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导读
《史记》名篇导读整理(精选)

《史记》名篇导读整理(精选)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主持创作,是我
国古代史学史地著作的经典之一。
以下是我精选的几篇名篇:
1. 《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列传》叙述了楚汉之争时期淮阴侯韩信的传奇故事,《淮阴侯列传》不仅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人的传奇,更通过侯选、李
斯等人物的描写,反映出当时历史大背景下的人性、斗争和胜负。
2. 《平准书》
汉武帝时期,大将军霍去病告老还乡,写了一篇名为《平准书》的奏章,表达自己的政见和忠诚。
这封奏章精炼有力,文采斐然,
被誉为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3. 《报任安书》
司马迁被贬徙至广陵的时候,写了一封《报任安书》安慰自己
的妻子并自我慰藉,这封书精美文辞,既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关切
之情,也表现了他永不屈服的精神风貌。
4. 《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写在《史记》前面的序言,既是对历
史学的自我审视,更是对历史写作的高度自省。
在自序中,司马迁
不仅阐述了他对史学的理解和分析,更表达了他对史书撰写的苦衷
和诉求,展现了其对历史写作的指导思想和野心抱负。
以上仅为部分选篇,希望大家阅读《史记》中更多精彩的篇章,汲取历史智慧,不断拓展自我认识。
司马迁其人其事和《史记》

司马迁其人其事和《史记》导读:【总览文本】司马迁和《史记》,凡接触过中学语文教材的师生,谁不知道?传统语文教材多选有《史记》的经典篇目,高考文言文阅读也常从《史记》中取材。
然而对于大多数师生来说,真正比较深刻的认识了解司马迁,比较全面的学习探究《史记》,恐怕得从苏教版选修教材《选读》,当然得从《太史公自序》起始。
因为《太史公自序》是《史记》全书的纲领,也是该选修教材的总起,是我们整体上认识司马迁了解《史记》的开始。
然而,司马迁不把《自序》置于卷首,而是将其放在七十列传之末,为什么?清人金圣叹说:“此篇,于《史记》为序,于太史公,便是自己的列传”。
金圣叹之言,为我们解读《太史公自序》打开了门。
作为自序,作者阐述了创作《史记》的背景、目的,交代了创造《史记》的经过,介绍了《史记》的主要内容,并对《史记》作出了评价。
《史记》创作背景有两个方面:一是司马迁少年“诵古文”和青年壮游的经历,为其创作打下了基础;二是父亲临终前嘱托,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时代的召唤,继任太史令后的机遇与责任。
司马迁又通过与壶遂的对话,阐述了创作《史记》的目的:效法孔子作《春秋》,“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为天下仪表”,借史的形式来发表自己的“一家之言”。
创作《史记》的前期经过在阐述创作背景时作了交代:接受父亲临终嘱托,继任太史令后开始“䌷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即缀集资料。
真正的创作是遭李陵祸后忍辱写《史记》,这在司马迁《报任安书》(见苏教版必修)中也作了深情叙述。
《史记》的内容,即《史记》的规模与体例,在自序的最后两段作了具体的说明。
司马迁在说明创作《史记》的目的时,以自信的口吻表示,要以论载史实的方式“绍明世”“继《春秋》”,同时又高度评价《春秋》一书,实际上是对《史记》所作的自我评价,提醒世人注意《史记》的作用。
可以说,读懂了“序”,也就基本上了解了《史记》一书。
其实,司马迁是按照“传”的体例来写“自序”的。
从“传”的角度去读“自序”,便可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司马迁其人。
《史记》十表导读ppt课件

