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T 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执行,信息系统助力于静脉治疗标准化管理,昆明市儿童医院案例

合集下载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卫生部.05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卫生部.05

WS/T433-2013之答禄夫天创作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纵规范1 范围本尺度规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纵的要求。

本尺度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纵的医护人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成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含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静脉治疗 infusion therapy将各种药物(包含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含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经常使用工具包含: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辅助装置等。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含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在执行医疗、护理操纵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坚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革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随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示,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卫生部2014.05.01执行)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卫生部2014.05.01执行)

IS/T 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护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213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WS/T 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静脉治疗 infusion therapy将齐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常用工具包括: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皆、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辅助装置等。

3.2中心静脉导管 central venous catheter经锁卄卜•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宜管置笛.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耸。

3.3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撷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3.4输液港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介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3.5无菌技术 aseptic technique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3.6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虑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匕)、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WS/T 433-2013国家卫生行业标准解读
护理部
连胜利
制定行业标准的意义
编制背景
制定全国统一的、具体的、专业化的行业标准将 有助于: • 规范护理人员技术操作 • 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 • 减少并发症,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减少医疗机构的法律纠纷 来源:卫生部行业标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编
基本要求
操作程序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基本原则 操作前评估 穿刺 应用 静脉导管的维护 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 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更换 导管的拔除
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
6.1.2 穿刺针、导管、注射器、输液(血)器、及输
导管的拔除
6.8 导管的拔除
6.8.1 外周静脉留置针应72h~96h更换一次。
6.8.2 应监测静脉导管穿刺部位,并根据患者病情、导管
类型、留置时间、并发症等因素进行评估,尽早拔 除。 6.8.3 PICC留置时间不宜超过1年或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 6.8.4 静脉导管拔除后应检查导管的完整性,PICC、CVC、 PORT还应保持穿刺点24h密闭性。
制说明
编制背景
权威:全国11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3名静脉治疗
和护理质量管理专家组成编制组。 科学严谨:严格按照专家会议法为主、结合现 场调研及函询的方法学进行编撰工作;历时一 年余,查阅、参考了大量文献和专业书籍。
符合国情:对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近60所
二、三级医院进行相关调研。 经过10余次的讨论、修改,形成本标准。
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
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卫生部.05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卫生部.05

