速检测方法

合集下载

中国药典内毒素检测方法

中国药典内毒素检测方法

中国药典内毒素检测方法中国药典(Chinese Pharmacopoeia,简称CP)是一个权威的药物品质标准,旨在保证药品的质量和疗效。

其中,内毒素检测是药品质量控制中至关重要的一项。

内毒素(endotoxin)是一类存在于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大分子,主要由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简称LPS)组成。

由于其高度的生物活性和毒性,即使在极低的浓度下,内毒素也会引起严重的炎症反应,并且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内毒素在制药过程中的检测至关重要,以保证药品安全有效。

中国药典对内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两种:--细菌毒力试验和--内毒素检测试剂盒。

下面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细菌毒力试验(Bacterial Endotoxin Test,简称BE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内毒素检测的生物学试验方法。

该方法通过使用内毒素敏感的动物(如大鼠、兔子)或细胞(如兔子巨噬细胞)来评估药品中内毒素的含量。

基本原理是将待测样品与内毒素灵敏的试验物质相结合,例如兔子血清或巨噬细胞。

观察试验物质受损情况或动物的致死率,以确定样品中内毒素的含量。

然而,细菌毒力试验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此种方法需要较长的试验时间,从准备试剂到完成试验需要数小时至数天的时间。

其次,需要大量动物或细胞,并会导致动物和细胞的伤害和死亡。

另外,试验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依赖于实验人员的判断和操作技巧。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CP中还提供了内毒素检测试剂盒的使用。

内毒素检测试剂盒(Endotoxin Test Kit)是用于内毒素检测的一种新技术。

它基于内毒素与其相应检测试剂的特异性相互作用,通过测量试剂与内毒素结合的程度来确定内毒素的含量。

内毒素检测试剂盒主要分为凝胶凝聚试剂盒和光学试剂盒两种类型。

凝胶凝聚试剂盒通常使用蛤蜊凝素(Limulus Amebocyte Lysate,简称LAL)作为试剂。

LAL是一种从马兼性翻腹壳(horseshoe crab)的血细胞中提取的蛋白质,对内毒素具有高度敏感性。

中国药典第二部分细菌内毒素检验方法

中国药典第二部分细菌内毒素检验方法

中国药典第二部分细菌内毒素检验方法
中国药典第二部分对细菌内毒素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细菌内毒素的生物学活性测定:采用小鼠、兔等动物模型,通过观察动物的反应和生存情况来评价细菌内毒素的生物学活性。

2. 免疫学方法:利用抗体与内毒素结合反应,通过免疫沉淀、凝胶免疫扩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分析等方法来定量或定性检测细菌内毒素。

3. 生理检验:通过动物模型中的生理变化来判断细菌内毒素的存在与活性。

比如利用皮肤红斑反应、大鼠血压升高、家兔体温升高等指标。

4. 生化检验:采用染色反应、化学方法、酶活测定等手段来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存在与活性。

比如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凝集、沉淀、免疫层析等实验。

以上这些方法都是中国药典第二部分中针对细菌内毒素的常用检验方法。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细菌内毒素类型和浓度范围,综合运用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细菌内毒素是一种细菌产生的有毒物质,它对人体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及时准确地检测细菌内毒素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首先,常用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之一是生物学法。

这种方法利用动物(如小鼠、大鼠)或细胞培养物进行毒性试验,通过观察动物或细胞的生理、生化反应来判断细菌内毒素的毒性。

生物学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能够检测到极微量的毒素,但缺点是操作复杂、耗时长、成本高,且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其次,化学法也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化学试剂与细菌内毒素发生特异性反应,通过观察颜色、光度等变化来判断毒素的存在和含量。

化学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结果可视化,但缺点是灵敏度相对较低,不能检测到极微量的毒素。

另外,免疫学法也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抗体与细菌内毒素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通过免疫学方法(如免疫层析、免疫电泳)来检测毒素的存在和含量。

免疫学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缺点是操作复杂、耗时长,且需要专门的实验设备和试剂。

