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发展

合集下载

体育网络现状与分析

体育网络现状与分析

体育网络现状与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体育网络正在成为人们获取体育信息、观看比赛、交流互动的重要渠道。

体育网络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体育网络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体育网络的发展现状1. 观看直播和赛事报道的增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观看直播成为了人们获取体育信息的重要方式。

无论是体育赛事还是体育节目,人们都可以通过网络实时观看,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够亲身体验比赛的激烈与精彩。

与此网络传媒对于赛事报道的及时性和全面性也大大提高了观众的满意度。

2.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等智能设备进行体育互动和观看。

越来越多的体育App和平台提供了各类赛事直播、赛事结果、比分预测等功能,极大地方便了观众的需求。

3. 社交互动的增强体育网络不仅仅是观看比赛或获取信息的工具,更是人们交流互动的平台。

通过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等渠道,人们可以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与其他球迷进行交流和互动。

二、存在的问题1. 盗版和侵权问题在体育网络中,盗版和侵权问题依然存在。

一些不法分子盗播比赛、发布未经授权的视频等行为依然严重影响体育产业的正常发展。

这不仅损害了版权方和运营商的权益,也对球迷的观赛体验造成了负面影响。

2. 假新闻与谣言的传播体育网络中的假新闻和谣言同样也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有时候一些不负责任的报道或者谣言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给球员、俱乐部甚至整个体育界带来困扰。

3. 数据真实性与保密性的问题在体育网络中,数据的真实性和保密性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些比赛或球员的数据可能被篡改或泄露,这不仅对赛事结果的公正性产生了质疑,也对俱乐部和球员的利益造成了损害。

三、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了解决盗版和侵权问题,体育产业需要加强版权保护,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也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版权方和运营商的收益和利益,保护其权益。

现代奥运会视角下的中国传媒发展的历史沿革

现代奥运会视角下的中国传媒发展的历史沿革

现代奥运会视角下的中国传媒发展的历史沿革作者:田星来源:《体育时空》2014年第01期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1-000-01摘要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中国成功的举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无穷魅力吸引了更多人关注的目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我国大众的热门话题。

人们通过观看比赛,了解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当代人类社会最有影响的国际赛事之一,之所以能够历经百年而不衰,体育传媒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现代奥运会传媒一、现代奥运会视角下的中国报刊体育传媒发展的历史沿革现代奥运会发展到如今,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艰难历程。

我国关于现代奥运会的报道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稍晚一些,在《万国公报》上预告了1900年第二届巴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中国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最早的记载,同年,在上海出版的《中西教会报》上,也曾报道、刊载过关于法国巴黎第2届奥运会的消息。

1904年第3届现代奥运会以后,我国许多报刊都曾出现过有关现代奥运会的简短报道。

1908年,天津青年会刊物《天津青年》发表了一篇题为《竞技运动》的文章,介绍了第4届现代奥运会的情况。

1932年,《大公报》刊载了第10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但是,由于当时中国正处于战乱动荡的年代,中国民众无暇顾及现代奥运会的报道。

所以,这些消息只在一定的范围内产生过微小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我国处于政治力量的绝对支配下。

由于国际奥委会制造“两个中国”的做法,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我国报刊体育传媒没有参与现代奥运会的报道。

文革期间,在极“左”思潮影响下,报刊体育传媒完全取消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新闻传播。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报刊体育传媒仍对现代奥运会持消极态度,甚至对第22届莫斯科奥运会采取了淡化或负面报道。

这段时期,极大的阻碍了我国报刊体育传媒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国运动健儿们在现代奥运会赛场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体育新闻逐渐成为国内报刊的主要报道品种和支柱性报道内容。