WS/T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巧操纵规范1 规模本尺度划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巧操纵的请求.本尺度实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巧操纵的医护人员.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运用是必不成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实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含所有的修正单)实用于本文件.GBZ/T 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3 术语和界说下列术语和界说实用于本文件静脉治疗 infusion therapy将各类药物(包含血液成品)以及血液,经由过程静脉注入血液轮回的治疗办法,包含静脉打针.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经常运用对象包含:打针器.输液(血)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间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间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帮助装配等.中间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间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经由过程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配,包含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打针座.无菌技巧aseptic technique在履行医疗.护理操纵进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巧.导管相干性血流沾染 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铲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消失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随发烧(>38℃).寒颤或低血压等沾染表示,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白的沾染源.试验室微生物学检讨显示:外周静脉血造就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造就出雷同种类.雷同药敏成果的致病菌.药物渗出 infiltration静脉输液进程中,非腐化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四周组织.药物外渗 extravasation静脉输液进程中,腐化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四周组织.药物外溢 spill在药物设置装备摆设及运用进程中,药物不测溢出吐露于情形中,如皮肤概况.台面.地面等.4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实用于本文件CVC:中间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间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N:肠外养分(parenteral nutrition)PORT: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PVC: 外周静脉导管(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5 根本请求5.1 静脉药物的设置装备摆设和运用应在干净的情形中完成.5.2 实行静脉治疗护理技巧操纵的医务人员应为注册护士.医师和村庄大夫,并应按期进行静脉治疗所必须的专业常识及技巧培训.5.3 PICC置管操纵应由经由PICC专业常识与技巧培训.考察及格且有5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操纵者完成.5.4 应对患者和照料者进行静脉治疗.