最后,分子生物学法也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技术,通过检测细菌内毒素基因或蛋白来判断毒素的存在和含量。

分子生物学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但缺点是需要专门的实验设备和试剂,且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

综上所述,针对细菌内毒素的检测,生物学法、化学法、免疫学法和分子生物学法都各有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有所帮助,也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够有更多更准确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出现,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食品中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方法

食品中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方法

分析检测T logy科技食品中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方法□ 北京维德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供稿北京维德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德维康”)是一家专注于食品中有害化合物(农兽药、微生物、重金属、非法添加物等)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动物疫病快速诊断技术研究及相关产品开发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北京市专利示范单位。

维德维康作为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的产业化基地,与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权威机构共建合作平台,结合自身雄厚的科研力量,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重点产品和创新工艺,拥有食品安全检测抗原抗体资源近千种,供应检测试剂及设备千余种。

真菌毒素的危害真菌毒素是由产毒真菌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产生有毒代谢的产物,广泛存在于粮油食品和饲料中,是自然发生的最危险的食品污染物之一。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全球每年约有25%的农产品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每年粮食及食品损失达到10亿吨。

在我国,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同样不容乐观。

根据国家粮食局不完全统计,每年真菌毒素污染造成的粮食损失累计约3100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6.2%,相当于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5个省(自治区)全年粮食产量的总和。

而粮油产品真菌毒素污染导致的应急抢救和医疗、善后抚恤、畜禽因病死亡、病畜销毁处理等间接损失更大。

可以说,我国农产品中真菌毒素污染严重,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与动物的健康。

现已查明自然界存在的真菌毒素有200多种,按真菌毒素的重要性及危害依次排列为: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玉米赤霉烯酮。

真菌毒素具有两种毒性,一是致DNA损伤,严重者可致癌;二是细胞毒性,有破坏质膜和细胞酶的作用。

对整个食品产业链而言,真菌毒素是一种“看不见的威胁”,能引起急、慢性中毒,损害肝脏、肾脏、神经组织、造血组织等,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黄曲霉毒素快速检测卡使用方法

黄曲霉毒素快速检测卡使用方法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中产毒菌株所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最主要的4种分别为:B1、B2、G1、G2。

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急性毒性,也有明显的慢性毒性及强致癌性。

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其中受污染最严重的是花生、棉籽、玉米及其制品;其次是稻米、小麦、大麦、高粱、芝麻、茶叶等。

【检测原理】该试剂盒采用免疫竞争法分析原理结合胶体金标记技术进行检测。

【检测范围】酱油检测限为5ppb花生、玉米、小麦、大米、茶叶、饲料检测限为10ppb食用油检检测限为10ppb【产品组成】名称数量名称数量黄曲霉毒素B1卡10条样品稀释液11瓶样品稀释液21瓶乙酸乙酯1瓶15ml离心管2只2ml离心管10只一次性手套3只滴管10支说明书1份【检测步骤】1、酱油检测:取100ul酱油加入配套的2ml离心管中,加400ul稀释液1,摇匀. 取出试纸,开封后平放在桌面,用滴管向试纸孔缓慢而准确地逐滴加入3滴检测液。

5~10分钟判断结果,半小时后的结果判读无效。

2、花生、玉米、小麦、大米、茶叶、饲料等检测⑴. 取5g以上有代表性的粉碎后的谷物样品(过20目筛),准确称取0.5g均匀粉碎试样,加入到配套的15ml离心管中。

⑵.向离心管中准确加入纯净水和乙酸乙酯各2mL,将瓶塞盖紧密封,用力振荡5分钟,4000rpm离心1分钟(备注:如实验室没有大离心机设备,可以用小离心管取1.5ml上清液,用小离心机离心)。