(二)前人对表的态度
❖ 自从司马迁创立“表”这种史体之后,对“表”的评价有两 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可以刘知几为代表,认为《史 记》所创立的表“无用”——“夫以表为文,用述时事,施 彼谱历,容或可取;载诸史传,未见其宜。何则?《易》以 六爻穷变化,经以一字成褒贬,传包五始,《诗》含六义, 故知文尚简要,语恶烦芜,何必欵曲重沓,方称周备。观马 迁《史记》则不然。夫天子有本纪,诸侯有世家,公卿已下 有列传,至于祖孙昭穆、年月职官,各在其篇,具有其说, 用相考核,居然可知。而重列之以表,成其烦费,岂非谬乎! 且表次在篇第,编诸卷轴,得之不为益,失之不为损。用使 读者莫不先看本纪,越至世家,表在乎其间,缄而不视,语 其无用,可胜道哉!”(《史通》卷三);
第三章
《史记》十表导读
1
一.十表概说
❖ (一)前人对表的认识 ❖ 《史记》的表共有十篇,可分两类。一类是
大事年表,“年经事纬,纵横互订”。另一 类是人物的年表,一些传不胜传的人物,就 以表载之。史表的创制,是《史记》体例的 一大特点。 表当然有表格,但不仅仅只有表 格,在表格之前有序。 《史记》的表其实是 一种文体。
3
❖ 牛运震曰:“史之有年表,犹《地理志》之有图经, 族谱之有世系也,昔人推之,以为史家之本源冠冕。 盖事繁变众,则年月必不能详;世积人多,则传载 必不能备。年表者,所以较年月于列眉,画事迹于 指掌,而补纪传书志所不及也”(《史记评注》卷 三)……概而言之,“表”以时间为线索,直观、 系统、简明地表述历史事件,可与纪、传、书、志 等史体参照互补。
7
二、十表的内容
❖ 具体篇名见下:
❖ ——史记卷十三 ——史记卷十四 ——史记卷十五 ——史记卷十六 ——史记卷十七
三代世表 第一 十二诸侯年表 第二 六国年表 第三 秦楚之际月表 第四 汉兴以来诸侯年表 第五
《史记故事》导读课教学设计

|文|禹学丰【设计意图】《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位列“二十四史”之首。
教材中有三篇课文选自《史记》:《西门豹治邺》《将相和》《田忌赛马》。
因此,选择《史记故事》做导读课例便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牵手教材,拓宽学生阅读的需求;二是希望学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感受中华经典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三是高年级学生应开始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逐步丰富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
而故事最能吸引和打动小学生,用《史记故事》作为突破口,在阅读一个个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故事中,学生会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爱上经典阅读。
【教学目标】1.通过介绍《史记》,读《史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通过《史记故事》导读课,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这部史学著作,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阅读《史记故事》,铺垫历史知识,丰盈学生知识系统。
【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牵手教材1.竞猜成语,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玩一个“看图猜成语”的游戏。
(课件依次出示成语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立木为信、指鹿为马、图穷匕见的相关图片,生竞猜,并简要介绍相关故事。
)(出示12个其他成语:完璧归赵、价值连城、怒发冲冠、霸王别姬、毛遂自荐、约法三章、鸟尽弓藏、刎颈之交、围魏救赵、背水一战、韦编三绝、胯下之辱。
)这些成语,大家熟悉吗?谁能说说你知道的成语故事?这一个个成语的背后,那可都是一个个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的故事。
2.牵手教材,出示教材中三篇选自《史记》的课文。
这些课文,大家熟悉吗?谁来简单介绍一下。
(结合学生回答,课件依次出现表格的第1~3列。
)(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3.总结过渡。
成语故事也好,我们学过的这三篇课文也罢,这些都出自同样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史记》。
【设计意图:成语竞猜,能迅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牵手教材,从学生熟悉的课文入题,能迅速拉近学生与《史记》这部伟大史书的情感距离。
】二、追本溯源,触摸《史记》在介绍这部伟大的著作之前,先通过一个短视频了解一下中华文明的起源,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部伟大的史书。
《史记》十表导读课件

1
汉官八表
描绘了汉代官员的等级和职务,能够了解古代官员的等级、职务以及晋升制度。
2
盐铁铸币法表
展示了盐、铁和货币的生产及分配过程,此表可以使我们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经济、工 业和财政等方面的情况。
3
丞相列传
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故事,生动地描述了三位杰出的政治家,包括《史记》中最著名的 刘邦,此表是《史记》中最为引人入胜的部分之一。
《史记》十表导读PPT课 件
欢迎大家来到关于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历史文献之一《史记》十表的导读课件。 通过本课件,您将了解到这些表格的作者、历史和意》十表:概述
《史记》十表,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 它以十个表格的形式,概括了中国丰富的历史信息。每张表都包含着 与中国历史相关的重要数据和事实。这些表格是古代中国最为精彩和最具影响力的历史文献之一,还是研究 古代中国的重要指南。
结论
《史记》十表是中国历史文献中最具代表性、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对后代的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起到了非常 积极的推动作用。
值得继承的历史文化
美妙的文学艺术品
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史记》十表中记录了数千年来 中国历史的许多精彩、珍贵的信 息,它是中国历史学的珍贵宝藏, 值得我们继承。
每张表格的写作风格都非常精细, 特别是在中国文字艺术上,有着 非常高的欣赏价值。
《史记》十表中传递出的古代中 国社会、人类学和经济等方面的 文化内涵,是世所罕见的。
表格的历史和意义
《史记》十表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作为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许多重要事件, 如人物的生卒年等。此外,它也帮助了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情况。
反映思想观念的转变
十个表格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和社 会状况,还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如何随 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史记》