导管运用及保护等相干常识的教导.6 操纵程序6.1 基起源基础则6.1.1 所有操纵应履行查对轨制并对患者进行两种以上的身份辨认,讯问过敏史.6.1.2 穿刺针.导管.打针器.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配等应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运用的医疗器具不该反复运用.6.1.3 易产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吐露的高危病区宜选用一次性安然型打针和输液装配6.1.4 静脉打针.静脉输液.静脉输血及静脉导管穿刺和保护应遵守无菌技巧操纵原则.6.1.5 操纵前后应履行WS/T 313划定,不该以戴手套代替手卫生.6.1.6 置入PVC时宜运用干净手套,置入PICC时宜遵守最大无菌樊篱原则.6.1.7 PICC穿刺以及PICC.CVC.PORT保护时,宜运用专用护理包.6.1.8 穿刺及保护时应选择及格的皮肤消毒剂,宜选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溶液(年纪<2个月的婴儿慎用).有用碘浓度不低于0.5%的碘伏或2%碘酊溶液和75%酒精.6.1.9 消毒时应以穿刺点为中间用力擦拭,至少消毒两遍或遵守消毒剂运用解释书,待天然湿润后方可穿刺.6.1.10 置管部位不该运用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不宜在穿刺部位运用抗菌油膏.6.2 操纵前评估6.2.1 评估患者的年纪.病情.过敏史.静脉治疗计划.药物性质等,选择适合的输注门路和静脉治疗对象.6.2.2 评估穿刺部位皮肤情形和静脉前提,在知足治疗须要的情形下,尽量选择较细.较短的导管.6.2.3 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宜用于短期或单次给药,腐化性药物不该运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6.2.4 外周静脉留置针宜用于短期静脉输液治疗,不宜用于腐化性药物等中断性静脉输注.6.2.5 PICC宜用于中长期静脉治疗,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该用于高压打针泵打针造影剂和血液动力学监测(耐高压导管除外).6.2.6 CVC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血液动力学的监测,不该用于高压打针泵打针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6.2.7 PORT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该运用高压打针泵打针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6.3 穿刺6.3.1 PVC穿刺6.3.1.1 包含一次性静脉输液及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6.3.1.2 PVC穿刺应按以下步调进行:a)取舒适体位,解释解释穿刺目标及留意事项;b)选择穿刺静脉,皮肤消毒;c)穿刺点上方扎止血带,绷紧皮肤穿刺进针,见回血后可再次进入少许;d)如为外周静脉留置针则固定针芯,送外衣管入静脉,退出针芯,松止血带;e)选择透明或纱布类无菌敷料固定穿刺针,敷料外应注明日期.操纵者签名.6.3.1.3 PVC穿刺时应留意以下事项:a)宜选择上肢静脉作为穿刺部位,避开静脉瓣.关节部位以及有疤痕.炎症.硬结等处的静脉;b)成年人不宜选择下肢静脉进行穿刺;c)小儿不宜首选头皮静脉;d)接收乳房根治术和腋下淋凑趣清扫术的患者应选健侧肢体进行穿刺,有血栓史和血管手术史的静脉不该进行置管;e)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穿刺处的皮肤消毒规模直径应≥5cm,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处的皮肤消毒规模直径应≥8cm,应待消毒液天然湿润后再进行穿刺;f)应告诉患者穿刺部位消失肿胀.痛苦悲伤等平常不合时,实时告诉医务人员.6.3.2 PICC穿刺6.3.2.1 PICC穿刺按以下步调进行:a)查对确认置管医嘱,检讨相干化验陈述;b)确认已签订置管知情赞成书;c)取舒适体位,测量置管侧的臂围和预置管长度,手臂外展与躯干成45°~90°,对患者须要合营的动作进行指点;d)以穿刺点为中间消毒皮肤,直径≥20cm,铺巾.