⑶.用吸管取0.6mL上清液到小玻璃杯中,吹干滤液,然后用0.3ml体积稀释液1复溶杯底固体。

此溶解液即为检测液.⑷.取出试纸,开封后平放在桌面,用滴管向试纸孔缓慢而准确地逐滴加入3滴检测液。

⑸.5~10分钟判断结果,半小时后的结果判读无效。

取1ml待测食用油样品于2ml离心管中,加入1ml样品稀释液2,振荡5min,取上清液100ul,加100ul 样品稀释液1稀释,加样检测。

5~10分钟判断结果,半小时后的结果判读无效。

食品中的生物毒素检测方法

食品中的生物毒素检测方法

食品中的生物毒素检测方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安全也越来越重视。

食品中的生物毒素是一种产生于微生物发酵、代谢时所释放的有害物质,它在食品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大众的身体健康。

因此,对食品中的生物毒素进行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食品中的生物毒素以及常用的检测方法。

食品中的生物毒素食品中的生物毒素主要有两种:显性毒素和隐性毒素。

显性毒素是微生物在食品中直接产生的,如霉菌毒素、细菌毒素等。

隐性毒素则是由于食品中的微生物所产生的酶类物质,通过食品自身的生化反应而形成的,如亚硝酸盐、硝酸盐、黄曲霉毒素、沙门氏菌毒素等。

其中,黄曲霉毒素是十分常见的生物毒素。

主要产生于玉米、花生和棉籽等富含淀粉的农产品中。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化学性质稳定而易存储的毒素,人体长期吃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品会引发肝癌、肝硬化等疾病。

检测方法常用的生物毒素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1.化学检测法化学检测法是利用化学分析方法的原理来检测生物毒素的方法。

该方法对于黄曲霉毒素和亚硝酸盐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

测试过程相对简单,可以直接对样品进行检测。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只能检测出含量较高的物质、对样品的预处理要求较高等。

因此,在实际检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化学检测法。

2.免疫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是通过特定的抗体与待检样品中的目标物质结合,再利用特定的检测物质测定结合物的数量或强度,从而检测生物毒素的方法。

该方法对于毒素的选择性较高,且测试结果可靠。

但免疫学检测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毒素需要使用不同的试剂盒、耗时较长、研究和制备抗体需要相对较长时间等。

3.生物学检测法生物学检测法是利用生物学方法来检测目标物质的方法。

该方法对于某些生物毒素检测效果较好,如对于五种肠道病原菌毒素的检测。

该方法的操作简单,只需要加入特定诱导剂和特殊培养基即可实现对细菌毒素的检测。

但同时该方法也存在着对于样品的预处理等问题。

综上所述,食品中的生物毒素对于人的健康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国标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国标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国标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国标是指按照中国国家标准制定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目前,中国国家标准中规定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这两种方法都是目前应用较广泛且效果较好的检测方法。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方法,能够同时检测多种黄曲霉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B1、B2、G1、G2等。

该方法通过液相色谱分离,再通过质谱联用技术进行鉴定和定量,具有高精确度和准确性。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将黄曲霉毒素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然后通过酶标记的二抗或底物发生染色反应来检测黄曲霉毒素的存在。

该方法速度快、操作简便,适用于快速筛查和初步定量。

需要强调的是,具体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国标可能会因地区和标准的变化而有所差异,建议使用时查阅当地的相关标准或咨询专业机构进行确定。

食品中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方法

食品中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方法

残留 限量
免疫化学分 析方 法, 是 利用抗 原和 体 按不同的步骤 与酶标板表面的抗原反
目前 世界上有1 0 0 多个国家或地区 抗体 的特 异性 反应 为基 础建 立起 来 的 应。 用洗涤的方法使酶标板 上形成 的抗
已经制定了 食品和饲料中 真菌毒素的限量 特异 性高 、 灵敏 度 高、 成 本低 . 对 操作 原一 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 最 后结
直 是制 约真 菌毒 素与人 类疾 病研 究 进 亲和 柱 ( 1 mmu n o a 素典型检测方 c h r o ma t o g r a p h y I A C ) 、 法包括 : 高 效液相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毛细 管 电泳法 、 液质联 用法等 。 随着科 技 的进 步. 也衍生 出了其他 各种检 测方 化 学 发 光 免 疫 分 析
具 有灵敏 精确 的优 点 , 但普遍 存在 着
维德维康真菌毒素检测解决方案
e . 倒掉板孔中液体 在每孔加入洗涤
以黄曲霉毒素M1 为例介绍维德维康 工作液 充分洗涤4 次;
f 倒 掉 板 孔 中液体 将 酶标 板 倒 置 于
成本 昂贵 操作 繁琐、 人员要求高 耗 费 食品中真菌毒素解决方案 :
s t r l P . 1 C A