【经典概述】
• 一、司马迁生平及思想 • 二、《史记》之内容与体例 • 三、《史记》之成就与贡献 • 四、《史记》之注本与入门必读
“史记”之名
• 高步瀛《〈史记举要〉序》: • “史记”者,古史之通名也。司马迁所作,但称《太史 公书》,亦称《太史公记》,不称“史记”。……以 “史记”称《太史公书》,殆起后汉之末年,魏以后因 之,遂以古史之通名,为一家史之专名矣。 • 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 《史记》之名,非迁书原名也。……“史记”之名,盖 起于魏、晋间,实“太史公记”之省称耳。
2、简评
• 其一,歌颂游侠急人之难、舍己为人的品格,批判汉朝 上流社会的世态炎凉、卑鄙自私; • 其二,歌颂游侠“捍文网”,有批判汉武帝的专制统治 及其严刑酷法的意义; • 其三,批判了公孙弘等舞文弄法杀害游侠的罪行,有揭 露儒者的伪善、抨击汉武帝独尊儒术政策的意义。
【评论导读】
• 1、作者简介 • 2、选文简介
史官世家
• 《史记· 太史公自序》: • 司马氏世典周史……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 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 • 《通典· 职官八》【《通志》】: • 汉武置太史公,以司马谈为之,位在丞相上,天下计书, 先上太史,副上丞相。谈卒,其子迁嗣之。迁死後,宣 帝以其官为令,行太史公文书而已。
青年时代的三次游历
• (1)二十壮游之旅 • (2)奉使西巡之旅 • (3)泰山封禅之旅
受父遗命
• 《史记· 太史公自序》: •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前110年),而太史公留滞周 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 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 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 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 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 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史记》导读

《史记》导读一、创作意图: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二、名称及内容:(一)名称:《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二)内容: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
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本纪”:用编年方式叙述历代君主或实际统治者的政迹,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其中记载先秦历史的五篇,依次是五帝,夏,殷,周,秦;记载秦汉历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西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如孔子、陈胜等人物的传记;“列传”: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表”:用表格形式分项列出各历史时期的大事,是全书叙事的补充和联络;“书”: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三、体例:史书体例,主要有六种:(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
首创于南宋的袁枢。
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
如《战国策》。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书目导读

馆藏中国古代经典书目导读前言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精神财富。
经典是人类精神宝库中最灿烂的组成部分,它们凝聚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思考,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应错过的精神驿站。
世代中国人通过经典阅读而汲取了多方面的营养,传承了中华文化,创造了新的生活经验。
阅读经典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从而为走向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典阅读在今天仍然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保持民族自信的一条有效途径。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浩如烟海,不能一一赘述。
这里精选了几部有代表性、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作品,通过“必读理由”、“作者简介”、“内容提要”、“名家汇评”、“延伸阅读”等栏目帮助读者多角度解读经典,为深入阅读提供指导。
使读者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文化熏陶。
馆藏中国古代经典书目1.《周易》——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索书号:B22/120 馆藏:社科书库2.《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索书号:I222.2/19 馆藏:文学书库3.《尚书》——纪言述事之祖。
索书号:B22/9 馆藏:社科书库4.《春秋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左丘明索书号:K225/57 馆藏:社科书库5.《国语》——我国现存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春秋)左丘明索书号:K225/52 馆藏:社科书库6.《战国策》——我国第一部记录策士谋臣言行的专集。
(西汉)刘向索书号:K231/22 馆藏:社科书库7.《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春秋)孙武索书号:E892/11 馆藏:社科书库8.《论语》——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作品。
索书号:B222/171 馆藏:社科书库9.《孟子》——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
(战国)孟轲索书号:B22/121 馆藏:社科书库10.《荀子》——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和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