树立最大化无菌樊篱;e)用心理盐水预冲导管,检讨导管完全性;f)在穿刺点上方扎止血带,按须要进行穿刺点局部浸润麻醉,实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下降角度进针少许,固定针芯,送入外衣管,退出针芯,将导管平均迟缓送入至预测量的刻度;g)抽回血,确认导管位于静脉内,冲封管后应选择透明或纱布类无菌敷料固定导管,敷料外应注明日期.操纵者签名;h)经由过程X线片肯定导管尖端地位;i)应记载穿刺静脉.穿刺时光.导管刻度.导管尖端地位等,测量双侧上臂臂围并与置管前对比.6.3.2.2 PICC穿刺时应留意以下事项:a)接收乳房根治术或腋下淋凑趣清扫的术侧肢体.锁骨下淋凑趣肿大或有肿块侧.装配起搏器侧不宜进行同侧置管,患有上腔静脉榨取分解征的患者不宜进行置管;b)宜选择肘部或上臂静脉作为穿刺部位,避开肘窝.沾染及有毁伤的部位;新生儿还可选择下肢静脉.头部静脉和颈部静脉;c)有血栓史.血管手术史的静脉不该进行置管;放疗部位不宜进行置管.6.4 运用6.4.1 静脉打针6.4.1.1 应依据药物及病情选择恰当推注速度.6.4.1.2 打针进程中,应留意患者的用药反响.6.4.1.3 推注刺激性.腐化性药物进程中,应留意不雅察回血情形,确保导管在静脉管腔内.6.4.2 静脉输液6.4.2.1 应依据药物及病情调节滴速.6.4.2.2 输液进程中,应准时巡查,不雅察患者有无输液反响,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渗出等表示.6.4.2.3 输入刺激性.腐化性药物进程中,应留意不雅察回血情形,确保导管在静脉内.6.4.3 PN6.4.3.1 宜由经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层流室或超净台内进行配制.6.4.3.2 配好的PN标签上应注明科室.病案号.床号.姓名.药物的名称.剂量.配制日期和时光.6.4.3.3 宜现用现配,应在24小时内输注完毕.6.4.3.4 如需存放,应在4℃冰箱内,并应复温后再输注.6.4.3.5 输注前应检讨有无悬浮物或沉淀,并注明开端输注的日期实时光.6.4.3.6 应运用单独输液器匀速输注.6.4.3.7 单独输注脂肪乳剂时,输注时光应严厉遵守药物解释书.6.4.3.8 在输注的PN中不该添加任何药物.6.4.3.9 应留意不雅察患者对PN的反响,实时处理并发症并记载.6.4.4 密闭式输血6.4.4.1 输血前应懂得患者血型.输血史及不良反响史.6.4.4.2 输血前和床旁输血时应分离双人查对输血信息,无误后才可输注,6.4.4.3 输血肇端速度宜慢,应不雅察15min无不适后再依据患者病情.年纪及输注血成品的成分调节滴速.6.4.4.4 血成品不该加热,不该随便参加其它药物.6.4.4.5 全血.成分血及其它血液成品应从血库掏出后30min内输注,1个单位的全血或成分血应在4h内输完.6.4.4.6 输血进程中应对患者进行监测.6.4.4.7 输血完毕应记载,空血袋应低温保管24h.6.5 静脉导管的保护6.5.1 冲管及封管6.5.1.1 经PVC输注药物前宜经由过程输入心理盐水肯定导管在静脉内;经PICC.CVC.PORT输注药物前宜经由过程回抽血液来肯定导管在静脉内.6.5.1.2 PICC.CVC.PORT的冲管和封管应运用10ml以上打针器或一次性专用冲洗装配.6.5.1.3 给药前后宜用心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假如碰到阻力或者抽吸无回血,应进一步肯定导管的通行性,不该强行冲洗导管.6.5.1.4 输液完毕运用导管容积加延伸管容积2倍的心理盐水或肝素盐水正压封管.6.5.1.5 肝素盐水的浓度,PORT可用100U/ml,PICC及CVC可用0~10u/ml.6.5.1.6 衔接PORT时应运用专用的无毁伤针穿刺,中断输液时无毁伤针应每7天改换一次.6.5.1.7 PORT在治疗间歇期应至少每4周保护一次.6.5.1.8 PICC导管在治疗间歇时代应至少每周保护一次.6.5.2 敷料的改换6.5.2.1 应每日不雅察穿刺点及四周皮肤的完全性.6.5.2.2 无菌透明敷料应至少每7天改换一次,无菌纱布敷料应至少每2天改换一次;若穿刺部位产生渗液.渗血时应实时改换敷料;穿刺部位的敷料产生松动.污染等完全性受损时应立刻改换.6.6 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配的运用6.6.1 输注药品解释书所划定的避光药物时,应运用避光输液器.6.6.2 输注脂肪乳剂.化疗药物以及中药制剂时宜运用周详过滤输液器.6.6.3 输注的两种不合药物间有配伍禁忌时,在前一种药物输注停滞后,应冲洗或改换输液器,并冲洗导管,再接下一种药物中断输注.6.6.4运用输血器时,输血前后运用无菌心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中断输入不合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前一袋血输尽后,用无菌心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中断输注.6.6.5输液附加装配包含三通.