也 称L a t e r a l —
f I O W C O I I O i d aI g OI d —
主要检 测方法
b a s e d i m mu n o a s s a y


食 品中真菌毒素含量的检测方法~ 称胶 体金 试 纸条 ) 、 免疫
订了 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 , 在一定程度上
L i n k e d I m mu n o s o r b e n t As s a 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毒鱼类
鱼类毒素简介
中毒原因:胆汁中含有组胺、胆盐 及氧化物。
鱼胆中毒主要是胆汁毒素严重损伤 肝、肾,造成肝脏变性坏死和肾小 管损害。脑细胞、心血管与神经系 统亦有改变。
肝毒鱼类
鱼类毒素简介
原因:维生素A中毒。
症状:初期为胃肠道症状,以后有 皮肤症状,如鳞状脱皮,自口唇周 围及鼻部开始,逐渐蔓及四肢和躯 干,重者毛发脱落。此外,还有结 膜充血、剧烈头痛等症状。
(此时味最美)
河豚毒素的毒性
(1)机制:抑制神经细胞膜的Na+离子 通道,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肌肉麻痹。
(2)潜伏期:10min~3h,一般为 30~60min。
唇、舌、手指逐渐变得麻痹,进而加重, 恶心、呕吐;随后说话困难,运动失调, 血压、体温下降;最后呼吸衰竭而死。
二.河豚毒素的毒性
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区 2.外形:
身体浑圆,头胸部大,腹尾部小,背上有鲜艳的斑纹 或色彩,体表无鳞,口腔内有明显的2对门牙。
河豚鱼
身体浑圆,头胸 部大,腹尾部小
河豚毒素的分布
(1)毒素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卵巢、鱼卵、肝脏、肾脏、眼睛、皮肤、
血液,肌肉中含量低。
(2)河豚毒素含量依季节而变: 春夏季:毒性最强 冬季:卵巢、鱼卵中毒素浓度最高
第二节 真菌毒素及其检测方法
真菌毒素概述
由真菌产生的具有毒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污染农 作物、食品及饲料等植物性产品。
已发现300种真菌毒素,具有代表性的有黄曲霉毒素, 赫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麦角生物碱等。
真菌毒素中毒症及其特点
定义
人、畜禽食用被真菌毒素污染的食品或饲料 后发生的中毒现象,称真菌毒素中毒症,包括肝 脏毒性、肾脏毒性、神经毒性等。
来源 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代谢产物,
实际上指是一组化学成分相似的毒素。
分布 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谷
物理化性质
一般特性:几乎无色,相对分子质量312346,熔点为268-269℃。
易溶于油、甲醇、丙酮和氯仿等有机溶剂。 pH9-10的强碱溶液中分解迅速。 紫外线对低浓度黄曲霉毒素有一定的破坏性。
✓ 大米、其他食用油
≤10
✓ 其它粮食、豆类、发酵食品
≤5
✓ 婴儿代乳品
不得检出
赭曲霉毒素
真菌毒素
由多种生长在霉变粮食(玉米、 小麦、大米、燕麦等)、花生、 蔬菜、水果和饲料中的青霉属和 曲霉属的一些种产生的毒素。
赭曲霉毒素
真菌毒素
该类毒素包括7种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包 括赭曲霉素A、B、C、D等,其中以赭曲 霉素A毒性最大。
麻痹性毒素中毒症状
主要为神经性症状,包括唇舌麻木感、皮 肤刺痛、晕眩、言语困难、四肢末端灼热 感等。严重者可能会因呼吸困难、呼吸衰 竭而致死。
常见于淡菜、哈利、扇贝等双壳贝类。
贝类毒素简介