体育媒介化:从媒介体育到体育重大事件

体育媒介化:从媒介体育到体育重大事件
E-mail: wwei@
44
2021年7月第45卷第7期
原创成果
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占据主导地位。这不仅体现在国 际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中实证主义研究占据多数,也 体现在这类研究对于世界各国和地区传播学界的深 远影响上。但缘起于欧洲的媒介化研究将传播学研 究引入另一个轨道:“媒介化转向”正成为传播学研究 的重要趋势之一,其标志是2008年时任国际传播学会
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是后深度体育媒介化生成的诱因,进入该时期后,体育媒介化可能呈现去全球化、去人格
化和高度数字化等特征。
关键词:体育传播学;体育媒介化;媒介体育;体育重大事件;后深度体育媒介化中图分类号:80-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498(2021)07-0044-14 DOI: 10.16099/j.sus.2021.07.005
1.1 "媒介化”的历史变迁
“媒介化”一词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便已出现, 但那时的媒介生态显然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全
球化与商业化带动起来的媒介环境不可同日而语。
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媒介化”研究是20世纪末至21
世纪初兴起的。学者们的研究表明,媒介化研究日趋 成为当代传播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媒介力量 重要性的增长点”[”,也日益成为一种“无处不在的媒 介研究”的新兴力量⑷。王琛元呵认为,媒介化经历了 变迁、敏感性概念和范式3个发展阶段。德国学者舒
2021年7月15曰出版
原创成果
魏伟,尚希萌.体育媒介化:从媒介体育到体育重大事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7): 44-57
体育媒介化:从媒介体育到体育重大事件
魏伟,尚希萌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100089)

中国电视体育专题类节目发展研究

中国电视体育专题类节目发展研究

中国电视体育专题类节目发展研究伴随着现代体育的全球化发展,体育新闻也演变成了一种跨地域、跨文化、跨群体的全球性媒介文化,受到各大媒体的追捧。

电视体育节目作为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电视体育节目不仅面临同类节目和新媒体的竞争压力,还面临节目本身制作、改版、创新的诸多困难。

本文选取电视体育专题类节目作为研究对象,以央视成功节目《天下足球》栏目为个案,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内容分析法,结合体育学和新闻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细致的研究,希望以点带面,进一步了解电视体育专题类节目的发展。

《天下足球》节目在精确的内容定位基础上,运用“综合杂志式”的版块结构,再加上体育、美学和新闻三者的完美结合,成为自开播以来就受到众多球迷喜欢的主要原因。

当然在不断变化的传媒环境中,《天下足球》节目还需要不断改进,节目应该在坚持特色的基础上适时理性的创新,保持自己的品牌,同时要做有情感的节目,向着全球化发展。

关键词:体育新闻;电视体育专题;《天下足球》绪论随着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在市场化、数字化、技术化、全球化等诸多因素的刺激下,体育新闻摇身变为“香饽饽”,各种体育专业节目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电视体育新闻也不例外。

本文选取电视体育专题类节目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中视体育频道的《天下足球》节目作为研究样本,结合体育学和新闻学的相关知识,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我国体育专题类节目的现状进行细致的研究。

本文首先梳理了中国电视体育节目的发展及特点,然后对《天下足球》节目进行分析,包括:知识性、娱乐性、人文性、深度性、杂志性、主持人等方面,并结合我国电视媒体的现状对《天下足球》节目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保持节目特色,适时创新,维护节目品牌;培养新一代节目主持人;做有情感,全球性的足球评论性节目等。