延伸管.肝素帽.无针接头.过滤器等,应尽可能削减输液附加装配的运用.6.6.6 输液附加装配宜选用螺旋接口,通例排气后与输液装配慎密衔接.6.6.7 经输液接头(或接口)进行输液及推注药液前,应运用消毒剂多方位擦拭各类接头(或接口)的横切面及外围.6.7 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配的改换6.7.1 输液器应每24小时改换1次,如疑惑被污染或完全性受到损坏时,应立刻改换.6.7.2 用于输注全血.成份血或生物制剂的输血器宜4小时改换一次.6.7.3 输液附加装配应和输液装配一并改换,在不运用时应保持密闭状况,个中任何一部分的完全性受损时都应实时改换.6.7.4 外周静脉留置针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宜随外周静脉留置针一路改换;PICC.CVC.PORT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应至少每7天改换1次;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内有血液残留.完全性受损或取下后,应立刻改换.6.8 导管的铲除6.8.1 外周静脉留置针应72h~96h改换一次.6.8.2 应监测静脉导管穿刺部位,并依据患者病情.导管类型.留置时光.并发症等身分进行评估,尽早铲除.6.8.3 PICC留置时光不宜超出1年或遵守产品运用解释书.6.8.4 静脉导管铲除后应检讨导管的完全性,PICC.CVC.PORT还应保持穿刺点24h密闭性.7 静脉治疗相干并发症处理原则7.1 静脉炎7.1.1 应铲除PVC,可临时保存PICC;实时通知医师,赐与对症处理.7.1.2 将患肢举高.制动,防止受压.须要时,应停滞在患肢静脉输液.7.1.3 应不雅察局部及全身情形的变更并记载.7.2 药物渗出与药物外渗7.2.1 应立刻停滞在原部位输液,举高患肢,实时通知医师,赐与对症处理.7.2.2 不雅察渗出或外渗区域的皮肤色彩.温度.感到等变更及关节运动和患肢远端血运情形并记载.7.3 导管相干性静脉血栓形成7.3.1 可疑导管相干性静脉血栓形成时,应举高患肢并制动,不该热敷.按摩.榨取,立刻通知医师对症处理并记载.7.3.2 应不雅察置管侧肢体.肩部.颈部及胸部肿胀.痛苦悲伤.皮肤温度及色彩.出血偏向及功效运动情形.7.4 导管堵塞7.4.1 静脉导管堵塞时,应剖析堵塞原因,不该强行推注心理盐水.7.4.2 确认导管堵塞时,PVC应立刻铲除,PICC.CVC.PORT应遵医嘱实时处理并记载.7.5 导管相干性血流沾染可疑导管相干性血流沾染时,应立刻停滞输液,铲除PVC,临时保存PICC.CVC.PORT,遵医嘱赐与抽取血造就等处理并记载.7.6 输液反响7.6.1 产生输液反响时,应停滞输液,改换药液及输液器,通知医师,赐与对症处理,并保存原有药液及输液器.7.6.2 应亲密不雅察病情变更并记载.7.7 输血反响7.7.1 产生输血反响立刻减慢或停滞输血,改换输血器,用心理盐水保持静脉通行,通知大夫赐与对症处理,保存余血及输血器,并上报输血科.7.7.2 应亲密不雅察病情变更并记载.8 职业防护8.1 针刺伤防护针刺伤防护操纵按GBZ/T 213履行8.2 抗肿瘤药物防护8.2.1 设置装备摆设抗肿瘤药物的区域应为相对自力的空间,宜在Ⅱ级或Ⅲ级垂直层流生物安然柜内设置装备摆设.8.2.2运用抗肿瘤药物的情形中可配备溢出包,内含防水隔离衣.一次性口罩.乳胶手套.面罩.护目镜.鞋套.吸水垫及垃圾袋等.8.2.3 配药时操纵者应戴双层手套(内层为PVC手套,外层为乳胶手套).一次性口罩;宜穿防水.无絮状物质料制成.前部完全关闭的隔离衣;可钦戴护目镜;配药操纵台面应垫以防渗入渗出吸水垫,污染或操纵停滞时应实时改换.8.2.4 给药时,操纵者宜戴双层手套和一次性口罩;静脉给药时宜采取全密闭式输注体系.8.2.5 所有抗肿瘤药物污染物品应丢弃在有毒性药物标识的容器中.8.2.6 抗肿瘤药物外溢时按以下步调进行处理:a)操纵者应穿戴小我防护用品;b)应立刻标明污染规模,粉剂药物外溢应运用湿纱布垫擦拭,水剂药物外溅应运用吸水纱布垫吸附,污染概况应运用清水清洗;c)如药液掉慎溅在皮肤或眼睛内,应立刻用清水反复冲洗;d)记载外溢药物名称.时光.溢出量.处理进程以及受污染的人员.2013年11月14日国度卫生计生委宣布2014年5月1日正式实行。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卫生部.05之欧阳语创编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卫生部.05之欧阳语创编