腹泻性贝类毒素
误食会产生以腹泻为主要特征的中毒效应。 腹泻性贝毒常见于淡菜、牡蛎、日月贝等
贝类。
贝类毒素简介
贝类毒素的分类
麻痹性贝类毒素(PSP) 腹泻性贝类毒素(DSP) 神经性贝类毒素(NSP) 健忘性贝类毒素(ASP)
贝毒危害具有突发性和广泛性,且毒性大,反应快、 无适应解毒剂
麻痹性毒素(PSP)
病原藻:主要来自海洋中的单细胞甲藻, 其所产生的毒素为巨蚌毒素。
石房哈毒素(STX) 新石房哈毒素(neo-STX) 膝沟藻毒素(GTX)
✓ 急性中毒症状主要表现在呕吐、厌食、发热、 黄疸和腹水等肝炎症状。
✓ “三致”(致突变、致癌、致畸形)危害性。 ✓ 对人及动物的肝脏组织有很强的毒害作用,严
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
食品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允许残留标准
允许残留量(ug/kg)
✓ 玉米、花生仁、花生油
≤20
✓ 玉米及花生仁制品(按原料折算)≤20
特点
✓ 中毒与某些食物有联系 ✓ 有季节性和地区性 ✓ 对真菌毒素不能产生抗体,也不能免疫
粮食中主要真菌毒素
➢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 AFT) ➢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Deoxynivlenol,
DON) ➢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N(F-2))
黄曲霉毒素(AFT)
第三章 毒素快速检测方法
第一节 自然产生的毒素 第二节 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
第一节 自然产生的毒素
贝类毒素简介
贝类生物体通过食物链,将有毒藻类产生的毒素在体内 累积放大,转化为有机毒素,这类毒素统称为贝类毒素。
常见的有毒贝类主要由哈类、螺类、鲍类,毒素一般积 存于贝类的肝脏、消化腺体、中肠腺等内脏器官。
(3) LD50(小鼠,经口)为8.7μg/kg
毒性比氰化钠强1000倍
从一只中等体型河豚中提取的白色粉沫—— 一片阿斯匹林的1/10大小就可以毒死30个人。
青皮红肉鱼
鱼类毒素简介
海产鱼类中的青皮红肉鱼(如青专 鱼、金枪鱼、沙丁鱼、秋刀鱼等) 腐败后形成组胺,引起组胺食物中 毒。
预防的方法是贮存加工中保证鱼的 新鲜,防止组胺产生。
神经性贝类毒素
危害范围较小。 活性成分为短裸甲藻毒素A,B,半短
裸甲藻毒素。
贝类毒素简介
神经性贝类毒素
中毒症状:主要为消化系统不适症状, 包括反胃、呕吐、下痢及腹痛,并伴 随着畏寒、头痛、发热等,症状至多 持续2-3天。一般并不会造成死亡, 其愈后良好。
贝类毒素简介
健忘性贝类毒素
病原藻:为菱形藻科中的拟菱形藻属 和菱形藻中硅藻的某些种,毒素以软 骨藻酸(DA)为主。
健忘性贝类毒素
中毒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神 经系统症状则约48小时内出现,主要症状为 记忆丧失、心律不齐、半身麻痹等;严重者 则会产生痉挛及昏迷;老年且出现严重神经 症状患者易导致死亡,死亡率约2%。
鱼类毒素简介
河豚毒素
苏轼:“拼死吃河豚”
一.河豚毒素的分布 1.河豚鱼全球200多种,我国70多种,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素产毒条件
产毒微生物 ✓ 黄曲霉:60-94%菌株产毒 ✓ 寄生曲霉:产毒菌株可达100%
产毒条件 ✓ 菌体形成孢子 ✓ 温度范围12-42℃,最适产毒温度33℃ ✓ 粮食水分为18.5%。
黄曲霉毒素危害
✓ 强烈的致癌物质,能使得人体或动物的免疫功 能丧失,诱导畸形、癌症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