希望通过细致的节目分析,理论联系案例,为中国电视体育专题类节目获得一些前瞻性的建议。

第一章相关概念界定1.1研究对象在中国电视体育节目蓬勃发展的洪流中,电视体育专题类节目作为不同于新闻报道和电视直播的电视节目,如何在同质化的节目中获得一席之地。

受众需求与体育新闻报道的发展趋势

受众需求与体育新闻报道的发展趋势

受众需求 与体 育新 闻报道 的发展趋 势
陈文远
( 华理工 学院 体育 系, 东 江西 抚 州 3 4 0 ) 4 0 0 摘 要: 分析 了市场 经济 条件 下受众信息需求与体 育新 闻传播 的现状 , 从体 育新 闻传播 内容 的“ 软化 ” 后现 及
代发展趋 势等方面, 论述 了受众需求与体育新 闻传播发展 趋势之 间的 关 系, 阐明 了如何 平衡 两 者之 间的具体 举措 : 了解 受众 需求而不 一味 迎合 ; 正确理 解后现代 的大众化 、 浅俗化 的 内涵。
n wsrp rs e p t t n tewa st aa c h ome n h atr e e o t,x ai e o h y b ln et efr ra d t elte . as o
Ke r s s rsn wsrp r;e e e ’ e n ;erain l ywo d p t e e t r i r d ma d r ce t a o o c vs o Auh rSa d es P. to ’ d rs E.Dc t , n h aU nv f c . u h u3 4 0 Chn p . Do g u i.o h. F z o 4 0 0. ia Te
维普资讯
第2 2卷 第 6期
Vo . 2 12 ,No 6 .
体 育 成 人 教 育 学 刊
Ju n l f p rsAd l Ed ct n o r a o ot ut u ai S o
20 o6年 1 2月
De . 0 6 c ,2 0
这两方 面的愿望将 更为 强烈 。它一方 面要 求媒 体提供 准确 、
的基础。当代的受众对体育新闻的需要已不仅仅局限于竞赛

近代中国体育新闻历史回顾

近代中国体育新闻历史回顾

近代中国体育新闻历史回顾作者:郭维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第11期[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近代体育新闻的历史进行研究,得出我国近代体育新闻的历史经历了三个阶段: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1840—1911)的发端期,北洋政府统治时期(1911—1927)的初兴期,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的发展与衰落期。

[关键词]体育新闻;中国近代体育中国近代的体育新闻与中国近代体育相伴相生,从鸦片战争开始我国近代史揭幕到新中国成立,体育经历了巨大变革,体育新闻也在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而发展,本文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1840—1911)的发端期,北洋政府统治时期(1911—1927)的初兴期,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的发展与衰落期。

一、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的体育新闻(1840年—1911年)1、该时期的体育新闻发展概况这一时期,欧美近代体育开始引入和传入我国,成为我国近代体育的主流,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也应运而生,此时期,出现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体育报道是1864年4月18日上海第一份中文报纸《上海新报》上刊登的一篇名为《第一日跑马单》的文章。

1897年11月29日《国闻报》报道“天津大学堂赛跑”。

1905年5月31日《大公报》报道“京师大学堂运动大会敬告来宾请君校”、1905年5月31日《大公报》报道“京师大学堂运动会洋志”、1905年5月31日《大公报》报道“大学堂运动会告词照登”。

1909年4月,上海中国体操学校体育界杂志社创办《体育界》,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体育刊物,在当时体育界产生很大影响。

1910年10月8日《劝业日报》报道“敬告发起各学校联合运动大会诸君”。

1910年10月8日《劝业日报》报道“颁发运动员奖品志盛”。

此时期有关奥运的报道有:1900年6月6日巴黎奥运会开过半个月以后,《中西教会报》对其观赛观众进行报道题为“法国,观赛人众”,此报道为迄今发现最早的中国有关奥运的报道。

体育广播的现状及发展

体育广播的现状及发展

体育广播的现状及发展————————————————————————————————作者:————————————————————————————————日期:体育广播的现状及发展-新闻学体育广播的现状及发展刘飞郭思敏【摘要】随着新媒体的日益兴起,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媒体在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不如从前,尤其是广播电台,曾经一度处于市场萎缩的困境。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广播的依赖性也逐渐增强,尤其是收音机在手表、微型收音机、手机等电子产品中的运用,使得人们收听广播的机会大大增加,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广播的辐射力。

本文通过研究广播体育新闻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现状、特点等,对体育广播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体育广播体育新闻发展随着中国体育健儿在各种国际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以及我国体育市场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体育新闻报道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向全世界人民证明了我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还是一个体育强国。

广播电台不断地发挥自己频率丰富、传播广泛的优势去介入到体育报道活动中,满足听众们的需要,也为广播电台赢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本文通过整理广播体育新闻的有关文献资料,研究广播体育新闻的发展过程、发展现状以及报道的特色等,重点剖析广播体育新闻深受好评的原因,从理论上对广播体育新闻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对各地方广播电台的体育新闻报道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一、体育广播发展现状广播体育新闻是以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大体育事件、引起关注的体育新闻人物为传播内容,以声音符号为传播手段。