WS/T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护人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静脉治疗 infusion therapy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常用工具包括: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辅助装置等。

3.2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3.3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3.4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3.5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3.6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静脉输液标准2013版

静脉输液标准2013版

本标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制定。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欣娟、徐波、郑一宁、赵林芳、孙文彦、贺连香、罗艳丽、崔琳、杨宏艳、赵锐祎、胡丽茎、孟爱风、曹晶、么莉。

[返回]4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

[返回]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返回]6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静脉治疗infusion therapy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常用工具包括: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附加装置等。

3.2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3.3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标准》解读 (1)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标准》解读 (1)

三、术语和定义:
静脉治疗 infusiotherapy
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 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
三、术语和定义
1、静脉治疗infusiotherapy
静脉治疗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静脉输血
常用工具包括: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 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 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辅助装置等
五、基本要求
5.1 5.2 静脉药物的配臵和使用应在洁净的环境中完成。 从事静脉治疗的护士应持有护士执业证书,并应定期进行
静脉治疗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 5.3 PICC臵管操作应由经过PICC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考核合
格且 有5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士完成。
5.4 应对患者和照顾者进行静脉治疗、导管使用及维护等相关

6.2.3 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宜用于短期或单次给药,腐蚀性药物不应 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

6.2.4 外周静脉留臵针宜用于短期静脉输液治疗,不宜用于腐蚀性药
物等持续性静脉输注。
六、 操作程序
6.2

操作前评估
6.2.5 PICC宜用于中长期静脉治疗,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 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和血液动力学监测(耐高压导管除 外)。
三、术语和定义
6、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 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
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 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
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方案(卫生部2015年.05.01执行)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方案(卫生部2015年.05.01执行)

WS/T 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护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213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静脉治疗infusion therapy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常用工具包括: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辅助装置等。

3.2中心静脉导管cen tral venous catheter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3.3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 serted cen tral catheter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3.4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3.5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3.6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 fectio n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C)、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8年改建为昆明市儿童医院; 2012年昆明市委、市政府引进华润
集团资金和先进管理理念,把医院 改制为非营利性股份制公立医院; 2014年医院通过三级甲等专科儿童 医院评审; 2015年成功荣获市长质量奖; 2017年1月通过JCI评审。 2017年7月通过HIMSS6级评审
留置针的益处,取得合作。
3.评估患儿合作程度、皮肤、血管、过敏史及一般 —协助完成更换尿布等准备事项。
情况。
4.洗手,戴口罩;用物准备。
5. PDA扫码(配液)核对药物,戴手套配制药液。—除注意药名、剂量、浓度、有效期外,须查药物是否变 色,浑浊或沉淀,并且安瓿有无破损,注意配伍禁忌,粉
剂药物稀释后及有正常沉淀的药物,于抽药前需充分摇匀。
执行标准的基础条件
1. 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各职能部门有相对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 2. 医院设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 3. 护理部下设静疗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静脉治疗技术进行监管并考
核。 4. 院内设有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小组,小组定期活动,及时更新静脉治
疗相关知识。 5. 院内静脉输液技术由注册护士执行;进修护士期操作能力的带到者
认可后,方可执行;非注册护士在带教者指导下执行,实习护士见 习;CVC穿刺由医生完成;PICC穿刺由PICC注册护士完成。 6. 静疗管理制度健全,配有《患者身份识别制度》、《静脉输液操作 规范》等。 7. 临床护理工作有信息系统支持。

1
背景

2 执行计划
3 PDCA改进过程
4 执行成效
4
总结
目标
100%
—14—
参考依据
2014年《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2016年美国《INS指南》
规范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操作流程
步骤
要点
1.处理医嘱,打印注射卡核对电脑医嘱,PDA扫码 —核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用法、时间 (查对) 2.至床旁,核对患儿向家长及患儿告知输液目的和 —核对:开放式提问。(姓名+出生日期),查看皮肤情况。
—9—
根因分析 针对2016年7月份调查数据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
暴、根因分析(鱼骨图)、用5WHY的方法找出造成 护士静脉治疗中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的正确率不高的原 因。
—10—
根因分析
管理
职能部门不重视
设备
无便携工具
护士交接班不认真
家属认识不够 身份识别卡上
患儿不配合
信息不易查找
人员
方法
护士静脉治疗 中正确识别患 者身份方法
—7—