从报道方式来分类,广播体育新闻包括四个内容:体育评论、体育消息、体育赛事直播、体育专题节目。

俞同中认为,目前,我国体育传播媒体从中央到各地方广播电台、电视台及互联网不管是在制作水平,硬件设备还是本地赛事的关注度上,与国外相比起来都处于劣势地位。

他分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是现阶段很多中国观众喜欢国外高水平比赛多于国内的比赛,加上我国对境外电视转播信号的限制和国家相关政策,我国目前广播、电视、互联网体育品牌栏目相对来说比较少。

刍议我国体育传播学研究的发展进程

刍议我国体育传播学研究的发展进程

二者 语义 相似 却并 不相 同。 “ 为 传播 学 最 基 本 概 社会中的体育,既需要方方 面面社会信息 的培育 , 作
Hale Waihona Puke “ 播 ,是人 类 发 展史 上 一种 神 奇 而 富 有人 性 传 的独特 现 象 。它无 处不 在 ,无 时不 有 ;它 与人 朝 夕
由此 ,我们可以给体育传播学定义为 : “ 以传
关 键 词 传播;体育传播学;发展进程;建议
中图分 类号 :G8 —0 0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7—3 0( 0 6 20 1—3 6 110 2 0 )0 -0 00
On t o r s f Ph sc lEdu a in mm u c to i i a he Pr g e so y i a c to Co nia i n n Ch n
a db sd o h tt no E cmmu i t ni ia sm es g et n r u o wadi hsat l e e p n ae nt esai f o P. o nc i nChn ,o u g so saep tfr r nt i ri et d v l a o i c o o
第2 5卷
夏美燕 :刍议我 国体 育传播学 研究 的发展进程
第 2期
2 体 育传 播 学在 中国 的发 展 现 状 及 存 在 的 问题
t e P. h E.c mmu i t n o nc i a o Ke r s c mmu i t n; E.c mmu ia in; e eo i g p o r s s g e t n y wo d : o n c i P. a o o nc t o d v lp n rg e ; u s i s s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发展 一.概况:体育新闻的起源及特征 1.体育新闻的起源 虽然新闻界对新闻的定义存在着某些分歧, 但是陆定一所说的“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已经获得了多数人的认同。事实是第一性的, 新闻是第二性的, 先有事实, 后有新闻。对于体育新闻而言也是如此, 先有体育实践, 然后才有体育新闻。在原始的部落生活中, 孕育着“体育”因素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身体活动, 不可能被看作是“体育”, 因此也不可能有体育新闻的传播和报道。 公元前776年古希腊召开的第1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第1次传播优胜者的记录和名声, 可以看作是最早出现的体育新闻, 尽管有着293届历史的古奥运会除了一些文物和考证所留下的优胜者的遗迹以外, 并没有留下当时体育新闻的记载。据国外报刊史学家的考证, 外国的报业16世纪中叶在欧洲开始出现, 最早在德国, 以后在荷兰、英国、法国、瑞典等地逐渐流行, 当时主要反映政治动态和宗教传播, 至于有否体育内容已无可查考。近代体育新闻的倡导者是美国新闻事业家约瑟夫·普利策, 他于1883年买进纽约《世界报》以后, 着手改革, 形成近代报业的雏形。普利策掌握读者脉搏的跳动, 首先成立了体育编辑部, 配备专职体育记者, 发表体育消息。到19世纪末, 美国报纸都有体育新闻, 以后又专门开辟了体育版面。 中国的体育新闻起步与国外相比, 则要晚二、三十年, 但是它有自身的发展过程。随着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的瓦解, 资本主义的发展, 西方的教育、文化同时进入了中国, 现代教育从不同角度渗透到各个角落。辛亥革命前后, 孙中山、蔡元培、秋瑾等都积极宣传体育; 五四运动前后,毛泽东、周恩来、陈独秀、恽代英发表倡导现代体育的文献。目前可以看到的, 最早的是1916年6月, 恽代英发表的《学校体育之研究》; 1917年, 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 周恩来在编辑天津南开校刊时, 发表了79篇体育消息和报道。最早出现的体育刊物, 是由留日学生徐一冰主办的《体育杂志》, 以后又陆续出现了《体育周报》、《体育季刊》、《浙江体育》、《勤奋体育月报》等刊物, 这些刊物杂志对宣传和报道体育界的重大事件都作出了不少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体育运动和体育宣传出现了另一番景象。1942年9月, 延安召开九一扩大运动会, 《解放日报》出版了两期“体育特刊”。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也十分重视体育宣传。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体育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 体育宣传也进入了一个划时代的新时期。1950年《新体育》杂志创刊, 1958年, 第1份全国性的《体育报》诞生, 现在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综合性报纸都十分重视体育新闻, 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有自己的体育报刊和体育节目, 培养了一大批体育记者、编辑、评论员、播音员等, 形成了一支具有规模的体育宣传队伍。 2.体育新闻的特征 体育新闻作为新闻家族中的一个成员, 除了具有新闻的一般特征外, 也有自己的特殊性。总体说来, 体育新闻主要有如下特征。 体育新闻被称作为新闻战线的“闪电战”, 体育记者也被称作为新闻队伍的“轻骑兵”。众所周知, 体育运动竞赛的时间性很强, 可以说是“和时间赛跑”。所以, 现实要求体育记者在短短的瞬间, 报道观众想知道而尚未了解的情景。文字记者要以最快的速度, 如实报道比赛现场瞬息万变的情景; 摄影记者要以全神贯注的态度来抓住和捕捉现场稍纵即逝的最精彩的镜头、最传神的形象; 电视广播记者要最大限度地把音响、形象、实践等传送到千家万户; 评论员、解说员 则以全面、准确、公正的姿态、丰富的知识和广博的引证, 对比赛作出快速的反应和判断。我们将此称之为体育新闻的紧迫的时间性。 现代社会, 人们更加关心健康和长寿, 提高了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 增强了观赏体育比赛的兴趣。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电视观众达到200亿人次, 观众人数达570万人次, 群众关心和观赏体育竞赛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了, 充分反映了群众热爱体育事业、关心体育运动的发展,关心运动员的成长和运动队的进步, 同时他们也可以从中学到一些娱乐和健身的方法, 借以推进我国群众性体育活动更好地开展。因此体育新闻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每4年举办1次奥林匹克运动会, 还有国际单项协会和世界性单项协会, 还有洲际协会和洲际运动会, 以及各种类型的运动会, 它们用统一的比赛规程、裁判法规进行判断和评定, 这在其他国际组织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各家新闻单位对比赛期间的各个国家、地区的运动员都有报道的权利, 而且一经报道都得到各个国家、地区的公认。迄今为止, 没有出现哪个国家、地区不承认正规合法比赛运动成绩的事件, 这是由于体育运动本身具有国际性而导致体育宣传、 报道同样具有国际性。

二.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史的演变 1.我国体育新闻传播的诞生阶段(20世纪初-1949年) 清末,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外国列强的入侵, 使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这一变化, 欧美近代体育开始引进和传入我国, 成为我国近代体育的主流, 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也应运而生。 这一时期, 出现了迄今发现最早的体育期刊, 即清宣统元年(1909) 由上海中国体操学校创始人徐一冰等主编出版的体育界杂志。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蔡元培、秋瑾等都积极宣传体育;五四运动前后,毛泽东、周恩来、陈独秀、恽代英发表倡导现代体育运动的文献。现在见到最早的是1916年恽代英发表的学校体育之研究;1917年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 是一篇以近代科学观点系统地论述体育的文章; 学生时代的周恩来在编辑天津南开校刊时, 曾发表了79篇体育消息的报道。1918年12月9日, 湖南最早出版发行的全国性体育刊物《体育周报》在长沙由黄胜白(即黄醒)等人联合创刊, 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22年5月, 著名的美国体育专家麦克乐在东南大学创办《体育季刊》, 这本体育专业学术性杂志对我国近代体育的早期发展, 特别是对欧美体育的引进, 曾产生过一定的促进作用。 体育报纸的出版约在20年代之后, 这一时期出版的专业体育报纸主要有《上海体育界》、《体育报》、《广州体育周报》、《精武画报》等。除了专业报纸外, 其他各综合性报纸也开始出现体育方面的报道, 如上海出版的《新闻报》,专门出特刊宣传报道国内外的体育比赛, 1935年10月举行的第6届全国运动会和1936年8月德国柏林举 行的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新闻报》曾分别以对开或4开版面连续12天报道全运会和奥运会的消息。 体育广播在这一时期出现, 并且诞生了我国体育竞赛实况广播早期的解说员。1936年在第11届奥运会足球代表队对上海西联会足球队的表演赛上, 瞿鸿仁担任上海市的广播实况转播员; 1946年6月在上海市体育馆(现为卢湾体育馆) 举行的菲律宾华侨群声队对华联队的篮球赛上, 体育记者马友于担任对全国的实况广播员;1948年第7届全国运动会上,马友于、话剧演员陈述、电影演员石挥、张伐等分别担任了篮球、游泳和田径比赛的实况广播员。