1
背景

2 执行计划
3 PDCA改进过程
4 执行成效
4
总结
现状
2016年7月对护士静脉治疗护理中患者身份识 别进行调查,调差结果为护士静脉治疗中患者身份 识别方法正确率为58.00%,发现以下问题:
1、护士静脉治疗中只查对患者姓名;未使用两 种及两种以上身份识别码;
2、遇到同名同姓患者,存在查对隐患; 3、静脉治疗较多,工作忙,存在查对隐患。
填写穿刺时间、签名)。
11.静脉穿刺、固定
—左手绷紧皮肤,穿刺,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以保证外套
管进入静脉,食指单手送管。
松止血带,贴无菌敷
贴固定(注意正确的贴法)。“U”型手法按压导管尖端,
正确姿势撤出针芯接上肝素帽。
规范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操作流程
步骤
12、消毒肝素帽,连接输液器,调整输液速度 13.告知家长及患儿注意事项。 14.安置患儿于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 15.清理用物,洗手,加强巡视。 16.输液完毕有效正压封管。扫描输液单二维码 (结束)
培训力 度不够
—12—
确定改进措施
存在问题
整改措施
培训力度不足
领导宣传重要性、全院加大培训力度
督查力度不足 护理部加大督查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考核挂钩
身份识别标识不统一
统一全院身份识别卡信息、标识
运用移动式电子设备PDA于护士静脉治疗中患者
无强制执行工具
身份核对
宣教不到位
制作宣传标识,加强对患者家属宣教
要点 —留置针留置时间72h-96h。
—0.9%NS封管每次用量5毫升。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 2.根据病情安排输液顺序,并根据治疗原则按急、缓及药物半衰期等情况合理分配药物。 3.需要长期输液的患儿要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 4.输液前排尽管路内空气,药液滴尽前及时更换药液或封管,严防空气栓塞。 5.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对于刺激性或特殊药物,应确认针头在静脉内再输入。 6.严格掌握输液速度,高渗、含钾或升压药要适当减慢,严重脱水且心肺功能良好者可适当加快。 7.输液过程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滴入是否通畅,有无漏液、针头有无脱出、阻塞或移位,输液管有 无扭曲、受压,注射部位有无肿胀、疼痛,有异常时立即停止输液并积极处理。患儿若有心悸、畏寒
目标
指标名称 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的正确率
选择理由 使用PDA患者身份识别码是正确执行患者身份识别的基础,确保 患者安全。
分子
调查期内通过患者姓名+出生日期(8位数)两种身份识别码在 静脉治疗前正确进行患者身份识别人数
分母
调查期内在静脉治疗操作前的被调查人次数
目标值 100%
调查方法 验证
调查工具:《护士静脉治疗中患者身份识别码正确率调查表》 调查方法:现场观察法 调查对象:全院护理人员 样本量:每月300人
6.再次核对,连接输液器。整理治疗盘及治疗车。
7.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儿
—扫描输液单二维码再扫患儿手腕带,开放式提问家长或
8.挂液体,排气。
患儿身份(姓名+出生日期)
9.选择静脉
—垫治疗巾于患儿穿刺部位下
10、戴手套,消毒皮肤。
—扎止血带,安尔碘环形消毒皮肤至少两次,范围大于透
明敷贴的面积,待干。(准备肝素帽、套管针、敷贴上可
国际安全目标 目标一:正确识别 患者
——三甲评审要求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目标一:严格执行 查对制度,提高医 务人员对患者身份 识别的准确性
——JCI评审要求
—6—
背景介绍
为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 进一步落实《国 际患者安全目标》,在护士静脉治疗中,使用患 者身份识别,从而确保护士静脉治疗工作准确 执行。由此可见,提高护士静脉治疗中患者 身份识别正确率是保障患者安全给药的重要 手段之一。医院也在2016年7月将护士静脉治 疗中正确识别患者身份列为院内优先级改进 项目。
5WHY(以一个原因为例)
护士静脉治疗中未使用正确方法识别患者身份
人员
护士
只对姓名
节约 时间
思维 固化
提高工 作效率
意识不 强
培训不 到位
督查力 度不够
未强制执 行查对
无强制执 行管理工

监督管理 不到位
家属
家属不理解
家属不配合
家属情 宣教不 绪焦虑 到位
小孩生 病
护士培 训不到

宣传标 识不到

昆明市儿童医院案例
WS/T 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信息系统助力于静脉治疗 标准化管理

1
背景

2 执行计划

3 PDCA改进过程
4 执行成效
4
总结
机构简介—昆明市儿童医院
1920年英国教会(中华圣公会)创 办的“惠滇医院”;
1950年,由昆明市人民政府接管, 改名为“昆明陆军医院妇产分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