诞生阶段特征: 一是平面媒体为体育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主要出版体育方面的图书、期刊和报纸。据有关史料记载, 率先出版的是体育图书, 如《瑞典式体操》、《改正普通体操图解》、《课堂运动法》、《学校游戏法》、《普通体操教科书》、《普通体操教范》、《初等小学舞蹈游戏》和《小学体操详解》等, 而且种类也非常有限。 二是外国先进体育科学理论和体育专业书刊在中国翻译出版发行。这一阶段出版的体育报纸和期刊受当时社会客观条件的约束, 往往办报(刊) 时间短, 印数少, 而且时断时续, 发行面不广, 读者不多。广播仅仅是少数人的专利, 至于专门的体育新闻的广播报道更是凤毛麟角。

2.我国体育新闻传播的起步阶段(1949-196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16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对北京人民体育大会作了报道, 揭开了新中国体育报道的序幕。1950年7月1日由毛泽东同志题写刊名的《新体育》杂志创刊, 朱德同志为其题词, 该杂志是新中国创刊最早的全国性体育专业期刊。1952年国家体委成立, 随即建立了专门从事体育宣传工作的部门。1954年人民体育出版社成立, 根据社会需要编辑出版各种体育图书, 传播体育科学文化知识。1958年9月1日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张《体育报》正式创刊。这一时期, 一些省市相继办起了地方性的体育报, 还有的则以其他形式出版了《体育通讯》或《体育简讯》,为本系统各部门提供体育信息。中国第一份英文版体育期刊《中国体育》也于1957 年创刊。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1951年12月1日起开设了每天定时播放指挥做操( 配乐曲) 的广播体操节目。1955年4月, 该台开设体育专题 体育谈话,1958年改名为《体育运动》, 每天都有固定的播出时间, 及时地报道我国体育的情况和成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于重大的国内比赛和国际比赛, 都办有实况转播节目。各省、市、自治区广播电台也经常报道全国及本地区的体育运动情况。这一时期, 中国对外广播中也经常有体育新闻报道出现。 从1958年在北京创办电视台以来, 体育节目就成为这一时期电视节目的重要内容之一。1958年中央电视台成立, 体育新闻和“体育爱好者”专栏( 1959年开办, 1979年改名为“体育之窗”) 是最早的体育节目。1959年,中央电视台进行了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次体育实况转播。1963年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新兴力量运动会”, 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派记者赴海外进行报道。此后, 中央电视台向全国转播了历届全国运动会和在中国举办的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

起步阶段特征 我国的体育新闻报道总量不多, 全国体育宣传阵地不多。作为唯一的国家通讯社, 新华社播发的体育稿件也非常少, 一报一刊(《体育报》、《新体育》杂志)是我国当时全国范围内的唯一体育专业报刊, 远远不能满足群众需要。几乎看不到外国通讯社的稿件和境外报纸, 国内报纸也不许接收外国电讯。即使如此, 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经历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